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外科取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家合 郝林 韩从辉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1期4229-4232,共4页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睾丸不能产生或仅产生极少量的精子,以往因难以采用一般取精技术获取足够的精子,临床治疗相当困难。近年来,随着人们对NOA的认识以及研究的深入,睾丸细针穿刺抽吸术、睾丸切开取精术、显微睾丸切开取精术等取...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睾丸不能产生或仅产生极少量的精子,以往因难以采用一般取精技术获取足够的精子,临床治疗相当困难。近年来,随着人们对NOA的认识以及研究的深入,睾丸细针穿刺抽吸术、睾丸切开取精术、显微睾丸切开取精术等取精技术发展日渐成熟,其联合卵泡内单精子注射技术,可使原本不育的患者获得自己的生物学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睾丸取精技术 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
下载PDF
双侧输精管缺如等三种不育患者CFTR基因突变筛查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荣安 许良余 +3 位作者 江利 向桂桥 张益康 李欣欢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4期515-518,529,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人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特发性少精子症(idiopathic oligospermia,IO)及特发性无精子症(idiopathic azoospermia,IA)患者CFTR基因有无突变,从而为患者行辅助生殖胚胎种植前是否需行常规的遗传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目的探讨国人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特发性少精子症(idiopathic oligospermia,IO)及特发性无精子症(idiopathic azoospermia,IA)患者CFTR基因有无突变,从而为患者行辅助生殖胚胎种植前是否需行常规的遗传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银染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对25例CBAVD,40例IO,25例IA患者周围静脉血白细胞DNA的CFTR基因的2、3、4、5、7A、8、9、10、11、12、13A、14a、14b、15B1、9B、20、21、23共18个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上述患者CFTR基因的18个外显子均未发现异常单链条带或位移。结论本组所检测的CFTR基因突变与国人精子发生尚无明确的相关性,国人在实施辅助生殖胚胎种植前是否需常规行CFTR基因突变检测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FR 突变 CBAVD 特发性少精子症 特发性无精子症 PGD
下载PDF
梗阻性无精子症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血生殖激素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凯峰 侯毅 +6 位作者 姜福全 张静仁 李晓波 晋学飞 郑春雨 张惠勇 夏勇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提高无精子症的分型诊断水平,为无精子症诊断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梗阻性无精子症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血生殖激素FSH、T/FSH、LH、T/LH、PRL、E2进行比较。结果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的FSH、T/FSH均值相比较,差... 目的提高无精子症的分型诊断水平,为无精子症诊断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梗阻性无精子症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血生殖激素FSH、T/FSH、LH、T/LH、PRL、E2进行比较。结果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的FSH、T/FSH均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梗阻性无精子症的T、LH、T/LH、PRL、E2均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H、T/FSH可做为无精子症分型诊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血生殖激素 诊断
下载PDF
Associations of homologous RNA-binding motif gene on the X chromosome(RBMX)and its like sequence on chromosome 9(RBMXL9)with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4
作者 AkiraTsujimura KazutoshiFujita +8 位作者 KazuhikoKomori PhanuTanjapatkul YasushiMiyagawa ShingoTakada Kiyomi Matsumiya Masaharu Sada Yoshihiko Katsuyama Masao Ota Akihiko Okuyama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3-218,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s of autosomal and X-chromosome homologs of the RNA-binding-motif (RNAbinding-motif on the Y chromosome, RBMY) gene with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NOA), as genetic factors fo...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s of autosomal and X-chromosome homologs of the RNA-binding-motif (RNAbinding-motif on the Y chromosome, RBMY) gene with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NOA), as genetic factors for NOA may map to chromosomes other than the Y chromosome. Method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using a salting-out procedure after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with proteinase K from Japanese patients with NOA (n = 67) and normal fertile volunteers (n = 105). The DNA were analyzed for RBMX by 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 deletion and for the like sequence on chromosome 9 (RBMXL9) by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Results: We examined six ESTs in and around RBMX and found a deletion of SHGC31764 in one patient with NOA and a deletion of DXS7491 in one other patient with NOA. No deletions were detected in control subjects. The association study with nin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near RBMXL9 revealed that D9S319 was less prevalent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 subjects, whereas D9S1853 was detected more frequently in patients than that in control subjects. Conclusion: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deletions in or around RBMX may be involved in NOA. In addition, analyses of markers in the vicinity of RBMXL9 on chromosome 9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that variants of this gen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NOA. Although further studies are necessary,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BMX and RBMXL9 with NOA. (Asian J Andro12006 Mar; 8: 213-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RMATOGENESIS homologous RBMY POLYMORPHISM microsatellite marker azoospennia Y chromosome
下载PDF
非梗阻性原发无精与少精症男性DAZ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学付 黄芳 +9 位作者 王淑云 姜淼 韩士广 郭廷超 鄂伟 边超英 冯文霄 刘树君 董历明 韩维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DAZ基因突变对男性生殖的影响及表型特征。方法:筛选无明显诱因的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及少精患者,首先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例,进一步在AZFa、AZFb、AZFc和AZFd区域均匀选择缺失高发位点排除缺失,设130例正常男性与10例女性做对照... 目的:探讨DAZ基因突变对男性生殖的影响及表型特征。方法:筛选无明显诱因的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及少精患者,首先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例,进一步在AZFa、AZFb、AZFc和AZFd区域均匀选择缺失高发位点排除缺失,设130例正常男性与10例女性做对照,对DAZ1~4基因进行突变性研究。包括DAZ1~4共缺失性研究和基因内点突变研究。选择同时存在于DAZ1~4基因内部的STS位点sY587,结合其PCR扩增产物中DraI酶切位点的差异判断DAZ1~4共缺失情况;选择DAZ1~4高度同源保守的1~6外显子、接头以及上下游调控区域,采用PCR-SSCP、限制性酶切(RFLP)、PCR产物测序以及特异性基因型nest相结合方法对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设sY14(SRY)基因作为阳性内参照。结果:经筛选得到80例先天非梗阻性无精与20例少精病例,所有患者及男性对照sY14(SRY)检测均为阳性,女性对照均为阴性;共发现16例DAZ共缺失患者,发生频率为20%;无精患者11例,DAZ1~4共缺失及DAZ1/DAZ2共缺失分别为1例和10例;少精患者5例,DAZ1~4共缺失及DAZ1/DAZ2共缺失分别为2例和3例;分别在3个不同患者的DAZ1的第2、4内含子发现3个变异位点,DAZ基因的调控序列、外显子及接头处未发现突变,而在130例正常对照中未见缺失及变异发生。结论:DAZ基因缺失是引起男性生殖异常的主要原因;共缺失的部位及长度与表型的严重程度未见相关性;基因组比较确定DAZ1第2内含子第64碱基处发杂合变异G→A为新的变异,是否是新的SNP位点、是否能够造成无精或少精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DAZ基因突变发生情况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缺乏基因 无精子症 少精子症 突变
下载PDF
Y染色体微缺失父子间垂直遗传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朱晓斌 李铮 +4 位作者 郭安亮 曹小蓉 刘勇 龚东明 王益鑫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对Y染色体微缺失男性不育患者家系分析,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父子间的自然垂直遗传。方法调查12例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nnia factor,AZF)微缺失不育患者直系男性家族成员,取外周血抽提DNA进行改良多重PCR,绘制男子不育家... 目的对Y染色体微缺失男性不育患者家系分析,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父子间的自然垂直遗传。方法调查12例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nnia factor,AZF)微缺失不育患者直系男性家族成员,取外周血抽提DNA进行改良多重PCR,绘制男子不育家系系谱图。结果12例家系中2例存在AZVc微缺失的家族遗传性。10例AZF微缺失患者仅本人存在缺失,没有家族遗传性。结论Y染色体AZVc微缺失有生育子代可能,并将这种微缺失自然垂直遗传给男性后代,且相同遗传类型可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Y染色体 无精子症因子 AZF微缺失
原文传递
显微交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效果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朋 陈慧兴 +11 位作者 黄煜华 智二磊 田汝辉 赵唤 杨菲 孙红芳 公跃华 朱子珏 洪艳 刘毅东 夏术阶 李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2868-2871,共4页
目的 探讨显微交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显微交叉吻合术治疗的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 探讨显微交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显微交叉吻合术治疗的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4例患者,其中10例行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术中探查发现:2例由于疝手术损伤造成一侧输精管缺损,伴另一侧睾丸萎缩或附睾梗阻;7例一侧输精管腹腔段梗阻,伴另一侧附睾梗阻;1例一侧输精管梗阻伴对侧睾丸萎缩。另外4例行显微输精管附睾交叉吻合术:3例一侧附睾头部梗阻伴对侧附睾尾部梗阻和输精管远端梗阻;1例一侧输精管阴囊段缺如,伴对侧睾丸萎缩。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4例患者中2例失访,12例患者随访时间2-23个月,平均11个月。10例行显微交叉输精管吻合术后患者中(2例失访),1例尚未复查精液,6例输精管道复通,其中3例自然妊娠。4例行显微交叉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患者中,2例输精管道复通,1例自然妊娠。术后均无明显不适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术前严格评估和术中探查,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可行显微交叉吻合术,使难治性不育夫妇获得自然生育的机会,交叉显微吻合术为输精管道复通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显微外科手术 梗阻性无精子症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不育男性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微缺失的筛查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雅峰 欧建平 +2 位作者 周灿权 王琼 王子莲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nnia factor,AZF)区域微缺失与原发无精、严重少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广州地区103例原发无精子症、72例原发严重少精症患者及60名正常生育男性进行AZFa、AZFb、AZFc3个...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nnia factor,AZF)区域微缺失与原发无精、严重少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广州地区103例原发无精子症、72例原发严重少精症患者及60名正常生育男性进行AZFa、AZFb、AZFc3个区域微缺失分析。结果60名正常生育男性未发现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175例生精障碍患者中发现AZF微缺失19例,总缺失率为10.9%。其中11例无精症患者和4例少精症患者的缺失发生在AZFc区域,缺失率为8.6%;1例无精症患者和2例少精症患者发生AZFb、AZFc双重缺失,缺失率为1.7%;1例无精症患者发生AZFa、b、c3个区域同时微缺失,缺失率0.6%。生精障碍组与正常生育男性组比较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是引起男性无精、少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原发无精、少精子症患者在单精子注射之前进行微缺失筛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因子 微缺失 男性不育
原文传递
对一例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大片段缺失断裂位点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晓素 刘晓翌 +4 位作者 王勇强 周逸 欧阳理 张旭 蔡志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0-562,共3页
目的通过遗传物理图谱对Y染色体大片段缺失的断裂位点进行精确的定位,研究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微缺失与无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在4组反应管中对AZFa区的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即sY... 目的通过遗传物理图谱对Y染色体大片段缺失的断裂位点进行精确的定位,研究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微缺失与无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在4组反应管中对AZFa区的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即sY82,sY84,sY86,AZFb区的sY124,sY127,sY128,sY133,sY134,sY143,AZFc区的sY239,sY242,sY254,sY255和AZFd区的sY145,sY152共15个STS位点进行扩增,以性别决定因子为内控,根据多重PCR结果对sY82,sY86,sY85,sY84进行单独扩增。结果对照组中的15个STS位点及单独扩增的sY85中均有特异性扩增产物,而Y染色体异常患者样品仅有sY82,sY86扩增产物,其余呈阴性。从而将患者的近着丝粒端的断裂位点定位于sY86与sY85之间。结论本研究为该患者的Y染色体大片段缺失断裂位点的精确定位提供了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建立了近着丝粒端的缺失图谱,证明了该患者无精的原因为AZF基因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 Y染色体 基因缺失 断裂位点 着丝粒端 分子生物学 遗传因素
原文传递
精子生成障碍者染色体异常和无精子因子微缺失分析
10
作者 孙文涛 王家强 +3 位作者 王春喜 王勇 廉吉虎 刘睿智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5043-5045,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精子生成障碍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的相关性,为拟行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助孕的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方法:运用多重PCR检测技术,对333例男性精子生成障碍患者(242例... 目的:探讨男性精子生成障碍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的相关性,为拟行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助孕的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方法:运用多重PCR检测技术,对333例男性精子生成障碍患者(242例无精子症和91例严重少精子症)Y染色体AZF区域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扩增分析;并运用G显带技术,对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精子生成障碍患者AZF缺失发生率为11.11%(37/333),其中无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0.33%(25/242),严重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3.19%(12/91);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11%(27/333);患者总遗传缺陷发生率为19.22%。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重要遗传因素;在行辅助生殖治疗前,患者须行遗传学检查以避免有遗传缺陷的后代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严重少精子症 Y染色体微缺失 染色体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