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牙槽骨重度缺损
1
作者 刘子略 王智 +2 位作者 宋文尚 李苏娜 蔡世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44-2051,共8页
背景:有研究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骨联合应用于牙周骨缺损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二者联合治疗牙槽骨重度缺损的研究目前较为匮乏。目的:观察自体骨移植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修复牙槽骨重度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 背景:有研究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骨联合应用于牙周骨缺损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二者联合治疗牙槽骨重度缺损的研究目前较为匮乏。目的:观察自体骨移植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修复牙槽骨重度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牙槽骨重度缺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1),两组患者均进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手术,对照组术中采用自体骨填充骨缺损,观察组术中采用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骨填充骨缺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牙齿松动度、牙周微生态环境(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及密度、龈沟液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3)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6个月,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牙齿松动度及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的牙槽骨高度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3,6个月的龈沟液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3,6个月的龈沟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提示:在引导性组织再生手术中,采用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骨联合填充可改善牙槽骨重度缺损患者的牙周微生态环境、减轻牙龈组织炎症、促进牙槽骨组织再生与修复、降低牙齿松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自体骨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引导骨组织再生 骨移植材料
下载PDF
牙槽骨位点保存方法与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祥 周宏志 +8 位作者 王一名 李元 马振 张武阳 薛洋 侯锐 丁宇翔 胡开进 邓天阁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91-1195,共5页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缺乏生理性的刺激导致其逐渐吸收萎缩及牙槽骨高度和宽度降低,最终造成骨量不足,为后期义齿修复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保存骨量及最大限度减少牙槽骨吸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牙槽骨位点保存方法及相关生物材料的应用是...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缺乏生理性的刺激导致其逐渐吸收萎缩及牙槽骨高度和宽度降低,最终造成骨量不足,为后期义齿修复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保存骨量及最大限度减少牙槽骨吸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牙槽骨位点保存方法及相关生物材料的应用是减缓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吸收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就牙槽骨位点保存方法及相关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中牙拔除术后牙槽骨的保存提供参考,以期获得足够的骨量进而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位点保存 微创拔牙 即刻种植 自体牙移植 骨移植材料 自体骨移植 同种异体骨移植 异种骨移植
下载PDF
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感染性胫骨缺损 被引量:14
3
作者 南宠 荆浩 +3 位作者 周岳 邱少东 伯宇 胡宁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5期4585-4592,共8页
背景:研究发现直径300-500μm微米结构的微小颗粒骨比直径4.0-5.0mm的经典颗粒骨更容易在非感染骨缺损中成活。目的:评价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例胫骨感染... 背景:研究发现直径300-500μm微米结构的微小颗粒骨比直径4.0-5.0mm的经典颗粒骨更容易在非感染骨缺损中成活。目的:评价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或骨不连患者,其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35.2岁;胫骨上段19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下段7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病例17例,骨折术后感染合并骨不连11例。随访6-30个月观察创面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平均6周移植微小颗粒骨表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平均8周创面完全闭合,经植骨后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2例骨折愈合差,经二次植骨后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药敏反应。表明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治疗感染性胫骨缺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自体微小颗粒骨 骨移植 感染 骨缺损 骨不连 抗生素 省级基金
下载PDF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同期植骨改善牙根外吸收邻牙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段登辉 王菲 +3 位作者 黄桂彬 王恩博 胡文杰 Hom-Lay Wang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6,共9页
目的分析下颌阻生智齿导致第二磨牙(M2)牙根外吸收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采用智齿拔除同期植骨,术后1年随访评价M2的牙髓-牙周状态,为制订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要求拔除... 目的分析下颌阻生智齿导致第二磨牙(M2)牙根外吸收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采用智齿拔除同期植骨,术后1年随访评价M2的牙髓-牙周状态,为制订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要求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15例患者(15颗),智齿拔除同期植入骨粉,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M2的牙髓-牙周愈合情况进行临床和锥形束CT评价。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30.4±10.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牙髓症状,牙齿无松动,3例(20%)患者M2电活力读数>40,14例(93.33%)患者M2冷测正常,1例(6.67%)患者M2冷测迟钝。M2远中牙龈指数(0.5±0.8),探诊深度(4.5±1.9)mm(3~9 mm),其中3例(20%)M2远中探诊深度≥7 mm,探诊出血4例(24.7%)。锥形束CT检查:M2远中骨缺损高度(0.2±1.7)mm(-1.9~5.1 mm),1例(6.67%)骨缺损高度>4 mm。7例(46.7%)患者牙根-植骨材料界面表现清晰连续的牙周膜间隙样结构;5例(33.3%)界限模糊,3例(20%)不规则增宽。此外,2例(13.33%)牙根表面外吸收处有牙骨质或牙槽骨样硬组织沉积修复,恢复锥状牙根外形。结论对下颌完全埋伏阻生智齿致M2牙根外吸收患者,智齿拔除同期植骨后M2牙髓-牙周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对于M2牙根再生现象,需要进一步组织学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智齿 植骨材料 引导组织再生
下载PDF
Micro-CT评价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脊柱多节段椎板间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梁茂华 毛克亚 +3 位作者 夏波 刘强 唐佩福 王继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00-2805,共6页
背景:因受到理化性质的局限,单一使用一种人工材料难以满足临床植骨融合手术的要求,因此使用2种以上材料制备的复合人工骨更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目的:应用Micro-CT评价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兔胸椎... 背景:因受到理化性质的局限,单一使用一种人工材料难以满足临床植骨融合手术的要求,因此使用2种以上材料制备的复合人工骨更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目的:应用Micro-CT评价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兔胸椎多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中新骨的形成及材料降解。方法: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去除T4-8椎体上、下关节突关节、双侧椎板和横突,将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植于T4-8椎体左侧椎板后外侧(实验组),自体骨植于T4-8椎体右侧椎板后外侧(对照组)。术后4,8,12周末取出整段胸椎,进行Micro-CT扫描,观察两侧融合块的形态学变化,分析实验组总骨矿物质含量、组织矿物质含量及材料体积分数。实验方案经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511007)。结果与结论:①术后4周末,双侧植骨区可见少量骨赘附着于椎板、模突及关节突关节,实验组人工骨结构形态清晰可见,仅在人工骨周围形成少量新生骨;术后8周末,双侧植骨区已形成大量骨赘,融合块成为贯通整个运动节段的整体,实验组新生骨已对植骨材料形成包绕;术后12周末,双侧植骨区所形成的融合块明显增粗增大,较8周末时强壮许多,融合块外形已呈柱状,上、下关节突关节已融入融合块,实验组可见大量新骨包绕人工植骨材料,人工骨支架的结构已见崩解,实验组所形成的融合块明显要比自体骨侧大;②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骨矿物质含量、组织矿物质含量及骨体积分数均逐渐减少;③结果表明,在兔胸椎多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中,人工骨能够获得稳定融合,人工骨材料在植入体内后逐渐降解,降解速度与新骨长入速度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 α-半水硫酸钙 自体骨 植骨材料 复合人工骨 复合材料 脊柱融合 多节段 胸椎 MICRO-CT
下载PDF
自体牙骨移植材料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国武 贾崇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9-712,共4页
牙缺失后伴随牙槽骨的缺损或过度萎缩,不仅会引起形态、功能障碍,还会给以生物学为导向的口腔种植手术带来困难。性能优良的骨移植材料,可以为骨缺损修复提供必要的保证,为口腔种植治疗提供更好的术前条件。自体牙骨移植材料的问世,为... 牙缺失后伴随牙槽骨的缺损或过度萎缩,不仅会引起形态、功能障碍,还会给以生物学为导向的口腔种植手术带来困难。性能优良的骨移植材料,可以为骨缺损修复提供必要的保证,为口腔种植治疗提供更好的术前条件。自体牙骨移植材料的问世,为植骨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 骨移植材料 口腔种植
下载PDF
自体牙骨粉与异种牛骨粉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力硕 闫建伟 +3 位作者 郑辉 倪锐 韩筱堃 常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2-377,共6页
目的对比拔牙后牙槽窝内填塞自体牙骨粉与异种牛骨粉的成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全身麻醉下拔除12只雄性大白兔双侧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每组动物中有3只为实验组,1只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中选择动物的左侧中... 目的对比拔牙后牙槽窝内填塞自体牙骨粉与异种牛骨粉的成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全身麻醉下拔除12只雄性大白兔双侧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每组动物中有3只为实验组,1只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中选择动物的左侧中切牙牙槽窝植入异种牛骨粉,右侧中切牙牙槽窝中植入自体牙骨粉;空白对照组只拔除牙齿,不植入任何骨粉。4、8、12周后分别处死3组实验动物,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新生骨组织矿化程度,通过组织学观察新生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4、8、12周,自体牙骨粉组的矿化沉积率均大于异种牛骨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种牛骨粉组的骨小梁较自体牙骨粉组稀疏、纤细,编织骨较多,板层骨较少,骨增量少于自体牙骨粉组。结论作为骨移植材料,自体牙骨粉较异种牛骨粉在成骨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骨粉 骨移植材料 矿化沉积率
下载PDF
开窗减压术联合二期刮治术及自体牙骨粉植入在治疗颌骨较大囊肿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一秀 瞿杨 +1 位作者 李真华 王洪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4-469,共6页
颌骨较大囊肿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通过开窗减压及二次刮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在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三步法”,即通过开窗减压、二次刮治及自体牙骨粉植入临床治愈颌骨较大囊肿并修复骨缺损,现就该方法的手术过程、操作... 颌骨较大囊肿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通过开窗减压及二次刮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在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三步法”,即通过开窗减压、二次刮治及自体牙骨粉植入临床治愈颌骨较大囊肿并修复骨缺损,现就该方法的手术过程、操作要点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囊肿 开窗减压术 二期刮治术 自体牙骨粉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中骨增量材料的专家共识:生物活性制剂、细胞疗法与不植入骨增量材料的上颌窦底提升 被引量:3
9
作者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 吴轶群 +2 位作者 宿玉成 王宁涛 王凤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29-333,共5页
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向骨量不足的可靠方法。目前应用于上颌窦底骨增量的材料较多,关于材料的选择尚无统一共识。本文基于现有临床文献证据,针对生物活性制剂、细胞疗法以及不植入骨增量材料的上颌窦底提升进行总结及阐述... 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向骨量不足的可靠方法。目前应用于上颌窦底骨增量的材料较多,关于材料的选择尚无统一共识。本文基于现有临床文献证据,针对生物活性制剂、细胞疗法以及不植入骨增量材料的上颌窦底提升进行总结及阐述,以期为临床上颌窦底提升中骨增量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骨增量材料 骨形态发生蛋白 自体血小板浓缩制品 干细胞 不植入骨增量材料的上颌窦底提升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人工骨材料β⁃磷酸三钙在牙槽嵴裂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凯歌 陈仁吉 +1 位作者 郭思远 林雨楠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牙槽嵴裂修复中的成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牙槽嵴裂患者59例...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牙槽嵴裂修复中的成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牙槽嵴裂患者59例,根据使用骨修复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为自体骨,共22例;B组为β⁃TCP,共18例;C组为BMP⁃2+β⁃TCP,共19例。将同一患者术前术后CB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通过CBCT三维重建的方法,分别计算术前骨缺损体积及新成骨体积,计算成骨率,评估其成骨效果。结果3组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植入材料排出,无感染、裂开、排异等症状。术后12个月,3组患者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可见牙槽嵴裂隙区内有新生骨桥形成,新生骨组织在影像密度上与正常骨组织没有明显差别,上颌骨的连续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自体骨组成骨率为65.00%±16.66%,β⁃TCP组及BMP⁃2+β⁃TCP组成骨率分别为69.82%±17.60%、71.35%±17.51%,与自体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244);且β⁃TCP组与BMP⁃2+β⁃TCP组两组成骨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结论β⁃TCP可以替代自体骨用于修复牙槽嵴裂,β⁃TCP中添加BMP⁃2并未明显提高成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裂 腭裂 自体骨移植 β⁃磷酸三钙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修复材料 骨缺损修复 骨结合
下载PDF
自体牙移植物在骨增量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薇 席月 +2 位作者 陈朝真 蒋奇锋 杨国利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由于外伤、感染、糖尿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病症所引起的骨量不足、种植条件较差的现象在临床中极为普遍,骨增量技术应运而生。骨移植是最常用的骨增量技术,主要来源包括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材料和人工合成骨材料。近... 由于外伤、感染、糖尿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病症所引起的骨量不足、种植条件较差的现象在临床中极为普遍,骨增量技术应运而生。骨移植是最常用的骨增量技术,主要来源包括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材料和人工合成骨材料。近年来,自体牙由于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及易获得性,逐渐成为一种新兴骨替代材料。该文比较了近年发表的关于不同类型牙移植材料的文章,就自体牙移植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在骨增量术的应用现状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为自体牙移植物在临床骨增量技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移植物 骨增量 植骨材料 种植体
下载PDF
骨移植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典(综述) 莫娟萍 王景云(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205-208,共4页
近年来,牙齿缺失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口腔修复科的常见疾病。该疾病可对牙功能及外貌美观造成影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临床上有必要对牙齿缺失患者进行治疗。目前,骨移植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临床主要采用天然... 近年来,牙齿缺失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口腔修复科的常见疾病。该疾病可对牙功能及外貌美观造成影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临床上有必要对牙齿缺失患者进行治疗。目前,骨移植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临床主要采用天然骨、人工合成骨等其他材料实施修复,但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本文对骨移植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 骨移植材料 骨缺损 牙齿缺失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自体牙骨移植材料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冀寅 贺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牙槽骨缺损或骨量不足一直是口腔种植外科中的常见问题,利用骨移植材料修复骨缺损和行骨增量技术是临床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由于自体骨移植材料的存在多项缺点,近年自体牙骨移植材料(autogenous tooth bone graft material,AutoBT... 牙槽骨缺损或骨量不足一直是口腔种植外科中的常见问题,利用骨移植材料修复骨缺损和行骨增量技术是临床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由于自体骨移植材料的存在多项缺点,近年自体牙骨移植材料(autogenous tooth bone graft material,AutoBT)受到了医生和患者们的广泛青睐。本文将从AutoBT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 骨移植材料 骨缺损 种植外科
下载PDF
同种异体牙源性骨移植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媛 王稚英 王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通过组织学检测评估兔同种异体牙源性骨移植材料的成骨作用,为口腔种植区骨量不足的修复提供质优价廉的修复材料。方法将兔同种异体离体牙制备成骨移植材料。选用成年健康日本长耳兔28只,建立颅骨缺损模型(3个直径为8mm的洞形缺损)... 目的通过组织学检测评估兔同种异体牙源性骨移植材料的成骨作用,为口腔种植区骨量不足的修复提供质优价廉的修复材料。方法将兔同种异体离体牙制备成骨移植材料。选用成年健康日本长耳兔28只,建立颅骨缺损模型(3个直径为8mm的洞形缺损),植入同种异体牙源性骨移植材料作为实验组、人工骨修复材料作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取标本前3 d、7 d向兔腹腔注射四环素,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制备硬组织切片及HE染色。结果术后4、8和12周的组织形态学分析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新骨生成量呈递增趋势,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骨小梁结构更为饱满;空白对照组骨小梁结构稀少且变化不明显。结论同种异体牙源性骨移植材料能够很好地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且成骨效果优于一些人工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同种异体牙源性骨移植材料 人工骨修复材料 成骨作用
下载PDF
自体骨、生物材料在颅颌面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燕 李小丹 +2 位作者 欧阳山蓓 任军 杨艳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89-92,共4页
目的:运用自体骨与生物材料修复颅颌面骨缺损,观察临床效果并术后随访,以比较自体骨移植与生物材料植入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以来笔者科室收治的各种颅颌面骨缺损129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共51例,其中带血管蒂... 目的:运用自体骨与生物材料修复颅颌面骨缺损,观察临床效果并术后随访,以比较自体骨移植与生物材料植入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以来笔者科室收治的各种颅颌面骨缺损129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共51例,其中带血管蒂的颅骨外板修复6例、颅骨外板修复37例、下颌骨外板修复8例;B组:采用生物材料植入修复,共78例,其中钛板(网)修复17例、Medpor修复46例、羟基磷灰石修复15例。术后随访6~72个月,通过摄相,头颅X线正、侧位片,面部轮廓测量,颌面部CT及三维重建,了解患者满意度,观察临床效果及有无后期并发症发生。结果:129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颅颌面轮廓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自体骨修复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了血清肿,通过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清除了血清肿后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例Medpor修复额骨缺损患者切口边缘增生,1例Medpor修复患者固定的钛钉穿破皮肤,1例Medpor修复面中分患者修复体外露。其他患者术后随访,颅颌面骨轮廓外观正常,双侧对称,无再陷及表面凹凸不平、修复体移位、外露、假体取出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颅颌面骨缺损的修复首选自体骨,其中自体颅骨外板与下颌骨外板修复效果较好;当缺损面积大自体骨量不足时,考虑生物材料修复,其中Medpor、羟基磷灰石、钛板应用较多,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移植 骨修复 Medpor材料 自体骨
下载PDF
黄牛煅烧骨填充材料用于拔牙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效果评价
16
作者 巨佳 杨驰 +5 位作者 武和明 赵吉宏 成黎霏 张欢 冯斌 胡开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验证黄牛煅烧骨填充材料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平行、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选取280例受试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黄牛煅烧骨组)或对照组(Bio-Oss骨粉组)。主... 目的:验证黄牛煅烧骨填充材料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平行、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选取280例受试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黄牛煅烧骨组)或对照组(Bio-Oss骨粉组)。主要疗效指标为材料植入后24周影像学变化,次要疗效指标是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排异反应、骨代谢变化、填充后症状及骨感染征象。通过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估材料安全性。采用SAS 8.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280例,完成267例,脱落13例。材料植入术后24周,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率全分析集(符合方案集),试验组为90.58%(97.46%),对照组为87.05%(95.04%),试验组有效率-对照组有效率率差(95%CI),FAS结果为3.53%(-3.88%,10.94%),PPS结果为2.42%(-2.38%,7.22%),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2组切口愈合良好,排异反应、骨感染征象、填充后症状及骨代谢变化发生率极低。2组材料不良事件发生率接近,未发生与研究材料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黄牛煅烧骨填充材料在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疗效非劣效于Bio-Oss骨粉,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煅烧骨填充材料 BIO-OSS骨粉 拔牙 牙槽骨缺损
下载PDF
自体牙骨移植物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旭亮 陶德韬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87-191,共5页
骨移植物或骨替代材料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之一:骨形成性,骨诱导性及骨引导性。自体牙骨移植物在发育源性上与颌骨相同,同时牙体组织含有的生长因子和骨形成蛋白等对于促进骨组织再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具有较少的免疫反应和感染... 骨移植物或骨替代材料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之一:骨形成性,骨诱导性及骨引导性。自体牙骨移植物在发育源性上与颌骨相同,同时牙体组织含有的生长因子和骨形成蛋白等对于促进骨组织再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具有较少的免疫反应和感染率,有良好的阻射能力,和骨诱导重建能力好等优点,为临床上骨再生提供一种新的资源。随着医学的发展,拔除的牙齿也可作为骨材料植入到骨缺损区,自体牙骨材料在临床上可用于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拔牙创位点保存,种植区牙槽嵴骨增量,上颌窦提升术骨增量,颌骨内肿瘤切除术后,囊肿肿瘤切除术后等骨重建。近年来已是骨移植新型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自体牙骨移植物的应用机制,特性,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骨移植物 骨缺损 骨再生
下载PDF
自体牙作为骨移植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露 周子亮 熊洁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38-143,共6页
自体牙(Autogenous tooth)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具有许多与骨组织相似的特性,包括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及成骨作用。近年来,大量体内外实验均证实自体牙具有良好的成骨效果。与其他骨移植材料相比,自体牙抗原反应低,来源充足,制备方... 自体牙(Autogenous tooth)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具有许多与骨组织相似的特性,包括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及成骨作用。近年来,大量体内外实验均证实自体牙具有良好的成骨效果。与其他骨移植材料相比,自体牙抗原反应低,来源充足,制备方法相对简单,所需手术次数少,具有更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本综述总结了自体牙的生物学特性、制备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后续深入探索自体牙的成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 骨移植材料 成骨作用
下载PDF
自体牙来源骨移植材料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典 黄鹂 王迎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牙来源骨移植材料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口腔科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口腔种植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骨移植... 目的探讨自体牙来源骨移植材料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口腔科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口腔种植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骨移植材料,观察组采用自体牙来源骨移植材料。比较两组的牙槽嵴高度、咀嚼功能指标、牙周状况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牙槽嵴高度、咀嚼效率、咀嚼测试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菌斑指数、软垢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人工骨移植材料,自体牙来源骨移植材料用于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中的效果更好,可促进牙槽嵴重建,提高咀嚼效率,改善牙周状况,减轻口腔内炎症反应,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口腔种植 人工骨移植材料 自体牙来源骨移植材料 牙周状况
下载PDF
自体牙骨移植材料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子君 丁铭 李雅冬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 研究自体牙骨移植材料结合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在修复牙槽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需行GBR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表法... 目的 研究自体牙骨移植材料结合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在修复牙槽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需行GBR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在种植术中将自体牙骨移植材料植入牙槽骨缺损处,对照组患者在种植术中将Bio-Oss?骨粉植入牙槽骨缺损处。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骨组织指标(颊舌侧骨板宽度、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稳定性值(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1年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种植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73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的颊舌侧骨板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颊舌侧骨板宽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2,P=0.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0,P=0.039);术后6个月研究组ISQ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6,P=0.01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P=0.532)。结论 自体牙骨移植材料与Bio-Oss?骨粉修复牙槽骨缺损均能获得较高的治疗成功率。相比Bio-Oss?骨粉,自体牙骨移植材料能有效增加术后牙槽骨宽度,延缓种植体边缘骨吸收,获得更好的种植体稳定性,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 骨移植材料 口腔种植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