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剩余动校正量的拾取与消除 被引量:13
1
作者 夏洪瑞 陈德刚 周开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72-877,共6页
王洪瑞,陈德刚,周开明,剩余动校正量的拾取与消除.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6):872~877为了克服剩余动校正量对降低地震记录分辨率的影响,本文在叠加记录上利用向前向后预测建立模型道,按最大相似系数准则求取剩余动校正... 王洪瑞,陈德刚,周开明,剩余动校正量的拾取与消除.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6):872~877为了克服剩余动校正量对降低地震记录分辨率的影响,本文在叠加记录上利用向前向后预测建立模型道,按最大相似系数准则求取剩余动校正量,然后采用Butterworth滤波器进行滤波插值来完成高精度动态拉伸校正,从而消除剩余动校正的影响,保持了地震记录的原有分辨率,并使叠加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得到衰减。理论模型试算与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动校正量 地震数据处理 分辨率
下载PDF
天津典型沙尘天气过程颗粒物污染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鹏 肖致美 +4 位作者 唐邈 徐虹 李立伟 陈魁 邓小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32-1539,共8页
为了解天津市典型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基于2018年天津市4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日9 d)中高时间分辨率在线监测数据,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开展沙尘天气下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下,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 10)... 为了解天津市典型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基于2018年天津市4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日9 d)中高时间分辨率在线监测数据,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开展沙尘天气下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下,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 10)小时峰值质量浓度分别为2265和928μg·m-3,平均质量浓度达970和435μg·m-3;PM 10/TSP比值为0.45~0.83,PM 2.5/PM 10比值为0.17~0.29。沙尘天气下颗粒物个数浓度迅速下降,粒谱分布表现为个数浓度密度中心峰值浓度下降,并向粗粒子方向偏移,中心峰值所对应的粒径为0.67~1.72μm。阳离子Ca 2+、Na+、Mg 2+浓度显著增加,二次离子(NO 3-、SO 42-、NH 4+)浓度显著减少。沙尘天气5 km以下高空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小且退偏振比大,退偏振比随时间明显增加且逐渐向地面传递。在2018年4次沙尘天气中沙尘气团从3 km左右的高空向京津冀地区输送,主要源地为蒙古国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途径为北方路径或西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颗粒物 粒径 水溶性离子 激光雷达 后向轨迹
下载PDF
山地场景下射线跟踪法的加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包银燕 王杭先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91-97,共7页
在用射线跟踪技术预测山地场景下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射线跟踪算法的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区域划分并考虑射线方向性的加速方法。该方法连接发射点与地形三角网模型的4个顶点将地形面划分为4个区域,然后求出发... 在用射线跟踪技术预测山地场景下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射线跟踪算法的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区域划分并考虑射线方向性的加速方法。该方法连接发射点与地形三角网模型的4个顶点将地形面划分为4个区域,然后求出发射点发出的各组射线与地形面4条边的交点并根据地形模型中的三角形索引求出发射点与各交点连线所经过的网格,最后根据竖直方向上的射线方向性进一步筛除掉射线不可能相交的三角网格以减少求交次数。选取同一山地地形,在发射点和接收点位置相同情况下,分别采用所提出的加速方法与传统的八叉树加速技术进行仿真并对比分析仿真结果。数值结果表明,当发射射线条数设置为120×181时,该加速方法比传统的八叉树算法计算效率可提高50.302%,误差为9.547%。因此,相比于八叉树算法,所提方法的算法实现更简单,在提高仿真速度的同时可以保持较小的误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射线跟踪 地形建模 区域划分 八叉树算法
下载PDF
长白山积雪的离子组成及在融雪过程中的变化
4
作者 姚怡杰 王章玮 +1 位作者 张逸 张晓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9-297,共9页
通过2022年2—4月在长白山地区定点逐日采集雪样,对季节性积雪中主要化学离子的浓度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与2010—2012年同一地点的样品进行对比,使用海盐示踪法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离子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原因.分析结... 通过2022年2—4月在长白山地区定点逐日采集雪样,对季节性积雪中主要化学离子的浓度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与2010—2012年同一地点的样品进行对比,使用海盐示踪法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离子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原因.分析结果显示,长白山积雪中离子的浓度大小为:NO_(3)^(-)>Ca^(2+)>SO_(4)^(2-)>NH_(4)^(+)>Cl^(-)>Na^(+)>K^(+)>Mg^(2+)>F^(-),最主要的阳离子是Ca2+,最主要的阴离子是NO_(3)^(-).采样时间段内积雪持续融化,离子浓度下降速度在融化初期最快,随浓度下降逐渐放缓.与2010—2012年相比,NH4+和Na+浓度分别上升了107%和46%,而Mg^(2+)、Ca^(2+)、Cl^(-)、NO_(3)^(-)和SO_(4)^(2-)浓度分别下降了26%、17%、53%、56%和59%,除Na^(+)外所有离子浓度的改变均主要受非海洋源的影响.后向轨迹聚类结果显示,10年间长白山地区大气气团的运动规律没有明显变化,主要受海洋、荒漠矿物粉尘及东北工业区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沙尘天气减少、NO_(x)和SO_(2)等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和NH3排放增多可能是造成积雪离子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积雪 离子组成 融雪 年代际变化 海盐示踪法 后向轨迹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