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y and Breeding of Snail Eater Pangasius (Pangasius conchophilus) in Thailand: An Overview
1
作者 S. Kunlapapuk S. Kulabto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1年第8期1210-1213,共4页
Snail eater pangasius (Pangasius conchophilus) is a freshwater fish species indigenous to Mekong-Chaophraya Basin, and is an economic fish in Thailand.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Thai research papers for referable bene... Snail eater pangasius (Pangasius conchophilus) is a freshwater fish species indigenous to Mekong-Chaophraya Basin, and is an economic fish in Thailand.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Thai research papers for referable benefit of international countries. The relationships of fecundity with body length and weight of wild population are related (F = 0.54L3339, F = 435.41W^S399). 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of both sexes are W = 0.0059L3044s. Sex ratio is 1:1 and spawning season starts during March to June, the egg is adhesive demersal. Average mature size of both sexes are from 40-60 cm TL and 1,100-2,900 g. Effect of 3 types of hormone on induced ovulation, including HCG, pituitary gland, and buserelin in combination with domperidone are not signit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Hatching occurs in 24-25 hours after fertilization. The hatching percentage is 80%. Nursing and feeding strategies are also review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eding reproductive biology snail eater pangasius Pangasius conchophilus
下载PDF
大花紫薇花部综合特征和繁育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孙阳 袁娟 +2 位作者 郭萍 朱栗琼 招礼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深入了解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的开花生殖特性,推动其杂交育种工作,提高观赏性,对其花部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测量,并通过杂交指数估算、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观察访花昆虫以及人工授粉试验等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为深入了解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的开花生殖特性,推动其杂交育种工作,提高观赏性,对其花部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测量,并通过杂交指数估算、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观察访花昆虫以及人工授粉试验等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花紫薇集中在5—8月开放,单花花期2~8 d;花朵一般于凌晨开放,开花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花萼开裂期、花瓣外展期、花药散粉期、枯萎凋落期)。大花紫薇花粉数-胚珠数比为5 445.45,杂交指数为4。雌蕊与雄蕊同步成熟。大花紫薇自然状态下结实率为72%,人工异株异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90%、74%和68%。根据以上结果判定,大花紫薇繁育系统是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的混合交配系统,且需要传粉者完成授粉过程。大花紫薇传粉者包括蜂类、蝇类和蝶类昆虫等,主要传粉昆虫为熊蜂和中华蜜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生物学 繁育系统 传粉机制 花部特征 大花紫薇
下载PDF
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3
作者 施兆鸿 王建钢 +1 位作者 高露姣 凌建忠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3期246-250,共5页
银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开展银鲳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和人工育苗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海水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银鲳生物学以及育苗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归纳了银鲳繁殖生物学及... 银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开展银鲳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和人工育苗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海水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银鲳生物学以及育苗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归纳了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繁殖生物学 人工育苗
下载PDF
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80
4
作者 柳学周 庄志猛 +4 位作者 马爱军 陈四清 孙中之 梁友 徐永江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4,共8页
论述了近几年我国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生理、生态、繁殖发育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半滑舌鳎亲鱼性腺发育规律及调控产卵技术、染色体核型、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摄食习性、人工... 论述了近几年我国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生理、生态、繁殖发育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半滑舌鳎亲鱼性腺发育规律及调控产卵技术、染色体核型、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摄食习性、人工孵化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繁殖生物学 繁育技术
下载PDF
鼠尾藻有性繁育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詹冬梅 李美真 +3 位作者 丁刚 宋爱环 于波 黄礼娟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9,共5页
对鼠尾藻有性繁育规律进行观察、研究。鼠尾藻雌、雄异株,在黄海北部其生殖季节是7月上中旬,高光照和升温可促进精卵成熟,鼠尾藻在海区和室内都可正常完成受精。干露1~2h能促进幼孢子体生长,幼孢子体在实验范围的光照强度(1000-40... 对鼠尾藻有性繁育规律进行观察、研究。鼠尾藻雌、雄异株,在黄海北部其生殖季节是7月上中旬,高光照和升温可促进精卵成熟,鼠尾藻在海区和室内都可正常完成受精。干露1~2h能促进幼孢子体生长,幼孢子体在实验范围的光照强度(1000-4000 1x)下,光照越强生长越快;在试验盐度(21~40)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鼠尾藻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并对鼠尾藻有性繁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 繁育生物学 人工育苗
下载PDF
片断化生境中濒危植物黄梅秤锤树的开花生物学、繁育系统与生殖成功的因素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金菊 叶其刚 +2 位作者 姚小洪 张胜菊 黄宏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3-750,共8页
研究处于片断化生境中濒危植物的繁育系统、传粉过程及生殖成功状况,可为评估物种的受胁迫程度及制订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依据。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等方法,对片断化生境中濒危植物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 研究处于片断化生境中濒危植物的繁育系统、传粉过程及生殖成功状况,可为评估物种的受胁迫程度及制订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依据。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等方法,对片断化生境中濒危植物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的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影响其生殖成功的因素。黄梅秤锤树的总状花序上通常有两性花2~6朵,单花花期约5~7d,单花花药不同步开裂使整朵花花粉活力持续时间延长。虽然花开放过程中柱头始终高于花药,在单花水平上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花自交的发生,但由于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期之间有一定的重叠期,在自然情况下,由于外界媒介动物和风媒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同株同花和同株异花传粉。实验结果表明,该种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繁育类型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且需要传粉者。主要的传粉昆虫为黑带食蚜蝇(Epistrophe balteata)、中华蜜蜂(Apis cerana)和中华回条蜂(Habropoda sinensis)。黄梅秤锤树自然状态下的结实率较低(10.33%),平均每果种子数较少(0.387个),这主要与传粉昆虫少、花粉传递效率低,以及柱头上自花及同株异花花粉的落置和自交亲和性低有关。但是单株较大的开花量保证了一定的果实和种子产量,使居群能自然更新。部分自交亲和性可能为该物种适应生境片断化提供了一定的生殖保障及进化潜力。对该残存居群的保护,应着眼于加强对传粉昆虫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片断化 开花生物学 繁育系统 生殖成功 传粉 黄梅秤锤树
下载PDF
濒危植物繁育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洁 杨志玲 杨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7-213,共7页
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濒危植物繁育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开花生物学和生殖构件特征2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目前关于濒危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繁育系统 开花生物学 生殖构件
下载PDF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Setch繁殖与发育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阮积惠 徐礼根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5-320,共6页
对经济海藻羊栖菜的分类、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发育方式。
关键词 羊栖菜 繁殖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 人工育苗 褐藻门 形态结构 繁殖方式
下载PDF
蜈蚣藻属生物学与养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素文 冯彬 +3 位作者 李婷 张博 朱长波 杨贤庆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蚣藻属(Grateloupia)种类多(中国已报道42种),可食用、药用(具有清热解毒、驱虫、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抗氧化等作用),并可作为提取卡拉胶的工业原料,是有待于养殖和加工开发的经济红藻。文章综述了蜈蚣藻属分类变动、繁殖生物学、... 蚣藻属(Grateloupia)种类多(中国已报道42种),可食用、药用(具有清热解毒、驱虫、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抗氧化等作用),并可作为提取卡拉胶的工业原料,是有待于养殖和加工开发的经济红藻。文章综述了蜈蚣藻属分类变动、繁殖生物学、生理生态和养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蜈蚣藻属增养殖及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藻属 分类 繁殖生物学 养殖
下载PDF
文冠果的生殖生物学与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戚建华 姚增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96,共6页
鉴于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生物柴油倍受世界各国政府重视。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是我国政府支持重点发展的生物柴油原料植物。然而文冠果坐果率很低,生产良种化程度低,导致产量低、开发成本高... 鉴于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生物柴油倍受世界各国政府重视。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是我国政府支持重点发展的生物柴油原料植物。然而文冠果坐果率很低,生产良种化程度低,导致产量低、开发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是当前我国文冠果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文冠果的生殖生物学和良种繁育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生殖生物学 繁殖 育种 生物柴油
下载PDF
琼花生殖器官结构及传粉昆虫的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金飚 李娜 +3 位作者 贾妮 周武忠 王莉 向其柏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3-768,共16页
为了探讨影响琼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 f.keteleeri有性生殖的因素,对其生殖生物学和传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琼花花部特征、生殖器官解剖结构、花粉活力、花粉胚珠比(P/O)、繁育系统、传粉形式、传粉昆虫和花粉管生... 为了探讨影响琼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 f.keteleeri有性生殖的因素,对其生殖生物学和传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琼花花部特征、生殖器官解剖结构、花粉活力、花粉胚珠比(P/O)、繁育系统、传粉形式、传粉昆虫和花粉管生长路径等。结果表明:(1)琼花聚伞花序由大型不孕花和小型可孕花组成,可孕花雌雄蕊发育正常,雄蕊5枚,雌蕊1枚,干型柱头,单子房,倒生胚珠;不孕花的雌雄蕊在发育早期正常,而在花期时退化。雄蕊退化表现为雄蕊消失、花丝缩短或消失或花药大小不一;而雌蕊退化表现为雌蕊缩小或柱头开裂;有时雌雄蕊也存在瓣化现象。(2)自然条件下,单花花粉活性在散粉4–5d后明显下降,居群花粉活力在4月25日–28日开始显著下降。(3)花粉胚珠比P/O值为12800–18700,属专性异交型;繁育系统为异株异花授粉,属虫媒传粉植物。(4)可孕花大量散粉时间为9:00–16:00,昆虫访花高峰时段为11:00–15:00,访花昆虫中以蝶类和蜂类为主,蝶类访花频率最高。(5)落置柱头的花粉萌发率较高,花粉粒授粉后1h左右开始萌发,花粉管从柱头乳突细胞的间隙穿入花柱,沿花柱中央引导组织生长,18h左右进入子房,20h左右从珠孔进入胚囊。讨论了琼花的不孕花形成、花部结构适应、花型演化趋势、低结实率和花粉管生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花 生殖器官 解剖结构 繁育系统 传粉生物学 花粉管生长
下载PDF
花鲈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春丹 李明云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5年第3期400-403,共4页
从花鲈的产卵类型、产卵期、繁殖力、卵和仔鱼发育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花鲈繁殖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亲鱼选择、促熟培育,人工催产以及苗种培育的有关技术措施,并对人工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花鲈的大规模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鲈 繁殖生物学 人工繁殖 人工育苗
下载PDF
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何璐 虞泓 +2 位作者 范源洪 沙毓沧 段曰汤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0年第5期456-460,共5页
植物繁殖生物学是研究与植物繁殖有关的特征与过程的科学。本文综述了植物繁殖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述了植物繁殖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植物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研究,并总结了濒危植物、克隆植物、入侵植物繁殖生物学的研... 植物繁殖生物学是研究与植物繁殖有关的特征与过程的科学。本文综述了植物繁殖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述了植物繁殖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植物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研究,并总结了濒危植物、克隆植物、入侵植物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初步揭示了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生物学 繁育系统 传粉生物学 濒危植物 克隆植物 入侵植物
下载PDF
我国一串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傅巧娟 李春楠 陈一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2-197,共6页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是我国公共场所节日装饰的主要花卉。近年来,随着应用量的增多,一串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对我国一串红的种子萌发、栽培技术、繁育、生理及生殖生物学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是我国公共场所节日装饰的主要花卉。近年来,随着应用量的增多,一串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对我国一串红的种子萌发、栽培技术、繁育、生理及生殖生物学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种子萌发 栽培技术 繁育 生理 生殖生物学
下载PDF
野生荞麦细柄野荞麦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兵 闫小红 +3 位作者 苏启陶 张争光 王宁 陈丽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0-599,共10页
该研究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开花动态、花部基本特征、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及种子性状等方面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植物细柄野荞麦(Fagopyrum gracilipe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各性状对其繁... 该研究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开花动态、花部基本特征、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及种子性状等方面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植物细柄野荞麦(Fagopyrum gracilipe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各性状对其繁殖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贵州威宁,细柄野荞麦的花果期常为每年的6—10月,单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为13~21 d和1~3 d。花较小,直径为(3.99±0.12) mm,花柱和花药高分别为1.30和1.65 mm,花直径与花被片长和花被片宽呈显著正相关,花柱高与花药高呈极显著正相关。细柄野荞麦花粉胚珠比为371±16.40,杂交指数为2,套袋实验显示其自交、异交亲和,表明其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部分异交亲和。细柄野荞麦的访花昆虫较少,主要为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 7个科的9种昆虫,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是其主要传粉昆虫。细柄野荞麦果实存在有翅和无翅两种类型,有利于其适应不同的传播方式,种子较小,千粒重为(1.05±0.04) g,萌发率较低,播种后30 d的累积萌发率为(19.60±2.14)%,但萌发整齐,主要集中在前5 d。综上所述,细柄野荞麦灵活的繁育系统为其产生大量种子提供了保障,多样的果实传播方式和整齐的种子萌发特性为其占据更广阔的生境成为群落优势种创造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柄野荞麦 繁育系统 传粉生物学 种子 繁殖
下载PDF
卵形鲳鲹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廖经球 杨小立 +3 位作者 庞强 杜民 张玉麟 周振锋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1-25,共5页
论述了近几年中国卵形鲳鲹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并对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繁殖生物学 繁育技术
下载PDF
竹类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林树燕 石文文 +1 位作者 缪彬彬 丁雨龙 《世界竹藤通讯》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竹子的生殖生物学的研究概况,具体包括:竹子开花周期、花器构造、花粉萌发率、胚胎发育、结实情况、常规育种、人工诱导开花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 竹子 生殖生物学 育种
下载PDF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繁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炎 张贵权 张和民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03-208,共6页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 ,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繁殖场现圈养了大熊猫 4 2只 ,雄性 18只 ,雌性 2 4只 .0~ 1岁的 11只 ,2~ 4岁的 12只 ,5~...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 ,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繁殖场现圈养了大熊猫 4 2只 ,雄性 18只 ,雌性 2 4只 .0~ 1岁的 11只 ,2~ 4岁的 12只 ,5~ 10岁的 8只 ,11~ 15岁的 7只 ,16岁以上的 4只 .育龄雌性大熊猫 11只 ,有生育史的 9只 ,育龄雄性大熊猫 6只 ,4只能进行自然交配 ,2只可供采精 .从 1986~ 2 0 0 0年 ,共繁殖大熊猫 3 3胎 ,5 0仔 ,存活 1岁以上的3 6只 ,存活率为 72 %,其中单胎 17胎 ( 5 1 5 %) ,双胞胎 15胎 ( 4 5 5 %) ,三胞胎 1胎 ( 3 %) .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 ,每年春季 3~ 4月发情交配 ,8月 ( 3 0 49%)和 9月 ( 4 8 88%)产仔 ,每胎平均产仔 1 5只 ,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 1 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仔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 ,妊娠期平均是 13 7 4± 19 3d ,初生幼兽的体重平均为14 2 6± 3 9 4g(N =13 ) ,最轻的只有 5 3 5g ,最重的 2 16g .即使是同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也有很大差异 ,1999年 8月2日大熊猫白雪产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分别为 5 3 5g和 15 0g ,相差近 3倍 .性成熟的年龄 ,雌性是 5 7± 1 1岁 ,雄性是 5 8± 0 5 8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圈养 繁殖生物学 配子 妊娠期 死亡率 人工授精 人工繁殖
下载PDF
我国哈氏仿对虾资源分布、保护及开发利用现状
19
作者 乔毅 沈辉 +10 位作者 蒋葛 成婕 曹晓慧 窦雅斌 刘学实 万夕和 史文军 王李宝 黎慧 贲成凯 孙瑞建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50-557,共8页
哈氏仿对虾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捕捞虾类渔业资源之一,我国对该资源开发利用较早,近年,随着海洋捕捞强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哈氏仿对虾的资源量大幅缩减,作为海洋食物链的中间体,该资源量的减少会扰乱海洋生态网络... 哈氏仿对虾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捕捞虾类渔业资源之一,我国对该资源开发利用较早,近年,随着海洋捕捞强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哈氏仿对虾的资源量大幅缩减,作为海洋食物链的中间体,该资源量的减少会扰乱海洋生态网络,导致其时空生态位失衡,进而加速哈氏仿对虾资源的衰竭。哈氏仿对虾属于广温广盐的暖水虾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具有非常好的人工繁育和养殖前景,但目前关于哈氏仿对虾的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拟对哈氏仿对虾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点、资源分布现状、遗传多样性、繁殖生物学和人工驯化养殖前景等进行综合概述,以期为哈氏仿对虾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增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仿对虾 资源分布 繁殖生物学 增殖放流 人工养殖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董扬帆 李军涛 +2 位作者 张秀霞 冼健安 王冬梅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74,共7页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业发展迅猛,但其苗种繁育技术仍不够成熟,大部分苗种依赖自然繁育,苗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限制了克氏原螯虾养殖业高速发展。本文通过综述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胚胎发育、幼体生物学等种苗繁育生物学...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业发展迅猛,但其苗种繁育技术仍不够成熟,大部分苗种依赖自然繁育,苗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限制了克氏原螯虾养殖业高速发展。本文通过综述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胚胎发育、幼体生物学等种苗繁育生物学的最新资料、介绍目前广泛采用的土池、网箱和工厂化苗种繁育模式,分析其利弊,展望克氏原螯虾苗种繁育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克氏原螯虾规模化繁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繁育模式 繁殖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