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gradation of tiamulin by a packed bed dielectric barrier plasma combined with TiO_(2)catalyst
1
作者 Kun YANG Hongwei SHEN +3 位作者 Yueyue LIU Yang LIU Pingji GE Dezheng YANG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17-126,共10页
Recently,a plasma catalyst was employed to efflciently degrade antibiotic residues in the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the plasma generated in a packed bed dielectric barrier reactor combined with TiO_(2)catalyst is used... Recently,a plasma catalyst was employed to efflciently degrade antibiotic residues in the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the plasma generated in a packed bed dielectric barrier reactor combined with TiO_(2)catalyst is used to degrade the antibiotic tiamulin(TIA)loaded on the surface of simulated soil particles.The effects of applied voltage,composition of the working gas,gas flow rate and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atalyst on the degradation effect were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 plasma and catalyst can produce a synergistic effect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applied voltage 25 k V,oxygen ratio 1%,gas flow rate 0.6 l min^(-1),treatment time 5 min).The degradation efflciency of the plasma combined with catalyst can reach 78.6%,which is 18.4%higher than that of plasma without catalyst.When the applied voltage is 30 k V,the gas flow rate is 1 l min^(-1),the oxygen ratio is 1%and the plasma combined with TiO_(2)catalyst treats the sample for 5 min the degradation efflciency of TIA reached 97%.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 higher applied voltage and longer processing times not only lead to more degradation but also result in a lower energy efflciency.Decreasing the oxygen ratio and gas flow rate could improve the degradation efflciency.The relative distribution and identity of the major TIA degradation product generated was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The mechanism of TIA removal by plasma and TiO_(2)catalyst was analyzed,and the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ked 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catalyst tiamulin(TIA)antibiotics degradation degrad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Effects of nitrogen on ozone synthesis in packed-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2
作者 Yuchuan QIN Shulou QIAN +1 位作者 Cheng WANG Weidong XlA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14-119,共6页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on ozone synthesis are studied in a coaxial cylinder generator with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 and pack-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PB-DBD).A series of 10 h discharge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on ozone synthesis are studied in a coaxial cylinder generator with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 and pack-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PB-DBD).A series of 10 h discharg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adopting a bare stainless electrode and bare copper electrode.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of the electrode can affect the ozone synthesis.It is inferred that the ozone zero phenomenon(OZP) may be induced from ozone decomposing by metallic oxide catalysis.Packing dielectric particles can reduce the OZP.Adding a certain amount of nitrogen into the oxygen feed gas can further eliminate the OZP,and increase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but decreases the maximum energy efficiency of ozone generators.Initi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optimal proportion of nitrogen addition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average reduced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in the discharg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one synthesis ozone zero phenomenon NITROGEN packed-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下载PDF
金沙江堰塞湖溃决后淤积河段疏浚措施实验研究
3
作者 冯云龙 王明 +2 位作者 侯极 张春泽 周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7,136,共8页
2018年金沙江上游因强降雨发生大型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后大量泥沙随溃坝洪水向下游输移,导致下游河道形态及水流特性突变。某规划电站尾水河段受该事件影响,床面淤积6~10 m。为保障该电站如期正常建设,针对尾水河段上下游3 k... 2018年金沙江上游因强降雨发生大型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后大量泥沙随溃坝洪水向下游输移,导致下游河道形态及水流特性突变。某规划电站尾水河段受该事件影响,床面淤积6~10 m。为保障该电站如期正常建设,针对尾水河段上下游3 km河道,开展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探索尾水河段设计水位恢复方案。河道演变分析表明,堰塞湖溃决后的第1年,工程河段河床单向显著冲刷;至2022年汛前,河道整体表现为上冲下淤,尤其弯道下游石滩显著生长发育。通过模型试验预测了工程河段2027年地形,届时河道床而仍较堰塞湖溃决前高1~6 m,需要采取疏浚措施才能保障规划电站尾水口水位降低至设计水位。为有效减小疏浚范围及疏浚量,详细分析了弯道下游新生石滩段的水沙特性及演变趋势,提出了下游先期局部疏浚,通过自然演变调整床面,再开展整体疏浚的整治方案。试验证明,该方案较直接疏浚方案缩短了疏浚长度,可减少约6.88万m3疏浚量。继续针对新方案开展淤积试验,由于上游电站已陆续建成使用,其拦蓄作用大幅减少了研究河段来沙量,在5个典型年的水沙作用下,研究河段床面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仅尾水出口下游左侧呈现一定程度淤积,建议管理单位定期按需要进行必要的局部疏浚维护,以保障电站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湖 动床模型 河床演变 发电水位 疏浚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诱导固定碳基还原床低温脱除NO的研究
4
作者 陈佳炜 汤申华 +4 位作者 费婷 张缘缘 高凡 侯剑源 刘新刚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84-187,共4页
针对低温脱硝的技术需求,本文建立了介质阻挡放电(DBD)诱导固定碳基还原床(FCRB)负载锰催化剂的新型原位还原脱硝系统(DBD-Mn/FCRB),与单DBD和DBD-FCRB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最佳的脱硝性能,NO转化率和N_(2)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0.9%和79.9%... 针对低温脱硝的技术需求,本文建立了介质阻挡放电(DBD)诱导固定碳基还原床(FCRB)负载锰催化剂的新型原位还原脱硝系统(DBD-Mn/FCRB),与单DBD和DBD-FCRB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最佳的脱硝性能,NO转化率和N_(2)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0.9%和79.9%。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抗氧冲击性能和抗水性。此外,结合表面微观特性分析,提出了3种可能的脱硝反应路径。研究结果可为低温脱硝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还原脱硝 介质阻挡放电 固定碳基还原床
下载PDF
Effect of megapore particles packing o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O_(3) generation and benzene degradation
5
作者 Kefeng SHANG Wudi CAO +3 位作者 Weiwei HUAN Nan JIANG Na LU Jie LI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86-94,共9页
Recently,packed-bed discharge plasma technologie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for treat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due to the good performance in improving the degrad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VOCs.In this ... Recently,packed-bed discharge plasma technologie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for treat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due to the good performance in improving the degrad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VOCs.In this paper,a coaxial cylindrical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 packed with porous material of micron-sized pores was used for degradation of benzene,and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ozone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When the discharge length was 12 cm and the filling length was 5 cm,the packed particles in the discharge are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micro-discharges,and the current amplitude and density increased with the pore size of packed particles,but the discharge power and ozone concentration showed a trend of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The discharge power and ozone production reached the maximum when the size of pore former was 75μm,correspondingly,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benzene was the high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packed 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MICRO-DISCHARGE ozone generation benzene degradation
下载PDF
五强溪水电站扩机工程进水口围堰爆破拆除技术研究
6
作者 文超 李俊 祝文化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五强溪水电站扩机工程进水口围堰采用预留岩坎+混凝土围堰+土石子围堰的组合结构形式,堰内岩坎为顺层坡,软弱夹层较发育,围堰爆破拆除环境和地质条件复杂。顺层岩坎拆除时无法按常规围堰的经济断面进行大范围削方和一次拆除,深水水下爆... 五强溪水电站扩机工程进水口围堰采用预留岩坎+混凝土围堰+土石子围堰的组合结构形式,堰内岩坎为顺层坡,软弱夹层较发育,围堰爆破拆除环境和地质条件复杂。顺层岩坎拆除时无法按常规围堰的经济断面进行大范围削方和一次拆除,深水水下爆破开挖工程量大、块度要求高、施工时间长、安全风险高。爆破拆除过程中在保证围堰稳定的条件下,采取垂向分层、水平向分区、台阶松动爆破的施工方法,尽可能多地实施陆上开挖。水下爆破根据岩坎地质条件、岩体力学特性及覆盖水深(20~37 m),结合水下爆破清渣块度要求,采用0.9~1.1 kg/m^(3)的炸药单耗。通过数码电子雷管高精度延时起爆技术,严格控制单段最大药量(60 kg以内),并设置气泡帷幕和柔性防护网等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经现场爆破监测结果表明:爆破振动及水击波对进水口闸门等建构筑物的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水下清渣、转运效率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机工程 进水口 围堰拆除 岩坎 顺层坡
下载PDF
面向低龄老人的自行式B型房车床位布局无障碍设计研究
7
作者 孟岩 邵会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13期123-127,共5页
论述了虽然将低龄老人作为房车新兴的目标用户,但是现有房车内功能设施布局设计没有考虑到老年群体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就市面上现有自行式B型房车来说,床位较高,升降床以及拼接床等布局设计,对于老年人的上下床以及起卧活动... 论述了虽然将低龄老人作为房车新兴的目标用户,但是现有房车内功能设施布局设计没有考虑到老年群体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就市面上现有自行式B型房车来说,床位较高,升降床以及拼接床等布局设计,对于老年人的上下床以及起卧活动具有限制性,所以论文总结床位布局无障碍设计原则,提出床位布局设计方案,实现床位布局的无障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老人 自行式B型房车 无障碍设计 床位布局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层次结构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王改云 杨少春 +1 位作者 廖飞燕 武群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8-383,共6页
以胜坨油田三区东营组三段为例,对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精细油藏描述阶段,隔夹层有砂层组间的隔层、小层间的隔层、单砂层间的隔层及层内的夹层4个层次。不同尺度的隔夹层在岩石类型、发育程度、厚度及展布... 以胜坨油田三区东营组三段为例,对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精细油藏描述阶段,隔夹层有砂层组间的隔层、小层间的隔层、单砂层间的隔层及层内的夹层4个层次。不同尺度的隔夹层在岩石类型、发育程度、厚度及展布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不同。其中,砂层组间的隔层全区稳定分布,厚度较大,对油气能起到完全封堵的作用,而单砂层间的隔层稳定性差,虽也是连片分布,但出现多个砂体连通区,易发生窜流,使纵向非均质性增强。小层间的隔层则介于两者之间。层内夹层则因为东三段地层已精细划分到单砂层,发育程度中等,仅在局部使油水关系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隔层 夹层 层次结构
下载PDF
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油层单元划分关系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景山 彭军 +2 位作者 周彦 谭秀成 李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短期和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A/S值变化与砂体发育关系的分析表明,具有A1、A2和C2型结构的短期旋回层序最有利于储集砂体的发育,各级次层序界面的上下两侧是有利储集砂体的主要发育位置,而基准面旋回层序的中部通常是泥质盖层或隔、夹层... 短期和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A/S值变化与砂体发育关系的分析表明,具有A1、A2和C2型结构的短期旋回层序最有利于储集砂体的发育,各级次层序界面的上下两侧是有利储集砂体的主要发育位置,而基准面旋回层序的中部通常是泥质盖层或隔、夹层的主要产出位置。针对按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的小层划分方案与传统的油气层四级划分方案存在的矛盾,提出以不同级次湖泛面沉积的泥质盖层或隔、夹层为边界的、跨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的砂体和油层四级划分方案,其中的含油层系、油(层)组、复油层、单油层,分别与长期、中期、短期、超短期基准面旋回有关,但存在半个基准面旋回的相位差。这一划分方案既符合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原则,在实际应用中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砂体 隔层 油层划分
下载PDF
砂体非均质性是铀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87
10
作者 焦养泉 陈安平 +5 位作者 杨琴 彭云彪 吴立群 苗爱生 王敏芳 徐志诚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15,共8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铀成矿与直罗组底部砂体的非均质性关系密切。砂体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平面和垂向上 ,其中 ,砂体平面非均质性可以通过砂分散体系来表征 ,而垂向非均质性则可以通过隔挡层和沉积物粒度来表征。在平面上 ,铀成矿主...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铀成矿与直罗组底部砂体的非均质性关系密切。砂体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平面和垂向上 ,其中 ,砂体平面非均质性可以通过砂分散体系来表征 ,而垂向非均质性则可以通过隔挡层和沉积物粒度来表征。在平面上 ,铀成矿主要分布于辫状河沉积体系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过渡的辫状分流河道一侧 ,最佳成矿区则位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的频繁分岔处和从无隔挡层到隔挡层突发区的河道砂体边缘 ,且随着隔挡层数量和厚度的增加 ,铀成矿几率和品位逐渐降低 ;在垂向上 ,隔挡层的存在可以导致多个垂向序列单元、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卷头的发育。统计发现 ,中砂岩和细砂岩是铀成矿的最佳载体 ,所以在每个垂向序列单元中 ,铀矿通常位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的中下部。铀的成矿机理一方面可能是砂体非均质性通过对成矿流体运移状态的影响进而实现对铀成矿的控制 ,另一方面可能与沉积环境相变导致还原性物质的增加有关。通过砂体非均质性研究而总结的铀成矿规律是进行铀成矿空间定位和预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非均质性 隔挡层 砂岩型铀矿 直罗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7
11
作者 崔建 李海东 +2 位作者 冯建松 刘丛宁 居亚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0,152,共5页
以高尚堡浅层北区NgⅣ油组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泥质、钙质、物性和特殊岩性等多种隔夹层类型。基于储层单砂体构型研究和层次分析方法,将目标区域储层划分为"隔层"、"薄隔层"和... 以高尚堡浅层北区NgⅣ油组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泥质、钙质、物性和特殊岩性等多种隔夹层类型。基于储层单砂体构型研究和层次分析方法,将目标区域储层划分为"隔层"、"薄隔层"和"薄夹层"3个层次;该划分方案能精细表征和刻画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钻资料表明,"隔层"较"薄隔层"对剩余油富集程度的影响大,"隔层"是控制层间剩余油最重要的因素;"薄夹层"的垂向位置、数量、面积及其与注水井配置关系等是影响层间剩余油分布及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储层 隔夹层 剩余油分布 控制因素 南堡凹陷
下载PDF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段隔夹层划分与展布 被引量:30
12
作者 林博 戴俊生 +1 位作者 陆先亮 张本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1-14,共4页
依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的地质特点,处理了区段内1 000余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对分布于研究区段的隔夹层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共划分出8个砂层组、17个单砂层.7个隔层和9个夹层.对隔层展布及砂体单元内夹层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隔夹层与... 依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的地质特点,处理了区段内1 000余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对分布于研究区段的隔夹层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共划分出8个砂层组、17个单砂层.7个隔层和9个夹层.对隔层展布及砂体单元内夹层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隔夹层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在G2,G5,G6和G7下部单元的顶部剩余油富集程度高.主力油层馆532,531和541夹层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较小,剩余油饱和度较低,但可采剩余油绝对数量较大;馆51、馆52、馆542、馆55、馆56夹层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值较高,剩余油富集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中一区 隔夹层研究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油气差异富集特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吕修祥 周新源 +5 位作者 杨海军 兰晓东 罗春树 于红枫 蔡俊 华晓莉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41-452,共12页
塔中北斜坡下奥陶统岩溶储层基本为低孔低渗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断裂活动产生的裂缝。储层呈现"横向连片,纵向分层"特点,优质储层主要呈层状叠合分布在不整合面下0~200m范围内的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岩溶... 塔中北斜坡下奥陶统岩溶储层基本为低孔低渗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断裂活动产生的裂缝。储层呈现"横向连片,纵向分层"特点,优质储层主要呈层状叠合分布在不整合面下0~200m范围内的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岩溶储层具有大面积、多储集段含油气的特点,平面上整体表现为"西油东气,内油外气"的分布特征。鹰山组直接盖层良3—5段致密灰岩平面上具有"东厚西薄,北厚南薄"的分布特点,剖面上呈现"块状分布,横向相连,纵向叠置"的展布特征。鹰山组内部多套高阻层相互叠置,与下伏含油气层构成良好的配置关系,形成一套或多套储盖组合,控制油气的分层聚集。塔中北斜坡发育着一系列NE向左行走滑断裂,以之为边界,可以分为若干个构造区块。区块内油气水正常分异,相对高的部位聚集油气、低部位出水。块体内部油气多富集在距主干走滑断裂0.5~4.0k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隔层 走滑断裂 油气差异富集 塔中北斜坡
下载PDF
划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建模方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冬之 乔彦君 马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统计表明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的石油采收率平均为 35 % ,有 2 0 %~ 35 %的可动剩余油由于储层非均质性被隔挡在地下 ,它们或者受砂体复杂的建筑结构控制分布于砂体的某一部位 ,或者分布于开发井距难以控制的小砂体中 ,在目前开发... 统计表明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的石油采收率平均为 35 % ,有 2 0 %~ 35 %的可动剩余油由于储层非均质性被隔挡在地下 ,它们或者受砂体复杂的建筑结构控制分布于砂体的某一部位 ,或者分布于开发井距难以控制的小砂体中 ,在目前开发井网已经很密的情况下 ,砂体的建筑结构是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 ,解剖砂体 ,认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要素的类型及分布方式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论文研究 ,找出适合大庆油田密井网条件下 ,划分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思路和可操作划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方法 砂体解剖 隔挡层 储层 地质模型 剩余油 石油采收率
下载PDF
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云 李鹏 颜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8-233,共6页
三工河组二段砂体为莫西庄地区的主要含油储层,分布相对较稳定.三工河组二段含油砂体分为三工河组二段一砂体和三工河组二段一砂体两套砂体,分布稳定.文章通过分析沉积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和孔喉特征,对这两套含油储层进行了系统... 三工河组二段砂体为莫西庄地区的主要含油储层,分布相对较稳定.三工河组二段含油砂体分为三工河组二段一砂体和三工河组二段一砂体两套砂体,分布稳定.文章通过分析沉积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和孔喉特征,对这两套含油储层进行了系统的评价,认为J1s12含油储层属中—差型储层,J1s12含油储层为中等储层.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地震反演,预测了莫西庄地区主力含油砂体厚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组 隔夹层 粒度 物性 孔喉结构 毛管压力 地震反演
下载PDF
水淹层解释单元自动划分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文慧俭 李雪英 +2 位作者 孟青云 王盛强 宋长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6-1521,共6页
本文针对目前水淹层定性解释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了沉积单元是控制河道砂体水淹级别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不同沉积单元之间的水淹规律彼此独立,同一沉积单元内部水淹规律高度相关,而正确划分沉积单元是水淹层定性解释的关键.将地质上... 本文针对目前水淹层定性解释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了沉积单元是控制河道砂体水淹级别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不同沉积单元之间的水淹规律彼此独立,同一沉积单元内部水淹规律高度相关,而正确划分沉积单元是水淹层定性解释的关键.将地质上的沉积单元映射到测井曲线上,提出了解释单元的基本概念,利用稳定的泥岩隔层作为不同解释单元的分界标志,给出了利用电阻率曲线自动划分解释单元的方法与步骤.2口密闭取心井处理结果表明:该套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解释单元,与人工解释结果对比,符合率达到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单元 解释单元划分 水淹级别 泥岩隔层 电阻率曲线
下载PDF
高含水期潜力层分布及地质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晓光 田东辉 +1 位作者 刘富余 马福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45,共6页
本文在对储层、隔层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沉积理论分析了河流-三角洲沉积砂体的平面非均质特点,总结出高含水期潜力层分布的沉积特征及5种沉积模式。
关键词 油田 油层 含水期 潜力层 分布
下载PDF
非均质储层夹层控油作用初论——非均质储层油气分布规律及测井响应特征 被引量:25
18
作者 毛志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根据毛细管压力理论 ,分析了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储层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 .提出了非均质储层夹层对油气聚集和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的观点 .分析表明 ,物性较差的非均质储层一般具有较长的油 -水或气 -水过渡段 ,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 根据毛细管压力理论 ,分析了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储层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 .提出了非均质储层夹层对油气聚集和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的观点 .分析表明 ,物性较差的非均质储层一般具有较长的油 -水或气 -水过渡段 ,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是要具备较大的圈闭高度 .圈闭高度有限的非均质储层中夹层对油气流体有遮挡作用 ,储层纵向上容易形成大段的不饱和含油 (气 )水层或油水同层、气水同层 .根据相对渗透率数据 ,这类储层的有效产液能力受两相渗流的影响和本身渗透能力差的限制 ,往往表现为低产甚至偏干的事实 .导致气测录井、测井和试油测试之间存在矛盾 .对非均质储层测井响应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复杂孔隙结构非均质储层中含油性与储层物性的相关关系变得模糊 .储层纵向上含油性及物性的复杂变化导致其油气层和水层的测井特征不易区分 ,测井油气识别与评价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结合我国西部M盆地一个非均质油气藏的典型实例 ,实际分析了非均质储层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及测井响应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油作用 分布规律 非均质储层 油气聚集 油气藏
下载PDF
动物笼具和垫料蒸汽灭菌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霆 张丽芳 +2 位作者 金迎春 邓巍 丛喆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3,共3页
目的评估几种动物笼具和动物垫料的高压灭菌效果,为安全操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三种方法高压动物笼具和垫料,用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 7953)3MTM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做为指示高压灭菌效果的指标。结果整... 目的评估几种动物笼具和动物垫料的高压灭菌效果,为安全操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三种方法高压动物笼具和垫料,用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 7953)3MTM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做为指示高压灭菌效果的指标。结果整包垫料高压,垫料干燥效果不好;直接分装到笼具中高压,灭菌效果不稳定;垫料整包高压后,分装到笼具中再次高压,灭菌效果好,垫料干燥。结论单独高压整包垫料,之后将垫料按实际使用量铺放在笼具里进行再次灭菌的方法效果最好,且垫料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障设施 高压灭菌 垫料 笼具
下载PDF
SAGD开发中突破夹层技术对策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石兰香 李秀峦 +1 位作者 马德胜 刘鹏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9-1087,共9页
开发实践表明,稠油油藏内部发育的夹层影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效果。实际SAGD开发应当充分考虑夹层对SAGD生产效果的影响,寻找突破夹层的有效对策,以期提高SAGD产量。以国内某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夹层岩石力学参数测... 开发实践表明,稠油油藏内部发育的夹层影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效果。实际SAGD开发应当充分考虑夹层对SAGD生产效果的影响,寻找突破夹层的有效对策,以期提高SAGD产量。以国内某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夹层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结果,利用耦合岩石力学数值模拟技术确定了不同参数(岩石力学参数、物性参数、操作参数)对岩石变形量、SAGD产量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夹层的渗透率和SAGD注汽压力是影响SAGD产量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地,针对夹层特征,结合实际操作可行性,提出了提高注汽压力和直井辅助两种突破夹层技术对策,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界限及突破效果,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经济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 夹层 变形 耦合 突破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