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竹和麻竹地上部植硅体碳封存潜力 被引量:12
1
作者 尹帅 姜培坤 +2 位作者 孟赐福 吴家森 张金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827-6835,共9页
可以在土壤中稳定存在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之久的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陆地植物生态系统长期碳封存的重要机制之一。选取福建南靖地区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 f.)和麻竹(Dendrocalamus ... 可以在土壤中稳定存在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之久的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陆地植物生态系统长期碳封存的重要机制之一。选取福建南靖地区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 f.)和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两种重要丛生竹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竹叶、竹枝和竹秆样品,用微波消解法提取植硅体,采用碱溶法测定植硅体中碳含量,以比较两种丛生竹的植硅体碳封存潜力和封存速率。结果表明: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不同器官中Si含量变幅分别为4.95—37.53 g/kg和2.01—34.05 g/kg,植硅体含量变幅分别为3.35—100.80 g/kg和1.57—84.06 g/kg,两者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叶>枝>秆。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不同器官干物质中的植硅体碳含量变幅分别为0.51—2.85 g/kg和0.17—2.22 g/kg。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PhytOC储量变幅分别为5.1—13.9 kg/hm^2和1.2—6.3 kg/hm^2。绿竹和麻竹地上植株不同器官中的最高PhytOC储量分别为枝和叶。绿竹和麻竹地上部PhytOC总储量分别为24.3 kg/hm^2和11.1 kg/hm^2。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PhytOC封存速率分别为0.051—0.131 t-e-CO_2hm^(-2)a^(-1)和0.0099—0.0139 t-e-CO_2hm^(-2)a^(-1),以绿竹和麻竹的最高PhytOC封存速率计算,我国绿竹林和麻竹林的地上植株部每年可分别封存1965.29 t CO_2和1520.11 t 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麻竹 植硅体 植硅体碳 PhytOC封存速率
下载PDF
杂种撑麻7号竹的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光楚 王裕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53,共9页
对28年生的撑麻7号竹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降低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用量,提高BA质量浓度有利于形成丛芽;在按正交设计的9组增殖培养基中,芽的增殖率差异不显著,芽的生长量相差近4倍,而且凡配方中加有KT的苗的生长均... 对28年生的撑麻7号竹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降低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用量,提高BA质量浓度有利于形成丛芽;在按正交设计的9组增殖培养基中,芽的增殖率差异不显著,芽的生长量相差近4倍,而且凡配方中加有KT的苗的生长均比同质量浓度BA而未加KT的苗要好,表明KT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经反复试验比较,认为3 4MS(m)+BA2mg·L-1+KT1 25mg·L-1较适合增殖培养;还发现试管苗在萌发新芽时最易生根,采取先将苗生根培养20~30d后,转入增殖培养5~7d,可以使苗同步地萌发新芽,此时再将苗转入生根培养,采取2次生根的办法使生根率达到78 2%,从而解决了试管苗生根时大量死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麻7号竹 组织培养 培养基 生根率 离体快繁技术
下载PDF
四川盆地山区撑绿竹、麻竹育苗和造林技术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其兵 刘光立 何远绿 《竹子研究汇刊》 2002年第3期37-41,共5页
以四川盆地山区典型地区沐川县为试验点 ,对撑绿竹、麻竹两个优良经济竹种的快繁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等退耕还林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及配套技术体系的生产推广。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撑绿竹 麻竹 造林技术 育苗技术 退耕还竹
下载PDF
撑绿杂交竹竹叶提取物在盐酸介质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旭萍 李向红 付惠 《清洗世界》 CAS 2009年第2期16-19,共4页
用失重法研究了撑绿杂交竹竹叶固体提取物在1.0mol/LHCl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撑绿杂交竹竹叶提取物对冷轧钢在1.0mol/LHCl中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且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并详细讨论了缓蚀剂浓度、腐蚀... 用失重法研究了撑绿杂交竹竹叶固体提取物在1.0mol/LHCl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撑绿杂交竹竹叶提取物对冷轧钢在1.0mol/LHCl中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且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并详细讨论了缓蚀剂浓度、腐蚀时间、温度对缓蚀作用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杂交竹 萃取 盐酸 缓蚀 吸附
下载PDF
三峡库区撑绿竹护岸林生物量结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晶 丁德蓉 +2 位作者 何丙辉 彭华 许红艳 《竹子研究汇刊》 2004年第3期11-14,共4页
护岸林是三峡水库能否起长久效益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对三峡库区撑绿竹护岸林的调查 ,测定了撑绿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因子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采用线性回归、非线形回归和幂函数方程进行数学模型拟合 ,得出结论 :... 护岸林是三峡水库能否起长久效益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对三峡库区撑绿竹护岸林的调查 ,测定了撑绿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因子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采用线性回归、非线形回归和幂函数方程进行数学模型拟合 ,得出结论 :三峡库区的撑绿竹护岸林具有较大的生物量 ,生物量与胸径拟合方程为 W=1.346 3D0 .1674,R=0 .6 45 6 ;生物量与竹高拟合方程为 W=0 .174 5 H1.3 10 2 ,R=0 .994 1;单株总生物量随生长年限变化方程为 Y=1.36 88x0 .70 99,R=0 .9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撑绿竹 护岸林 生物量 胸径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庾晓红 李贤伟 张健 《竹子研究汇刊》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通过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的调查,分析了撑绿杂交竹林分生物量变化规律,以及生物量和其它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线形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进行拟合,得出结论:撑绿杂交竹林分胸径、秆高、秆重、枝重、叶重、地上部分总... 通过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的调查,分析了撑绿杂交竹林分生物量变化规律,以及生物量和其它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线形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进行拟合,得出结论:撑绿杂交竹林分胸径、秆高、秆重、枝重、叶重、地上部分总重、枝盘数、竹秆节数等因子间相关关系密切。其中,竹高、胸径与节数、枝盘数、地上部分总重、秆重、枝重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胸径和秆重、地上部分生物量总重的拟合方程分别为:W=0.135 7 D1.738 9,R=0.976 6;W总=0.192 732 e1.757 9D,R=0.952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杂交竹 生物量 退耕还林
下载PDF
7种大型丛生竹容器扦插苗造林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罗筱娥 蒙兰杨 +5 位作者 李立杰 黄大勇 邓莉明 黄雪芬 唐国强 黄永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以田林麻竹、龙竹、马来甜龙竹、吊丝球竹,壮绿竹、撑绿杂交竹6号、撑绿杂交竹30号的容器扦插苗为研究材料,在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营造试验林,研究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6个月后,7种大型丛生竹容器扦插苗的造林成活率在50%-93.4%,... 以田林麻竹、龙竹、马来甜龙竹、吊丝球竹,壮绿竹、撑绿杂交竹6号、撑绿杂交竹30号的容器扦插苗为研究材料,在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营造试验林,研究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6个月后,7种大型丛生竹容器扦插苗的造林成活率在50%-93.4%,吊丝球竹和撑绿杂交竹6号的造林成活率较高,田林麻竹的成活率最低;撑绿杂交竹30号的长势最好,龙竹和壮绿竹的长势较差;新竹数量与母竹萌芽数量呈正相关;新竹地径均与母竹地径、萌芽枝条数量和长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龙竹 马来甜龙竹 吊丝球竹 壮绿竹 撑绿杂交竹
下载PDF
南宁低丘松林下3种丛生竹发笋成竹规律
8
作者 刘军 白天道 +2 位作者 陈永力 杨开太 蒋维昕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9-24,共6页
于2019年,在广西南宁市七坡林场开展低丘松林下套种3种丛生笋用竹种(绿竹、麻竹、勃氏甜龙竹)试验,探究3种丛生笋用竹种的造林效果、发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显示:勃氏甜龙竹的成活率高达83.15%,略高于绿竹(76.6%)和麻竹(62.13%);发笋... 于2019年,在广西南宁市七坡林场开展低丘松林下套种3种丛生笋用竹种(绿竹、麻竹、勃氏甜龙竹)试验,探究3种丛生笋用竹种的造林效果、发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显示:勃氏甜龙竹的成活率高达83.15%,略高于绿竹(76.6%)和麻竹(62.13%);发笋时间,以勃氏甜龙竹最早(5月中旬),绿竹最晚(6月上旬);发笋持续时间历时最长的为勃氏甜龙竹(180 d),最短的为麻竹(150 d);麻竹的发笋量最高,平均单株母竹发笋率、退笋率分别为2.186、0.115,且以下坡位发笋率略高于上坡位,而退笋率相反;3种笋用竹幼竹高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勃氏甜龙竹与麻竹的高生长速率相接近,生长盛期日均高增长量为12 cm;Richards、Gomperz.T方程分别较好地拟合了勃氏甜龙竹和绿竹、麻竹的发笋—幼竹高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麻竹 勃氏甜龙竹 发笋 退笋 幼竹高生长
下载PDF
撑麻7号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邱银河 《世界竹藤通讯》 2007年第3期29-31,共3页
通过对成林撑麻7号竹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竹秆、竹枝含水率随竹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竹叶含水率不受竹龄影响,1年生、2年生立竹含水率高低依次为竹秆、竹枝、竹叶,3年生、4年生立竹含水率高低依次为竹叶、竹枝、竹秆;... 通过对成林撑麻7号竹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竹秆、竹枝含水率随竹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竹叶含水率不受竹龄影响,1年生、2年生立竹含水率高低依次为竹秆、竹枝、竹叶,3年生、4年生立竹含水率高低依次为竹叶、竹枝、竹秆;构建了不同年龄单株立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立竹胸径的数学优化模型,进而分析知竹林中2年生立竹生物量占竹林总生物量最大47.0%,3年生、4年生立竹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竹林立竹器官生物量大小依次为竹秆、竹枝、竹叶,其中竹秆占竹林总生物量的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麻7号竹 含水率 生物量 分配
下载PDF
撑麻7号竹材构件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庄裕根 《世界竹藤通讯》 2007年第4期35-38,共4页
通过对撑麻7号竹材构件因子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立竹地径与全高、相同年龄立竹秆壁厚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同一径级、不同年龄立竹的竹秆壁厚存在差异;竹秆相对高度竹壁厚度与秆径呈一致性变化趋势,立竹径级与竹秆相对壁厚无相关,平均相... 通过对撑麻7号竹材构件因子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立竹地径与全高、相同年龄立竹秆壁厚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同一径级、不同年龄立竹的竹秆壁厚存在差异;竹秆相对高度竹壁厚度与秆径呈一致性变化趋势,立竹径级与竹秆相对壁厚无相关,平均相对壁厚0.146;竹秆平均节间长与立竹地径无显著的相关性,平均节间长26.75cm;构建了立竹地径与材积的数学模型V=0.01226-0.005948D+0.00116D2-0.000051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麻7号(撑篙竹×麻竹) 地径 全高 壁厚 节间长 材积
下载PDF
撑麻青1号杂种竹在东莞市的推广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焕忱 徐正球 《广东林业科技》 2000年第1期25-29,共5页
于 1 98 6~ 1 997年在东莞市进行了撑麻青 1号丰产技术的推广试验 ,经 1 1年的生长比较 ,结果表明 :该杂种竹生长优势明显 ,抗逆性强 ,定植后第 4~ 6年即可投产 ,第 6~ 8年可达到高产稳产标准 ,年产竹材 1 5t/hm2 以上 ,同期亦可产鲜... 于 1 98 6~ 1 997年在东莞市进行了撑麻青 1号丰产技术的推广试验 ,经 1 1年的生长比较 ,结果表明 :该杂种竹生长优势明显 ,抗逆性强 ,定植后第 4~ 6年即可投产 ,第 6~ 8年可达到高产稳产标准 ,年产竹材 1 5t/hm2 以上 ,同期亦可产鲜笋 3t/hm2 以上 ,年产值达0 .49万元 /hm2 。栽植该杂种竹后土壤有效肥力仍能维持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竹 撑麻青1号 引种 推广 笋材两用
下载PDF
撑麻8号立竹构件性状及其生物量积累分配特征
12
作者 欧黎明 《竹子学报》 2019年第4期49-53,共5页
为揭示不同年龄撑麻8号立竹构件特征及生物量积累分配规律,测定了1~5年生撑麻8号立竹构件性状及秆、枝、叶生物量,分析了秆、枝、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立竹年龄增加,立竹胸径、全高、枝下高、节数、出叶强度均总体呈下... 为揭示不同年龄撑麻8号立竹构件特征及生物量积累分配规律,测定了1~5年生撑麻8号立竹构件性状及秆、枝、叶生物量,分析了秆、枝、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立竹年龄增加,立竹胸径、全高、枝下高、节数、出叶强度均总体呈下降变化趋势,而冠幅、出枝强度则总体升高;2 a、3 a立竹具有较大胸径、出枝强度和出叶强度,且3 a及以上立竹秆含水率最低,材性最佳。随立竹年龄增加,立竹秆、叶及总生物量均呈先升高而后下降趋势,而枝生物量则总体升高。秆生物量分配比例呈先下降而后升高变化趋势,而枝、叶生物量比例均总体上先升高而后下降。综合分析表明,2 a、3 a立竹具有较大的胸径、出枝强度与出叶强度及构件生物量,呈现较高的生产潜力。因此,丰产林培育过程中,宜多留养1 a、2 a立竹,伐除部分3 a及以上立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麻8号竹 立竹年龄 立竹构件 生物积累分配
下载PDF
大木竹和撑麻竹带秆枝扦插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洪 王光剑 +5 位作者 先锐 王晓娟 杨东生 李呈翔 马光良 史洪洲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5期29-33,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对优良丛生竹种大木竹(Bambusa wenchouensis)和撑麻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枝插繁殖中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带秆主枝(或主侧枝)远优于带主枝的次生枝,且1年生左... 采用正交试验,对优良丛生竹种大木竹(Bambusa wenchouensis)和撑麻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枝插繁殖中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带秆主枝(或主侧枝)远优于带主枝的次生枝,且1年生左右半木质化+直径1~1.5cm的枝条优于2年生以上完全木质化+直径1cm以下的枝条;生长调节剂(ABT 1号和多效唑,无论浓度和浸泡时间)对两竹种插条生根和成活的促进效果不明显;黄沙、壤土分别适于大木竹和撑麻竹扦插;总体而言,大木竹比撑麻竹更适于此法繁殖,成活率可达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木竹 bambusa wenchouensis 撑麻竹 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带秆枝扦插 优选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