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s an Indicator of Stress in Students’ Athletes
1
作者 Simone Sancinelli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23年第3期141-149,共9页
Introduction: The wellbeing of student’s athletes has a paramount importance, a prolonged period of cognitive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that characterizes the life of student’s athletes often leads to fatigue, and a ... Introduction: The wellbeing of student’s athletes has a paramount importance, a prolonged period of cognitive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that characterizes the life of student’s athletes often leads to fatigue, and a psychobiological state that increases the risk of injury and accidents. The use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as a non-invasive methodology that provides an indirect insight into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HRV can be utilized as a diagnostic tool in detection of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mpairment and sympatho-vagal imbalance. HRV technology is employed to monitor the internal response of athletes to workload and identify athletes’s psychophysical stress to predict and therefore prevent injuries.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e investigation is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 use of Polar H10 sensor heart rate monitors worn by athletes in a sitting position (inclination 60 degrees) during periods characterized by stress can provide a valid and non-invasive method to assess the psychophysiological state during sports competition and school exams. Method and Statistics: In the study, the HRV of 12 basketball students athletes and 4 students non-athletes was analyzed as a control group.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was assessed based on heart variability parameters (HRV): SDNN, rMSSD, LF, HF, and LF/HF. Th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after establishing the baseline at rest, during the training phase (CT), competition phase (CC) and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stressors due to school exams coinciding with the competitive season (CC + E).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respective values prior to the stress of the competitions and exam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HRV indices was found: SDNN (P Conclusions: The analysis and examination of the data on the sample of the student population also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decreased cardiac variability and injuries or indisposition to physical exer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 rate variability Level of Arousal Stress in Students athletes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昊 王文迪 +2 位作者 吴东哲 高晓嶙 时永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257-4264,共8页
背景: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采用共振频率下的深慢呼吸方式在心血管系统中引起有节奏的高幅度振荡,从而刺激和锻炼自主神经反射及压力反射的一种呼吸训练方式。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系统综述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如何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并... 背景: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采用共振频率下的深慢呼吸方式在心血管系统中引起有节奏的高幅度振荡,从而刺激和锻炼自主神经反射及压力反射的一种呼吸训练方式。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系统综述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如何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并产生作用的。研究者们对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的机制缺乏全面认识,且对其应用进展及方案尚不完全清楚。目的:对国内外现有的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对不同人群症状影响的试验研究进行梳理,介绍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机制及应用进展。方法:以“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共振呼吸,自主神经,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呼吸训练”“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Resonance breathing,Heart rate variability,Autonomic nerve,Breathing training,Chronic diseases,Mental illness,biofeedback”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获得相关文献75篇。结果与结论:①机体的振荡系统与共振系统是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产生作用的前提,振荡反映了外部刺激和自身调节的反射系统的运作,共振则是两个系统的同步振荡引起更高的振幅运作。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是维持稳定的内环境的前提,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会伴随心率变异性降低并与相关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基于心血管系统的共振特性,以共振频率下的深慢呼吸方式在心血管系统中引起有节奏的高幅度振荡,改善交感和副交感系统反射的调节功能,增强两个系统之间的平衡调节。③心血管系统共振的两个主要机制是压力反射闭环通路和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两个机制以及压力反射特有的延迟共同作用导致在共振频率节奏的呼吸时,心率与呼吸呈现0°相位角的振荡,血压与呼吸呈现180°相位角振荡,是一种易操作、效果好的周期性刺激人体心血管振荡系统的训练方法。④目前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大多应用于心理疾病、慢病以及体育领域,但其存在干预机制及功效不清,干预内容、干预频率及干预时间存在差异,未有研究针对不同类型人群对应的干预方式做相关综述研究。⑤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作为一种非药物、非侵入性的干预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心率变异性,调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平衡,改善自主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未来建议探索其诱发心血管共振通路的机制与应用情况,添加长期随访,以评估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长期应用价值,为一些复杂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 共振呼吸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生物反馈 呼吸训练 慢呼吸 应激 身心健康 生理调节
下载PDF
放松训练改善情绪障碍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3
作者 严洁睿 张文彩 王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472-1477,共6页
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是将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与许多身体功能障碍联系起来的核心枢纽,心率变异性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及平衡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了药物和物理治疗对情绪障碍干预的心率变异性研究,发现具有一定副作用;同时全面地总... 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是将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与许多身体功能障碍联系起来的核心枢纽,心率变异性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及平衡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了药物和物理治疗对情绪障碍干预的心率变异性研究,发现具有一定副作用;同时全面地总结了近年通过心率变异性监测已被临床证明有效的全球各类放松训练,发现因较少副作用而受到患者的广泛青睐。未来研究可根据患者的情绪障碍类别、性别、年龄、严重程度和疾病阶段等提供更具个性化和精准度的放松训练,并探索了放松训练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松训练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性 情绪障碍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基于情绪体验的ASD儿童干预机器人造型研究
4
作者 孙福旭 张丙辰 +2 位作者 王瑞 陈秋羽 陆蕴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5,共12页
目的为提升ASD儿童干预机器人的训练效果,为教辅人员、设计师等提供参考,提出以ASD儿童情绪体验特点为基础的干预机器人拟人化造型特征评价方法。方法对市场上的机器人造型样本进行拟人度评分,并从中选取代表性样本;从20余项HRV指标中... 目的为提升ASD儿童干预机器人的训练效果,为教辅人员、设计师等提供参考,提出以ASD儿童情绪体验特点为基础的干预机器人拟人化造型特征评价方法。方法对市场上的机器人造型样本进行拟人度评分,并从中选取代表性样本;从20余项HRV指标中筛选出8项代表性指标,通过HRV实验收集数据;使用改进的PAD情绪量表获取ASD儿童情绪体验主观得分;通过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对情绪体验得分影响较大的HRV指标;以HRV指标为自变量、情绪体验得分为因变量,建立回归关系,为ASD儿童干预机器人造型的设计和方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研究表明,几何型机器人往往带来“放松的”情绪体验,类人型机器人会带来“高兴的”情绪体验,而真人型机器人则可能带来“焦虑的”情绪体验。同时,ASD儿童的愉悦度、唤醒度、优势度与HRV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将改进的PAD情绪量表应用于ASD儿童干预机器人的造型评价中,建立情绪体验和HRV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为设计和评估适合ASD儿童的机器人提供了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了ASD儿童干预机器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体验 ASD儿童 干预机器人 心率变异性 PAD情绪量表
下载PDF
微压氧舱恢复对中枢疲劳射击运动员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5
作者 阮文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7期41-45,58,共6页
目的:探讨压力为1.3~1.5ATA、氧气纯度约为82%、氧弥散率约为25%的微压氧舱恢复对中枢疲劳射击运动员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和疲劳消除的效果。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北京市射击运动学校10名参加第一届全... 目的:探讨压力为1.3~1.5ATA、氧气纯度约为82%、氧弥散率约为25%的微压氧舱恢复对中枢疲劳射击运动员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和疲劳消除的效果。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北京市射击运动学校10名参加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运动员进入氧舱前、后的心率变异性为研究对象,采用Firstbeat训练监测系统对运动员疲劳恢复程度监测,对出现疲劳恢复值较低的运动员进行60 min的微压氧舱恢复,恢复结束后再次对运动员的常规指标、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进行监测。结果:(1)微压氧舱恢复后,10名运动员的平均心率、平均最大心率百分比、峰值心率、峰值心率最大百分比、最小心率、最小心率百分比非常显著低于氧舱恢复前(P<0.01);平均耗氧量、体积通气量峰值、耗氧量峰值显著低于氧舱恢复前(P<0.05);快速恢复指数和快速恢复比例值非常显著高于氧舱恢复前(P<0.01)。(2)微压氧舱恢复后RMSSD、SDNN的值非常显著高于微压氧舱恢复前(P<0.01)。(3)微压氧舱恢复后HF、VLF非常显著高于微压氧舱恢复前(P<0.01)。结论:60 min微压氧舱恢复能够显著提高中枢疲劳射击运动员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有效增强副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改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状态,可以作为射击运动员中枢疲劳时的有效恢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氧舱 中枢疲劳 射击运动员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基于IPPG技术的情绪识别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粟立威 陶雪 +2 位作者 饶治 李贵文 嵇晓强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5-121,共7页
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技术(Imaging Photoplethysmography,IPPG)的情绪识别具有非接触式和客观性等优势。但基于IPPG信号的情绪识别还处于探索阶段,因IPPG信号质量容易受到影响,识别情绪的准确率还有待提高。为解决上述问题,选择额头... 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技术(Imaging Photoplethysmography,IPPG)的情绪识别具有非接触式和客观性等优势。但基于IPPG信号的情绪识别还处于探索阶段,因IPPG信号质量容易受到影响,识别情绪的准确率还有待提高。为解决上述问题,选择额头作为感兴趣区域,通过小波变换和带通滤波提高信号质量,提取心率变异性特征,并使用支持向量机、K近邻、决策树和随机森林对特征进行分类。在DEAP数据库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的情绪识别效果最好,在唤醒维度上的准确率为61.09%,在效价维度上的准确率为53.31%。该研究在远程医疗、人机交互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术 心率变异性 支持向量机 情绪识别 非接触式
下载PDF
电针次髎、耳甲调节大鼠胃内压和心率变异性效应方向一致性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詹铮 潘彦宏 姜劲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01-2508,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与电针耳甲调节胃内压和心率变异性的效应方向一致性,并观察两者联合电针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耳甲组、次髎组和“耳甲+次髎”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电针(30 Hz,2 mA,波宽0.2 ms±30%,...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与电针耳甲调节胃内压和心率变异性的效应方向一致性,并观察两者联合电针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耳甲组、次髎组和“耳甲+次髎”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电针(30 Hz,2 mA,波宽0.2 ms±30%,连续波)2 min,并于电针前和电针期间检测胃内压、心率变异性。结果①与电针前相比,胃内压变化:耳甲电针干预可显著升高胃内压,尤其在干预的30-60 s(P<0.05)、60-90 s期间(P<0.05);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升高胃内压,尤其在干预的60-90 s期间(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升高胃内压,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1)、90-120 s期间(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的胃内压变化倍率,既显著高于同期耳甲电针,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1)、90-120 s期间(P<0.01),也显著高于同期次髎电针,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5)、90-120 s期间(P<0.05)。②与电针前相比,心率变异性变化:耳甲电针干预的高频(H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1,P<0.05,P<0.01,P<0.05)、低频(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1,P<0.01,P<0.05,P<0.05)、极低频(V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次髎电针干预的H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V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的H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01,P<0.05,P<0.01,P<0.01)、V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1,P<0.05,P<0.05)。耳甲电针干预可显著降低LF/HF,尤其在干预的0-30 s(P<0.01)、30-60 s(P<0.05)、60-90 s期间(P<0.05);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降低LF/HF,尤其在干预的0-30 s期间(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降低LF/HF,尤其在干预的30-60 s(P<0.05)、60-90 s(P<0.01)、90-120 s期间(P<0.01)。“耳甲+次髎”电针干预的LF/HF变化倍率,既显著低于同期耳甲电针,尤其在干预的90-120 s期间(P<0.05),也显著低于同期次髎电针,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5)、90-120 s期间(P<0.05)。结论电针次髎与电针耳甲调节迷走神经的效应方向基本一致,两者联合电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内压 心率变异性 迷走神经调控 次髎 耳甲
下载PDF
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自主神经活动特征研究
8
作者 林子煜 《武术研究》 2023年第4期43-47,共5页
目的:24式简化太极拳是竞技太极拳基本功训练的常用套路,通过观察高水平运动员24式太极拳运动前、中、后心率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征,为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的运动负荷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名太极拳专项的高水平运动员为实验对象,... 目的:24式简化太极拳是竞技太极拳基本功训练的常用套路,通过观察高水平运动员24式太极拳运动前、中、后心率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征,为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的运动负荷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名太极拳专项的高水平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测试并分析其在运动前静息状态、第一遍24式太极拳、第二遍24式太极拳、第三遍24式太极拳、运动后恢复状态这5个时段中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指标变化。结果:(1)试验中,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受试者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低频指标(LF)、低频高频比值(LF/HF)逐渐上升,心率变异性RMSSD指标和高频指标(HF)逐渐下降。(2)各时段心率与RMSSD指标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心率变异性HF、LF、LF/HF指标变化在第二遍与第三遍24式太极拳练习之间无显著差异,LF/HF在第一遍与第二遍太极拳练习之间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段指标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长期练习太极拳的高水平运动员自主神经张力及平衡性较好,表现出静息心率低、恢复速度快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特点。由于太极拳的专项特征,建议在评价太极拳运动负荷时要采用多个维度的测试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运动员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太极拳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在心身疾病和情绪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9
9
作者 阎克乐 张文彩 +4 位作者 张月娟 封文波 袁立壮 王兰爽 唐一源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1-265,共5页
心率变异性的频谱成分可单独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高频(HF)是由迷走神经单独介导;低频(LF)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调制,但主要反映交感神经的活动性。此指标可对高血压、冠心病和月经前期烦躁等心身障碍进行评价。该... 心率变异性的频谱成分可单独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高频(HF)是由迷走神经单独介导;低频(LF)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调制,但主要反映交感神经的活动性。此指标可对高血压、冠心病和月经前期烦躁等心身障碍进行评价。该文还探讨了它用于情绪研究的价值,并认为在不同情绪体验期间的自主神经活动有多种搭配模式,正常人与情绪障碍者之间以及情绪障碍(抑郁、焦虑、恐怖、强迫)患者在自主神经活动方面可能存在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反应模式 情绪障碍诊断
下载PDF
有氧、无氧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田开新 覃军 +4 位作者 黄岚 隆敏 吴健 于世勇 喻杨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20-1023,共4页
为评价有氧、无氧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提供健全、合理体育锻炼方案的理论依据,我们将41名健康男性青年,随机分为有氧耐力组和无氧耐力组,进行连续8周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4周末、训练8周末进行5 m 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 为评价有氧、无氧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提供健全、合理体育锻炼方案的理论依据,我们将41名健康男性青年,随机分为有氧耐力组和无氧耐力组,进行连续8周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4周末、训练8周末进行5 m 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时域法分析。结果显示,与训练前比较,有氧耐力组迷走神经活动增强(HF、HFnu、RM SSD、PNN 50,P值均<0.05),交感神经活动呈减弱趋势(LFnu),自主神经平衡表现为趋向迷走神经占优势(LF/HF),HRV增大;无氧耐力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相对较稳定。本研究表明,有氧、无氧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调节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训练的负荷强度,与有氧训练相似,严格控制的适当强度的无氧耐力训练也可能有利于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 强度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调节
下载PDF
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绪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左昕 彭李 +2 位作者 李敏 姚占韵 李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596-259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心理弹性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绪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特点及心理弹性训练的影响。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某舰艇部队185名军人进行整体评估,根据心理弹性得分结合结构式面谈,选取高心理... 目的研究不同心理弹性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绪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特点及心理弹性训练的影响。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某舰艇部队185名军人进行整体评估,根据心理弹性得分结合结构式面谈,选取高心理弹性组(n=11)和低心理弹性组(n=11)共22例,全部为男性。2组被试的年龄、军龄、职务和文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心理弹性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和EmWavePC1.06专业机对被试进行心理评估和HRV测量。根据心理弹性理论及构成要素设计10次团体训练的内容,每周1次、每次2 h,训练成员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等能力。结果①心理弹性高分组在RSA总均分和正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弹性低分组(P<0.05,P<0.01),而在负性情绪、HRV的VLF、LF、HF和HF/LF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前测结果相比,训练结束后,心理弹性低分组的RSA和正性情绪得分显著提高(P<0.01),而负性情绪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组的RSA和PANA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低分组在后测RSA和PANA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前测结果相比,训练结束后,高分组HRV的LF和HF/LF比值、低分组的HF/LF比值显著提高(P<0.05,P<0.01);而高分组的VLF和HF、低分组的VLF和LF及H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弹性训练能显著提高心理弹性低分组RSA总分、增加正性情绪及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对心理弹性高分组的HRV也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性情绪 HRV 心理弹性训练
下载PDF
诱发负性情绪对健康人群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韬 邓光辉 经旻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研究负性情绪应激对健康人群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初步探讨负性情绪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大学生69名,采用计算机游戏诱发负性情绪,采集皮电、心率和心率变异性(HRV)等生理指标,比较各阶段各项指标的差异... 目的研究负性情绪应激对健康人群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初步探讨负性情绪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大学生69名,采用计算机游戏诱发负性情绪,采集皮电、心率和心率变异性(HRV)等生理指标,比较各阶段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在预期阶段和应对阶段低频功率(LF)值上升[F(2,67)=5.620,P<0.01],高频功率(HF)值下降[F(2,67)=10.773,P<0.01],LF/HF比值上升[F(2,67)=40.327,P<0.01],表明被试者在应激任务中心脏交感-迷走神经活动产生了明显改变,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的相对兴奋及迷走神经功能的相对抑制,交感-迷走神经的不平衡性增加。结论健康个体暴露于负性情绪应激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与冠心病病理状态下相似的变化特征,提示长期的负性情绪应激可能是导致个体迷走神经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心率变异性 心脏 自主神经通路
下载PDF
飞行员模拟飞行成绩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焱 陈慧玲 +4 位作者 宋华淼 江涛 彭文华 彭飞 王颉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通过考察心率变异性与模拟飞行成绩的相关性,探讨心率变异性作为情绪调控能力生理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2名飞行员进行模拟飞行任务,同时记录心电信号,分析其在完成3种难度水平任务时的频域参数。结果:随着模拟飞行任务难度的增... 目的:通过考察心率变异性与模拟飞行成绩的相关性,探讨心率变异性作为情绪调控能力生理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2名飞行员进行模拟飞行任务,同时记录心电信号,分析其在完成3种难度水平任务时的频域参数。结果:随着模拟飞行任务难度的增加,心率变异性指标中的校正低频功率和低/高频功率比值呈上升趋势,而校正高频功率呈下降趋势;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趋势在低分组表现得较明显,高分组较为平缓,并与模拟飞行成绩之间有显著的曲线关系。结论:心率变异性与模拟飞行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情绪调控力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飞行 情绪调控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应用心率变异性指标评价优秀耐力运动员机能状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崔小珠 王人卫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5-79,93,共6页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是监测个体训练适应性的无创伤便捷方法。HRV数据反映的副交感神经活性可以提示机体对耐力运动的消极或积极适应性信息。然而,该领域的研究对象多数是普通运动人群,优秀运动员较少,并且,HRV...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是监测个体训练适应性的无创伤便捷方法。HRV数据反映的副交感神经活性可以提示机体对耐力运动的消极或积极适应性信息。然而,该领域的研究对象多数是普通运动人群,优秀运动员较少,并且,HRV数据采集方法、指标选择及评价标准相对不统一。目前,可靠性较高的分析指标R-R间期差值均方根的自然对数(Ln rMSSD)被应用于评价优秀耐力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及疲劳反应,且多日Ln rMSSD均值被用来解释如何纵向理解个体HRV基本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优秀运动员 耐力 可靠性
下载PDF
两种情境中不同情绪稳定性个体心率变异性与心率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旭峰 苗丹民 +4 位作者 肖玮 黄伟芬 刘芳 刘平 王伟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情境下不同情绪稳定性个体心率变异性与心率 ,探讨情境、情绪稳定性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96名健康男性飞行学员 ,在 60h飞行训练后由飞行教员用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评价量表进行评定 ,分为高情绪稳定性组与低情绪稳定... 目的比较两种情境下不同情绪稳定性个体心率变异性与心率 ,探讨情境、情绪稳定性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96名健康男性飞行学员 ,在 60h飞行训练后由飞行教员用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评价量表进行评定 ,分为高情绪稳定性组与低情绪稳定性组。在Sternberg双重作业任务与标准起落飞行两种情境中 ,记录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率 ,并进行比较。结果Sternberg双重作业任务情境中 ,高情绪稳定性个体具有较小的Lfnorm和Hfnorm(P <0 .0 5 ) ,较小的LF/HF和心率 (P <0 .0 5 )。但处于飞行情境中 ,高情绪稳定性个体则有较大的Lfnorm和Hfnorm ,较小的LF/HF和心率 (P <0 .0 5 )。结论与情绪稳定性相关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波动性出现情境分离。提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差异不仅体现在个性、气质和认知模式上 ,也存在生理基础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稳定性 情境 心率变异性 心率 飞行学员
下载PDF
运动员情绪调节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媛 林崇德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6期448-451,共4页
以183名运动员为被试,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运动员自主神经反应的性别、运动年限、运动等级特点。结果发现:(1)快乐情绪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悲伤情绪状态下;表达抑制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认... 以183名运动员为被试,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运动员自主神经反应的性别、运动年限、运动等级特点。结果发现:(1)快乐情绪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悲伤情绪状态下;表达抑制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认知重评;短运动年限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长运动年限运动员;男性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女性运动员。(2)在快乐情绪状态下采用表达抑制策略时,低运动等级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高运动等级运动员;在悲伤情绪状态下,高运动等级运动员采用表达抑制策略比认知重评策略产生更高的心率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情绪调节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优秀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晖明 朱晓梅 刘凌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67,共3页
目的:分析优秀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特征,为HRV在运动员选材、机能评定等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专业运动队优秀田径运动员和普通健康人各25名进行连续5min心电图时域和频域记录获得HRV指标,以普通健康人为对照分析优... 目的:分析优秀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特征,为HRV在运动员选材、机能评定等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专业运动队优秀田径运动员和普通健康人各25名进行连续5min心电图时域和频域记录获得HRV指标,以普通健康人为对照分析优秀田径运动员HRV特征。结果:(1)女运动员VLF低于男运动员(P<0.05),其余指标无性别差异。(2)优秀田径运动员SDNN、RMSSD、PNN50、TP、HF、VLF均高于普通健康人(P<0.05或P<0.01);LF、LF/HF二者无差异(P>0.05)。结论:(1)优秀田径运动员自主神经活性和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没有性别差异,安静时男性运动员拥有较高的交感神经张力。(2)优秀田径运动员安静时比普通健康人拥有更强的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更高的迷走神经紧张性和交感神经兴奋性,迷走和交感神经均衡性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运动员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5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4
18
作者 常玉 高炳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探讨5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以7名上海队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高原训练前1周,高原训练第1、3、4、5周和高原训练后1周的每周休息日,使用美国产Omega wave运动... 目的:探讨5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以7名上海队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高原训练前1周,高原训练第1、3、4、5周和高原训练后1周的每周休息日,使用美国产Omega wave运动员实时机能状态综合诊断系统进行仰卧位状态的无创心率变异性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时域指标(SDNN、RMSSD、SDSD)和频域指标(TP、HF、LF、LF/HF)。周一晨起前卧位安静状态下测试晨脉(R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晨起后空腹状态指尖采血测试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结果:高原训练后1周CK水平明显高于高原训练第4、5周(P<0.05)。与高原训练第1周相比,BU在高原训练第3、4周逐渐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训练第1、3、4、5周的SpO2%均显著低于高原训练前1周(P<0.01)。高原训练第3、5周的RHR均明显低于高原训练第1周(P<0.05)。与高原训练前1周相比,高原训练第1周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下降(P>0.05),RMSSD、SDSD、HF分别下降18.60%、20.40%和12.60%,LF下降2.07%,HRV总体指标SDNN、TP分别下降6.47%、6.65%,LF/HF下降29.20%;高原训练第3周,HRV各指标有所回升,其中TP、HF较高原训练前1周相比分别增加14.23%、33.26%(P>0.05);高原训练第4周HRV各指标又开始下降,SDNN、RMSSD、SDSD、LF与高原前1周相比分别下降了16.42%(P<0.05)、21.89%、21.92%、35.31%,且均处于整个高原训练阶段最低值;高原训练第5周,HRV各指标开始回升,LF、LF/HF较高原训练前1周增加了27.17%和27.74%;高原训练后1周,SDNN、RMSSD、SDSD、TP、HF、LF较高原训练前1周分别下降了16.15%(P=0.053)、17.29%、17.71%、25.65%、30.82%、16.90%。结论:(1)5周高原训练过程中,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HRV指标呈波浪形的变化特点,其中高原训练前期主要受低氧环境的影响,高原训练后期主要受训练负荷的影响。(2)高原环境下,HRV可以反映随着高原缺氧和训练负荷的交互作用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能力波动性的变化,提示利用HRV来分析缺氧和训练负荷的交互作用对机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训练 优秀游泳运动员 男子运动员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基于脑波超慢涨落技术对1小时Flanker任务诱发运动员中枢疲劳的多指标测评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建秀 林岭 +1 位作者 吴梅婷 方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7-843,共7页
目的:探究脑波超慢涨落技术(ET)是否可有效检测认知加工任务诱发的中枢疲劳,以及ET疲劳指数与心率变异性(HRV)、行为学指标和主观体力感觉量表(RPE)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是否执行Flanker任务为自变量,RPE量表、行为学数据(正确... 目的:探究脑波超慢涨落技术(ET)是否可有效检测认知加工任务诱发的中枢疲劳,以及ET疲劳指数与心率变异性(HRV)、行为学指标和主观体力感觉量表(RPE)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是否执行Flanker任务为自变量,RPE量表、行为学数据(正确率和反应时)、HRV、ET指标为因变量,以35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20名为实验组、15名为对照组),进行组间、时间序列纵向实验设计。结果:RPE结果显示测试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33)=30.93,P〈0.001,η^2=0.48。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33)=44.55,P〈0.001,η^2=0.57。测试时间和组别有交互作用,F(1,33)=22.72,P〈0.001,η^2=0.41。疲劳组正确率在不同时段有显著性差异,F(3,42)=35.83,P〈0.001,η^2=0.73。反应时在不同时段差异性差异,F(3,42)=24.08,P〈0.001,η^2=0.68。除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外(P〉0.05),HRV各指标在不同时段差异性显著。ET与RPE呈显著性正相关,ET与心率变异性中的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比(LF/HF)均呈中度相关,ET与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无显著性相关,ET与反应时呈中度正相关,与正确率无显著性相关。此外,正确率和反应时呈现正相关。结论:1小时的Flanker任务可以诱导中枢疲劳,可将31~45 min作为应激反应期,46~60 min作为重度疲劳期;实验室认知操作任务诱发的中枢疲劳可以引起神经递质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通过ET检测;ET疲劳指数与HRV指标、行为学指标和RPE测试结果具有相关性,可综合运用上述指标全面评价运动员中枢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中枢疲劳 Flanker任务 ET HRV
下载PDF
负性事件引发情绪反应的性别特点及神经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昭红 王振宏 +1 位作者 罗然 赵丹妮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256-260,共5页
选取45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记录被试观看内容不同的刺激材料时主观情绪体验成绩,同时采集了心率变异性(HRV)的频域指标,探讨内容不同的负性事件引发情绪反应的性别特点及外周神经机制。结果:在主观报告上,女性所诱发的负性情绪显著高于... 选取45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记录被试观看内容不同的刺激材料时主观情绪体验成绩,同时采集了心率变异性(HRV)的频域指标,探讨内容不同的负性事件引发情绪反应的性别特点及外周神经机制。结果:在主观报告上,女性所诱发的负性情绪显著高于男性。社会事件的情绪材料所引发的负性情绪显著高于家庭事件的情绪材料。在生理指标上,女性在负性事件中引起的LF/HF显著高于男性。因此,负性事件后男性和女性情绪反应在主观应激强度和生理反应模式上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事件 情绪反应 情绪主观体验 心率变异性 性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