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isk Factors of Lymphedema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ost Axillary Clearance
1
作者 Fatamah Kahtani Abdulaziz Alamoudi +4 位作者 Amal Alosaimi Ayman Kurdi Ziyad Saifaddin Zaher Mikwar Galia Jadkarim 《Surgical Science》 2023年第10期658-666,共9页
Introduction: Breast cancer is the number one malignancy affecting females in Saudi Arabia with a prevalence of 22.4%.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increases annually due to the aid of established screening programs, leadi... Introduction: Breast cancer is the number one malignancy affecting females in Saudi Arabia with a prevalence of 22.4%.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increases annually due to the aid of established screening programs, leading to the discovery of breast cancer in its early stages. Surgical treatmen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arly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 to achieve local control. Axillary surgical interventions such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 and axillary lymph node clearance (ALND) aim to stage the axilla as an adjunct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imary breast tumor.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ged 30 - 60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of SLNB and/or ALND with reporting the prevalence of lymphedema and other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and risk factors. Methodology: A cross-sectional non-interventional study, with a sample size of 250 including breast cancer cases from 2016 to 2019 at National Guard Hospital (NGH) in Jeddah, Saudi Arabia. Results: A total of 253 breast cancer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ith a mean age of 53 years, 52.7% were postmenopausal and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was present among 21% of cases. Further, 90.9% of the cases had unilateral disease. Staging was as follows: stage I 14.5%, stage II 45.2%, stage III 37.1%, and stage IV 3.2%. Mastectomy was done in 73.4% cases and lumpectomy was performed in 34.1% of cases. In addition, 93.3% of patients had SLNB and 49% of them were positive. Axillary dis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69.6% of our patients.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ere given to 71.8% and 80.4% of cases respectively. Among the chemotherapy (chemo) recipients, 40.2% received adjuvant chemo, 54.5% received neoadjuvant chemo, and the remaining 5.3% received both. Further, the most prevalent complication was pain accounting for 42.1% of total complications, and the least prevalent was cellulitis 4%. Also, seroma developed in 18.3% cases, paresthesia noted in 5.6% of cases, winged scapula was reported as 2%, weakness and necrosis were seen in 6% and 13.1% of cases respectively. Axillary vein thrombosis and lymphangiosarcoma were reported in none of the patients (0%). Lymphoedema accounted for 16.1% of overall complications, 85% of the patients who developed lymphedema had undergone ALND, and 12.9% and 14.4% receive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respectively. Lymphedema was observed in breast cancer stages as follows: stage I 1.2%, stage II 7.2%, and stage III 5.2%. Patients with body mass index (BMI) of 30 - 39 kg/m<sup>2</sup> had 7.2% prevalence of lymphedema compared to other BMI groups. Overall mortality was 8.3%.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of our study suggest that the prevalence of lymphedema was higher in ALND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tumors, and higher BMI,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stage I breast cancer and low BMI. Further, the prevalence of lymphedema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L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ho were treated by lumpectomy 10.3% (p-value = 0.034) in comparison to mastectomy 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edema breast cancer axillary lymph node Clearance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MASTECTOMY LUMPECTOMY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反向淋巴作图联合术中冰冻切片分析的远期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伟斌 陈少斌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联合术中冰冻切片分析(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 analysis,IFS)预防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 目的:探讨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联合术中冰冻切片分析(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 analysis,IFS)预防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的远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腋窝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ALND,53例)和实验组(ARM联合IFS,50例)。术后随访时间至2022年6月,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远期局部复发率、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BCRL发生率、数字分级评分法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估ARM联合IFS的远期安全性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TNM分期、病理分级和免疫组化分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的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和BCRL发生率分别为0和16.0%,低于对照组的11.3%和37.7%(P值均<0.05)。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远处转移率、胸壁局部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RM联合IFS可以降低乳腺癌ALND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减少BCRL的发生风险,减轻术后疼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淋巴结清扫 腋窝反向淋巴作图 术中冰冻切片分析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上肢淋巴结定位及转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贾实 李建一 +2 位作者 张文海 张扬 费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在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利用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ARM)技术对引流上肢的淋巴管及淋巴结进行定位,分析其转移可能性及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美兰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蓝染淋巴结单独分组,... 目的在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利用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ARM)技术对引流上肢的淋巴管及淋巴结进行定位,分析其转移可能性及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美兰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蓝染淋巴结单独分组,行免疫组化方法病理检测。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术中发现16例患者存在蓝染淋巴管及淋巴结,4例未发现蓝染的淋巴管或淋巴结。术中发现蓝染的上肢淋巴结均位于腋静脉下方,肋间臂神经上方这一区域内;在施行上肢淋巴结清除的患者中,术后短期内上肢水肿的发生率高于未进行上肢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上肢淋巴结可能出现转移。结论利用美兰法能够对腋窝处的上肢淋巴结进行定位;上肢淋巴结在腋窝的位置相对固定;肿瘤如仅在Level I水平淋巴结发生转移,上肢淋巴结可能不会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水肿 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 腋窝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30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喻大军 钱军 +1 位作者 李靖 张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研究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对上肢淋巴回流管网的辨别和保护作用及对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三科30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 目的:研究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对上肢淋巴回流管网的辨别和保护作用及对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三科30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在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经上臂内侧肌间沟皮下注射亚甲蓝2~3mL,对上肢来源的淋巴管和淋巴结进行染色,术中加以辨别和保护。术后2个月测量双上臂周径差异(患侧臂周径一健侧臂周径≥2cm为淋巴水肿),记录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300例患者中有195例作图成功,成功率65%。分别于术后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发现和同期作图失败患者相比较,作图成功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RM)可以辨别保护上肢回流的淋巴管道,对预防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反向作图 乳腺癌 腋窝淋巴清扫 淋巴水肿
下载PDF
降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新技术——腋窝反向淋巴制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贾苗苗(综述) 梁至洁(综述) +1 位作者 陈钦(综述) 曹旭晨(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从而降低术后上肢...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从而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是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相关临床试验,分析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显示方法,评估保留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可行性,评价ARM技术对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 淋巴结 淋巴管 上肢淋巴水肿
下载PDF
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术预防乳腺癌相关水肿的临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轩 殷实 曹旭晨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明确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术(ARM)中示踪剂注射剂量与上肢淋巴结检出率、阳性率的相关性及保留上肢淋巴结对减轻乳腺癌相关水肿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一科的70例临床分期为T1~2N0~1M0的... 目的明确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术(ARM)中示踪剂注射剂量与上肢淋巴结检出率、阳性率的相关性及保留上肢淋巴结对减轻乳腺癌相关水肿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一科的70例临床分期为T1~2N0~1M0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示踪剂低剂量(0.5 m L)组40例与高剂量(2 m L)组30例,对上肢淋巴结进行示踪。切除的上肢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均行病理学检查。患者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接受患肢水肿随访。结果 (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上肢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60%(24/40)和96.7%(2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摘取1枚上肢淋巴结肿瘤阳性率为4.54%(1/22),摘取≥2枚上肢淋巴肿瘤阳性率为38.7%(12/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摘取淋巴结>2枚时并未能提高病理阳性率(P=0.717)。(3)摘取>2枚上肢淋巴结患者在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患肢相对体积变化(RVC)明显高于≤2枚者。结论增加示踪剂注射剂量可以提高上肢淋巴结检出率。在ARM中摘取2枚上肢淋巴结既能准确评估病理状况,又能最大程度地预防患肢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 淋巴水肿 腋窝逆行淋巴示踪 上肢淋巴结
下载PDF
乳腺癌不同术式后患肢功能障碍对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锋良 龙志华 +2 位作者 高飞 孙海晨 徐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不同术式后患肢活动、感觉障碍、淋巴水肿的发病情况,评价患肢功能障碍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2012年235例乳腺癌患者按腋窝淋巴结处理术式不同分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A组,n=120)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 目的:比较乳腺癌不同术式后患肢活动、感觉障碍、淋巴水肿的发病情况,评价患肢功能障碍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2012年235例乳腺癌患者按腋窝淋巴结处理术式不同分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A组,n=120)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组(B组,n=115)。测量患者患侧上肢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并与对侧比较;测量双上肢尺骨鹰嘴上下15 cm的周径,随访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患肢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患肢在肩关节活动、感觉方面(麻木和疼痛)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肢水肿的发病率高于A组(P〈0.05)。放疗与患肢淋巴水肿有关联(P〈0.05)。结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相比,能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但在肩关节活动、感觉障碍方面无差别。术后放疗是增加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功能障碍 腋窝淋巴结清扫 淋巴水肿 放射疗法
下载PDF
上臂淋巴回流与腋窝淋巴结的应用解剖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钱军 张明亮 +2 位作者 陈士文 刘先富 谢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为乳腺癌病人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保留上臂淋巴回流,减轻上臂淋巴水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成人女性尸体的40侧腋区及近侧上臂区进行解剖,观察腋区各组淋巴结的数量、位置及近侧上臂浅表淋... 目的:为乳腺癌病人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保留上臂淋巴回流,减轻上臂淋巴水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成人女性尸体的40侧腋区及近侧上臂区进行解剖,观察腋区各组淋巴结的数量、位置及近侧上臂浅表淋巴回流与腋区淋巴结、腋静脉三者的关系。结果:外侧群淋巴结数目为(3±1.3)个,肩胛下群淋巴结数目为(4±1.8)个,胸肌群淋巴结数目为(4±1.1)个,中央群淋巴结数目为(5±1.3)个,尖群淋巴结数目为(2±1.3)个,上臂浅层淋巴管有分支汇入贵要静脉12例(30.0%),至腋窝主要汇入外侧群淋巴结25例(62.5%),中央群淋巴结13例(32.5%);并有分支直接汇入液静脉20例(50.0%)。结论:ALND和SLNB术中保留反向淋巴作图淋巴管及淋巴结可有效保障上臂淋巴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清扫 前哨淋巴结活检 反向淋巴作图 上臂淋巴水肿
下载PDF
腋窝反向淋巴作图及创面应用透明质酸钠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赖勇强 梁伟新 +2 位作者 苏秀梅 李志宏 黄永良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腋窝反向作图(Axillary reserve mapping,ARM)和创面应用透明质酸钠(Hyaluronic acid,HA)对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效果。方法 106例有手术指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单侧、非晚期,随机分为腋窝反向淋巴作图同时应用透... 目的对比研究腋窝反向作图(Axillary reserve mapping,ARM)和创面应用透明质酸钠(Hyaluronic acid,HA)对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效果。方法 106例有手术指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单侧、非晚期,随机分为腋窝反向淋巴作图同时应用透明质酸钠组(ARM+HA组,n=33)、单纯腋窝反向淋巴作图组(ARM组,n=28)、传统方式腋窝淋巴结廓清组(对照组,n=45),术后6~8个月随访检查局部肢体感觉情况,是否合并上肢淋巴水肿及程度。结果ARM可使上肢淋巴引流在腋窝处蓝染,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D)时避免损伤。ARM+HA组肢体局部感觉异常例数少于ARM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约18.2%患者出现。ARM+HA组和ARM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RM+HA组和ARM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可有效预防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加用HA与否并不影响ARM的预防效果。但是,创面应用HA有助减少局部肢体感觉异常的发生。更长期的效果,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反向淋巴作图 透明质酸钠 腋窝淋巴结 淋巴水肿 乳腺癌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腋窝反向淋巴作图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井军 李季丹 +4 位作者 周琦 陶玉梅 施文 李志峰 陈建新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过程中,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 ARM)的安全性及其对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接受乳腺癌改良...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过程中,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 ARM)的安全性及其对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共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ARM辅助下行ALND,观察组如无蓝染淋巴结异常肿大则予以完整保留蓝染淋巴管网系统,对照组将所有蓝染淋巴结单独取出,蓝染淋巴结与大体标本分别进行常规病理检查,观察记录两组术后第4周及12周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ARM成功染色24例(80.0%),对照组成功染色26例(86.7%);观察组N_0期16例,N_1期6例,对照组N_0期16例,N_1期10例;对照组所有蓝染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在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以染料法开展ARM技术是可行且相对安全,在其他危险因素一致的前提下,完整保留ARM蓝染淋巴管网系统可显著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 腋窝反向淋巴作图 淋巴水肿
下载PDF
反向淋巴示踪联合液基细胞学在腋窝淋巴结清扫中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满 李伟汉 张浩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4期131-134,共4页
探讨腋窝反向淋巴示踪(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联合术中淋巴结穿刺液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中预防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80... 探讨腋窝反向淋巴示踪(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联合术中淋巴结穿刺液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中预防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80例,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腋窝行ALND;研究组腋窝先行ARM联合术中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检查,若术中病理判读为恶性或不确定则行包括示踪淋巴结的ALND。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中未见纳米碳示踪淋巴结7例,液基细胞学检查ARM淋巴结阳性6例、无法确定2例。术后随访3年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研究组为1.14%(2/175)、对照组为16.59%(34/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6.251, P =0.000);区域淋巴结复发率研究组为1.71%(3/175)、对照组为0.98%(2/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032, P =0.859)。结论:ARM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应用于乳腺癌ALND中,可有效预防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同时不提高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率,该技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反向淋巴示踪 液基细胞学 腋窝淋巴结清扫 淋巴水肿
下载PDF
上肢淋巴定位辅助腋窝淋巴清扫术——一种乳腺癌根治术改进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陶庆松 张亚男 +3 位作者 杲圣 芮宗道 范新 汤文浩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16-318,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用蓝色染料上肢淋巴定位辅助腋窝淋巴清扫,预防乳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8年4月24例行乳癌根治术患者,用蓝色染料上肢淋巴定位辅助腋窝淋巴清扫。收集术中淋巴引流情况、病理结果、术后上肢臂... 目的初步探讨用蓝色染料上肢淋巴定位辅助腋窝淋巴清扫,预防乳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8年4月24例行乳癌根治术患者,用蓝色染料上肢淋巴定位辅助腋窝淋巴清扫。收集术中淋巴引流情况、病理结果、术后上肢臂围等数据。结果24例中,施行改良根治术21例,保乳手术3例,均在腋区成功定位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管及淋巴结。最初16例切除的蓝染淋巴结病理均为阴性,术后均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后8例保留蓝染淋巴结的患者均未发生淋巴水肿。结论该方法可有效鉴别上肢来源的淋巴引流并加以保护,从而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淋巴定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下载PDF
N_(1~3)期乳腺癌患者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欧林洋 雷睿文 +4 位作者 黄湛 杨传盛 李敏 张凯 陈卓荣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75-877,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N1~3期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的上肢淋巴结保留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5例初诊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 目的通过研究N1~3期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的上肢淋巴结保留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5例初诊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成功显影上肢淋巴结42例,对42例患者均行ALND(包括上肢淋巴结),每例患者检出黑染的上肢淋巴结1~3粒,平均(2±0.9)粒;未黑染的腋窝淋巴结15~37粒,平均(26±6.9)粒。将所有检出淋巴结均送病检以了解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腋窝淋巴结分期情况。结果 N1期患者有26例,其中1例患者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2期患者10例,其中2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3期患者有6例,其中5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结论 N1~3期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ARM术是可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癌可以同时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证明两者互有交通,因此N1~3期乳腺癌患者ALND时仅以腋窝淋巴结的病理分期来决定上肢淋巴结保留与否不严谨,需要寻找更加可靠的方法来评估上肢淋巴结保留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逆行淋巴结示踪术(ARM) 上肢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选择性保留上肢淋巴结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淋巴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燕茹 何山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选择性上肢淋巴结选择保留对术后早期淋巴水肿发生率以及预防淋巴水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300例,根据是否选择性保留上肢淋巴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5例行逆行腋窝淋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选择性上肢淋巴结选择保留对术后早期淋巴水肿发生率以及预防淋巴水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300例,根据是否选择性保留上肢淋巴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5例行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对照组145例行ALND术;于手术前、手术后1周、1月及6月时,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健侧和患侧上臂中点周径(MP)、鹰嘴上15 cm处上臂周径(C-15)以及两者总和(SUM),于术后6个月时,评价两组患者患侧腋窝附近术后6个月淋巴水肿分级情况、淋巴水肿预防效果,同时观察肿瘤以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患侧臂围较健侧臂围增加百分比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患侧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预防水肿优良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6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内,两组局部无均复发病例。结论:选择性ALND术中保留上肢淋巴结可有效降低术后早期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对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水肿 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 预防效果
下载PDF
上臂淋巴示踪在乳腺癌腋窝选择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峰 沈雄山 +2 位作者 余幼林 胡超华 沈浩元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2期29-34,共6页
目的研究上臂淋巴示踪技术(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在乳腺癌腋窝选择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38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均行乳... 目的研究上臂淋巴示踪技术(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在乳腺癌腋窝选择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38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均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其中联合行上臂淋巴示踪46例(ALND+上臂淋巴示踪组,均为示踪成功的患者),单纯行ALND者92例(ALND组)。分析上臂淋巴结与腋窝淋巴之间的解剖关系。对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及上臂淋巴示踪的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上臂淋巴示踪+ALND组术后第1天、第2~4天、第5~7天的引流量较ALND组术后引流量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上臂淋巴示踪+ALND组术后总引流量显著少于ALND组(P<0.05)。ALND组术后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0.65±2.08)d,上臂淋巴示踪+ALND组术后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85±1.25)d,上臂淋巴示踪+ALND组腋窝引流管置管时间较ALND组明显缩短(P<0.05)。84.8%(39/46)的患者上臂淋巴结在D区被识别。术后上臂淋巴示踪+ALND组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5.2%(7/46),显著低于ALND组的38.0%(35/92)(P<0.05)。结论上臂淋巴示踪技术可以保护患侧上臂淋巴通道,减少术后腋窝引流量,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淋巴示踪技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乳腺癌 腋窝引流量 淋巴水肿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水肿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蓓 安海燕 +3 位作者 王莉莉 王开慧 杜艳鸣 廖妍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肢水肿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122例)实施常规护理;改进组(12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肢肿胀实施预见性护理,包括有氧患肢训...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肢水肿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122例)实施常规护理;改进组(12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肢肿胀实施预见性护理,包括有氧患肢训练、渐进性放松疗法以及穴位按摩,应对术后初期出现的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相关肿胀;借助压力治疗仪、手法淋巴引流、瘢痕护理应对潜在淋巴泵衰竭导致的早期淋巴水肿问题。结果改进组术后1、3、6个月患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患肢水肿的护理干预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 患肢肿胀 淋巴水肿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联合结构性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龚智逊 徐英 +1 位作者 吕莉萍 王一晴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联合结构性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106例为... 目的探讨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联合结构性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结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治疗。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双上肢周径差以及干预前后患侧上肢淋巴流量、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量表)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22.64%)显著低于对照组(41.51%)(χ^(2)=4.330,P=0.037)。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4周双上肢周径差均显著小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干预4周,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淋巴流量、KPS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DASH量表上肢症状、上肢活动功能、日常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淋巴流量、KP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DASH量表上肢症状,上肢活动功能、日常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联合结构性康复训练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 结构性康复训练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 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乳腺癌荧光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永政 梁雪妍 +5 位作者 邢娴娴 慕强 王启堂 赵辉 王炳高 任辉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评估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RM)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或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确定其准确的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 ml浓度为2.5 mg/ml的吲哚菁绿溶液显影ARM淋巴结,5 mg/ml的亚甲蓝溶液2 ml显影前哨淋巴... 目的评估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RM)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或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确定其准确的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 ml浓度为2.5 mg/ml的吲哚菁绿溶液显影ARM淋巴结,5 mg/ml的亚甲蓝溶液2 ml显影前哨淋巴结,所有病人均行ALND。结果117病人中≤N1期94例,占80.4%;100病人检出了ARM淋巴结,总的检出率为85.5%;在≤N1期的病人中有90例病人检出了ARM淋巴结,检出率为96%;ARM-SLN重合的病人3例,其中2例为N2期,1例为N3期;发现9例病人存在ARM转移,占7.7%。结论对于腋窝分期≤N1期的乳腺癌病人行ARM手术可行且相对安全。对于≥N2期的病人的病例资料较少,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细分,找到适合行ARM手术的适应证,对于行新辅助化疗的病人不建议行ARM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 腋窝反向淋巴作图 吲哚菁绿 前哨淋巴结
下载PDF
逆行腋窝淋巴示踪的动物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倩男 王珏 +3 位作者 陈锐 查小明 史跃年 王水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研究逆行腋窝淋巴示踪(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显影上肢引流入腋窝的淋巴通路,在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时对上肢淋巴引流通路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方法使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通过... 目的研究逆行腋窝淋巴示踪(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显影上肢引流入腋窝的淋巴通路,在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时对上肢淋巴引流通路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方法使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通过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卡纳琳)显影乳腺至腋窝的淋巴管网、亚甲蓝显影上肢引流至腋窝的淋巴管网,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经解剖明确上肢淋巴管汇聚至腋窝的特点。对比不同注射部位显影上肢淋巴管网的优缺点,确定最佳显影注射部位后,在前臂内侧肌间沟皮下注射0.5 ml亚甲蓝,观察蓝染的淋巴结与淋巴管的分布。结果上肢汇至腋窝的淋巴管网与乳腺汇至腋窝的淋巴管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蓝染淋巴结与前哨淋巴结多数(17/18)不重叠,仅1例蓝染淋巴结同时为前哨淋巴结。上肢细小的淋巴管在汇入腋窝前常形成1~3根主淋巴干,便于术中对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管进行保护。1%亚甲蓝具有显影耗时短、图像清晰、成本低廉等优点,适合用于ARM技术的实施。上肢内侧肌间沟皮下是亚甲蓝注射的最佳部位。在研究的33只新西兰大白兔中,有45侧探查到蓝染淋巴结,47侧探查到蓝染淋巴管,其中,37侧同时发现了蓝染的淋巴结和淋巴管。蓝染淋巴管多伴随于腋静脉下方走行,蓝染淋巴结多分布于腋静脉与第二肋间臂神经之间。结论ARM技术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在不影响前哨淋巴结示踪的前提下通过对上肢内侧肌间沟皮下注射亚甲蓝显影上肢汇聚至腋窝的淋巴结和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腋窝淋巴示踪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 上肢淋巴水肿 兔模型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潜 苏东玮 +1 位作者 施俊义 盛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6期3081-3085,共5页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文献报道早期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85.16%。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10-35%患者出现上肢水肿,就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因素,国内外做了许多研...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文献报道早期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85.16%。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10-35%患者出现上肢水肿,就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因素,国内外做了许多研究,但结果不一,分歧较大。方法:抽取60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调查统计可能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相关的8个因素(变量):年龄、临床分期、是否放疗、是否出现延迟愈合/感染/积液等术后其它并发症、术后上肢功能锻炼、是否是优势侧,平时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否有高血压等合并症。数据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以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四项关联因素分别为:1、是否放疗(OR=8.966)2、延迟愈合/感染/积液等其它术后并发症(OR=8.493)3、术后上肢功能锻炼(OR=0.194)4、高血压(OR=5.609)。结论:放疗、其它术后并发症、高血压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因素,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为术后水肿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上肢淋巴水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