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Bamboo Phyllostachys Edulis Pretreated with Ionic Liquids-Water Mixtures
1
作者 Qingyue Wang Qiyu Chen Takumi Endo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2015年第2期55-62,共8页
The ionic liquid (IL)-water mixture pretreated bamboo (Phyllostachys edulis) samples were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BMIM]Cl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water and [BMIM]BF4 (1-Butyl... The ionic liquid (IL)-water mixture pretreated bamboo (Phyllostachys edulis) samples were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BMIM]Cl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water and [BMIM]BF4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water were used in pretreatment process. Compositions of the untreated bamboo and pretreated bamboo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D) were analyzed to explain the effect of ILs mixture on cellulose crystalline structure. The pretreated cellulose with [BMIM]Cl&#45 water mixture was tend to produce the more gaseous products, 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composition rate. The behavior of more CO and CH4 gaseous products and less tar i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duct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ILs-water mixture pretreatment process. The potential and some problems of ILs-water mixture pretreatment method applied in thermal chemical conversion methods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Water Mixture bamboo phyllostachys edulis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ETREATMENT
下载PDF
Modeling of the height–diameter relationship using an allometric equation model:a case study of stands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被引量:1
2
作者 Xuan Gao Zhandong Li +5 位作者 Hongmei Yu Zehui Jiang Chen Wang Yu Zhang Lianghua Qi Lei Sh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39-347,共9页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 height (H) and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 is vital to forest design, monitoring and biomass estimation. We developed an allometric equation model and tested its appli...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 height (H) and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 is vital to forest design, monitoring and biomass estimation. We developed an allometric equation model and tested its applicability for unevenly aged stands of moso bamboo forest at a regional scale. Field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21 plots. Based on these data, we identified two strong power relationships: a corre- lation between the mean bamboo height (Hm) and the upper mean H (Hu), a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an D (Din) and the upper mean D (Du). Simulation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 aUometric equation model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observed culms derived from the field data for the 21 stands, with a root-mean-square error and relative root-mean-square error of 1.40 m and 13.41%,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llometric equation model had a strong predictive power in the unevenly aged stands at a regional scale. In addition, the estimated average height-diameter (H-D) model for South Anhui Province was used to predict H for the same type of bamboo in Hu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measured D, and the results were highly similar. The allometric equation model has multiple uses at the regional scale, includ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H- D relationship among regions. The model describes the average H-D relationship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caused by variation in site conditions, tree density and other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metric equation bamboo Height-diameter relationship MODEL phyllostachys edulis POACEAE STRATIFICATION
下载PDF
毛竹皆伐后针阔混交次生林群落短期动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昌 王秀云 +1 位作者 樊民亮 杨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4,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毛竹皆伐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的针阔混交次生林群落的恢复动态,以浙江省磐安县黄檀林场为研究区,设置140 m×60 m(0.84 hm^(2))固定样地,于2022年4月和2023年10月进行2次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及种群更... 为进一步了解毛竹皆伐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的针阔混交次生林群落的恢复动态,以浙江省磐安县黄檀林场为研究区,设置140 m×60 m(0.84 hm^(2))固定样地,于2022年4月和2023年10月进行2次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22—2023年,群落组成变化不大,仅玉兰退出群落;重要值前7位的物种均相同,且均以杉木占据绝对优势。(2)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数由836株减少到812株,其中死亡58株,新增34株(胸径≥3 cm)。(3)群落植株个体平均胸径由14.16 cm增加到14.87 cm,增加了5.0%。两期群落植株个体数径级均呈倒“J”型分布,随径级的增加个体数减少。(4)2022—2023年,样地内胸径≥3 cm的个体年均死亡率和新增率分别为4.79%和2.85%,种群年实际更新率为-1.94%,但主要物种的死亡率、新增率和种群更新差异较大。总体上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总体稳定,人工干预后恢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死亡率 新增率 群落动态 毛竹
下载PDF
毛竹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孜 闫小玲 +1 位作者 郝琴 郭小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82-1690,共9页
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SVP作为开花调控网络的中枢调控因子,也可在植物芽发育中发挥作用并参与逆境及激素途径。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PheMADS47a约2000 bp的启动子序列,构建了... 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SVP作为开花调控网络的中枢调控因子,也可在植物芽发育中发挥作用并参与逆境及激素途径。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PheMADS47a约2000 bp的启动子序列,构建了不同长度5′端缺失启动子(P1:1949 bp、P2:825 bp、P3:578 bp、P4:493 bp、P5:230 bp、P6:79 bp)的植物表达载体(含报告基因GUS),遗传转化至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通过β-葡萄糖苷酸酶(GUS)染色分析其活性。结果显示,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中存在脱落酸(ABA)、赤霉素(GA)、吲哚-3-乙酸(IAA)、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等激素应答元件及低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以及众多光响应元件。在10和15 d幼苗期,除P4启动子外,其他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均有活性;在23和33 d苗期,P1~P3启动子活性强。全长启动子P1驱动的GUS基因在拟南芥的根、茎、叶、花序、角果基部均有表达,而在角果和侧枝中无表达。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活性明显受MeJA、SA促进,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活性对ABA、GA和IAA的应答不同。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活性均可被黑暗、干旱、NaCl、4℃低温抑制。推测-578~-493 bp是该启动子活性的关键区域,该启动子是MeJA诱导型启动子。本研究为应用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和探究该基因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MADS-box转录因子 SVP基因 启动子 激素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秸秆及其生物质炭输入对毛竹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与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潘丽霞 姜振辉 +4 位作者 张雯怡 周家树 刘娟 蔡延江 李永夫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外源碳(玉米Zea mays秸秆及其生物质炭)输入对亚热带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揭示其对土壤硝化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亚热带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对照... 【目的】探讨不同外源碳(玉米Zea mays秸秆及其生物质炭)输入对亚热带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揭示其对土壤硝化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亚热带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对照(不施用)、施用玉米秸秆(5 t·hm^(-2))和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5 t·hm^(-2)),进行为期1 a的野外试验。于试验的第3个月和第12个月采集土壤样品,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毛竹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酶活性与总硝化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相比,秸秆及其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和群落结构(P<0.05),而对氨氧化古菌(AOA)丰度和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秸秆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氨氧化细菌丰度及其优势菌属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的相对丰度、蛋白酶活性和脲酶活性以及总硝化速率,而生物质炭处理则使其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氨氧化细菌丰度及其优势菌属亚硝化螺菌属的相对丰度、蛋白酶活性和脲酶活性与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土壤总硝化速率呈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NH_(4)^(+)-N、NO_(3)^(-)-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水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对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影响(P<0.05)。【结论】秸秆生物质炭输入通过降低土壤NH_(4)^(+)-N、NO_(3)^(-)-N和水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从而降低土壤氨氧化细菌丰度及其优势菌相对丰度,削弱氮循环相关酶活性,进而抑制土壤硝化作用。与秸秆直接输入相比,秸秆生物质炭有利于减少毛竹林土壤氧化亚氮气体排放以及土壤氮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毛竹林土壤 氨氧化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硝化作用
下载PDF
楠竹笋及其附属物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与比较研究
6
作者 潘年琼 吴宸印 +2 位作者 杨淇蘥 杨迺嘉 杜成兴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1期18-24,共7页
为明确楠竹笋及其附属物中的挥发性物质,本试验借助GC-MS技术测定了笋肉、嫩笋壳、老笋壳三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并开展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3个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出31种化合物,嫩笋壳中化合物种类最多,高达24种;其次是老笋壳(16种),... 为明确楠竹笋及其附属物中的挥发性物质,本试验借助GC-MS技术测定了笋肉、嫩笋壳、老笋壳三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并开展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3个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出31种化合物,嫩笋壳中化合物种类最多,高达24种;其次是老笋壳(16种),笋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最少,仅为12种。根据官能团的不同进行分类,老笋壳共含有醇、醛、酸、酮、烷、烯、酯7个大类挥发性化合物,而笋肉和嫩笋壳中不含有烯类挥发性化合物;三个部位中相对含量最多的均为酯类成分,分别占挥发性成分的29.36%、62.50%、18.86%。烯类化合物仅在老笋壳中检出,且仅有诱虫烯一种,含量高达15.277%,是老笋壳中含量第二多的物质;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有7种共有的化合物,分别为2,3-辛二酮、2-己醇、己酸、正二十一烷、正己醛、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而由内至外三个部位独属的化合物分别有2、11、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竹笋 挥发性成分 竹笋附属物 GC-MS
下载PDF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表层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7
作者 何昕诺 覃云斌 +7 位作者 马姜明 孙晨茜 丁苏雅 潘于 黄慧欣 潘心茹 姜雪芳 高宇凡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11,共14页
近年来,高经济效益驱动着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经营方式向复合经营方式转变,而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质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变化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制约着毛竹林复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为揭示这一响应变化特征,助力毛竹... 近年来,高经济效益驱动着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经营方式向复合经营方式转变,而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质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变化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制约着毛竹林复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为揭示这一响应变化特征,助力毛竹林复合经营,本研究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常绿阔叶林转为毛竹纯林和毛竹纯林改造为竹茶混交林情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解析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环境因素。结果表明:相较于常绿阔叶林,毛竹纯林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组成发生显著改变,其中细菌Observed species指数提高9.08%,细菌与真菌群落网络的节点数下降、负相关关系连线数增加,同时土壤养分流失。毛竹纯林改造为竹茶混交林后,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和协同作用均有一定的提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pH值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因此,相较于常绿阔叶林,需要改善毛竹纯林的经营管理以提升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和土壤质量,而将毛竹纯林改造为竹茶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细菌群落稳定与土壤质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常绿阔叶林 竹茶混交林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毛竹及其2种变异类型叶结构特征研究
8
作者 胡思思 孔令辉 +4 位作者 肖姣 胡添翼 邓梦 杨光耀 于芬 《竹子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为了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及其2种变异类型厚竹(Ph.edulis‘Pachyloen’)、八字竹(Ph.edulis‘Bicanna’)叶的功能差异,及其与竹秆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法结合显微技术观察叶片的解剖结构特性,... 【目的】为了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及其2种变异类型厚竹(Ph.edulis‘Pachyloen’)、八字竹(Ph.edulis‘Bicanna’)叶的功能差异,及其与竹秆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法结合显微技术观察叶片的解剖结构特性,构建其三维形态结构图,利用蒽酮比色法测定相关生理指标。观测各竹种竹秆的秆形因子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叶结构与秆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毛竹叶面积、泡状面积、维管束面积更大,且具有更厚的下表皮、叶片、叶肉,其叶的结构更有利于光合作用;毛竹和厚竹叶的结构和秆形特征密切相关。【结论】毛竹叶片结构特征更有利于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物质用于竹秆生长,且毛竹和厚竹可通过改变叶片和秆形特征来权衡资源,从而维持自身正常生长。该文为进一步揭示竹子生长发育机制奠定基础,并为竹子新种质创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变异类型 解剖结构 竹秆
下载PDF
添加毛竹笋混合发酵对梅干菜主要功能性物质及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仁杰 卞方圆 +1 位作者 黄志远 伊奎鑫 《竹子学报》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梅干菜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梅干菜制作工艺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笋芥菜混合发酵及芥菜单独发酵2种发酵方式制作梅干菜,然后测定分析2种梅干菜和新鲜芥菜的蛋白质、可...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梅干菜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梅干菜制作工艺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笋芥菜混合发酵及芥菜单独发酵2种发酵方式制作梅干菜,然后测定分析2种梅干菜和新鲜芥菜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以及矿物质元素和功能性物质等指标。【结果】混合发酵梅干菜的钙、铁、镁及钾等矿物质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独发酵梅干菜,其中铁和镁含量同时显著低于新鲜芥菜,仅磷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单独发酵梅干菜和新鲜芥菜,表明混合发酵对梅干菜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小于单独发酵。相对于新鲜芥菜,混合发酵梅干菜的膳食纤维及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少量减少,而单独发酵梅干菜的可溶性糖、膳食纤维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此外,发酵方式的不同显著影响了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其中混合发酵对梅干菜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功能性物质含量有显著提升。【结论】总体而言,发酵方式的不同显著影响了梅干菜的矿物质元素、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性物质的含量。相比而言,混合发酵方式具有更好的提高梅干菜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笋 梅干菜 混合发酵 维生素 矿物质元素
下载PDF
结合深度学习和面向对象的无人机影像毛竹林分布信息提取
10
作者 王海龙 郜昌建 +3 位作者 胡昱彦 林荫 应建平 徐达 《竹子学报》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为有效估测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面积提供技术参考,该文尝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和面向对象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毛竹林信息。【方法】以研究区毛竹林为研究对象,以无人机影像为数据源,采用CNN的深度学习... 【目的】为有效估测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面积提供技术参考,该文尝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和面向对象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毛竹林信息。【方法】以研究区毛竹林为研究对象,以无人机影像为数据源,采用CNN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无人机影像中各典型地物,在此基础上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使用隶属度函数分类方法对毛竹林进行分类,并与采用随机森林(RF)的分类方法提取毛竹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该文采用的分类方法既可以避免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难以充分利用影像的深层次特征,又能解决CNN在影像分类时易丢失地物目标边缘、形状等细节信息的难题。(2)分类方法提取的毛竹林总体精度为91.04%,Kappa系数为0.89;RF分类方法总体精度为85.07%,Kappa系数为0.82,总体精度提高5.97个百分点,Kappa系数提高0.07。(3)根据2023年度林草湿资源图成果数据统计,研究区毛竹林面积为150.31 hm^(2),该文采用的分类方法提取毛竹林面积为161.99 hm^(2),提取结果比实际多11.68 hm^(2),总体上吻合程度较高。【结论】结合CNN的深度学习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可以提高毛竹林信息提取精度,可为毛竹林的精细化提取提供有效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无人机影像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面向对象 信息提取
下载PDF
适于小农户家庭的不同毛竹笋干加工工艺比较研究
11
作者 王豪 虞如坤 +6 位作者 陆志敏 张波 陈刚 沈波 宋谢清 王建军 陆云峰 《竹子学报》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目的】针对传统小农户家庭毛竹笋干加工产品参差不齐等问题,以浙江宁波区域为例,探索优化小农户家庭毛竹笋干加工工艺技术。【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置了采收时间、煮制时长、晒干时长的三因素试验处理9个,测定分析不同处理下... 【目的】针对传统小农户家庭毛竹笋干加工产品参差不齐等问题,以浙江宁波区域为例,探索优化小农户家庭毛竹笋干加工工艺技术。【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置了采收时间、煮制时长、晒干时长的三因素试验处理9个,测定分析不同处理下毛竹笋干产品的含水率、复水比、色泽以及感官指标的差异。【结果】毛竹笋干晒干时长越长,笋干的含水率越低,复水性越好,同时其颜色越深,但亮度较低;感官品质最好的为A1B3C3处理,即4月5日采收,煮制2.0 h,晒干7 d;相关性分析发现笋干含水率和香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笋干的含水率越低,香味越好。【结论】小农户家庭加工毛竹笋干在采收时宜做到“采早采嫩”,且可适当延长煮制和晒干时间,提高笋干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采收时间 笋干
下载PDF
毛竹扩张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德中 叶继生 +5 位作者 宋怀芬 刘骏 周天玲 李霞 廖鹏飞 李怡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66-69,76,共5页
毛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物种,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但毛竹在自然保护地扩张引发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毛竹扩张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从毛竹扩张的机理、毛竹扩张对土壤理化性质... 毛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物种,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但毛竹在自然保护地扩张引发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毛竹扩张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从毛竹扩张的机理、毛竹扩张对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对毛竹扩张的热点问题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毛竹扩张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毛竹扩张的有效管控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森林生态
下载PDF
竹笋禾夜蛾防治技术分析
13
作者 汪伦齐 李源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竹笋禾夜蛾是竹林经营中的常见害虫,对竹笋和竹材危害较大,影响其产量和质量。为更好地防治竹笋禾夜蛾,提高毛竹产量和品质,促进竹业健康持续发展,分析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营林措施等综合防治措施,对不同立竹密度毛竹发笋成竹和毛竹林... 竹笋禾夜蛾是竹林经营中的常见害虫,对竹笋和竹材危害较大,影响其产量和质量。为更好地防治竹笋禾夜蛾,提高毛竹产量和品质,促进竹业健康持续发展,分析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营林措施等综合防治措施,对不同立竹密度毛竹发笋成竹和毛竹林退笋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低于150株/667 m^(2)的立竹密度,可以提高竹笋成竹率、降低害虫退笋率;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毛竹林发笋成林率更高,害虫退笋率减少。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毛竹竹笋禾夜蛾的危害,降低害虫退笋率,提高毛竹害新笋成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禾夜蛾 毛竹 综合防治 竹林经营
下载PDF
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区域分异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张翱 李文婷 +3 位作者 王天祥 武耀星 雷刚 漆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在我国北、中和南亚热带研究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纬度分布格局,揭示其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毛竹林固碳增汇、经营管理和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揭示亚热... 【目的】在我国北、中和南亚热带研究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纬度分布格局,揭示其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毛竹林固碳增汇、经营管理和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揭示亚热带不同区域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沿土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运用地理探测器中因子探测、交互探测和风险探测分析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区域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区域的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但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随土层加深而升高;0~6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北亚热带(5.16 g·kg^(-1))>南亚热带(4.86 g·kg^(-1))>中亚热带(4.56 g·kg^(-1)),土壤碳库稳定性随纬度降低而降低。2)年均气温对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的解释程度最高,q值为0.376~0.452;其次为海拔(q=0.392,P<0.001);林分因子中凋落物厚度对不同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毛竹林生物量对30~6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较显著(q=0.308,P<0.01)。3)各因子间交互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作用,毛竹林生物量与凋落物厚度交互作用在0~10 cm土层最强(q=0.704);毛竹林生物量与年均气温交互效应在10~30和30~60 cm土层最强,q值分别为0.601和0.732,均为较强的非线性增强作用。4)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部分年均气温范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年均气温17~19℃时最高(5.03~12.39 g·kg^(-1))、15~17℃时最低(2.69~6.20 g·kg^(-1));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海拔700~900 m时均为最高;毛竹林生物量为75~90 t·hm^(-2)时,0~10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达最高。【结论】总体而言,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其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呈现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的纬度分布格局,因而在低纬度地区应实施轻扰经营技术,减少土壤扰动从而提高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年均气温和海拔是影响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关键因子,毛竹林生物量对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与气候、地形因子协同作用明显,气候、地形与林分状况的单因子作用及其交互效应共同主导着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区域分异特征。本研究为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稳定性维持及固碳增汇潜力发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氧化有机碳 区域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毛竹林
下载PDF
毛竹入侵杉木林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15
作者 彭辉 陈焕伟 +2 位作者 李求洁 沈庆华 周红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揭示凤阳山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及毛竹入侵后的杉木林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土壤真菌类群为26门60纲113属415 OTU,子囊菌门和担... 为揭示凤阳山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及毛竹入侵后的杉木林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土壤真菌类群为26门60纲113属415 OTU,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绝对优势的两个菌门。两者的丰度占真菌总量80.80%~83.92%,在3种林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识别出的1%以上的优势菌纲有8个,为古根菌纲、伞菌纲、粪壳菌纲、锤舌菌纲、银耳纲、球囊菌纲、散囊菌纲和酵母菌纲。古根菌纲和伞菌纲占真菌总量的50.82%~75.40%。古根菌纲在毛杉混交林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毛竹纯林(P<0.05),与杉木纯林无显著差异。Archaeorhizomyces为优势菌属(20.07%~51.51%)且在毛杉混交林中最高、在毛竹纯林最低,毛杉混交林中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杉木纯林和毛竹纯林。土壤真菌优势菌属水平丰度与土壤环境因子的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表明,全磷与Meliniomyces、毛壳菌属、Hodophilus、瓶霉属、Heterocephalacri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Wickerhamomyce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显著,全磷、有效磷、pH、速效钾和碳磷比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毛竹扩张,维护生态稳定和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群落 毛竹入侵 杉木林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毛竹入侵对落叶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16
作者 邵慧妹 于水强 +3 位作者 谭蕊 徐新颖 王国兵 王维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4,共10页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亚热带北缘落叶阔叶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究毛竹入侵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与固碳潜力及森林的毛竹入侵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毛竹入侵样带上,选择...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亚热带北缘落叶阔叶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究毛竹入侵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与固碳潜力及森林的毛竹入侵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毛竹入侵样带上,选择落叶阔叶林(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竹阔混交林(混交林)和毛竹林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林下地表0~10 cm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包括土壤pH、含水率和有机碳、全氮、NH_(4)^(+)-N、NO_(3)^(-)-N、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β-葡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物酶(POX)、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和酶计量(V_(C/N)、V_(N/P)、V_(C/P)),比较不同林分的土壤指标。【结果】①随着毛竹入侵,毛竹林土壤pH值和含水率显著增大,且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显著(P<0.05);其土壤有机碳、NO_(3)^(-)-N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NH_(4)^(+)-N、有效磷和全磷含量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不显著。②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水解酶(BG、NAG+LAP、AcP)活性均随毛竹入侵呈下降趋势,氧化酶(POX、PER)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酶计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的V_(N/P)显著低于混交林和麻栎林(P<0.05),而V_(C/N)、V_(C/P)在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③酶活性的矢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磷限制程度高于混交林和麻栎林。④土壤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NO_(3)^(-)-N、全氮、有效磷含量或pH有显著相关关系,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相关性总体不显著。【结论】毛竹林取代落叶阔叶林(麻栎林)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相关水解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原有落叶阔叶林土壤碳库与养分库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植物入侵 落叶阔叶林 土壤胞外酶 微生物养分限制
下载PDF
高产笋用毛竹林培育技术初探
17
作者 宁新卿 邓志明 +1 位作者 黄雪龙 杜小东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1期45-47,共3页
从立地选择、竹林结构调整、深翻垦复、增施肥料、水分管理、适时挖笋、留笋养竹、覆盖催笋等方面总结了高产笋用毛竹林培育技术,并比较了几种处理模式对毛竹林出笋量和出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处理模式优劣顺序为:深翻垦复+覆盖... 从立地选择、竹林结构调整、深翻垦复、增施肥料、水分管理、适时挖笋、留笋养竹、覆盖催笋等方面总结了高产笋用毛竹林培育技术,并比较了几种处理模式对毛竹林出笋量和出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处理模式优劣顺序为:深翻垦复+覆盖谷糠+深施羊粪>深翻垦复+笋用复合肥+深施羊粪>深翻垦复+深施羊粪>深翻垦复+覆盖草木灰+深施羊粪。其中,最优模式冬笋产量可达1.13 t/hm^(2),春笋数量可达1575个/hm^(2),出笋初期和盛期分别提前16 d和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用林 高产 覆盖催笋
下载PDF
低产林改造措施对毛竹生长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18
作者 向继红 向宇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以怀化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低产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浅垦+林分结构调整(处理Ⅰ)、深垦+施肥+林分结构调整(处理Ⅱ)、带垦+压青+林分结构调整(处理Ⅲ)、撩壕+深施肥+林分结构调整(处理Ⅳ)等4种措施进行改造。2016—2020年连续监测毛竹... 以怀化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低产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浅垦+林分结构调整(处理Ⅰ)、深垦+施肥+林分结构调整(处理Ⅱ)、带垦+压青+林分结构调整(处理Ⅲ)、撩壕+深施肥+林分结构调整(处理Ⅳ)等4种措施进行改造。2016—2020年连续监测毛竹林的发笋、成竹、秆质量、鲜笋质量、毛料质量、总产值、净产值以及新生鞭生长、新竹生长等因子。结果表明:不同低产林改造措施下毛竹的新生鞭长度、直径、分布深度以及单位面积鲜笋质量、壮芽数、新生竹净产值和增收、经济效益等均呈现为处理Ⅳ的>处理Ⅲ的>处理Ⅱ的>处理Ⅰ的。4种改造措施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毛竹低产林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处理Ⅳ的投入最高,增产幅度最大;新生鞭数量最多、质量最大、芽最多。低改4年后,处理Ⅳ的发笋数和成竹数均最多,分别达76725.0个·hm^(-2)和30780.0株·hm^(-2);新竹平均胸径、净产值、增收均最大,分别达12.13 cm、135701.0元·hm^(-2)、107420.0元·hm^(-2)。由此可见,毛竹林的经济效益与垦复深度和施肥量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怀化市加强毛竹资源开发、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低产林改造 生长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笋竹两用林培育管理技术研究
19
作者 左毅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74-77,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毛竹产量、保证毛竹品质,本文结合研究区实际,从林地选择及复垦,林分构建,科学施肥、水分管理、根部覆盖、钩梢管理、林间道修建和地下竹鞭调控、采伐及留竹等毛竹林的管理,采笋时间及规格、采笋方法,有害生物预防、治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毛竹产量、保证毛竹品质,本文结合研究区实际,从林地选择及复垦,林分构建,科学施肥、水分管理、根部覆盖、钩梢管理、林间道修建和地下竹鞭调控、采伐及留竹等毛竹林的管理,采笋时间及规格、采笋方法,有害生物预防、治理等多个方面,对毛竹的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进行分析,为毛竹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竹两用林 品种培育 竹林培育 管理技术
下载PDF
毛竹扩张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佟富春 吴智华 +5 位作者 林瑞雪 吴晓君 邓惠方 黄子峻 李仁杰 栾军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51-57,70,共8页
以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2018—2019年的旱、雨季,毛竹扩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引起的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①共捕获土壤跳虫4455头,隶属于12科27属,其中... 以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2018—2019年的旱、雨季,毛竹扩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引起的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①共捕获土壤跳虫4455头,隶属于12科27属,其中,符跳属、拟裸长角跳属和小圆跳属为优势属。②3种类型样地中土壤跳虫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均为雨季高于旱季。旱季所有指标在不同林分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雨季土壤跳虫的个体密度、类群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Pielou均匀度指数为竹阔混交林>毛竹林>常绿阔叶林。③随着毛竹扩张,凋落物层的β-葡糖苷酶、酸性磷酸酶、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和土壤有机碳显著降低,导致土壤跳虫的个体密度、类群数显著增加,多样性亦增加,但扩张中过渡类型的竹阔混交林跳虫多样性减少。毛竹扩张不同阶段中土壤跳虫的大部分优势属和常见属相同,表明土壤跳虫群落在毛竹扩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土壤跳虫 群落结构 常绿阔叶林 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