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Rhizosphere Soils of Cowskin Azalea(Rhododendron aureum Georgi)on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s,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ZHAO Wei QI Xiaojuan +2 位作者 LYU Jianwei YU Zhengxiang CHEN Xi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78-89,共12页
The vegetation and soil are mutu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soi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organism that affect the vegetation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succession speed. In this study, we ... The vegetation and soil are mutu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soi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organism that affect the vegetation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succession speed.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structur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rhizosphere of Cowskin Azalea(Rhododendron aureum Georgi) populations and compared with non-rhizosphere soils at four sample sites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s, China, 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bial structure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re significant superior to non-rhizosphere at all four sample sites. The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bacteria, actinomycetes, followed by fungi leas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biplot displaye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s for microflora;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bacteria is clearly influenced by p H on the Changbai Mountains, besides p H, other soil features such as NO3–-N. These data highlight that R. aureum as the dominant vegetation living in the alpine tundra is a key factor in the formation of soil microorganism and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alpine tundra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odendron aureum Georgi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RHIZOSPHERE Changbai Mountains
下载PDF
Protoplast Isolation and Fusion of Epipremnum aureum
2
作者 Hongxia WANG Chongjie X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3期63-64,87,共3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 genetic character of Epipremnum aureum and provide a new way for genetic breeding of E. aureum. [Methods] In the paper,protoplasts were isolated from tender leaves ...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 genetic character of Epipremnum aureum and provide a new way for genetic breeding of E. aureum. [Methods] In the paper,protoplasts were isolated from tender leaves of E. aureum and Scindapsus aureus var. wilcoxii by using 1% cellulase and 1% peetinase. Then the protoplasts were purified and dynamically identified,and fusion of protoplasts of E. aureum and S. aureus was induced by PEG. [Results]A large quantity of protoplasts were obtained from tender leaves of E. aureum and S. aureus successfully,and the activity of protoplasts was over 90%. Fusion product was obtained by PEG induction,and the fusion rate was 16. 3%. [Conclusions]Protoplasts were isolated from tender leaves of E. aureum and S. aureus successfully,and a stable fusion system was built by PEG in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premnum aureum PROTOPLAST ISOLATION FUSION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Chaetomium aureum所产色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亚 马建鹏 +3 位作者 张静 梁晨 杨斌 赵宁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12期295-299,共5页
为探究毛壳菌属真菌Chaetomium aureum所产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C.aureum为原料,以色素吸光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C.aureum所产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溶剂为水,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5... 为探究毛壳菌属真菌Chaetomium aureum所产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C.aureum为原料,以色素吸光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C.aureum所产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溶剂为水,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53℃、料液比1︰4.5(g/mL)、次数5次。在该条件下色素吸光度为1.2257,与预测值1.2130相近,相对误差仅1.05%,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真实可靠。该试验结果可为C.aureum所产色素的工业化及规模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etomium aureum 色素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Limonium aureum Seeds to Ultra-drying 被引量:22
4
作者 Yi Li Hu-Yuan Feng +2 位作者 Tuo Chen Xiao-Ming Yang Li-Zhe 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69-575,共7页
The seeds of Limonium aureum (L.) Hill. were dried from 8.92% to 2.88% moisture content in a desiccating container with silica gel. After ultra-drying the seeds were accelerated aged (50 ℃, 1 month), and some phy... The seeds of Limonium aureum (L.) Hill. were dried from 8.92% to 2.88% moisture content in a desiccating container with silica gel. After ultra-drying the seeds were accelerated aged (50 ℃, 1 month), and some physiological indices, includ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ehydrogenase activity,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POD), 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catalase (CAT), volatile aldehydes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ehydrogenase, POD, SOD, GR, APX and CAT activities of the ultra-dry seed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seeds, while volatile aldehydes and malondialdehyde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ultra-drying is beneficial for maintaining the vigor of L. aureum seeds at a high level. Thus, L. aureum seeds could be stored under ultra-dry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Limonium aureum seed physiological indices ultra-dry.
原文传递
金色毛壳菌发酵产色素的条件优化
5
作者 李亚 高燕珠 +1 位作者 冯李晨 赵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5期138-145,共8页
为提高金色毛壳菌的色素产量,对其产色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该研究以色价作为衡量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和最陡爬坡试验结果,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出金色毛壳菌产色素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金色毛壳菌产... 为提高金色毛壳菌的色素产量,对其产色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该研究以色价作为衡量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和最陡爬坡试验结果,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出金色毛壳菌产色素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金色毛壳菌产色素的发酵最佳条件为葡萄糖25 g/L、酵母粉10 g/L、磷酸氢二钾0.10%、装液量21 mL/250 mL、接种量8.75%、初始pH6、发酵温度30℃、培养转速120 r/min、发酵时间10 d。在最佳发酵条件下色素色价达到39.92 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色毛壳菌 色素 色价 BOX-BEHNKEN设计 发酵条件
下载PDF
草本植物上侵长白山苔原对牛皮杜鹃孤岛化的作用分析
6
作者 靳英华 刁银霞 +3 位作者 许嘉巍 徐晓云 张思琪 彭博妍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7,共9页
对近年来长白山出现草本植物上侵灌木苔原,导致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孤岛化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植物入侵导致苔原带牛皮杜鹃分布范围缩小、重要值下降、生态位总宽度下降,草本植物与牛皮杜鹃生态位重叠程度加重;草... 对近年来长白山出现草本植物上侵灌木苔原,导致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孤岛化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植物入侵导致苔原带牛皮杜鹃分布范围缩小、重要值下降、生态位总宽度下降,草本植物与牛皮杜鹃生态位重叠程度加重;草本植物入侵使苔原带牛皮杜鹃与岳桦林下牛皮杜鹃隔离加大;苔原带现有草本入侵的景观与牛皮杜鹃景观差异增大;牛皮杜鹃景观破碎程度加重.苔原的低海拔区域受草本入侵影响程度比中高海拔区域强烈.草本植物入侵苔原带并持续扩张,使牛皮杜鹃景观基质面被打散;在苔原带下部出现草甸亚带,使苔原带和岳桦林带成为两个独立的牛皮杜鹃分布区,两个带牛皮杜鹃基因交流的廊道被切断;苔原带上牛皮杜鹃景观破碎程度越来越大,与原来景观的差异越来越大,且这种作用从低海拔逐渐向高海拔推进,在空间上牛皮杜鹃生存范围将越来越小,牛皮杜鹃物种孤岛化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孤岛化 牛皮杜鹃 草本入侵 长白山苔原
下载PDF
黄花补血草个体差异对生殖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昌龙 李得禄 +2 位作者 郭树江 张芝萍 王多泽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143,共5页
以平沙地黄花补血草种群为研究对象,以生殖枝冠幅和高度为依据标定植株大小,研究了其个体生长差异对各生殖构件的生物量、生殖配置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生殖构件生物量分别与生殖枝冠幅和高度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相关... 以平沙地黄花补血草种群为研究对象,以生殖枝冠幅和高度为依据标定植株大小,研究了其个体生长差异对各生殖构件的生物量、生殖配置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生殖构件生物量分别与生殖枝冠幅和高度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其中生殖枝生物量增加最为显著,花生物量次之,二者占绝对优势,种子生物量增加较小,其增加比值约为6.7∶5.3∶1。其各生殖构件的生殖分配与生殖枝冠幅和高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对数相关,其中与生殖枝分配呈负的对数相关,而与花和种子分配呈正的对数相关,生殖枝与花和种子在生殖资源分配方面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其生殖生长(冠幅、株高)、各生殖构件(生殖枝、花、种子)生物量以及其生殖分配各要素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除生殖枝高与各生殖构件分配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其中生殖枝分配与其它各要素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生殖枝配置与其它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 个体差异 生殖分配
下载PDF
黄花补血草形态结构及其生育期研究
8
作者 王鑫 金娜 +1 位作者 赵连鑫 何彩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916-920,共5页
通过研究黄花补血草形态结构及物候期表现,掌握其在河西地区的生长发育情况,为黄花补血草人工栽培提供依据。采用显微观察、发芽试验和人工种植的方法对黄花补血草形态结构及其生育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花序轴单生或丛出,... 通过研究黄花补血草形态结构及物候期表现,掌握其在河西地区的生长发育情况,为黄花补血草人工栽培提供依据。采用显微观察、发芽试验和人工种植的方法对黄花补血草形态结构及其生育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花序轴单生或丛出,顶端着生穗状花序。穗状花序上着生小穗3~5个,小穗由3朵小花组成。小花由花柄和花冠组成,1朵小花内有1粒种子,种子位于漏斗状花冠内部。黄花补血草种子千粒重为0.687 g,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组成,为有胚乳双子叶种子;种子吸水量为干种子重量的69.0%,1~2 h内吸水最快;种子发芽率为96.0%,发芽势为57.7%。种植当年即能开花结实,但营养生长期长于第2年。表明黄花补血草种子为有胚乳双子叶种子,种子8 h吸水饱和,吸水后即萌动,无休眠,当年种植即能开花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形态结构 种子 物候期
下载PDF
盐胁迫对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2
9
作者 尤佳 王文瑞 +3 位作者 卢金 贾鹏翔 缪建顺 杨颖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25-3833,共9页
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东北西部以及华北北部,对改良盐碱土壤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以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为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的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 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东北西部以及华北北部,对改良盐碱土壤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以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为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的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25 mmol/L和50 mmol/L)处理不影响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5 mmol/L NaCl甚至促进了根生长,而高浓度NaCl(100 mmol/L和150 mmol/L)处理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利用荧光探针的检测结果表明,NaCl处理的幼苗根中过氧化氢(H2O2)和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水平。碘化丙啶(PI)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检测相对电导率结果显示,高浓度NaCl处理抑制了幼苗根尖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生长,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对根细胞造成了明显的伤害。此外,高浓度NaCl处理诱导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说明,黄花补血草对低浓度的盐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高浓度盐降低了种子的萌发率,使幼苗根中H2O2产生增加,抑制根尖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生长,对根、叶造成明显氧化损伤,从而抑制黄花补血草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黄花补血草 过氧化氢 丙二醛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牛皮杜鹃和小叶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苏家乐 李畅 +3 位作者 陈璐 刘晓青 陈尚平 何丽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4-69,共6页
采用3种方法(用100、200、400、600和800 mg·L-1GA3浸种24 h、用清水浸种6、12和24 h以及用超声波处理10、20和30 min)对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 Georgi)和小叶杜鹃(R.parvifolium Admas.)种子进行预处理,以未经预处理的种... 采用3种方法(用100、200、400、600和800 mg·L-1GA3浸种24 h、用清水浸种6、12和24 h以及用超声波处理10、20和30 min)对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 Georgi)和小叶杜鹃(R.parvifolium Admas.)种子进行预处理,以未经预处理的种子为对照,选择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萌发时滞、萌发高峰期、发芽持续时间为分析指标,对预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预处理方法对牛皮杜鹃和小叶杜鹃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总体上看,GA3浸种的促进作用优于另外2种预处理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GA3浸种24 h,2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萌发时滞和萌发高峰期均较对照缩短;其中,用400 mg·L-1GA3浸种的牛皮杜鹃种子和用600 mg·L-1GA3浸种的小叶杜鹃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73.50%和81.00%。用清水浸种6 h的牛皮杜鹃种子和用清水浸种24 h的小叶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对照。用功率50 W、频率40 kHz的超声波分别处理10或20 min后,2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用超声波处理20 min的牛皮杜鹃种子和用超声波处理10 min的小叶杜鹃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清水浸种和超声波处理对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萌发高峰期和发芽持续时间的影响均不明显。研究结果显示:用400mg·L-1GA3浸泡24 h和用600 mg·L-1GA3浸泡24 h分别是牛皮杜鹃和小叶杜鹃种子的最优预处理方法,可极显著提高2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并缩短发芽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皮杜鹃 小叶杜鹃 种子 预处理 发芽率
下载PDF
NaCl处理下两种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性的比较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杨颖丽 张超强 +3 位作者 李科文 王莱 范小峰 孙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8,共6页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研究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这两种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NaCl处理抑制两种补血草种子的萌发,此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的N...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研究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这两种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NaCl处理抑制两种补血草种子的萌发,此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的NaCl促进黄花补血草根和大叶补血草茎叶的生长,高浓度的NaCl抑制两种补血草幼苗的生长;与对照比,50、150和300 mmol.L-1NaCl处理后,两种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均减少,而H2O2和MDA含量却增加;低浓度的NaCl处理使两种补血草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高浓度的NaCl处理使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此外,相同浓度的NaCl处理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黄花补血草,且其MDA产生明显强于黄花补血草,这些表明黄花补血草可能比大叶补血草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黄花补血草 大叶补血草 可溶性蛋白 丙二醛
下载PDF
黄花补血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11
12
作者 范小峰 杨颖丽 +2 位作者 刘军梅 王莱 李科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7-261,共5页
以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无菌苗叶片、叶柄和幼根均可作为离体培养的外植体,但叶片和叶柄的诱导率明显高于幼根.将外植... 以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无菌苗叶片、叶柄和幼根均可作为离体培养的外植体,但叶片和叶柄的诱导率明显高于幼根.将外植体接种于分别添加0.5 mg/L NAA或1.0 mg/L 2,4-D或0.3-0.5 mg/L 6-BA+0.5-2.0 mg/L NAA的MS培养基上,经过14-28 d培养后,可脱分化产生乳白色、红色或浅绿色颗粒状或致密愈伤组织,频率达到70%以上.在MS+0.3 mg/L 6-BA+1.0 mg/L NAA培养基上,红色和绿色颗粒状愈伤组织经过1-2次继代后,均可分化产生不定芽,进而形成丛生芽,分化率达到100%.将高约3 cm的丛生芽切下,接种于分别添加0.5 mg/L IAA或0.5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上可产生不定根,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愈伤组织 诱导 植株再生
下载PDF
NaCl处理下黄花补血草幼苗生理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尤佳 张菁 +4 位作者 王文瑞 卢金 贾鹏翔 缪建顺 杨颖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以荒漠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inn.)Hill)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渗透调节物含量、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NaCl处理诱导黄花补血草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升高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 以荒漠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inn.)Hill)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渗透调节物含量、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NaCl处理诱导黄花补血草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升高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增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5和50 mmol·L-1NaCl处理时低于对照,而100和150 mmol·L-1NaCl处理时显著增加;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黄花补血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均低于对照。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在盐胁迫下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和提高SOD、APX活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增强对盐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黄花补血草 渗透调节物 活性氧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黄花补血草多糖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龙玲 王军平 +4 位作者 陈世恩 马殊雯 王明明 阿依木古丽 霍生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花补血草多糖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H22实体瘤模型。提取黄花补血草多糖,研究其对小鼠H22实体瘤的抑瘤率,并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 【目的】研究黄花补血草多糖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H22实体瘤模型。提取黄花补血草多糖,研究其对小鼠H22实体瘤的抑瘤率,并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黄花补血草多糖对H22肝癌细胞Bcl-2和Bax蛋白阳性细胞数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机理。【结果】以阴性对照组为基数,黄花补血草多糖低(120mg/kg)、高(240mg/kg)剂量组及环磷酰胺(CTX,25mg/kg)阳性对照组实体瘤各组抑瘤率分别为31.32%,40.52%和56.61%,与阴性对照组瘤体质量相比显著或极显著减轻。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黄花补血草多糖低、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分别显著和极显著下调,而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黄花补血草多糖高剂量组肿瘤细胞表现出坏死如核固缩深染、碎裂或溶解,甚至出现红染区,个别细胞出现染色质浓缩、细胞皱缩、胞膜空泡化和膜周围凋亡小体的形成等凋亡现象。【结论】黄花补血草多糖对小鼠肝癌H22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和提升Bax蛋白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多糖 H22 BCL-2 BAX
下载PDF
2种补血草属植物幼苗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超强 杨颖丽 +3 位作者 王莱 张赛娜 马旭君 孙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45-2250,共6页
以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其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的影响,探讨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补血草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50mmol/LNaCl胁迫均使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 以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其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的影响,探讨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补血草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50mmol/LNaCl胁迫均使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降低,而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且这种胁迫效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相同胁迫时间段,大叶补血草各指标的减少或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黄花补血草;NaCl胁迫使大叶补血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却使黄花补血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表明,NaCl胁迫对大叶补血草的伤害更大,黄花补血草的耐盐性可能强于大叶补血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大叶补血草 黄花补血草 生理指标
下载PDF
补血草愈伤组织中渗透调节物对NaCl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赛娜 马旭君 +2 位作者 李科文 刘军梅 杨颖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43-1348,共6页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愈伤组织,研究其中H2O2、MDA及渗透性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从细胞水平分析比较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对盐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的H...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愈伤组织,研究其中H2O2、MDA及渗透性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从细胞水平分析比较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对盐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的H2O2和MDA含量逐渐显著增加;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在75和150mmol/LNaCl下明显表现为黄花补血草大于大叶补血草,而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程度于相同NaCl浓度下明显呈现出黄花补血草小于大叶补血草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黄花补血草中随NaCl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但在大叶补血草中却表现为低浓度(75mmol/L)比对照升高,而高浓度(150和300mmol/L)比对照明显减少的趋势.研究发现,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这些有机渗透性调节物质对盐胁迫的反应特性存在差异,并与其耐盐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大叶补血草 黄花补血草 愈伤组织 生理指标
下载PDF
黄花补血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宇 张应鹏 +2 位作者 张海霞 杨云裳 苏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01-1004,共4页
为了研究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花补血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70种化合物,其峰面积... 为了研究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花补血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70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82.12%。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2-硝基乙醇(59.63%)、正二十四烷(3.71%)、二苯胺(2.31%)、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79%)、正二十一烷(1.57%)、丙二醇(1.40%)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发光二极管光源对绿萝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家森 付顺华 +1 位作者 郑军 周国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9-742,共4页
为了解发光二极管(LED)对植物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择绿萝Epipremnum aureum作为材料,栽种于2种LED和日光灯中45d后测定其生长指标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LED或日光灯条件下栽培绿萝在苗高、叶片数和叶片宽等指标上无差异,LED使绿萝... 为了解发光二极管(LED)对植物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择绿萝Epipremnum aureum作为材料,栽种于2种LED和日光灯中45d后测定其生长指标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LED或日光灯条件下栽培绿萝在苗高、叶片数和叶片宽等指标上无差异,LED使绿萝叶间距缩短,叶长增长,但不同光质LED(红/蓝)之间无显著差异;绿萝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现为LED处理大于日光灯,LED处理中又以红蓝光(R/B)为4.3∶1.0大于2.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发光二极管光源 植物生长 光合特性 绿萝
下载PDF
黄花矶松中的酚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19
作者 叶冠 范明松 黄成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83-584,共2页
从黄花矶松(兰雪科植物Limonium aureum(L.)Hill ex Kuntze的全草)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高北美圣草素(homoeridictyol,1),柚皮素(narigenin,2),北美圣草素(eriodictyol,3),山奈酚(kaempferol,4),槲皮素(quercetin,5),杨梅素(myr... 从黄花矶松(兰雪科植物Limonium aureum(L.)Hill ex Kuntze的全草)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高北美圣草素(homoeridictyol,1),柚皮素(narigenin,2),北美圣草素(eriodictyol,3),山奈酚(kaempferol,4),槲皮素(quercetin,5),杨梅素(myricetin,6),没食子酸(gallic acid,7).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叽松 酚性成分 化学结构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HA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冰 刘长海 姚汝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8-130,共3页
DHA是一种人体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HA具有稳定性好、易于分离纯化和工业化等优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破囊壶菌ATCC34304等四株菌的发酵液的分析,发现ATCC34304易于培养且DHA含量高,... DHA是一种人体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HA具有稳定性好、易于分离纯化和工业化等优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破囊壶菌ATCC34304等四株菌的发酵液的分析,发现ATCC34304易于培养且DHA含量高,对ATCC34304的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进行进一步研究后得出,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28℃ 170r/min摇床光照培养6d,DHA含量达320.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二十二碳六烯酸 破囊壶菌 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