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at clinicians should know to fight against the novel avian-origi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被引量:5
1
作者 CAO B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205-2206,共2页
China has markedly increased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efforts after the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n 2003.' When the first pneumonia cases with unknown etiology from Shanghai were ... China has markedly increased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efforts after the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n 2003.' When the first pneumonia cases with unknown etiology from Shanghai were reported to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and the China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in March 2013, our Chinese doctors and scientists show more confident to face the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than 10 years a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features management avian-origi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原文传递
2008—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禽源沙门氏菌流行状况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赵建梅 李月华 +6 位作者 张青青 赵格 王娟 刘娜 黄秀梅 王君玮 曲志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8期27-35,共9页
为了解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及其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2008-2017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90株禽源沙门氏菌,用血清凝集方法鉴定其血清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经PCR扩增、测序和比... 为了解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及其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2008-2017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90株禽源沙门氏菌,用血清凝集方法鉴定其血清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经PCR扩增、测序和比对查询,得到90株菌的ST型,并用BioNumerics7.6分析MLST分型及其亲缘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分离株的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进行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90株禽源沙门氏菌可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S.Enteritidis为优势血清型。71株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占比90.14%(64/71),对氨苄西林(78.87%)和磺胺异噁唑(77.46%)的耐药率较高,仅S.Indiana菌株的ST17型对头孢他啶耐药。其他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上升(P<0.05),而对黏菌素耐药率下降极显著(P<0.01);鉴定出14种ST型,其中ST11为优势型;最小生成树显示,仅有一个Stcomplex,菌株来自7个省市;S.Indiana的耐药率显著高于S.Enteritidis(P<0.05),且其ST17所耐药物种类多于其他ST型。结果表明: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优势血清型是S.Enteritidis,优势ST型为ST11,其血清型和ST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地区分离株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且耐药谱和耐药率与血清型相关,S.Indiana菌株与S.Enteritidis相比更易形成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禽源 血清型 ST型 耐药性
下载PDF
四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人感染新型甲型禽流感H7N9病毒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国政 崔大伟 +8 位作者 谢国良 成军 孙长贵 李静云 金美彤 沈雄文 杨先知 楼剑洲 陈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1-805,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人感染新型甲型禽流感H7N9病毒的四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方法以人细胞RNA酶P(RNase P)基因为内参,用Primer Express3.0软件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不同来源的呼吸道病毒进行特异性分析,构建质粒标准品用于分析该... 目的建立检测人感染新型甲型禽流感H7N9病毒的四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方法以人细胞RNA酶P(RNase P)基因为内参,用Primer Express3.0软件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不同来源的呼吸道病毒进行特异性分析,构建质粒标准品用于分析该方法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对1 896例临床标本进行回顾性检测。结果该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Flu A)、H7、N9与RNase P灵敏度均达102copies/m L,特异性达100%,每对引物和探针只检测出相应的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变异系数(CV)均低于1.55%。用该法检测1 896例临床标本,结果 Flu A 235例,H7N9 127例,与其他试剂报告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建立的四重荧光定量RT-PCR法可快速检测H7N9病毒,灵敏度与特异性好,可用于H7N9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禽流感 H7N9 检测 RNA酶P 四重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部分禽源生物制品外源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5
4
作者 庄金秋 梅建国 +3 位作者 刘晓倩 王艳 苗立中 沈志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125,共5页
进行了部分禽用生物制品外源病毒检测的鸡胚检查法、细胞检查法和鸡检查法。鸡胚检查法应用SPF鸡胚检验;细胞检查法主要通过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禽白血病病毒ELISA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IFA检验疫苗是否含有外源鸡红细胞吸附因子、... 进行了部分禽用生物制品外源病毒检测的鸡胚检查法、细胞检查法和鸡检查法。鸡胚检查法应用SPF鸡胚检验;细胞检查法主要通过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禽白血病病毒ELISA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IFA检验疫苗是否含有外源鸡红细胞吸附因子、禽白血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并提出疫苗检验的判定标准,为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新城疫疫苗的外源病毒检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生物制品 外源病毒 检测
下载PDF
禽源呼肠孤病毒诱导宿主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池晓娟 邵文涵 +2 位作者 陈吉龙 陈月香 王松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49-2257,共9页
禽源呼肠孤病毒是一类重要的禽类病原体,能引起感染家禽和水禽法氏囊、脾和胸腺等器官严重受损,造成免疫抑制,且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极大地阻碍了全球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天然免疫应答具有反应迅速、不针对特定抗原且作用范围广的特... 禽源呼肠孤病毒是一类重要的禽类病原体,能引起感染家禽和水禽法氏囊、脾和胸腺等器官严重受损,造成免疫抑制,且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极大地阻碍了全球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天然免疫应答具有反应迅速、不针对特定抗原且作用范围广的特性,是当前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适应性免疫应答能够排除体内特异性抗原异物,抵抗相同病原体的再次入侵,是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本文将从禽源呼肠孤病毒诱导宿主天然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方面,阐述此类病毒感染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期为靶向病毒和宿主免疫反应的疫苗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呼肠孤病毒 天然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 免疫抑制
下载PDF
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法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康辰 崔仑标 +6 位作者 葛以跃 陈银 朱小娟 刘宾 史智扬 朱凤才 周明浩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524-526,530,共4页
目的建立H7N9禽流感病毒一步法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的检测方法(RT-RAA)。方法根据H7N9禽流感病毒HA片段和NA片段的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探针,建立RT-RAA方法,研究其特异性、敏感性,并与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成... 目的建立H7N9禽流感病毒一步法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的检测方法(RT-RAA)。方法根据H7N9禽流感病毒HA片段和NA片段的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探针,建立RT-RAA方法,研究其特异性、敏感性,并与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建立了H7N9禽流感病毒RT-RAA检测方法,H7反应体系和N9反应体系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copy/μL和100copy/μL,且与其他呼吸道病原无交叉反应。H7N9RT-RAA体系检测结果与Real-time RT-PCR一致性较高,Kappa检验u系数为0.933。结论建立的RT-RAA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及灵敏的特点,为H7N9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易华山 常惠芸 +1 位作者 胡永浩 马鲜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7期24-27,共4页
通过综述感染人类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表明感染人的A/Hongkong/97(H5N1)株及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起源于禽源的A型流感病毒株(A/Goose/Guangdong/1/96)。自1996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 通过综述感染人类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表明感染人的A/Hongkong/97(H5N1)株及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起源于禽源的A型流感病毒株(A/Goose/Guangdong/1/96)。自1996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经Gs/Gd,A,B,C,D,E,V,W,X0-X3,Y,Z和Z+不断的演化为目前流行的基因型Z。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在禽,特别是水禽体内的重组或重配而相互传播,并随候鸟的迁徙而传播不易消灭,H5N1亚型的禽流感在不同地区的不断暴发与流行已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及人类的健康,需要进行长期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基因型 起源 演化
下载PDF
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施少华 陈珍 +6 位作者 程龙飞 傅光华 傅秋玲 刘荣昌 万春和 陈红梅 黄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6-893,共8页
目的为了分析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以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收集肺脏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得到差异表达基因740个,其中上调基因有602个,下调基因有138个。GO... 目的为了分析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以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收集肺脏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得到差异表达基因740个,其中上调基因有602个,下调基因有138个。GO条目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经KEGG数据库比对注释及富集分析显示有7个通路富集显著,其中Toll-like信号通路有11个基因表达上调,分别为IL-6、TLR4、PIK3、IRF7、MD-2、IRF5、MYD88、CD86、STAT1、TLR2和CCL4,NOD-like受体信号通路有7个基因表达上调,分别为IRF7、CTSB、P2RX7、CYBB、PSTPIP1、HSP90AA1和NAMPT。结论鸭源H7N9亚型病毒感染SPF鸡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在Toll-like信号通路中,TLR4在MD-2的协助下被激活,随后依赖MYD88途径激活下游的IRF5,继而引起CCL4、IL-6显著表达。同时NLRP3炎症体在H7N9亚型病毒感染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 禽流感病毒 H7N9亚型 转录组学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鸭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超男 刘明 +2 位作者 张云 刘春国 高雪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2-417,共6页
【目的】为了验证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鸭是否具有致病作用。【方法】对2003年某地方养鹅场发病鹅群分离的一株H5N1亚型流感病毒A/Goose/HLJ/QFY/2003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动物实验表明该病毒对不仅对鸡具有高致病性(... 【目的】为了验证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鸭是否具有致病作用。【方法】对2003年某地方养鹅场发病鹅群分离的一株H5N1亚型流感病毒A/Goose/HLJ/QFY/2003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动物实验表明该病毒对不仅对鸡具有高致病性(IVPI=3),而且对鸭也具有高致病性。雏鸭人工感染该病毒后临床表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膜点状出血,肝脾肿大并见有坏死灶,肺脏严重充血、出血,消化道粘膜弥散性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全身各脏器以出血、充血、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损伤。感染鸭死亡集中在感染后的4~6d,致死率75%。雏鸭在病毒感染后2~4d的气管、泄殖腔及全身各主要器官均可分离到病毒。虽然攻毒后14d耐过鸭血清中可检测到1∶16的HI抗体;但是此时胰腺中仍然可分离到低水平的病毒。【结论】本研究继从野鸟分离到对鸭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之后,首次证实家禽中也存在对鸭具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鸭流感 鹅源 H5N1亚型
下载PDF
一株鸭源H4N6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ghai/Y20/2006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遗传演化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德全 葛菲菲 +4 位作者 刘健 鞠厚斌 王建 刘佩红 周锦萍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5-822,共8页
为了解鸭源H4N6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ghai/Y20/2006(DK/SH/Y20/06)的来源、特征及其分子演化规律,进一步丰富水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库,对该病毒8个基因片段分别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并与Ge... 为了解鸭源H4N6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ghai/Y20/2006(DK/SH/Y20/06)的来源、特征及其分子演化规律,进一步丰富水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库,对该病毒8个基因片段分别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登录的相关病毒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DK/SH/Y20/06的HA基因切割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PEKASR↓GLF)符合低致病力AIV的特征,其分子遗传演化关系属于欧亚分支;NA基因与A/mallard/Yanchen/2005(H4N6)在同一分支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3%;而PB2、PB1、NP、PA基因与目前在国内流行的H6亚型禽流感病毒关系密切;M基因与A/environment/Korea/CSM05/2004(H3N1)处于同一分支;而NS基因与A/wild duck/Korea/YS44/2004(H1N2)同源性最高。且DK/SH/Y20/06的8个基因与美洲H4N6亚型AIV分离株均不处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上,相互之间遗传关系较远。可见,DK/SH/Y20/06可能是由H4N6、H6N2、H6N5、H3N1和H1N2等不同亚型来源的基因在鸭体内经过复杂重组演变的一株重组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禽流感病毒 H4N6亚型 全基因组序列 遗传演化分析 基因重组
下载PDF
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荣 何奇松 +6 位作者 伍和明 冯淑萍 付薇 徐贤坤 蒋家霞 孙翔翔 熊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流行特征、毒力强弱及基因类型,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疑似发病猪组织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分别进行血凝(HA)与... 【目的】了解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流行特征、毒力强弱及基因类型,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疑似发病猪组织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分别进行血凝(HA)与血凝抑制(HI)试验、平均死亡时间(MDT)和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测定,然后运用RT-PCR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及扩增部分F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比对分析。【结果】从广西疑似发病猪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其HA、HI效价均为26,鸡胚最小致死量为10-8/0.1mL,MDT为60h,ICPI为1.45;分离株F基因112~117位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R-Q-R-R-F,与NDV标准强毒株HER33、F48E9的裂解位点一致;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标准强毒株F48E9、中等毒力代表毒株BeaudetteC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5%和85.7%,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1%和90.8%。【结论】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分离株为强毒株,属于基因Ⅱ型,是传统型毒株,广西地区禽I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呈不断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 分离 鉴定 序列分析 F基因 广西
下载PDF
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RT-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施少华 程龙飞 +3 位作者 陈红梅 傅光华 杨维星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的RT-PCR方法。该方法能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扩增出1条400 bp的特异片段,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弱毒、鸭瘟病毒、鸭1型肝炎...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的RT-PCR方法。该方法能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扩增出1条400 bp的特异片段,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弱毒、鸭瘟病毒、鸭1型肝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均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显示该RT-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出10 pg的病毒核酸。因此,该RT-PCR方法可用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 强毒株 RT—PCR
下载PDF
一株番鸭源N6亚型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春和 傅光华 +3 位作者 施少华 程龙飞 陈红梅 黄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8-33,共6页
为了丰富水禽源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NA)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通过对2008年分离自福建省某种番鸭1株罕见的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NA基因进行克隆分析,发现该毒株NA基因全长为1431bp,开放阅读框为138... 为了丰富水禽源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NA)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通过对2008年分离自福建省某种番鸭1株罕见的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NA基因进行克隆分析,发现该毒株NA基因全长为1431bp,开放阅读框为1380bp(19~1398),其中从第175~207位缺失33个核苷酸:其编码459个氨基酸,颈部存在有11个氨基酸的缺失(TNSTTTIINNN),为在N6亚型神经氨酸酶基因中首次报道有颈部缺失。该NA基因和我国分离的A/duck/Eastern China/01/2007(H4N6)N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7.1%,并处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上;与其它H6N6亚型AIV分离株NA基因的同源性均较低,同源性处在78.3%到79.6%之间,相互之间遗传关系较远,其它H6N6亚型AIVNA基因在遗传进化上呈独立进化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源禽流感病毒 N6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中生代鸟类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连海 张福成 顾玉才 《江苏地质》 1999年第3期129-140,T001-T005,共17页
对最近轰动世界的我国中生代鸟类化石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是目前中生代早期鸟类化石产地和化石发现最多的地区。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存在两个亚纲的鸟类分子:蜥鸟亚纲(Sauriurae)和今鸟亚纲(Ornithurae)。鸟类从爬行动物分化出来... 对最近轰动世界的我国中生代鸟类化石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是目前中生代早期鸟类化石产地和化石发现最多的地区。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存在两个亚纲的鸟类分子:蜥鸟亚纲(Sauriurae)和今鸟亚纲(Ornithurae)。鸟类从爬行动物分化出来不久即分为两大支系向前演化。孔子鸟(Confuciusornis)和辽宁鸟(Liaoningornis)的发现证明,始祖鸟(Archaeopteryx)只是鸟类进化的一个旁支,不是最早的鸟类。孔子鸟代表鸟类向飞行进化的主流。辽宁鸟是目前今鸟亚纲最早的代表。鸟类在进化过程中渐变和突变同时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鸟类分类 起源 化石 爬行动作 始祖鸟 孔子鸟 辽宁鸟 鸟类进化
下载PDF
雏鸭感染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后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学武 郑世民 刘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2-15,共4页
以21日龄雏鸭为研究对象,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法,对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雏鸭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T或/和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动态检测。结果发现,鹅源H5N1亚型中强毒AIV感染雏鸭... 以21日龄雏鸭为研究对象,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法,对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雏鸭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T或/和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动态检测。结果发现,鹅源H5N1亚型中强毒AIV感染雏鸭后,其上述免疫器官T或/和B淋巴细胞对ConA或LPS的增殖反应均不同程度地低于相应对照雏鸭,表明AIV感染雏鸭后,其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受抑制,上述免疫病理改变可能是导致感染雏鸭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 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增殖功能
下载PDF
一株H3亚型野鸟源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冉隆仲 李涛 +4 位作者 马萍 唐宇 刘霞 华莹 张玲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76,共4页
为了解野鸟在传播禽流感病毒中的作用,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从威宁草海采集候鸟和留鸟的新鲜粪便,用RT-PCR方法检测病原核酸。监测到1份流感病毒阳性样本,对其血凝素(HA)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发现,该病毒属于H3亚型,所... 为了解野鸟在传播禽流感病毒中的作用,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从威宁草海采集候鸟和留鸟的新鲜粪便,用RT-PCR方法检测病原核酸。监测到1份流感病毒阳性样本,对其血凝素(HA)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发现,该病毒属于H3亚型,所获得的HA基因1794bp,包含有完整的阅读框架,编码566个氨基酸残基,包括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属于欧亚禽源分支。另外,HA受体结合位点上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禽源特有的保守性,分别是154A、206E、210L、241G、242Q和244G。推导的HA裂解位点有典型的低致病特征(PEKQTR/GLF)。结果表明,贵州省野鸟中存在低致病性H3亚型禽流感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亚型禽流感病毒 野鸟 血凝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禽Ⅰ型副粘病毒致病性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17
作者 傅光华 刘友生 +6 位作者 黄瑜 程龙飞 施少华 陈红梅 万春和 林芳 林建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91-696,共6页
为了解当前流行于鸭群的禽I型副粘病毒的致病性和分子特征,测定分析了两株病毒对不同动物的致病性、病毒的遗传进化地位及其全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所分离的两株病毒中,M4毒株与疫苗Ulster株同源性最高,为基因I型,基因组全长15 186nt,P... 为了解当前流行于鸭群的禽I型副粘病毒的致病性和分子特征,测定分析了两株病毒对不同动物的致病性、病毒的遗传进化地位及其全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所分离的两株病毒中,M4毒株与疫苗Ulster株同源性最高,为基因I型,基因组全长15 186nt,PX2/03毒株则与近来分离自水禽的FP1/02等高致病分离株的同源性最高,为基因VIII型,基因组全长15 192nt。尽管两株病毒间的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很高,为92.3%,但二者致病性差异明显,毒株M4感染SPF鸡和鸭均未引起明显发病症状,而PX2/03毒株对1日龄雏鸡、6周龄SPF鸡及不同品种的雏鸭都表现出高致病性。另外,动物感染试验表明,尽管PX2/03毒株对3种鸭的致死性差异不明显,番鸭较半番鸭及樱桃谷鸭对PX2/03毒株更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鸭源 禽Ⅰ型副粘病毒 基因组序列分析
下载PDF
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基因主要抗原结构域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18
作者 傅光华 程龙飞 +3 位作者 施少华 陈红梅 彭春香 黄瑜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101,共5页
为构建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主要抗原结构域(HNd)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经PCR及融合PCR分别从重组质粒pMDHN和pMDP中扩增HN基因主要结构域和V基因cDNA。将HNd经KpnⅠ和BamHⅠ双酶切、V基因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载体... 为构建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主要抗原结构域(HNd)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经PCR及融合PCR分别从重组质粒pMDHN和pMDP中扩增HN基因主要结构域和V基因cDNA。将HNd经KpnⅠ和BamHⅠ双酶切、V基因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载体pcDNA3的多克隆位点相应的酶切位点中,对2个单表达质粒pcDNAHNd和pcDNAV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利用融合PCR技术扩增出HNd-V基因,定向克隆至pcDNA3的EcoRⅠ和XhoⅠ酶切酶切位点之间,转化感受态细胞后,经PCR反应初筛后,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对单表达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结果表明:HNd和V基因已被正确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成功构建了2个基因的单表达质粒pcDNAHNd和pcDNAV;对融合重组质粒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表明,HNd-V融合基因正确克隆进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cDNAHN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源 禽1型副黏病毒 HN基因主要结构域 V基因 融合表达载体
下载PDF
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雏鸡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南 郗洪生 +2 位作者 封柯宇 张森 郑世民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23,共4页
以7日龄SPF雏鸡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法,对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SPF雏鸡后,其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的IgA、IgG、IgM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鹅源H5N1亚型中强毒AIV感染SPF雏鸡后... 以7日龄SPF雏鸡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法,对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SPF雏鸡后,其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的IgA、IgG、IgM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鹅源H5N1亚型中强毒AIV感染SPF雏鸡后,其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的免疫球蛋白IgA、IgM含量均在1~3d或1~4d显著低于相应对照雏鸡(P<0.05),而感染后第5天,上述被检指标开始升高,并于5~8d或5~14d,病毒感染雏鸡的IgA和IgM显著高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表明7日龄SPF雏鸡感染AIV后的早期,其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SPF雏鸡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鸟类Leptin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丹丹 李艳敏 +2 位作者 蒋瑞瑞 康相涛 刘小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05-1915,共11页
自1998年首次报道从鸡的肝组织中克隆获得"鸡Leptin基因"以来,鸡Leptin基因序列的正确性以及Leptin在家禽中的存在性就一直备受争议。虽然家禽Leptin受体的存在被广泛证实,但对其功能的研究也由于内源性Leptin的缺乏而受到限... 自1998年首次报道从鸡的肝组织中克隆获得"鸡Leptin基因"以来,鸡Leptin基因序列的正确性以及Leptin在家禽中的存在性就一直备受争议。虽然家禽Leptin受体的存在被广泛证实,但对其功能的研究也由于内源性Leptin的缺乏而受到限制。随着后基因组学研究时代的到来,使得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探寻鸟类Leptin基因的存在与否成为可能。2014年,3个独立的实验室先后报道了部分野生鸟类Leptin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将鸟类Leptin及其受体的研究又推向了新的高潮。本文综述了鸟类Leptin及其受体基因的结构特征、起源进化、组织分布及"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LEPTIN 基因克隆 起源进化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