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以功能性纤维蛋白原(功纤杯)检测结果为标准的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在巴曲酶杯(A杯)内加入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A辅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2月~2020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心内科、综合科和康...目的评估以功能性纤维蛋白原(功纤杯)检测结果为标准的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在巴曲酶杯(A杯)内加入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A辅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2月~2020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心内科、综合科和康复科就诊、做TEG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患者中收集100(人)份全血标本,根据TEG测得的A杯血块强度(MA)值(mm)将血标本分为MA<25组(n=50)和MA≥25组(n=50),2组再各细分为A杯组(各自为n=50)、A辅剂组(在A杯中加入A辅剂)(各自为n=50)、功纤杯组(各自为n=50)3个亚组,各亚组均检测2次;比较各亚组间的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与花生四烯酸(AA)途径抑制率的线性相关(R2)、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以及3个亚组间ADP与AA途径药物疗效判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MA<25 mm组,血小板ADP及AA途径抑制率(%)A杯、A辅剂与功纤杯3个亚组分别为32.00±17.44 vs 30.19±17.44 vs 30.07±16.18,24.3±33.53 vs 22.53±30.9 vs 22.37±31.2(均为R2>0.975);2)MA≥25 mm组,血小板ADP及AA途径抑制率(%)A杯、A辅剂与功纤杯3个亚组分别为34.34±33.59 vs 18.45±24.42 vs 18.01±24.33,23.19±39.33 vs 8.48±21.75 vs 8.31±21.7(其中A杯组与A辅剂组比较均为R2<0.8,A辅剂组与功纤杯组均为R2>0.975);3)以功纤杯组检测结果为标准,A杯组与A辅剂组间ADP和AA途径药物疗效判读正确率分别为82%(41/50)vs 100%(50/50)、84%(42/50)vs 100%(50/50)(P<0.05),而A辅剂组与功纤杯组之间2种途径药物疗效判读结果一致(P>0.05)。结论在TEG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A杯内添加A辅剂可以有效抑制A杯中非特异激活的血小板,真实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故提高了其血小板抑制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为预防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目的探究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为预防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46例作为DVT组,选取同期收治创伤性四肢骨折未发生DVT 46例作为非DVT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均留取完整血样,DVT组、非DVT组均检测术前、术后1、3 d FIB、FDP、D-D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TAT的变化,对照组仅入院时筛查以上指标的变化,分析创伤性四肢骨折上述指标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各参数预测创伤性骨折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 FIB、FDP、D-D、TAT比较:DVT组>非DVT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术后1、3 d FIB、FDP、D-D、TAT均高于非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IB、FDP、D-D、TAT均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栓形成影响因素(P<0.05);D-D单独预测血栓形成效能最高,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3.17%、100.00%,其次为FDP、TAT、FIB,四者联合预测效能单独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7.56%、100.00%。结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FIB、FDP、D-D、TAT均较正常人高,出现DVT患者上述指标浓度高于非DVT患者,D-D预测创伤性四肢骨折血栓形成效能最高,四者联合可提高DVT早期检出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以功能性纤维蛋白原(功纤杯)检测结果为标准的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在巴曲酶杯(A杯)内加入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A辅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2月~2020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心内科、综合科和康复科就诊、做TEG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患者中收集100(人)份全血标本,根据TEG测得的A杯血块强度(MA)值(mm)将血标本分为MA<25组(n=50)和MA≥25组(n=50),2组再各细分为A杯组(各自为n=50)、A辅剂组(在A杯中加入A辅剂)(各自为n=50)、功纤杯组(各自为n=50)3个亚组,各亚组均检测2次;比较各亚组间的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与花生四烯酸(AA)途径抑制率的线性相关(R2)、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以及3个亚组间ADP与AA途径药物疗效判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MA<25 mm组,血小板ADP及AA途径抑制率(%)A杯、A辅剂与功纤杯3个亚组分别为32.00±17.44 vs 30.19±17.44 vs 30.07±16.18,24.3±33.53 vs 22.53±30.9 vs 22.37±31.2(均为R2>0.975);2)MA≥25 mm组,血小板ADP及AA途径抑制率(%)A杯、A辅剂与功纤杯3个亚组分别为34.34±33.59 vs 18.45±24.42 vs 18.01±24.33,23.19±39.33 vs 8.48±21.75 vs 8.31±21.7(其中A杯组与A辅剂组比较均为R2<0.8,A辅剂组与功纤杯组均为R2>0.975);3)以功纤杯组检测结果为标准,A杯组与A辅剂组间ADP和AA途径药物疗效判读正确率分别为82%(41/50)vs 100%(50/50)、84%(42/50)vs 100%(50/50)(P<0.05),而A辅剂组与功纤杯组之间2种途径药物疗效判读结果一致(P>0.05)。结论在TEG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A杯内添加A辅剂可以有效抑制A杯中非特异激活的血小板,真实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故提高了其血小板抑制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文摘目的探究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为预防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46例作为DVT组,选取同期收治创伤性四肢骨折未发生DVT 46例作为非DVT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均留取完整血样,DVT组、非DVT组均检测术前、术后1、3 d FIB、FDP、D-D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TAT的变化,对照组仅入院时筛查以上指标的变化,分析创伤性四肢骨折上述指标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各参数预测创伤性骨折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 FIB、FDP、D-D、TAT比较:DVT组>非DVT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术后1、3 d FIB、FDP、D-D、TAT均高于非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IB、FDP、D-D、TAT均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栓形成影响因素(P<0.05);D-D单独预测血栓形成效能最高,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3.17%、100.00%,其次为FDP、TAT、FIB,四者联合预测效能单独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7.56%、100.00%。结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FIB、FDP、D-D、TAT均较正常人高,出现DVT患者上述指标浓度高于非DVT患者,D-D预测创伤性四肢骨折血栓形成效能最高,四者联合可提高DVT早期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