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rth Atlantic forcing of autumn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Chaoxia Yuan Wei Zhang +3 位作者 Yahan Zhong Xinyu Lu Jingchan Liu Md Wahiduzzam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2年第1期76-80,共5页
Drought often lasts long and is thus closely related to slowly varying external forcing such a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Here,based on observed precipitation and SST data along with NCEP-DOE reanalysis data,the po... Drought often lasts long and is thus closely related to slowly varying external forcing such a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Here,based on observed precipitation and SST data along with NCEP-DOE reanalysis data,the possible impacts of North Atlantic SST on drought form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are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 that northeast-southwest-orientated dipole SST anomalies in the mid-high latitudes of the North Atlantic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utumn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m reaches 0.48 during 1979-2020,significant at the 0.001 level.The dipole SST anomalies trigger southeastward-propagating Rossby waves and induce barotropic 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over India and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This enhances the upward motion in northern India and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causes a compensating downdraft,reduced precipitation,and consequent drought form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umn drought Southwest China North Atlantic SST TELECONNEC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for Consecutive Severe Droughts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Xuzhou in 2008
2
作者 ZHAO Jie LV Xiang +2 位作者 PENG Ming-yan ZHANG Bai-zhan SUN Jian-y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2期43-45,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reasons for consecutive severe droughts in autumn and winter. [Method] By din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observatory station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in observatory station, the...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reasons for consecutive severe droughts in autumn and winter. [Method] By din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observatory station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in observatory station,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vertical movement, abnormal temperature and changes of water vapor conditions in Xuzhou from October 2008 to January 2009 were expounded to reveal the causes for consecutive drought in autumn and winter. [Result] Xuzhou was under stable situation for a long time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2008, being behind east coastal trough, the downward airstream prevailing; the south trough intensity was weak, and in addition to the east subtropical high and weak intensity,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 in Indian Ocean and South Sea was unfavorable. The autumn was warm and the cold air was weak; ever since winter, there were several cold air activities. But the influencing body was in the east, and the south warm and wet airstream was insufficient. Thus, they couldn’t met, which resulted into gale and lower temperature and less precipitation wh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ld air.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drought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cutive drought in autumn and winter Causes analysis Xuzhou area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Disastrous Weather of Serious Drought in Northwest Hunan in Summer and Autumn of 2009
3
作者 CHEN Meng-qiong ZHU Jin-ju +1 位作者 HUANG Ping ZOU Jin-mi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6期14-18,共5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he disastrous weather of serious drought in Northwest Hunan in summer and autumn of 2009.[Method] According to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in Zhangjiajie of Northwest Hunan durin...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he disastrous weather of serious drought in Northwest Hunan in summer and autumn of 2009.[Method] According to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in Zhangjiajie of Northwest Hunan during the drought period from June to September,2009,the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 drought in summer and autumn were analyzed.Based on NCEP/NCAR 2.5°×2.5° reanalysis data,by using the climatic diagnostic method,the formation reason of serious drought was initially analyzed from the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the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equatorial Middle Eastern Pacific Ocean and the tropical system activity.[Resul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rious drought in Northwest Hunan in summer and autumn of 2009 were the quick developed speed,wide influence range,long duration,big disaster loss and long high temperature time.The influence range,duration and harm degree were rare to see in the history.During the arid period(June-September),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was abnormal.The polar vortex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as weak,and the center was by north.It was two-trough-one-ridge type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of Eurasia.The long-wave trough existed respectively near Balkhash Lake and from Sea of Okhotsk to the east coast in China.The long-wave ridge maintained from Lake Baikal to Central Asia and stabilized in 90°-110° E of Central Asia.From the middle dekad of June to the middle dekad of September,the westerly index increased.The zonal circulation was the main one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of Eurasia.The cold air in the high-latitude frontal zone spread eastward with the small-amplitude fluctuation form along the latitude circle direction,and was difficult to pass the westerly barrier near 45° N to reach the low latitude.Meanwhile,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jumped northward to control Jiangnan and South China for a long time.The down airflow was prevalent.It was hot and rainless.The drought developed quickly.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equatorial Middle Eastern Pacific Ocean started to rise in June,and it entered into El Nino state.When El Nino event of obvious temperature increasing started to appear in spring and summer,the plum rain amount was less in the middle and 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in the year or next year.The probability was 80%.In El Nino year,the typhoon was less.In addition,for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the landing pathway of typhoon was by east or south.The kind of typhoon had the small role for easing the drought in Northwest Hunan.[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theory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prediction level of short-term climate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extreme climate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drought in summer and autumn Disastrous weather Analysis of formation reason Northwest Hunan China
下载PDF
2022年江西省夏秋季高温干旱特征和环流形势分析
4
作者 邵明阳 陈新玉 周山华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目的】为提升江西省夏秋季异常高温干旱预报能力。【方法】利用CIMISS数据中心实际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结合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对江西省2022年夏秋干旱期间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此次高温干旱过程为1961... 【目的】为提升江西省夏秋季异常高温干旱预报能力。【方法】利用CIMISS数据中心实际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结合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对江西省2022年夏秋干旱期间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此次高温干旱过程为1961年以来所罕见,高温与干旱均具有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等特征,两者的叠加与协同,刷新多项气候值纪录。【结论】其大气环流形势具有以下特征:夏季槽脊稳定,副高异常偏强、偏北,孟加拉湾水汽在南海转向,并入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入更北方地区,使得干旱发生发展;秋季贝加尔湖附近为弱的负高度距平,中高纬环流平直,经向环流弱于常年同期,冷空气不频繁,少于常年同期;盘踞在华南及江南部分地区分裂的副高系统偏强,阻止冷暖空气在上空交汇,上空气流的下沉造成增温和变干,低层受大陆反气旋环流、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气旋性环流影响,造成水汽输送减少,不利于降水的产生,使得干旱继续加剧。此外,7—10月无台风影响,也是江西异常高温干旱的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干旱 环流 夏秋季
下载PDF
2022年湖北省长阳县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5
作者 左达敏 姚润 +1 位作者 彭仕明 陈行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0期35-39,共5页
为及时了解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气候状况及变化特点,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利用长阳国家气象观测站历史数据和实时观测数据,对2022年长阳县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长阳县气候年景等级为差,年平均气温17.5℃,排1959... 为及时了解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气候状况及变化特点,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利用长阳国家气象观测站历史数据和实时观测数据,对2022年长阳县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长阳县气候年景等级为差,年平均气温17.5℃,排1959年建站以来第1位;前冬暖、后冬冷,春夏秋三季持续气温偏高,盛夏高温,多站破纪录。年降水量1 233.1 mm,比历年平均略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春季和夏初区域性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多发,梅雨强度偏弱但“面弱点强”,对流特征显著,汛期反枯;秋季降水持续偏少,出现大范围的伏秋冬气象干旱。2022年主要气象灾害有伏秋冬连旱、盛夏高温、低温雨雪(冰冻)、暴雨、强对流、雾霾等,对各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气象灾害 伏秋冬连旱 湖北省长阳县
下载PDF
2022年长江流域夏秋旱特点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屈艳萍 吕娟 +2 位作者 苏志诚 高辉 董蓉蓉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3期30-33,66,共5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干旱灾害的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干旱灾害风险的复杂性、多变性也愈来愈显著。2022年,水资源相对丰沛的长江流域发生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影响波及流域...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干旱灾害的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干旱灾害风险的复杂性、多变性也愈来愈显著。2022年,水资源相对丰沛的长江流域发生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影响波及流域农业生产、城乡供水、生态、航运、发电等诸多方面。在总结2022年长江流域旱情、旱灾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长江流域抗旱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抗旱减灾工作重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2022年 夏秋旱 旱情特点 抗旱减灾
下载PDF
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气象要素异常特征及干旱演变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菊芳 董保华 +2 位作者 占龙飞 辛佳洁 罗少华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3年第4期260-268,共9页
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气象干旱事件,科学分析此次干旱过程气象要素特征和干旱发展演变对开展干旱预报预警以及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鄱阳湖流域内87个国家站1961—2022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和蒸发资料,应用本地... 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气象干旱事件,科学分析此次干旱过程气象要素特征和干旱发展演变对开展干旱预报预警以及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鄱阳湖流域内87个国家站1961—2022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和蒸发资料,应用本地化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分析此次干旱过程的主要气象要素异常特征和气象干旱发展演变。结果表明: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及其五大支流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为同期新高或次高,多站极端最高气温创新高;各流域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且秋季降水蒸发差大于夏季;流域各地出现了夏秋连旱,且秋旱重于伏旱,其中9—10月全流域出现重旱或特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干旱演变 夏秋季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湖南2022/2023年夏秋冬季持续极端干旱事件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傲 罗伯良 +1 位作者 邓剑波 高霞霞 《干旱气象》 2023年第6期910-922,共13页
湖南是干旱灾害多发区,针对湖南地区开展干旱事件特征与成因分析,对于提高湖南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水平、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地面观测站日降水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分析2022/2023年夏秋冬季湖南发生的持续极端干旱事件特征... 湖南是干旱灾害多发区,针对湖南地区开展干旱事件特征与成因分析,对于提高湖南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水平、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地面观测站日降水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分析2022/2023年夏秋冬季湖南发生的持续极端干旱事件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这次湖南夏、秋、冬三季连旱具有降水显著偏少(全省平均累积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持续时间长(历时201 d)的特点,同时2022年夏季还伴随罕见的长江全流域性极端高温热浪,湖南平均气温、高温天数等多项指标均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给湖南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次夏秋冬持续干旱事件与海温和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前期春季拉尼娜事件和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模态导致沃克环流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和北抬。2022年8—11月西太副高西伸至105°E,湖南地区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湖南夏秋干旱发展;12月至2023年2月上旬,西太副高相比历年同期偏弱,东亚大槽增强,且位置在湖南以东,难以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湖南,印缅槽偏弱,不利于槽前西南气流发展,湖南地区水汽输送受阻,导致冬季湖南干旱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冬三季连旱 湖南 干旱成因 大气环流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严重夏秋连旱防御实践与思考
9
作者 杨光 黄慧 +2 位作者 苏志诚 屈艳萍 高辉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1期8-11,共4页
2022年7—10月,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有完整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影响广泛。介绍了2022年长江流域夏秋连旱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分析了抗旱工作主要做法,总结了经验启示,提出了加强抗旱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夏秋连旱 防御 “四预”措施 精准调度
下载PDF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对云南秋季气象干旱的不同影响分析
10
作者 马思源 金燕 +2 位作者 张思 王楚钦 马志敏 《干旱气象》 2023年第6期860-872,共13页
云南是我国干旱灾害高发区,为增进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对云南干旱影响的认知,提升云南秋季气象干旱预测能力,采用1979—2022年云南12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英国国家气象局哈德莱中心(Hadley Ce... 云南是我国干旱灾害高发区,为增进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对云南干旱影响的认知,提升云南秋季气象干旱预测能力,采用1979—2022年云南12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英国国家气象局哈德莱中心(Hadley Center)逐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再分析资料(the Fifth Generation of European Reanalysis,ERA5),揭示两类ENSO事件对导致云南秋季气象干旱的降水异常影响及相应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1)中部(Central Pacific,CP)型El Niño或La Niña事件同期,云南秋季降水以偏少为主;东部(Eastern Pacific,EP)型El Niño或La Niña事件同期,云南秋季降水则以偏多为主,且EP型El Niño是云南秋季降水偏多的强信号。(2)EP型El Niño年和La Niña年,500 hPa位势高度场在欧亚大陆中低纬呈负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西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在云南交汇,中低层以上升运动为主,有利于降水产生。CP型El Niño年和La Niña年,500 hPa位势高度在云南附近为正距平,加之向外长波辐射正异常,对流活动较弱,不利于云南地区的降水。(3)ENSO事件SST异常激发的赤道西北太平洋气旋(反气旋)环流的位置东西偏移是导致云南秋季降水异常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秋季 气象干旱 两类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 西北太平洋气旋
下载PDF
2022年秋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艳红 李祎君 +6 位作者 何亮 王纯枝 刘维 赵晓风 侯英雨 郭安红 赵秀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4,共3页
2022年秋季(9-11月),全国平均气温10.9℃,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107.5mm,较常年同期偏少8.5%;全国平均日照时数575.2h,接近常年同期。全国大部农区秋季光热条件较好,东北地区初霜期较常年偏早但持续时间短,南方晚稻区未... 2022年秋季(9-11月),全国平均气温10.9℃,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107.5mm,较常年同期偏少8.5%;全国平均日照时数575.2h,接近常年同期。全国大部农区秋季光热条件较好,东北地区初霜期较常年偏早但持续时间短,南方晚稻区未出现大范围寒露风天气,气象条件总体利于秋收作物灌浆成熟、收晒和秋播,秋收秋种总体进展顺利。但是,江西、湖南和贵州东部等地农业干旱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导致部分地区油菜播种出苗困难,部分在地作物及经济林果产量和品质也受到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农业干旱 秋收秋种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及抗旱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明珠 姚贤良 +4 位作者 张佳宝 解美珍 谢为民 贺湘逸 琚忠和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0-256,共7页
本文全面分析了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和抗旱措施。结果表明,降水量超前于潜在蒸发量变化及红壤调控、供水力弱、有效水少,供需矛盾突出是伏秋旱的主因。其特征是频率和强度加大、干热同步、表土干旱。关键对策是建立开源节流... 本文全面分析了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和抗旱措施。结果表明,降水量超前于潜在蒸发量变化及红壤调控、供水力弱、有效水少,供需矛盾突出是伏秋旱的主因。其特征是频率和强度加大、干热同步、表土干旱。关键对策是建立开源节流为主体、降耗增效为两翼的抗旱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伏秋旱 成因 特征 抗旱技术
下载PDF
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莉 匡昭敏 +2 位作者 莫建飞 刘芳 黄肖寒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增强对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利用气象、植被、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根据风险三角形理念,从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危险度、受灾可能性和承灾体脆弱度3个方面,选择因子构建甘蔗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采... 为增强对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利用气象、植被、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根据风险三角形理念,从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危险度、受灾可能性和承灾体脆弱度3个方面,选择因子构建甘蔗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以确定各指标和因子的权重,构建评估模型,并计算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指数,再基于GIS绘制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显示: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来宾和崇左等市的局部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东南地区。利用灾情数据进行验证表明: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分布与甘蔗灾情损失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甘蔗 秋旱 风险三角形
下载PDF
白银市干旱气候特征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少勇 李逢春 +1 位作者 曹治国 滕兴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7,共5页
利用1957~2000年44a的降水资料,计算了"四旱"干旱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各旱段干旱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白银全市每年都有干旱发生,即每年至少有一站发生某一干旱;北片发生频率比南片多出约1倍,在4个旱段中,春旱频率最高,春末... 利用1957~2000年44a的降水资料,计算了"四旱"干旱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各旱段干旱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白银全市每年都有干旱发生,即每年至少有一站发生某一干旱;北片发生频率比南片多出约1倍,在4个旱段中,春旱频率最高,春末夏初旱次之,干旱频率从南至北增加;南、北片90%的年份降水偏差一致,但南片的降水比北片多1倍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市 干旱气候 伏旱 秋旱 特征特性 农业气候
下载PDF
中国区域秋季旱涝特征预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柯宗建 王永光 +2 位作者 贾小龙 高辉 颜京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45-1350,共6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干旱日数为预报对象,以前期500 hPa高度场为预报因子,结合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对1971-2007年期间中国区域秋季干旱形势进行交叉检验预报。针对秋季华西秋雨与华南干旱特征,...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干旱日数为预报对象,以前期500 hPa高度场为预报因子,结合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对1971-2007年期间中国区域秋季干旱形势进行交叉检验预报。针对秋季华西秋雨与华南干旱特征,分别建立以华西洪涝站数与华南干旱站数为预报对象的预报模型,研究OSR方法的预报技巧。研究表明:OSR预报方法对秋季中国区域的干旱日数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距平相关系数(ACC)在全国大部地区均通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中国东部地区整体预报水平高于西部地区,ACC在中国区域平均达到0.45。对于秋季华西洪涝站数与华南干旱站数,OSR方法也体现出较好的预报能力,ACC分别达到0.71和0.55。此外,对华南区域干旱站数的独立预报检验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报出2003-2007年秋季华南地区偏旱的趋势,但对干旱范围的预报有所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旱涝 最优子集回归 秋季 干旱指数
下载PDF
1990年以来重庆秋季年代际干旱及其可能成因 被引量:8
16
作者 曾刚 武英娇 +2 位作者 张顾炜 倪东鸿 董新宁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0-632,共13页
采用1961—2012年重庆地区30站降水和气温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等,基于由降水和气温计算得到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对重庆地区秋季干旱的... 采用1961—2012年重庆地区30站降水和气温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等,基于由降水和气温计算得到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对重庆地区秋季干旱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进行了研究。观测结果表明,重庆秋季SPEI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变化型,且在1989年发生了年代际突变,突变后(前)为偏旱(涝)期。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重庆秋季年代际干旱具有重要作用,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为关键海区,北大西洋为次关键海区。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关键海区的海表温度异常影响重庆秋季年代际干旱的可能机制为:当该区海表温度秋季年代际增暖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西伸北抬、面积偏大、强度增强,重庆地区位势高度升高,孟加拉湾南支槽减弱,不利于水汽从孟加拉湾向重庆地区输送,同时赤道地区存在异常上升运动,使得区域Hadley环流增强,重庆地区为异常下沉区,由此导致重庆地区年代际干旱。北大西洋次关键海区的海表温度异常影响重庆秋季年代际干旱的可能机制为:当该区海表温度秋季年代际增暖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重庆地区位势高度升高且有异常下沉运动,从而导致重庆地区年代际干旱。上述观测结果由应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的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敏感性试验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重庆 秋季干旱 年代际变化 机制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东部秋季干旱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沙天阳 徐海明 邹松佐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3-603,共11页
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国753站月平均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东部秋季干旱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中,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国753站月平均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东部秋季干旱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中,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降水存在由多转少的突变;降水量年际变化则与苏门答腊—西太平洋和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温分布存在很好的关系。当苏门答腊—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海温呈现"+-"异常分布时,引起大气热源的异常,加强哈德莱环流,同时,在南海及孟加拉湾附近激发出异常气旋性环流,而西南地区东部则处于南海气旋性环流外围异常偏北气流控制,削弱了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从而造成西南地区东部的干旱。通过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3.0(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3.0)的海温异常试验,验证了上述观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东部 秋季干旱 环流特征 海温异常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广西秋季异常干旱的气候背景及其成因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宇中 黎伟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7,共7页
用多种方法对近45年来广西秋季降水的异常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广西秋季异常干旱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秋季大陆副高强度偏强是导致广西秋季异常干旱的重要原因;广西秋季降水存在着年代际和... 用多种方法对近45年来广西秋季降水的异常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广西秋季异常干旱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秋季大陆副高强度偏强是导致广西秋季异常干旱的重要原因;广西秋季降水存在着年代际和年际两个显著振荡周期;以ENSO事件为代表的赤道太平洋地区热力振荡和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是这两种振荡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旱 气候背景 成因 突变 ENSO 太阳黑子
下载PDF
旱地玉米秋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联寿 栗利元 +2 位作者 李泉泽 郭耀东 张未芳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84-85,88,共3页
旱地玉米秋施肥可有效地蓄积丰富的秋水供春用,改善土壤墒情,为玉米种子的萌动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秋施肥后,玉米苗全、苗壮,单位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增加。秋施肥较传统施肥水分利用率提高0.5%~3.8%,增加玉米产量432.0~1003.5k... 旱地玉米秋施肥可有效地蓄积丰富的秋水供春用,改善土壤墒情,为玉米种子的萌动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秋施肥后,玉米苗全、苗壮,单位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增加。秋施肥较传统施肥水分利用率提高0.5%~3.8%,增加玉米产量432.0~1003.5kg/hm2,增加纯收入348.6~935.3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施肥 旱地玉米 施肥技术
下载PDF
秋覆膜对辽西春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哲 张旭 +3 位作者 冯良山 张燕卿 刘恩科 孙占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50-158,共9页
为了探明旱地秋覆膜对春玉米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2013—2015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设置了秋覆膜(秋季收获后开始覆膜,AM)、春覆膜(传统生育期覆膜,SM)和不覆膜(NM)3个处理,利用田间观测结合15N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分析秋... 为了探明旱地秋覆膜对春玉米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2013—2015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设置了秋覆膜(秋季收获后开始覆膜,AM)、春覆膜(传统生育期覆膜,SM)和不覆膜(NM)3个处理,利用田间观测结合15N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分析秋覆膜栽培春玉米的水分与氮肥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连续2个较干旱的年份,AM促进了玉米干物质积累,2a的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SM提高了19%和11%,较NM提高了14%和75%,但玉米生物产量与SM无显著差异(P>0.05);AM在休闲期减少了水分消耗,在播种期土体蓄水量较SM和NM平均多35 mm,并在玉米生育期耗水量较SM和NM多,主要体现在玉米的抽雄期和灌浆期作物耗水量的显著增加(P<0.05);在2014年,3个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2015年,AM与SM的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NM(P<0.05),较NM平均提高了60%和65%;AM减少了氮肥损失,同时也较SM减少了土壤中氮肥的残留,显著提高了当季和翌年氮肥利用效率(P<0.05),2a累计氮肥利用效率达到了50.5%,高于SM和NM,但AM在当季0~100 cm土层中残留的肥料氮显著高于NM(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较干旱的年型下,旱地秋覆膜是辽宁西部半干旱区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如进行氮肥优化施用,可进一步提升该技术在区域农业发展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干旱 秋覆膜 春玉米 耗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