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re narrow QRS tachycardia with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Chao Zhu Ming-Xing Chen Gui-Jian Zho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21期5420-5425,共6页
BACKGROUND Most Mahaim fibers are right free-wall atriofascicular accessory pathways with only antegrade conduction.Concealed Mahaim fiber is not very rare;however,concealed nodoventricular fiber is a very rare kind o... BACKGROUND Most Mahaim fibers are right free-wall atriofascicular accessory pathways with only antegrade conduction.Concealed Mahaim fiber is not very rare;however,concealed nodoventricular fiber is a very rare kind of retrograde accessory pathway in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ith atrioventricular(AV)dissociation.Only a few cases about successful ablation of the nodoventricular accessory pathway have been reported.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32-year-old woman who underwent an electrophysiology study and radiofrequency(RF)ablation of a rare narrow QRS tachycardia with AV dissociation.CASE SUMMARY A 32-year-old woman with a history of paroxysmal palpitation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RF ablation.Electrocardiography revealed a narrow QRS complex tachycardia with the same morphology in sinus rhythm.Echocardiography showed no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A right-sided concealed AV accessory pathway and a right-sided concealed nodoventricular accessory pathway were involved in the orthodromic atrioventricular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His bundle-ventricular interval during tachycardia was the same as that in sinus rhythm.The tachycardia could be initiated and entrained by ventricular pacing.Premature right ventricular stimulus introduced during the His-bundle refractory period when tachycardia occurred was able to advance the next atrial potential.The earliest atrial activation was mapped near the proximal slow AV nodal pathway.RF ablation of both accessary pathways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system by recording the earliest retrograde atrial potential,and tachycardia could no longer be induced.CONCLUSION Narrow QRS tachycardia with AV dissociation is inducible by concealed nodoventricular fiber and ablated by recording the earliest retrograde atrial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 Nodoventricular pathways Ablation Narrow QRS wave tachycardia Mahaim fiber Case report
下载PDF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325 Cases of 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 by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于世龙 曾秋棠 +3 位作者 张家明 陈志坚 李景东 雷鸣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inferior method or middle method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the clinical data of 3...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inferior method or middle method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the clinical data of 325 cases of AVNRT from March 1992 to Feb. 2000 being subjected to the treatment of RFC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ccessful rate was increased and recurrence wa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In the recent 4 year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up to 100 %. The complication of three grade of AVB occurred in 3 % and recurrent rate in 9.1 % before March 1996, but both of them were zero in the last 3 years. The time of RFCA procedure and X ray exposur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ablating more than 3 targets by modified inferior method or middle method with energy titrating and strict endpoint was the crux of obtaining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preventing 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modified inferior method or middle method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remote magnetic versus manual catheter navigation for ablation of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
3
作者 Lei Gao Cai-Yi Lu Shi-Wen Wang Qiao Xue Wei Yan Sheng-Hua Zhou Rui Chen Peng Liu Jin-Yue Zha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这研究的目的是为心房与心室的节的再废心悸亢进(AVNRT ) 的脱离把遥远的磁性的导管航行与用手的航行作比较的目的。到有 AVNRT 的 11 月 2009,30 日连续病人的从 2007 年 11 月的方法在衰老老人心病学的研究所收到了 radiofrequency ... 这研究的目的是为心房与心室的节的再废心悸亢进(AVNRT ) 的脱离把遥远的磁性的导管航行与用手的航行作比较的目的。到有 AVNRT 的 11 月 2009,30 日连续病人的从 2007 年 11 月的方法在衰老老人心病学的研究所收到了 radiofrequency 脱离。他们, 14 与遥远的磁性的航行(RMN ) 被对待并且 16 与用手的导管航行(MCN ) 。全部的 fluoroscopic 时间,过程时间,程序的成功率,和复杂并发症率在二个组之间被比较。结果总数荧光检查时间和精确取向时间与 MCN 组相比在 RMN 组被减少(7.5ventual 建议了全球心血管的管理。我们回顾地在数据库找了病人的方法 > 被指的 65 岁的孩子心血管的诊断和 Endoluminal 干预, Rovigo 医院将军,在为 CAS 的一个 24 月的时期(12 月 2007-November 日 2009 ) 上。冠的 angiography 并且外部屏蔽在所有病人被执行。所有最终的挑战和相关答案被分析。完全结果, 160 个病人被注册。在哪个之中, 50 个病人(31.2% ,意味着年龄 80 搠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房室结 导航 导管 过速 折返 手册 手术成功率
下载PDF
Plasma natriuretic peptides during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 study in patients with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
4
作者 Redi Pecini Steen Pehrson +3 位作者 Xu Chen Anna Margrethe Thøgersen Andreas Kjaer Jesper Hastrup Svendsen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3年第7期471-475,共5页
Aims: To characterize the plasma levels of the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in patients with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 (AVNRT), we measured the plasma levels of... Aims: To characterize the plasma levels of the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in patients with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 (AVNRT), we measured the plasma levels of these peptides before and during tachycardia. Methods: We included 10 consecutive patients scheduled for ablation of typical AVNRT without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Catheters were inserted in the femoral artery, femoral vein, and coronary sinus (CS) prior to the ablation procedure. Blood samples were drawn before and after 3 min of tachycardia to measure plasma levels of ANP and BNP. Right atrial pressure (RAP) was measured at baseline. Results: Of the 10 patients, in three patients it was not possible to induce tachycardia leaving a total of 7 patients available for analysis. Mean age of the seven included patients was 40 ± 12 years (mean ± SD), five were female. ANP leve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achycardia in the artery (p = 0.0009) and vein (p = 0.003), but only borderline in CS (p = 0.09). BNP levels did not change during tachycardia in any location. Conclusion: ANP levels measured in the peripheral circulation increased acutely during tachycardia due to AVNRT. BNP levels did not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下载PDF
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智能分类模型: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
5
作者 王泓森 米利杰 +9 位作者 张越 葛兰 赖杰伟 陈韬 李健 时向民 修建成 唐闵 阳维 郭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858,共8页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共101例作为测试集。对比心动过速诱发前后的心电图参数改变,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并加入窦性心律对比图增强训练,建立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验证诊断效能。进一步提取II,III,V1三导联心电信号建立分类模型,并对比其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的效能。结果101例测试集中68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3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训练模型在验证集中识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最高精确率-召回率曲线下面积达到0.9492,F1评分为0.8195。最终II导联,III导联,V1导联,三导联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于测试集中的总F1评分分别为0.5597,0.6061,0.3419,0.6003与0.6136。对比十二导联,III导联的净重新分类指数与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分别为-0.029(P=0.714)与-0.005(P=0.817)。结论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初步建立了穿戴式心电图对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式心电图 室上性心动过速 十二导联心电图 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冠状窦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
6
作者 代世摩 齐保振 +5 位作者 魏兰芳 林佳雄 聂振宁 张春瑜 颜漳埔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总结冠状窦(coronary sinus,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的电生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消融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 目的总结冠状窦(coronary sinus,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的电生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消融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24例AVNR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AVNRT患者共16例,男性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6±11.4)岁。分析16例不典型AVNRT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和腔内心电图特点、诱发方式、鉴别诊断及射频消融策略。结果16例CS呈偏心性激动的AVNRT患者的心电图均表现为RP间期>PR间期,P波在Ⅱ、Ⅲ、aVF导联中倒置;发作时12例患者房室传导比例为1∶1,4例患者为2∶1或3∶1;13例患者可以轻易通过心室拖带的方式进行鉴别,2例患者需要多次拖带才能成功,1例患者多次拖带下心房-心室(atrioventricular,VA)仍然分离;14例患者在右心房后间隔靠近三尖瓣环处成功消融,3例患者在CS内成功消融。结论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AVNRT可以优先通过心室拖带进行鉴别诊断,多数患者采用常规的消融策略可以安全有效地治愈,而少部分患者需要在CS内进行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偏心性激动 拖带 导管消融
下载PDF
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方玉强 温春兰 +3 位作者 杨丽丽 杨立 邹雪 刘渔凯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57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其中896例诊断为AVNRT(当中的874例有明确心动... 目的探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57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其中896例诊断为AVNRT(当中的874例有明确心动过速史)并行慢径改良。分析所有患者的电生理特征,特别是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与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的临床特征及其对心动过速发作和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结果全部AVNRT患者中,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的检出率分别为92.9%和79.8%(在明确心动过速患者中检出率分别为95.3%和79.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AVNRT的诊断中,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的阳性预测值96.9%,阴性预测值84.5%,特异性97.8%,敏感性79.3%,阳性似然比36.400,阴性似然比0.211;而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0%、96.0%、100.0%、95.3%、941.600、0.047。AVNRT消融后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仍存在的比例为10.9%(95/874),显著高于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1.3%,11/874,P=0.017);9例复发患者均存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但只有6例(66.7%)存在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结论在AVNRT患者中,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对心动过速发作、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显著强于传统的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是实用价值更大的电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 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折返途径的鉴别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蒙 陈良华 +1 位作者 宋尚明 刘同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09-01至2009-11因症状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行心脏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连续病例112例,按心动过速类型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n=60)...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09-01至2009-11因症状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行心脏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连续病例112例,按心动过速类型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n=60)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n=52),比较两者心电图特点。结果:AVNRT与AVRT患者在年龄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VNRT中女性患者的比例多于AVRT(55.6%和33.3%,P=0.04)。aVL切迹与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标准心电图算法)发生在AVNRT的比例均大于AVRT(P均<0.001)。aVR导联ST段抬高发生在AVNRT的比例小于AVRT(P=0.0001),并且在AVRT患者中71.4%为左侧旁道。QRS电交替在AVRT和AVNRT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VL切迹和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诊断AVNRT的敏感性分别为53.3%、46.7%,42.2%,特异性分别是82.1%、84.6%、94.9%。aVL切迹诊断AVNRT的敏感性高于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标准心电图算法),但是三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L切迹多发生于AVNRT并有助于AVNRT和AVRT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L切迹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 被引量:8
9
作者 叶赞凯 马坚 +2 位作者 姚焰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的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总结2008-01-01至2012-06-30期间,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儿(〈14岁)。根据室上性心动...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的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总结2008-01-01至2012-06-30期间,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儿(〈14岁)。根据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以及性别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院442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284例,女性患儿158例,平均体重(33.70±12.52)kg(13-80 kg)。入院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1.70±2.52)岁(3岁-14岁),其中3-6岁50例,7-10岁74例,11-14岁318例,442例患儿中房室旁路266例(男性患儿188例,女性患儿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6例(男性患儿96例,女性患儿80例)。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11-14岁患儿中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患儿更容易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P〈0.05);而在10岁以下患儿中则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是相关的。由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在11-14岁患儿中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更容易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旁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心电图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斌 吴萍 +3 位作者 王跃 谷志明 黄伟芬 刘兴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心电图节律的影响。方法 150名志愿者在电动立位转床上进行反复体位改变实验,部分志愿者进行头高位倾斜(head-up tilt,HUT)实验、头低位倾斜(head-downtilt,HDT)实验、下体负压实验、低压缺氧检查、运... 目的观察和分析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心电图节律的影响。方法 150名志愿者在电动立位转床上进行反复体位改变实验,部分志愿者进行头高位倾斜(head-up tilt,HUT)实验、头低位倾斜(head-downtilt,HDT)实验、下体负压实验、低压缺氧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连续监测和记录心电图,统计并比较不同负荷实验中心电图节律失常的百分数。结果在反复体位改变实验中,23.33%(35/150)的志愿者心电图出现了节律失常,其中7.33%(11/150)出现了房室传导阻滞或阵发性室上速的典型节律改变。反复体位改变实验中心电图节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UT实验、HDT实验、下体负压实验、低压缺氧检查和运动心肺功能检查(P<0.01),出现典型节律失常的志愿者在其它5项实验或检查中均未出现。结论一定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可引起健康志愿者心电图较高频率的节律失常,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阵发性室上速的典型节律改变。这提示反复体位改变实验有可能在航天员和飞行员医学选拔或医学鉴定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体位改变 心脏节律 心电图 房室传导阻滞 阵发性室上速
下载PDF
室速积分法对预激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文娟 李予 +7 位作者 张敏 刘春花 郭惠玲 杨华 向芝青 蒋勇 赵学辉 郭继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探讨室速积分法诊断预激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预激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首先用室速积分法对预激性心动过速进行评分,采用室速积分法的7项指标分析预激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计算... 目的:探讨室速积分法诊断预激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预激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首先用室速积分法对预激性心动过速进行评分,采用室速积分法的7项指标分析预激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计算7项指标及无人区电轴的特异度;对比分析积分值为2,Brugada,Wellens及Vereckei流程法诊断预激性心动过速的差异。再依照特异度从低到高的顺序用Vereckei,Wellens及Brugada流程法,室速积分法逐步排除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比较各步骤诊断预激性心动过速的差异。结果:在单项指标中,房室分离、无人区电轴特异度最高,均为100%;室速积分法分值≥3特异度为100%;室速积分法分值为2的特异度高于Brugada,Wellens或Vereckei流程法(76.7%vs50.0%,23.3%,20.0%;均P<0.05)。用Vereckei,Wellens及Brugada流程法,室速积分法逐步排除VT后其特异度(20.0%,40.0%,66.7%,83.3%)高于单用Vereckei或前3种联合排除(P<0.001);但经4种方法排除后剩下的假阳性病例与单一用室速积分法诊断的假阳性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速积分法分值≥3可完全鉴别预激性心动过速与VT。室速积分法分值为2不能完全区分预激性心动过速与VT,但其特异度明显高于Brugada,Wellens及Vereckei流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性心动过速 室速积分法 房室分离 无人区电轴 Brugada流程法 Wellens流程法 Vereckei流程法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慢径术后复发的预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清 王海昌 +4 位作者 张殿新 刘兵 李媛 李伟 王小燕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1933-1935,共3页
目的 了解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慢径术后与 AVNRT复发有关的因素 .方法  36 6例典型 AVNRT患者经射频消融慢径后 ,35例 (10 % )复发 .观察射频术后仍有残余慢径传导 ;释放射频能量时无加速性结性心动过速 ;存在房室... 目的 了解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慢径术后与 AVNRT复发有关的因素 .方法  36 6例典型 AVNRT患者经射频消融慢径后 ,35例 (10 % )复发 .观察射频术后仍有残余慢径传导 ;释放射频能量时无加速性结性心动过速 ;存在房室结“回波”及快径与慢径有效不应期变化四个因素与 AVNRT复发的关系 .结果  35例复发者中均有残余慢径传导 (10 0 % ) ,331例未复发者中 2 11例 (6 4% )存在残余慢径前向传导 (P<0 .0 1) . 35例复发者中 2 4例 (6 9% )存在房室结“回波”,而在有残余慢径传导未复发的 2 11例患者中有房室结“回波”仅 11例 (5 .2 % ) (P<0 .0 1) ;35例复发者中 6例 (17% )放电时无加速性结性心动过速出现 ,331例未发者中仅 2例 (0 .96 % ,P<0 .0 1) ;复发组房室结快径与慢径有效不应期之差为 (4 7± 2 5 ) ms,未复发组为 (12± 4) ms (P<0 .0 5 ) .结论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后存在残余慢径传导 ,出现房室结回波 ,释放射频能量时无加速性结性心动过速及残余慢径有效不应期长与复发 AVNRT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慢径 消融 复发
下载PDF
aVL导联切迹对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阳清彦 邹月娥 涂爱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3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aVL导联切迹在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8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成功的阵发性窄QRS波心动过速患者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其中AVNRT 74例... 目的探讨aVL导联切迹在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8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成功的阵发性窄QRS波心动过速患者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其中AVNRT 74例,AVRT 64例,比较传统指标与单独aVL导联切迹对AVNRT与AVRT鉴别价值。结果 aVL导联切迹在AVNRT出现29例(39.2%),在AVRT出现1例(P<0.01);下壁导联伪s波在AVNRT出现28例(37.8%),在AVRT出现1例(1.6%,P<0.01);V1导联伪r'波在AVNRT出现33例(44.6%),在AVRT出现3例(4.7%,P<0.01)。aVL导联切迹诊断AVNRT的敏感性为39.2%、特异性为98.4%;下壁导联伪s波诊断AVNRT的敏感性为37.8%、特异性为98.4%;V1导联伪r'波诊断AVNRT的敏感性为44.6%、特异性为95.3%,三种判断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aVL导联切迹为判断标准,对慢快型AVNRT的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可作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L导联切迹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性别、年龄的差异:单中心结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婷 张树龙 +8 位作者 臧小彪 龙广宇 江雪 常栋 尹晓盟 董颖雪 夏云龙 高连君 杨延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1 578例因心动过速时自觉心悸而在本院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PS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1 578例因心动过速时自觉心悸而在本院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PS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更多见(58.7%vs41.3%),男性在AVRT的发病中占优势,约是女性的1.5倍。女性AVNRT更多见,约是男性的1.5倍。②AVNRT平均发病年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明显大于AVRT的发病年龄(P<0.001)。显性旁道介导的AVRT平均发病年龄较隐匿性旁道介导者更小,其显著差异也不受性别的影响。③AVRT尤其是显性旁道介导的AVRT似乎更容易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女性AVRT发病存在两个高峰时间段:12~16岁和32~44岁。男性直到16~20岁左右才形成发病高峰,之后直到56岁基本保持每个年龄阶段相似的发病例数。结论不同类型PSVT发病情况受性别、年龄影响不同。显性旁道介导的AVRT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阵发性心动过速 发病年龄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房室结改良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特征性心电改变 被引量:30
15
作者 马长生 董建增 +7 位作者 刘旭 王勇 颜红兵 周玉杰 李宪伦 刘兴鹏 杜昕 赵瑞革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3期159-163,共5页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 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 (VA)阻滞...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 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 (VA)阻滞、快速交界心律 (≥ 16 0bpm)和 /或房室 (AV)阻滞称为特征性心电改变。Ⅰ组 387例 ,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征性心电改变 ;Ⅱ组 99例 ,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放电过程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Ⅱ组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的放电共 316次 ,即刻停止放电组 (Ⅱa组 ) 2 19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后 2s以内停止放电 ;延迟停止放电组 (Ⅱb组 ) 97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 2s后停止放电。结果 :①AVNRT消融总成功率 97.9%(4 76 /4 86 ) ,永久性Ⅲ度AVB 0 .41% (2 /4 86 )。②特征性心电改变中VA阻滞占 72 .5 % (2 2 9/316 )、快交界心律占2 0 .6 % (6 5 /316 )、AV阻滞占 7.0 % (2 2 /316 )。③Ⅲ度AVB(包括一过性和永久性 )发生率为 2 .3% (11/4 86 ) ,其中Ⅰ组为 0 (0 /387)、Ⅱ组为 11.1% (11/99) ,P <0 .0 0 0 1。④Ⅱa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0 .9% (2 /2 19)、Ⅱb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9.3% (11/97) ,P <0 .0 0 1。RFCA改良房室结治疗AVNRT时Ⅲ度AVB均发生在特征性心电改变之后 ,发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 房室阻滞 射频消融
下载PDF
顽固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萍 蔡辉 +3 位作者 张启高 陈锐华 江时森 刘保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6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9例顽固性AVNRT的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特点,探讨治疗顽固性AVNRT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方法:对AVNRT患者,常规取下位法消融,若无效,可逐渐将大头消融电极上移,选择在希氏(His... 目的:比较分析6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9例顽固性AVNRT的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特点,探讨治疗顽固性AVNRT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方法:对AVNRT患者,常规取下位法消融,若无效,可逐渐将大头消融电极上移,选择在希氏(His)束与冠状静脉窦口(CSO)中点或稍上方,甚至带小H波放电,消融中在X线下严密观察大头电极是否移动,以防误蚀His束;对房室结双径路(AVNDP)合并房室旁路(AVAP)者。我们均先消融AVAP后再消融AVNDP。结果:普通组68例为单一慢-快型AVNRT,顽固组9例AVNRT中,2例分别合并隐匿性左后间隔AVAP和右侧隐匿性AVAP,1例房室结三径路。结论1对顽固性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应特别强调将X线解剖部位与腔内局部心内膜电图结合起来判断,选择安全有效的靶点图应为小心房(A)波大心室(V)波,A波碎裂,且A波宽度≥68ms,A/V比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若采用下位法、中位法消融无效,可采用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以避免在上位法消融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磁导航系统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卢才义 高磊 +7 位作者 颜伟 薛桥 张玉霄 周圣华 刘鹏 翟金月 李丽君 陈瑞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评价磁导航系统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的指导作用。方法将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技术和4mm温控导管消融,B组采用磁导航系统和温控磁大头导管消融。两组各入选10... 目的评价磁导航系统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的指导作用。方法将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技术和4mm温控导管消融,B组采用磁导航系统和温控磁大头导管消融。两组各入选10例患者,其年龄、性别、心动过速病史和基础心血管疾病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如下参数:消融操作时间、患者透视时间、术者透视时间、放电次数、消融能量、成功率、并发症、手术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全部一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相同,随访(7.1±1.4)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磁导航消融组的操作时间、患者和术者透视时间、放电次数和实际消融能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消融组,但手术费用高于常规消融组。结论采用磁导航系统指导房室结慢径路导管射频消融能明显缩短消融操作时间及患者和术者的透视时间,减少放电次数,降低实际消融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航系统 导管射频消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元秀 江洪 +4 位作者 黄从新 唐其柱 陈芳 施冰 李庚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回顾性分析经射频消融治疗的4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以了解ST-T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30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ST段下移≥2mm且持续≥80ms和(或)... 回顾性分析经射频消融治疗的4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以了解ST-T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30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ST段下移≥2mm且持续≥80ms和(或)T波倒置者有181例(59.34%),明显高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28/113,24.78%)P<0.005。并且此差异不能被心率所矫正。此外左游离壁旁道患者ST段压低多分布在V3~V6导联,而右后和左后隔旁道患者倒置的T波和(或)ST段压低多发生于I、II、aVF导联。提示PSVT时心电图上ST-T改变可作为区分AVRT和AVNRT的一个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 ST-T改变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双径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启功 张存泰 +2 位作者 王琳 王晨 陆再英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与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导管消融的单一类型 AVNRT的心内电生理和食管心房调搏 (GEAP)资料。结果 10 7例单一类型的 AVNRT,存在 DAVNP者 10 1例 ,其中慢 -快...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与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导管消融的单一类型 AVNRT的心内电生理和食管心房调搏 (GEAP)资料。结果 10 7例单一类型的 AVNRT,存在 DAVNP者 10 1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99例 ,慢 -慢型 AVNRT2例 ;DAVNP阴性者 6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1例 ,慢 -慢型 AVNRT3例 ,快 -慢型 AVNRT2例 ;慢 -快型 AVNRT DAVN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P<0 .0 1)。 10 0例慢 -快型AVNRT中 ,5 8例女性较 42例男性年轻 (4 2 .0± 12 .9比 49.6± 11.8,P<0 .0 1) ,分别有 11例和 10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时 DAVNP阴性 ,而 TEAP存在 DAVNP。结论  DAVNP是慢 -快型 AVNRT的发生基础 ,而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与 DAVNP的相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路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尔闻 刘浩 +3 位作者 朱立光 钟国强 陈伟 曾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9期1417-1418,1420,共3页
目的:收集射频消融术在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治疗信息,分析影响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关键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例,其中男33例,女59例;平均年龄(74.5±10.3)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 目的:收集射频消融术在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治疗信息,分析影响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关键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例,其中男33例,女59例;平均年龄(74.5±10.3)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收集患者治疗信息。结果:92例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手术即时成功89例,成功率为96.7%,术后复发3例,总复发率3.4%。92例PSVT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2例(2.2%),其中1例为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形成,1例出现2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射频消融是大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要方法,其具有简捷、安全和有效的特点,通过进一步改善处理术中出现的特殊电生理现象、捕捉发作时体表ECG可进一步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