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and Regulation of Leg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Pilot Program of the Reform of Separation between Complicated Cases and Simple Ones in Civil Procedure in the Basic People’s Courts
1
作者 Yang Hui Xu Yif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5期68-82,共15页
Blockchain,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other technologi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with the law,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justice and Internet courts in various places has a prominent effect on court info... Blockchain,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other technologi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with the law,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justice and Internet courts in various places has a prominent effect on court informatization.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is currently carrying out the pilot reform of separation between complicated and simple cases in civil procedure,and legal technology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 major means to enable the reform.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litigation,legal technology itself has become a goal of the reform.Regarding the trials of pilot basic courts,legal technology has been more deeply applied in many links such as trial activities and trial management,playing an essential role in improving judicial efficiency,and becoming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judicial dilemmas such as“litigation explosion.”However,the history of modern society reminds us that we should be reasonably optimistic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jus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g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basic court civil litigation separation between complicated and simple cases in civil procedure
下载PDF
Civil Affairs Authorities Bent on Protecting People's Basic Rights
2
作者 Li Liguo Vice-Minister of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0年第3期2-4,共3页
In response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China’s civil affairs au-thorities redoubled their effort in 2009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protect their basic rights and interests under the cons... In response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China’s civil affairs au-thorities redoubled their effort in 2009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protect their basic rights and interes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respecting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T civil Affairs Authorities Bent on Protecting People’s basic Rights basic
下载PDF
人类文明基本理论问题刍议
3
作者 张胜旺 郭玲霞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4-60,共7页
文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创造的积极成果,标志着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进步状态。文明缘起于自然界,它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多样性、互鉴性、整体性等特征。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类文明可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创造的积极成果,标志着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进步状态。文明缘起于自然界,它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多样性、互鉴性、整体性等特征。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类文明可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形态;从空间维度来看,人类文明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形态。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不仅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而且为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的中国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来考察人类文明的内涵、缘起、特征、分类等这些基本理论问题,具有应景性的现实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基本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依据、使命耦合、进路落点
4
作者 杜俊华 李晶晶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蓝图,是势之所趋、使命所向。新的历史起点,要从赓续中华文明“历史文脉”、构筑意识形态“精神家园”、谱写中华民族“文明华章”、承托全球“文明倡议”四大落点,推陈出新地实现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 被引量:3
5
作者 郭雯姝 张慎霞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基于乡风文明的基本内涵,指出了新时代乡风文明的特征,阐述了乡风文明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强化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坚持村民自治和道德法治教育、激发农村优秀文化发展活力、因地制宜地... 基于乡风文明的基本内涵,指出了新时代乡风文明的特征,阐述了乡风文明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强化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坚持村民自治和道德法治教育、激发农村优秀文化发展活力、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文明乡风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 基本特征 价值 建设路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出场逻辑、内在关系和实践进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根旺 吴云志 《学术探索》 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立足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发展。把握这个时代论题需要深刻理解其出场逻辑、内在关系和实践进路。...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立足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发展。把握这个时代论题需要深刻理解其出场逻辑、内在关系和实践进路。这一论题被自觉地提出来,具有其独特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结合”是可行的、有价值的。实现相“结合”,要把握其实践要求,明确其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洪昌 王淼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代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新起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内涵丰富,包含了以“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提,以“两个结合”作为文化建设的方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代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新起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内涵丰富,包含了以“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提,以“两个结合”作为文化建设的方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等内容。具有理论性、创新性、时代性、世界性、系统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供科学行动指南,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是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强大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科学内涵 基本特征 时代价值 文化自信 全球文明倡议 “两个结合”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 被引量:1
8
作者 许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对于赓续中华民族的根脉,夯实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的方法途径主要包括:从富民厚生到...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对于赓续中华民族的根脉,夯实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的方法途径主要包括: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推动中华物质文明实现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推动中华政治文明实现现代转型;从革故鼎新的担当精神到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推动中华精神文明实现现代转型;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中华社会文明实现现代转型;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中华生态文明实现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文明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丰富与发展
9
作者 乔凯 王佟 解保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16,共7页
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会随着时代变迁和实践转换而发展。进入新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在处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时,我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引导。为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会随着时代变迁和实践转换而发展。进入新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在处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时,我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引导。为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环境视角和生态主题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走来,从反思超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走来,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生态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内涵深刻、逻辑严谨、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其生态思想和原则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十个坚持”所涵盖的“根本保障”“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等理论要素的整体性意蕴,彰显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丰富与发展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之多维探赜
10
作者 吴诗洁 李桂花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发展、开拓中能够带领人民完成一项项艰难的历史使命,根本在于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历史起点上,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发展、开拓中能够带领人民完成一项项艰难的历史使命,根本在于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历史起点上,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论断。从历史参照的角度看,“第二个结合”之所以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针对的是以往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不同的思想解放而言的,无论是建党初期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僵化”,以及当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体现了“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时代使命。从问题指向的角度看,“第二个结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对“古”与“今”关系的解决;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中,对“中”与“外”关系的处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对“源”与“流”关系的把握,给出科学指导与根本遵循。从价值意蕴的角度看,“第二个结合”之所以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是因为其不断以历史主动精神与高度的文化自信追溯中国道路的历史性根基,在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促进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产生新的文化生命体,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文化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原理”课的理论路径与实践探索
11
作者 尹曦雯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3期133-135,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应发挥重要作用,这就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应发挥重要作用,这就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而“原理”课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因此,探索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原理”课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 “原理”课
下载PDF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与深化路径
12
作者 邵光学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为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系统梳理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进程,总结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结果表明: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海洋生态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海洋生态文明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为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系统梳理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进程,总结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结果表明: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海洋生态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海洋生态文明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公众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有待提高等现实挑战;提出了着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增强海洋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完善海洋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增强公众海洋生态文明意识等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历史进程 基本经验 深化路径
下载PDF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传播与治理创新
13
作者 朱竹 张婧 段可争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教育理念,从提出到成熟经历了三十多年历程,该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可以概括为环境教育、环境人口与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阶段。中国在推动该理念的过程中,构... 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教育理念,从提出到成熟经历了三十多年历程,该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可以概括为环境教育、环境人口与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阶段。中国在推动该理念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各主体如高校、科研院所机构、各级政府部门、以公立为主的学校、社会机构等通过各种机制参与其中,推动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和深化。而以上模式也为构建教育强国之路提供了参考,未来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共融共生、全机构治理模式的协同治理和数字化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基础教育治理 教育强国 协同治理
下载PDF
论行政基本法典制定对《民法典》立法技术的吸收
14
作者 关保英 《财经法学》 2024年第3期145-159,共15页
我国《民法典》的出台为行政基本法典的制定带来了契机,也提供了范式。行政基本法典的制定既是对《民法典》的必要补充,也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所必需。《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可以归纳为累积式技术线路、实用式技术线路、问题式... 我国《民法典》的出台为行政基本法典的制定带来了契机,也提供了范式。行政基本法典的制定既是对《民法典》的必要补充,也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所必需。《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可以归纳为累积式技术线路、实用式技术线路、问题式技术线路和顶层设计式技术线路。将民法和行政法放置在法典化的角度比较,二者在规范体系、体例结构、制定依据、社会基础上都存在着诸多共同特征。因此,从立法技术上讲,行政基本法典制定除了遵循自身的立法逻辑,吸收《民法典》的相关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行政基本法典制定中存在规制对象确定、新法典与已经存在的单行法关系处理、引领性条款选择、与宪法契合等若干技术难题,其可以从法律概念整合、法典体系构型、法典顶层设计和实施宪法等方面对《民法典》立法技术予以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基本法典 立法技术 民法典
下载PDF
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路径探析
15
作者 侯彧娴 赵唱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精神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然而,当前人民群众精神状态面临国内外社会思潮的双重挑战,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人民精神生活的内生动力与外在推力耦合... 精神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然而,当前人民群众精神状态面临国内外社会思潮的双重挑战,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人民精神生活的内生动力与外在推力耦合度较低。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以政府治理创新为核心,以社会资本参与为基础,以人民首创精神为根本,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稳步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基本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少数民族职业道德的现代变迁与新发展
16
作者 谭贤楚 谭萍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少数民族职业道德作为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发生了明显的现代性变迁,加强其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少数民族职业道德作为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发生了明显的现代性变迁,加强其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有效发展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少数民族职业道德,有效把握其现代变迁及其成因是关键。少数民族职业道德的现代变迁主要表现为“‘义’和‘利’观念变化、职业道德观念改变与就业观念变迁”,成因主要有“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刺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等。据此,文章提出了民族职业道德新发展的路径为“顺应新时代要求对民族职业道德进行更新与变革、培育优秀职业道德践行主体、培育个体道德品质及其职业道德的创造性”,进而指出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我国民族职业道德及其现代体系,是有效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职业道德 现代变迁 新发展 基本路径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举措、总体特征与基本经验
17
作者 刘经伟 马立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1-71,共11页
进入新时代,在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支持不断加强、目标定位不断清晰、内容导向不断突出、责任主体不断明确、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也... 进入新时代,在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支持不断加强、目标定位不断清晰、内容导向不断突出、责任主体不断明确、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也呈现出主导化、普及化、常态化、数字化、多样化和制度化的总体特征,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加强党的领导、做好宣传推广、更新教育理念、丰富实践形式、培育专业力量和强化合力作用等是做好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生态文明教育 主要举措 总体特征 基本经验
下载PDF
创生、旨归与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维阐释
18
作者 韩瑞欣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2,26,共5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之中,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百年探索所创造出的新境界。从其创生逻辑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对西方现代性文明困境的超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总结和“两个结合”新视角所... 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之中,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百年探索所创造出的新境界。从其创生逻辑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对西方现代性文明困境的超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总结和“两个结合”新视角所创造出的崭新文明形态,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为立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解放为追求,以天下情怀为自觉的价值旨归,有力破除资本主义文明中“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论”“文明终结论”等话语陷阱,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的路径选择,极大丰富世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促进科学社会主义文明的复兴,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创生基点 世界意义
下载PDF
浅析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研究
19
作者 焦茜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9期177-179,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地的房屋建设项目正在逐渐增加。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施工成本至关重要。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是整个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工程造价。文中对民房建筑...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地的房屋建设项目正在逐渐增加。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施工成本至关重要。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是整个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工程造价。文中对民房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总结和归纳,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这些经验和措施能为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一步提高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建筑 结构设计 基础设计
下载PDF
民法典促进地区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20
作者 杨斌 丁紫晗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2期43-51,共9页
当前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重大制度变革与科技创新活力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缺失。为进一步厘清民法典实施对地区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着眼于民法典的实施与地区科技创新活力的互动关系,通过论述民法典对权利的... 当前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重大制度变革与科技创新活力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缺失。为进一步厘清民法典实施对地区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着眼于民法典的实施与地区科技创新活力的互动关系,通过论述民法典对权利的静态保护以及对交易安全的动态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基于2018—2023年中国29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有关数据,通过Prob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民法典对地区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对城市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予数量的增加具有正向作用,进而促进地区科技创新;其具体影响机制为通过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提高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且营商环境的优化尤其体现在提升竞争公平层面。为巩固民法典实施的正向效应,应进一步完善顶层立法设计与法律实施机制,加大民法典宣传力度,健全相关评价体系,促进地区科技创新活力与动能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地区科技创新 营商环境 竞争公平 动静态保护 科技创新活力 基础法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