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录山 杨永宗 +9 位作者 冯大明 孙文清 唐朝克 唐雅玲 易光辉 王佐 任重 王贵学 杨保堂 万载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前已有的动物模型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破裂的可控性及量化研究方面均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为了建立类似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斑块模型,体外研究斑块稳定性,应用传统的高脂高胆固醇膳食诱导建立了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目前已有的动物模型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破裂的可控性及量化研究方面均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为了建立类似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斑块模型,体外研究斑块稳定性,应用传统的高脂高胆固醇膳食诱导建立了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从血脂水平和斑块病理形态学特征方面加以了证实.该模型中斑块与人类成熟斑块的高度相似性使其成为研究斑块稳定性和斑块破裂的较好模型.从量化比较这一出发点着手,建立了一个体外可控可量化诱导斑块破裂模型,方法简单易行,是一个较好的量化研究斑块破裂和破裂相关因素间关系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破裂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易损斑块实验动物模型及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文川 徐浩 +1 位作者 陈可冀 黄启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56-859,共4页
针对易损斑块这一心血管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就近年来易损斑块的实验动物模型的文献进行简要概述。具体从易损斑块的概念、动物模型研究的意义、各模型易损斑块组织病理学特征,斑块易损性评价及国内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做介绍。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斑块破裂 动物模型 不稳定斑块 实验动物模型 组织病理学特征 动物模型研究 心血管病
下载PDF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园园 龙民慧 +4 位作者 邹民吉 刘深 徐涛 王嘉玺 徐东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1-423,I0002,共4页
目的利用免疫损伤和高脂喂养结合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物模型。方法5周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佐以灌喂维生素D3,高脂饲料喂养大鼠,FeSO4加入到饮水中。检测大鼠不同时间... 目的利用免疫损伤和高脂喂养结合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物模型。方法5周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佐以灌喂维生素D3,高脂饲料喂养大鼠,FeSO4加入到饮水中。检测大鼠不同时间的血脂水平、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变化。结果(1)AS模型组的TC、HDL、LD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1±2.52比1.3±0.10;2.46±1.01比1.02±0.13;3.76±1.67比0.52±0.063;P<0.05)。(2)模型组的C反应蛋白(CRP)、心肌激酶(CK)、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99±2.26比0.183±0.160;996.3±82.8比293.8±167.1;669.5±128.1比177.5±86.5;P<0.05)。(3)采用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的主动脉出现斑块的沉积,而正常大鼠无病变的产生。结论该方法能够诱导大鼠产生高血脂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肌发生损伤,同时出现炎症症状,并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高脂 免疫损伤 斑块
下载PDF
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华 谢忠忱 +4 位作者 黄广勇 刘亚千 李春海 郭雄明 辛宁波 《实验动物科学》 2007年第6期39-43,80,141-143,共9页
目的建立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规范。方法3~4月龄五指山小型猪3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头,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饲喂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T1组)和含3.0%胆固醇的高脂饲料(T2... 目的建立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规范。方法3~4月龄五指山小型猪3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头,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饲喂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T1组)和含3.0%胆固醇的高脂饲料(T2组)。实验过程中进行一般临床观察和血脂相关指标检查,在实验后4、6、8和12个月,实验组分别处死动物3头,对照组分别在实验后6个月和12个月各处死3头,对动物的心血管系统和主要脏器做病理学检查。结果高胆固醇、高脂饲料能够引起五指山小型猪血清胆固醇指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实验组血清LDL-C、TC和HDL-C值在实验后1个月显著升高,升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对照组的13.3~15.0倍、8.2~10.2倍和3.3~4.2倍。在实验后4个月,实验组动物均出现明显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至6个月和8个月,动脉病变逐渐加重,最严重的病变可达病理分级的Ⅳ级。至实验后12个月,在动物的大、中动脉观察到广泛的病变,最严重部位达到病理分级的V级。动脉病变易发且严重的部位为腹主动脉、髂动脉和冠状动脉,动脉病变少见且较轻的部位为颈总动脉、肠系膜总动脉和肾动脉。血脂相关指标的升高幅度、动脉病变的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T2组比T1组略重,但是差异不十分显著。结论小型猪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诱导配方中,胆固醇含量以1.5%~2.0%为宜,观察早期动脉病变诱导时间需要4至8个月,晚期病变则需要12个月以上的诱导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胆固醇
下载PDF
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华 李春海 +2 位作者 谢忠忱 刘亚千 郭雄明 《实验动物科学》 2007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脉病变的形态特点、分布规律和发展过程,为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3~4月龄五指山小型猪3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头,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饲喂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饲... 目的观察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脉病变的形态特点、分布规律和发展过程,为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3~4月龄五指山小型猪3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头,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饲喂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T1组,12头)和含3.0%胆固醇的高脂饲料(他组,12头),在实验后4、6、8和12个月,T1和他组分别处死动物3头,对照组分别在实验后6个月和12个月各处死3头,对动物的心血管系统和主要脏器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后4个月,实验组动物均出现明显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至6个月和8个月,动脉病变逐渐加重,在实验后12个月,于动物的大、中血管观察到广泛的动脉病变。动脉病变易发且严重的部位为腹主动脉、髂动脉和冠状动脉,动脉病变少见且较轻的部位为颈总动脉、肠系膜总动脉和肾动脉。动脉病变大体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以胸主动脉为代表的脂纹性病变,以腹主动脉为代表的纤维斑块病变和以冠状动脉为代表的中小动脉病变。动脉病变的发展过程在不同血管和不同部位也有差别,动脉病变的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动物个体之间差别较大,T1组和他组差别不十分显著,以他组略重。结论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人类十分相似,但是不同部位的血管病变类型和发展过程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观察血管和实验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病理学
下载PDF
不稳定性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文强 张运 季晓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39-443,共5页
不稳定性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其早期识别的技术手段正日臻完善 ,人们正探索建立不稳定斑块的动物模型及有效的干预手段。
关键词 不稳定性斑块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发病机制 影响因素 斑块破裂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和检测技术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文强 张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9-656,共8页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共识。由于缺乏理想的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对斑块破裂前的血清学及影像学特征研究较少,尚缺乏能够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及预防斑块破裂的最佳方法。本实验室已成功...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共识。由于缺乏理想的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对斑块破裂前的血清学及影像学特征研究较少,尚缺乏能够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及预防斑块破裂的最佳方法。本实验室已成功构建家兔和Apo E-/-小鼠的易损斑块模型。易损斑块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非侵入性及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测及功能学检测技术。对易损斑块的早期准确识别以便及时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动物模型 影像学 炎症
下载PDF
液氮冻伤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破裂斑块及血栓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方顺淼 张清华 蒋知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24,I0002,共6页
目的创建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动脉粥样硬化(AS)破裂斑块及血栓动物模型。方法21只雄性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液氮冻伤+高脂喂养组(A组=11只)和高脂喂养组(B组=10只)。A组实施右颈总动脉内膜液氮冻伤术结合高脂饲料喂养,B组... 目的创建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动脉粥样硬化(AS)破裂斑块及血栓动物模型。方法21只雄性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液氮冻伤+高脂喂养组(A组=11只)和高脂喂养组(B组=10只)。A组实施右颈总动脉内膜液氮冻伤术结合高脂饲料喂养,B组单纯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末以液氮激发斑块破裂,激发前后分别采血检测血脂、hsC-RP、MMP-9及PAI-1水平;激发48 h后处死所有动物,取出右颈总动脉作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等,光镜及电镜观察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8周后兔血脂水平明显升高;激发后血浆hsC-RP、MMP-9及PAI-1均明显升高;所有A组兔子的右颈总动脉均可见AS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而B组兔子未见斑块或血栓形成;所建立的破裂斑块在组织结构、细胞构成、生长特征和脂质沉积方面与人类斑块相似。结论液氮冻伤术能简便、快速、高效地建立AS破裂斑块及血栓模型,从而为研究人类AS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的机理和药物干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动脉粥样硬化 破裂斑块 血栓 液氮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9
作者 徐宝华 赵慧颖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498-501,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不稳定斑块的形态特点及病理生理特性的研究,对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水平,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通过对动物动脉的物理、化学...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不稳定斑块的形态特点及病理生理特性的研究,对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水平,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通过对动物动脉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损伤建立起不稳定斑块的动物模型,目前对不稳定斑块的研究主要通过建立动物模型。不稳定斑块有其特点:大的脂核、薄的纤维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斑块 动物模型 病理学与组织学
下载PDF
玉米苞叶煎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内皮素、前列环素及病理形态学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甄艳军 侯建明 +4 位作者 吴中秋 刘淑君 武梅芳 王林 王菊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7-210,共4页
为研究玉米苞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通过建立高脂食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了玉米苞叶煎剂治疗用药后对血清内皮素、6 酮 前列腺素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发现 ,模型组血清内皮素和 6 酮 前列腺素较对... 为研究玉米苞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通过建立高脂食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了玉米苞叶煎剂治疗用药后对血清内皮素、6 酮 前列腺素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发现 ,模型组血清内皮素和 6 酮 前列腺素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每日饲饮含硅量 2mg (kg·d)玉米苞叶煎剂 10 0mL 只 (低剂量组 )或含硅量 4mg (kg·d)玉米苞叶煎剂 10 0mL 只 (高剂量组 )。于实验 17周末发现 ,血清内皮素较模型组有所上升 ,6 酮 前列腺素F1а较模型组明显升高 (模型组为 6 6± 2 6 ,低剂量组为 12 2 .4± 2 .4 ,高剂量组为 117± 6 4 ,P <0 .0 5 ) ,内皮素与前列环素比值也明显降低 (模型组为 7.0± 1.2 ,低剂量组为 5 .1± 1.4 ,高剂量组为 5 .7± 1.3,P <0 .0 5 ) ,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病变程度和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和缩小。结果提示 ,玉米苞叶煎剂具有保护动脉内膜损伤 ,调节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分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苞叶煎剂 动脉粥样硬化 家兔模型 粥样硬化斑块 血清内皮素 前列环素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邓老冠心方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NOX4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宝琦 李成辉 金政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探讨邓老冠心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鼠12周,复制AS小鼠模型。将AS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 【目的】探讨邓老冠心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鼠12周,复制AS小鼠模型。将AS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另设C57BL/6J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邓老冠心方(剂量分别为3 500、700mg·kg^(-1)·d^(-1))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剂量为0.005 mg·kg^(-1)·d^(-1))灌胃,共给药12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呈不同程度降低(P <0.05或P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NOX4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01);各药物处理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NOX4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 <0.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下降最明显,与辛伐他汀组、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邓老冠心方可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S小鼠胸主动脉组织中NOX4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老冠心方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NOX4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高脂高蔗糖饲料诱导贵州小香猪发生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席守民 廉馨 +4 位作者 王宗保 张秋菊 唐朝克 王佐 尹卫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0,共6页
用贵州小香猪建立一种新的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探讨高脂高蔗糖饲料对糖、脂代谢的影响。采用高脂高蔗糖饲料饲喂贵州小香猪 ,观察其体重、血糖、胰岛素和血脂的变化 ,并对胰岛 β细胞功能、脂质在主动脉和肝脏组织沉积进... 用贵州小香猪建立一种新的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探讨高脂高蔗糖饲料对糖、脂代谢的影响。采用高脂高蔗糖饲料饲喂贵州小香猪 ,观察其体重、血糖、胰岛素和血脂的变化 ,并对胰岛 β细胞功能、脂质在主动脉和肝脏组织沉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喂养 8个月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脂肪细胞肥大 ,胰岛 β细胞受损 ,主动脉出现脂纹 ,内膜增厚 ,肝脂肪样变性。以上结果说明 ,高脂高蔗糖饲料可诱导贵州小香猪发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此模型适用于糖尿病并发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饮食诱导的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动物实验 贵州小香猪 致糖尿病饲料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兔颈总动脉破裂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炎症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新叶 杨东伟 +2 位作者 程勇 刘敏 池豪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4期4-7,共4页
目的探索兔颈总动脉破裂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高脂饮食组(n=10)和球囊损伤组(n=10)。饲养8周后,采用"腔外负压"法诱导斑块破裂,观察兔血清脂蛋白、... 目的探索兔颈总动脉破裂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高脂饮食组(n=10)和球囊损伤组(n=10)。饲养8周后,采用"腔外负压"法诱导斑块破裂,观察兔血清脂蛋白、白介素-6及hs-CRP水平的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定斑块形成。结果高脂饲养8周后,球囊损伤组、高脂饮食组的血清脂蛋白水平、颈总动脉血流速度、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颈总动脉内径低于对照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脂饮食组与球囊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在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中扮演重要角色;为破裂斑块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动物模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炎症因子
下载PDF
3种动物模型与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病理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录山 唐志晗 +3 位作者 任重 唐雅玲 姜志胜 唐朝克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建立并比较不同动物模型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小型猪、新西兰兔、载脂蛋白(Apo)E-/-小鼠As模型。苏丹Ⅳ染色检测血管As病变大体形态,HE染色进行显微形态学分析。结果3种动物模型都在主动... 目的建立并比较不同动物模型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小型猪、新西兰兔、载脂蛋白(Apo)E-/-小鼠As模型。苏丹Ⅳ染色检测血管As病变大体形态,HE染色进行显微形态学分析。结果3种动物模型都在主动脉弓处病变最明显,其中小型猪较新西兰兔和ApoE-/-小鼠在腹主动脉的病变更加明显。显微形态学分析发现,3种动物模型与人As病变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动物模型As病变在不同研究中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人类As病变,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类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动物模型 病理形态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碧澄 田芳 田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9-962,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易损斑块破裂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易损斑块形成机制和干预措施的研究一直备受瞩目。建立与人体斑块相似的进展性斑块是对易损斑块进行研究的基础及热点。目前,研究者已在多种动物体内建立了多种易损斑块模...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易损斑块破裂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易损斑块形成机制和干预措施的研究一直备受瞩目。建立与人体斑块相似的进展性斑块是对易损斑块进行研究的基础及热点。目前,研究者已在多种动物体内建立了多种易损斑块模型。本文对目前建立的易损斑块动物模型进行综述与评价,为完善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斑块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雨蒙 王柱 +3 位作者 蔡子澍 陈露 徐将 梁景岩 《医学综述》 2018年第8期1457-1462,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As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内膜大量脂质沉积,内膜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易损斑块(VP)一旦破裂,形成动脉血栓,将引发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As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内膜大量脂质沉积,内膜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易损斑块(VP)一旦破裂,形成动脉血栓,将引发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关于VP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干预措施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建立反映人类疾病又可适当控制的疾病动物模型作为其"研究工具"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诸多研究者已经利用不同方法建立了VP动物模型,为As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雪羽 田进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6期575-578,共4页
易损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减少易损斑块的破裂对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易损斑块的研究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但由于动物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的差异,以及斑块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目前... 易损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减少易损斑块的破裂对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易损斑块的研究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但由于动物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的差异,以及斑块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目前动物模型所形成的斑块与人类易损斑块还有很大差异。因此,建立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似的动物模型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博策 谢蓓莉 +5 位作者 刘明旺 别玉龙 李浩浩 闫宇新 张洋芳 赵福海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974-981,共8页
[目的]统计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P)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情况。[方法]检索2016年10月—2021年10月发表在中国知网、Pubmed、万方数据库关于VP动物造模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的造模动物、造模方法、造模周期以及模型评价方法、相应检... [目的]统计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P)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情况。[方法]检索2016年10月—2021年10月发表在中国知网、Pubmed、万方数据库关于VP动物造模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的造模动物、造模方法、造模周期以及模型评价方法、相应检测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动物使用最多的,依次为6~12周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12~16周新西兰大白兔以及34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猪。造模方法依次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动脉结扎,或结合主动脉内皮球囊拉伤、化学触发、免疫诱导等。造模周期为8周到1年不等,以12~18周的为最多。评价方法多为病理染色,并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灌注显影及体内活细胞示踪技术用于VP的活体探测。[结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养,或结合手术损伤建立VP模型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若能研发高性价比的活体探测方法,将极大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研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动物模型 应用
下载PDF
套环法和空气干燥法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琮 陈筱雪 +3 位作者 杨少玲 王凤翎 范林艳 贺倩倩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法及套环法建立兔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优劣。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气干燥法组(A组)和套环法组(B组),分别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及颈动脉外膜硅胶套环术,术后高脂喂养。术后0周、4周、8周采用ELISA...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法及套环法建立兔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优劣。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气干燥法组(A组)和套环法组(B组),分别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及颈动脉外膜硅胶套环术,术后高脂喂养。术后0周、4周、8周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术后4周、8周、12周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兔颈总动脉情况。术后12周完成超声检查后,对2组兔颈总动脉斑块行HE染色,病理学观察。结果高脂饮食4周后血清TG、TC、LDL的浓度升高(P<0.05),并持续升高,而同一时间点A组与B组间上述指标未见明显差别;高脂喂养8周后超声检查见2组兔的损伤段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管壁现斑块强回声;病理学观察见大量泡沫细胞,且套环组上述病变较空气组更早更显著。结论颈总动脉套环法使兔颈总动脉在更短时间内出现部位明确预定的斑块,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内膜空气干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套环法 空气干燥法
下载PDF
应用液氮损伤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枚娟 林杉镱 +2 位作者 王预立 路怀志 王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液氮温控气体损伤动脉血管内皮并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方法。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均分成3组,每组8只。实验组在手术后给予液氮温控气体损伤兔左颈总动脉内膜,并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3个... 目的研究应用液氮温控气体损伤动脉血管内皮并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方法。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均分成3组,每组8只。实验组在手术后给予液氮温控气体损伤兔左颈总动脉内膜,并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3个月;假手术组仅手术操作,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3个月;空白对照组不行任何操作,给与普通饲料喂养3个月。3组动物在处死前均行鲁塞尔蝰蛇毒+组胺药物触发斑块不稳定,动物在处死后,取左颈总动脉行HE染色后观察血管形态变化,并取血分析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三组中的血清学表达。结果3个月后,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明显易损斑块形成,且炎症因子IL-2、IL-10、TNF-ɑ表达较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氮温控气体损伤并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IL-2、IL-10、TNF-α)表达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