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罗金龙
陈盛相
+4 位作者
郑文佳
杨肖委
张小琴
刘晓霞
沈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5,共10页
【目的】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品质特点。【方法】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取鲜叶、杀青叶、揉捻叶、二青叶、二揉叶和烘干叶,对各样品理化成分进行测...
【目的】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品质特点。【方法】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取鲜叶、杀青叶、揉捻叶、二青叶、二揉叶和烘干叶,对各样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福鼎大白茶’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在相同加工条件下制成绿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通过感官审评分析、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对比评价‘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结果】绿茶加工过程中,成品茶的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花青素、总叶绿素、EGCG、GCG、ECG、CG含量和儿茶素组分总量相较于鲜叶降幅分别为10.89%、4.88%、4.55%、28.25%、8.07%、10.58%、22.35%、6.49%、10.49%和6.77%,水浸出物、氨基酸、EGC、C和EC含量相较于鲜叶增幅分别为5.76%、6.57%、4.81%、18.03%和5.01%。‘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相较于对照香气明显较优,且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简单儿茶素、总氨基酸组分和呈鲜爽味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高31.62%、5.19%、6.67%、13.37%、7.87%、39.17%和44.51%,花青素含量比对照高4.74 mg/g;紫色芽叶绿茶香气组分42种,总含量19.57μg/g,对照33种,总含量16.42μg/g,‘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香气化合物总量比对照高19.18%。【结论】‘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其内含品质成分含量向利于绿茶品质的方向转化,‘巴山早’紫色芽叶所制绿茶品质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早
紫色芽叶
绿茶
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加工工艺对‘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罗金龙
杨太菊
+4 位作者
陈盛相
张可依
刘冠群
李品武
许艳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目的】为了探究‘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鲜叶原料加工绿茶的最佳工艺。【方法】选用‘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一芽一叶新梢为原料,分别按照炒青卷曲形茶、烘青卷曲形茶、针形茶、兰花形茶和凤形茶工艺加工成绿茶,所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
【目的】为了探究‘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鲜叶原料加工绿茶的最佳工艺。【方法】选用‘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一芽一叶新梢为原料,分别按照炒青卷曲形茶、烘青卷曲形茶、针形茶、兰花形茶和凤形茶工艺加工成绿茶,所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分析。【结果】烘青卷曲形茶内含成分适中、比例恰当,茶多酚含量为18.68%,氨基酸含量最高达3.4%,酚/氨比最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4.81%,水浸出物含量为41.22%,咖啡碱含量为4.15%,花青素含量最高为4.98 mg/g,叶绿素含量最高达1.47 mg/g,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值最高,感官品质最佳。【结论】烘青卷曲形茶加工工艺是加工‘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一芽一叶新梢的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早’
紫色芽叶
绿茶
加工工艺
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研究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
8
3
作者
罗金龙
陈盛相
+3 位作者
沈强
杨肖委
刘晓霞
郑文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为了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的红茶加工工艺及其制茶品质特点。本研究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万源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对红茶关键加工技术(萎凋、发酵和干燥)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茶黄素和茶红...
为了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的红茶加工工艺及其制茶品质特点。本研究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万源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对红茶关键加工技术(萎凋、发酵和干燥)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之和与茶褐素的比值TFRB为评价指标,确定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工艺参数,探究关键加工技术不同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福鼎大白’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按照优化后的加工工艺加工成红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萎凋时间21 h,发酵时间4.5 h,干燥温度90±2℃,此时感官评分最高为92.83±0.19,‘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分别为12.58%、3.62%、2.89%、37.89%、4.61%、0.38%和3.57%,均高于对照,TFRB为1.07是其滋味鲜醇,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氨基酸组分总量、呈鲜爽味氨基酸组分和呈甜味氨基酸组分含量分别为32.35、22.68和3.45 mg/g,分别比对照高10.03%、7.28%和26.84%;检测出香气成分43种,总量为57.72μg/g,比对照高11.67%。本研究确定的‘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制茶品质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早’
紫色芽叶
红茶
加工
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罗金龙
陈盛相
郑文佳
杨肖委
张小琴
刘晓霞
沈强
机构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5,共10页
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基础-ZK(2021)一般154)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黔科合支撑(2020)1Y004)
贵阳市科技计划(筑科合同(2021)3-20)。
文摘
【目的】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品质特点。【方法】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取鲜叶、杀青叶、揉捻叶、二青叶、二揉叶和烘干叶,对各样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福鼎大白茶’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在相同加工条件下制成绿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通过感官审评分析、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对比评价‘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结果】绿茶加工过程中,成品茶的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花青素、总叶绿素、EGCG、GCG、ECG、CG含量和儿茶素组分总量相较于鲜叶降幅分别为10.89%、4.88%、4.55%、28.25%、8.07%、10.58%、22.35%、6.49%、10.49%和6.77%,水浸出物、氨基酸、EGC、C和EC含量相较于鲜叶增幅分别为5.76%、6.57%、4.81%、18.03%和5.01%。‘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相较于对照香气明显较优,且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简单儿茶素、总氨基酸组分和呈鲜爽味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高31.62%、5.19%、6.67%、13.37%、7.87%、39.17%和44.51%,花青素含量比对照高4.74 mg/g;紫色芽叶绿茶香气组分42种,总含量19.57μg/g,对照33种,总含量16.42μg/g,‘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香气化合物总量比对照高19.18%。【结论】‘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其内含品质成分含量向利于绿茶品质的方向转化,‘巴山早’紫色芽叶所制绿茶品质优异。
关键词
巴山早
紫色芽叶
绿茶
品质
Keywords
bashanzao
purple bud leaves
green tea
quality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加工工艺对‘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罗金龙
杨太菊
陈盛相
张可依
刘冠群
李品武
许艳艳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4-219,共6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万源特色茶产品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21ZHFP0017
雅安名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茶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21YFN0031)。
文摘
【目的】为了探究‘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鲜叶原料加工绿茶的最佳工艺。【方法】选用‘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一芽一叶新梢为原料,分别按照炒青卷曲形茶、烘青卷曲形茶、针形茶、兰花形茶和凤形茶工艺加工成绿茶,所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分析。【结果】烘青卷曲形茶内含成分适中、比例恰当,茶多酚含量为18.68%,氨基酸含量最高达3.4%,酚/氨比最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4.81%,水浸出物含量为41.22%,咖啡碱含量为4.15%,花青素含量最高为4.98 mg/g,叶绿素含量最高达1.47 mg/g,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值最高,感官品质最佳。【结论】烘青卷曲形茶加工工艺是加工‘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一芽一叶新梢的最佳工艺。
关键词
‘巴山早’
紫色芽叶
绿茶
加工工艺
品质
Keywords
bashanzao
purple bud and leaf
green tea
processing technology
quality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研究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
8
3
作者
罗金龙
陈盛相
沈强
杨肖委
刘晓霞
郑文佳
机构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黔科合支撑(2020)1Y004号)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基础-ZK(2021)一般154)
贵阳市科技计划(筑科合同(2021)3-20号)。
文摘
为了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的红茶加工工艺及其制茶品质特点。本研究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万源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对红茶关键加工技术(萎凋、发酵和干燥)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之和与茶褐素的比值TFRB为评价指标,确定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工艺参数,探究关键加工技术不同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福鼎大白’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按照优化后的加工工艺加工成红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萎凋时间21 h,发酵时间4.5 h,干燥温度90±2℃,此时感官评分最高为92.83±0.19,‘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分别为12.58%、3.62%、2.89%、37.89%、4.61%、0.38%和3.57%,均高于对照,TFRB为1.07是其滋味鲜醇,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氨基酸组分总量、呈鲜爽味氨基酸组分和呈甜味氨基酸组分含量分别为32.35、22.68和3.45 mg/g,分别比对照高10.03%、7.28%和26.84%;检测出香气成分43种,总量为57.72μg/g,比对照高11.67%。本研究确定的‘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制茶品质优异。
关键词
‘巴山早’
紫色芽叶
红茶
加工
品质
Keywords
‘
bashanzao
’
purple bud and leaf
black tea
machining
quality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及品质分析
罗金龙
陈盛相
郑文佳
杨肖委
张小琴
刘晓霞
沈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加工工艺对‘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的影响
罗金龙
杨太菊
陈盛相
张可依
刘冠群
李品武
许艳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研究及品质评价
罗金龙
陈盛相
沈强
杨肖委
刘晓霞
郑文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