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巧克力球囊辅助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病变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攀峰 李晓健 牛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111-3115,共5页
目的评价巧克力球囊辅助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治疗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巧克力球囊+DCB或普通球囊+DCB治疗的58例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病变患... 目的评价巧克力球囊辅助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治疗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巧克力球囊+DCB或普通球囊+DCB治疗的58例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巧克力球囊+DCB)27例和对照组(普通球囊+DCB)31例。比较两组术中夹层发生率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88.9%和80.6%,观察组术中血管夹层、限流性夹层的发生率和补救性支架植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12个月累积一期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2个月累积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巧克力球囊辅助DCB血管成形术治疗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术中夹层发生率及补救性支架植入率,近期疗效优于普通球囊+DCB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病变 动脉硬化闭塞症 巧克力球囊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变化特征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丽 罗玲花 +1 位作者 钟丽 林宏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27-3230,3236,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各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探讨肛管直肠动力学检查对便秘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临床诊断为便秘的患者资料,包括3D高分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所得到的直肠⁃肛管压力差、肛管... 目的通过研究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各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探讨肛管直肠动力学检查对便秘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临床诊断为便秘的患者资料,包括3D高分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所得到的直肠⁃肛管压力差、肛管松弛率、球囊排出时间以及Knowles⁃Eccersley⁃Scott(KESS)便秘症状评分,将直肠⁃肛管压力差、肛管松弛率、球囊排出时间与各便秘症状评分进行相关性比较分析。结果括约肌松弛率及平均松弛率均小于20%,直肠肛管压力差均为负值,肛管松弛率、球囊排出时间与各临床症状评分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直肠⁃肛管压力差与临床症状总分呈现负相关(相关分析系数(P=0.006,rs=-0.212),回归分析系数(F=4.229,P=0.041))。结论便秘患者肛管松弛率、球囊排出时间与临床症状的轻重无明显的相关性,直肠肛管压力差与临床症状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压力差越大,KESS评分越低,临床症状越轻,即是腹压越大,肛门残余压越小,便秘症状越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直肠⁃肛管压力差 肛管松弛率 球囊排出时间
下载PDF
PTA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新天 蒋米尔 +5 位作者 陆民 朱雯霞 李维敏 黄英 陆信武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全组11例,共18条患肢(闭塞病变22个节段).15段闭塞长度在7cm以内者作PTA,病灶分别位于髂总动脉6段、器外动脉2段、股浅动脉7段;15段...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全组11例,共18条患肢(闭塞病变22个节段).15段闭塞长度在7cm以内者作PTA,病灶分别位于髂总动脉6段、器外动脉2段、股浅动脉7段;15段中有4段与PTA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另外长段闭塞的7段,于短段作PTA同时或在术后1周内作动脉重建术,其中腹主-股总动脉转流术1段、腹主-股深动脉1段、股-腘动脉3段、腘动脉间置移植术1段、股深动脉成形术1段.结果 1条患肢因PTA失败即改作转流术,2条患肢术后并发股浅动脉急性栓塞,作取栓治疗后,均恢复血循环.术后近期内,全组18条患肢临床症状改善,其中16条末梢动脉搏动恢复,踝/肱指数由术前0.54±0.11增高至0.79±0.15.随访6~72个月后,2条作PTA患肢的股浅动脉分别于1年和5年后再次闭塞.结论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血管内支架置放有助于提高通畅率,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病变联合手术重建,可简化手术操作,缩小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动脉硬化闭塞症 PTA 下肢 血管内支架治疗
下载PDF
单气囊小肠镜与双气囊小肠镜的临床对比
4
作者 金晓维 张静 +4 位作者 朱鸣 毛高平 宁守斌 唐杰 李彦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3019-3023,共5页
目的:比较单气囊小肠镜(single balloon endoscopy,SBE)及双气囊小肠镜(double balloon endoscopy,DB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9在我院消化内镜室检查的720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SBE组510例次,DBE组210例次).记录... 目的:比较单气囊小肠镜(single balloon endoscopy,SBE)及双气囊小肠镜(double balloon endoscopy,DB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9在我院消化内镜室检查的720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SBE组510例次,DBE组210例次).记录小肠镜检查的检查时间、插镜深度、病变发现率、镜下治疗率.结果:SBE与DBE比较,检查时间(经口SBE54.41 min±11.742 min vs DBE 54.94 min±12.315 min,经肛SBE 64.71 min±12.359 min vs DBE 65.81 min±13.995 min)及插镜深度(经口SBE 235.12 cm±87.831 cm vs DBE219.94 cm±68.226 cm,经肛SBE 187.75 cm±67.037 cm vs DBE 172.37 cm±81.808 cm)无统计学差异(P>0.05),检出阳性率(经口SBE77.05%vs DBE 75.67%,经肛SBE 70.18%vs DBE 76.77%)及镜下治疗率(经口SBE 46.58%vs DBE 48.85%,经肛SBE 35.32%vs DBE33.33%)也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SBE与DBE的性能及疾病诊断率相当,是一种可靠的小肠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气囊小肠镜 双气囊小肠镜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全胃切除Roux-en-Y重建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8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文广 张文杰 +5 位作者 顾钧 赵铭宁 陶怡菁 梅佳玮 刘颖斌 王雪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6-237,共2页
上消化道手术后病人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操作难度明显高于正常解剖结构的病人,而全胃切除Roux-en-Y重建术后的ERCP操作难度更高,成功率更低,大部分病人不得不接受创伤... 上消化道手术后病人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操作难度明显高于正常解剖结构的病人,而全胃切除Roux-en-Y重建术后的ERCP操作难度更高,成功率更低,大部分病人不得不接受创伤更大、风险更高的常规再次手术。本文应用十二指肠镜下球囊造影引导进镜法来完成全胃切除Roux-en-Y重建术后ERCP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全胃切除 Roux-en-Y重建 球囊造影引导进镜 十二指肠镜
原文传递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小剂量硫唑嘌呤治疗后黏膜修复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俞丽芬 程时丹 +3 位作者 张天宇 唐永华 缪飞 钟捷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9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在评估小剂量硫唑嘌呤对中度小肠克罗恩病(co)黏膜修复效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多层螺旋小肠CT和经肛DBE筛选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且既往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使用史的CD患者。设定回盲瓣以上150e...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在评估小剂量硫唑嘌呤对中度小肠克罗恩病(co)黏膜修复效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多层螺旋小肠CT和经肛DBE筛选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且既往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使用史的CD患者。设定回盲瓣以上150em的末端回肠为DBE主要的观察区域,以CD简化内镜评分(SES—CO)为标准,分别在小剂量硫唑嘌呤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后对黏膜修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6例患者对硫唑嘌呤的平均耐受剂量为(61.8±17.2)mg/d。36例在治疗12个月后的总体黏膜完全修复、接近完全修复、部分修复和无修复的比例分别为19.4%(7/36)、5.6%(2/36)、27.8%(10/36)和47.2%(17/36);治疗24个月后的相应比例为30.6%(11/36)、25.0%(9/36)、33.3%(12/36)和11.1%(4/36)。初始SES-CD分值的高低(OR=2.71,95%CI:1.11~6.63,P=0.029)和病程的长短(OR=1.27,95%CI:1.10—1.47,P=0.001)是与小肠CD黏膜修复相关的2个因素。结论DBE在评估小肠CD治疗后黏膜修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最适宜的复查时间为小剂量硫唑嘌呤治疗后至少12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克罗恩病 硫唑嘌呤 黏膜修复 双气囊小肠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