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3、45钢奥氏体气体氮碳共渗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邹敢锋 袁叔贵 +2 位作者 张伟文 黄济元 肖继闯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15,共6页
对A3钢、45钢采用不同温度、时间和渗剂量进行了气体氮碳共渗.通过金相分析、硬度测定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并经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在600~690℃进行奥氏体氮碳共渗是一种可行的表面强化工艺.
关键词 奥氏体 碳氮共渗 碳素钢 研究
下载PDF
20钢奥氏体氮碳共渗后淬火态与时效态的化合物层 被引量:1
2
作者 戎咏华 王永瑞 +2 位作者 王纪文 陈行康 胡赓祥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2-468,共7页
本文研究了0.2%碳钢经奥氏体氮碳共渗后在淬火和时效态下的化合物层。通过电子衍射花样与其模拟花样中超点阵斑点强度的比较,确定了淬火态化合物层为三种结构类型ε相中的ε-Fe(2-3)(N,C);时效态化合物层灰区中析出... 本文研究了0.2%碳钢经奥氏体氮碳共渗后在淬火和时效态下的化合物层。通过电子衍射花样与其模拟花样中超点阵斑点强度的比较,确定了淬火态化合物层为三种结构类型ε相中的ε-Fe(2-3)(N,C);时效态化合物层灰区中析出薄片状γ'-Fe4N相,它们之间常存在着180°旋转对称关系,本文提出了解释这一关系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 氮碳共渗 化合物层 计算机模拟 低碳钢
下载PDF
Q235钢奥氏体氮碳共渗后的回火转变
3
作者 袁叔贵 邹敢锋 +1 位作者 赵鑫 韩玉奎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7-19,共3页
研究了Q235钢奥氏体氮碳共渗后共渗层回火时组织、结构、表面硬度、硬度分布以及耐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奥氏体氮碳共渗层在回火后,化合物层的ε相析出γ相,奥氏体淬火层发生含氮马氏体的分解和残留奥氏体的转变,过渡层也析... 研究了Q235钢奥氏体氮碳共渗后共渗层回火时组织、结构、表面硬度、硬度分布以及耐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奥氏体氮碳共渗层在回火后,化合物层的ε相析出γ相,奥氏体淬火层发生含氮马氏体的分解和残留奥氏体的转变,过渡层也析出了γ相,从而使共渗层的表面硬度和渗层中各层的硬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硬度分布得到改善,同时使渗层的耐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氮碳共渗 奥氏体淬火层 回火转变 碳钢
下载PDF
低碳钢气体氮碳共渗及后续淬火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楠 洪悦 +1 位作者 伍翠兰 徐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6,共8页
目的减少传统氮碳共渗及后续淬火形成的马氏体层中大量孔洞及其性能差的缺陷,寻求优化的工艺参数,在低碳钢表面获得少孔、高强、高韧的强化层。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显微硬度计对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的强化层的... 目的减少传统氮碳共渗及后续淬火形成的马氏体层中大量孔洞及其性能差的缺陷,寻求优化的工艺参数,在低碳钢表面获得少孔、高强、高韧的强化层。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显微硬度计对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的强化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氮碳共渗化合物层经850℃加热油淬后转变成多孔马氏体,降低淬火温度、缩短共渗时间、减少共渗气氛中的NH3流量、增加CO流量均可减少淬火试样表面孔洞的数量。经680℃加热淬火后,氮碳共渗化合物层转变成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的复相强化层,这种复相强化层的硬度可达到1000HV,且具有很好的韧性。经过120℃低温回火后,复相强化层仍保持高硬度和良好韧性。相对于增加CO流量而言,降低NH3流量不仅能减少表面的孔洞,也可保持680℃淬火强化层的高硬度和良好韧性,同时也可缩短氮碳共渗时间,节约成本。结论优化的氮碳共渗淬火工艺能获得由马氏体和奥氏体组成的复相强化层,并显著减少表面孔洞。强化层中广泛分布的奥氏体能显著改善复相强化层的韧性。因此,复相强化层具有高强高韧且少孔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碳共渗 淬火 化合物层 复合强化层 马氏体 奥氏体
下载PDF
低碳易切钢奥氏体氮碳共渗层时效研究
5
作者 王哲仁 张红英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13,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时效工艺参数对低碳易切钢经奥氏体氮碳共渗快冷的渗层组织、显微硬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易切钢奥氏体氮碳共渗经人工时效后产生内侧化合物层沉淀硬化和奥氏体层相变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 奥氏体 氮碳共渗 时效 渗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