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tomically-preserved Lepidodendralean Plants from Permian Coal Balls of China: Sigillariopsis Scott
1
作者 王士俊 田宝霖 陈贵仁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Three kinds of anatomically_preserved lepidodendralean leaves from Permian coal balls of China were studied. They all have double xylem strand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enus Sigillariopsis Scott. Compared wi... Three kinds of anatomically_preserved lepidodendralean leaves from Permian coal balls of China were studied. They all have double xylem strand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enus Sigillariopsis Scott. Compared with the species of Sigillariopsis , they are considered as three new species: S. shanxiensis sp. nov. and S. taiyuanensis sp. nov. from Coal Seam 7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Taiyuan Formation (lower Lower Permian), Xishan Coal Field,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and S. guizhouensis sp. nov. from Coal Seam 1 in the Wangjiazhai Formation (upper Upper Permian), Shuicheng Coal Mining District,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the associated organs of lepidodendraleans other than leaves 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Euramerican lepidodendraleans, the affinities of the three new species of Sigillariopsis are discussed and they are probably leaves of Sigillaria Brongniart. In Euramerican Flora, Sigillaria (including its leaves Sigillariopsis ) mainly lived in the Carboniferous period and in the Cathaysian Flora they lived in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to upper Upper Permian periods in rare localities. The leaves and fertile organs of Sigillaria have not been reported from the Cathaysian Flora to date.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Permian anatomically_preserved leaves of Sigillaria not only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the Cathaysian sigillarian but also bear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the evolution of sigillarian pla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athaysian and Euramerican lepidodendrale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aysian Flora PERMIAN coal ball lepidodendralean leaves Sigillariopsis new species
下载PDF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 Lepidodendron " pulchrum Zhang in Coal-balls from the Taiyuan Formation (Lower Lower Permian) in Shandong Province, North China
2
作者 陈贵仁 王士俊 田宝霖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1期15-22,共8页
This study reports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a kind of lepidodendralean stem in coal balls from the early Early Permian Taiyuan Formation in Yanzhou Mining District,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North China. The... This study reports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a kind of lepidodendralean stem in coal balls from the early Early Permian Taiyuan Formation in Yanzhou Mining District,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North China. The leaf cushion is slightly rhomboid in outline with a height of 9 - 10 mm and a width of 7.5 9.0 mm and its lower sides are slightly longer than the upper ones. The top and basic angles of the leaf cushion are truncate and the basic angle is slightly elongate. The upper part of the leaf cushion is strongly high-rising. The leaf sear is large and lenticular in shape. The leaf trace is wide and V-shaped in the leaf scar, and horizontally elongate within the leaf cushion. The leaf trace and lateral parichnos strand extend at a nearly horizontal course outward within the leaf cushion. The ligular pit is deep and extends outward at an oblique course and its aperture is located near the top angle of the leaf scar. No infrafoliar parichnos strands are present. The stem is probably siphonostelic and its pith is probably parenchymatous. The primary xylem is exarch with a nearly smooth outer margin. Only the outer cortex is present and it consists of alternately-arranged radial cell bands and gaps within which the are-shaped or V-shaped leaf traces can be seen.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leaf trace is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stem. No bundle sheath is developed. Periderm is well-developed and consists of phelloderm and phellem in nearly equal thickness. Compared with the lepidodendralean stems of the Cathaysian and Euramerican Floras, the present specimens are most close to an impression-compression species Lepidodendron pulchrum Zhang in morphology of the leaf cushion and they are put into this species temporarily. Whether the present specimens or the type specimens of L. pulchrum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Lepidodendron Sternburg sensu DiMichele, thus the correct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L. pulchrum needs to be reconsider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better- and anatomically-preserved stems and fertile organs in the future. Because 'L'. pulchrum possesses the mixed features of several genera of Euramerican lepidodendralean stems, it bears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Cathaysian lepidodendralean lycop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aysian Flora Early Permian coal balls 'Lepidodendron' pulchrum STEMS ANATOMY
下载PDF
面向火电运行灵活性的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控制优化研究
3
作者 王朝阳 赵宸宇 +2 位作者 韩友超 陈琳 黄一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6-1167,共12页
针对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变出力过程风粉温度波动幅度大、瞬时磨煤出力偏差大等问题,提出考虑热一次风风温前馈和变出力过程料位差压设定值优化的控制策略。以BBD4360型钢球磨煤机为对象开展机理建模和瞬态扰动试验研究,建立并... 针对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变出力过程风粉温度波动幅度大、瞬时磨煤出力偏差大等问题,提出考虑热一次风风温前馈和变出力过程料位差压设定值优化的控制策略。以BBD4360型钢球磨煤机为对象开展机理建模和瞬态扰动试验研究,建立并验证钢球磨煤机内料位差压、出口风粉温度等关键参数计算模型。基于磨煤机动态模型研究获得原有及优化后的控制策略对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磨煤出力和制粉单耗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制粉系统变出力过程中,优化后的控制策略可降低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偏差2℃以上,制粉系统磨煤出力累积偏差降低50%以上,制粉单耗降低5%以上,综合提升了制粉系统的关键参数控制效果。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优化控制策略有利于缓解机组调峰过程中由于燃料量供给偏差引起的气温、气压偏差大等问题,保障了燃煤发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球磨煤机 料位控制 定值优化 制粉系统变出力 瞬态节能
下载PDF
钢球磨煤机的动态参数模型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陶文华 柴天佑 岳恒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78-780,共3页
火电厂锅炉制粉系统的钢球磨煤机是多变量耦合、时滞及非线性的复杂对象,其复杂的动态特性,使其数学模型很难得到,投入自动控制的效果不理想。本文根据制粉系统钢球磨煤机的工作过程机理,研究了各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集... 火电厂锅炉制粉系统的钢球磨煤机是多变量耦合、时滞及非线性的复杂对象,其复杂的动态特性,使其数学模型很难得到,投入自动控制的效果不理想。本文根据制粉系统钢球磨煤机的工作过程机理,研究了各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集中参数方法建立了钢球磨煤机的动态参数模型,用三输入三输出的状态方程表示。此模型很好地揭示了钢球磨煤机的运行状况及其非线性、强耦合的特性, 而且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钢球磨煤机。动态参数模型仿真模块用Matlab 的Simulink 编写,仿真效果与实际运行相符, 因此为火电厂锅炉制粉系统的先进控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学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球磨煤机 多变量 耦合 数学模型 仿真
下载PDF
球磨机负荷加权模糊控制算法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恒 贾民平 +2 位作者 许飞云 陈左亮 谢超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针对目前球磨机料位单冲量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慢、控制特性差等缺点,提出三冲量球磨机负荷加权模糊控制算法,即通过球磨机料位、球磨机进/出口温度和进出口压差三冲量模糊控制对球磨机负荷进行调节。在分析了球磨机的系统特性和控制目标后... 针对目前球磨机料位单冲量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慢、控制特性差等缺点,提出三冲量球磨机负荷加权模糊控制算法,即通过球磨机料位、球磨机进/出口温度和进出口压差三冲量模糊控制对球磨机负荷进行调节。在分析了球磨机的系统特性和控制目标后,结合电厂手动调节的特点,研究了三冲量模糊控制方案、负荷加权模糊控制器的结构以及模糊控制器的实现。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机系统 料位 加权模糊控制 鲁棒性 发电厂
下载PDF
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智能解耦控制仿真系统 被引量:13
6
作者 岳恒 周晓杰 +2 位作者 王昕 柴天佑 白焰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340-1343,共4页
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以及生产工况变化大的特性,其自动控制问题一直是控制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建立了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智能解耦控制仿真系统。该软件集成了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的仿真模型以及针对钢... 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以及生产工况变化大的特性,其自动控制问题一直是控制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建立了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智能解耦控制仿真系统。该软件集成了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的仿真模型以及针对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而设计的多变量智能解耦控制技术,为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自动控制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 智能解耦控制 仿真系统 仿真模型 火力发电厂
下载PDF
火电厂球磨机寻优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9
7
作者 乔锃 张彦斌 +2 位作者 李纯 曹晖 司刚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0-82,110,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的小型分散控制系统(DCS)。采用自寻优模糊PI算法,实现对钢球磨煤机的自动控制与运行监视,提高制粉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经在陕西秦岭发电厂5号机组甲侧制粉系统投入运行,控制效果良好。
关键词 钢球磨煤机 自寻优 模糊PI算法 分散控制系统 制粉系统
下载PDF
钢球磨煤机中贮式制粉优化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靖程 孟维东 +3 位作者 曹晖 司刚全 张彦斌 贾立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83,共5页
分析了钢球磨煤机中贮式制粉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影响系统经济运行的因素,并针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解耦自寻优-模糊采样PI相结合的三回路自动控制策略,以协调控制制粉系统的磨煤出力、干燥出力、通风出力。现场应用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 分析了钢球磨煤机中贮式制粉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影响系统经济运行的因素,并针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解耦自寻优-模糊采样PI相结合的三回路自动控制策略,以协调控制制粉系统的磨煤出力、干燥出力、通风出力。现场应用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可良好地实现3个回路的解耦控制,运行安全可靠,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球磨煤机 中贮式制粉系统 模糊解耦 自寻优-模糊采样PI 三回路
下载PDF
火电厂钢球磨煤机专家模糊PID解耦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孙林 杨琳霞 吴耀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57,共4页
针对钢球磨煤机(球磨机)制粉系统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大滞后的复杂控制对象难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以及常规PID解耦控制算法控制效果不理想等,提出了专家模糊PID解耦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对PID参数进行实时整定,可适应球磨机... 针对钢球磨煤机(球磨机)制粉系统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大滞后的复杂控制对象难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以及常规PID解耦控制算法控制效果不理想等,提出了专家模糊PID解耦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对PID参数进行实时整定,可适应球磨机制粉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要求。以略阳电厂球磨机制粉系统为对象,对球磨机专家模糊PID解耦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控制品质较好,能够适应球磨机制粉系统在不同工况下PID参数的实时调整,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控制性能和鲁棒性均优于常规PID解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制粉系统 球磨机 专家模糊PID解耦 控制器 实时调整
下载PDF
基于模糊内模控制的球磨机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卫霞 郝伟 +1 位作者 陈宏 王合金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9期30-34,共5页
球磨机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长时滞以及生产工况变化大等特点,采用常规控制策略很难达到控制目标。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内模控制的球磨机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球磨机工作原理,建立了其数学模型,详细介绍了球磨机系... 球磨机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长时滞以及生产工况变化大等特点,采用常规控制策略很难达到控制目标。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内模控制的球磨机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球磨机工作原理,建立了其数学模型,详细介绍了球磨机系统的解耦分析,最后给出了球磨机模糊内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内模控制的球磨机系统具有良好的解耦能力,鲁棒性强,能够较好地解决球磨机系统的时变性、耦合性和延迟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机 制粉系统 内模控制 解耦 模糊控制
下载PDF
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陶文华 岳恒 +1 位作者 柴天佑 李平 《控制工程》 CSCD 2003年第3期245-248,272,共5页
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强非线性、工况变化大的特性,长期以来难以投入自动控制,因此成为电力行业自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详细研究和分析了球磨机制粉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对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的数... 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强非线性、工况变化大的特性,长期以来难以投入自动控制,因此成为电力行业自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详细研究和分析了球磨机制粉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对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对各控制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性、控制效果等等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比较,并指出多变量智能解耦控制技术是解决该系统自动控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球磨煤机 储仓式制粉系统 建模 自动控制 锅炉
下载PDF
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的优化控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东风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93-1797,共5页
针对燃煤电站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和预测控制的复合优化控制策略。该方案是在大偏差时采用模糊控制 ,小偏差时采用解耦预测控制 ,并在稳态时进行监控优化。对某 DTM-2 87/470型球磨机系统的仿真... 针对燃煤电站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和预测控制的复合优化控制策略。该方案是在大偏差时采用模糊控制 ,小偏差时采用解耦预测控制 ,并在稳态时进行监控优化。对某 DTM-2 87/470型球磨机系统的仿真研究表明 :提出的方法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稳态监控策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制粉系统的出力 ,达到优化运行的目的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图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球磨煤机 球磨机 制粉系统 模糊控制 解耦预测控制 稳态优化控制 火电厂
下载PDF
基于SVM逆方法的球磨机制粉系统预测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美盛 何丹玉 魏衡华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4-298,共5页
根据球磨机制粉过程的特点及相应的动态数学模型,证明了系统的可逆性。进一步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非线性系统具有良好逼近能力的特性,通过其来辨识球磨机制粉过程的逆系统,可以很好解决球磨机制粉系统逆系统建模难的问题,将该逆模型... 根据球磨机制粉过程的特点及相应的动态数学模型,证明了系统的可逆性。进一步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非线性系统具有良好逼近能力的特性,通过其来辨识球磨机制粉过程的逆系统,可以很好解决球磨机制粉系统逆系统建模难的问题,将该逆模型与原系统串联可构成解耦后的伪线性复合系统。同时为了克服逆系统的建模误差,通过设计预测控制器对该复合系统进行闭环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不依赖于球磨机制粉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能够适应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可在大范围内克服系统非线性强耦合问题,实现了球磨机制粉系统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机制粉系统 逆系统 支持向量机 预测控制
下载PDF
多变量DMC预测控制算法在热工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书才 董建康 张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7-79,82,共4页
针对复杂热工系统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介绍了多变量的动态矩阵控制(DMC)算法用于热工系统控制的实现步骤,提出了DMC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方法。将DMC控制器应用于中储式钢球磨煤机(球磨机)制粉系统进行的仿真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解... 针对复杂热工系统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介绍了多变量的动态矩阵控制(DMC)算法用于热工系统控制的实现步骤,提出了DMC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方法。将DMC控制器应用于中储式钢球磨煤机(球磨机)制粉系统进行的仿真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解耦性能,提高了过程控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系统 DMC 预测控制 参数自整定 中储式球磨机 制粉系统
下载PDF
自寻优模糊自适应采样PI控制在钢球磨煤机负荷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司刚全 张蕊 +2 位作者 刘建民 杨紫泉 王树信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2-55,71,共5页
针对火电厂钢球磨煤机工作特性和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自寻优-模糊自适应采样PI控制相结合的双层控制策略,实现了对钢球磨煤机负荷的优化和实时控制。所开发的钢球磨煤机负荷控制系统,采用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磨煤机负荷检测仪实... 针对火电厂钢球磨煤机工作特性和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自寻优-模糊自适应采样PI控制相结合的双层控制策略,实现了对钢球磨煤机负荷的优化和实时控制。所开发的钢球磨煤机负荷控制系统,采用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磨煤机负荷检测仪实现负荷的准确测量,并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工控机组成一个小型的DCS。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控制性能良好,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制粉系统 钢球磨煤机 负荷控制系统 自寻优 模糊自适应 采样PI
下载PDF
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器在钢球磨煤机中储式制粉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红戈 李虹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19,共4页
文章介绍了钢球磨煤机中储式制粉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特点,建立了制粉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该系统的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控制器具有超调量小、动态性能好等特点。
关键词 钢球磨煤机 中储式制粉系统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预测控制
下载PDF
钢球磨煤机贮仓式制粉系统热力计算软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邢德山 阎维平 李新旺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针对火电厂制粉系统热力计算过程复杂,手工计算工作量大、计算周期长、计算结果一致性差等问题,根据电力行业标准DL/T5145-2002《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开发了钢球磨煤机贮仓式制粉系统热力计算软件。开发中解决了计算... 针对火电厂制粉系统热力计算过程复杂,手工计算工作量大、计算周期长、计算结果一致性差等问题,根据电力行业标准DL/T5145-2002《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开发了钢球磨煤机贮仓式制粉系统热力计算软件。开发中解决了计算过程的规范统一,空气、水蒸气、烟气及煤的物性参数的自动查取,人工干预与计算机计算有机结合及某些参数的循环迭代等问题。应用该软件可进行钢球磨煤机贮仓式制粉系统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尤其适用于电厂变化煤种、运行方式或设备偏离设计值时的校核热力计算。该软件还可用于快速分析制粉系统参数变化的相互影响,与现场试验数据相结合,可供电厂工程技术人员选用作为研究制粉系统特性、制定制粉系统运行优化策略的工具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制粉系统 钢球磨煤机 热力计算 软件开发
下载PDF
球磨机制粉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培建 姜建军 +1 位作者 吴建国 马聪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9-31,74,共4页
球磨机制粉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严重以及生产工况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常规控制策略很难奏效。文章采用一种简化的模糊控制方法实现对球磨机的有效控制。该方法通过比值控制实现对入口负压的控制,同时采用球磨机的出口温度来控制... 球磨机制粉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严重以及生产工况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常规控制策略很难奏效。文章采用一种简化的模糊控制方法实现对球磨机的有效控制。该方法通过比值控制实现对入口负压的控制,同时采用球磨机的出口温度来控制给煤量实现磨负荷的控制。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简单、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机制粉系统 多变量系统 模糊控制
下载PDF
双进双出球磨机料位控制系统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维加 邓沙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62,共2页
针对双进双出球磨机料位控制系统自动投入率低、投自动难等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双进双出球磨机料位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提出了将双进双出球磨机料位控制系统和给煤机控制系统进行综合整定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双进双出球磨机料位... 针对双进双出球磨机料位控制系统自动投入率低、投自动难等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双进双出球磨机料位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提出了将双进双出球磨机料位控制系统和给煤机控制系统进行综合整定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双进双出球磨机料位控制系统的自动投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机 料位控制 控制系统 双进双出
下载PDF
配置双进双出磨煤机的超临界600MW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志丹 陈志刚 +3 位作者 王开柱 郝德锋 练领先 王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针对华能沁北发电有限公司(沁北电厂)3号、4号超临界600 MW机组投产后一直存在主蒸汽温度超温且在机组变负荷过程中主蒸汽温度无法自动控制等问题,对主蒸汽温度及分离器入口温度控制、水煤比控制等进行了调整优化。优化后,使得在机组动... 针对华能沁北发电有限公司(沁北电厂)3号、4号超临界600 MW机组投产后一直存在主蒸汽温度超温且在机组变负荷过程中主蒸汽温度无法自动控制等问题,对主蒸汽温度及分离器入口温度控制、水煤比控制等进行了调整优化。优化后,使得在机组动态/稳态工况下的主蒸汽温度及压力、机组负荷等主要运行参数均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了机组自动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600 MW机组 锅炉 制粉系统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 主蒸汽温度 水煤比 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