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 ganglia aphasia after stroke and the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s
1
作者 Yating Kong Xifeng Pan Qimei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37-840,共4页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 ganglia aphasia after stroke and the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s. DATA SOURCES: Articles related to stroke, subcortical aphasia, basal ganglia aphasia and language...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 ganglia aphasia after stroke and the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s. DATA SOURCES: Articles related to stroke, subcortical aphasia, basal ganglia aphasia and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published in Chinese from January 1988 to December 2005 were searched in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CJFD) using the Keywords of 'stroke, basal ganglia aphasia,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in Chinese. Meanwhile, English articles about aphasia published from January 1982 to December 2005 were searched in and Pubmed database. Besides, several book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tents were looked through manually. STUDY SELECTION: The data were checked primarily, the articles about the pathomechanism and neuro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 ganglia aphasia, diagnostic methods of aphasia and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were selected, and those had no obvious relation with the above contents were excluded. Inclusive criteria: literatures explai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 ganglia aphasia, neurolinguistic pathogenesis and methods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details. The repetitive studies were excluded. DATA EXTRACTION: Totally 95 literatures about basal ganglia aphasia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31 about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 ganglia aphasia, 45 about its neurolinguistic pathogenesis, 5 about the 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phasia, and 14 about its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hirty accorded with the inclusive criteria were used for review, and the other 65 were excluded. DATA SYNTHESIS: Concisely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past investigation of basal ganglia aphasia after stroke, then dwelled on the multiplicity neurolinguistics characteristics. Aphasia evaluation was dependent upon clinical aphasic symptom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ptom and focus of infection was explored, and the mechanism of pathosis language behavior on basal ganglia aphasia patients was understood to provide consequence data that could authenticate the processing of language in brain. On the other hand, the method of rehabilitation on basal ganglia aphasia after stroke was explained. CONCLUSION: Basal ganglia aphasia is manifested as atypical aphasic symptom, the mechanism for the structure of basal ganglia in the speech formation should be further confirmed. It is effective to select pertinent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for basal ganglia aphasia after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 ganglia aphasia after stroke and the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s
下载PDF
音乐治疗对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8
2
作者 叶靓 叶祥明 +1 位作者 陶丹红 沈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选择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音乐治疗...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选择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音乐治疗,持续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修订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SADQ-H)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ADQ-H重度抑郁人数较对照组少(χ~2=8.926,P<0.05);研究组的听理解、复述、命名分治疗前后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5.707,P<0.001)。结论音乐治疗有助于改善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患者的心境和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基底节失语 音乐治疗
下载PDF
基底神经节区脑损害与汉语失写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金梅 刘晓加 +1 位作者 陆兵勋 尹文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损害所致汉语失写症的特点。方法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及汉语失写检查法(CAB)测试基底神经节损害患者的口语和书写能力,统计言语障碍类型,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结果38例患者中,左侧基底神经节损害21例,其...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损害所致汉语失写症的特点。方法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及汉语失写检查法(CAB)测试基底神经节损害患者的口语和书写能力,统计言语障碍类型,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结果38例患者中,左侧基底神经节损害21例,其中失语18例,失写18例;右侧损害14例,其中失语1例,失写4例,左右两侧失语失写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侧损害3例,均伴失语,失写2例。汉语书写障碍类型主要为构字障碍、字词错写和语句篇章层级书写障碍。结论基底神经节损害可导致汉语失写症,其失写语言机制可能有低灌注机制、整合中枢、环路受损、字形在脑内结构的记忆提取受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 脑损害 汉语失写症 神经心理学
下载PDF
基底神经节与皮层脑损害致汉语失写症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梅 刘晓加 +2 位作者 陆兵勋 林军华 尹文刚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0期872-874,共3页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与皮层损害致汉语失写症的异同。方法对41例基底神经节损害及21例病变累及左侧大脑皮层区患者,采用ABC法及CAB法测试其口语和书写能力,统计言语障碍类型,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比较基底神经节与皮层之间的差异...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与皮层损害致汉语失写症的异同。方法对41例基底神经节损害及21例病变累及左侧大脑皮层区患者,采用ABC法及CAB法测试其口语和书写能力,统计言语障碍类型,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比较基底神经节与皮层之间的差异。结果24例基底神经节损害失写患者与21例皮层损害失写患者在自动书写(86.58%,51.64%)、听写(71.03%,33.48%)、看图书写(54.62%,22.3%)及主动书写(50.87%,18.57%)的失写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句法、完全性失写率及简单词汇记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底神经节损害导致的失写与皮层损害导致的失写有各自特点,两者相互之间部分性质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基底神经节作为皮层下结构,对皮层参与的书写句法形成起调控作用,两者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 汉语 失语症 失写症 神经心理学 基底神经节损害 汉语失写症 大脑皮层区 脑损害 书写能力 皮层损害 皮层下结构 ABC法 言语障碍
下载PDF
汉语失语症测评软件在脑出血后失语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彭爱军 蒋京功 +2 位作者 周肖东 肖胜 武永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康法汉语标准失语症电脑软件测评系统(CRRCAE)在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语言功能评定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行语言康复训练等治疗,并在术前、术后4 w,8 w应用CRRCAE(... 目的探讨中康法汉语标准失语症电脑软件测评系统(CRRCAE)在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语言功能评定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行语言康复训练等治疗,并在术前、术后4 w,8 w应用CRRCAE(电脑版)行语言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RRCAE测评系统各项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语言功能明显提高。结论CRRCAE电脑软件测评系统可用于评定脑出血患者语言恢复的程度和特点,能有效的鉴别其改善的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基底节 脑出血 微侵袭手术
下载PDF
左基底节区损伤为主脑卒中患者10例失语症状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常静玲 高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41-943,共3页
目的观察以左侧基底节损伤为主的失语症患者的言语障碍特点。方法在发病后12周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10例患者进行评价,并留存影像学资料。结果和结论10例左基底节性损伤的失语症患者与传统的基底节性失语的语... 目的观察以左侧基底节损伤为主的失语症患者的言语障碍特点。方法在发病后12周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10例患者进行评价,并留存影像学资料。结果和结论10例左基底节性损伤的失语症患者与传统的基底节性失语的语言障碍表现有部分共性,但由于个体差异,出现了各具特点的语言损伤特征,分别从语言学、心理学、解剖学等方面分析失语症状学及影像学资料特点,并指导语言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基底节区损伤 失语 症状学 影像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导致特殊类型失语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白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所致几种特殊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特点。方法分别在发病1 w、4 w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遴选患者进行评价,并完善留存影像学资料。其中包括1例纯词哑、2例交叉性失语、1例基底节性失语及1例...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所致几种特殊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特点。方法分别在发病1 w、4 w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遴选患者进行评价,并完善留存影像学资料。其中包括1例纯词哑、2例交叉性失语、1例基底节性失语及1例丘脑性失语。结果少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类型、神经影像学检查所见的病变部位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结论经典语言中枢以外的更多部位可能参与失语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失语症 纯词哑 交叉性失语 基底节性失语 丘脑性失语
下载PDF
急性基底节区梗塞患者的语言功能与不同程度胆碱能通路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袁锡球 黄龙龙 黄志强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胆碱能通路损害对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神经内科住院的初次发病并伴有语言障碍的急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IPS)检查,根...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胆碱能通路损害对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神经内科住院的初次发病并伴有语言障碍的急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IPS)检查,根据评分高低分为A组(轻度异常,CHIPS评分1~3分,n=42)、B组(中度异常,CHIPS评分4~7分,n=53)和C组(重度异常,CHIPS评分≥8,n=40),对3组患者分别实施标准汉语失语量表(ABC)检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寻找伴胆碱能通路损害的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语言损害的相关因素;对3组患者的标准汉语失语量表各计算项目行单向方差分析,评估3组患者ABC量表各分项目得分的差异性。结果ABC量表包括谈话、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结构与视空间、运用、计算等项目,A组得分为25.05±1.72、204.67±5.14、91.36±5.19、78.31±2.34、50.48±4.56、87.07±3.22、14.48±1.31、27.31±1.89、22.24±1.67);B组得分为18.51±1.35、198.85±8.68、86.94±3.77、76.57±2.43、46.64±3.65、85.21±3.25、13.62±1.24、28.08±1.82、22.19±1.42;C组得分为16.35±2.09、195.42±7.03、85.95±2.88、72.93±4.23、44.35±3.41、83.58±2.91、12.73±2.17、27.80±1.78、21.85±1.7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在谈话、理解、命名、阅读、书写、结构与视空间6个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的复述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3组在运用、计算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梗塞体积是梗塞患者出现语言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语言损害的程度可能与其胆碱能通路的损害程度相关,年龄、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梗塞体积为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出现语言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梗塞 失语 胆碱能通路 标准汉语失语检查量表
下载PDF
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程熙 赖靖慧 +3 位作者 王志峰 高燕玲 陈晓枫 林凌 《康复学报》 2015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37例患者随机分为多奈哌齐组(治疗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8例。对照组用常规营养神经药物和言语训练,每天1次,每次3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奈哌齐片,每次5 mg...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37例患者随机分为多奈哌齐组(治疗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8例。对照组用常规营养神经药物和言语训练,每天1次,每次3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奈哌齐片,每次5 mg,每天1次。连续治疗8周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BDAE)及西部失语症检查量表(WAB)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MSE、BDAE及WAB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该药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易接受。结论: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基底节性失语症 多奈哌齐
下载PDF
基底节区梗死伴失语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勇 田晶 常红 《中国厂矿医学》 2005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研究左侧基底节区梗死所致皮层下失语与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左侧基底节区梗死伴失语患者于发病时及 3周后行语言功能评定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rCBF检查,并进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目的 研究左侧基底节区梗死所致皮层下失语与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左侧基底节区梗死伴失语患者于发病时及 3周后行语言功能评定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rCBF检查,并进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同期左侧基底节区梗死不伴失语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①发病时皮层下rCBF的下降在失语组明显低于非失语组;②运动性失语组在额叶Broca区缺血明显,感觉性失语组则在颞叶Wernicke区rCBF最低;③失语伴随皮层缺血的改善而好转,皮层下失语与皮层的rBCF的动态变化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rCBF下降与皮层下失语密切相关,可通过有效地改善左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皮层的rCBF,改善皮层下失语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脑显像 左侧基底节区梗死 失语 电子计算机层扫描 脑血流量 脑神经功能活动
下载PDF
预测基底核性失语患者早期言语功能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秀明 谢青 +1 位作者 鲍勇 计海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9-663,68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卒中后单侧基底核性失语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评分与患者言语功能早期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了2013年12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基底核区卒中患者89例,分别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随访。基底核性失语...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卒中后单侧基底核性失语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评分与患者言语功能早期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了2013年12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基底核区卒中患者89例,分别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随访。基底核性失语症患者的CT评分方法——卒中改变发生在尾状核、豆状核、内囊、外囊、放射冠这5个区域中;每累及一个区域得1分。按照CT评分结果分为5个组。结合患者临床特征,选择性别、年龄、病因(出血性、缺血性)、卒中病灶的位置、发病后24h—72h的CT评分、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的4项(谈话、理解、复述、命名)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5组组内两个时间点的言语功能评分比较用Mann-Whitney法检验,除CT评分1分组,患者卒中后6个月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能力均较入组时有显著改善(P<0.01);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CT评分与言语功能各项评分之间的关系,发现CT评分与上述各项评分在卒中后3个月、6个月均成显著性负相关(P<0.01)。以ABC评分为参照,用ROC曲线进行诊断性评价,当CT评分≤2分时,ABC评分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各项结果的预后较好。结论:卒中后单侧基底核性失语CT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该评分对单侧基底核性失语的早期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核性失语 CT评分 言语功能结局 预测因素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脑出血病人语言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冬雪 李传峰 +3 位作者 张瞳光 孔鲁 刘显明 刘伟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74-476,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左侧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按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其中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A组)32例,皮质造瘘手术组(B组)28例,评价两组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失语程度。结果 A...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左侧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按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其中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A组)32例,皮质造瘘手术组(B组)28例,评价两组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失语程度。结果 A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B组(u=322.00,P〈0.05),失语严重程度较B组轻(u=314.50,P〈0.05)。A组流畅、命名得分高于B组,复述得分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t=3.327~7.207,P〈0.01);两组理解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基底核脑出血病人的失语症状,效果优于皮质造瘘清除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核区出血 失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失语症发生的影响因子及预后 被引量:6
13
作者 焦黛妍 邓海鹏 +2 位作者 张若尘 顾和燕 周晶晶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的影响因子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性质、部位对于脑卒中失语症发生的影响,并比较失语症患者不同脑...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的影响因子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性质、部位对于脑卒中失语症发生的影响,并比较失语症患者不同脑卒中性质及失语症类型对于其预后的影响。结果①无言语障碍组和言语障碍组左侧额叶、左侧颞叶、左侧顶叶、左侧基底节、右侧基底节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颞叶、左侧基底节病变是发生言语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②脑卒中后1个月脑出血高于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1年脑出血高于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oca失语高于完全性失语,经皮运动性失语高于完全性失语、Broca失语患者,命名性失语高于完全性失语、Broca失语、经皮运动性失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语症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无关,与卒中部位(左侧额叶、左侧颞叶、左侧顶叶、左侧基底节、右侧基底节)相关,其中左侧颞叶、左侧基底节是失语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命名性失语预后最好,其次是经皮运动性失语,再次是Broca失语,完全性失语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颞叶 基底节 西方失语成套测验 失语类别
下载PDF
进阶式言语训练对基底节性失语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虹 陈苏徽 +1 位作者 王慧 吴鸣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0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进阶式言语训练法对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基底节性失语症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语言康复,治疗组给予进阶式言语训练法,均治疗3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波士顿诊断... 目的:探讨进阶式言语训练法对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基底节性失语症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语言康复,治疗组给予进阶式言语训练法,均治疗3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BDAE)及西方失语测验量表(WAB)评价2组患者的失语程度及言语功能。出院后随访3个月,采用BDAE量表评估失语程度并判定康复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BDAE分级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的BDAE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WAB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自发言语(信息量及流畅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2组的BDAE分级继续提高,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78%),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进阶式言语训练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基底节失语 言语训练
下载PDF
脑梗死后基底节性失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4期200-201,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基底节性失语临床特点,为提高患者诊断与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9例脑梗死后基底节性失语患者均出现音韵节律、语调、看图命名、动作描述以及书写障碍,部分患者发生听理解及复述障碍,患者自发性语言可表现为流畅...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基底节性失语临床特点,为提高患者诊断与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9例脑梗死后基底节性失语患者均出现音韵节律、语调、看图命名、动作描述以及书写障碍,部分患者发生听理解及复述障碍,患者自发性语言可表现为流畅性或非流畅性。结果治疗后,其听、说、读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3例患者书写能力明显改善,6例患者书写能力未改善;临床治愈2例,显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脑梗死后基底节性失语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障碍,不利于其保持积极心态尽快恢复健康,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采用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语言能力,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底节性失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卒中后基底节失语症患者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前后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通性变化分析
16
作者 吕天丽 马佳骏 +4 位作者 刘璐 付明阳 谭中建 常静玲 孙敬青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采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通性(FNC)方法,分析卒中后基底节失语症(BGA)患者的FNC变化特征,探讨其发生及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干预下的恢复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首... 目的采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通性(FNC)方法,分析卒中后基底节失语症(BGA)患者的FNC变化特征,探讨其发生及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干预下的恢复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就诊的右利手BGA患者16例,以及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利手相匹配的健康被试者14例,采集健康被试者及干预前后BGA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人口学信息以及《西部失语症检查》资料,应用基于MATLAB平台的GIFT工具箱进行ICA及静息态脑网络FNC分析,横向对比BGA患者与健康被试者FNC差异,纵向比较干预前后BGA患者FNC变化。结果与健康被试者相比,卒中后BGA患者干预前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默认网络、视觉网络的连通性减弱,而听觉网络和右侧额顶网络、楔前叶网络的连通性增强;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干预后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视觉网络、楔前叶网络的连通性减弱,前凸显网络与双侧额顶网络的连通性减弱,而默认网络和听觉网络、右侧额顶网络、视觉网络的连通性增强。BGA患者组内干预前后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左侧额顶网络连通性增强。结论基底节网络与其他脑网络间的FNC变化是反映BGA发生与语言功能恢复机制的关键,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可能通过增强基底节网络与左侧额顶网络的连通性来改善语言功能,而注意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可能也是促进BGA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言语和语言障碍康复 基底节失语 功能网络连通性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基底节性失语 被引量:3
17
作者 隆昱洲 柳华 艾青龙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基底节病变常导致语言功能障碍,其表现形式复杂,既可出现口语语言障碍,也可出现书面语语言障碍,几乎包括所有失语类型。文章就基底节解剖、基底节失语的定义、特点、机制以及病变部位对语言的影响做了综述。
关键词 失语 基底节 语言障碍 症状
原文传递
以原发性进行性失语起病的皮质基底节变性1例分析
18
作者 黄森 林家宁 +3 位作者 黄翩 陈伟能 郑民缨 姚晓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通过1例以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PA)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的典型病例,探讨CBD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失语的特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以PPA症状为主的CBD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 目的:通过1例以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PA)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的典型病例,探讨CBD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失语的特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以PPA症状为主的CBD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思路。结果:该患者为59岁男性,临床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言语功能减退伴记忆力下降,失语特点为语速减慢、内容减少和语法错误,为PPA非流利语法变异表型,患者运动症状较轻,影像学检测提示左侧大脑皮质、基底节和丘脑萎缩并放射性摄取减低,最终诊断为可能CBD。结论:以PPA首发的CBD较为罕见,临床特点具有高度的非特异性,缺乏典型的运动症状会增加诊断的困难,及时的核医学功能成像以及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非典型CBD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 神经变性 失语 原发进行性 运动障碍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经脑沟裂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语言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志波 孙鹏举 +4 位作者 李琦 陈洪山 朱司阳 田野 陈彬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讨经脑沟裂手术与传统经皮层造瘘手术治疗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 目的探讨经脑沟裂手术与传统经皮层造瘘手术治疗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36~79(58.0±8.7)岁。58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脑沟裂入路手术者30例纳入脑沟裂组,采用颞叶皮层造瘘入路手术28例纳入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个月采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检查标准评价患者的失语情况,计算失语指数(AQ),根据AQ对比两组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脑沟裂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Q分别为(42.77±6.98)分和(30.98±6.21)分,术后3个月的AQ分别为(47.12±8.85)分和(62.45±9.30)分。脑沟裂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A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70、6.421,P值均<0.0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AQ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936、15.043,P值均<0.01)。结论对于优势半球基底节中等量(30~60 mL)脑出血的患者,优先选择经脑沟裂入路手术清除血肿,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优势半球 基底节区 失语
原文传递
Chinese word processing in nonfluent aphasic patients 被引量:2
20
作者 LI Wen-bing ZHANG Tong +2 位作者 SONG Lu-ping YANG Jie FENG H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6期1901-1906,共6页
Background Chinese nonfluent aphasic patients experience apparent speech production deficit, but it remains less known in which part of Chinese speech production this deficit occur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amine... Background Chinese nonfluent aphasic patients experience apparent speech production deficit, but it remains less known in which part of Chinese speech production this deficit occur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ability of nonfluent aphasic patients in Chinese orthography, phonological and semantic processing via two experiments. Experiment I disclosed the general pattern of deficit of Chinese nonfluent aphasic patients in speech production. Experiment II tested whether this deficit occurs in orthography, phonological or semantic processing. Methods The present study adopted neuropsychological testing methods to compare speech production and Chinese word processing between nonfluent aphasic patients (the patient group) and normal individuals (the control group). Character reading and word reading tasks were used to test speech production. Chinese radical decision, rhyme decision and semantic decision tasks were used to examine word processing. Reaction time and the correct answer rate were collected. Results The patient group had a longer reaction time and was more prone to errors in both character reading and word reading tasks than was the control group. For the patient group,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action time of character reading and word reading, the error rate of the former was higher than the latter. In radical decision task the reaction time and error rate to the radical "木" were higher in the pati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rhyme decision task, the reaction time and error rate to the rhyme "ang" were higher for the aphasic patients. In the semantic decision task the reaction time to characters in the category of animals was higher for the aphasic patients, yet the error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Nonfluent aphasic patients seemingly have decreased speed of speech production and an increased error rate. There is a deficit in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of aphasic patients while their semantic processing may remain int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asia word processing basal gangl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