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i>Bougainvillea Glabra, Eucalyptus Globulus, Gnaphalium Attenuatum</i>, and Propolis Collected in Mexico
1
作者 Oswaldo Javier Enciso-Díaz Alfonso Méndez-Gutiérrez +3 位作者 Lourdes Hernández De Jesús Ashutosh Sharma María Luisa Villarreal Alexandre Cardoso Taketa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2年第4期433-438,共6页
Bougainvillea glabra C., Eucalyptus globules Labill., and Gnaphalium attenuatum DC., as well as propolis, have been used in Mexican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a remedy to treat respiratory illnesses. There are few biolog... Bougainvillea glabra C., Eucalyptus globules Labill., and Gnaphalium attenuatum DC., as well as propolis, have been used in Mexican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a remedy to treat respiratory illnesses. There are few biological reports of such material collected in Mexico, despite the high demand for them as raw material for popular and industrial use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plants and propolis studied here were evaluated against a panel of bacteria using three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agar disc diffusion, macro and micro dilution methods. E. globules and G. attenuatum extracts showed the strongest active values (P > 0.05) in the agar disc diffusion method with a range of 8 - 22 mm inhibition zone, MIC values ranging from 25 - 250g/mL, and MBC values of 25 - 500g/mL obtained by macro and micro dilution methods. B. glabra extracts were active against E. coli, S. typhi, K. pneumoniae, S. aureus and S. agalactiae, with 8 - 13 mm inhibition zone, MICs ranging from 500 - 3000g/mL, and MBCs of 1000 - 3000g/mL. The propolis extract turned out to be active against E. coli, K. pneumoniae, S. aureus and S. agalactiae, with values of 7 - 12 mm, MICs of 1000 - 2000g/mL, and MBCs of 2000 - 2500g/mL. E. globules and G. attenuatum extracts were the most active in the three methodologies assayed. This is also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G. attenuatum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The microdilution method showed to be more sensitive, less expensive and minor time-consuming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acterial Activity BOUGAINVILLEA Glabra Eucalyptus GLOBULUS Gnaphalium attenuatum Mexican ETHNOMEDICINE PROPOLIS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NO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鑫宇 高彦宇 +2 位作者 朱洁宜 张婷婷 李冀 《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胶原诱导性(CIA)大鼠为实验模型,以雷公藤多苷为阳性对照药,观察乌腺金丝桃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中NO含量及滑膜组织中VEGF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乌腺金丝桃和雷...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胶原诱导性(CIA)大鼠为实验模型,以雷公藤多苷为阳性对照药,观察乌腺金丝桃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中NO含量及滑膜组织中VEGF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乌腺金丝桃和雷公藤多苷均能抑制类风湿关节炎大鼠NO及VEGF的表达(P<0.01或P<0.05)。结论:乌腺金丝桃可能通过降低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过高的NO及VEGF含量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腺金丝桃 类风湿关节炎 NO VEGF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对抑郁症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5-HT及5-HIAA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冀 吴全娥 +3 位作者 高彦宇 石鑫 唐明哲 曹明明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对抑郁症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及五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抑郁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药物对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5-HIAA含量的影响。结果:乌腺金...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对抑郁症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及五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抑郁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药物对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5-HIAA含量的影响。结果:乌腺金丝桃高剂量组(2.88g/kg)能显著提高大鼠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抑郁模型的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5-HIAA的含量。结论:乌腺金丝桃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5-HIAA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腺金丝桃 抗抑郁 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抑郁模型 单胺类神经递质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与黄芪配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付殷 高彦宇 +2 位作者 曹明明 王艳丽 李冀 《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与黄芪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与黄芪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Caspase-3和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M组比较,P组和H+AM1:2组能够明显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M组比较,H+AM1:2组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组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sham组与M组比较,M组心肌细胞中Caspase-3和TNF-α的蛋白量明显增加,与M组比较,H+AM1:2组和P组能够明显降低Caspase-3和TNF-α的蛋白量。结论:乌腺金丝桃与黄芪配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腺金丝桃 黄芪 心肌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应激 CASPASE-3 TNF-Α
下载PDF
渐狭蜡蚧菌的鉴定及其几丁质酶基因 LACHI1的克隆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洋 陈德鑫 +2 位作者 王凤龙 黄化刚 武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70,共8页
克隆渐狭蜡蚧菌几丁质酶基因,为进一步明确该菌产生的几丁质酶对定居性根结类和孢囊类线虫卵孵化抑制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分离自黑龙江大豆孢囊线虫孢囊寄生真菌CGMCC5328,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较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渐狭蜡蚧菌... 克隆渐狭蜡蚧菌几丁质酶基因,为进一步明确该菌产生的几丁质酶对定居性根结类和孢囊类线虫卵孵化抑制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分离自黑龙江大豆孢囊线虫孢囊寄生真菌CGMCC5328,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较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渐狭蜡蚧菌。通过简并引物设计和RACE技术,克隆渐狭蜡蚧菌中几丁质酶基因,利用生物学软件分析该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首次从渐狭蜡蚧菌中克隆得到一个几丁质酶基因LACHI1,该基因DNA序列长1 743 bp,含3个内含子,包含1 272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2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45.9 kDa,等电点5.90。LACHI1基因编码的几丁质酶,属于糖基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同源性比对表明该菌产生的几丁质酶与昆虫寄生真菌和食线虫真菌产生的几丁质酶有很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狭蜡蚧菌 几丁质酶基因 克隆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与当归配伍对MIRI大鼠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冀 李想 +1 位作者 王琳 曹明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849-852,I0007,共5页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与当归配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血清中GSH-Px活力及心肌细胞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乌腺金丝桃与当归单味药及配伍比例1:1、1:2、2:1各组分别作用于MIRI大鼠,观察各给药组...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与当归配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血清中GSH-Px活力及心肌细胞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乌腺金丝桃与当归单味药及配伍比例1:1、1:2、2:1各组分别作用于MIRI大鼠,观察各给药组对MIRI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影响,及血清中SOD、MDA含量、NO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对MIRI大鼠心肌具有最佳保护作用的配伍组合。利用GSH-Px试剂盒测定验证抑制氧自由基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2:1组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心肌病理形态,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增加SOD活力及降低MDA含量明显,NO含量明显增加(P <0. 01);与模型组比较,2:1组可提高GSH-Px活力(P <0. 05);与模型组比较,2:1组大鼠心肌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ax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 <0. 01)。结论:2:1组对M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1组可提高GSH-Px活力,明显上调模型大鼠心肌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的蛋白表达,说明其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以及细胞凋亡而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 乌腺金丝桃 当归 GSH-PX BCL-2 BAX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中IL-17、PGE2、MMP-9、IFN-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洁宜 吴鑫宇 +2 位作者 潘军英 付新 李冀 《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乌腺金丝桃高剂量组、乌腺金丝桃低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片阳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乌腺金丝桃高剂量组、乌腺金丝桃低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片阳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前列腺素E_2(PGE_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乌腺金丝桃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AA大鼠血清中IL-17、PGE_2、MMP-9、IFN-γ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乌腺金丝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7、PGE_2、MMP-9、IFN-γ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腺金丝桃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 类风湿关节炎 IL-17 PGE2 MMP-9 IFN-Γ
下载PDF
药用植物乌腺金丝桃叶片总RNA的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常桂英 王霞 +1 位作者 徐亚维 张克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4,共4页
为了探明乌腺金丝桃叶片总RNA的最佳提取方法,比较了Trizol试剂法、CTAB法、改良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和改良异硫氰酸胍法提取乌腺金丝桃叶片总RNA的质量。结果表明,5种RNA提取方法均能从乌腺金丝桃叶片中提取出RNA,但以改良CTAB法提取... 为了探明乌腺金丝桃叶片总RNA的最佳提取方法,比较了Trizol试剂法、CTAB法、改良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和改良异硫氰酸胍法提取乌腺金丝桃叶片总RNA的质量。结果表明,5种RNA提取方法均能从乌腺金丝桃叶片中提取出RNA,但以改良CTAB法提取RNA的质量最好,纯度、得率最高,无降解,其RNA的OD260/OD280为1.98,OD260/OD230为2.29,质量浓度为561μg/mL,28SrRNA和18S rRNA的电泳图条带清晰,完整性较好。因此,改良CTAB法,适用于乌腺金丝桃叶片总RNA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乌腺金丝桃叶片 RNA提取
下载PDF
金郁欢汤剂灌胃对抑郁症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宏 赵莉 +4 位作者 张雨薇 仲丽丽 代巧妹 杨婧 李冀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金郁欢汤剂灌胃对抑郁症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odel组、JYH-L组(金郁欢低剂量)、JYH-H组(金郁欢高剂量)、fluoxetine组(氟西汀),每组12只,其中model组、JYH-L组、JYH-H组... 目的观察金郁欢汤剂灌胃对抑郁症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odel组、JYH-L组(金郁欢低剂量)、JYH-H组(金郁欢高剂量)、fluoxetine组(氟西汀),每组12只,其中model组、JYH-L组、JYH-H组、fluoxetine组通过CMUS法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造模完成后,JYH-L组小鼠给予0.2 g/kg金郁欢汤剂灌胃,JYH-H组给予0.8 g/kg金郁欢汤剂灌胃,fluoxetine组小鼠给予氟西汀悬浮液灌胃,control组和model组小鼠同期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周。采用糖水偏嗜实验观察各组小鼠抑郁样行为,以糖水偏嗜度表示。采用Nissl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尼氏小体染色情况,使用JD-801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小鼠海马CA1区尼氏小体积分光密度(IO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散乱蛋白1(Dvl1)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Dvl1蛋白。结果control组、JYH-L组、JYH-H组、fluoxetine组小鼠糖水偏嗜度均高于model组(P均<0.05),JYH-H组、fluoxetine组小鼠糖水偏嗜度均高于JYH-L组(P均<0.05)。model组、JYH-L组神经细胞排列松散或缺失,尼氏小体被轻微染色;JYH-H组与fluoxetine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排列的更密集、更整齐,神经细胞无核固缩深染现象,尼氏小体染色加深。model组小鼠海马CA1区尼氏小体IOD值低于control组(P<0.05),JYH-H组、fluoxetine组小鼠海马CA1区尼氏小体IOD值均高于model组、JYH-L组(P均<0.05)。model组小鼠海马组织中Dvl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control组(P均<0.05),JYH-H组、fluoxetine组小鼠海马组织中Dvl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model组、JYH-L组(P均<0.05)。结论高剂量(0.8 g/kg)金郁欢汤剂灌胃可改善抑郁症小鼠的抑郁样行为,金郁欢汤剂改善抑郁症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成分可上调海马组织中Dvl1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郁欢 乌腺金丝桃 郁金 合欢花 抑郁样行为 抑郁症 散乱蛋白1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南翼 李慧 +4 位作者 郭树义 肖凤艳 常桂英 刘亚飞 张克勤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10-2513,共4页
目的测定不同密度下的乌腺金丝桃各个部位中的总黄酮含量,探讨栽培密度是否对总黄酮的含量有影响。方法乙醇超声辅助提取不同密度各个部位的总黄酮。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的含... 目的测定不同密度下的乌腺金丝桃各个部位中的总黄酮含量,探讨栽培密度是否对总黄酮的含量有影响。方法乙醇超声辅助提取不同密度各个部位的总黄酮。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同一部位不同密度的总黄酮含量有差异,其中不同密度的花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茎、花蕾、叶差异显著;茎、叶的含量随密度提高而上升,花和花蕾含量与密度的关系不规律。茎在栽培密度为15cm时,总黄酮含量最高;叶在栽培密度为15cm时,总黄酮含量最高;花在栽培密度为35cm时,总黄酮含量最高;花蕾在栽培密度为25cm时,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栽培密度对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含量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腺金丝桃 栽培密度 总黄酮 含量
下载PDF
基于β-catenin介导金郁欢抗抑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宏 黄杨 +5 位作者 张雨薇 仲丽丽 代巧妹 杨婧 倪雪妍 李冀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金郁欢对抑郁小鼠行为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model组、JYH-L组、JYH-H组、fluoxetine组,每组12只。采用CMUS方法造模。利用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研究,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总面积,免疫... 目的:探讨金郁欢对抑郁小鼠行为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model组、JYH-L组、JYH-H组、fluoxetine组,每组12只。采用CMUS方法造模。利用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研究,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蛋白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行为学旷场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水平移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比较,JYH-H组、fluoxetine组直立得分显著增加(P<0.01)。Nissl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海马区尼氏小体总面积显著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JYH-L组、JYH-H组尼氏小体总面积明显增加(P<0.05),fluoxetine组尼氏小体总面积明显增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与model组相比,JYH-L组、JYH-H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fluoxetine组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亦升高(P<0.01)。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β-catenin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与model组相比,JYH-L组、JYH-H组β-catenin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fluoxetine组β-catenin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金郁欢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这种改善作用可能通过提高β-catenin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Β-CATENIN 乌腺金丝桃 郁金 合欢花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与当归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HSP70、NF-κBp65表达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才振国 李冀 +3 位作者 车思桦 李悦 王琳 曹明明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8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乌腺金丝桃与当归配伍(金归)干预后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细胞中HSP70及NF-κBp65的表达,探讨HSP70与NF-κBp65在MIRI大鼠细胞凋亡或脂质过氧化损伤等进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金归2∶1组作用于MIRI大鼠,采用... 目的观察乌腺金丝桃与当归配伍(金归)干预后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细胞中HSP70及NF-κBp65的表达,探讨HSP70与NF-κBp65在MIRI大鼠细胞凋亡或脂质过氧化损伤等进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金归2∶1组作用于MIRI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观察大鼠心肌HSP70、NF-κBp65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1组可明显提高HSP70蛋白的表达,减弱NF-κBp65蛋白活化,HSP70mRNA水平上调,NF-κBp65mRN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归2∶1组抗MIRI的机制可能与提高HSP70的表达以抑制NF-κB p65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或脂质过氧化损伤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乌腺金丝桃 当归 HSP70 NF-ΚBP65
下载PDF
黑龙江省乌腺金丝桃资源学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祥丽 赵玉佳 +1 位作者 徐艳敏 刘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4年第3期56-57,共2页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乌腺金丝桃的资源分布,为合理开发利用乌腺金丝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黑龙江省乌腺金丝桃的群丛类型,并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了单位面积蓄积量。结果:乌腺金丝桃所在的植物群丛为:榛子灌丛,单位面积...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乌腺金丝桃的资源分布,为合理开发利用乌腺金丝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黑龙江省乌腺金丝桃的群丛类型,并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了单位面积蓄积量。结果:乌腺金丝桃所在的植物群丛为:榛子灌丛,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60 kg/667m2。结论:乌腺金丝桃在黑龙江省分布少,资源有限,应在人工栽培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腺金丝桃 资源学调查 群丛类型 单位面积蓄积量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茎尖离体培养基激素配比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树义 陈静 +1 位作者 王翠霞 张克勤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为寻求乌腺金丝桃的高效人工繁殖方法,以乌腺金丝桃茎尖作为外植体,筛选初代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3个阶段的最佳培养基激素配方。结果得出,把经过消毒后的乌腺金丝桃茎尖切割成0.3 mm、周围带2~3个叶原基,转入MS+6-BA 3.0 mg/L+NAA ... 为寻求乌腺金丝桃的高效人工繁殖方法,以乌腺金丝桃茎尖作为外植体,筛选初代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3个阶段的最佳培养基激素配方。结果得出,把经过消毒后的乌腺金丝桃茎尖切割成0.3 mm、周围带2~3个叶原基,转入MS+6-BA 3.0 mg/L+NAA 0.1 mg/L+LH 500 mg/L培养基,分化率达到100%,能诱导出大量的健壮不定芽;然后将这些不定芽切割成1 cm小段转入MS+6-BA 2.0 mg/L+IBA 0.2 mg/L+GA_3 1.0 mg/L培养基,增殖效果最好;经过2~3次的继代增殖后,将增殖的大量苗木切割成2 cm小段转入到1/2 MS+IAA 0.2 mg/L生根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佳,平均根数达到4.6,且根系粗壮,有利于今后出瓶移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配方 乌腺金丝桃 茎尖 玻璃化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ISSR反应体系的构建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霞 徐济责 +1 位作者 王欢 高倩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01,共6页
以14份乌腺金丝桃为试材,采用L_(16)(4~5)正交实验设计,建立并优化乌腺金丝桃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分析供试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应含有Taq DNA聚合酶1.0U,dNTPs 0.2mmol·L^(... 以14份乌腺金丝桃为试材,采用L_(16)(4~5)正交实验设计,建立并优化乌腺金丝桃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分析供试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应含有Taq DNA聚合酶1.0U,dNTPs 0.2mmol·L^(-1),Mg^(2+)2.0mmol·L^(-1),模板DNA 45ng。从45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引物,利用筛选的多态引物对14份乌腺金丝桃材料进行了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8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7条,占67.06%;4个乌腺金丝桃居群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375 1~0.725 2,平均值为0.541 6;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表明,14份材料可分为3个类群4个亚群。乌腺金丝桃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居群内,其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腺金丝桃 ISSR反应体系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野金丝桃分泌囊和分泌细胞球的结构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刚 胡正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9-42,共4页
野金丝桃的地上器官中存在着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类腺体,前者为分泌囊,后者为分泌细胞球。在叶片中,它们都起源于板状分生组织的单个原始细胞。当它分裂成为4个原始细胞后,其中,一部分继续分裂增殖形成多细胞团,以后其中央的细胞分化为... 野金丝桃的地上器官中存在着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类腺体,前者为分泌囊,后者为分泌细胞球。在叶片中,它们都起源于板状分生组织的单个原始细胞。当它分裂成为4个原始细胞后,其中,一部分继续分裂增殖形成多细胞团,以后其中央的细胞分化为分泌细胞,外层的细胞则分化为鞘细胞,成为分泌细胞球;另一部分则在4个原始细胞中央产生裂隙,以后原始细胞垂周分裂增加数目,裂隙扩大,从而形成一层上皮细胞围绕分泌腔而构成的裂生分泌囊,其外为一层来源不同的鞘细胞。分泌囊和分泌细胞球各有其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金丝桃 分泌囊 分泌细胞球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两种金丝桃属植物理化鉴别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孟祥丽 刘娟 +1 位作者 陆叶 赵玉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3年第5期42-43,共2页
目的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两种金丝桃属植物长柱金丝桃 (Hypericum ascyron L.)、乌腺金丝桃 (H.attenuatumChoisy.)理化鉴别特征。方法 :分别采用黄酮、皂苷、鞣质及金丝桃素的鉴别试验。结果 :黄酮定性反应均为阳性 ;皂苷定性反应表明... 目的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两种金丝桃属植物长柱金丝桃 (Hypericum ascyron L.)、乌腺金丝桃 (H.attenuatumChoisy.)理化鉴别特征。方法 :分别采用黄酮、皂苷、鞣质及金丝桃素的鉴别试验。结果 :黄酮定性反应均为阳性 ;皂苷定性反应表明均含三萜皂苷 ;鞣质的定性反应表明它们所含鞣质为缩合鞣质 ;金丝桃素的定性反应表明乌腺金丝桃含金丝桃素。结论 :二者理化鉴别特征有一定差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柱金丝桃 乌腺金丝桃 理化鉴别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对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祥丽 赵玉佳 徐艳敏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4年第3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3个产地乌腺金丝桃在不同物候期总黄酮的含量。以总黄酮为技术指标筛选乌腺金丝桃药材的采收期、黄酮含量最高的产地。结果:以总黄酮成分为指标确定...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3个产地乌腺金丝桃在不同物候期总黄酮的含量。以总黄酮为技术指标筛选乌腺金丝桃药材的采收期、黄酮含量最高的产地。结果:以总黄酮成分为指标确定的产地、采收期为:佳木斯猴石山产,花盛期采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乌腺金丝桃药材以勃利县产花盛期采收总黄酮含量最高,对乌腺金丝桃的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腺金丝桃 采收季节 总黄酮
下载PDF
赤霉素浸种对乌腺金丝桃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树义 陈静 +1 位作者 王翠霞 张克勤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6,共3页
以乌腺金丝桃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温度、不同p H值对其种子发芽的影响,从发芽率及发芽势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5℃,浸种24h,p H6.5,赤霉素500 mg/L浸种条件下,乌腺金丝桃种子发芽效果最好,发芽势为... 以乌腺金丝桃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温度、不同p H值对其种子发芽的影响,从发芽率及发芽势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5℃,浸种24h,p H6.5,赤霉素500 mg/L浸种条件下,乌腺金丝桃种子发芽效果最好,发芽势为62.96%,发芽率为6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乌腺金丝桃 发芽率 发芽势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和长柱金丝桃生药鉴别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玉佳 周杨 +1 位作者 王景欣 孟祥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7-191,共5页
目的:研究乌腺金丝桃和长柱金丝桃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并与贯叶金丝桃进行比较,为这3种金丝桃属植物的使用提供质量保证。方法:采用基源、性状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对乌腺金丝桃和长柱金丝桃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并将结... 目的:研究乌腺金丝桃和长柱金丝桃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并与贯叶金丝桃进行比较,为这3种金丝桃属植物的使用提供质量保证。方法:采用基源、性状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对乌腺金丝桃和长柱金丝桃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并将结果与贯叶金丝桃进行比较,写出检索表。结果:长柱金丝桃、乌腺金丝桃和贯叶金丝桃3种金丝桃属植物在形态上主要在茎的高矮、叶上腺体分布、花的颜色及腺点分布和种子颜色及有无龙骨状突起方面不同;性状上三者主要在茎的长短、叶的排列及腺点分布、花的颜色及蒴果是否有腺点分布方面不同;显微特征的区别主要在茎叶是否有分泌细胞团和气孔是否有二联式方面。结论:可以从基源、性状和显微特征三方面区别长柱金丝桃、乌腺金丝桃和贯叶连翘,为正确使用这3种金丝桃属药用植物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腺金丝桃 长柱金丝桃 生药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