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Swimming Athletes’ Burnout on Their Sport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n Hunan, China
1
作者 Lejia O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wimming athletes’burnout on their sports motivation in Hunan University,China.It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burnout influences various motivational factors,providing i... 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wimming athletes’burnout on their sports motivation in Hunan University,China.It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burnout influences various motivational factors,providing insights for optimizing swimming sports courses and enhanc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Method:Employing random sampling,the study surveyed 260 swimming athletes from Hunan University.The research utilized a questionnair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demographic information,the Athlete Burnout Questionnaire(ABQ),and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ventory(IMI).Pearson’s r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SPS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urnout dimensions and motivational factors.Results:The study fou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a reduce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various motivational dimensions,including“interest/enjoyment,”“perceived competence,”“perceived choice,”and particularly“perceived tension.”Physical exhaus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nly with“perceived tension,”indicating a strong link between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physical fatigue.Sports devaluat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perceived tension,”suggesting that psychological stress impacts athletes’valuation of their sport.Conclusion: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burnout and motivation in swimming athletes.Psychological stress,as indicated by“perceived tension,”emerges as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both th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burnout.The study underscores the need for holistic training approaches that balance physical training with psychological well-being,personalized coaching,and supportive environments to enhance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manage stress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mmer Sport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thletes’burnout
下载PDF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of athlete burnout among young table tennis players: A 3-wave study
2
作者 Guillaume Martinent Benoıt Louvet Jean-Claude Decret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20年第4期367-375,共9页
Purpose: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amine the trajectories of athlete burnout across a 2-month period characterized by high physical,psychological,and social demands to explore(1)whether several subgroups of ... Purpose: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amine the trajectories of athlete burnout across a 2-month period characterized by high physical,psychological,and social demands to explore(1)whether several subgroups of athletes representing distinct burnout trajectories emerged from the analyses and(2)whether athlete burnout symptoms(reduced accomplishment,sport devaluation,and exhaustion)developed in tandem or whether some burnout dimensions predicted downstream changes in other dimensions(causal ordering model).Methods:One hundred and fifty-nine table tennis players in intensive training centers completed a self-reported athlete burnout measure across 3 time points within a 2-month period characterized by high demands.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latent class growth analysis.Results:Results of latent class growth analysis showed 3 distinct trajectories for each athlete burnout dimension,indicating not only linear or quadratic change but also stability in longitudinal athlete burnout perceptions.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3 dimensions of athlete burnout did not develop in tandem.Rather,the likelihood of belonging to particular emerging trajectories of sport devaluation and physical/emotional exhaus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athletes’perception of reduced accomplishment assessed at Time 1.Thus,reduced accomplishment predicted downstream changes in the 2 other athlete burnout dimensions.Conclusion:As a whole,these results highlighted that the multinomial heterogeneity in longitudinal athlete burnout symptoms needs to be accounted for in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lete burnout Intensive training Latent class growth analyses Person-centered approach Table tennis Youth elite athletes
下载PDF
Collegiate athletes'mental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ceptualizations,operationalizations,facilitators,and barriers
3
作者 Jennifer J.Moreland Kathryn A.Coxe Jingzhen Yang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8年第1期58-69,共12页
Background: While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iate athletes is receiving increased attention, research on factors surrounding collegiate athletes' decision to seek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s limited. The goal of the ... Background: While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iate athletes is receiving increased attention, research on factors surrounding collegiate athletes' decision to seek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s limited.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review was to analyze and synthesize the current literature concerning collegiate athletes' utilization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cluding the facilitators of and barriers to use of these services.Methods: The analysis was guided and organized using a socio-ecological framework, which considered the unique context in which collegiate athletes study and perform. A total of 21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2005 and 2016, which concern U.S. collegiate athlete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MHSU) were selected and included for the final analysis. Conceptualizations and operationalizations of MHSU wer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Facilitators of and barriers to athletes MHSU were examined and summarized while appropriately considering the proximity of each factor(facilitator or barrier) to the athletes.Results: Results showed variations in conceptualizations and operationalizations of MHSU in the articles analyzed, which made interpretation and cross comparison difficult. Collegiate athletes are willing to utiliz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but gender, perceived stigma, peer norms—for athletes and coaches—plus service availability impact their MHSU.Conclusion: Key stakeholders, administrators, and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should partner to eliminate MHSU barriers, support facilitators, and generally empower collegiate athletes to actively manage their mental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ge athlete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services NCAA PSYCHOLOGY Sport psychology Systematic review
下载PDF
Return to sports activity by athletes after treatment of spondylolysis
4
作者 Jun Iwamoto Yoshihiro Sato +1 位作者 Tsuyoshi Takeda Hideo Matsumoto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0年第1期26-30,共5页
AIM:To clarify the efficacy of 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spondylolysis in athletes.METHODS:PubMed was used to perform a search of the literature for studies publish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2009 t... AIM:To clarify the efficacy of 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spondylolysis in athletes.METHODS:PubMed was used to perform a search of the literature for studies publish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2009 that reported data on the outcome of conservative 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spondylolysis in athletes.The articles were examined for data on the percentage of athletes who returned to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start of treatment and their return.RESULTS:Five studies were identified.Two studies were concern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the other three with surgical treatment(wire fixation or screw fixation with bone graft).The percentages of athletes who returned to sports activities ranged from 80.0%to 89.3%and from 81.9%to 100%,respectively,and the intervals until their return ranged from 5.4 to 5.5 mo and from 7 to 12 mo,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percentages of athletes who returned to sports activities after 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appeared to be satisfactory,but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DYLOLYSIS athlete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rgical TREATMENT RETURN to play LITERATURE review
下载PDF
运动员的肠道菌群特征
5
作者 张秋萍 徐倩 +4 位作者 田华君 褚羽丹 何俊良 马国强 邱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051-3060,共10页
背景:了解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确定相关运动项目的最佳肠道微生物组成,寻求提高运动表现和恢复的有效途径,并为个性化营养方案提供独特视角。目的:总结运动员的肠道菌群特征,从运动训练和饮食摄入两方面阐述影响运动... 背景:了解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确定相关运动项目的最佳肠道微生物组成,寻求提高运动表现和恢复的有效途径,并为个性化营养方案提供独特视角。目的:总结运动员的肠道菌群特征,从运动训练和饮食摄入两方面阐述影响运动员肠道菌群特征的重要因素。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2004-2024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icrobiota,microbiome,athlete,exercise,training,diet,nutrition,dietary fiber,protein,ketogenic,fat”,中文检索词为“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运动员,训练,比赛,饮食,营养”。排除研究质量较差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后,最终纳入65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与普通人群相比,精英运动员的肠道菌群以α多样性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升高、健康有益菌丰度增加、有助于运动表现的功能途径富集为主要特征;②项目类型和训练负荷与运动员肠道菌群物种结构及功能表达密切相关;③由代谢物介导的宿主与肠道微生物间的双向交流,是运动影响肠道菌群的重要机制;④阶段训练通常能够引发肠道微生物群产生适应性变化,并且菌群在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具有持续效应;⑤宏量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组合形式能够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并与运动训练发挥协同叠加或削弱抵消的作用;⑥未来应持续加强对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相关探索,明确因果关系,建立运动训练干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运动员 运动 训练 饮食 肠道微生物 综述
下载PDF
护士变革疲劳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韩通 郭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679-3681,共3页
主要从对变革疲劳对护士的影响、导致护士变革疲劳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合理科学地缓解护士的变革疲劳,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护士 变革疲劳 疲劳 职业倦怠 综述
下载PDF
国内外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7
作者 屈歌 冯晶 +3 位作者 夏雯琪 雷子辉 李欣妍 甘勇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28-731,共4页
目前国内外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以及在处理病人时缺乏专注度,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多数相关研究采用小样本、部分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其影响因素,而大样本、多地区等严格控制质量的调查数据较少,使得有... 目前国内外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以及在处理病人时缺乏专注度,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多数相关研究采用小样本、部分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其影响因素,而大样本、多地区等严格控制质量的调查数据较少,使得有关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缺乏可信度和普适性,亟需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提高相关层面对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视。通过整合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理论成果,对职业倦怠的概念、现状、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对国内外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和空白进行总结,为职业倦怠的调查与分析、量表选择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清晰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职业倦怠 现状 综述
下载PDF
道德伤害在临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孟俊彤 周璐 +3 位作者 夏晓琳 徐晓冰 曹婉璐 刘晔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0,共5页
阐述了道德伤害的概念发展、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对护士的影响及三级预防。提出应研制符合中国文化的道德伤害量表,重视组织支持,制定三级预防措施,以促进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稳定护理队伍。
关键词 护士 道德伤害 道德困境 创伤后应激障碍 职业倦怠 护理管理 心理护理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运动心理学科中关于团队凝聚力研究的国际前沿与未来重点
9
作者 刘思奇 汤佳豪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合作的核心动力,是团队成员在商业和军事等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国际运动心理学的重点研究领域。运动心理学科在团队凝聚力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早在1985年,Carron等人提出的任务-社会二维凝聚力模型就已经为团队...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合作的核心动力,是团队成员在商业和军事等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国际运动心理学的重点研究领域。运动心理学科在团队凝聚力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早在1985年,Carron等人提出的任务-社会二维凝聚力模型就已经为团队凝聚力这一概念在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关于体育团队凝聚力的研究成果众多,仅通过二元概念模型无法系统展示该领域研究主题,更难以厘清运动心理学科中关于团队凝聚力研究的国际发展前沿。因此,本文使用系统综述方法,以近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领域发表的关于团队凝聚力主题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探索运动心理学科中关于团队凝聚力研究的国际前沿与热点,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环境调查问卷 体育队 体育凝聚力 运动员 系统综述
下载PDF
运动员倦怠的概念、理论模型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5
10
作者 叶绿 王斌 +2 位作者 马红宇 吴敏 董良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95,共7页
运动员倦怠是指个体资源与环境要求之间的不平衡,运动员出现即时的、短暂的身心紧张反应,当长期难以有效恢复时,压力反应不断积累,并逐渐发展成以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为特征的身心症状和功能失调状态。它与过度训练... 运动员倦怠是指个体资源与环境要求之间的不平衡,运动员出现即时的、短暂的身心紧张反应,当长期难以有效恢复时,压力反应不断积累,并逐渐发展成以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为特征的身心症状和功能失调状态。它与过度训练综合症、压力、抑郁等现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研究者差别对待。目前,已有多种理论模型对运动员倦怠进行解释,包括认知—情感压力模型、消极训练压力反应模型、单一认同发展和外部控制模型、运动承诺模型和整合模型。同时,也有研究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对运动员倦怠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未来可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考察影响运动员倦怠的外源性因素,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哪些心理资源有助于抵抗运动员倦怠,在研究方法上可采用纵向追踪和质性研究,积极开展运动员投入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倦怠 心理疲劳 运动员投入 压力 积极心理学
下载PDF
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斌 叶绿 +2 位作者 吴敏 冯甜 彭秀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68,共6页
采用运动心理坚韧性问卷、竞技运动领域应对问卷、运动员倦怠问卷对483名现役运动员进行调查,考察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应对... 采用运动心理坚韧性问卷、竞技运动领域应对问卷、运动员倦怠问卷对483名现役运动员进行调查,考察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应对方式在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6%。结果表明,相比心理坚韧性,应对方式是影响运动员倦怠更近端的因素;通过增强心理坚韧性,加强应对方式指导,将有利于降低运动员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倦怠 心理坚韧性 应对方式 心理资本 积极心理学
下载PDF
运动员感恩对心理疲劳的影响——社会支持与心理坚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叶绿 王斌 +2 位作者 葛艺 卜姝 王伦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49,共11页
为考察运动员感恩对心理疲劳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和心理坚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感恩问卷、运动领域领悟支持问卷、运动心理坚韧性问卷、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对483名现役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运动员感恩能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疲... 为考察运动员感恩对心理疲劳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和心理坚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感恩问卷、运动领域领悟支持问卷、运动心理坚韧性问卷、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对483名现役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运动员感恩能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疲劳,提示,感恩对心理疲劳具有抑制作用。2)感恩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疲劳,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坚韧性的中介作用对心理疲劳产生间接影响,具体包括2条中介路径,即通过心理坚韧性的中介路径和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坚韧性的链式中介路径。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运动员感恩影响心理疲劳的作用机制,对于运动员心理疲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未来,可以从提升运动员的感恩水平出发,帮助运动员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增强其心理坚韧性,进而缓解心理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感恩 社会支持 心理坚韧性 心理疲劳
下载PDF
运动员倦怠的研究评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作松 周爱光 张永龙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8-72,共5页
运动员倦怠是运动员运动生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对运动员运动生涯有着不良影响。对运动员倦怠的测量、预测变量、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对这一领域未来研究进行思考,旨在进一步推动运动员倦怠的研究,从而提高我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运动员倦怠是运动员运动生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对运动员运动生涯有着不良影响。对运动员倦怠的测量、预测变量、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对这一领域未来研究进行思考,旨在进一步推动运动员倦怠的研究,从而提高我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研究认为未来这一领域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加强心理指标、生理指标和行为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运动员倦怠进行测量;(2)加强情境与人格的交互作用在预测运动员倦怠中的研究。(3)加强预测变量组合相关性的研究,探讨各类预测变量的结构关系及其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对运动员倦怠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倦怠 综述
下载PDF
运动员倦怠的测量、模型与预测变量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作松 周爱光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5,共4页
运动员倦怠是运动员运动生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对运动员运动生涯有着不良影响。文章以运动员倦怠研究的历史演进为线索,对运动员倦怠的测量、运动员倦怠的模型、运动员倦怠的预测变量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运动员倦... 运动员倦怠是运动员运动生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对运动员运动生涯有着不良影响。文章以运动员倦怠研究的历史演进为线索,对运动员倦怠的测量、运动员倦怠的模型、运动员倦怠的预测变量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运动员倦怠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研究认为未来这一领域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研制适合我国运动员倦怠测量工具的研究;(2)对运动员倦怠产生机制进行系统的理论梳理,并加以实证研究。(3)重视情境与人格的交互作用在预测运动员倦怠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倦怠 综述
下载PDF
运动性心理疲劳:性质、成因、诊断及控制 被引量:108
15
作者 张力为 林岭 赵福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9-56,74,共9页
疲劳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之间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性心理疲劳进行了界定。讨论了心理疲劳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指出外源性的训练因素和管理因素... 疲劳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之间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性心理疲劳进行了界定。讨论了心理疲劳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指出外源性的训练因素和管理因素是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最重要原因。讨论了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测量方法,指出,心理指标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较低,多维的、长期的和个人化的监测会更加有效。最后给出了控制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建议,包括变换训练及休息方式、提供社会支持、设置短期目标、悦纳自我和营养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疲劳 心理耗竭 运动员 教练员 心理负荷 生理负荷 训练负荷
下载PDF
运动员倦怠的测量与ABQ的初步修订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作松 周爱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6-70,75,共6页
为寻找适合我国运动员倦怠的测量工具,在全面分析运动员倦怠测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运动员倦怠问卷在我国运动员中进行了试用与修订,首先,选取231名我国运动员对ABQ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其次,依据ABQ在我国运动员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寻找适合我国运动员倦怠的测量工具,在全面分析运动员倦怠测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运动员倦怠问卷在我国运动员中进行了试用与修订,首先,选取231名我国运动员对ABQ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其次,依据ABQ在我国运动员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和对部分运动员访谈的结果修订ABQ。然后,选取101名我国运动员对修订后的ABQ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表明,1)ABQ运用于我国运动员时,其结构效度不太理想,成就感降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差,造成这一结果原因可能在于受到文化价值等方面差异的影响;2)修订后的ABQ由13个条目构成,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是一份从应激和运动承诺的视角对运动员倦怠进行解释的问卷,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运动员倦怠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倦怠 测量 ABQ 修订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生理机制、诱导条件及适用运动员特点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恒源 刘志云 +3 位作者 哈建伟 金宗强 赵亮 邸世晶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7,共6页
爆发力是快速力量为主导的体育项目中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爆发力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冠军或者名次的改变,因此如何在赛前准备活动中更大程度地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的爆发力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不断去追求和探索更加合理的、有效... 爆发力是快速力量为主导的体育项目中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爆发力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冠军或者名次的改变,因此如何在赛前准备活动中更大程度地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的爆发力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不断去追求和探索更加合理的、有效的激发运动员爆发力的方法和手段,成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所关注的内容。随着学界对于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的研究愈发深入,发现后激活增强效应有可能成为通过赛前准备活动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爆发力的突破点,对PAP的功能及其在运动能力上应用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许多研究人员在运动试验中,通过诱导出PAP提高了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但因这些实验的变量选取纷繁复杂,研究多集中在PAP对运动能力即时性提升的效果,而PAP诱导效果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从生理机制、诱导条件与适用运动员特点3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研究PAP产生的生理机制,PAP进行诱导刺激所需的条件,以及适合通过PAP提高运动水平的运动员的特点,旨在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在竞技训练实践中合理利用PAP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生理机制 诱导条件 适用运动员 综述
下载PDF
专业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社会学成因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解缤 姚家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疲劳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提出,运动员所处的情景因素以及运动员对情景的认知评价是产生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一。运用运动员训练满意度量表和训练状态量表,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对186专业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除了运动员对自身的... 疲劳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提出,运动员所处的情景因素以及运动员对情景的认知评价是产生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一。运用运动员训练满意度量表和训练状态量表,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对186专业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除了运动员对自身的信心投入,成长进步的满意程度是引起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外,运动员对教练的民主行为、个人关怀满意程度,对运动队的日常管理的满意程度是引起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主要社会原因。指出完善运动队的训练体系,实施科学化和人文化管理,同时提高广大教练员的执教效果,给予运动员更多的关怀是预防和消除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疲劳 心理耗竭 运动员训练满意度 训练状态
下载PDF
花样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赛前情绪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湛慧 薛雨平 朱建勇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8-113,共6页
本研究采用量表测试法对81名来自江苏地区的市级、省级及入选国家花样游泳代表队的运动员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花样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赛前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花游运动员运动性心... 本研究采用量表测试法对81名来自江苏地区的市级、省级及入选国家花样游泳代表队的运动员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花样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赛前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花游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不同维度可显著预测不同的赛前情绪;(2)花游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部分维度可显著预测训练比赛满意感;(3)训练比赛满意感在花游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各维度的不同预测关系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心理疲劳 训练比赛满意感 赛前情绪 中介作用 花样游泳
下载PDF
运动员心理疲劳对情绪图片性质判断影响的电生理学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锦绣 张力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3,78,共7页
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组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在心境状态与情绪反应上的操作成绩是否相同,电生理学指标LPP在不同的脑区的表现是否相同。选取国际标准情绪图片系统的图片,采用等概率呈现的感知范式,使用MBI-GS量表中文修订版筛选出运动员... 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组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在心境状态与情绪反应上的操作成绩是否相同,电生理学指标LPP在不同的脑区的表现是否相同。选取国际标准情绪图片系统的图片,采用等概率呈现的感知范式,使用MBI-GS量表中文修订版筛选出运动员心理疲劳组和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并进行情绪图片性质判断作业,同时收集ERPs脑电数据。结果: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情绪图片性质判断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运动员心理疲劳组情绪图片性质判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ERPs结果表明,在顶区左部/中部/右部,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均差异显著(P<0.05),而运动员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运动员心理疲劳在心境状态上表现为负性,而在情绪反应上表现为对正性和负性的去敏感化;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相比,运动员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在顶区左/中/右部表现出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心理疲劳 心境状态 情绪反应 IAPS LP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