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回路中beta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帅 由胜男 +2 位作者 杜文静 王磊 徐桂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19-2526,共8页
背景:经颅磁声电刺激是一种基于磁声耦合电效应的无创、高精度脑神经聚焦刺激方法,可调节神经节律振荡活动,从而影响大脑的运动、认知等功能。目的:探究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回路中beta振荡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 背景:经颅磁声电刺激是一种基于磁声耦合电效应的无创、高精度脑神经聚焦刺激方法,可调节神经节律振荡活动,从而影响大脑的运动、认知等功能。目的:探究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回路中beta振荡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正常刺激组大脑前额叶皮质接受经颅磁声电刺激(空间峰值脉冲平均强度为13.33 W/cm^(2),基波频率为0.4 MHz,基波周期数为1000,脉冲重复频率为200 Hz);模型对照组、模型刺激组通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建立帕金森病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对照组大脑前额叶皮质接受经颅磁声电假刺激,模型刺激组大脑前额叶皮质接受经颅磁声电刺激,每天刺激时长2.0 min,刺激结束停留8-10 min后,采集大鼠执行T迷宫过程中局部场电位信号并同时记录行为学正确率,对比分析各组局部场电位信号能量的时频分布情况和行为差异,当大鼠正确率连续3 d高于80%后停止刺激实验和T迷宫实验。②建模仿真实验:构建经颅磁声电刺激下皮质-基底神经节回路模型,分别改变超声发射周期(5,10,20 ms)、超声发射占空比(30%,50%,90%)和感应电流密度(20,50,100μA/cm^(2)),比较不同刺激参数下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beta振荡的功率谱密度值。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强于模型对照组(P<0.001),正常刺激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刺激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强于模型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beta振荡能量分布较为集中,正常刺激组较正常对照组beta振荡信号能量有所降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刺激组beta振荡能量广泛分布且能量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刺激组,并且模型刺激组beta振荡信号能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②建模仿真实验:不加刺激时,健康大鼠beta频段功率谱密度峰值(30 dB)显著低于帕金森病大鼠(55 dB);施加经颅磁声电刺激后,两组大鼠beta频段功率谱密度值普遍降低;beta频段功率谱密度峰值与超声发射周期呈正相关、与感应电流密度呈负相关,当超声发射占空比为50%时功率谱密度峰值最低;③结果表明:经颅磁声电刺激可抑制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的beta振荡,进而改善大鼠的运动功能与决策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声电刺激 皮质-基底神经节回路 beta振荡 帕金森病 局部场电位 T迷宫 神经调控
下载PDF
基于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模型的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大鼠行为决策的影响
2
作者 张帅 由胜男 +2 位作者 党君武 杜文静 王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8,共13页
经颅磁声电刺激(TMAES)是一种新型、无创、可改变不同脑区电活动的神经调控方法。前额叶皮层与基底神经节中各脑区相互影响,在行为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涉及其调节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前运动皮层神经元活性和前额叶皮层突触可... 经颅磁声电刺激(TMAES)是一种新型、无创、可改变不同脑区电活动的神经调控方法。前额叶皮层与基底神经节中各脑区相互影响,在行为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涉及其调节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前运动皮层神经元活性和前额叶皮层突触可塑性与行为决策关系密切。该文基于皮层-基底神经节回路模型,模拟分别对健康大鼠、帕金森大鼠施加刺激后,不同脑区在奖赏选择任务中的神经活动,仿真分析不同感应电流强度对皮层神经元放电率和脑区间突触权重的影响。并通过行为学实验进一步探讨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健康大鼠与帕金森模型大鼠行为决策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对健康大鼠施加刺激可提高前额叶皮层与纹状体、前运动皮层之间的突触权重;对帕金森大鼠施加刺激可提高前运动皮层神经元放电率,调节前额叶皮层与纹状体、前运动皮层之间的突触权重。实验结果显示,施加刺激后,大鼠的学习探索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且帕金森模型大鼠受刺激的作用效果更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经颅磁声电刺激可提高大鼠的运动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且有助于改善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失衡。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经颅磁声电刺激调节决策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声电刺激 皮层神经元 基底神经节 行为决策 突触权重
下载PDF
定向置管吸引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少量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骆锦标 彭彪 +5 位作者 全伟 曹志恺 肖国才 吕建平 徐建明 何志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52-1353,135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定向置管吸引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少量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将75例高血压少量脑出血(10~30ml),随机分成定向置管治疗组(微创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两组GCS评分均为11~15分;其中微创组36例,内科组39例。...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定向置管吸引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少量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将75例高血压少量脑出血(10~30ml),随机分成定向置管治疗组(微创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两组GCS评分均为11~15分;其中微创组36例,内科组39例。结果在血肿完全清除或吸收时间比较上,微创组平均3.8d<内科组平均24d;近期(1月)疗效随访,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微创组58%>内科组29%,远期(6月)疗效随访,功能恢复良好率,微创组50%>内科组16%,微创组无死亡,内科组2例,临床住院费用微创组平均5136.3元,内科组平均11843.6元。结论微创组较内科组能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功能恢复优良率高,降低了死亡率,临床费用也大为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置管 高血压 基底节区 脑出血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基底节脑出血微创手术和传统开颅术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潘剑威 詹仁雅 +1 位作者 童鹰 马跃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比较基底节脑出血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疗效,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因素。方法符合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入选标准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55例,其中微创手术28例(微创组),传统手术27例(骨瓣组)。观察术后并发症,... 目的比较基底节脑出血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疗效,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因素。方法符合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入选标准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55例,其中微创手术28例(微创组),传统手术27例(骨瓣组)。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3d及2周意识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以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d意识障碍者骨瓣组19例,微创组10例(P<0.01)。骨瓣组出现肺部感染和(或)器官功能障碍17例,而微创组为11例(P<0.05)。术后3个月骨瓣组植物状态5例,死亡3例,占29.6%;微创组分别为3例和2例,占17.8%(P<0.05)。除去植物状态及死亡病例,两组AD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手术可使患者意识较早恢复,减少并发症,从而减少植物生存和死亡率,对晚期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 微创手术 传统开颅术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大脑基底节区的血管构筑学和血管密度的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增贤 周敬德 +1 位作者 房台生 刘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用15例新鲜新生儿尸脑血管色素灌注标本,光镜下研究了基底节区的动脉来源和内部血管构筑,并用Leitz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基底节区各结构内的毛细血管密度.基底节区内各结构的毛细血管吻合成网,不同神经组织内血管网形成各异;不同神经结构... 用15例新鲜新生儿尸脑血管色素灌注标本,光镜下研究了基底节区的动脉来源和内部血管构筑,并用Leitz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基底节区各结构内的毛细血管密度.基底节区内各结构的毛细血管吻合成网,不同神经组织内血管网形成各异;不同神经结构内血管密度高低不等,毛细血管总面积占神经面积百分比、单位面积神经组织内毛细血管计数及毛细血管网平均孔径,在节内神经核分别为33.7±6.5%、372.90±22.17个/cm^2及40.24±13.15μm,在神经纤维区内分别为10.7±0.2%、201.36±7.00个/cm^2及130.45±9.31μm.各核团内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神经纤维区内者.血管密度高低与神经组织结构、功能和代谢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基底节 血管 图像分析 大脑
下载PDF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9
6
作者 蒋永祥 马颖 +1 位作者 程远 陈维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6-670,共5页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以101例中小量(10~4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52例)和内科治疗组(49例),血肿体...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以101例中小量(10~4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52例)和内科治疗组(49例),血肿体积为15~36(23.36±7.24)ml。所有患者在发病后48 h内和发病后14 d进行DTI扫描,得到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 tractography,DTT)图像,并根据CST完整性将微创手术组分为A(1~2级,22例)、B(3级,30例)两个亚组,比较微创手术组和内科治疗组之间及A、B亚组之间在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病后首次DTI扫描显示微创手术组、内科治疗组受累侧的内囊区和大脑脚FA值均降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第2次DTI扫描提示,微创手术组的FA值[内囊区(0.49±0.02)、大脑脚(0.47±0.03)]较内科治疗组[内囊区(0.39±0.02)、大脑脚(0.43±0.03)明显升高(P<0.05)],且从DTT图像上可见微创手术组的CST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内科治疗组,提示对于这类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内科治疗。微创手术组的A亚组术后FA值[(0.51±0.02)高于B亚组(0.48±0.02)(P<0.05)],提示CST损伤越小,手术效果越好。结论微创治疗可以提高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尤其是DTT显示CST以推移、变形为主者(1~2级)应更为积极采取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微创治疗技术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下载PDF
超早期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振宇 黄光富 +1 位作者 李志立 唐健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总结超早期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23例超早期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解剖侧裂池、颈内动脉池,清除血肿、完善止血,侧裂池放置引流管... 目的总结超早期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23例超早期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解剖侧裂池、颈内动脉池,清除血肿、完善止血,侧裂池放置引流管,骨瓣复位,术后第1天头部CT检查。结果 23例患者中血肿清除超过90%19例(82.6%),血肿清除70%2例(8.6%),再出血2例(8.6%).术后1周显效18例(78.3%),好转3例(13.0%)。术后死亡2例(8.7%);随访6~28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I级6例,II级13例,II级1例,IV级1例。结论超早期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是高血压基底节出血(25~45ml)的理想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经侧裂入路 显微手术 超急性期
下载PDF
脑出血术后高压氧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唐晓平 彭华 +7 位作者 余定庸 唐文国 漆建 罗仁国 冯凌 王远传 苟章洋 张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观测小骨窗直视下清除血肿和高压氧(HBO)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检测治疗组(手术+HBO,n=152)和对照组(手术,n=109)术后当时、15 d、30 d三个时点的血管外周阻力(R)和动态阻力(D... 目的观测小骨窗直视下清除血肿和高压氧(HBO)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检测治疗组(手术+HBO,n=152)和对照组(手术,n=109)术后当时、15 d、30 d三个时点的血管外周阻力(R)和动态阻力(DR),于术后当时、30 d、6个月三个时点观测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用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积分定量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时的R值及DR值均较高,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15 d及30 d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R值及DR值逐渐下降低,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1或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时上、下肢体SIAS积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0 d及6个月后有所增加,但治疗组增加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小骨窗直视下清除血肿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术后HBO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出血灶周围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骨窗直视手术 高压氧 血管外周阻力 脑出血病损评分积分
下载PDF
两种锥颅方式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小血肿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姚国杰 龚杰 +6 位作者 徐国政 李成才 杜威 韦可 刘征 秦尚振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比较徒手定位锥颅引流和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小血肿的效果。方法自发性基底节血肿患者67例,采用徒手定位锥颅引流42例,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25例,术后均给予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徒手定位锥... 目的比较徒手定位锥颅引流和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小血肿的效果。方法自发性基底节血肿患者67例,采用徒手定位锥颅引流42例,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25例,术后均给予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徒手定位锥颅引流组与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组引流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徒手定位锥颅引流组置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对于小血肿徒手定位单孔引流疗效满意,但可能需要反复调整引流管。微创穿刺血肿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简单易行,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颅引流治疗 基底节血肿 小血肿 自发性 头皮定位 引流效果 术后恢复 尿激酶溶解
下载PDF
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血肿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岩崇 诸葛启钏 +6 位作者 陈伟建 郑荣远 吴近森 郭献忠 瞿宣兴 王小同 林正章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43-345,共3页
报告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血肿87例,其中男6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44岁。有高血压病史49例,血管畸形2例,白血病1例,不明原因35例。发病距手术时间最短4h,最长25天。<72h为急性期,... 报告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血肿87例,其中男6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44岁。有高血压病史49例,血管畸形2例,白血病1例,不明原因35例。发病距手术时间最短4h,最长25天。<72h为急性期,72h~14天为亚急性期,>14天为慢性期。治疗结果:生存66例,死亡21例(病死率24.14%)。急性期血肿抽吸术后病死率低于亚急性期,且生存质量明显高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GCS指数5分以下或并发脑疝及破入脑室和丘脑血肿者,病死率明显增高。作者认为,基底节血肿患者应尽早争取在急性期手术;对血肿破入脑室者应同时行脑室引流术;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血肿,抽吸术后需行血管造影,行显做外科手术切除畸形血管,达到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血肿 立体定向抽吸术 颅内血肿
下载PDF
针刺加音乐可编程电针仪治疗基底节性失语2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丘红燕 高聪 +2 位作者 刘月婵 方立新 沈岩松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加音乐可编程电针仪治疗基底节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54例基底节性失语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9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加音乐可编程电针仪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自发...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加音乐可编程电针仪治疗基底节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54例基底节性失语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9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加音乐可编程电针仪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自发谈话、言语理解、复述、命名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总体疗效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 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加音乐可编程电针仪治疗基底节性失语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 脑血管基底神经节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针灸疗法 音乐可编程电针仪
下载PDF
急性外伤性基底区损伤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敬业 只达石 +1 位作者 靳永恒 于代君 《天津医药》 CAS 1995年第5期282-284,共3页
报告40例急性外伤性基底节区损伤。其中出血性改变30例,缺血性改变10例,后者致伤暴力相对较小。成年人多为出血性预后较差,儿童多为缺血性预后较好。发病率为同期收治2188例急性颅脑损伤的1.8%,病死率为15.0%。认为两种不同的病理改... 报告40例急性外伤性基底节区损伤。其中出血性改变30例,缺血性改变10例,后者致伤暴力相对较小。成年人多为出血性预后较差,儿童多为缺血性预后较好。发病率为同期收治2188例急性颅脑损伤的1.8%,病死率为15.0%。认为两种不同的病理改变均属相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本文对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特点等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部 外伤性 基底节区损伤 出血 缺血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远航 唐建建 +1 位作者 樊庚 苑玉清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522-1524,共3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平均血肿清除率92%,术后再出血9.68%(3/31)。病死率6.45%(2/31)。术...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平均血肿清除率92%,术后再出血9.68%(3/31)。病死率6.45%(2/31)。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7例(22.6%),4分15例(48.4%),3分6例(19.4%),2分3例(9.7%)。结论小骨窗开颅术能够有效的清除血肿,改善预后,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很好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黎军 姜德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6 h内超早期手术,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结果血肿完全清除36例,血肿清除>95...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6 h内超早期手术,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结果血肿完全清除36例,血肿清除>95%11例。术后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随访3~6个月,Ⅰ级9例,Ⅱ级14例,Ⅲ级15例,Ⅳ级6例,Ⅴ级3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是一种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 外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显微镜下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其瑞 邢长伟 刘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6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早期均行显微镜下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治...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早期均行显微镜下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复查CT示:43例血肿基本清除,5例清除约80%。术后死亡4例,存活44例随访6~18个月,根据GOS评价,良好30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死亡1例。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的优点,术中显露满意,血肿清除较彻底,止血效果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同时减少颞叶皮层及血管损伤,术后致死、致残率低,值得在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裂-岛叶入路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小骨窗 血肿清除
下载PDF
CT定位碎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怀瓯 秦力 +1 位作者 张弩 许景 《河北医学》 CAS 1998年第10期9-11,共3页
本文报告用CT立体定位碎吸术治疗36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病人,碎吸管准确定位在血肿中心部位.首次清除血肿率在60~80%、残余血肿用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取得较满意的结果.本文就手术适应症,时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使用立体定向仪... 本文报告用CT立体定位碎吸术治疗36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病人,碎吸管准确定位在血肿中心部位.首次清除血肿率在60~80%、残余血肿用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取得较满意的结果.本文就手术适应症,时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使用立体定向仪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和讨论。认为此种术式准确,简单,创伤小,清除血肿充分;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立体定向 高血压 基底节出血 脑出血 碎吸术
下载PDF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胜 刘金 武永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远期肢体功能恢复的评估作用。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例,均行保守治疗。出血后7-10 d,均行DTT检查评估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远期肢体功能恢复的评估作用。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例,均行保守治疗。出血后7-10 d,均行DTT检查评估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按其损伤程度由轻到重分为4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出血后3个月和6个月肢体肌力变化。结果本组CST损伤1级4例,2级9例,3级7例,4级3例。出血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肢体肌力较入院时均显著改善(P〈0.05)。CST损伤级别越低,肌力改善越显著(P〈0.05)。结论DTT能够了解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ST的损伤程度,而CST损伤程度可以预测患者功能恢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EFFECTS OF MOXIBUSTION ON CEREBRAL ACETYLCHOLINE CONTENT AND 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 ACTIVITY IN THE AGED RATS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艳军 田青 +1 位作者 康玉屏 孙国杰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of Baihui(百会GV20) and Shenshu(肾俞 BL 23) on acetylcholine (AOh) content and 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 (CHAT) activity in the brain of aging rats so as to inve...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of Baihui(百会GV20) and Shenshu(肾俞 BL 23) on acetylcholine (AOh) content and 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 (CHAT) activity in the brain of aging rats so as to investigate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 in delaying brain aging in the rat. Methods Thirty Wistar rats including 10 young rats (young group) and 20 aged rats that were divided into aging group and moxibustion group evenly,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For rats of moxibustion group, moxibustion was applied to Baihui (百会GV20) and Shenshu(肾俞 BL23) for 10 min, once a day, with 5 days being a course of treatment, 8 courses altogether.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s, the rats anesthetized with 6 % chloral hydrate were decapitated for taking brain tissue, then AOh content, CHAT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activity were detected by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Results Compared with young rat group, AOh contents of basal ganglia, hippocampus and cerebral cortex tissues in aging group and moxibustion group 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0.01 ), while compared with aging group, ACh contents in the 3 cerebral regions in moxibustion group all increased considerably (P〈0.01). In comparison with young group, both CHAT activity and AChE activity of the brain tissue in aging group and moxibustion group lowered significantly ( P 〈 0.05, 0.01 ) ; comparison between aging group and moxibustion group showed that CHAT activity of the later group increased evidently (P〈 0.05) while AChE activity in moxibustion group decreased considerably (P〈0.01), displaying that moxibustion could potentiate CHAT activity and further lower AChE activity of the brain in aged rats. Conclusion Moxibustion of Baihui(百会GV20) and Shenshu(肾俞 BL23) has effects in raising AOh contents and lowering CHAT and AChE activity,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its efficacies in repairing the injured central cholinergic nerve system and delaying the aging process in the aged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g Moxibustion ACh AChE ChAT basal ganglion Hippocampus Cerebral cortex
下载PDF
脑造通器联合脑内镜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零达尚 王海东 +5 位作者 张晓峰 张建国 刘远来 林其炎 张著 孙异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脑造通器联合脑内镜在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行脑造通器管鞘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 目的:探讨脑造通器联合脑内镜在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行脑造通器管鞘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GOS评分4-5分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造通器管鞘辅助下联合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出血少,预后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造通器管鞘 神经内镜 基底节区脑出血 治疗
下载PDF
基于CVH的基底神经核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高宇 张绍祥 +8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郭燕丽 李七渝 李恺 刘光九 杨晓萍 陈现红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 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研究,显示基底神经核区和结构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方法 抽取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含有基底神经核和周围结构的断面图像,分别应用Medview软件和VRman软件,对基底核区的尾状核、... 目的 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研究,显示基底神经核区和结构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方法 抽取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含有基底神经核和周围结构的断面图像,分别应用Medview软件和VRman软件,对基底核区的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的内部核、丘脑底核、杏仁核及其周围结构中的视神经、红核、黑质和脑室等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显示。结果 应用Medview软件重建的三维图像比较清楚地显示了基底神经核诸核及其周围结构的空间形态和毗邻关系,并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应用VRman软件进行的计算机虚拟现实显示,对于所构建的部位可以基本恢复到原始自然状态,可以对所构建的基底节区重新从冠状位、矢状位和水平位以及任意方位和角度的斜切进行连续断面切割,清晰显示其内部结构。结论 基底神经核的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研究对于该区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神经外科手术,尤其是对立体定向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核 三维重建 虚拟现实 可视化人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