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etic study of phytotoxicity induced by foliar lead uptake for vegetables exposed to fine particles and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urban agriculture 被引量:10
1
作者 TianTian Xiong Annabelle Austruy +4 位作者 Antoine Pierart Muhammad Shahid Eva Schreck Stéphane Mombo Camille Duma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6-27,共12页
At the global scale, foliar metal transfer occurs for consumed vegetables cultivated in numerous urban or industrial areas with a polluted atmosphere. However, the kinetics of metal uptake, translocation and involved ... At the global scale, foliar metal transfer occurs for consumed vegetables cultivated in numerous urban or industrial areas with a polluted atmosphere. However, the kinetics of metal uptake, translocation and involved phytotoxicity was never jointly studied with vegetables exposed to micronic and sub-micronic particles(PM). Different leafy vegetables(lettuces and cabbages) cultivated in RHIZOtest? devices were, therefore, exposed in a greenhouse for 5, 10 and 15 days to various Pb O PM doses. The kinetics of transfer and phytotoxicity was assessed in relation to lead concentration and exposure duration. A significant Pb accumulation in leaves(up to 7392 mg/kg dry weight(DW) in lettuce) with translocation to roots was observed. Lead foliar exposur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phytotoxicity, lipid composition change, a decrease of plant shoot growth(up to 68.2% in lettuce) and net photosynthesis(up to 58% in lettuce). The phytotoxicity results indicated plant adaptation to Pb and a higher sensitivity of lettuce in comparison with cabbage. Air quality needs, therefore, to be considered for the health and quality of vegetables grown in polluted areas, such as certain megacities(in China, Pakistan, Europe, etc.) and furthermore, to assess the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ir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ic particles vegetables Foliar uptake Transfer kinetics and phytotoxicity
原文传递
电喷雾解吸电离质谱法直接测定蔬菜表面的莠去津残留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新忠 马晓东 +1 位作者 韩昊 李重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222-224,共3页
A direct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the atrazine residue on the vegetable was developed by using 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DESI MS) without any sample pretreatment.Acetonitrile-water (1:1,v/v... A direct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the atrazine residue on the vegetable was developed by using 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DESI MS) without any sample pretreatment.Acetonitrile-water (1:1,v/v),which contained 0.1% formic acid,was used as the spray solvent.The working conditions,such as ESI gas inlet pressure,ESI flow rate,ESI spray voltage,spray-to-sample distance,spray-to-cone-hole distance and the 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 (CID) voltage for MS/MS,were optimized for both DESI and esquires 6 000 mass spectrometer.The linear range of atrazine on cabbage leaves was 25.25-2 525 pg/mm2,the R2 was 0.991 6,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were between 3.37% and 26.17%.The LOD of atrazine calculated by S/N=3 was 2.50 pg/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DESI MS) atrazine VEGETABLE Real time determination
下载PDF
莠去津降解菌Y204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甜菜莠去津药害缓解作用研究
3
作者 郝永丽 乌仁图雅 +3 位作者 高博 李泽霖 刘庆鹏 王岩 《中国糖料》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目的】为了研究莠去津降解菌对甜菜莠去津药害缓解作用。【方法】本研究从长期施用莠去津的玉米田中取土样,通过富集分离法获取生长能力较强真菌8株,利用液相色谱法筛选莠去津降解能力最强菌株Y204,降解率为31.1%。【结果】通过形态... 【目的】为了研究莠去津降解菌对甜菜莠去津药害缓解作用。【方法】本研究从长期施用莠去津的玉米田中取土样,通过富集分离法获取生长能力较强真菌8株,利用液相色谱法筛选莠去津降解能力最强菌株Y204,降解率为31.1%。【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将该菌株归类为植物内生真菌篮状菌(Talaromyces purpureogenus)。并将该菌株发酵液以浸种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式施用于具有莠去津残留的甜菜上,发现发酵液处理过的甜菜含糖率、产量及产糖量较对照均有明显增加。在提产增糖方面,浸种+有叶面喷施(T4)和浸种+无叶面喷施(T3)效果均显著,T4处理的产量和产糖量分别为74 864.08 kg/hm^(2)、11 749.23 kg/hm^(2),较对照分别增加18.85%、35.01%;T3处理的产量和产糖量分别为76 691.66 kg/hm^(2)、10 787.90 kg/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1.74%、23.97%。在含糖率方面,T4处理达到15.69%,较对照提高了1.89个百分点。【结论】该莠去津降解菌株在甜菜产业中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莠去津降解菌 分离鉴定 药害 缓解作用
下载PDF
土壤中烟嘧磺隆和莠去津残留对甘薯的药害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容燕 马娟 +3 位作者 高波 李秀花 李焦生 陈书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5-921,共7页
为了明确玉米田除草剂烟嘧磺隆和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甘薯生长的影响,于2017年分别在河北省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和石家庄藁城区采集甘薯田土壤样品,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了土壤中... 为了明确玉米田除草剂烟嘧磺隆和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甘薯生长的影响,于2017年分别在河北省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和石家庄藁城区采集甘薯田土壤样品,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了土壤中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的残留量;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烟嘧磺隆、莠去津以及二者混用对甘薯的药害作用。结果表明:在甘薯药害表现严重的河北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3地甘薯田土壤中烟嘧磺隆的残留量在11.80~87.97μg/(kg土)之间,莠去津残留量在2.71~8.40μg/(kg土)之间;而在石家庄藁城区无药害症状甘薯田土壤中只检测到莠去津,含量在3.43~4.42μg/(kg土)之间。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栽后20 d每千克甘薯田土壤中烟嘧磺隆含量大于1μg时,甘薯产生药害症状;烟嘧磺隆对甘薯根系IC_(50)值为3.74μg/(kg土),IC_(10)值为1.27μg/(kg土)。土壤中莠去津含量在2~40μg/(kg土)范围内,对甘薯茎叶和根系没有可见药害症状,但对根系生长具有轻微抑制作用。烟嘧磺隆与莠去津按质量比10:1、5:1、5:2和5:5混用对甘薯药害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毒系数CTC_(50)值分别为66.25、59.16、61.30和79.47。烟嘧磺隆对甘薯药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小,整株或心叶黄化,根系发育受阻,侧根短粗。生产上造成甘薯药害的诱因是土壤中残留的烟嘧磺隆,对甘薯药害阈值为1μg/(kg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烟嘧磺隆 莠去津 药害 土壤 残留
下载PDF
土壤中莠去津对几种蔬菜作物的安全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9
5
作者 范润珍 卢向阳 钱传范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33-34,共2页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测得土壤中莠去津对大白菜、黄瓜、油菜、甘蓝、番茄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80、0-091、0.102、0.104 和0-126mg/kg,死亡浓度皆为0-4mg/kg。当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安全浓度时...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测得土壤中莠去津对大白菜、黄瓜、油菜、甘蓝、番茄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80、0-091、0.102、0.104 和0-126mg/kg,死亡浓度皆为0-4mg/kg。当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安全浓度时,促进其生长,而高于安全浓度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药害 蔬菜 土壤 安全浓度 除草剂
下载PDF
草本植被过滤带对径流中泥沙和除草剂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27
6
作者 肖波 萨仁娜 +1 位作者 陶梅 王庆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6-144,共9页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大量使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该研究通过在土槽上进行浑水冲刷试验,定量研究了禾本科草本植被过滤带(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inn.)Spreng和野古草Arundinella ...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大量使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该研究通过在土槽上进行浑水冲刷试验,定量研究了禾本科草本植被过滤带(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inn.)Spreng和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 (Thunb.)C.Tanaka)对径流、泥沙、以及阿特拉津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禾本科草本植被过滤带能有效拦截径流,拦截率可达88%;并显著降低泥沙和阿特拉津流失量,但其作用效果受泥沙和阿特拉津的进水浓度影响较大。当进水泥沙浓度为20、40、60g/L时,植被过滤带对泥沙的拦截率分别为95%、93%、85%;当进水阿特拉津浓度为0.3、0.6、0.9mg/L时,植被过滤带对阿特拉津的拦截率分别为95%、92%、91%。另外,植被过滤带对泥沙和阿特拉津的拦截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试验开始后第1、10、20、40、60分钟的泥沙拦截率分别为97%、95%、93%、91%、87%,阿特拉津拦截率分别为97%、93%、90%、86%、84%;同时,阿特拉津出流浓度与径流量有显著相关关系(r1=0.88,r2=0.93,r3=0.94),表明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阿特拉津出流浓度和出流量。研究证实,植被过滤带能有效降低阿特拉津随径流流失量,对阿特拉津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具有较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植被 径流 阿特拉津 植被过滤带 拦截率
下载PDF
两种叶菜类蔬菜对毒死蜱的吸收转移规律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志勇 余向阳 +2 位作者 王冬兰 张存政 刘贤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6-430,共5页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对两种叶菜类蔬菜菠菜和生菜生长的影响、在不同培养液中的降解速度以及在蔬菜中的吸收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毒死蜱(1.0和10.0mg·L-1)对两种供试蔬菜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高浓度毒死蜱(100.0mg&#...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对两种叶菜类蔬菜菠菜和生菜生长的影响、在不同培养液中的降解速度以及在蔬菜中的吸收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毒死蜱(1.0和10.0mg·L-1)对两种供试蔬菜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高浓度毒死蜱(100.0mg·L-1)对两种蔬菜的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生菜对毒死蜱较菠菜更为敏感。两种蔬菜均能明显促进毒死蜱在溶液中的降解,在不同溶液中的降解速度如下:菠菜-培养液>生菜-培养液>塘水>培养液。两种供试蔬菜对毒死蜱均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而且具有相似的吸收规律。毒死蜱在菠菜根中达到最大吸收值所需的时间比生菜根所需的时间短,但在茎和叶中所需的时间两种蔬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 毒死蜱 毒性 吸收转移
下载PDF
莠去津对水稻的药害及NA解毒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范润珍 钱传范 卢向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4期111-115,共5页
本文利用生测法测得土壤中莠去津对直播及移栽京稻19的药害极限浓度分别为0.06和0.08mg/Kg。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此极限浓度时对水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于此限值则抑制水稻生长。试验结果以鲜重计,经回归分析求得直播京稻19和移栽京... 本文利用生测法测得土壤中莠去津对直播及移栽京稻19的药害极限浓度分别为0.06和0.08mg/Kg。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此极限浓度时对水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于此限值则抑制水稻生长。试验结果以鲜重计,经回归分析求得直播京稻19和移栽京稻19的 EC_(10)值分别为0.094mg/kg 和0.124mg/kg。NA 土壤处理浓度8mg/kg 以上及沾根处理0.01%~0.04g/株,能解除土壤中高达0.6mg/kg 莠去津对水稻的药害。而 NA 浸种处理 NA/种子重量百分比在0.05~0.50范围内无解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药害 水稻 NA
下载PDF
敌克松解除莠去津对水稻药害的使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范润珍 钱传范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1-23,共3页
利用生测法测得直播及移栽京稻19对土壤中莠去津的最高耐受极限浓度分别为006和0.08mg/kg。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它们的此极限浓度时对水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于此限值则抑制水稻生长。水稻对莠去津的耐受力随秧龄的... 利用生测法测得直播及移栽京稻19对土壤中莠去津的最高耐受极限浓度分别为006和0.08mg/kg。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它们的此极限浓度时对水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于此限值则抑制水稻生长。水稻对莠去津的耐受力随秧龄的增大而增强。敌克松对莠去津有明显的解毒效果,土壤处理浓度在8.0mg/kg以上及沾根处理001~004g/株,能解除土壤中高达06mg/kg莠去津对水稻的药害。而敌克松浸种处理不仅无解毒效果,反而对稻种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药害 水稻 敌克松 除草剂 农药毒害
下载PDF
莠去津土壤残留对4种蔬菜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彩宏 冯莉 田兴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9,共7页
为了明确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蔬菜的影响,在室内采用毒土添加法研究了莠去津不同土壤残留量对黄瓜、豇豆、辣椒和菜薹光合作用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莠去津土壤残留量为0.21、1.84、0.24、0.11 mg·kg^(-1)时,导致黄瓜、豇... 为了明确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蔬菜的影响,在室内采用毒土添加法研究了莠去津不同土壤残留量对黄瓜、豇豆、辣椒和菜薹光合作用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莠去津土壤残留量为0.21、1.84、0.24、0.11 mg·kg^(-1)时,导致黄瓜、豇豆、辣椒和菜薹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10%;4种蔬菜分别在接近此有效成分剂量时(黄瓜0.2mg·kg^(-1)、豇豆2 mg·kg^(-1)、辣椒0.2 mg·kg^(-1)、菜薹0.1 mg·kg^(-1)),电子传递速率(ETRⅡ)显著下降,且单株鲜质量抑制率达到50%;4种蔬菜对莠去津土壤残留的敏感性顺序为:菜薹>黄瓜>辣椒>豇豆;Fv/Fm可作为早期预知轮作蔬菜是否受到莠去津残留潜在药害的指标,Fv/Fm的ID_(10)为轮作蔬菜是否受药害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土壤残留 蔬菜生长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莠去津的药害问题及药害防范技术研究概述 被引量:20
11
作者 范润珍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3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文概述了使用莠去津以来,有关该药的药害情况及药害解除方法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 莠去津 药害 解除方法 除草剂 助剂 抗性品种
下载PDF
阿特拉津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孟磊 李婧宜 裴鑫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8-723,共6页
合成了阿特拉津分子印迹聚合材料,通过静态吸附对其特异识别性进行了表征,然后用聚合物颗粒装制了阿特拉津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用此萃取柱与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建立了果蔬中阿特拉津及其降解产物的前处理方法。该方法使用苹果、黄瓜作为... 合成了阿特拉津分子印迹聚合材料,通过静态吸附对其特异识别性进行了表征,然后用聚合物颗粒装制了阿特拉津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用此萃取柱与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建立了果蔬中阿特拉津及其降解产物的前处理方法。该方法使用苹果、黄瓜作为基质,样品加标后通过萃取柱进行提取,对提取的阿特拉津及其降解产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了该前处理方法对蔬菜中阿特拉津类残留的回收情况。结果显示,该前处理方法在苹果、黄瓜为基质的条件下,阿特拉津及其3种降解产物加标回收率都在95%~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都低于3.0%,定量检测限能达到3~5μ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材料 阿特拉津 固相萃取 果蔬农药残留
下载PDF
莠去津缓解剂对马铃薯药害的缓释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海波 郝永丽 +1 位作者 高博 王雪洁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6期93-96,共4页
为了明确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3种缓解剂对有药害的土壤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莠去津残留对马铃薯株高、叶色、长势及经济性状均有抑制作用;缓解剂敌克松+吲哚乙酸对药害有一定的缓解效果,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性状... 为了明确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3种缓解剂对有药害的土壤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莠去津残留对马铃薯株高、叶色、长势及经济性状均有抑制作用;缓解剂敌克松+吲哚乙酸对药害有一定的缓解效果,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性状与未喷施任何除草剂土壤的对照无显著差异,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其产量略低于正常水平,高于莠去津残留的土壤处理,商品薯率达到8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降低莠去津药害残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莠去津 药害残留
下载PDF
辛硫磷与3种除草剂共同处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洁 石洁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114-116,共3页
通过对玉米药害指数、株高及产量的测定,研究了拌种剂辛硫磷与3种除草剂(耕杰、玉农乐和玉尔乐)共同使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硫磷3mL/kg+55%耕杰2700mL/hm2、辛硫磷3mL/kg+40%玉农乐2250mL/hm2、辛硫磷3mL/kg+38%玉尔乐2250mL... 通过对玉米药害指数、株高及产量的测定,研究了拌种剂辛硫磷与3种除草剂(耕杰、玉农乐和玉尔乐)共同使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硫磷3mL/kg+55%耕杰2700mL/hm2、辛硫磷3mL/kg+40%玉农乐2250mL/hm2、辛硫磷3mL/kg+38%玉尔乐2250mL/hm2均可显著提高玉米的药害指数。辛硫磷和3种除草剂单独使用对玉米的株高及产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或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硫磷 除草剂 耕杰 玉农乐 玉尔乐 联合作用 玉米 药害指数 生长
下载PDF
蔬菜栽培中药害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守进 《农业灾害研究》 2014年第10期34-38,66,共6页
介绍蔬菜药害的类型、症状及其诊断方法,从蔬菜自身、药剂、环境3个方面分析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供广大菜农参考。
关键词 蔬菜 药害 成因 预防 补救
下载PDF
除草剂残留对菜用黄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文焕 赵艳红 +3 位作者 唐兴富 廖小芳 劳赏业 李初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94-2402,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除草剂对菜用黄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菜用黄麻科学施用除草剂及建立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圆果种菜用黄麻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为试验材料,种子于培养箱中催芽,待...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除草剂对菜用黄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菜用黄麻科学施用除草剂及建立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圆果种菜用黄麻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为试验材料,种子于培养箱中催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出苗5 d时选取长势一致的幼苗进行移栽,移栽5 d后喷施不同浓度(0.025~1.500 mg/kg)的除草剂莠去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别在喷施后第1、5、9、13和17 d测定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活性。【结果】喷施不同浓度除草剂后,两个菜用黄麻品种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及SOD、POD、PPO、CAT、GST和UGT活性均高于对照。喷施后天数相同时,桂麻菜1号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及PPO、GST活性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均在1.500 mg/kg处理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CAT和UGT活性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桂麻菜2号幼苗叶片的POD、GST和UGT活性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及SOD、PPO活性波动升高。除草剂浓度相同时,桂麻菜1号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及SOD、POD活性随喷施后天数的增加波动变化,PPO和GST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桂麻菜2号随喷施后天数的增加幼苗叶片的SOD活性波动升高,UG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PPO、CAT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结论】不同菜用黄麻品种对除草剂残留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生产中若前茬施用长残留除草剂,后茬应慎重种植菜用黄麻等对除草剂敏感的作物,或间隔较长时间再进行种植,以避免产生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残留 菜用黄麻 莠去津 抗氧化酶活性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保护地蔬菜药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
17
作者 薛建萍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32-33,47,共3页
随着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药害成为影响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总结了药害的症状、类型、预防及补救方法,并提出了科学用药的对策。
关键词 蔬菜 药害 症状
下载PDF
甲基化植物油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增效作用(简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施秀飞 刘显良 +1 位作者 李俊凯 杜晓英 《热带生物学报》 2019年第3期240-242,共3页
为明确40%环磺酮·莠去津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以及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后的增效作用。笔者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药后记录玉米药害情况。结果表明:40%环磺酮·莠去津悬浮剂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优于... 为明确40%环磺酮·莠去津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以及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后的增效作用。笔者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药后记录玉米药害情况。结果表明:40%环磺酮·莠去津悬浮剂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优于阔叶杂草,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可明显提高其活性,提高40%环磺酮·莠去津悬浮剂的除草效果,且对玉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磺酮·莠去津 甲基化植物油 玉米 增效作用
下载PDF
除草剂莠去津残留对菜用黄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9
作者 侯文焕 赵艳红 +2 位作者 唐兴富 廖小芳 李初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46-49,共4页
为明确除草剂莠去津残留对黄麻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以菜用黄麻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盆栽菜用黄麻喷施不同浓度(0(CK)、0.2、0.6、1.0 mg·kg^(-1))莠去津,在施用后1、4、7、10 d采集土壤样品,利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 为明确除草剂莠去津残留对黄麻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以菜用黄麻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盆栽菜用黄麻喷施不同浓度(0(CK)、0.2、0.6、1.0 mg·kg^(-1))莠去津,在施用后1、4、7、10 d采集土壤样品,利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在莠去津浓度相同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在浓度为0.2 mg·kg^(-1)时呈现激活的趋势,在浓度为0.6~1.0 mg·kg^(-1)时呈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在时间相同时随浓度增加细菌数量波动抑制,在第10天抑制率最大,达40.98%;土壤真菌数量在浓度相同时随时间的延长呈现激活-抑制-激活的趋势,处理时间相同随浓度的增加在1、4 d时呈现激活-抑制-激活的趋势,第7天呈现激活-抑制的趋势,在第10天抑制率最大,达37.93%;土壤放线菌数量在浓度相同时随时间延长呈现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在时间相同时随浓度的增加在1~4 d呈现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在7~10 d呈现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在第7天抑制率最大达53.45%。由此可见莠去津残留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残留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影响越显著,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并未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残留 莠去津 菜用黄麻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水体阿特拉津残留对千屈菜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庆海 张威 +2 位作者 李翠 肖波 武菊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4-818,共5页
为向水体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依据,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5个阿特拉津浓度(1、2、4、8和16 mg L-1)下千屈菜鲜重增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等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阿特... 为向水体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依据,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5个阿特拉津浓度(1、2、4、8和16 mg L-1)下千屈菜鲜重增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等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胁迫下,千屈菜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可存活和生长;但鲜重增量、RWC、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根系活力和POD活性降低,同时MDA含量上升,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阿特拉津浓度越高,其对千屈菜的毒性越高.1 mg L-1处理下,除POD活性外植物其他生长和生理指标均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但16 mgL-1处理下,鲜重增量、MDA含量和POD活性则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由于阿特拉津的降解,这种不良影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千屈菜对低浓度阿特拉津(≤1 mg L-1)具有较高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千屈菜 挺水植物 生物量 POD MDA 植物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