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策勒河下游风积地貌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沙源分析
1
作者 李鑫鑫 毛东雷 +3 位作者 来风兵 薛杰 何强强 马玉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3-1422,共10页
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记载了丰富的环境变化信息,对研究沙漠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粒度分析、粒级-标准偏差法和Sahu成因判别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风积地貌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沉积环境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新月形沙... 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记载了丰富的环境变化信息,对研究沙漠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粒度分析、粒级-标准偏差法和Sahu成因判别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风积地貌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沉积环境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新月形沙丘、灌丛沙丘和低裸平沙地表层沉积物均以中砂、细砂、极细砂为优势粒级,新月形沙丘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最粗,为270.42μm,灌丛沙丘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最细,为95.60μm。(2)三种地貌类型沉积物分选性较差,占比分别为74.47%、90.47%和66.7%,新月形沙丘表层沉积物呈现负偏分布、中等峰态,灌丛沙丘和低裸平沙地表层沉积物呈现对称分布、中等峰态和窄峰态。(3)三种不同风积地貌环境敏感组分集中在22.4~399μm之内,该组分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更能反应沉积环境的变化,表明该区域风沙活动强烈,沉积环境主体为风成沉积环境。(4)灌丛沙丘表层沉积物完全属于风成环境沉积,新月形沙丘和低裸平沙地表层沉积物既有风成环境沉积,又有河流环境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沙丘 新月形沙丘 低裸平沙地 沉积物 粒度特征
下载PDF
茅尾海钦江河口光滩时空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喜幸 王日明 +3 位作者 戴志军 王杰 黄鹄 黎树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8,共12页
河口潮滩一般由生长于中高潮滩的植被和植被前缘光滩(裸滩)构成,光滩的时空变化直接关联潮滩冲淤及植被演替状态。本文基于Landsat 5 TM及Sentinel-2 MSI等多期遥感影像,利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与数字岸线分析系统探讨茅尾海钦江河口光滩... 河口潮滩一般由生长于中高潮滩的植被和植被前缘光滩(裸滩)构成,光滩的时空变化直接关联潮滩冲淤及植被演替状态。本文基于Landsat 5 TM及Sentinel-2 MSI等多期遥感影像,利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与数字岸线分析系统探讨茅尾海钦江河口光滩在1986—2021年期间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近40年钦江河口光滩面积总体呈现明显损失的状态,可分为1986—2002年冲淤平衡、2002—2007年快速淤积、2007—2014年急剧降低和2014—2021年缓慢淤涨4个阶段;②光滩淤积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钦江沙井河口口门及内侧河槽与潮汐通道边缘,侵蚀出现在钦江沙井河口及钦江沙冲河口航道及潮沟区域;③茅尾海清淤工程是引起钦江河口光滩自2008年到2014年面积减少的直接因素,潮间带植被扩张和2015年之后大范围生蚝养殖引起的水动力减弱导致光滩向海淤涨。当前海平面上升未对光滩造成明显影响,但入海泥沙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光滩冲淤演变。本研究可为区域河口潮滩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提供部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滩 时空分布 冲淤特征 钦江河口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广西北海光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彩云 白加德 +1 位作者 柳晓燕 李俊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7-383,共7页
为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广西北部湾光滩的生态影响,于2012年7月—2013年9月对北海市青山头地区的互花米草群丛和光滩2种生境分别连续进行5次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采样,分析不同采样时间和生境下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生物量、总栖息密度、... 为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广西北部湾光滩的生态影响,于2012年7月—2013年9月对北海市青山头地区的互花米草群丛和光滩2种生境分别连续进行5次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采样,分析不同采样时间和生境下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生物量、总栖息密度、群落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共15种,隶属于4门5纲11科,其中中国绿螂(Glauconome chinensis)占互花米草群丛大型底栖动物个体总数的86.7%,为绝对优势物种;短指和尚蟹(Mictyris brevidactylus)为光滩的优势物种.2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结果显示,互花米草入侵光滩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量显著增加,并且互花米草群丛中中国绿螂个体数量的剧增也显著增加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而采样时间对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生境和采样时间均未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产生显著影响.3非度量多维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群丛与光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群落相似度较高,但与2012年10月相比,2013年9月互花米草和光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度降低,因此可能随着互花米草入侵时间的增加,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入侵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光滩 广西北海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河口裸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潘婷 曾六福 +1 位作者 曾从盛 王维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90,共7页
为揭示互花米草入侵对裸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取闽江河口裸滩湿地和被互花米草入侵的裸滩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土层土壤的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同时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裸滩和互花米草湿地0-... 为揭示互花米草入侵对裸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取闽江河口裸滩湿地和被互花米草入侵的裸滩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土层土壤的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同时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裸滩和互花米草湿地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95-12.43 g/kg和1.45-10.04 g/kg,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03和4.35 g/kg;互花米草湿地0-6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2.76%、40.86%和12.62%,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基本不变。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裸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及不同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但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互花米草 入侵 裸滩 闽江河口湿地
下载PDF
南通沿海潮间带土-气界面CO_2交换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鹏 王一丹 +3 位作者 申霞 王晨昕 华祖林 王胜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5-682,共8页
选择南通协兴港附近裸露潮滩,使用便携式土壤通量测量系统开展潮间带湿地CO_2通量监测,研究无植被覆盖条件下潮间带碳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各潮滩CO_2固定水平表现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低潮带叶绿素a含量... 选择南通协兴港附近裸露潮滩,使用便携式土壤通量测量系统开展潮间带湿地CO_2通量监测,研究无植被覆盖条件下潮间带碳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各潮滩CO_2固定水平表现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低潮带叶绿素a含量较高,对CO_2的吸收能力较强,而高潮带有机碳含量高,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_2通量较高,研究区整体上表现为对CO_2净吸收.此外,CO_2净固定通量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落潮时间增加而下降,与土壤叶绿素a含量和地下水位关系密切.研究成果对于明确人类活动对江苏沿海潮间带裸露光滩碳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裸露潮滩 碳通量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崇明东滩地貌演变对生态治理工程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邢超锋 何青 +1 位作者 王宪业 周云轩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8,共8页
2013-2014年长江河口崇明东滩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围垦面积达14.4km^2。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TLS),对治理工程前后崇明东滩地貌进行跟踪观测。研究发现崇明东滩北、中、南三部分对治理工程响应具有显著差异,可以看到自北至南的逐步... 2013-2014年长江河口崇明东滩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围垦面积达14.4km^2。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TLS),对治理工程前后崇明东滩地貌进行跟踪观测。研究发现崇明东滩北、中、南三部分对治理工程响应具有显著差异,可以看到自北至南的逐步响应过程。崇明东滩北部潮沟体系均发生改变,光滩淤积强度为+19.5cm/a,+2m线向海推进速率为356m/a,该区域原有地形、地貌均被改变,并逐步向新的动态平衡调整;中部区域部分潮沟体系发生改变,光滩淤积强度达+59cm/a,+2m线向海推进速率为251m/a,该区域部分地形、地貌发生改变,正在逐步调整过程中;南部潮沟体系格局基本稳定,但仍在缓慢发展中,光滩冲刷强度为-3.6cm/a,+2m线向海推进速率为3.9m/a,该区域目前还未受到治理工程的显著影响,地貌演变仍处于动态平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潮沟 光滩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工程响应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英罗湾红树林保护区光滩近期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祁雅莉 付东洋 +1 位作者 刘大召 刘贝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4,共9页
红树林岸外光滩高程变化是红树林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以南海西北部英罗湾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多源遥感影像提取水边线,并结合迭代的 FVCOM 水动力模型模拟方法,建立了2008 年和 2015 年两个时期红树林岸外光滩数字高程模型... 红树林岸外光滩高程变化是红树林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以南海西北部英罗湾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多源遥感影像提取水边线,并结合迭代的 FVCOM 水动力模型模拟方法,建立了2008 年和 2015 年两个时期红树林岸外光滩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利用两个时期的反演结果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结果表明: 2008 年至 2015 年,湾顶光滩大部分呈现稳定-淤积状态;位于海湾中部至口门的光滩,从上部到下部整体呈现从淤积-稳定-侵蚀的趋势,其中光滩中部局部出现沟壑状侵蚀,与大型潮沟的发育和摆动有关;而光滩上部冲淤的空间差异性,主要由于红树林林区扩张形态以及人类活动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滩 遥感 水动力模型 冲淤 红树林
下载PDF
红海揽人工苗光滩造林的生长及胁迫因子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斌源 莫竹承 《广西科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7-42,共6页
于1994年6月至1995年4月在广西北界潮滩上进行红树植物红海榄人工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在滩面较高的盐地鼠尾黍盐沼草植物群落上的幼苗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2%,枝数和叶数保持较好;该地造林的主要胁迫因子是藤壶害。... 于1994年6月至1995年4月在广西北界潮滩上进行红树植物红海榄人工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在滩面较高的盐地鼠尾黍盐沼草植物群落上的幼苗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2%,枝数和叶数保持较好;该地造林的主要胁迫因子是藤壶害。通过实验,提出了在胁迫条件下的一些造林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海榄 生长 胁迫因子 人工苗 造林 沿海造林
下载PDF
在横机上用无包覆弹力纱进行编织的生产技术
9
作者 W.Letzgus 钱程 陈惠兰 《国际纺织导报》 2004年第4期40-42,共3页
在横机上采用无包覆弹力纱进行编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产过程,论述了生产技术要点,目前,一些公司已经成功地在横机上编织出了带有无包覆弹力纱的织物。这种新原料和新技术的采用,无疑将拓展横机产品的应用领域,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横机 弹力纱 编织 生产技术 新原料 织物 新技术 包覆 生产过程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廉州湾滨海湿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斌源 赖廷和 +2 位作者 王欣 潘良浩 曹庆先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04-2112,共9页
于2011年1月、4月、7月和10月开展广西廉州湾的裸滩、红树林和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盐沼3种湿地生境类型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动态调查,采用Brey经验公式估算各生境次级生产力。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8门156... 于2011年1月、4月、7月和10月开展广西廉州湾的裸滩、红树林和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盐沼3种湿地生境类型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动态调查,采用Brey经验公式估算各生境次级生产力。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8门156种,其中裸滩生境有136种,红树林生境85种,盐沼生境29种;站位平均种数为裸滩9.5±4.8种,红树林9.5±3.9种,盐沼5.9±1.9种,同时,各类群占总种数比例大小规律一致,为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其他;盐沼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较小,宁波泥蟹(Ilyoplax ningpoensis)优势很明显,随着水体盐度上升,红树林和裸滩优势种由适应低盐环境向适应高盐环境的种类变化;廉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平均为15.88g·m-2·a-1,裸滩、红树林和盐沼生境分别为16.16、9.97、3.88g·m-2·a-1;P/B值平均为0.70,3种生境分别为盐沼1.02,裸滩0.70,红树林0.65;廉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年湿质量生产量为14623t。水体盐度和植被类型是影响廉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优势种群以致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 次级生产力 红树林 盐沼 裸滩 廉州湾
原文传递
九段沙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昼行性昆虫群落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筱葳 高慧 +1 位作者 董慧琴 吴千红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4-790,共7页
用扫网、植物收割法和凋落物取回法收集昆虫,研究九段沙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海三棱草群落、芦苇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四种生境中昆虫群落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规律,探讨湿地植被同昆虫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与所处... 用扫网、植物收割法和凋落物取回法收集昆虫,研究九段沙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海三棱草群落、芦苇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四种生境中昆虫群落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规律,探讨湿地植被同昆虫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与所处生境中的植被密切相关:①四种生境中的昆虫群落结构组成明显不同,优势类群也不尽相同;②从整体上比较,昆虫群落多度以在芦苇群落中的最高,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E)在互花米草群落中最高,优势度指数(C)以在互花米草群落中最低;③各生境的昆虫群落个体数量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④芦苇群落的凋落物生物量同其中的昆虫个体数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891,p<0.01),互花米草群落中看不出二者存在相关关系,海三棱草的凋落物和从中采集到的昆虫个体数都极少,无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湿地 昆虫群落 芦苇群落 海三棱草群落 互花米草群落 光滩
原文传递
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湿地土壤无机硫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童晓雨 孙志高 +2 位作者 曾阿莹 陈冰冰 王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18-3526,共9页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前的光滩(BF)、入侵过程中(入侵1年)的互花米草湿地(SA′)以及入侵后(入侵3年)的互花米草湿地(SA)为研究对象,基于时空互代法,研究了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湿地土壤无机硫赋存形态(水溶性硫H2O-S;吸附性...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前的光滩(BF)、入侵过程中(入侵1年)的互花米草湿地(SA′)以及入侵后(入侵3年)的互花米草湿地(SA)为研究对象,基于时空互代法,研究了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湿地土壤无机硫赋存形态(水溶性硫H2O-S;吸附性硫Adsorbed-S;盐酸可溶性硫HCl-Soluble-S;盐酸挥发性硫HCl-Volatile-S)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海向入侵不同程度改变了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硫的赋存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相对于BF,SA土壤中的H2O-S、Adsorbed-S和HCl-Volatile-S含量分别增加52.6%、78.2%和21.0%,而HCl-Soluble-S含量降低3.4%.SA′土壤中H2O-S、Adsorbed-S和HCl-Soluble-S含量相较BF分别增加43.9%、70.6%和29.6%,而HCl-Volatile-S含量降低11.6%.总无机硫(TIS)含量在SA和SA′土壤中较BF分别增加40.7%和37.8%,而储量分别增加26.8%和31.4%.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导致影响湿地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硫赋存的关键因素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尤其是H2O-S含量,影响其变化的关键因素由BF的土壤颗粒组成及容重逐步转变为SA′和SA的土壤有机质.研究发现,互花米草海向入侵明显提高了湿地土壤TIS含量,而TIS含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H2O-S和Adsorbed-S含量的增加,说明互花米草海向入侵明显增加了湿地土壤中有效硫的供给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其海向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硫形态 光滩 互花米草湿地 海向入侵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2018年冬季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互花米草分布区土壤有机硫矿化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童晓雨 孙志高 +4 位作者 陈冰冰 毛立 李亚瑾 张鹏飞 武慧慧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3-622,共10页
为了研究冬季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分布区土壤的有机硫矿化特征,于2018年12月18日,分别在互花米草(已经入侵1 a和3 a)分布区和光滩设置采样地,采集0~10 cm和1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内,采用开放... 为了研究冬季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分布区土壤的有机硫矿化特征,于2018年12月18日,分别在互花米草(已经入侵1 a和3 a)分布区和光滩设置采样地,采集0~10 cm和1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内,采用开放培养系统法,布设了厌氧环境(土壤表面积水深度为2 cm)和非厌氧环境(土壤处于无积水的自然状态)淋滤管各18个,在11.5℃(冬季平均气温)条件下,将土样恒温培养126 d,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35天、第56天、第84天和第126天,测定淋滤管中土壤的有机硫矿化量、矿化速率和矿化潜势。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环境中,入侵3 a和1 a的互花米草分布区以及光滩采样地0~1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硫矿化量都在实验的第7天达到峰值,其值分别为(34.81±1.39) mg/kg、(38.99±8.04) mg/kg和(44.83±7.74) mg/kg,3处采样地10~20 cm深度土壤有机硫矿化量较接近,也都在实验的第7天达到峰值;在非厌氧环境中,3处采样地0~10 cm深度土壤有机硫矿化量也在实验的第7天达到峰值,其值分别为(42.21±28.17) mg/kg、(50.84±1.83) mg/kg和(39.56±0.95) mg/kg,入侵3 a的互花米草分布区和光滩采样地10~2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硫矿化量都在第7天最大,其值分别为(34.54±1.73) mg/kg和(41.21±7.26) mg/kg,而入侵1 a的互花米草分布区采样地的土壤有机硫矿化量在第21天最大,其值为(107.51±10.29) mg/kg;在非厌氧环境中,入侵3 a和1 a的互花米草分布区采样地0~2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硫累积矿化量大于厌氧环境中的土壤有机硫累积矿化量,非厌氧环境中的土壤具有更大的供硫潜力;互花米草由陆向海扩张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土壤有机硫矿化过程的进行,从而提高了土壤的潜在供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矿化 互花米草 入侵 光滩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互花米草向海洋方向入侵条件下闽江河口盐沼植物——土壤系统中磷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晓颖 孙志高 +5 位作者 陈冰冰 李亚瑾 毛立 武慧慧 张鹏飞 童晓雨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3-581,共9页
向海洋方向入侵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不仅能改变河口生态系统中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而且能对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产生深刻影响。2019年4月(春季),在闽江河口鳝鱼滩东部的互花米草分布区,采用时空互代法,由陆地... 向海洋方向入侵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不仅能改变河口生态系统中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而且能对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产生深刻影响。2019年4月(春季),在闽江河口鳝鱼滩东部的互花米草分布区,采用时空互代法,由陆地向海洋方向,选择互花米草已经入侵5~6 a的盐沼、互花米草已经入侵1~2 a的盐沼和光滩作为研究对象,在互花米草向海洋方向入侵条件下,研究植物—土壤系统中磷的赋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互花米草向海洋方向入侵条件下,闽江河口鳝鱼滩东部的盐沼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增大;与光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5~6 a和1~2 a的盐沼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了51.6%和27.1%;互花米草向海洋方向入侵不仅改变了盐沼土壤的颗粒组成、电导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磷含量,而且改变了互花米草各器官中的全磷含量、磷累积系数和器官之间的磷转运能力;在互花米草已经入侵5~6 a的盐沼中,互花米草主要是通过减小根冠比和提高对磷的吸收和利用,维持其自身的生长;在互花米草已经入侵1~2 a的盐沼中,互花米草则是通过增大根冠比和提高根系向地上器官转运磷的能力,维持其自身的生长。互花米草向海洋方向入侵整体增大了植物—土壤系统的磷储量,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养分的供给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加快互花米草向海洋方向入侵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 光滩 植物—土壤系统 互花米草 入侵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互花米草入侵对胶州湾潮滩湿地硫素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萍 谢文霞 +1 位作者 王志强 燕倩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0-879,共10页
选择胶州湾互花米草潮滩(入侵前为光滩)和光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互花米草入侵下胶州湾潮滩湿地土壤总硫(Total sulfur, TS)、有效硫(Available sulfur, AS)及互花米草各器官TS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湿... 选择胶州湾互花米草潮滩(入侵前为光滩)和光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互花米草入侵下胶州湾潮滩湿地土壤总硫(Total sulfur, TS)、有效硫(Available sulfur, AS)及互花米草各器官TS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湿地0~60 cm土壤TS((1.53±0.24) g·kg^(-1)))和AS((0.75±0.04) g·kg^(-1))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入侵前光滩湿地TS((1.13±0.09) g·kg^(-1))和AS((0.53±0.02) g·kg^(-1))的平均含量(n=54,p<0.05),增幅分别为35.40%和41.51%.其中,互花米草入侵后湿地30~50 cm土层TS含量和20~60 cm土层AS含量较入侵前的光滩湿地大幅增加(n=9,p<0.05).与光滩相比,6、10、12月互花米草潮滩土壤TS含量增幅分别为14.53%、67.86%、22.52%,AS含量增幅分别为48.72%、39.06%、50.98%.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导致土壤EC、有机质的改变是影响其土壤AS含量分布的关键因素.互花米草TS含量均值为(2.73±0.39) g·kg^(-1),6月植物TS含量与10月、12月植物TS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n=9,p<0.05),硫(S)累积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同种器官内6月根、茎、叶的硫累积系数(Accumulation Factor of sulfur, AF_S)均高于10月、12月.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总体增加了土壤硫库储量,提高了湿地土壤AS的供给能力,但增加了其时空变异性,AS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总硫 有效硫 光滩 胶州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