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硅白云母b_0值对澜沧群中压和高压变质的反映 被引量:2
1
作者 宋仁奎 应育浦 叶大年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6-64,共9页
多硅白云母b_0值作为相对地质压力计的理论和方法,已受到各国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以澜沧群多硅白云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多硅白云母b_0值区分不同压力变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澜沧群经历了中压和高压变质作用,两期变质的多硅... 多硅白云母b_0值作为相对地质压力计的理论和方法,已受到各国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以澜沧群多硅白云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多硅白云母b_0值区分不同压力变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澜沧群经历了中压和高压变质作用,两期变质的多硅白云母b_0值分别为9.027A和9.047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硅白云母 b0值 高压变质 澜沧群 变质岩
下载PDF
滇西变泥质岩的白云母b_0值及其构造-地层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根耀 李家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10-318,共9页
据333个白云母b0值,结合区域地层和构造的研究成果,提出:(1)原称昌宁-孟连变质带解体为西盟-勐统变质带(加里东期中压变质带)和澜沧双变质带的高压亚带,两期高压变质作用分别与海西-印支期的洋壳消减和陆-陆碰撞有关... 据333个白云母b0值,结合区域地层和构造的研究成果,提出:(1)原称昌宁-孟连变质带解体为西盟-勐统变质带(加里东期中压变质带)和澜沧双变质带的高压亚带,两期高压变质作用分别与海西-印支期的洋壳消减和陆-陆碰撞有关;(2)石鼓变质带是三个逆冲岩片的叠置,各岩片内岩石的变质作用各具特色;(3)金沙江洋盆为地块间小洋盆,其消减及嗣后的弧-弧碰撞可能不产生高压变质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白云母b0值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岩 白云母 b0值 地质构造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断层系统中危险断层识别的频次-能量方法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学滨 顾路 +1 位作者 马冰 吕家庆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9-2747,共9页
断层系统中危险断层的确定对于地震及矿震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过去通过编写FISH函数对FLAC-3D多方面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实验室尺度含4条断层的岩石标本,开展数值计算工作,阐明了标本在拉伸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 断层系统中危险断层的确定对于地震及矿震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过去通过编写FISH函数对FLAC-3D多方面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实验室尺度含4条断层的岩石标本,开展数值计算工作,阐明了标本在拉伸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五个典型阶段(长期阶段、短期阶段、短临阶段、失稳阶段及失稳后阶段)能量释放的分布规律,统计了标本整体及各条断层上的频次-能量关系(其斜率的绝对值称之为b0值),并确定了断层系统中的危险断层.研究发现,在标本整体失稳之前,在一条长且平直的断层上b0值发生下降及缺失现象,即大事件集中出现或违反常规.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复杂断层系统中危险断层识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系统 模拟 b0值下降 大事件 危险断层
下载PDF
糜棱岩化过程中细粒白云母多型与结晶度的演变——以郯庐断裂带南段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1 位作者 刘国生 王道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85-1492,共8页
郯庐断裂带南段韧性剪切带出现在大别山东缘与张八岭隆起高压变质带之上。根据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同构造矿物组合、黑云母的存在以及长石的变形行为,推测其变形-变质温度为400-450℃。b_0值分析表明,这些糜棱岩是在低压环境下形成的。... 郯庐断裂带南段韧性剪切带出现在大别山东缘与张八岭隆起高压变质带之上。根据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同构造矿物组合、黑云母的存在以及长石的变形行为,推测其变形-变质温度为400-450℃。b_0值分析表明,这些糜棱岩是在低压环境下形成的。对一系列糜棱岩样品的XRD分析显示,糜棱岩中同构造细粒白云母的多型类型皆为1M+2M_1型,指示即使在400℃以上环境下1M型仍没有消失。糜棱岩化过程中不断新生的细粒白云母初始时刻为1M型,接着发生向2M、型的转变。由于新生细粒白云母的不断产生,即使在较高温度环境下形成的糜棱岩仍含有1M型。所分析糜棱岩结晶度Kubler指数介于0.23~0.42°△2θ,多属于近变带范畴,显示其结晶程度差于实际所经历的温度。本文所测定的细粒白云母结晶度值与粒径成反比,由于糜棱岩化中细粒白云母不断的新生与结晶生长常不充分,实测的结晶度是不同时刻形成的、具不同结晶度的细粒白云母的混合结晶度。糜棱岩化过程中时间短、富流体活动、新生矿物不断发生等特性,使其中细粒白云母多型与结晶度的演变规律不同于沉积岩的甚低级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棱岩 b0值 结晶度 多型 XRD
下载PDF
长沙-澧陵-浏阳一带冷家溪群及板溪群的甚低级变质作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朱明新 王河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湘东长沙 -澧陵 -浏阳一带中晚元古宇的冷家溪群及板溪群遭受了区域甚低级变质作用。在本地区所采的 <2μm的样品中 ,冷家溪群伊利石结晶度的 Kübler指数为 0 .18~ 0 .2 6°△ 2θ,板溪群为 0 .2 1~ 0 .2 8°△ 2θ(K... 湘东长沙 -澧陵 -浏阳一带中晚元古宇的冷家溪群及板溪群遭受了区域甚低级变质作用。在本地区所采的 <2μm的样品中 ,冷家溪群伊利石结晶度的 Kübler指数为 0 .18~ 0 .2 6°△ 2θ,板溪群为 0 .2 1~ 0 .2 8°△ 2θ(Kisch国际标样校正 )。从而可把本地区冷家溪群的区域变质划归浅变质带和近变质带上部 ,温度大约为 2 80~ 40 0℃。板溪群划归近变质带上部 ,温度大约为 2 5 0~ 30 0℃。并未普遍达到目前人们认为的绿片岩相或者是低绿片岩相。样品中冷家溪群伊利石 (白云母 ) b0 值的范围在0 .8999~ 0 .90 42 nm ,板溪群为 0 .90 18~ 0 .90 42 nm。由冷家溪群 b0 频率累积曲线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伊利石多型 b0值 变质作用 冷家溪群 板溪群 晚元古代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三叠系巴彦喀拉山群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袁晏明 桑隆康 +3 位作者 李德威 于吉顺 赵继龙 袁宴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20,共7页
针对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三叠系巴彦喀拉山群低级—极低级变质岩,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矿物的共生组合、伊利石的结晶度Kubler指数(K)和b0值,并根据伊利石结晶度K和b0值对其区域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分带、变质相进行了详细研究... 针对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三叠系巴彦喀拉山群低级—极低级变质岩,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矿物的共生组合、伊利石的结晶度Kubler指数(K)和b0值,并根据伊利石结晶度K和b0值对其区域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分带、变质相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了工作区5个不同岩性组合带的变质作用特征:昆仑山脉带属中压浅变质—近变质带,具葡萄石-绿纤石相和绿片岩相;不冻泉—库赛湖带属中压浅变质带,具绿片岩相;楚玛尔河带属中压近变质带,具葡萄石—绿纤石相;直达日旧带属中压浅变质带,具绿片岩相;五道梁带属中压近变质带,具葡萄石-绿纤石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巴彦喀拉山群 伊利石结晶度 b0值 极低级变质作用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石炭—二叠系伊利石的成因标志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大千 洪艳 于介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5-1040,共6页
吉林东部石炭—二叠系主要是一套泥质岩石,其详细深入的矿物学工作尚不多见。利用JSM-6700F场发射电镜及INCA能谱仪,研究了伊利石的显微形貌和微区成分。采用D/max-2500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伊利石的结晶度、多型和b0值。结果表明:研究... 吉林东部石炭—二叠系主要是一套泥质岩石,其详细深入的矿物学工作尚不多见。利用JSM-6700F场发射电镜及INCA能谱仪,研究了伊利石的显微形貌和微区成分。采用D/max-2500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伊利石的结晶度、多型和b0值。结果表明:研究区伊利石结晶度变化于0.26~0.77,平均值为0.44;伊利石(白云母)多型有3种类型,分别为1Md型、1Md+2M1混合型和2M1型;伊利石(白云母)b0值为8.996~9.045,平均值为9.007。石炭系伊利石结晶度变化于0.26~0.50,平均值为0.35,主要呈2M1多型,b0平均值为9.011,主要是低级近变质带的产物;二叠系伊利石结晶度变化于0.26~0.50,平均值为0.42,主要为1Md+2M1混合型多型,b0平均值为9.004,主要为晚期成岩带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石炭-二叠系 伊利石结晶度 伊利石多型 伊利石b0值 极低级变质作用 沉积岩
下载PDF
湘北杨家坪中新元古宇和下古生界的近变质作用与成岩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河锦 周钊 +1 位作者 王玲 苑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13-3020,共8页
运用伊利石结晶度、K云母晶格常数b0、应变值τ、颗粒大小分布与矿物组合分析等低温变质指示数据对湘北杨家坪剖面中晚元古宇和下古生界的近变质作用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Kisch国际标样用于校正伊利石结晶度的测定。中晚元古宇伊利石... 运用伊利石结晶度、K云母晶格常数b0、应变值τ、颗粒大小分布与矿物组合分析等低温变质指示数据对湘北杨家坪剖面中晚元古宇和下古生界的近变质作用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Kisch国际标样用于校正伊利石结晶度的测定。中晚元古宇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范围为:0.21~0.24°Δ2θ,而下古生界为0.28~0.67°Δ2θ。表明近变质作用影响了中晚元古宇和部分下古生界。按照Kisch国际标样的成岩/变质界限(0.21~0.38°Δ2θ,CuKα),将剖面划分为北部近变质带和中南部成岩带。由绿泥石化学成分地质温度计估计近变质峰期温度约为260℃。K云母晶格常数b0值变化范围0.9000~0.9045nm,平均为0.9017nm,表明近变质作用处于中压-中低压力范围。近变质带伊利石(主要是中晚元古宇)的多型为2M1型,而成岩带伊利石(主要是下古生界)的多型为2M1+1M混合类型。平均对数粒度与对数方差之积(GLR)称为对数总成熟效应具有不同的两组分布特征即近变质作用区(GLR〉1.88)与成岩作用区(GLR〈1.88),这是一个新的发现。后变质作用的构造应力不仅可产生断层,而且可引起矿物的应变,从而导致衍射峰的宽化,使得近变质带伊利石结晶度值次生变大到成岩值范畴。与剖面南部地区(长沙-澧陵-浏阳,黄土店-仙溪,沅古坪)比较,杨家坪剖面中晚元古宇和下古生界经历了中压-中低压近变质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这一结果与多数前人认为的"元古宇板溪群处于绿片岩相或亚绿片岩相或低绿片岩相而震旦到下古生界为沉积盖层"的观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多型 b0值 晶格应变 近变质作用 新元古宇 下古生界 湘北
下载PDF
江南隆起带褶皱基底变质变形温压条件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民 章泽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3-550,共8页
江南隆起带褶皱基底变质变形温压环境是地学界所关注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作者通过对该区有代表性剖面中样品的伊利石结晶度指数、b0值、流体包裹体测温以及变质矿物相的分析,认为该区变质变形具非均匀性,但总体处于低温、低中压环境(估... 江南隆起带褶皱基底变质变形温压环境是地学界所关注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作者通过对该区有代表性剖面中样品的伊利石结晶度指数、b0值、流体包裹体测温以及变质矿物相的分析,认为该区变质变形具非均匀性,但总体处于低温、低中压环境(估计温度为300~400 ℃,压力为3~5 kbar,地热梯度为25 ℃/km).结果还表明,褶皱基底中块体的垂向相对运动约为2 km, 造山过程表现为大范围的整体抬升,不同的构造单元有大致相近的变质变形环境.因此,江南隆起带褶皱基底这一宏观变形强烈、微观变形甚弱的现象属于低温下准塑性变形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隆起带 伊利石结晶度 b0值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黔东南凯里-榕江-从江前寒武系甚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佳丽 王河锦 苑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9-684,共16页
根据碎屑岩甚低级变质作用原理,运用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伊利石-白云母多型、伊利石(白云母)b_0值、绿泥石温度计等碎屑岩低温变质研究的方法,分析研究了黔东南前寒武系67个<2μm的粘土样品,得到黔东南凯里-榕江-从江一带... 根据碎屑岩甚低级变质作用原理,运用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伊利石-白云母多型、伊利石(白云母)b_0值、绿泥石温度计等碎屑岩低温变质研究的方法,分析研究了黔东南前寒武系67个<2μm的粘土样品,得到黔东南凯里-榕江-从江一带下江群伊利石结晶度为0.221~0.607°Δ2θCu Kα、绿泥石结晶度为0.239~1.393°Δ2θCu Kα,变质带伊利石-白云母多型均为2M_1型,伊利石(白云母)b_0值为0.9001~0.9048nm,平均0.9021nm。根据伊利石(白云母)b_0值的累积频率曲线得出研究区下江群遭受的变质作用为典型的中压变质类型。由Cathelineau(1988)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出下江群浅变质带峰期变质温度为362~382℃。以上结果表明凯里-榕江-从江一带下江群经历了成岩-高近变质-浅变质作用,基于Warr和Rice标样的成岩/变质界限,剖面可划分为一个成岩带、两个近变质带、一个转变带和一个浅变质带。结合华南地区新元古代构造运动,推断新元古界下江群经历的成岩-变质作用与晋宁运动引起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拼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度 伊利石-白云母多型 伊利石(白云母)b0值 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前寒武系 黔东南
下载PDF
滇西无量山地区的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泉林 钟大赉 郭谦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361,共8页
无量山构造带位于滇西兰坪一思茅盆地中段西侧北北西一南南东走向的复背斜。在复背斜中部发育北北西一南南东向的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部剪切带变质作用达绿帘角闪岩相的蓝晶石带高于绿片岩相黑云母带的围岩。用共生的黑云母一石榴石... 无量山构造带位于滇西兰坪一思茅盆地中段西侧北北西一南南东走向的复背斜。在复背斜中部发育北北西一南南东向的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部剪切带变质作用达绿帘角闪岩相的蓝晶石带高于绿片岩相黑云母带的围岩。用共生的黑云母一石榴石温压计计算得到中部剪切变质带西缘变质温度为600℃-650cc,压力为5.6kba;东缘温度为550℃-600℃,压力为5kba左右。结合同构造期石榴石变斑晶的环带成分和多硅白云母b。值的分析,首次在滇西提出该剪切变质带是进变质的,以不均一的、非连续的变质作用为主要特征,与区域变质作用不同。无量山中部韧性剪切变质带的进变质作用与剪切带中岩石的变形强度有关。岩石变形愈强,变形能就愈大,随之转化成的热量就愈大,该热能参与到岩石变质作用中,提高了岩石的变质程度。这一思路有可能成为研究变形与变质作用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山构造带 多米诺骨牌 蓝晶石带 多硅白云母b0值 韧性剪切变质带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前寒武系甚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河锦 安佳丽 +2 位作者 王冠玉 晏玉 陈梦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0-178,共9页
本文运用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云母b0值和绿泥石地质温度计研究了梵净山前寒武系甚低级变质作用。结果表明经Kisch伊利石结晶度标样校正的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为0.20~0.99°Δ2θ,绿泥石结晶度árkai指数为0.22... 本文运用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云母b0值和绿泥石地质温度计研究了梵净山前寒武系甚低级变质作用。结果表明经Kisch伊利石结晶度标样校正的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为0.20~0.99°Δ2θ,绿泥石结晶度árkai指数为0.22~0.63°Δ2θ。由此阐明梵净山前寒武系经历了成岩作用到浅变质作用的影响,迄今依然保留了成岩带、近变质带和浅变质带的岩石记录。成岩岩石具有伊蒙混层特征成岩指示矿物,浅变质带具有钠云母特征变质指示矿物。钾云母(伊利石)b0值范围为:0.9000~0.9045nm;平均0.9018nm,b0值累积频率曲线分布介于典型中压—中低压系列之间,估算的压力为366MPa。峰期变质温度为293~364℃,平均342℃,古变质温压梯度为27℃/km。近变质带界线穿越地层和梵净山背斜轴线,表明甚低级变质作用为成岩-构造运动同期或后期构造增厚引起下部和底部岩石随温压的升高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绿泥石结晶度 云母b0值 甚低级变质作用 梵净山 前寒武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