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周家台秦简看中国古代的祝由术
1
作者 白慧静 王贵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周家台秦简完整地展示了古代祝由术实例,为精准了解古代神秘的祝由术提供了珍贵史料。祝由术的核心原理是依据病症推断出致病的缘由,然后针对导致疾病的对象采取祝祷措施,“祝由”一名恰好是这一原理的概括。祝由术是使令式的,而不是祈... 周家台秦简完整地展示了古代祝由术实例,为精准了解古代神秘的祝由术提供了珍贵史料。祝由术的核心原理是依据病症推断出致病的缘由,然后针对导致疾病的对象采取祝祷措施,“祝由”一名恰好是这一原理的概括。祝由术是使令式的,而不是祈求。祝由术程序中有对病由的回报,或者是回报以某种好处,或者是回报以祭品,但属于诱惑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由术 周家台秦简 简帛
下载PDF
长江早期水文化及其特征探微——以简帛所记楚地为例
2
作者 王佳 郑晓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楚地是长江流域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域,长江决定了水对于这个区域文明起源发展的特殊意义。楚地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了对水的崇拜和相关的社会习俗。对水和楚地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长江... 楚地是长江流域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域,长江决定了水对于这个区域文明起源发展的特殊意义。楚地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了对水的崇拜和相关的社会习俗。对水和楚地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长江文明,进而理解中华早期文明有重要的意义。楚地有关水文化的记载多不见于传世典籍,而大量记录于简牍帛书中,因此简牍帛书的钩沉不仅可以补充既有文献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从中窥管到更为细致可靠的其时社会中水的观念、习俗、行为和治理等,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故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通过对简帛文献相关记述的梳理,我们也可以看出楚地早期的水文化在特征上和后面的水文化较大的差别在于,当时的人们所关注和实践的水文化总体来说还是人和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也就是对于世界与生命的来源、人类如何获得更强的生育能力和身体机能以延续生命、如何维持人类的生计三个方面,以此形成早期楚地的水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简帛 水崇拜 水习俗 楚地
下载PDF
西汉人体陶俑的医学研究
3
作者 李永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8,I0005-I0007,共12页
辽中医俑1号和2号的形态特征分别符合西汉文帝与景帝陵寝出土的“裸体着衣式木臂彩绘陶俑”的侍女俑和武士俑。此类陶俑制作的风格写实、体型标准、头面部雕塑呈个体化,对古代人体测量学和体表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实测数据表明,西汉... 辽中医俑1号和2号的形态特征分别符合西汉文帝与景帝陵寝出土的“裸体着衣式木臂彩绘陶俑”的侍女俑和武士俑。此类陶俑制作的风格写实、体型标准、头面部雕塑呈个体化,对古代人体测量学和体表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实测数据表明,西汉人体俑为真人1/3缩型,代表了西汉时期标准男女成年人体。辽中医俑1、2号的还原女子身高为159 cm,男子为172.5 cm,与《内经》所述人长七尺五及近现代中国人平均身高基本一致。另外,汉俑的头身比、足身比、上下身比等数据与中国现代人也高度符合。汉俑的“同身寸”与秦汉度量寸制及《内经》的人体骨度测量数据完全一致,代表了中医针灸的“标身寸”。66个西汉“脉书”中常用的体表解剖名词大部分在汉俑体表都有雕塑表达,说明古人对人体的精准认知,以及文字和雕塑表达的一致性。体表结构专有名词在“脉书”中最常见的使用是表达疼痛的部位,这可视为中医穴位及“以痛为腧”取穴法的早期雏形。研究表明,西汉人体俑不但代表了当时的标准男女人体,也能代表现代的人体标准,同时具有广泛国际代表性,堪称中国古代人体测量的“原始标准”。因此,重建汉代经脉人体模型对传统针灸的继承、医学教育、标准化及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医俑 汉陶俑 裸俑 人体俑 简帛医书 脉书 经脉人 针灸标准化
下载PDF
先秦两汉简帛医书“心”相关理论探析
4
作者 王少锋 武可尚京 +3 位作者 雷海燕 罗云钐 何璐琪 李斌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3-66,共4页
20世纪以来,随着大量先秦两汉简帛文献的出土及释读,为中医药理论起源及疾病发生、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现有已出版的秦汉简帛医学文献中有关“心”的内容,发现秦汉时期医家对“心疾”的认识,无论是在疾病的... 20世纪以来,随着大量先秦两汉简帛文献的出土及释读,为中医药理论起源及疾病发生、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现有已出版的秦汉简帛医学文献中有关“心”的内容,发现秦汉时期医家对“心疾”的认识,无论是在疾病的名称、发病的原因还是疾病的防治等方面与以前的认知相比,均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发现秦汉时期医家在治疗方面大量应用“养生法”,为我们现今防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简帛医书 病名 治疗方法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从简帛医书看《内经》足六脉病候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峰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5-868,共4页
《内经》中《灵枢.经脉》以外还有一些篇章涉及到经脉病候,其中集中论述经脉病候的大都以足六脉形式表述。研究表明,足六脉病候与简帛经脉病候关系密切,提示我们,一方面,经脉病候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灵枢.经脉》;另一方面,简帛经脉文... 《内经》中《灵枢.经脉》以外还有一些篇章涉及到经脉病候,其中集中论述经脉病候的大都以足六脉形式表述。研究表明,足六脉病候与简帛经脉病候关系密切,提示我们,一方面,经脉病候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灵枢.经脉》;另一方面,简帛经脉文献的影响相当深远。将观察经脉病候概念的视野扩大,并从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予以审视,有利于深化对经脉病候甚至早期经脉理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六经证候/历史 @简帛医书
下载PDF
湖南出土简帛的书法价值初探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松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7,共14页
湖南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简牍数量最多、时代序列最完整、简帛书体资料最丰富的省份。湖南出土简帛的书法价值主要有:1)展现了战国楚系文字的原始面貌。2)提供了秦汉之际隶变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秦隶书体。3)给隶书的成熟期提供了新的佐证... 湖南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简牍数量最多、时代序列最完整、简帛书体资料最丰富的省份。湖南出土简帛的书法价值主要有:1)展现了战国楚系文字的原始面貌。2)提供了秦汉之际隶变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秦隶书体。3)给隶书的成熟期提供了新的佐证。4)给东汉后期和三国魏晋的书法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5)给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高古生动的临摹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出土简帛 书法价值
下载PDF
出土简帛中的篇题木牍及其相关目录学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傅荣贤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出土简帛所见专门用于记录文献篇题的木牍主要有三处。其中,尹湾所出的1块篇题木牍记录了7种典籍的书名,可视为群书目录的雏形。银雀山所出的5块和阜阳所出的3块篇题木牍都是一书篇章目录。综合考察可知,《七略》之前的所谓"目录&q... 出土简帛所见专门用于记录文献篇题的木牍主要有三处。其中,尹湾所出的1块篇题木牍记录了7种典籍的书名,可视为群书目录的雏形。银雀山所出的5块和阜阳所出的3块篇题木牍都是一书篇章目录。综合考察可知,《七略》之前的所谓"目录"主要是一书目录,相应的文献学问题主要是一书内部篇章结构及其关系,而不是群书目录所反映的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并且,一书目录只有"目"而没有"录",具有十分明确的检索取向。表6。参考文献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简帛 篇题木牍 目录学 群书目录 一书目录
下载PDF
简帛佚籍的发现与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学勤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1970年代以来,大批简帛书籍的陆续出土,为丰富和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提供了资料与条件,促使我们对中国古代学术史进行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简帛佚籍的发现对于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使一些... 1970年代以来,大批简帛书籍的陆续出土,为丰富和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提供了资料与条件,促使我们对中国古代学术史进行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简帛佚籍的发现对于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使一些古书的可信性得到基本认可;第二,可使一些古籍的属性和成书时代得到大致的确认;第三,可使许多学术著作的价值得到新的、进一步的认识;第四,可对古代时期的学术源流作出新的判断;第五,可以重新为战国时期某一诸侯国进行学术史定位。在中国历史上,新学问的产生都源于新发现,"重写学术史"正是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而提出来的。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有大发现和新发现的时代,面对更新、更多、更重要的历史典籍的出土,中国古代学术史已有条件得到重新书写,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很可能要出现新的繁荣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佚籍 重写 中国古代学术史
下载PDF
今、帛、竹书《周易》与今、古文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大钧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共6页
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周易》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易》考之,汉初人们... 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周易》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易》考之,汉初人们以隶字抄书,并无严格的今、古文区分,故熹平石经作为分辨汉人今、古文的权威,只是为平息当时的今、古文之争。汉唐人以自己所见之有限的古文本而定其"古文某作X",今以竹书校之,方知其所见之古文本及其古文字,与战国竹书古文本多有不同。而由今本与竹书本多有相同相通者考之,知今本确为古文本无疑。随着帛《易》的出土,有本师传授的今文《易》在亡佚千余年后又重现于世,对弄清《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些疑难卦爻辞原旨,厘清汉人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与演变,无疑有重大的借鉴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周易》 楚竹书《周易》 今本《周易》 今文经 古文经 熹平石经
下载PDF
论简帛的文献学研究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显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1期34-40,共7页
一个世纪以来,发现的简帛文献已达约 22万枚(件),总共约 700 万字。它们具有极强的文献真实性,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古籍文意解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价值。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对简帛文献的研究,以利于... 一个世纪以来,发现的简帛文献已达约 22万枚(件),总共约 700 万字。它们具有极强的文献真实性,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古籍文意解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价值。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对简帛文献的研究,以利于古文献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帛书 文献学 研究价值
下载PDF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敏俐 《北方论丛》 2021年第2期13-18,133,共7页
安大简《诗经》的发现,让我们有幸看到了战国时代《诗经》传抄的一个选本的原本面貌,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献价值,但安大简《诗经》的抄写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同篇同字的异体、抄写篇目和文字的遗漏、随意的误书、因声因形的讹写等。这说明它... 安大简《诗经》的发现,让我们有幸看到了战国时代《诗经》传抄的一个选本的原本面貌,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献价值,但安大简《诗经》的抄写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同篇同字的异体、抄写篇目和文字的遗漏、随意的误书、因声因形的讹写等。这说明它只是有幸传承下来的战国时代众多《诗经》抄本中的一种,我们在研究和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要采取比较客观冷静的态度,不要为其中的问题所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诗经》 抄本 讹误
下载PDF
楚简帛书法艺术概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祖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楚简帛是中国最早的手书墨迹。它以其独特的字势、体势、笔法和浪漫的楚风引发了中国书史上隶变的先声。它独特的形制和独特的笔法体系,对书写工具的原创,对笔意墨趣的自觉追求,不仅确立了中国书法的笔墨观念和意境体系,而且对书体的演... 楚简帛是中国最早的手书墨迹。它以其独特的字势、体势、笔法和浪漫的楚风引发了中国书史上隶变的先声。它独特的形制和独特的笔法体系,对书写工具的原创,对笔意墨趣的自觉追求,不仅确立了中国书法的笔墨观念和意境体系,而且对书体的演变和中国书法形制的初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来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提供了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楚帛书 隶变 俗书 书法形制
下载PDF
帛书《易传》成书问题新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光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帛书《易传》整体形成在秦代《挟书律》施行之前,帛书《易传》的散乱期和《挟书律》的施行期基本重合,帛书的整理期在《挟书律》废除到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之间。帛本《易传》中《说卦》前三章的归属问题,帛本《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先... 帛书《易传》整体形成在秦代《挟书律》施行之前,帛书《易传》的散乱期和《挟书律》的施行期基本重合,帛书的整理期在《挟书律》废除到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之间。帛本《易传》中《说卦》前三章的归属问题,帛本《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先后关系问题,帛书《易传》的成书时间问题,都可在这一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竹简本 《挟书律》 成书过程
下载PDF
近三十年大陆及港台简帛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振波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1期11-16,共6页
随着简牍、帛书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出土 ,简帛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近 30年来 ,大陆及港台发现与整理了敦煌汉简、悬泉置汉简、楼兰和尼雅文书、武威汉简、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阜阳汉简、张家... 随着简牍、帛书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出土 ,简帛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近 30年来 ,大陆及港台发现与整理了敦煌汉简、悬泉置汉简、楼兰和尼雅文书、武威汉简、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阜阳汉简、张家山汉简、甲湾汉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走马楼吴简等 ,出现了一批对汉简帛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论著 ,为秦汉史研究提供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文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 整理 研究 秦汉史
下载PDF
《孙子兵法》成书时间新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关万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58,共11页
《孙子兵法》是在吸收《左传》《孙膑兵法》等著作的兵学思想以及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对古典兵学的一次系统化、理论化升华,堪称中国兵学在春秋战国各种战争经验和军事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春秋时期,“不鼓不成列”等古老... 《孙子兵法》是在吸收《左传》《孙膑兵法》等著作的兵学思想以及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对古典兵学的一次系统化、理论化升华,堪称中国兵学在春秋战国各种战争经验和军事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春秋时期,“不鼓不成列”等古老的战争法则依然有影响,战争技术相对简单,还支撑不起《孙子兵法》这样一套复杂的战术体系。一部《孙子兵法》,既是兵学之祖(最早),也是集大成者(最全),而且不可逾越(最高),固然是一种美好愿望,但学科发展的规律一般都是由简入繁,不太可能在兵学草创年代出现这样一部理论巨著。《孙子兵法》不仅涵括了战争经验,还完成了经验之外的理论推演,有些理论甚至超越了实战的可能性,使得冷兵器时代的兵学在《孙子兵法》之后失去了成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武 孙膑 《孙子兵法》 银雀山兵书
下载PDF
《老子·德经》首章的文本与义理问题——兼论老子哲学与周代思想传统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树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6,共11页
《德经》首章是《老子》书中极为重要的一章,它不仅关乎老子哲学的基本精神,还涉及老子哲学的渊源和背景。简帛《老子》的出现为重新考察此章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综考可知,帛书此章更有可能反映《老子》之旧貌。此章整体上是总分总的架... 《德经》首章是《老子》书中极为重要的一章,它不仅关乎老子哲学的基本精神,还涉及老子哲学的渊源和背景。简帛《老子》的出现为重新考察此章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综考可知,帛书此章更有可能反映《老子》之旧貌。此章整体上是总分总的架构,内在理路严谨。尤需注意的是,这里蕴含着老子对行为动机问题的独特思考,在帛书以后诸本中,由于语句增衍,此等义理一直得不到清晰的反映。此章所论富含批判意识,但老子所面向的应该不是儒家,而是西周以来以“德”为核心的思想传统。周代思想传统是老子和孔子共同的文化资源,对此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转化方式,客观上造成某些方面儒道对立的结果。关于《老子》篇序,目前无法断定原本必是“德道经”的结构,但《德经》在前的简帛本更能提醒我们注意到老子哲学和周代思想传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经》首章 简帛《老子》 上德 下德 周代思想传统
下载PDF
由马王堆帛书易传看古书形成的复杂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韦弦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6期5-8,共4页
马王堆帛书《系辞》以外五篇《易传》的内容表明其形成过程是复杂的,简单地将其视为先 秦古书是有问题的。由人们关于帛书《系辞》与传本《系辞》关系的认识看,以为出土简帛文献的内容 一定早于相应的传世文献,以简帛文献来定传世文献... 马王堆帛书《系辞》以外五篇《易传》的内容表明其形成过程是复杂的,简单地将其视为先 秦古书是有问题的。由人们关于帛书《系辞》与传本《系辞》关系的认识看,以为出土简帛文献的内容 一定早于相应的传世文献,以简帛文献来定传世文献的是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简帛文献 传世文献
下载PDF
儒家美育精神新论——基于出土简帛文献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玉龙 《美育学刊》 2020年第4期54-61,共8页
儒家美育思想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不能离开儒家美育精神。近年来,我国境内出土了大量简帛文献,其中有许多失传千年的儒家佚籍,这为更加全面与真实地呈现儒家美育精神提供了新材料。由出土文献可知,... 儒家美育思想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不能离开儒家美育精神。近年来,我国境内出土了大量简帛文献,其中有许多失传千年的儒家佚籍,这为更加全面与真实地呈现儒家美育精神提供了新材料。由出土文献可知,儒家美育以教人判别美丑,进而形成好美恶丑的审美观为首要任务,同时又要求艺术家应“有为”而作,让艺术作品充满道德内容,从而发挥艺术对百姓的道德教化作用。此外,儒家将“君子”境界的养成视作美育的最终目标,“君子”将外在的道德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如同“天道”流行那样自觉本然,所以“君子”境界就是儒家美育追求的集真善美为一体的至乐境界。这也体现出儒家美育之根本精神,即通过审美活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说,儒家美育精神不仅具有其历史意义,还有其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简帛 儒家美育精神 美丑观 “有为”而作 “君子”境界
下载PDF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诗旨之又一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湘蓉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2-74,共3页
本文通过对《上博简诗论》第26件简文的探讨,结合《诗经·桧风·隰有苌楚》的内容,综合诸家说解,考求诗旨。提出此诗含有"得而媒之"之意,并证之以文献,说明这种诗旨的理解是符合诗意及当时风俗的。
关键词 上博简诗论 诗经 诗旨
下载PDF
简帛兵书军事用语使用频率历时演变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克冬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16-123,共8页
对简帛兵书中的军事用语,进行历时演变研究很重要,其中包括从断代统计、历时统计两个角度分析其使用频率方面历时演变的情况。从断代统计角度看,在三个时期中,简帛兵书军事用语的平均用例分别为2.09个、2.62个、3.48个,其使用频率逐步... 对简帛兵书中的军事用语,进行历时演变研究很重要,其中包括从断代统计、历时统计两个角度分析其使用频率方面历时演变的情况。从断代统计角度看,在三个时期中,简帛兵书军事用语的平均用例分别为2.09个、2.62个、3.48个,其使用频率逐步升高。从历时统计角度看,在七种类型中,第7种类型的军事用语使用频率最高,每个军事用语平均有31.47个用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兵书 军事用语 使用频率 历时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