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natomic Study on Replacement of Artificial Atlanto-odontoid Joint through Transoral Approach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勇 杨述华 +5 位作者 谢辉 何贤峰 徐荣明 马维虎 冯建翔 陈秋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3期327-332,共6页
In order to provide anatomical basis for transoral approach (TOA) in dealing with the ventro lesions of craniocervical junction, and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atlanto-odontoid joint, microsurgical dis... In order to provide anatomical basis for transoral approach (TOA) in dealing with the ventro lesions of craniocervical junction, and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atlanto-odontoid joint, microsurgical dissecting was performed on 8 fresh craniocervical specimens layer by layer through transoropharyngeal approach. The stratification of posterior pharyngeal wall, course of vertebral artery, adjacent relationship of atlas and axis and correlative anatomical parameters of replacement of artificial atlanto-odontoid joint were observed. Besides, 32 sets of atlanto-axial joint in adults' fresh bony specimens were measured with a digital caliper and a goniometer, including the width of bony window of anterior arch of atlas, the .width of bony window of axis vertebra, the distance between superior and inferior two atlas screw inserting points,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axis screw inserting points etc. It was found that the width of atlas and axis which could be exposed were 40.2±3.5 mm and 39.3±3.7 mm respectively. The width and height of posterior pharyngeal wall which could be exposed were 40.1±5.2 mm and 50.2±4.6 mm respectively. The distance between superior and inferior two atlas screw inserting points was 28.0±2.9 mm and 24.0±3.5 mm respectively, and the distance of bilateral axis screw inserting points was 18.0±1.2 mm. The operative exposure position through TOA ranged from inferior part of the clivus to the superior part of the C3 vertebral body. Posterior pharyngeal wall consisted of 5 layers and two interspaces: mucosa, submucosa, superficial muscular layer, anterior fascia of vertebrae, anterior muscular layer of vertebrae and posterior interspace of pharynx, anterior interspace of vertebrae.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it had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operative distance, good exposure and sufficient decompression in dealing with the ventro lesions from the upper cervical to the lower clivus through the TOA. The replacement of artificial atlanto-odontoid joint is suitable and feasible. The design of artificial atlanto-odontoid joi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bov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oral approach ANATOMY atlanto-axial joint atlanto-odontoid joint artificial joint
下载PDF
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枕颈部畸形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现状
2
作者 张秋琪 刘海涛 +2 位作者 宋佳 张跃辉 邵将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00-203,209,共5页
J黏多糖贮积症(MPS)是一种溶酶体贮积性疾病,是由于编码糖胺聚糖(GAGs)降解酶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导致包括骨骼、关节、心脏、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和系统受累。根据所缺乏或缺陷的酶的性质不同,MPS可细分为Ⅰ,Ⅱ,Ⅲ,Ⅳ,Ⅵ,Ⅶ,... J黏多糖贮积症(MPS)是一种溶酶体贮积性疾病,是由于编码糖胺聚糖(GAGs)降解酶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导致包括骨骼、关节、心脏、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和系统受累。根据所缺乏或缺陷的酶的性质不同,MPS可细分为Ⅰ,Ⅱ,Ⅲ,Ⅳ,Ⅵ,Ⅶ,Ⅸ型7种类型,其中Ⅲ型又分为Ⅲa、Ⅲb、Ⅲc和Ⅲd亚型,Ⅳ型分为Ⅳa和Ⅳb亚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 寰枕关节 骨疾病 发育性 畸形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后路内固定与复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仁财 马向阳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寰枢椎后路手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常用方法,复位及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后路固定技术目前主要包括线缆技术、椎板夹技术、Magerl技术、钉板固定和钉棒固定,复位技术包括后路撑开联合侧块支撑或植骨技术、后路撑开和/或加压复位技... 寰枢椎后路手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常用方法,复位及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后路固定技术目前主要包括线缆技术、椎板夹技术、Magerl技术、钉板固定和钉棒固定,复位技术包括后路撑开联合侧块支撑或植骨技术、后路撑开和/或加压复位技术。本文对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及复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综述,旨在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后路手术 内固定器 复位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瘀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谭明生 李显 +4 位作者 张恩忠 移平 杨峰 唐向盛 陶睿锋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1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对113例(男65例,女48例;年龄8~64岁,平均42.6岁)寰枢椎脱位患者按TOI分型分为T1、T2、O、I4组,并给予外科治疗,主要包括牵引、手术复位融合固定。分别对比...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对113例(男65例,女48例;年龄8~64岁,平均42.6岁)寰枢椎脱位患者按TOI分型分为T1、T2、O、I4组,并给予外科治疗,主要包括牵引、手术复位融合固定。分别对比各组治疗前后寰椎平面SAC(脊髓有效空间)、督脉经络瘀阻症候积分、JOA评分、ND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结果:T1、T2、O、I组患者寰椎平面SAC术前分别为(13.34±3.21)、(10.43±2.42)、(7.89±3.14)、(10.50±0.71)mm,末次随访分别为(16.02±1.42)、(15.34±1.87)、(14.49±1.58)、(12.50±0.71)mm;督脉经络瘀阻证候积分术前分别为(8.37±1.87)、(6.87±1.35)、(5.17±1.13)、(7.50±0.71),末次随访分别为(10.59±0.94)、(10.25±1.01)、(8.41±1.31)、(9.0±0);JOA、N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采用TOI外科分型治疗寰枢椎脱位,在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也有效地缓解督脉经络瘀阻的症状,表明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分类法 督脉
下载PDF
人工寰齿“半关节”的研制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谭明生 张光铂 +6 位作者 韦竑宇 移平 王慧敏 杨峰 梁立 王云亭 李子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01-604,共4页
目的 :研 制能 替 代横 韧带 功 能的 人工 寰 齿“半 关 节”,探讨 其 可行 性。方 法:测 量 65 例寰 枢椎 干 燥骨 标本的相 关 参 数 ,包 括 寰 椎前 弓 宽 度 、寰 椎 前弓 与 侧 块 相连 处 厚 度 和高 度 、侧块 高 、宽 及 长 ... 目的 :研 制能 替 代横 韧带 功 能的 人工 寰 齿“半 关 节”,探讨 其 可行 性。方 法:测 量 65 例寰 枢椎 干 燥骨 标本的相 关 参 数 ,包 括 寰 椎前 弓 宽 度 、寰 椎 前弓 与 侧 块 相连 处 厚 度 和高 度 、侧块 高 、宽 及 长 度 ;齿 状 突 高度 、横 径 、前后径 及齿 状 突横 韧带 压 迹高 度等 。根 据 解剖 学测 量 设计 出能 维 持寰 齿关 节 稳定 的人 工 假体 (由 带有 半 圆形 关节面的 钩状 钢 板及 2 枚 螺 钉组 成),并 在 5 具仿 真 人颈 椎模 型 和 3 具成 人 尸体 标本 上 进行 模拟 人 工寰 齿 “半 关 节 ”置入 手术 ,以 替代 横 韧带 功能 。 结果 :寰 椎前 弓 与侧 块相 连 处厚 度为 3.6±1.2m m ,侧块 高 度 为 12.6±1.6m m ,侧块宽度 为 14.2±1.4m m ,齿状 突 前后 径为 10.8±1.0m m ,齿 状 突横 韧带 压 迹高 度为 7.2±1.2m m 。模拟 手术 在 安置 过程中钩 状钢 板 未进 入寰 椎 真性 椎管 ,螺 钉未 穿 破侧 块。人 工寰 齿“半关 节”增加 了 寰枢 椎稳 定 性且 保留 了 其旋 转功能。 结论 :人 工寰 齿 “半 关节 ”置 入术 是一 种 既能 重建 C1 ̄C2 稳定 性 ,又能 保 留 C1 ̄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块 人工 齿状突 寰椎 韧带 关节面 寰枢椎 维持 宽度 圆形
下载PDF
前屈-后伸位MRI对判断颅脊交界区畸形内固定指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赞 孙永华 +2 位作者 吴浩 王兴文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分析前屈-后伸位MRI对诊断Arnold-Chiari畸形可能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作用,以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0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的前屈-后伸位MRI影像学资料,测量寰齿间距,通过前屈位和后伸位颈椎椎管狭窄程度分级,判断颅... 目的分析前屈-后伸位MRI对诊断Arnold-Chiari畸形可能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作用,以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0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的前屈-后伸位MRI影像学资料,测量寰齿间距,通过前屈位和后伸位颈椎椎管狭窄程度分级,判断颅脊交界区稳定性。单纯Arnold-Chiari畸形患者采用枕大孔减压和枕大池扩大成形术,存在寰枢椎脱位者兼行枕颈内固定融合术。结果经前屈-后伸位MRI检查,证实有12例患者存在颅颈失稳,于枕大孔减压的同时行枕颈内固定融合术。手术后第3天颈椎影像学检查,40例中10例脊髓空洞病灶明显缩小;12例兼行枕颈内固定融合术者颅颈复位满意,脊髓压迫解除;手术后3个月随访,脊髓空洞病灶明显缩小(17例),颅脊交界区骨痂形成、骨融合效果良好、颅颈复位无丢失(12例),日本矫形外科评分13.08±1.40,与手术前评分(11.08±1.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8,P=0.000)。结论前屈-后伸位MRI对判断颅脊交界区稳定性、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CHIARI畸形 寰枕关节 脱位 寰枢关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Goel技术治疗颅底凹陷及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14
7
作者 乔广宇 张远征 +3 位作者 余新光 佟怀宇 尚爱加 周定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例,未合并寰椎枕骨...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例,未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失稳和脱位26例(齿状突不连性或发育不良性寰枢椎脱位14例、未合并脱位的颅底凹陷经前路切除齿状突减压所致医源性寰枢椎不稳12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或下关节突螺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固定,髂后上嵴松质骨颗粒植骨。结果 74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出院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由术前的9.43±3.16提高至13.80±2.07(t=4.063,P=0.037),Odom评级优19例、良49例、可7例、差1例。未合并寰枕融合者经后路固定手术均获得解剖学复位;50例伴寰枕融合患者中15例完全复位、35例部分复位;其中26例经口腔入路施行减压。共50例获3个月以上随访,JOA评分由术前的8.90±1.22提高至14.72±1.57(t=4.914,P=0.015),Odom评级优18例、良30例、可2例、差0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板现象,内固定稳固、植骨完全融合。1例术后清醒拔管12h突发呼吸、心跳停止,复苏成功后深度昏迷,家属放弃治疗出院;1例术后第6天发生全身凝血机制障碍,随后出现四肢完全瘫痪,目前仍然在康复治疗中,肌力恢复至3级;2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后组脑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应用Goel内固定技术行寰枢椎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非MeSH词) 扁颅底 脱位 寰枢关节 Goel技术(非MeSH词)
下载PDF
经口咽前路枢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术 被引量:15
8
作者 尹庆水 刘景发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昌耘冰 章凯 艾福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枢椎体次全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治疗寰枢椎脱位伴以C2后方脊髓受压为主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例先天畸形或外伤(10例先天畸形,2例外伤)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C2椎体次全切除术,11例仅...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枢椎体次全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治疗寰枢椎脱位伴以C2后方脊髓受压为主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例先天畸形或外伤(10例先天畸形,2例外伤)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C2椎体次全切除术,11例仅行C2椎体次全切除,1例行C2椎体次全切除同时切除C1前结节和齿突。结果:无术中脊髓损伤、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按Symon和Lavender临床评定标准和影像学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临床总有效率100%,显效率42%,术后影像学椎管减压改善率平均为75%。结论:该术式减压充分,是治疗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较好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咽前路 枢椎体次全切除 椎管减压术 寰枢椎脱位 治疗
下载PDF
生理载荷下健康成人寰枢椎三维瞬时运动的特点 被引量:7
9
作者 魏冬 夏群 +3 位作者 苗军 白剑强 刘佳男 李宏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526-2532,共7页
背景:人体的颈椎是承载头颅和连接脊柱的重要结构,虽然是脊柱中体积最小,但是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同时也是人体几何形体和运动特性最为复杂的的骨性结构之一,承受了头部的生理负荷,还肩负着屈伸、侧弯、旋转等运动功能。因此... 背景:人体的颈椎是承载头颅和连接脊柱的重要结构,虽然是脊柱中体积最小,但是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同时也是人体几何形体和运动特性最为复杂的的骨性结构之一,承受了头部的生理负荷,还肩负着屈伸、侧弯、旋转等运动功能。因此,颈椎成为了人体脊柱最容易受到伤害和出现退行性病变的结构之一。而对颈椎特别是上颈椎生物力学的分析,认识和理解其正常的功能和力学机制,也将为更好的治疗上颈椎疾患提供理论基础。目的:通过双荧光透视影像系统联合螺旋CT观察测定健康成年人生理载荷下寰枢椎在体三维瞬时运动特点。方法:招募17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双X射线透视影像系统和螺旋CT检查相结合技术,利用相关处理软件建模,并与双荧光透视影像系统捕获的X射线透视图像匹配,重现上颈椎三维瞬时运动状态,通过建立椎体几何中心坐标并进行测量,从而获得健康成人生理载荷下上颈椎在体三维瞬时运动学数据。结果与结论:1前屈后伸时,C1-2节段与C2-3节段在冠状轴位移、矢状轴位移和旋转角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左右侧屈时,C1-2节段旋转角度明显大于C2-3节段。左右旋转时,C1-2节段与C2-3节段在冠状轴位移、垂直轴位移,侧屈角度和旋转角度均有明显差异且有显著性意义;3说明双荧光透视影像系统联合螺旋CT测量能够获得健康成人寰枢椎在体三维瞬时运动六自由度数据,并发现寰枢椎活动以旋转运动为主,以及上颈椎在体生理活动范围及特点,为上颈椎疾病非固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量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解剖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生理载荷 寰枢椎 运动学 透视 三维模型 瞬时运动 在体试验 健康成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疾患 被引量:24
10
作者 尹庆水 艾福志 +6 位作者 章凯 夏虹 吴增晖 昌耘冰 权日 麦小红 刘景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atlantoaxialreductionplate,TARP)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疾患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ARP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疾患11例,包括寰枢椎脱位8例,Jefferson骨折2例,先天性寰枕融合伴... 目的: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atlantoaxialreductionplate,TARP)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疾患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ARP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疾患11例,包括寰枢椎脱位8例,Jefferson骨折2例,先天性寰枕融合伴颅底凹陷症后路减压术后1例。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D级8例,E级3例;ASIA运动评分58~100分(87.0±13.4分)。结果:1例术后曾出现声嘶,左侧声带麻痹,经对症治疗后治愈。11例患者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8例D级患者中2例改善为E级,其余6例分级无变化,运动评分改善为89~100分(96.5±4.0分),8例D级的患者术后评分增加4~33分(13.1±9.4分)。平均随访8.3个月,1例不慎跌倒头部着地导致枢椎体螺钉拔出,寰枢椎再次脱位,二次用同样手术方法采用较短型号钢板固定治愈,其余患者效果满意。结论:TARP固定操作简便可行,对寰枢椎前部结构包括寰椎侧块和C2椎体完整的各种上颈椎疾患引起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固定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寰枢椎长期乳酸堆积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桂渺 赵洪艳 +3 位作者 范文静 田原僮 孙连坤 赵丽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8-970,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寰枢椎长期乳酸堆积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小鼠寰枢椎间注射30%乳酸溶液15 d,用跳台法、水迷宫法和洞板实验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计算脑指数,做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跳台... 目的:观察寰枢椎长期乳酸堆积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小鼠寰枢椎间注射30%乳酸溶液15 d,用跳台法、水迷宫法和洞板实验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计算脑指数,做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跳台实验中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1),小鼠水迷宫实验中游全程时间和错误次数也显著增加(P<0.01)。洞板实验中模型组小鼠潜伏期延长,探洞次数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脑指数减小(P<0.01),HE染色发现其海马区死亡细胞增多,出现了胶质小结,以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颈部乳酸慢性堆积可以导致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学习记忆 寰枢椎关节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环枢关节错缝的X线表现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卫 张霁 +4 位作者 蒋位庄 章永东 李星 吴子明 马达 《中国骨伤》 CAS 1996年第2期3-5,共3页
通过对正常组和病例组环枢关节X线片的观察和分析,认为两侧齿突侧块间距的差值和齿突环椎轴线的偏离值大于1mm,旋转开口位显示环枢运动异常,并伴有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者,可考虑为环枢关节错缝。
关键词 环枢关节 骨错缝 X线片
下载PDF
经口咽前路减压侧块关节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颈椎压力固定器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邹小宝 马向阳 +5 位作者 杨进城 夏虹 尹庆水 吴增晖 陈树金 杨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减压侧块关节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联合颈椎压力固定器(mini compressive cervical frame/C—JAWS)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经LI咽前路减压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联合C—J...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减压侧块关节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联合颈椎压力固定器(mini compressive cervical frame/C—JAWS)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经LI咽前路减压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联合C—JAWS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14例,包括单纯难复性寰枢椎脱位8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后路术后复发1例,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4例,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枕颈融合术后复发1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ASIA运动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估,术前D级9例,E级5例。术后定期随访X线、CT评价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神经廊管损伤。术后1例患者诉颈部不适,1例患者诉咽喉部异物感.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患者枕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9例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中3例术后改善为E级,其余6例分级无变化;5例术前分级为E级的患者术后分级无变化。ASIA运动评分由术前68.1±9.7分改善至术后的91.7±6.6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20,P=-0.000)。随访3~24个月,平均12.2±6.8个月,X线片、CT复查示无复发脱位,cage位置满意,C—JAWS固定良好,无松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经I:1咽前路减压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联合C—JAWS内固定术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寰枢关节 融合器 颈椎压力固定器
下载PDF
寰枢椎失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谢兴文 李宁 宋敏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寰枢椎失稳 解剖学 寰枢横韧带损伤 诊断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袁文 贾连顺 +3 位作者 李家顺 丁祖泉 杨国标 戴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4-175,共2页
报告了对6具新鲜尸体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通过截骨术复制成齿状突Ⅱ型骨折的模型,采用生物力学方法测量了寰枢关节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表明,齿状突骨折对寰枢关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后伸及侧屈运动范围增大,分别由正常的21.50°和7.25... 报告了对6具新鲜尸体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通过截骨术复制成齿状突Ⅱ型骨折的模型,采用生物力学方法测量了寰枢关节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表明,齿状突骨折对寰枢关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后伸及侧屈运动范围增大,分别由正常的21.50°和7.25°增至45.42°和20.81°,增加了52.7%和65.1%,与正常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提示,齿状突骨折导致的寰枢关节不稳主要表现为后伸和侧屈运动,治疗应以恢复齿状突的完整性和增加寰枢关节的稳定性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寰枢关节 三维运动
下载PDF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的设计及其即时复位作用(附5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9
16
作者 尹庆水 艾福志 +6 位作者 章凯 昌耘冰 夏虹 吴增晖 权日 麦小红 刘景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 研制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 (TARP) ,并评价其术中即时复位作用。方法 设计一种新型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 ,应用于临床治疗 5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 ,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 ,联合应用寰枢椎复位器和钢板完成寰... 目的 研制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 (TARP) ,并评价其术中即时复位作用。方法 设计一种新型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 ,应用于临床治疗 5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 ,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 ,联合应用寰枢椎复位器和钢板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过程 ,寰枢外侧关节间植骨。结果 TARP系统具有即时复位机制 ,5例患者在术中均能达到良好的即时复位。术后随访平均 9.5个月 ,伤口愈合良好 ,无感染 ,四肢麻痹消失 ,肌力恢复 ,病理反射消失 ,钢板螺钉未松动。结论 临床应用表明 ,TARP设计新颖独到 ,手术操作简便合理 ,能即时复位 ,固定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脱位 内固定器 经口咽入路
下载PDF
腹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 被引量:20
17
作者 范德辉 林锦坤 +5 位作者 张振宁 苏美意 吴维 李锡行 罗孟西 魏美华 《中医正骨》 2014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比较龙氏手法、腹针疗法与腹针疗法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腹针手法组55例,腹针组53例和手法组56例。腹针手法组采用腹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治... 目的:比较龙氏手法、腹针疗法与腹针疗法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腹针手法组55例,腹针组53例和手法组56例。腹针手法组采用腹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治疗,腹针组采用腹针疗法治疗,手法组采用龙氏手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结束后的即时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腹针手法组痊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腹针组痊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手法组痊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8例。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600,P=0.037)。进一步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α'=0.017),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腹针组(Z=-2.635,P=0.008);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028,P=0.043);腹针组的临床疗效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2,P=0.534)。②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的近期疗效。治疗结束后1个月,腹针手法组痊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腹针组痊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手法组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724,P=0.008)。进一步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α'=0.017),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与腹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30,P=0.054);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手法组(Z=-3.128,P=0.001);腹针组的临床疗效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3,P=0.233)。结论:腹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结束后的即时疗效优于腹针疗法,而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的近期疗效优于龙氏手法。但其即时疗效与龙氏手法比较以及近期疗效与腹针疗法比较均无优势;其临床疗效是否在不同时期均可达到协同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寰枢关节 脱位 针刺疗法 腹针 手法 捏脊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寰枢关节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影像学观测 被引量:13
18
作者 田曼曼 林敏 +1 位作者 钱琦 姜黄维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0期915-919,共5页
目的 :通过测量分析正常寰枢关节在多层螺旋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的各种影像征象,为临床准确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提供量化标准。方法:对51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中立位、左右尽力旋转位扫描,观察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 dental interval,A... 目的 :通过测量分析正常寰枢关节在多层螺旋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的各种影像征象,为临床准确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提供量化标准。方法:对51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中立位、左右尽力旋转位扫描,观察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 dental interval,ADI),齿突侧块间隙(lateral atlanta dental space,LADS),齿突侧块间距差值(VBLADS)及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rotating angle of atlas on dentate,RAAD),分析比较各影像表现及解剖学特点。将51例正常志愿者分为年龄<45岁及年龄≥45岁两组,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VBLADS及RAAD的变化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1例正常志愿者通过三维重建软件显示中立位寰枢外侧关节基本对称,齿突侧块间隙不对称者40例,占78.4%。中立位齿突偏移角度范围为(3.22±0.89)°,尽力旋转位寰枢椎(atlanto axial joint)外侧关节面呈旋转性关节面移位,相对旋转角度范围为(33.85±2.79)°。通过配对资料相关性分析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与VBLADS无相关性。<45岁及≥45岁尽力旋转位时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能清楚显示寰枢区的解剖结构及旋转功能,为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旋转 脱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动脉三角区前路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附12例初步报告)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吕国华 王冰 +1 位作者 马泽民 李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动脉三角前路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12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16~48岁,平均31.6岁;病程24~4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齿状突不连3例,横韧...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动脉三角前路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12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16~48岁,平均31.6岁;病程24~4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齿状突不连3例,横韧带松弛症3例,齿状突短小合并寰枕融合畸形1例。术前颈脊髓功能JOA评分平均9.3分。在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动脉三角区前路C1、C2松解,清除寰枢椎前方挛缩瘢痕组织(或骨)连接,颅骨牵引复位,一周后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结果:前路平均手术时间70min,出血量150ml。松解后11例获得解剖复位,行寰枢椎固定;1例部分复位,行枕颈融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无手术切口感染和内固定失败。术后JOA评分平均15.2分,术后功能改善率76.6%。结论: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动脉三角区前路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创伤小、术野清晰、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内窥镜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初步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贵军 吉宏明 +4 位作者 张刚利 张燕 胡昌辰 任晋瑞 闫晓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总结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例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先天性寰枢椎脱位15例、经口腔人路齿状突磨除术后症状加重致枕颈失稳1例、外伤所致2例)的... 目的总结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例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先天性寰枢椎脱位15例、经口腔人路齿状突磨除术后症状加重致枕颈失稳1例、外伤所致2例)的临床资料。施行经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及肌电图监测,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评分系统和影像学改善程度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18例中16例钉棒内固定系统和寰枢椎复位良好,1例复位不良;骨性融合良好16例,欠佳1例。术后临床表现均不同程度好转,1例突发呼吸骤停死亡。术后平均随访6.62个月(3~28个月),JOA平均评分为11.62±3.23,与手术前评分(7.51±3.8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76,P=0.004)。结论经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颈交界区畸形临床疗效良好,能够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再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位 内固定术(非MeSH词) 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电描记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