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nkage Between Winter Temperatures in the Yellow Sea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dices 被引量:1
1
作者 YUAN Chengyi WEI Hao +1 位作者 LUO Xiaofan KUANG Xiaod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linkage between winter temperature in the Yellow Sea(YS), China, and atmospheric indices and established this linkage through statistical models. The water temperature was obtained through ...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linkage between winter temperature in the Yellow Sea(YS), China, and atmospheric indices and established this linkage through statistical models. The water temperature was obtained through hindcast simulation using a global–regional nested ocean model for the period of 1958–2007.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simulated temperature were validated using satellite and in-situ observations. In the YS, the wi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had obvious interannual variations, with the maximum SST exceeding 2℃, and a significant shift from the cold to warm phase during 1988–1989. Based on the mechanism study, statistical models for the variations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the Y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suitable atmospheric indices as predictors. For the northern YS(NYS) and the coastal region of the southern YS(SYS), statistical models of SST were established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based on the December–January–February mean Arctic oscillation index(AOI), representing the dominant large-scale atmospheric variability in boreal winter. For the YS warm current(YSWC) region, statistical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both the AOI and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the local wind stress curl(PC1-Curl), derived from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analysis. The PC1-Curl represents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l wind stress curl on the west-to-east shifts of the YSWC pathway. The applications proved that the model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have the ability to estimate winter temperatures in the YS within the recent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temperature statistical model INTERANNUAL variationS atmospheric VARIABILITY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下载PDF
顾及日变化和非线性垂直改正的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
2
作者 黄良珂 廖发圣 +4 位作者 陈发德 张红星 黎峻宇 黄玲 刘立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1732,共12页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反演大气水汽的关键因素,针对已有区域Tm模型未能同时顾及Tm在垂直方向的非线性变化和精细的日变化以及在构建模型时仅使用单一格网点数据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地区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反演大气水汽的关键因素,针对已有区域Tm模型未能同时顾及Tm在垂直方向的非线性变化和精细的日变化以及在构建模型时仅使用单一格网点数据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地区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区域Tm建模方法,利用2012—2017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资料建立顾及日变化和非线性垂直改正的区域Tm格网模型(CNTm模型).联合未参与建模的2018年ERA5资料和无线电探空数据,验证CNTm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并与当前广泛使用的GPT3模型和顾及了线性垂直改正的IGPT2w模型进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以2018年ERA5资料和无线电探空数据为参考值,CNTm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3.31 K和3.21 K,其精度相较于GPT3模型分别提高了约16%和23%,相较于IGPT2w模型分别提高了约7%和11%;顾及了非线性垂直改正的CNTm模型的估计值更接近于Tm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且CNTm模型能够捕获Tm的日变化.由于CNTm模型在研究区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因此,其在研究区域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GNSS水汽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m模型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非线性垂直改正 日变化
下载PDF
气温-地温变化模型确立方法及其在水准测量上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智敏 林文介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依据土壤学、气象学、热力学等多学科理论 ,研究建立气温 -地温变化模型的确立方法 ,并分析模型对水准测量标志的温度改正的有效性 ,研究其在水准测量上的应用。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拟以地带性土壤分类的方法进行建模。针... 依据土壤学、气象学、热力学等多学科理论 ,研究建立气温 -地温变化模型的确立方法 ,并分析模型对水准测量标志的温度改正的有效性 ,研究其在水准测量上的应用。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拟以地带性土壤分类的方法进行建模。针对森林土壤的红壤类型 ,依据傅立叶规律性 ,利用桂林地区实测资料反演其衰减系数 ,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建立计算模型。在MathCAD中进行 ,便捷成图 ,计算单点值或积分值。以广西某电站多年实测数据为例 ,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和精度 ,证明所建模型在α =0 0 1水平上显著 ,回归方程有效。用该模型对水准标志受地温变化的影响进行改正 ,年周期最大改正值Δh达0 4mm ,其精度MΔh≤± 0 0 2 4mm可以满足三等精密工程测量或二等变形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地温变化模型 傅立叶规律性 回归统计方法 三次样条插值函数 水准测量
下载PDF
太阳常数变化对冬季全球辐射强迫及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美春 林朝晖 张贺 《气象科技进展》 2014年第4期38-43,共6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0,通过在模式中将太阳常数从1367W·m-2减少至1361W·m-2,探讨了太阳总辐射减弱对冬季(12—2月)全球辐射强迫及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气顶入射太阳辐射在全...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0,通过在模式中将太阳常数从1367W·m-2减少至1361W·m-2,探讨了太阳总辐射减弱对冬季(12—2月)全球辐射强迫及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气顶入射太阳辐射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减少1.54W·m-2,南半球中高纬地区显著减少2.15W·m-2。北美、西西伯利亚、中东以及澳洲东部大气顶与地表的净短波辐射则出现增加,这与上述地区总云量减少相对应;(2)地表温度在全球范围内平均降低约0.05oC,北美南部、南美南部、非洲东部与南部、澳洲西部以及亚欧大陆地表温度出现降低,其中亚欧大陆降温幅度达到2oC以上,北美北部、南美北部、非洲西部以及澳洲东部地表温度则为升高,其中澳洲东部平均升温幅度约为0.5oC;(3)降水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减少约0.003mm·d-1,其中澳洲大陆降水平均减少约0.6mm·d-1,与该地区地表蒸散发减少、水汽源减少以及夏季风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辐射强迫 地表温度 降水 大气环流模式
下载PDF
印度洋海温年际异常与热带夏季季节内振荡的关系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爱兰 Tim Li +3 位作者 李春晖 谷德军 郑彬 Jing-Jia Luo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7-630,共14页
利用观测分析资料和SINTEX-F海气耦合长时间(70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印度洋海温年际异常与热带夏季季节内振荡(BSISO)各种传播模态之间关系及其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印度洋海温年际异常与热带BSISO关系密切,当印度洋为正(负)偶极子情况... 利用观测分析资料和SINTEX-F海气耦合长时间(70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印度洋海温年际异常与热带夏季季节内振荡(BSISO)各种传播模态之间关系及其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印度洋海温年际异常与热带BSISO关系密切,当印度洋为正(负)偶极子情况,中东印度洋北传BSISO减弱(加强);当印度洋为正(负)海盆异常(BWA)情况,印度洋西太平洋赤道地区(40°E -180°)东传BSISO加强(减弱)。印度洋海温年际变化通过大气环流背景场和BSISO结构影响热带BSISO不同传播模态强度的年际变化。在负(正)偶极子年夏季,由于对流层大气垂直东风切变加强(减弱),对流扰动北侧的正压涡度、边界层水汽辐合加强更明显(不明显),导致形成BSISO较强(弱)的经向不对称结构,因此北传BSISO偏强(减弱)。印度洋BWA模态通过影响赤道西风背景以及海气界面热力交换,导致赤道东传BSISO强度产生变化。在正BWA年夏季,赤道地区西风较明显,当季节内振荡叠加在这种西风背景下,扰动中心的东侧(西侧)风速减弱(加强)更明显,海面蒸发及蒸发潜热减弱(加强)更明显,导致扰动中心的东侧(西侧)海温升高(降低)幅度更大,从而使边界层产生辐合(辐散)更强、水汽更多(少),因此赤道东传BSISO偏强;而在负BWA年,赤道地区西风背景减弱,以上物理过程受削弱使赤道东传BSISO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温 热带夏季季节内振荡 年际变化 海气耦合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拉曼激光雷达的南京上空大气温度廓线观测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劲秋 卜令兵 +3 位作者 王敏 田力 黄兴友 夏俊荣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6期428-433,共6页
介绍了综合使用瑞利、拉曼、米散射三种技术的激光雷达的基本结构与拉曼散射温度反演原理。对其中的拉曼回波信号进行了背景噪声扣除、滑动平均和小波变换降噪,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溶胶对拉曼激光雷达温度廓线反演的影响。利用上述激光... 介绍了综合使用瑞利、拉曼、米散射三种技术的激光雷达的基本结构与拉曼散射温度反演原理。对其中的拉曼回波信号进行了背景噪声扣除、滑动平均和小波变换降噪,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溶胶对拉曼激光雷达温度廓线反演的影响。利用上述激光雷达信号处理方法对南京上空的温度廓线进行观测,反演了2010年11月19日18时53分至19时35分连续观测的数据。反演的温度廓线表明,观测开始至观测结束,5.5km处的温度变化为2K的波动变化;对2010年11月整月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11月份上中下三旬的平均温度廓线。在10km高度处,下旬温度比上旬温度低4K,随着入冬的进程,低空段的大气温度递减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11月的月平均温度在5~10km处低于模式值4K左右,并且两者几乎平行,说明11月份5~10km各高度温度比模式均低4K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拉曼激光雷达 温度廓线 温度变化 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