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ss of Charged Fluid Balls in General Relativity 被引量:2
1
作者 A. Sah Prakash Chand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16年第4期494-511,共1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obtained a new analytical solution of combined Einstein-Maxwell field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interior field of a ball having static spherically symmetric isotropic charged flu...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obtained a new analytical solution of combined Einstein-Maxwell field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interior field of a ball having static spherically symmetric isotropic charged fluid within it. The charge and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re zero at the center and monotonically increasing towards the boundary of the fluid ball. Besides these, adiabatic index is also increasing towards the boundary and becomes infinite on it. All other physical quantities such as pressure, density, adiabatic speed of sound, charge density, adiabatic index are monotonically decreasing towards the surface. Causality condition is obeyed at the center of ball. In the limiting case of vanishingly small charge, the solution degenerates into Schwarzchild uniform density solution for electrically neutral fluid. The solution joins smoothly to the Reissner-Nordstrom solution over the boundary. We have constructed a neutron star model by assuming the surface density . The mass of the neutron star comes  with radius 14.574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ct Solution Einstein’s Field Equations Charged fluid ball Compact Star General Relativity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Flight Trajectory and Unsteady Fluid Forces on Kicked Non-Spinning Soccer Ball by Digital Image Analysis
2
作者 Takayuki Yamagata Takuya Nagasawa +1 位作者 Nobuyuki Fujisawa Takeshi Asai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3年第3期86-93,共8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flight trajectory an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kicked non-spinning soccer ball. The flight trajectory measurement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digit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flight trajectory an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kicked non-spinning soccer ball. The flight trajectory measurement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digital image analysis. A centroid method and a template matching method are tested for the flight trajectory analysis using the artificial images generated by the data of a free-fall experiment. The drag coefficient obtained by the centroid method is better suited for the sports ball experiment than that by the template matching method, which is due to the robustness of the centroid method to the non-uniform illumination. Then, the flight trajectory analysis is introduced to a kicked experiment for a non-spinning soccer bal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btained from the stereo observ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S-shaped variation is found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flight trajectory and in the side force coefficient during the flight of the non-spinning soccer b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pinning SOCCER ball fluid Force Flight Trajectory Measurement Stereo Image Analysis
下载PDF
Research on Devices for Dividing Balls with Fluid
3
作者 ZHOU Zhuo-jun ZHOU Yi -jie HAO Yu-g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The methods of dividing balls equally among ball bearings to install the bearing retainer is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methods is pointed out. A novel kind of non-contact t... The methods of dividing balls equally among ball bearings to install the bearing retainer is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methods is pointed out. A novel kind of non-contact type of dividing ball method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ice for dividing balls with fluid NON-CONTACT ball bearings damping network
下载PDF
Spherical Anisotropic Fluid Distribution in General Relativity 被引量:1
4
作者 A. Sah Prakash Chandra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6年第12期487-504,共18页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of a spherically symmetric electrically neutral anisotropic static fluid, we present a new solution of the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stic field equations. The solution shows positive fin...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of a spherically symmetric electrically neutral anisotropic static fluid, we present a new solution of the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stic field equations. The solution shows positive finite central pressures, central density and central red shift. The causality condition is obeyed at the centre. The anisotropy parameter is zero at the center and monotonically increasing toward the surface. The adiabatic index is also increasing towards the surface. All the other physical quantities such as matter-energy density, radial pressure, tangential pressure, velocity of sound and red shift are monotonically decreasing towards the surface. Further by assuming the surface density , we have constructed a model of massive neutron star with mass 2.95 with radius 18 km with all degree of sui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sotropic fluid ball Exact Solutions Einsteins Field Equations Compact Star General Relativity
下载PDF
Ball impacting and rebounding a lubricated surface covered by non Newtonian lubricant oil
5
作者 曲全利 张鹏顺 黄浩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1999年第4期34-37,共4页
Reynolds equation of a ball impacting and rebounding a lubricated surface covered by non Newtonian lubricant oil is derived, and numerical analysis are done.
关键词 ball impacting and rebounding non NEWTONIAN fluid REYNOLDS EQUATION
下载PDF
绒囊暂堵液堵漏机理研究
6
作者 李延伟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69-71,共3页
绒囊流体因其具有较好堵漏性能,广泛应用于钻完井、修井等石油工程勘探开发各个阶段。明确绒囊流体堵漏的微观机理可以更好的指导现场堵漏。室内测定了绒囊内绒囊的粒径分布、封堵岩心的孔喉分布及封堵压力,利用微观实验装置观测其基质... 绒囊流体因其具有较好堵漏性能,广泛应用于钻完井、修井等石油工程勘探开发各个阶段。明确绒囊流体堵漏的微观机理可以更好的指导现场堵漏。室内测定了绒囊内绒囊的粒径分布、封堵岩心的孔喉分布及封堵压力,利用微观实验装置观测其基质孔隙内的充填暂堵过程,最后结合理论分析明确绒囊流体微观堵漏机理。结果表明,体系内绒囊的粒径分布0~350 μm,岩心孔喉的粒径分布0.7~15 μm,同一绒囊流体封堵4种岩心封堵压5.42~17.65 MPa且随着渗透率的减小而增大,绒囊通过聚集、变形可对基质孔喉、微裂缝进行全面封堵。根据拉普拉斯定理结合室内实验结果可知,绒囊流体堵漏的微观机理为:岩心内的绒囊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压缩变形产生了附加阻力,大量的附加阻力相互叠加产生了封堵压力,阻止了井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完井 堵漏 绒囊流体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主动抑振研究
7
作者 张忠奎 高峰 +2 位作者 李艳 张晗 闫洋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2,共4页
针对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振动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保持性的问题,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抑振。设计磁流变阻尼器,进行磁流变阻尼器阻尼特性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对阻尼力进行了辨识。建立带有... 针对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振动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保持性的问题,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抑振。设计磁流变阻尼器,进行磁流变阻尼器阻尼特性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对阻尼力进行了辨识。建立带有磁流变阻尼器的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单自由度振动模型,基于Runge-Kutta法计算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通过数值计算发现:阻尼器输入电流由零逐渐增大时,系统能够快速趋向于稳定;由幅频曲线可以看出,磁流变阻尼器抑制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振动是可行的。最后试验验证了磁流变阻尼器能够很好地抑制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 磁流变阻尼器 主动抑振
下载PDF
高过载脂润滑滚珠丝杠副流固耦合分析
8
作者 许鹿辉 范元勋 李晓飞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20-23,28,共5页
润滑脂润滑对滚珠丝杠副的振动与冲击属于复杂的流固耦合过程。为描述润滑脂与滚珠丝杠间的相互影响,建立滚珠丝杠副与润滑脂的流-固耦合模型,采用耦合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分析滚珠丝杠副在转速和轴向载荷作用下润滑脂流动和接触滚道的... 润滑脂润滑对滚珠丝杠副的振动与冲击属于复杂的流固耦合过程。为描述润滑脂与滚珠丝杠间的相互影响,建立滚珠丝杠副与润滑脂的流-固耦合模型,采用耦合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分析滚珠丝杠副在转速和轴向载荷作用下润滑脂流动和接触滚道的接触应力情况。结果表明:在考虑润滑条件下,滚珠丝杠滚道处的受力更加均匀,接触应力比未考虑润滑脂时减少了18%,这为航天用滚珠丝杠副的选型与设计提供一定的选择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脂 滚珠丝杠 流固耦合 CEL算法
下载PDF
航发主轴球轴承喷油润滑热场分析及试验研究
9
作者 刘欢 王健 +1 位作者 朱海峰 张占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3-49,共7页
针对航发主轴三点接触球轴承高速运转时容易引起轴承烧伤问题,采用局部法建立轴承生热模型。基于流体两相流理论和耦合传热原理,建立轴承流固耦合模型,分析转速、供油量等对流场以及轴承温度的影响。利用航发球轴承试验机开展轴承温升试... 针对航发主轴三点接触球轴承高速运转时容易引起轴承烧伤问题,采用局部法建立轴承生热模型。基于流体两相流理论和耦合传热原理,建立轴承流固耦合模型,分析转速、供油量等对流场以及轴承温度的影响。利用航发球轴承试验机开展轴承温升试验,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供油量的增加,轴承外圈的油量显著增加,轴承温度下降;当供油量达到1.2 L/min时,继续增加供油量冷却效果减弱;随着转速增加,轴承腔内油液减少,轴承内外圈温度均增大且内圈增幅比外圈大;随着轴向载荷增加,轴承内外圈温度均增大。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最大误差为10.27%,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发主轴球轴承 局部生热法 流固耦合模型 热场 喷油润滑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润滑脂动态分布
10
作者 董艳春 金杰 +2 位作者 谷佳宾 周刚 赵一州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2,91,共7页
以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润滑脂流动仿真模型,根据轴承实际运转工况设置模型速度、温度等边界条件,通过拟合常温至高温条件下的润滑脂黏度模型参数,建立全温域范围赫-巴黏度模型来描述润滑脂非牛顿流体特性,采用CFD软件... 以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润滑脂流动仿真模型,根据轴承实际运转工况设置模型速度、温度等边界条件,通过拟合常温至高温条件下的润滑脂黏度模型参数,建立全温域范围赫-巴黏度模型来描述润滑脂非牛顿流体特性,采用CFD软件Fluent进行仿真试验,并分析轴承在不同转速、温度和填脂量下的润滑脂分布。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填脂量下,随着转速提高润滑脂在轴承腔内分布更均匀,且在保持架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布更多,而内圈润滑脂量逐渐减少,转移到保持架和外圈;相对于常温,在高温下润滑脂流动性更高,向离心方向扩散的特征更为明显,这是内圈更易磨损的原因之一;在润滑脂填充比例为19.8%~29.7%的范围内,随着填脂量提高,润滑脂分布状态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润滑脂 计算流体力学 有限元分析 温度 转速
下载PDF
深海浮球内部气压对水下内爆波的抑制机理
11
作者 赵一凡 赵敏 +1 位作者 胡延东 冯淼林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深海潜器常携带中空浮球来为其提供浮力。陶瓷因其高强度、低密度等优点成为浮球的理想材料。然而,中空结构在外部高压环境下易发生内爆,产生的内爆波会对周围结构产生毁灭性损害。为了探索浮球内部初始气压对内爆波的影响,首先,利用气... 深海潜器常携带中空浮球来为其提供浮力。陶瓷因其高强度、低密度等优点成为浮球的理想材料。然而,中空结构在外部高压环境下易发生内爆,产生的内爆波会对周围结构产生毁灭性损害。为了探索浮球内部初始气压对内爆波的影响,首先,利用气泡动力学对其不考虑球壳影响时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内爆波压力脉冲沿径向以指数-1衰减,并指出其物理意义和隐含假设,进而从能量分析得到增加内压使压缩空气消耗的能量增加,从而减弱释放到水中的压力波能量;其次,采用三相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考虑水的可压缩性和球壳因挤压引起的脆性破裂的影响,得到更为接近实际的内爆压力的分布。由于两侧挤压球壳,外部的水在不断扩大的缺口处产生向内的射流,造成内部气体非球形塌缩,后续压力波呈现出与球壳碎裂方式有关的方向性差异。通过有限元模型对内部初始气压的研究表明,增加初始内部气体压力到1 MPa时,压力脉冲在球壳表面处下降了15.6%~24.8%。这一结果表明,在几乎不增加浮球质量的条件下,增加内部初始气压具有很好地抑制近端内爆波强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水下内爆 数值模拟 陶瓷浮球 压力脉冲
下载PDF
可调式V型球阀流量特性及阀芯型线优化研究
12
作者 陈林 黄晖 +1 位作者 吴晓华 李泽凯 《阀门》 2024年第11期1363-1370,共8页
以DN400型V型球阀为研究对象,采用圆弧构造V型切口,以圆弧半径、圆心至球体回转轴的距离为优化变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球阀内流动特性和流量特性,对阀芯型线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增加圆弧半径可以有效放大调节阀的增... 以DN400型V型球阀为研究对象,采用圆弧构造V型切口,以圆弧半径、圆心至球体回转轴的距离为优化变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球阀内流动特性和流量特性,对阀芯型线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增加圆弧半径可以有效放大调节阀的增益,使流量特性向理想等百分比靠拢,调节更加灵敏;减小圆心至球体回转轴的距离可以增加工作行程段流量调节的稳定性。优化后的阀芯型线同时具有灵敏的调节精度和稳定的流量调节性能,为V型调节球阀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球阀 流量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涠洲11-1油田调整井水基钻井液优选与应用
13
作者 易鹏昌 张立权 +3 位作者 李强 申永强 敬毅 但春阳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涠洲11-1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中新统灯楼角组和角尾组是关键的地层。角尾组上部泥质含量较高,使用常规强包被型钻井液作业时,极易出现钻屑聚集形成泥球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钻井效率,还可能造成起下钻过程中的遇阻... 涠洲11-1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中新统灯楼角组和角尾组是关键的地层。角尾组上部泥质含量较高,使用常规强包被型钻井液作业时,极易出现钻屑聚集形成泥球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钻井效率,还可能造成起下钻过程中的遇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提高角尾组中下部砂岩层的储层保护效果,通过分析已钻井的相关资料,优选了海水聚合物钻井液和EZFLOW无固相钻井液。对比强包被型PDF-PLUS/KCl钻井液,海水聚合物钻井液更具分散性,可有效防止泥球形成;EZFLOW无固相钻井液剪切稀释性强,悬浮携带性能和储层保护性能更佳。在涠洲11-1油田A平台的两口调整井中的成功应用表明,所优选的钻井液有效改善了角尾组出泥球问题,同时提高了起下钻效率和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11-1油田 出泥球 起下钻遇阻 海水聚合物钻井液 EZFLOW无固相钻井液
下载PDF
GX-3井绒囊流体暂堵重复酸化技术 被引量:15
14
作者 温哲豪 薛亚斐 +2 位作者 白建文 何平 张家富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88,共4页
GX-3 井2002 年酸化投产,至2014 年产量正常递减至5×10^4 m^3/d,拟再次酸化增产.为提高重复酸化效果,使用绒囊暂堵流体封堵原酸化高传导蚓孔,迫使酸液进入未酸化地层.室内测试绒囊流体暂堵后提高原酸化高传导蚓孔承压能力78.06 MPa... GX-3 井2002 年酸化投产,至2014 年产量正常递减至5×10^4 m^3/d,拟再次酸化增产.为提高重复酸化效果,使用绒囊暂堵流体封堵原酸化高传导蚓孔,迫使酸液进入未酸化地层.室内测试绒囊流体暂堵后提高原酸化高传导蚓孔承压能力78.06 MPa,pH 值2-7 的暂堵流体塑性黏度、动切力等变化3% 以下,原酸化高传导蚓孔渗透率恢复值88.64%.现场配制密度0.90-0.95 g/cm3、塑性黏度15-30 mPa·s、动切力15-35 Pa 的绒囊暂堵流体120 m3 封堵原酸化高传导蚓孔,井口清水试压3MPa 后注入盐酸6.5 m^3,静置7 h 后排残液.恢复生产后,产气量由5×10^4 m^3/d 提高到7×10^4 m^3/d,表明绒囊暂堵流体封堵原酸化高传导蚓孔后再酸化,不损伤原缝产气能力,并新增产量贡献层,为碳酸盐岩储层重复酸化转向提供了-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重复酸化 绒囊流体 暂堵
下载PDF
天然气井的绒囊流体活塞修井技术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金凤 郑力会 +2 位作者 张耀刚 邓金根 张儒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3-57,共5页
低压气井修井中的压井作业需要平衡地层压力,以防止天然气溢出引发井控安全问题。为此,引入绒囊流体作为压井液,室内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绒囊流体密度在0.5~1.5 g/cm^3,低剪切速率下的黏度达到7 850 000 mPa·s,性能可控,在井筒内胶... 低压气井修井中的压井作业需要平衡地层压力,以防止天然气溢出引发井控安全问题。为此,引入绒囊流体作为压井液,室内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绒囊流体密度在0.5~1.5 g/cm^3,低剪切速率下的黏度达到7 850 000 mPa·s,性能可控,在井筒内胶结形成无固相、结构强度较高类似活塞的封堵段塞。修井时,通过注入不同密度和液量的绒囊流体建立不同的液柱压力,流体以低剪切速率下高结构强度控制天然气从活塞内部突破,阻止天然气从井筒内上升至地面,隔开井筒中天然气与地面的通道;作业中因地层压力变化或者起下管柱,流体可以像活塞一样整体上下浮动。作业后,同常规作业一样气举清理井筒内流体即可恢复生产。中国西北地区某天然气田地层压力系数下降到0.60~0.82,在该区进行了绒囊流体全井充满和绒囊流体活塞修井作业各3口井,作业时间分别为7 d、3 d,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该项技术为低压天然气井修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井 低压 修井 漏失 安全 储集层 伤害 绒囊流体 活塞
下载PDF
绒囊暂堵剂在深层碳酸盐岩储层转向压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蒋建方 翟晓鹏 +3 位作者 贺甲元 耿宇迪 崔佳 魏攀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1-87,共7页
为了明确绒囊暂堵剂在深层碳酸盐岩储层转向压裂中的适应性,选取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THX井岩心作为样品,开展了注入绒囊暂堵剂前后的岩石力学特征评价实验和绒囊注入含裂缝岩心后的封堵压力实验,然后在THX井进行了现场试验... 为了明确绒囊暂堵剂在深层碳酸盐岩储层转向压裂中的适应性,选取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THX井岩心作为样品,开展了注入绒囊暂堵剂前后的岩石力学特征评价实验和绒囊注入含裂缝岩心后的封堵压力实验,然后在THX井进行了现场试验,首次评估了绒囊暂堵剂用于碳酸盐岩深井暂堵酸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绒囊注入后岩石弹性模量减小、泊松比增大、岩心弹塑性应变增大,从而提高了岩心的韧性变形能力;②封堵压力实验结果显示,绒囊暂堵后裂缝承压能力逐渐提升,在注入压力峰值后未出现"悬崖式"陡降,说明绒囊韧性封堵带已经形成且具有明显的封堵作用;③绒囊暂堵后裂缝封堵压力与裂缝宽度成负指数关系,并且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暂堵剂承压力达到稳定的时间缩短;④绒囊暂堵剂注入岩石后提升了岩石的抗变形能力,绒囊暂堵裂缝后在缝内形成憋压,当缝内净压力超过水平地应力差时强制裂缝转向,并且绒囊暂堵剂可以耐130℃高温。结论认为,绒囊暂堵剂能够满足深层碳酸盐岩暂堵转向压裂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碳酸盐岩 储集层 重复压裂 转向压裂 暂堵剂 绒囊流体 酸化
下载PDF
适于高矿化度地层水地层的稳油控水绒囊流体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立国 黄波 +4 位作者 陈维余 孙亮 廖迪 姜梦奇 冯丽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为验证绒囊流体在含高矿化度地层水地层中稳油控水效用,在温度120℃、围压15 MPa、回压1.5 MPa条件下,采用恒流速法测定绒囊流体封堵前后,含不同矿化度盐水和煤油的人造砂岩柱塞稳定流动渗透率和注入压力变化。实验结果表明,0.1 m L/mi... 为验证绒囊流体在含高矿化度地层水地层中稳油控水效用,在温度120℃、围压15 MPa、回压1.5 MPa条件下,采用恒流速法测定绒囊流体封堵前后,含不同矿化度盐水和煤油的人造砂岩柱塞稳定流动渗透率和注入压力变化。实验结果表明,0.1 m L/min恒定流速下,绒囊流体封堵前后,含Fe2++Ca2++Mg2+矿化度分别为1×104 mg/L、10×104 mg/L、20×104 mg/L盐水岩心驱替压力由0.46~0.63 MPa升至1.39~2.23 MPa,封堵能力提高205.83%~262.64%;渗透率140.82~193.30 m D降至66.96~109.85 m D,损失率43.15%~52.53%。以煤油模拟地层原油,相同条件下测定封堵前后效果,驱替压力0.48~0.52 MPa升至0.51~0.55 MPa,增幅5.83%~8.08%;渗透率232.05~272.52 m D降至211.09~249.25 m D,损失率2.26%~4.51%。在地层水矿化度8×104 mg/L、4×104 mg/L的Y井和Z井实施绒囊流体稳油控水,通过提高泵次、深抽等工艺,油井产水量分别降低46.38%、15.99%,产油量提高6 200%、180%。研究和应用表明,绒囊流体抗高矿化度堵水体系能够实现稳油控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 绒囊流体 高矿化度地层水 稳油控水 室内实验 现场应用
下载PDF
绒囊钻井液控制煤层气储层伤害室内研究 被引量:57
18
作者 郑力会 孟尚志 +1 位作者 曹园 李中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9-442,共4页
室内用成核剂、成膜剂、成层剂和定位剂配制密度为0.85 g/cm3的绒囊钻井液,研究其对煤层的封堵及保护效果。用内蒙古煤研磨成不同目数煤粉,分别模拟大、中、小漏失通道做煤屑充填封堵实验,回压0.5 MPa,KCl清水钻井液加压0.5 MPa全部漏失... 室内用成核剂、成膜剂、成层剂和定位剂配制密度为0.85 g/cm3的绒囊钻井液,研究其对煤层的封堵及保护效果。用内蒙古煤研磨成不同目数煤粉,分别模拟大、中、小漏失通道做煤屑充填封堵实验,回压0.5 MPa,KCl清水钻井液加压0.5 MPa全部漏失,绒囊钻井液加压5 MPa无漏失。利用内蒙古煤钻取煤柱塞做煤柱塞封堵实验,KCl清水钻井液随压力增加漏失速率增大,绒囊钻井液加压6.00 MPa无漏失。KCl清水钻井液污染后煤柱塞渗透率恢复值小于66%;绒囊钻井液污染煤柱塞,切片1.0 cm后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6%。绒囊钻井液能够封堵煤层,有效减小对煤层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囊 钻井液 煤层气 控制储层伤害
下载PDF
非均质砾岩油藏绒囊流体辅助聚合物驱效果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攀峰 郑力会 +3 位作者 纪成 陈启龙 黄颖 樊爱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7-313,共7页
非均质砾岩油藏高渗通道与低渗通道共存时,常规聚合物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困难。绒囊流体中囊泡在高渗通道低流动阻力诱导下进入并大量堆积,降低高渗通道与低渗通道间流动阻力差,促使驱替介质转向进入低渗区,提高油藏采收率。选择45 mm&#... 非均质砾岩油藏高渗通道与低渗通道共存时,常规聚合物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困难。绒囊流体中囊泡在高渗通道低流动阻力诱导下进入并大量堆积,降低高渗通道与低渗通道间流动阻力差,促使驱替介质转向进入低渗区,提高油藏采收率。选择45 mm×45 mm×300 mm渗透率200~1200 mD人造岩心,模拟多种渗流通道,并联渗透率10~1200 mD的岩心模拟非均质储集体,驱替压力为0.11~0.57 MPa,水驱和聚合物驱后,高渗与低渗岩心原油采收率差值为16.69%~37.93%,且随渗透率比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后注入0.6 PV绒囊流体,低渗岩心原油采收率较高渗岩心高11.15%~19.97%,驱替压力为33.89~39.12 MPa,高渗与低渗岩心内流体流动阻力差反转,驱替介质转向进入低渗岩心,原油采收率提高8.17%~11.54%,提高驱油效果显著。在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砾岩油藏TX井和TY井应用,分别累计注入绒囊流体150 m3和123 m3,井口压力升高4.70 MPa和1.28 MPa,对比注入前后90 d,日产油量分别提高64.15%和17.74%,整体含水率下降7.94%和10.91%,说明绒囊流体辅助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非均质 渗透率 聚合物驱 绒囊流体 选择性封堵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吉X井煤层气绒囊钻井液实践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德桂 何玉云 +3 位作者 卜渊 毕延森 张毅 罗红兵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5,共3页
吉X井二开井段530.00~616.00 m为高压水层,780.00~860.00 m井段有80 m砾石层,目的层山西组地层压力系数0.55~1.00,太原组0.67~1.03,不同压力系数共存同一裸眼。采用膨润土钻井液、聚合物钻井液,钻穿高压水层。但聚合物钻井液在密度... 吉X井二开井段530.00~616.00 m为高压水层,780.00~860.00 m井段有80 m砾石层,目的层山西组地层压力系数0.55~1.00,太原组0.67~1.03,不同压力系数共存同一裸眼。采用膨润土钻井液、聚合物钻井液,钻穿高压水层。但聚合物钻井液在密度1.2~1.5 g/cm^3、滴流状态时,仍无法解决砾石层的井壁失稳和岩屑携带问题。钻至井深925.00 m后,通井距井底70 m无法到底。后改用绒囊钻井液技术,用重晶石加重,密度1.03 g/cm^3,漏斗黏度90 s,12 h清洗70 m沉砂;密度1.07 g/cm^3,漏斗黏度70 s,顺利钻进到1278 m完钻,下套管和固井顺利。绒囊钻井液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低压目的层承压能力,解决了不同压力系统共存同一裸眼的工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绒囊 钻井液 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