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nomic dysreflexia: a cardiovascular disorder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4
1
作者 Hisham Sharif Shaoping Ho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390-1400,共11页
Autonomic dysreflexia (AD) is a serious cardiovascular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The primary underlying cause of AD is loss of supraspinal control over 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s ... Autonomic dysreflexia (AD) is a serious cardiovascular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The primary underlying cause of AD is loss of supraspinal control over 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s (SPNs) caudal to the injury, which renders the SPNs hyper-responsive to stimulation. Central maladaptive plasticity, including C-fiber sprouting and propriospinal fiber proliferation exaggerates noxious afferent transmission to the SPNs, causing them to release massive sympathetic discharges that result in severe hypertensive episodes. In parallel, upregulated peripheral vascular sensitivity following SCI exacerbates the hypertensive response by augmenting gastric and pelvic vasoconstriction. Currently, the majority of clinically employed treatments for AD involve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and Botox injections to the bladder. Although these approaches mitigate the severity of AD, they only yield transient effects and target the effector organs, rather than addressing the primary issue of central sympathetic dysregulation. As such, strategies that aim to restore supraspinal reinnervation of SPNs t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sympathetic regulation are likely more effective for AD. Recent pre-clinical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is efficacious in reestablishing spinal sympathetic connections and improving hemodynamic per- formance, which holds promise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ic dysreflexia hyper-reflexia sympathetic dysfunction C-FIBERS propriospinal axons a-adrenoceptor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移动Ad hoc网络分簇拓扑结构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宗璞 王红梅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针对移动Ad hoc网络分层拓扑结构存在的"瓶颈"隐患、"稳健性"差,以及因成员节点切换而引起的簇域构造频繁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拓扑结构并进行了性能分析。它通过连通统治集内各簇头,使簇头之间可以相互直... 针对移动Ad hoc网络分层拓扑结构存在的"瓶颈"隐患、"稳健性"差,以及因成员节点切换而引起的簇域构造频繁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拓扑结构并进行了性能分析。它通过连通统治集内各簇头,使簇头之间可以相互直接通信,从而消除网关成为自治系统的"瓶颈"隐患,解决因"乒乓切换"所引发的簇域频繁构造问题,增强自治系统的"稳健性"。此外,改进的拓扑结构在没有增加任何新的物理设备的情况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簇域之间的通信时延,提高网络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ad HOC网络 拓扑结构 分簇拓扑结构 自治系统
下载PDF
基于GNSS完好性的ADS-B防欺骗 被引量:5
3
作者 吕宗平 倪育德 +1 位作者 陈君 路璐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9-365,共7页
为有效解决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系统易被人为恶意虚假欺骗这一紧迫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完好性信息与ADS-B报文完好性特征属性参数进行一致性比对的自主式防欺骗方法。设计了基于GNSS完好性信息的ADS-B自主式... 为有效解决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系统易被人为恶意虚假欺骗这一紧迫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完好性信息与ADS-B报文完好性特征属性参数进行一致性比对的自主式防欺骗方法。设计了基于GNSS完好性信息的ADS-B自主式防欺骗算法流程,并利用ADS-B接收机接收的真实报文和模拟产生的虚假报文,对整个防欺骗过程实施了仿真实验。通过对真假ADS-B混合报文的解析,获得时间、位置和导航不确定类别(NUC)的值,根据时间和位置信息利用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视(RAIM)和高级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视(ARAIM)的完好性增强算法,获得水平保护级(HPL)的预测值,再将该预测值与NUC值进行一致性比对,从而判别ADS-B报文的真实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防欺骗方法能有效防止不含完好性信息或完好性信息与飞机位置不关联的虚假ADS-B报文的恶意欺骗,对虚假报文的识别率不会低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 防欺骗 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视(RAIM) 高级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视(ARAIM) 水平保护级(HPL) 导航不确定类别(NUC)
下载PDF
反无人机技术综述: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4
作者 邱宝华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9,共11页
对当前反无人机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内容涵盖了从主动反制策略到被动检测技术的广泛领域。首先,审视了主动干预技术,如电磁干扰、激光系统和无线电频率干扰,以及被动监测技术,包括雷达、光学和热成像等。随后,深入探讨了现... 对当前反无人机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内容涵盖了从主动反制策略到被动检测技术的广泛领域。首先,审视了主动干预技术,如电磁干扰、激光系统和无线电频率干扰,以及被动监测技术,包括雷达、光学和热成像等。随后,深入探讨了现代通信技术在反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重点关注了高速数据传输、信号覆盖、高精度定位、动态频率切换、宽频带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作用。此外,还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反无人机效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算法,指出了目前的成就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在方向。最后,展望了反无人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自主学习、对抗博弈和多智能体协同等方面,并对这些新兴趋势可能带来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了前瞻性讨论。本研究可为反无人机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无人机技术 智能无人系统 通信技术 人工智能 自主学习 对抗博弈 多智能体协同
下载PDF
基于AD变采样抑制多普勒的移动水声通信系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小阳 郑思远 +1 位作者 李斌 童峰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469,共5页
针对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等水下移动平台移动水声通信中的多普勒问题,考虑到传统的软件变采样多普勒校正方法需要先接受完整的一帧信号,并在多普勒估计后对信号进行重采样,运算复杂度较高,硬件实现较难。文中提出了基于模数转换(AD)... 针对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等水下移动平台移动水声通信中的多普勒问题,考虑到传统的软件变采样多普勒校正方法需要先接受完整的一帧信号,并在多普勒估计后对信号进行重采样,运算复杂度较高,硬件实现较难。文中提出了基于模数转换(AD)变采样抑制多普勒的AUV移动通信方案,在信号的前段做多普勒估计,而后通过微控制单元(MCU)调整AD采样率接收信号,相当于直接对信号做多普勒补偿。根据该方案所设计的水声通信系统能够实时通信,并且改善了通信质量;同时采用直接扩展频谱技术和信道编码,进一步提高了通信性能,海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 移动水声通信 多普勒补偿 ad变采样
下载PDF
BDS/GPS组合的H-ARAIM PBN和ADS-B应用可用性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葛奕杉 王志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4-1263,共10页
水平-先进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H-ARAIM)属欧美大力发展的新型机载自主卫星导航完好性监测技术。从H-ARAIM的基于性能的导航(PBN)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应用方法出发,基于美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和中国自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 水平-先进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H-ARAIM)属欧美大力发展的新型机载自主卫星导航完好性监测技术。从H-ARAIM的基于性能的导航(PBN)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应用方法出发,基于美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和中国自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组合系统,综合考虑不同卫星故障概率、不同星座故障概率、不同星钟星历误差配置以及不同星座配置,全面仿真评估了H-ARAIM的PBN和ADS-B应用全球可用性,结果表明:卫星和星座故障概率变化,对水平保护级(HPL)结果的影响不足0.1%,PBN和ADS-B均可实现全球100%可用性;星钟星历误差变化,会导致较大幅度的HPL变化,最大值可达20 m,但对PBN和ADS-B应用可用性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星座配置会对全球和亚太区域平均99.9%HPL结果及PBN和ADS-B应用可用性产生显著影响,HPL变化幅度达到32 m,可用性随星座配置不同而变化,最差可降低到96%。所取成果可为北斗民航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参考和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先进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视(H-ARAIM) 水平保护级(HPL)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 可用性
下载PDF
Disruption of sensation-dependent bladder emptying due to bladder overdistension in a 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A case report
7
作者 Ju-Yul Yoon Da-Sol Kim +4 位作者 Gi-Wook Kim Yu Hui Won Sung-Hee Park Myoung-Hwan Ko Jeong-Hwan Se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29期8946-8952,共7页
BACKGROUNDAutonomic dysreflexia (AD) can be a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in patients withspinal cord injury. It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bladder overdistension in thesepatients as it may trigger AD. Sensation-dependent... BACKGROUNDAutonomic dysreflexia (AD) can be a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in patients withspinal cord injury. It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bladder overdistension in thesepatients as it may trigger AD. Sensation-dependent bladder emptying (SDBE), asa method of bladder managemen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llowsphysiologic voiding.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disruption of the SDBE habit afterbladder overdistension leading to AD with chest pain.CASE SUMMARYA 47-year-old male with a diagnosis of C4 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 A had been emptying his bladder using the clean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method with an itchy sensation in the nose as asensory indication for a full bladder for 23 years, and the usual urine volume wasabout 300-400 mL. At the time of this study, the patient had delayed catheterizationfor approximately five hours. He developed severe abdominal pain andheadache and had to visit the emergency room for bladder overdistension (800mL) and a hig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205 mmHg). After control of AD, ahypersensitive bladder was observed despite using anticholinergic agents. Thesensation indicating bladder fullness changed from nose itching to pain in theabdomen and precordial area. Moreover, the volume of the painful bladder fillingsensation became highly variable and was noted when the bladder urine volumeexceeded only 100 mL. The patient refused intermittent clean catheterization Finally, a cystostomy was performed, which relieved the symptoms.CONCLUSIONPatients using physiologic feedback, such as SDBE, for bladder management arerecommended to avoid bladder overdis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genic bladder Sensation-dependent bladder emptying Spinal cord injury autonomic dysreflexia Bladder overdistension Bladder manageme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面向无人驾驶系统的仿真模糊测试:现状、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戴嘉润 李忠睿 +2 位作者 张琬琪 张源 杨珉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33-1447,共15页
无人驾驶技术是交通运载领域中最具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推动了众多科技企业和整车厂商的争相布局.安全性,作为无人驾驶重要的预期属性,是其大规模落地的必要前提.目前,在无人驾驶系统安全测评领域,仿真模糊测试技术因其... 无人驾驶技术是交通运载领域中最具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推动了众多科技企业和整车厂商的争相布局.安全性,作为无人驾驶重要的预期属性,是其大规模落地的必要前提.目前,在无人驾驶系统安全测评领域,仿真模糊测试技术因其高效的无人驾驶事故场景挖掘能力而备受关注.然而,面向该技术的研究仍在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无法可靠地缓解无人驾驶系统的功能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首先介绍了仿真模糊测试的基本架构以及研究现状.随后,尝试总结已有工作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为验证这些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先进性,进一步将其用于主流开源无人驾驶系统Apollo和Autoware的安全评测中.结果显示,这些方案可以极大地提升现有仿真模糊测试技术的事故挖掘与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该领域中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系统 功能安全 仿真测试 模糊测试 仿真模糊测试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人机最优避撞路径研究
9
作者 孙淑光 党杉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60,共5页
针对无人机数量急剧增多、碰撞风险急剧增加的问题,借助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提供的位置、速度信息进行碰撞风险监测,利用遗传算法实现无人机的自主避撞及避撞路径寻优。避撞策略综合考虑无人机性能约束、ADS-B参数的可信度及... 针对无人机数量急剧增多、碰撞风险急剧增加的问题,借助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提供的位置、速度信息进行碰撞风险监测,利用遗传算法实现无人机的自主避撞及避撞路径寻优。避撞策略综合考虑无人机性能约束、ADS-B参数的可信度及无人机飞行环境,构建多约束参量的适应度函数,进行多维度的最优避撞路径计算。针对双机和多机避撞情况,进行无人机避撞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可以在实现无人机自主避撞的同时有效优化避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自主避撞 遗传算法 adS-B
下载PDF
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后α_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星颖 石学银 +1 位作者 徐振东 刘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段及其邻近上下段α1 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旨在探讨临床自主高反射下严重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2 组:假手术组(6 只)和脊髓损伤组(36 只)。采用改良All... 目的:观察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段及其邻近上下段α1 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旨在探讨临床自主高反射下严重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2 组:假手术组(6 只)和脊髓损伤组(36 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T4节段重度损伤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咬除椎板,未打击脊髓。分别于损伤后1 d、3 d、1周、2周、3周和4周各处死脊髓损伤动物6只,取损伤段及邻近上下段脊髓,假手术组亦取相应不同节段脊髓组织。采用RT PCR法测定脊髓不同节段α1 肾上腺素受体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段以上节段在损伤后1 d受体表达无明显变化,但3 d后表达减少(P<0.05),1周时降至最低(P<0.01),此后表达开始增加,2 周时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至损伤后4周受体表达未见明显变化;损伤段在损伤后受体表达持续减少(P<0.05),损伤后1周达最低(P<0.01),此后受体表达开始逐步增加,但至损伤后4周仍未超过假手术组(P<0.05);损伤段以下节段在损伤后1 d受体表达显著减少(P<0.01),损伤后3 d受体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此后受体表达持续增加,至损伤后4 周受体表达超过假手术组(P<0.05)。结论:大鼠高位脊髓损伤4周后,脊髓损伤段以下节段α1 肾上腺素受体表达增加。α1 肾上腺素受体数目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受体 肾上腺素能 α1 自主高反射综合征 高血压
下载PDF
脊髓损伤大鼠动脉电生理的变化及丙泊酚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学银 邹最 +4 位作者 徐振东 夏建华 吕砚 何星颖 刘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SCI)慢性期腹主动脉对Ca2+、K+收缩力改变及丙泊酚的干预作用。方法1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脊髓T4损伤组(SCI组,咬除T4椎板,横切T4脊髓),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不进行横切)。取大鼠腹主动脉,测定血管环对Ca2+... 目的探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SCI)慢性期腹主动脉对Ca2+、K+收缩力改变及丙泊酚的干预作用。方法1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脊髓T4损伤组(SCI组,咬除T4椎板,横切T4脊髓),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不进行横切)。取大鼠腹主动脉,测定血管环对Ca2+、K+敏感性以及丙泊酚的反应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管环对Ca2+反应性升高(P<0.05,P<0.01),量效曲线左移,Emax增大(P<0.01);30、60mmol/LKCl刺激下,SCI组血管环收缩力较大(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血管环对丙泊酚的舒张作用更敏感(P<0.05,P<0.01),量效曲线左移,Emin减小(P<0.01)。结论血管对Ca2+、K+等反应性升高可能是高位SCI大鼠腹主动脉高反应性的原因;SCI大鼠血管对丙泊酚的舒张作用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反射晃常 血管反应性 丙泊酚
下载PDF
脊髓损伤并发自主神经反射异常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从 于亚英 +2 位作者 吕菁 方晶 顾洪生 《现代临床护理》 2009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总结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52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脊髓损伤并发自主神经反射异常患者的护理经过。结果252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反射异常61例(24.2%),其中完全性外... 目的总结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52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脊髓损伤并发自主神经反射异常患者的护理经过。结果252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反射异常61例(24.2%),其中完全性外伤性脊髓损伤(SCI)25例,不完全性SCI36例;61例自主神经反射异常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发作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症状,及时解除诱因,做好排尿及排便管理,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护理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植物神经反射异常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巍 苏跃 +1 位作者 张军卫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2-1177,共6页
植物神经反射异常是一种多见于T6及以上脊髓损伤人群中的急性病症,慢性脊髓损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常由损伤平面以下部位刺激诱发。突然的血压升高是主要的临床症状,未经处理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 植物神经反射异常是一种多见于T6及以上脊髓损伤人群中的急性病症,慢性脊髓损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常由损伤平面以下部位刺激诱发。突然的血压升高是主要的临床症状,未经处理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脊上调节功能障碍、发生神经可塑性变化以及相关受体发生变化有关。目前治疗及预防措施主要有去除诱因、体位调节及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植物神经反射异常 临床特点 机制 处理 综述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过程中自主神经反射障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卫波 刘根林 +10 位作者 孙薇 汪林依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袁媛 蒙倩茹 周红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过程中自主神经反射障碍(A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4例进行间歇导尿,收集年龄、性别、伤后时间、损伤节段、损伤程度、静息血压、...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过程中自主神经反射障碍(A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4例进行间歇导尿,收集年龄、性别、伤后时间、损伤节段、损伤程度、静息血压、导尿后即刻血压、导尿次数、导尿量、导尿操作持续时间等资料,对AD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26例(59.1%)出现AD。共导尿1738次,发生AD 187次(10.8%)。随着伤后时间和年龄的增加,发生AD的风险增加(P<0.05);T7及以下脊髓损伤发生AD的风险明显低于T6及以上脊髓损伤(P=0.002)。导尿次数、性别、损伤程度、导尿量和导尿操作持续时间不是发生A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SCI患者间歇导尿过程中AD的发生应有充分认识。对于T6及以上脊髓损伤、伤后时间长及老年患者,间歇导尿时建议常规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并处理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反射障碍 间歇导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无人机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技术的概念、设计和仿真(英文)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星 吴森堂 +2 位作者 穆晓敏 彭琛 唐积强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5075-5080,5085,共7页
现代防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制导武器的突防效果大大下降,多飞行器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技术成为提高未来制导武器作战效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定义了高动态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技术的概念体系;提供编队队形生成、队形保持和控制、协同导航与航路... 现代防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制导武器的突防效果大大下降,多飞行器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技术成为提高未来制导武器作战效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定义了高动态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技术的概念体系;提供编队队形生成、队形保持和控制、协同导航与航路规划、目标协同捕捉与动态分配、协同末制导等关键技术的框架结构和设计方法;并设计了适用于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技术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结构和组网协议,实现高动态环境下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且节点具备自主管理能力和容错能力;通过所构建的多 UAV 自主编队协同制导验证演示系统验证表明,系统的框架结构和设计方法有效,系统性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编队飞行 无线自组织网络 协同制导 协同航路规划
下载PDF
基于目标级联分析法的多微网主动配电系统自治优化经济调度 被引量:91
16
作者 谢敏 吉祥 +1 位作者 柯少佳 刘明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911-4921,共11页
主动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趋势。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更多具有随机性的分布式电源以微网群形式并入配网;与此同时,各种售电主体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利益博弈,给传统的经济调度带来巨大挑战。为此,针对含多微网主动配电系统... 主动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趋势。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更多具有随机性的分布式电源以微网群形式并入配网;与此同时,各种售电主体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利益博弈,给传统的经济调度带来巨大挑战。为此,针对含多微网主动配电系统的分散自治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级联分析理论的优化调度模型和求解方法,基本思路为:依据利益主体的不同,以生产效益最优为目标,采用机会约束描述分布式电源出力、负荷预测误差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在对配网与微网调度的精细化建模基础上,引入目标级联分析方法,将微网与配网作为不同利益主体,通过联络线功率等效为虚拟发电机与虚拟负荷实现配网与微网运行的解耦,并实现微网自治模型与配网优化模型的并行求解。基于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和某实际配电网的算例表明,目标级联分析法应用于含多微网主动配电系统的动态经济调度是有效的,且计算效率和收敛性都能得到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系统 多微网 利益博弈 目标级联分析法 自治优化经济调度
下载PDF
异丙酚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学银 邹最 +4 位作者 夏建华 徐振东 吕砚 何星颖 刘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1-703,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高位脊髓横切(SCT)慢性期腹主动脉对α-肾上腺素受体(α-AR)激动剂的反应及异丙酚对其的影响,探讨自主神经反射异常(AD)的血管机制及异丙酚对AD的抑制作用。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CT组,取SCT4周后大鼠腹主动... 目的观察大鼠高位脊髓横切(SCT)慢性期腹主动脉对α-肾上腺素受体(α-AR)激动剂的反应及异丙酚对其的影响,探讨自主神经反射异常(AD)的血管机制及异丙酚对AD的抑制作用。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CT组,取SCT4周后大鼠腹主动脉,通过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血管环对梯度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E)、去氧肾上腺素(Phe)、可乐定以及异丙酚的敏感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位SCT大鼠腹主动脉血管环对NE、可乐定的反应性升高(P<0·05或P<0·01),而对Phe的反应性没有明显改变。SCT后大鼠血管环对异丙酚的舒张作用更敏感(P<0·05或P<0·01)。结论对α2-AR激动剂敏感性上调可能是高位SCT大鼠腹主动脉高反应性的原因,而α1-AR在血管高反应性中不起作用。SCT大鼠血管对异丙酚的舒张作用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受体 肾上腺素能Α 血管反应性 异丙酚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大鼠心脏和肠系膜前动脉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学银 邹最 +4 位作者 李盈科 徐振东 周运恒 于军 刘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高位脊髓横切(spinal cord transection,SCT)慢性期自主神经反射异常(autonomic dysreflexia,AD)大鼠心脏和肠系膜前动脉α-肾上腺素能受体(-αAR)各亚型mRNA表达量,探讨AD的可能机制。方法:暴露大鼠脊髓,横切T4节段,术后4周... 目的:观察高位脊髓横切(spinal cord transection,SCT)慢性期自主神经反射异常(autonomic dysreflexia,AD)大鼠心脏和肠系膜前动脉α-肾上腺素能受体(-αAR)各亚型mRNA表达量,探讨AD的可能机制。方法:暴露大鼠脊髓,横切T4节段,术后4周用自制导管刺激直肠,观察升压反应,挑选发生AD的大鼠(AD组,n=16),取其心脏和肠系膜前动脉及其分支,实时定量PCR测定α1A-,α1B-,α1D-,α2A-,α2B-,α2C-AR mRNA的表达量,与只暴露脊髓、不进行横切的大鼠(假手术组,n=16)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D组大鼠心脏α1A-AR mRNA(P<0.05)、α1B-AR mRNA(P<0.01)表达下调,而α1D-ARmRNA表达量未见明显改变;肠系膜前动脉α1A、-α1D、-α2B-AR mRNA(P<0.01)、α2C-AR mRNA(P<0.05)表达上调,而α1B-、α2A-AR mRNA表达量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大鼠SCT慢性期AD的发生可能与心脏α1A-、α1B-AR,肠系膜前动脉α1A-、α1D-、α2B-、α2C-AR的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受体 肾上腺素能Α 心脏 肠系膜动脉 基因表达
下载PDF
α-肾上腺素受体在脊髓损伤大鼠血管高反应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最 石学银 +4 位作者 吕砚 徐振东 时多 王璐 刘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高位脊髓横切(SCT)慢性期大鼠腹主动脉离体血管环对α肾上腺素受体(αAR)激动剂的反应性及腹主动脉1αAR、α2AR各亚型mRNA的表达量,探讨其与腹主动脉高反应性的关系。方法取SCT 4周后大鼠的腹主动脉,利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 目的研究高位脊髓横切(SCT)慢性期大鼠腹主动脉离体血管环对α肾上腺素受体(αAR)激动剂的反应性及腹主动脉1αAR、α2AR各亚型mRNA的表达量,探讨其与腹主动脉高反应性的关系。方法取SCT 4周后大鼠的腹主动脉,利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以血管环对梯度浓度去氧肾上腺素(Phe)和可乐定的收缩力,反映血管环对α1AR、2αAR激动剂的反应性;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腹主动脉1αAAR、1αBAR、1αDAR、2αAAR、2αBAR和2αCAR的mRNA表达量改变,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CT 4周组大鼠腹主动脉对可乐定反应性上升(P<0.05或P<0.01),对Phe反应性无明显改变;SCT组腹主动脉1αAAR和1αDAR的mRNA表达上调(P<0.05或P<0.01),而1αBAR 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2αAAR、2αBAR和2αCAR的mRNA表达均上调(P<0.05或P<0.01)。结论在SCT慢性期,腹主动脉高反应性的机制可能为血管对2αAR激动剂敏感性上升,2αAR mRNA表达上调。虽然1αAR mRNA表达上调,但离体血管对Phe收缩力无明显改变,1αAR可能并不是引起SCT慢性期血管高反应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横切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Α-肾上腺素受体 血管反应性
下载PDF
神经放电加周期分岔中由随机自共振引起一类新节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明浩 古华光 +2 位作者 李莉 刘志强 任维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5-470,共6页
当改变实验性神经起步点细胞外[Ca2+]时,放电节律表现出从周期1节律转换为周期4节律的加周期分岔序列。其中,周期n节律转换为周期n+1节律的过程中(n=1,2,3)存在一种新的具有交替特征的节律,该新节律为周期n簇与周期n+1簇放电的交替,并... 当改变实验性神经起步点细胞外[Ca2+]时,放电节律表现出从周期1节律转换为周期4节律的加周期分岔序列。其中,周期n节律转换为周期n+1节律的过程中(n=1,2,3)存在一种新的具有交替特征的节律,该新节律为周期n簇与周期n+1簇放电的交替,并且周期n+1簇的时间间隔序列呈现出整数倍特征。确定性神经放电理论模型(Chay模型)只能模拟周期n节律直接到周期n+1节律的加周期分岔序列;而随机Chay模型可以模拟实验中的加周期分岔过程和新节律。进一步,新节律被确认是经随机自共振机制产生的。这不仅解释了实验现象,也将随机自共振的产生区间从以前认识到的Hopf分岔点附近扩大到加周期分岔点附近,同时扩大了噪声在神经放电和神经编码中起重要作用的参数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放电 峰峰间期 加周期分岔 随机自共振 整数倍节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