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Treatment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lm Using 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 Discharge in Air 被引量:6
1
作者 方志 邱毓昌 王辉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2576-2580,共5页
Non-thermal plasmas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are of great interest in polymer surface processing because of their convenience, effectiveness and low cost. In this paper, the treatment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Non-thermal plasmas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are of great interest in polymer surface processing because of their convenience, effectiveness and low cost. In this paper, the treatment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film surface for improving hydrophilicity using the non-thermal plasma generated by 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 discharge (APGD) in air is conducted.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APGD are shown by measurement of their electrical discharge parameters and observation of light-emission phenomena, and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PET before and after the APGD treatment are studied using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t is found that the APGD is homogeneous and stable in the whole gas gap, which differs from the commonly filamentar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A short time (several seconds) APGD treatment can modify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PET film markedly and uniformly. After 10 s APGD treatment,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thermal plasm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 discharge (APGD) surface treatmen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下载PDF
Bacteria Inactivation Using DBD Plasma Jet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Argon 被引量:7
2
作者 许桂敏 张冠军 +3 位作者 石兴民 马跃 王宁 李元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3-88,共6页
A coaxial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jet was designed, which can be operated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argon under an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nusoidal resonant power supply, and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li... A coaxial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jet was designed, which can be operated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argon under an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nusoidal resonant power supply, and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like discharge was achieved. Two kinds of typical bacteria, i.e.,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il (E. coil),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bacterial inactivation mechanism by means of the non-thermal plasma. The killing log value (KLV) of S. aureus reached up to 5.38 with a treatment time of 90 s and that of E. coil up to 5.36 with 60 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rgon emission spectra of the plasma jet and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mages of the two bacteria before and after the plasma treatm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active species in the argon plasma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bacterial inactivation, while the heat, electric field and UV photons had littl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like discharge (APGLD) plasma jet non-thermal plasma INACTIVATION BACTERIA
下载PDF
Generation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by Repetitive Nanosecond Pulses in Air Using Water Electrodes
3
作者 邵涛 于洋 +3 位作者 章程 姜慧 严萍 周远翔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735-739,共5页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excitated by pulsed power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nonthermal plasma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 in a DBD with salt water as electrodes by a home-m...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excitated by pulsed power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nonthermal plasma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 in a DBD with salt water as electrodes by a home-made unipolar nanosecond-pulse power sourc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generator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repetitive pulses with the voltage up to 30 kV and duration of 70 ns at a 300 Ω resistive load. Applied voltage and discharge current are measured under various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DBD created between two liquid electrodes shows that the discharge is homogeneous and diffuse in the whole discharge regime, Spectra diagnosis is conducted by an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The air plasma has strong emission from nitrogen species below 400 nm, notably the nitrogen second positiv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thermal plasm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ulsed power nanosecondpulse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atmospheric pressure air emission spectra.
下载PDF
大气压下的辉光放电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成榕 王新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12期41-43,共3页
综述了大气压下辉光放电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产生大气压下辉光放电可能的途径 ,分析了现存的问题 。
关键词 大气压辉光放电 电阻阻挡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APGD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效电容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辉 方志 +1 位作者 邱毓昌 孙岩洲 《绝缘材料》 CAS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介绍了介质阻挡放电(DBD)的介质等效电容Cd和Cg气隙等效电容的测量方法。通过在实验室建立的产生DBD的实验装置,研究了放电过程中外加电压幅值、气隙距离、阻挡介质的厚度和介电常数等因素对Cd和Cg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分析。结果表... 介绍了介质阻挡放电(DBD)的介质等效电容Cd和Cg气隙等效电容的测量方法。通过在实验室建立的产生DBD的实验装置,研究了放电过程中外加电压幅值、气隙距离、阻挡介质的厚度和介电常数等因素对Cd和Cg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分析。结果表明,Cd随着外加电压的幅值和介质的介电常数增加而增加,随着气隙距离和介质厚度的增加而减小。Cg随着气隙距离和外加电压幅值的增大而减小,而受介质厚度、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等效电容 李萨育图形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在绝缘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章程 方志 +1 位作者 赵龙章 邱毓昌 《绝缘材料》 CAS 2006年第6期42-46,50,共6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用于绝缘材料表面改性是当前等离子体和材料改性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通过介绍DBD的产生方法及放电特性,并分析了DBD等离子的物理化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综述了DBD等离子体用于绝缘材料表面改性的机理,改性的方法、... 介质阻挡放电(DBD)用于绝缘材料表面改性是当前等离子体和材料改性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通过介绍DBD的产生方法及放电特性,并分析了DBD等离子的物理化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综述了DBD等离子体用于绝缘材料表面改性的机理,改性的方法、改性的影响因素等,并分析了DBD等离子体用于绝缘材料表面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及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绝缘材料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影响介质阻挡放电的因素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清泉 马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12,16,共4页
针对影响介质阻挡放电的因素较多,理论还不完全成熟的现状,通过试验研究了影响介质阻挡放电的部分因素,如施加电压的幅值、极板间气隙的间距、不同介电常数的阻挡介质、不同厚度的同一种介质、网眼大小不同的丝网、不同结构形式的极板... 针对影响介质阻挡放电的因素较多,理论还不完全成熟的现状,通过试验研究了影响介质阻挡放电的部分因素,如施加电压的幅值、极板间气隙的间距、不同介电常数的阻挡介质、不同厚度的同一种介质、网眼大小不同的丝网、不同结构形式的极板结构。试验发现电极结构以及阻挡介质的材料对放电影响较大,采用针板电极及电阻率高的阻挡介质容易形成稳定的放电。该研究可供下一步进行其它影响因素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及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介质阻挡放电 大气压辉光放电 阻挡介质 常温等离子体 气隙间距
下载PDF
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辉 方志 +2 位作者 邱毓昌 李登云 刘菲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4,共5页
通过电压-电流波形图和电压-电荷李萨育图形的测量,研究了空气中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了这种放电和平板-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区别。通过实验研究了放电间隙距离、多针电极针的密度、阻挡介质材料性质对多针-平板电极... 通过电压-电流波形图和电压-电荷李萨育图形的测量,研究了空气中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了这种放电和平板-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区别。通过实验研究了放电间隙距离、多针电极针的密度、阻挡介质材料性质对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放电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平板-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相比,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消耗较大的放电功率;放电空间消耗的功率随外加电压和介电常数的增加而增加,随气隙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多针-平板电极 李萨育图形
下载PDF
大气压空气中尖-尖间隙60kHz高压放电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许家雨 章程 +3 位作者 邵涛 段立伟 任成燕 严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03-1808,共6页
大气压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在点火和辅助燃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基于60kHz的高频高压电源,利用尖-尖电极的极不均匀场结构,在空气中获得了稳定的大气压辉光放电,通过测量电压电流并拍摄放电图像,分析了放电过程,并计算得到了电... 大气压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在点火和辅助燃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基于60kHz的高频高压电源,利用尖-尖电极的极不均匀场结构,在空气中获得了稳定的大气压辉光放电,通过测量电压电流并拍摄放电图像,分析了放电过程,并计算得到了电极压降和位移电流。间隙击穿前,间隙距离不变时位移电流随着施加电压而呈线性变化;间隙击穿后,电源输出电压不变时间隙放电电压随着间隙距离而呈线性变化。结果表明放电过程经历3种放电模式(电晕放电、火花放电、辉光放电),放电稳定性随着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气体体积流量<3L/min时,可以实现稳定辉光放电。相关结果可为等离子体点火和辅助燃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高压电源 低温等离子体 尖-尖电极 大气压辉光放电 大气压空气 气流 位移电流 传导电流
下载PDF
多针-平板介质阻挡放电提高玻璃表面憎水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志 王辉 邱毓昌 《绝缘材料》 CAS 2005年第4期23-26,31,共5页
用大气压空气中多针-平板电极结构的DBD对玻璃表面进行憎水性改性。通过测量水接触角、表面电阻和湿闪电压等研究了这两种形式DBD产生的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玻璃的表面特性以及处理电压和处理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玻璃表面涂... 用大气压空气中多针-平板电极结构的DBD对玻璃表面进行憎水性改性。通过测量水接触角、表面电阻和湿闪电压等研究了这两种形式DBD产生的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玻璃的表面特性以及处理电压和处理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玻璃表面涂一层二甲基硅油并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能在玻璃表面生成一层长效、致密的憎水膜。随处理电压和处理时间的不同,改性效果不同,当处理电压10kV、处理时间8min时提高憎水性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多针-平板电极 表面改性 憎水性
下载PDF
用大气中低温等离子体提高玻璃表面憎水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毓昌 方志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共5页
用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 (DBD) 产生的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玻璃表面进行憎水性改性,通过测量水接触角、表面电阻和湿闪络电压等研究了 DBD 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玻璃的表面特性,以及处理电压和处理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BD 等... 用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 (DBD) 产生的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玻璃表面进行憎水性改性,通过测量水接触角、表面电阻和湿闪络电压等研究了 DBD 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玻璃的表面特性,以及处理电压和处理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BD 等离子体在玻璃表面键合了一层致密的憎水膜。随处理电压和处理时间的不同,改性效果不同,在恒定处理电压下有一最佳处理时间。热老化和化学老化的实验结果表明,所生成的憎水层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污闪 憎水性 玻璃表面 低温等离子体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表面亲水性的研究
12
作者 方志 邱毓昌 罗毅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
用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的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XPS)等手段研究了DBD处理前后PET的表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PET表面... 用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的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XPS)等手段研究了DBD处理前后PET的表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PET表面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 ,其表面微观样貌和表面化学成份均发生变化。经DBD处理10s后 ,PET的表面含氧量增加到35 % ,表面水接触角降到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表面改性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下载PDF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馨彤 闫俊 《纺织导报》 CAS 2020年第8期53-57,共5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的改性机理、改性方法(包括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等离子体聚合沉积、等离子体接枝聚合)、产生方式(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大气压辉光放电、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及在纤维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 纺织纤维 表面改性 辉光放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