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Double Right-Border Binary Vector Carrying Non-Host Gene Rxo1 Resistant to Bacterial Leaf Streak of Rice
1
作者 Xu Mei-rong XIA Zhi-hui +3 位作者 ZHAI Wen-xue Xu Jian-long ZHOU Yong-li LI Zhi-kang 《Rice science》 SCIE 2008年第3期243-246,共4页
Rxol cloned from maize is a non-host gene resistant to bacterial leaf streak of rice. pCAMBIA1305-1 with Rxo1 was digested with Sca I and NgoM IV and the double right-border binary vector pMNDRBBin6 was digested with ... Rxol cloned from maize is a non-host gene resistant to bacterial leaf streak of rice. pCAMBIA1305-1 with Rxo1 was digested with Sca I and NgoM IV and the double right-border binary vector pMNDRBBin6 was digested with Hpa I and Xma I. pMNDRBBin6 carrying the gene Rxo1 was acquired by ligation of blunt-end and cohesive end. The results of PCR, restriction enzyme analysis and sequencing indicated that the Rxo1 gene had been cloned into pMNDRBBin6. This double right-border binary vector, named as pMNDRBBin6-Rxol, will play a role in breeding marker-free plants resistant to bacterial leaf streak of rice by genetic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xo1 gene double right-border binary vector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selectable marker-free plant resistance gene
下载PDF
ORYZA SATIVA SPOTTED-LEAF 41(OsSPL41) Negatively Regulates Plant Immunity in Rice 被引量:2
2
作者 TAN Jingyi ZHANG Xiaobo +7 位作者 SHANG Huihui LI Panpan WANG Zhonghao LIAO Xinwei XU Xia YANG Shihua GONG Junyi WU Jianli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426-436,I0017-I0020,共15页
Identification of immunity-associated 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LRR-RLK) is critical to elucidate the LRR-RLK mediated mechanism of plant immunity.Here,we reported the map-based cloning of a no... Identification of immunity-associated 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LRR-RLK) is critical to elucidate the LRR-RLK mediated mechanism of plant immunity.Here,we reported the map-based cloning of a novel rice SPOTTED-LEAF 41(Os SPL41) encoding a putative LRR-RLK protein(Os LRR-RLK41/Os SPL41) that regulated disease responses to the bacterial blight pathogen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An 8-bp insertion at position 865 bp in a mutant spotted-leaf 41(spl41) allele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purple-brown lesions on leaves.Functional complementation by the wild type allele(Os SPL41) can rescue the mutant phenotype,and the complementary lines showed similar performance to wild type in a number of agronomic,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indices.Os SPL41 was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in all tissues tested,and Os SPL41 contains a typical transmembrane domain critical for its localization to the cell membrane.The mutant exhibited an enhanced level of resistance to Xoo in companion of markedly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 such as Os PR10a,Os PAL1 and Os NPR1,while the level of salicylic acid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pl41.In contrast,the over-expression lines exhibited a reduced level of H_(2)O_(2) and were much susceptible to Xoo with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Os SPL41 might negatively regulate plant immunity through the salicylic acid signaling pathway in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blight 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 plant immunit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ice spotted leaf
下载PDF
Role of LOX3 Gene in Alleviating Adverse Effects of Drought and Pathogens in Rice 被引量:2
3
作者 Nan-nan LIU Ling JIANG +3 位作者 Wen-wei ZHANG Ling-long LIU Hu-qu ZHAI Jian-min WAN 《Rice science》 SCIE 2008年第4期276-282,共7页
Lipoxygenase 3 (LOX3)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LOX isozymes in mature rice seed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LOX3 gene under stresses, a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antisense cDNA of LOX3 was constructed. Ri... Lipoxygenase 3 (LOX3)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LOX isozymes in mature rice seed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LOX3 gene under stresses, a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antisense cDNA of LOX3 was constructed. Rice varieties Wuyunjing 7 and Kasalath were transformed by the Agrobacterium-mediated method and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ere generated. PCR and Southern blo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sense LOX3 gene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rice genome. Analyses of embryo LOX3 deletion and semi-quantitative RT-PCR confirmed the antisense suppression of LOX3 gene in transgenic plants. The T2 antisense plants of LOX3 were sensitive to drought stress, rice blast and bacterial blight compared with non-transgenic plan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OX3 gene might function in response to str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lipoxygenase gene antisense plant transgenic plants adverse stress drought stress rice blast bacterial blight gene function
下载PDF
生防放线菌Sc-7的分离、鉴定、抑菌活性及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振 温丽慧 +4 位作者 胡佳燕 吴芷玥 章雨君 沈之涵 蒋冬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3,共12页
为了筛选出能够显著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以下简称Xoo)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 oryzae pv. oryzicola (以下简称Xoc)的放线菌,本研究从不同植物根际采集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共分离得到60株放... 为了筛选出能够显著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以下简称Xoo)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 oryzae pv. oryzicola (以下简称Xoc)的放线菌,本研究从不同植物根际采集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共分离得到60株放线菌,通过共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得到对Xoo和Xoc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1株放线菌Sc-7。依据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多基因聚类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菌株Sc-7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先喷洒菌株Sc-7发酵稀释液(2倍),再接种病原菌对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57%和65.33%,并且病斑长度明显变短。Xoo和Xoc病菌经过菌株Sc-7发酵滤液处理后,细胞大面积溶胀、皱缩和穿孔,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外多糖分泌量减少。浸种促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菌株Sc-7发酵稀释液皆能促进水稻种子的芽和根生长。与无菌水对照相比,菌株Sc-7发酵稀释液10倍和50倍处理,使芽长分别增加32.79%和37.70%,使根长分别增加75.00%和97.00%。试管促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c-7发酵稀释液10倍和50倍处理,使水稻幼苗株高增长幅度分别为16.68%和10.53%。盐胁迫缓解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c-7发酵稀释液10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水稻盐胁迫后的症状。上述结果表明,菌株Sc-7具有显著的促生和防病潜能,有望开发成为一种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病害 生防放线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抑菌活性 根际促生菌
下载PDF
Cecropin B 转基因水稻及其后代抗白叶枯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20
5
作者 华志华 汪晓玲 +2 位作者 薛锐 高振宇 黄大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就单株自交繁殖得到的京引119的CecropinB转基因水稻T0代到T5代共6个世代的不同单株株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ecropinB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在后代中出现分离,但能传递到高... 就单株自交繁殖得到的京引119的CecropinB转基因水稻T0代到T5代共6个世代的不同单株株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ecropinB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在后代中出现分离,但能传递到高世代,在T4代中得到两个抗病性提高的株系。从白叶枯病菌侵染抗病性不同的株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CecropinB转基因水稻能抵抗白叶枯病的轻度感染,但要彻底改进转基因水稻抗病性,必须有高水平的杀灭病菌的物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株 白叶枯病 抗性 水稻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的遗传和表达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简玉瑜 陈远玲 +2 位作者 李静 高丽丽 董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9,共4页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TN1发芽种胚 ,获得转基因植株 2株 .转基因水稻T1~T55个世代不同株系 ,对bar基因、抗菌肽基因的遗传和表达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转基因后代株系barR∶barS 大部分符合 3∶1分离比率 .T1、T4...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TN1发芽种胚 ,获得转基因植株 2株 .转基因水稻T1~T55个世代不同株系 ,对bar基因、抗菌肽基因的遗传和表达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转基因后代株系barR∶barS 大部分符合 3∶1分离比率 .T1、T4 转基因株系PCR、Southern印迹分析表明 :T18株有抗菌肽B基因 ;T4 仍有 4个株系有抗菌肽基因 ,其他的株系基因丢失 .T3 1个株系Northern印迹证明抗菌肽基因在RNA水平有表达 ;抗菌肽B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有提高 ,抗性能传递到高世代 ,在T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蚕抗菌肽B基因 BAR基因 水稻 转基因植株 白叶枯病 遗传 表达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与过氧化氢含量及几种酶活性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7
7
作者 沙爱华 黄俊斌 +1 位作者 林兴华 张端品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0-345,共6页
分析了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与过氧化氢 (H2 O2 )含量及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变化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接种白叶枯病菌T7133后 ,苗期与成株期植株体内H2 O2 含量上升以及PO... 分析了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与过氧化氢 (H2 O2 )含量及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变化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接种白叶枯病菌T7133后 ,苗期与成株期植株体内H2 O2 含量上升以及POD、PPO和SOD活性增加。与苗期叶片相比 ,成株期叶片H2 O2 含量高 ,且PPO和SOD的酶活性增强 ,而POD的酶活性则降低。苗期和成株期CAT的酶活性均低于对照 ,成株期比苗期CAT活性更低。这些结果表明 ,H2 O2 、PPO、SOD和CAT可能与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成株抗性 过氧化氢含量 酶活性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应用基因枪将蚕抗菌肽基因导入水稻获抗白叶枯病株系 被引量:33
8
作者 简玉瑜 吴新荣 +3 位作者 莫豪葵 陈凤珍 董春 黄自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共7页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发芽种胚,获得转基因植株。经Basta抗性鉴定,应用PCR技术和Southern印迹分折表明,抗菌肽B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T3抗白叶枯病株系Northern印迹分折证明抗菌...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发芽种胚,获得转基因植株。经Basta抗性鉴定,应用PCR技术和Southern印迹分折表明,抗菌肽B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T3抗白叶枯病株系Northern印迹分折证明抗菌肽B基因在RNA水平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B基因 基因枪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水稻品种间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廖林 白学慧 +2 位作者 姬广海 何月秋 李勇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6,50,共6页
选用4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和1个地方糯稻品种,以不同品种组合及按不同行比种植进行田间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研究.结果表明,糯稻与籼型水稻品种间栽可有效地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不同品种组合防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组合... 选用4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和1个地方糯稻品种,以不同品种组合及按不同行比种植进行田间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研究.结果表明,糯稻与籼型水稻品种间栽可有效地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不同品种组合防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组合中黄壳糯效果较好,与其净栽模式相比,2005和2006年在糯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52.0%和86.4%,在主栽籼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为59.3%和66.6%;以黄壳糯作为间栽品种时,可有效降低病害传播距离,与净栽相比,间栽种植水稻自叶枯病传播距离降低了21.8%~59.2%;同一品种组合、不同行比的间栽模式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的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配比关系,其中以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按6:1行比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间栽 白叶枯病 防治
下载PDF
防卫基因PAL,LOX和PBZ1在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沙爱华 林兴华 +1 位作者 黄俊斌 张端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为了探讨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是否与防卫基因相关 ,通过RT PCR研究了几种防卫基因PAL、LOX、PBZ1、Cht 1和PR1a的表达 ,同时也分析了PAL和LOX的酶活性变化 .结果表明 ,苗期PAL受病原菌诱导上调表达 ,而成株期病原菌和伤害均可诱导PAL... 为了探讨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是否与防卫基因相关 ,通过RT PCR研究了几种防卫基因PAL、LOX、PBZ1、Cht 1和PR1a的表达 ,同时也分析了PAL和LOX的酶活性变化 .结果表明 ,苗期PAL受病原菌诱导上调表达 ,而成株期病原菌和伤害均可诱导PAL上调表达 ,且成株期诱导表达强于苗期 .LOX在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受病原菌诱导表达 ,但成株期表达强于苗期且更持久 .PBZ1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受病原菌和伤害诱导表达 ,但成株期表达较苗期早且更强 .PR1a和Cht1没检测到期望的扩增片段 .PAL和LOX的酶活性分析结果与基因表达分析结果一致 .因此 ,PAL、LOX和PBZ1在苗期和成株期的表达差异可能与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株抗性 白叶枯病 防卫基因 水稻
下载PDF
我国水稻三大病害综合治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明 何忠全 +1 位作者 秦敏 彭化贤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对我国近年来在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的研究现状以及病原菌、抗性品种、控害栽培、药剂及抗药性、病害流行及预测预报、防治指标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稻瘟病 纹枯病 白叶枯病 治理 水稻
下载PDF
种稻年限对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明 马飞 张俊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4-202,共9页
为了解盐渍化土壤长期种稻引起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选取了种植水稻0、1、6、12、21 a的田块,用旱地(种植玉米)土壤作对照,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不同种稻年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并分析了土壤理化因子... 为了解盐渍化土壤长期种稻引起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选取了种植水稻0、1、6、12、21 a的田块,用旱地(种植玉米)土壤作对照,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不同种稻年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并分析了土壤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是所有样点土壤细菌群落的优势种类,其中,变形菌门占总量的36.39%~53.20%,γ-变形菌纲相对丰度在0 a种稻的土壤中显著高于其他样点(P<0.05)。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在种稻1 a的土壤中含量较高,达到45.26%;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种稻12 a和21 a土壤中较高,分别为20.25%和20.44%;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在0 a土壤中显著高于其他样点(P<0.05),为17.90%。在属水平,布赫纳氏菌属是所有样点的优势属。α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种稻12 a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都显著低于其他样点,分别低于对照17.06%、85.73%、82.88%。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全氮和硝态氮在旱地土壤中含量最高;微生物碳和电导率在种稻12 a的土壤中最低,低于对照101.89%、23.25%;有机碳在21 a种稻土壤中含量最高,高于对照29.03%;pH值在21 a种稻土壤中最低,低于对照组1.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量碳和土壤电导率对细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显著。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值、微生物碳和硝态氮是影响盐渍化稻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随着种稻年限的延长土壤细菌群落和理化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土壤生境呈明显的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种稻年限 细菌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逆转座子Tos17的激活与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沙爱华 黄俊斌 张端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为了研究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是否与逆转子激活有关,运用 SSAP (sequence specific amplification poly morphism) 对成株抗性品种苗期和成株期接种白叶枯病原菌、清水接种及健康植株的基因组进行了逆转座子扫描。在筛选的约2 000个逆... 为了研究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是否与逆转子激活有关,运用 SSAP (sequence specific amplification poly morphism) 对成株抗性品种苗期和成株期接种白叶枯病原菌、清水接种及健康植株的基因组进行了逆转座子扫描。在筛选的约2 000个逆转座子基因片段中,9个受苗期生长发育诱导激活,两个受成株期生长发育诱导激活,苗期和成株期各有3个受病原菌诱导激活。苗期生长发育诱导激活产生的逆转座子数目高于成株期,而病原菌诱导产生的逆转座子数目与成株期相当,表明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可能与生长发育诱导的逆转座子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成株抗性 Tos17
下载PDF
水稻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系统转化体系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瑞锋 王媛媛 +4 位作者 杜波 唐明 游艾青 祝莉莉 何光存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6,共8页
普通双元载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但这类载体通常只能转移5-20 kb的外源DNA片段;而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BAC)载体可以弥补普通双元载体的不足,通过它已在烟草、番茄等双子叶植物中实现了大片段 DNA(150 kb)的转移。BI... 普通双元载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但这类载体通常只能转移5-20 kb的外源DNA片段;而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BAC)载体可以弥补普通双元载体的不足,通过它已在烟草、番茄等双子叶植物中实现了大片段 DNA(150 kb)的转移。BIBAC载体在单子叶植物转化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由于单、双子叶植物间以及大、小片段转化间的转化体系存在明显差异,常规的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体系不能适应BIBAC系统转化的要求。因此,建立适于BIBAC 系统的水稻转化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比较不同的受体材料,不同的预培养、共培养条件,不同的去除农杆菌及选择阳性愈伤的方式等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适合水稻BIBAC系统的转化体系。该体系的技术要点包括:以水稻品种H1493 为转化受体;以含毒性辅助质粒pCH32的LBA4404菌株(HP4404)为侵染菌株;预培养的培养基pH5.6;以N6A代替AAM 悬浮农杆菌:侵染菌液浓度为OD600=1.0;共培养温度为24℃;采用过渡(Resting)培养除去农杆菌;采用二步法进行选择等。基于PCR检测、Southern印迹分析的结果表明,BIBAC载体所携带的插入片段及标记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这个体系的建立为在水稻中利用BIBAC系统进行大片段DNA转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杆菌 双元细菌人染色体 植物大片段DNA转化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 onas campestris pv.oryzae)抗性遗传研究 Ⅲ.两个成株抗性基因X_a-6与X_a-3的等位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琦 施爱农 +2 位作者 王春莲 阙更生 T.W.Mew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研究了两个品种早生爱国3号和辛尼斯对菲律宾水稻白叶枯病菌4个生理小种、日本小种1和我国菌株的成株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这两个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杂交所得的 F_1、F_2和 B_1F_1群体的成株抗性反应,表明它们均携有... 研究了两个品种早生爱国3号和辛尼斯对菲律宾水稻白叶枯病菌4个生理小种、日本小种1和我国菌株的成株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这两个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杂交所得的 F_1、F_2和 B_1F_1群体的成株抗性反应,表明它们均携有一对显性基因。将早生爱国3号同辛尼斯杂交进行直接等位性测定,并将邳早15和蚌珠芒分别与辛尼斯和早生爱国3号杂交进行间接等位测定,这5个组合的 F_2群体都没有分离出感病植株,表明这4个品种的成株抗性都是由同一基因控制的,并且验证了辛尼斯在 X_a-3位点上具有一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性 遗传
下载PDF
水稻黄单胞细菌的无毒基因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平 龙菊英 +2 位作者 张燕 高学文 王金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9-124,共6页
水稻黄单胞细菌白叶枯致病变种与水稻品种的互作关系符合基因 基因假说。病菌无毒基因 (A)与寄主抗病基因(R)显性互作表现抗性反应。许多黄单胞细菌的无毒基因属于avrBs3/ pth家族。已报道的avrxa5、avrXa7、avrXa10以及本实验室从水... 水稻黄单胞细菌白叶枯致病变种与水稻品种的互作关系符合基因 基因假说。病菌无毒基因 (A)与寄主抗病基因(R)显性互作表现抗性反应。许多黄单胞细菌的无毒基因属于avrBs3/ pth家族。已报道的avrxa5、avrXa7、avrXa10以及本实验室从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JXOⅢ克隆的avrXa3均属于avrBs3/ pth家族。最近的研究还发现 ,PR6菌株中有2个硫同化基因簇成员raxP和raxQ对决定avrXa2 1活性是必需的。笔者在研究无毒基因avrXa3时 ,从JXOⅢ的基因组文库克隆中发现一个与甘蓝黑腐黄单胞菌烯醇化酶 磷酸酶基因的同源序列也具有无毒基因活性。在介绍黄单胞细菌无毒基因类群和avrBs3/ pth家族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单胞细菌 植物病原细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无毒基因
下载PDF
水稻花粉株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承妹 陆家安 +1 位作者 章振华 章琦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8-95,共8页
本文研究了粳稻感病品种沈农1033分别与7个抗白叶枯病的品种(其中籼稻有75-34、辛尼斯、IR20;粳稻有早生爱国3号、邳早15、蚌珠芒、爪哇14)杂交,F.花药培养并观察了花粉株系第二代(H_2)的抗性转移及遗传表现和花粉株系第三代、第四代抗... 本文研究了粳稻感病品种沈农1033分别与7个抗白叶枯病的品种(其中籼稻有75-34、辛尼斯、IR20;粳稻有早生爱国3号、邳早15、蚌珠芒、爪哇14)杂交,F.花药培养并观察了花粉株系第二代(H_2)的抗性转移及遗传表现和花粉株系第三代、第四代抗性稳定性。572个株系的性状是整齐一致的,占95.5%,其中抗病(高抗和中抗)株系有376个,占62.9%;感病系有196个,占32.7%。表现有分离的杂合系约4.5%。 不同组合的H_2与F_3群体中抗、感反应变异幅度不同。对同一组合不同熟期花粉株系其生育日数与抗病性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生育期长的株系抗性较强。 花粉再生植株后代H_2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粒重等性状上十分多样,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组合中抗性均由1个显性上位基因控制,抗病性广义遗传力在80%以上。 杂种花粉植株第二、第三、第四代的农艺性状以及白叶桔病的抗性持续地稳定,不因世代的增加其性状的整齐度下降,抗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药培养 水稻 白叶枯病 成株抗性 抗性基因转移 抗性持续稳定 遗传特点
下载PDF
安徽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承河元 章健 +3 位作者 檀根甲 张成林 高倩 潘志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5期484-485,共2页
 1997、1998年分别对安徽省28个县市的主栽稻区分得的30个菌株,在安徽农业大学农场(无病区)进行田间成株期测试,用全国统一的IR-26、Tetep、Java-14、南粳-15、金刚-30 5个鉴别品种,于孕穗...  1997、1998年分别对安徽省28个县市的主栽稻区分得的30个菌株,在安徽农业大学农场(无病区)进行田间成株期测试,用全国统一的IR-26、Tetep、Java-14、南粳-15、金刚-30 5个鉴别品种,于孕穗期剑叶剪叶接种测定。结果表明,安徽水稻白叶枯病菌,除肥东菌株(Xo-01)与怀远菌株(Xo-71)属Ⅲ型外,多数菌株属Ⅱ型,而皖南和沿江稻区菌株致病力弱,多属0- 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菌 菌株 致病型 测定
下载PDF
稀土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生长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章健 刘庆都 +2 位作者 承河元 梅标 夏学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3期254-255,263,共3页
研究了稀土氧化镧(La2O3)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简称Xo)生长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稀土浓度为50、100、150、200、250、300、350mg/L时,对Xo... 研究了稀土氧化镧(La2O3)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简称Xo)生长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稀土浓度为50、100、150、200、250、300、350mg/L时,对Xoo生长均呈抑制作用,在固体培养中菌落出现时间延迟,直径减小,液体培养中OD620值下降;稀土浓度大于350mg/L时,病菌停止生长;浓度为200mg/L时,稀土对Xo的蛋白酶、果胶酶活性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水稻 白叶枯病菌 生长 胞外酶 活性
下载PDF
用组织培养法筛选水稻抗白叶枯病突变体——Ⅱ.再生植株后代的性状变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立华 吕学锋 +2 位作者 汤邦根 朱作为 黄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24-30,共7页
用组织培养法筛选出的抗白叶枯病菌及对照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分别种植122及53株。其中发生表型变异的依次为115及27株,各占其总株数的94.2%和51.9%。变异频率显著增加,变异表型多样。再生植株自交后代R_1-R_5代的性状,一般是稳定可... 用组织培养法筛选出的抗白叶枯病菌及对照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分别种植122及53株。其中发生表型变异的依次为115及27株,各占其总株数的94.2%和51.9%。变异频率显著增加,变异表型多样。再生植株自交后代R_1-R_5代的性状,一般是稳定可遗传的。有一个株系的R_2代发生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水稻 再生植株 白叶枯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