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草植被对径流影响的小区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范世香 高雁 +1 位作者 程银才 白清俊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根据三种不同径流实验小区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裸地、草地和林地的径流量及年内月分配。裸地、草地及林地的径流量,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18.6%、5.1%、3.7%;裸地、草地及林地各月径流分配的均匀性系数分别为0.99、0.74、0.69,林地和草... 根据三种不同径流实验小区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裸地、草地和林地的径流量及年内月分配。裸地、草地及林地的径流量,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18.6%、5.1%、3.7%;裸地、草地及林地各月径流分配的均匀性系数分别为0.99、0.74、0.69,林地和草地径流月分配的均匀性好于裸地。此外,还分析了降雨量在林地二次再分配中的数量关系,土壤蓄水量、林冠截留量及径流量分别占降雨量的63.5%、32.8%和3.7%。因此,在半干旱地区植树种草一是减少产流量,二是能够提高径流年内分配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植被 裸地 小区实验 径流 均匀性
下载PDF
水土流失区建立草林植被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苏水金 林开旺 +2 位作者 傅锡成 魏世锁 谢江河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水土流失区建植草地试验表明:建植草地可以尽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条件,促进马尾松生长,恢复马尾松植被或建立马尾松一牧草植被。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可应用于南方严重水土流失区的治理。
关键词 草地 原裸地 牧草 马尾松 土壤侵蚀
下载PDF
试论辽东与辽东半岛山地石质化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宏吉 陈中林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4期79-84,共6页
辽东及辽东半岛山地面积5.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是我省主要木材生产和中部城市群水源涵养基地。由于长期以来对植被过度开发利用,植被面积减少,类型退化,功能下降,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约有6000km^... 辽东及辽东半岛山地面积5.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是我省主要木材生产和中部城市群水源涵养基地。由于长期以来对植被过度开发利用,植被面积减少,类型退化,功能下降,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约有6000km^2山地发生石质化,生态环境恶化。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本区山地石质化分为三个类型。重点论述了一直被误认为沙化,而实际是石砾化的过程。对产生山地石质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植被类型进行了土壤侵蚀速率观测,估算了裸地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植被 石质化 石砾化 保护
下载PDF
辽河流域棉区棉花无膜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瑞春 徐敏 +1 位作者 金路路 王子胜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7期71-73,共3页
通过比较无膜和覆膜栽培条件下,耕层土壤的温度变化、棉花生育进程、发育情况以及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建议可在辽河流域棉区进行无膜棉花栽培,并对春季提墒、保墒和保苗等关键技术进行总结。
关键词 棉花 无膜栽培 耕层温度 发育进程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青南高寒草甸秃斑地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国胜 李希来 +3 位作者 李林 胡玲 李学共 冯蜀青 《中国草地》 CSCD 1998年第6期12-16,24,共6页
通过分析青南高寒草甸秃斑地(简称“黑土滩”)分布地域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与牧草的关系和研究“黑土滩”形成的气象成因,发现干旱气候对青南牧区“黑土滩”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加剧了“超载过牧—草地退化—鼠害危害—草... 通过分析青南高寒草甸秃斑地(简称“黑土滩”)分布地域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与牧草的关系和研究“黑土滩”形成的气象成因,发现干旱气候对青南牧区“黑土滩”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加剧了“超载过牧—草地退化—鼠害危害—草畜矛盾突出”的恶性循环,从而促进了“黑土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南牧区 高寒草甸 秃斑地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基于ESA-LUC和MODIS-NDVI的西北干旱荒漠-绿洲体系分类阈值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武磊 李常斌 +3 位作者 王刘明 谢旭红 张媛 魏健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150,共12页
选择ESA-LUC和MODIS NDVI数据,通过两套数据的逐像元对比,实现基于NDVI的荒漠-绿洲阈值率定,在此基础上形成绿洲植被、荒漠植被和荒漠等大类。绿洲属外源水资源支撑类,具较高植被生产力;荒漠植被属本地降水支撑类,属过渡型植被生产力;... 选择ESA-LUC和MODIS NDVI数据,通过两套数据的逐像元对比,实现基于NDVI的荒漠-绿洲阈值率定,在此基础上形成绿洲植被、荒漠植被和荒漠等大类。绿洲属外源水资源支撑类,具较高植被生产力;荒漠植被属本地降水支撑类,属过渡型植被生产力;荒漠类包括沙漠、岩漠、砾漠等未利用类型,以绿度极低或无植被为主要特征。结果表明:NDVI阈值与参照覆被的构成密切相关,受研究区水文气象、基质类型及绿洲开发程度等影响,分类阈值构成也不尽相同。将率定所得阈值应用于4个代表性流域荒漠-绿洲体系的划分及植被演变研究,发现各研究区植被动态与绿洲扩张、区域水资源变化和荒漠本底占比等形成良好空间对应;稳定区以绿洲更绿、荒漠更荒为主要变化特征;变化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绿洲外围地带,反映了农业扩张、轮作或弃耕等人为因素;荒漠腹地的植被变化幅度较小,与该区植被主要受本地降水支撑和调节有关。研究为干旱荒漠-绿洲体系划分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数据方法,相关结论可为干旱区水土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及荒漠生态保护、改良提供基本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植被 荒漠植被 荒漠 ESA-LUC MODIS-NDV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