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多巴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的近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华宝 胡莹媛 +3 位作者 吴卫红 李燕春 刘建军 张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9年第2期69-72,共4页
本文对61例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应用美多巴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用药剂量、加量间隔、用量与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以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用美多巴治疗组与不用美多巴治疗组在第3次评价时有极... 本文对61例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应用美多巴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用药剂量、加量间隔、用量与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以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用美多巴治疗组与不用美多巴治疗组在第3次评价时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01)。因此说明用美多巴治疗是有效的,而其不良反应轻且短暂。平均开始用量为9mg/kg/d,最大开始用量可达26mg/kg/d,平均间隔一周后加量,最短间隔一天,可加量至20mg/kg/d,最大可加量至38mg/kg/d,用量与效果不存在相关性。本文对今后的研究也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手足徐动 药物治疗 美多巴
下载PDF
痉挛性脑瘫患者合并颈脊髓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伟 王少波 刘桂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18-520,共3页
目的 :对痉挛性脑瘫患者合并颈脊髓病的原因、诊断、治疗及疗效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对 16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出现的颈脊髓病 ,就其发生机制、X线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疗效进行了研究。结果 :痉挛性脑瘫患者由于颈部肌肉的不随意... 目的 :对痉挛性脑瘫患者合并颈脊髓病的原因、诊断、治疗及疗效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对 16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出现的颈脊髓病 ,就其发生机制、X线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疗效进行了研究。结果 :痉挛性脑瘫患者由于颈部肌肉的不随意运动 ,致颈椎过度活动 ,加重颈椎退变 ,因此在其青少年时期即易发生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扁平椎及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变化。上述病理改变导致颈脊髓病的发生。由于其颈椎退变的特殊性及颈椎不稳的持续性 ,对其手术不仅要求彻底减压 ,更强调对颈椎的稳定。本组 11例 ,在Halo氏架固定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及门轴侧椎板间植骨术 ,术后行Halo氏架固定 3个月。术后随访平均 5年 8个月 ,其中优 4例 ,良 4例 ,可 3例 ,优良率 72 .7%。结论 :痉挛性脑瘫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即出现颈椎退行性变 ,导致颈脊髓病发生。手术治疗不仅要求彻底减压 ,更强调对颈椎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颈脊髓病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83-684,共2页
目的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康复。方法回顾1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结果治疗后错误的构音方式基本纠正,言语清晰度提高。结论语言训练对脑瘫患儿构音障碍有效。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手足徐动型 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 语音清晰度 构音训练 语言治疗
下载PDF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effects of severe mixed-type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One case report
4
作者 Chuyang Li Minda Xi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73-576,共4页
It has often been thought that severe spastic and athetoid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respond poorly to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effects and have a poor prognosis after school age. The present study included a nine-year-o... It has often been thought that severe spastic and athetoid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respond poorly to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effects and have a poor prognosis after school age. The present study included a nine-year-old severe spastic and athetoid cerebral palsy boy, who received 2 years of physical therapy, supplemented with drugs and orthotic devices and who acquired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 The beneficial rehabilitative effects were as follows: After discharge, primitive reflex disappeared, and both vertical reflex and parachute reflex were foun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balance reflex, sitting position was rated as level III, and standing position was rated as level II. The boy could independently walk for 30-50 meters. In the assessment of muscle tone, the level was rated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and was decreased from three, four to one, two, and the level rated according to the Clonus Scale decreased from V to II. Motor function was noticeably improved. The level was rated according to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was decreased from V to II. The total score of 88 items of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was increased from 6.1% to 72.2%. The Berg Balance Scale score increased from 0 to 42. The Holden Walking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level increased from 0 to 3. The score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creased from 9.5 to 70. The symptoms of dysarthria were alleviated from severe to moderate, and those of salivation were alleviated from level V to level I.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fter systemic and scientific treatment and training, the spastic and athetoid cerebral palsy boy had the ability to walk independently and to care for hims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stic and athetoid cerebral palsy effect evalua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可调重服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解秋雪 徐磊 +4 位作者 康贝贝 杨雅楠 宋银萍 黄夏 王京晶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6期4-5,3,共3页
目的:探讨可调重服的佩戴对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05~2016-12就诊于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并接受康复治疗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14)和对照组(n=14)。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可调重服的佩戴对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05~2016-12就诊于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并接受康复治疗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14)和对照组(n=14)。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佩戴可调重服。两组脑瘫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对两组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儿童治疗后FMFM评分(70.84±5.72)分明显提高(P=0.041),观察组儿童治疗后FMFM评分(73.65±6.38)分显著提高(P=0.023)。治疗后,两组FMF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4)。结论:可调重服的佩戴能有效提升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佩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不随意运动 可调重服 精细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针刀调整电生理线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任月林 任旭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4期107-109,115,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刀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针刀共治疗观察36例3岁- 16岁患者,与19例针灸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经2个月治疗,针刀治疗组有效率为88.9%,而针灸治疗组有效率为47.4%,结果表明,针刀治疗组与针灸对照组有极显... 目的:研究针刀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针刀共治疗观察36例3岁- 16岁患者,与19例针灸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经2个月治疗,针刀治疗组有效率为88.9%,而针灸治疗组有效率为47.4%,结果表明,针刀治疗组与针灸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刀治疗使得人体电生理线路功能恢复,从而抑制了高位运动中枢的异常兴奋,针刀是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痉挛型脑瘫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可调重服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徐磊 康贝贝 +5 位作者 周雪 张竞月 田涛瑞 解秋雪 杨雅楠 姜志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究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可调重服的研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10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 目的探究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可调重服的研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10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佩戴可调重服。2组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对功能独立性及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Wee-FIM评分为(43.24±5.58)分,GMFM评分为(61.81±9.46)分,观察组患儿Wee-FIM评分为(50.21± 6.03)分,GMFM评分为(65.73±10.17)分,2组患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2、2.346,均P<0.05)。结论可调重服的佩戴能有效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功能独立性和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其综合能力,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不随意运动 可调重服 功能独立性 粗大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林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分析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接... 目的分析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连续康复治疗3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评价两组患儿平衡及粗大运动功能,记录步长、步宽以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步行能力,并比较不同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对步行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评分、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7、3.543,P<0.01);两组治疗前步行能力相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步宽显著降低,步长、MWS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步长、MWS显著高于对照组,步宽显著低于对照组(t=4.767、3.985、4.221,P<0.001);治疗后不同年龄及GMFCS分级患儿步宽、步长、MW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3.986、2.878、2.986,P<0.001;GMFCS分级:t=4.043、4.173、3.875,P<0.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能提升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及平衡能力,降低步行宽度,提升步速及步长,也能显著提升其康复效果,同时患儿年龄及GMFCS分级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训练系统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BERG平衡量表
原文传递
运动康复训练结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3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钱月芳 《中医儿科杂志》 2017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训练结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补肾...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训练结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2月后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1月、治疗2月时的Ashworth评定量表(MAS)评分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病情改善程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为93.33%,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MAS评分、ADL评分在治疗1月、治疗2月时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2月时下降幅度大于治疗1月时(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月、治疗2月时显著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病情轻度者占53.33%,重度者占6.67%;治疗组轻、重度分别占66.67%,6.67%,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轻度患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结合补肾健脑针法能明显改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手足徐动型 小儿 补肾健脑针法 运动康复训练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