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农牧交错带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张家口屯垦林场为例
1
作者 黄沛 石涵宇 +4 位作者 李卫 纪署光 侯振宏 王海民 姚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148,共11页
【目的】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在植被演替和养分循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土壤养分转化的最重要的调节器之一,也是评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指标。为明确农牧交错带不同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特征,评价植被恢复成效,深入认... 【目的】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在植被演替和养分循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土壤养分转化的最重要的调节器之一,也是评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指标。为明确农牧交错带不同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特征,评价植被恢复成效,深入认识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和演替过程。【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p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常规分析方法,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分析中国北方典型农牧交错带张家口屯垦林场4种植被恢复模式(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杨树Populus tomentosa和榆树Ulmus pumila)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并探究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共获得19957个细菌OTUs和5957个真菌OTUs。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40 cm土层中落叶松和樟子松的细菌Shannon和Chao指数显著高于天然草地(P<0.05),0~20 cm土层中天然草地和榆树真菌Shannon和Chao指数显著高于杨树(P<0.05);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属水平,不同植被类型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0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导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发生改变,其中SOC、TN和粉粒含量与细菌密切相关,黏粒和粉粒含量与真菌密切相关。【结论】在张家口地区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过程中,樟子松和落叶松恢复模式是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的2种植被恢复模式;榆树恢复模式是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的植被恢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人工林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陵水县规模化农业生产种养平衡分析
2
作者 欧玮祺 吴根义 +3 位作者 罗惠莉 佘磊 姜彩红 郭玲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114-119,共6页
通过对海南省陵水县规模化种植、肥料施用、畜禽养殖、有机肥使用等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与实地调研,了解陵水规模化农业生产种养情况,计算农用地完全消纳畜禽养殖产生的有机肥用量。结合耕地畜禽负荷预警值标准,发现当预警值取0.45时,陵水... 通过对海南省陵水县规模化种植、肥料施用、畜禽养殖、有机肥使用等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与实地调研,了解陵水规模化农业生产种养情况,计算农用地完全消纳畜禽养殖产生的有机肥用量。结合耕地畜禽负荷预警值标准,发现当预警值取0.45时,陵水县临界畜禽养殖量为1 781 916头当量生猪,表明实际养殖量处于环境承载范围内。该结论为达到陵水县种养平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 种养平衡 农业面源污染
下载PDF
碳中和视角下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典型样带农户生产系统碳平衡研究
3
作者 贾荣花 李薇 燕振刚 《作物研究》 2023年第3期259-266,共8页
为了了解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农户生产系统碳平衡现状,全面理性地认识微观尺度上的农业碳排放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低碳减排的政策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选取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临夏县、碌曲县为研究区域,通过走访调查,测... 为了了解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农户生产系统碳平衡现状,全面理性地认识微观尺度上的农业碳排放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低碳减排的政策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选取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临夏县、碌曲县为研究区域,通过走访调查,测算农户农业碳排放、碳吸收和碳平衡值,对比分析3个区域农户生产系统碳排放的差异性,并运用EKC模型分析农户碳平衡与作物产量、耕种面积的关系等。结果表明: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典型样带综合系统中,安定区以种为主,以养为辅;碌曲县以养为主,以种为辅;临夏县则以种养结合的模式生产;该区域综合系统碳排放量均大于碳吸收量,表现为碳源,且碌曲县综合系统的碳源能力最强。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典型样带作物碳排放量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作物碳排放量随着作物产量的增加逐渐呈上升趋势,在作物产量为7497.16 kg/hm^(2)时出现拐点,之后随作物产量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典型样带作物碳吸收量随着作物耕种面积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农户生产系统 碳平衡 甘肃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