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25
1
作者 何丽娟 黄方 +2 位作者 刘琼颖 李春荣 汪集旸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0-17,共8页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在震旦纪—早奥陶世处于裂陷特征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利用地球动力学理论在岩石圈尺度探讨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恢复早古生代热历史,为盆地生烃状态、生烃期次等研究提供重要热...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在震旦纪—早奥陶世处于裂陷特征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利用地球动力学理论在岩石圈尺度探讨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恢复早古生代热历史,为盆地生烃状态、生烃期次等研究提供重要热参数。首先,利用回剥技术得到盆地构造沉降史,并作为构造-热演化模拟的目标函数;然后,基于二维多期拉张模型,分别与晚震旦世、寒武纪和奥陶纪等3个时期构造沉降量拟合得到3期拉张系数,揭示岩石圈底界和温度场的演化以及基底热流随时间的演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在岩石圈拉张作用下,软流圈上涌形成热扰动,震旦纪时期基底热流值略有升高,其中高值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与西南,而川东北受到的影响最小;热扰动在寒武纪有所减弱,至奥陶纪时期基本消失,盆地热流值呈缓慢下降趋势;盆地基底热流在早古生代始终在52~59mW·m-2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 多期拉张模型 早古生代 基底热流 岩石圈尺度 数值模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江汉盆地南部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韶华 宋明雁 李国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1-33,共3页
应用含油气盆地热史及构造—热演化模拟系统 ,对江汉盆地南部不同时期剥蚀量和底部热流值进行了反演 ,恢复了二叠系烃源层埋藏史、温度史、成熟度史和油气生成史 ;探讨了二叠系烃源岩的油气热演化规律 ,阐明了不同地区油气热演化历程的... 应用含油气盆地热史及构造—热演化模拟系统 ,对江汉盆地南部不同时期剥蚀量和底部热流值进行了反演 ,恢复了二叠系烃源层埋藏史、温度史、成熟度史和油气生成史 ;探讨了二叠系烃源岩的油气热演化规律 ,阐明了不同地区油气热演化历程的差异性 ;指出燕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南部 二叠系 烃源岩 热演化特征 剥蚀量 底部热流值 古埋深 古地温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低功耗高精度超声波热量表的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高正中 郭金建 +2 位作者 李世光 桑志峰 姚秀勇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7-49,66,共4页
本文设计了一款低功耗高精度的超声波热量表。热量表MCU选用低功耗MSP430系列芯片;时间测量芯片选用了高精度计时芯片TDC-GP22,配合超声波换能器测量水的流速,配合Pt1000测量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温;通信模块有红外通信和M_BUS两种通信方... 本文设计了一款低功耗高精度的超声波热量表。热量表MCU选用低功耗MSP430系列芯片;时间测量芯片选用了高精度计时芯片TDC-GP22,配合超声波换能器测量水的流速,配合Pt1000测量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温;通信模块有红外通信和M_BUS两种通信方式。本文从原理、基表设计、硬件电路以及软件方面对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通过测试结果说明了所设计的热表具有高的精确度,极低的功耗和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热量表 基表 TDC-GP22 低功耗 高精度 小流量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现今地温场与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龙祖烈 黄玉平 +2 位作者 朱俊章 胡杰 石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6-1276,共11页
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现今地温场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通过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白... 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现今地温场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通过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白云凹陷新生代以来的热史,总结了不同地热地质条件对油气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同时具有“热幔冷壳”的特征。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始新世以来经历了两期拉张过程,第一期(47.8~33.9 Ma)拉张自始新世发生,拉张强度较大,凹陷中心基底热流快速上升至~82 mW/m^2;第二期(23~13.8 Ma)拉张发生于中新世,此次拉张在白云凹陷南部更强烈,白云凹陷主体在13.8 Ma达到最高古基底热流,此后进入热沉降阶段,基底热流值一直缓慢下降。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及锆石(U-Th)/He联合反演给出了最高古地温在13.8 Ma附近达到,后期温度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地温场 基底热流 构造—热演化
下载PDF
延庆盆地大地热流异常及其构造背景
5
作者 雷晓东 李晨 +5 位作者 王立发 赵玉 尤志鑫 唐显春 关伟 李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05-3418,共14页
基底构造探测对地热成因机理研究十分重要.对近期完成的区域重力测量数据开展了场源边缘检测和密度界面反演等处理,获得了延庆盆地新生界基底形态及断裂展布特征.同时收集钻孔测温和热导率资料计算了17眼钻孔的大地热流,分析了热流异常... 基底构造探测对地热成因机理研究十分重要.对近期完成的区域重力测量数据开展了场源边缘检测和密度界面反演等处理,获得了延庆盆地新生界基底形态及断裂展布特征.同时收集钻孔测温和热导率资料计算了17眼钻孔的大地热流,分析了热流异常及其构造成因,得到结论如下:(1)延庆盆地的基底形态为“一凸四凹一单斜”,即东五里营凸起、姚家营凹陷、张老营凹陷、田宋营凹陷、卓家营凹陷、康庄—沈家营单斜带.延庆盆地由2条NE向断裂控制,6条近SN向断裂连通山区补给区并切割NE向断裂,构成纵横交错的浅部断层网络.(2)延庆盆地大地热流平均值为65.8±13.0 mW·m^(-2),略低于渤海湾盆地热流均值,相对高热流区有两处,一是康庄—沈家营断裂和靳家堡断裂交汇区,二是西卓家营凹陷和东五里营凸起之间的过渡带.(3)延庆盆地地表热流异常主要与蓟县系碳酸盐岩高热导率地层分布及其厚度变化、多体系浅部断裂组合控制地下水热活动促使热流再分配有关,盆地北缘佛峪口—黄柏寺断裂发育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大地热流 基底构造 断裂 延庆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