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Sr, Nd, Pb and O Isotopes of Basic Dyke Swarms in the Wudang Block and Basic Volcanics of the Yaolinghe Group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成立 周鼎武 +2 位作者 金海龙 韩松 刘颖宇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1年第3期193-200,共8页
The Sr, Nd and Pb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udang basic dyke swarms and basic volcanics of the Yaolinghe Group show that they were derived from the same multi\|component mixing source in the mantle. The Wudang ... The Sr, Nd and Pb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udang basic dyke swarms and basic volcanics of the Yaolinghe Group show that they were derived from the same multi\|component mixing source in the mantle. The Wudang basic dyke swarms have (\{\}\+\{87\}Sr/\{\}\+\{86\}Sr)\-i=\{0.6905\}~\{0.7061\}, ε\-\{Nd\}(t)=\{-1.9\}~\{5.0\}, Δ\{\}\+\{208\}Pb/\+\{204\}Pb=\{35.49\}~\{190.26\}, Δ\{\}\+\{207\}Pb/\{\}\+\{204\}Pb=4~85, low Th/Ta and a wide range of La/Yb ratios; and the basic volcanics of the Yaolinghe Group have (\{\}\+\{87\}Sr/\{\}\+\{86\}Sr)\-i=\{0.6487\}~\{0.7075\}, ε\-\{Nd\}(t)=\{0.11\}~\{3.94\}, Δ\{\}\+\{208\}Pb/\{\}\+\{204\}Pb=\{-81.58\}~\{219.95\}, Δ\{\}\+\{207\}Pb/\{\}\+\{204\}Pb=\{4.44\}~\{16.68\} and higher Th/Ta and La/Yb ratios, indicating that their source is a mixture of DM and EMII, and the basic volcanics of the Yaolinghe Group were contaminated by crust materials en rout to the surface.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continental tholeiitic basalts and being products of different facies derived from the same sourc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n important rifting event in the South Qinling basement block occurred during Neoproterozoic, followed by a setting of oceanic basin in the Early Pale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同位素 钕同位素 铅同位素 氧同位素 原生代克拉通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Basic Dykes in Wudang Block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2
作者 张成立 周鼎武 刘颖宇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1年第4期315-323,共9页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oproterozoic basic dykes widely exposed in the Wudang block of South Qinling show that the dykes po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tholeiitic basalts and were formed in a ...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oproterozoic basic dykes widely exposed in the Wudang block of South Qinling show that the dykes po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tholeiitic basalts and were formed in a setting of continental rifting. Therefore, there was an ancient continental block in the areas of southern Qinling and Yangtze block during the Jinning period, and an important rifting event of this ancient block occurred in the Early Neoproter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 地球化学 秦岭造山带 晋宁时期 扬子江板块 抬升运动
下载PDF
The basic dyke swarms in the Wudang block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6
3
作者 Dingwu Zhou Chengli Zhang +4 位作者 Juli Wang Liang Liu Yunpeng Dong Yinyu Liu Song H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13期1111-1115,共5页
The basic dyke swarms, which have been deformed and metamorphosed, are widespread in the Wudang block. They are geochemic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inental tholeiites, and their Sm Nd isochron age is (782±164)... The basic dyke swarms, which have been deformed and metamorphosed, are widespread in the Wudang block. They are geochemic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inental tholeiites, and their Sm Nd isochron age is (782±164) Ma. All of these indicate that there was an ancient continental block in the Proterozoic and a rifting occurring on this continental block during ±8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QINLING Wudang BLOCK basic dyke SWARMS CONTINENTAL rift.
全文增补中
秦岭造山带及相邻地块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研究综述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6
4
作者 周鼎武 张成立 +3 位作者 刘良 王居里 王焰 刘金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8,共7页
基性岩墙群是重建古陆块聚合、伸展乃至裂解的关键标志之一。通过对秦岭造山带及相邻的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时空对比综合分析表明 ,华北地块区发育 2 30 0 Ma±和 170 0~ 12 0 0 Ma的两期基性岩墙群 ,分别代表了... 基性岩墙群是重建古陆块聚合、伸展乃至裂解的关键标志之一。通过对秦岭造山带及相邻的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时空对比综合分析表明 ,华北地块区发育 2 30 0 Ma±和 170 0~ 12 0 0 Ma的两期基性岩墙群 ,分别代表了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华北古陆块的聚合、伸展过程 ;扬子地块区发育 80 0~ 6 2 0 Ma的基性岩墙群 ,反映了新元古代扬子古陆块的聚合、伸展过程。认为前震旦纪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可能是独立古陆块或不同古陆块的组成部分。晋宁造山作用 ( 110 0~85 0 Ma)和澄江伸展、裂解作用 ( 80 0 Ma± )是可与新元古代 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过程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聚合和伸展 超大陆 造山带 地块
下载PDF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及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的Sr、Nd、Pb、O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张成立 周鼎武 +2 位作者 金海龙 韩松 刘颍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0-437,共8页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与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的 Sr、 Nd、 Pb 同位素特征反映它们具相同的混合地幔源区。前者的(87 Sr/86 Sr)i= 06905~07061, ε N d (t) = - 19~50, Δ208 Pb...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与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的 Sr、 Nd、 Pb 同位素特征反映它们具相同的混合地幔源区。前者的(87 Sr/86 Sr)i= 06905~07061, ε N d (t) = - 19~50, Δ208 Pb/204 Pb= 3549~19026, Δ207 Pb/204 Pb= 4~85, Th/ Ta 低, La/ Yb 变化大;后者的(87 Sr/86 Sr)i= 06487~07075,ε N d(t)= 011~394, Δ208 Pb/204 Pb= - 8158~21995, Δ207 Pb/204 Pb= 444~1668, Th/ Ta 和 La/ Yb 较高。这指示它们的源区以岩石圈亏损地幔和第2 类富集地幔为主要混合组分, 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曾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它们具大陆拉斑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代表同源异相裂谷环境的产物推断, 南秦岭基底陆块在新元古代时曾发生过一次重要裂解作用, 并向早古生代秦岭洋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基性火山岩 同位素 火山岩
下载PDF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的Sm-Nd定年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40
6
作者 周鼎武 张成立 +3 位作者 刘良 王居里 刘颖宇 张宗清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30,共6页
武当地块是卷入南秦岭构造带的前震旦纪基底岩块,该基底岩块中广泛发育变形变质的基性岩墙群,获得岩墙群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为t=782±164(2σ)Ma,INd=0.51171±16(2σ),εNd(t)=... 武当地块是卷入南秦岭构造带的前震旦纪基底岩块,该基底岩块中广泛发育变形变质的基性岩墙群,获得岩墙群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为t=782±164(2σ)Ma,INd=0.51171±16(2σ),εNd(t)=+1.5±1.0。据此并综合区域地质实际,对南秦岭元古代古陆块的存在及其裂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地块 基性岩墙群 同位素测年
下载PDF
东昆仑小庙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24
7
作者 任军虎 柳益群 +4 位作者 周鼎武 冯乔 张琨 董忠良 秦萍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9-868,共10页
东昆仑小庙辉绿岩脉侵位于前寒武纪金水口群变质基底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是以低TiO2和较低的MgO,Nb、Ta亏损和Th富集为特征,贫P2O5,Na2O>K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Sr和LREE,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地壳源区对辉绿... 东昆仑小庙辉绿岩脉侵位于前寒武纪金水口群变质基底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是以低TiO2和较低的MgO,Nb、Ta亏损和Th富集为特征,贫P2O5,Na2O>K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Sr和LREE,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地壳源区对辉绿岩的影响很大,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裂谷初期环境。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1996~2428Ma年龄可能代表岩浆捕获锆石年龄,形成于太古宙至古元古代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3个较一致点的加权平均年龄(733.6±6.6)Ma(MSWD=0.038)为辉绿岩结晶年龄,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东昆仑地区裂解的时间,这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基性岩脉 构造环境 小庙 东昆仑
下载PDF
南秦岭东段耀岭河群、陨西群、武当山群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岩石成因 被引量:58
8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2 位作者 李向民 马中平 徐学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29,共29页
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676~833Ma)耀岭河群、陨西群、武当群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产生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总体上属于低Ti/Y(<500)岩浆类型。元素和同... 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676~833Ma)耀岭河群、陨西群、武当群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产生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总体上属于低Ti/Y(<500)岩浆类型。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它们极有可能是源于地幔柱源(εNd(t)≈+5,Mg#≈0.7,La/Nb≈0.7)。大陆地壳或大陆岩石圈混染作用对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我们的研究揭示,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火山岩和基性岩墙存在空间上的地球化学变化。它们总体上是产生于幔源石榴子石稳定区。而西北部镇安地区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则是形成于幔源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带。碱性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低(<10%)的条件下,拉斑玄武质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高(10%~30%)的条件下。武当山地区的武当山群和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经受了浅层位辉长岩质(cpx+plag±ol)分离作用,而其他地区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演化则是受控于单斜辉石(cpx)±橄榄石(ol)分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 耀岭河群 陨西群 武当山群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地幔柱 南秦岭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区碱性基性岩-碳酸岩岩墙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郝梓国 王希斌 +2 位作者 李震 肖国望 张台荣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9-444,共16页
白云鄂博地区广泛发育碳酸岩墙 -碱性基性岩墙,通过对其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的系统研究表明,碳酸岩墙为火成碳酸岩,部分碳酸岩墙的REE含量高达14 6 75 %,与赋矿白云石碳酸岩体的REE含量(最高达 10 % )相近,... 白云鄂博地区广泛发育碳酸岩墙 -碱性基性岩墙,通过对其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的系统研究表明,碳酸岩墙为火成碳酸岩,部分碳酸岩墙的REE含量高达14 6 75 %,与赋矿白云石碳酸岩体的REE含量(最高达 10 % )相近,两者均为富稀土矿石。矿区基性岩墙的K2 O +Na2 O含量( >5 % )高于普通基性岩石(4 % ),表明它们属于碱性岩类,是碱性基性岩墙。碳酸岩墙 -碱性基性岩墙的REE与微量元素的分配型式近似,Sr、Nd、Pb同位素特征亦相近,表明它们形成于一个比较特殊的、近似的源区,两者有一定的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基性岩墙 碳酸岩墙 岩石学 岩石化学 内蒙古
下载PDF
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二叠纪幔源岩浆杂岩:中亚地区陆壳垂向生长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61
10
作者 李锦轶 宋彪 +3 位作者 王克卓 李亚萍 孙桂华 齐得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4-446,共23页
吐哈盆地南缘土屋铜矿以西侵入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的海豹滩环状杂岩体,由纯橄榄岩、含长橄榄岩、橄长岩、斜长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其中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69.2±3.2 Ma,斜长岩中... 吐哈盆地南缘土屋铜矿以西侵入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的海豹滩环状杂岩体,由纯橄榄岩、含长橄榄岩、橄长岩、斜长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其中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69.2±3.2 Ma,斜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表面年龄为282~287 Ma;侵入康古尔塔格碰撞带变形石炭系地层的恰特卡尔塔格杂岩体由蛇纹岩、含橄榄斜长岩、蚀变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7.0±1.6 Ma;侵入大南湖泥盆纪活动陆缘型花岗岩的基性岩墙中的锆石SHRIMP U-Pb表面年龄为271~280 Ma,类似的基性岩墙还见于克孜尔卡拉萨依早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土屋铜矿北花岗闪长岩体.上述两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及侵入三个花岗质岩体的基性岩墙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都是来自亏损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岩浆活动的影响,属于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幔源岩浆杂岩带的一部分.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吐哈盆地南缘及天山-准噶尔-南蒙古地区、斋桑碰撞带及其两侧地区、环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地区和中朝陆块北缘-北山南部地区二叠纪岩浆岩带的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都存在差异、但都是中亚地区地壳垂向生长的地质记录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吐哈盆地南缘 二叠纪幔源侵入杂岩 基性岩墙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地壳垂向生长
下载PDF
几种不同类型金矿的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才明 李军 +1 位作者 余舟 李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0-182,共3页
许多金矿的赋矿(或伴生)岩石与其周围岩石之间存在着磁性差异,如与中基性脉岩有关的金矿成因模式矿床、破碎蚀变火山岩型金矿等,在其上能观测到磁异常。即使是河床底部缝隙中与砂金相伴沉淀的重砂,由于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与其附近砂石... 许多金矿的赋矿(或伴生)岩石与其周围岩石之间存在着磁性差异,如与中基性脉岩有关的金矿成因模式矿床、破碎蚀变火山岩型金矿等,在其上能观测到磁异常。即使是河床底部缝隙中与砂金相伴沉淀的重砂,由于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与其附近砂石之间存在磁性差异,利用高精度质子磁力仪,也能观测到比较明显的磁异常。在西藏自治区及四川省一些金矿床(点)上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对砂金矿、锑金伴生型金矿,中基性脉岩型金矿上的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有了新的认识,为利用高精度磁测方法间接寻找金矿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磁测 金矿 中基性脉岩 砂金矿 磁异常
下载PDF
西准噶尔夏尔莆岩体岩浆混合的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永军 李甘雨 +3 位作者 康磊 何小刚 张洪伟 王军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23-3030,共8页
尽管岩相学标志是识别岩浆混合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但其寄主岩石、幔源包体及基性岩墙群的精确同位素定年则是对岩浆混合证据的重要补充。夏尔莆岩体由寄主岩石、微细粒镁铁质包体和中基性岩墙群组成,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 尽管岩相学标志是识别岩浆混合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但其寄主岩石、幔源包体及基性岩墙群的精确同位素定年则是对岩浆混合证据的重要补充。夏尔莆岩体由寄主岩石、微细粒镁铁质包体和中基性岩墙群组成,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三者的年龄分别为297.6±2.5Ma、298.2±8.0Ma、298.9±5.0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三者是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为夏尔莆岩体岩浆混合成因提供了年代学证据。夏尔莆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的确立证实了早二叠世西准噶尔地壳深部发生过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并导致了该地区一次重要的地壳垂向生长事件,而岩体中大量的微细粒镁铁质包体和中基性墙群正是这次生长事件的物质记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岩浆混合 微细粒镁铁质包体 中基性岩墙群 夏尔莆岩体 西准噶尔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的地质地球化学和K-Ar年代学 被引量:73
13
作者 李辛子 韩宝福 +3 位作者 季建清 李宗怀 刘志强 杨斌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4-584,共11页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出现在后碰撞花岗岩(锆石U-Pb年龄约为300~320Ma)及其下石炭统火山岩-硅质岩围岩之中,空间分布受区域构造裂隙控制,总体走向以280°~300°为主,K-Ar表观年龄为241.3~271.5Ma。岩墙群属于亚碱性系列...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出现在后碰撞花岗岩(锆石U-Pb年龄约为300~320Ma)及其下石炭统火山岩-硅质岩围岩之中,空间分布受区域构造裂隙控制,总体走向以280°~300°为主,K-Ar表观年龄为241.3~271.5Ma。岩墙群属于亚碱性系列,根据岩性和Mg#的不同,可分为辉绿岩岩墙、高Mg#闪长玢岩岩墙和低Mg#(石英)闪长玢岩岩墙等三组。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等资料表明,形成岩墙群的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原始玄武质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但同时还受到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致使克拉玛依岩墙群具有较典型的AFC过程的成因特征。克拉玛依岩墙群形成于新疆北部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是幔源岩浆活动的产物,因而可以作为地壳垂向生长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岩墙群 地球化学 K-AR年龄 AFC过程 后碰撞伸展 新疆
下载PDF
博格达山白杨河地区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欧阳征健 周鼎武 +1 位作者 林晋炎 冯娟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503,共9页
白杨河地区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岩墙属于亚碱性系列,为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轻稀土元素适度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中等,Nb、Ta强烈亏损,Ti、Zr和Hf适度亏损,不相容元素(K、Rb、Ba、Sr、LREE)与Pb富集,说明该岩墙源自与... 白杨河地区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岩墙属于亚碱性系列,为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轻稀土元素适度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中等,Nb、Ta强烈亏损,Ti、Zr和Hf适度亏损,不相容元素(K、Rb、Ba、Sr、LREE)与Pb富集,说明该岩墙源自与俯冲作用有关的交代地幔,且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该岩墙侵位时期可能为270~250Ma左右,为造山期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是中亚造山带后碰撞阶段陆壳垂向生长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 白杨河 中基性岩墙 地球化学 交代
下载PDF
赣南横市地区基性岩墙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左祖发 罗春林 +3 位作者 王会敏 刘邦秀 刘春根 徐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7-1428,共12页
本文对江西赣南横市地区基性岩墙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征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基性岩墙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属于富钠基性岩类;Ti O2含量较高,平均含量1%,属于钛较高的基性岩类;A/NCK均小于1,属... 本文对江西赣南横市地区基性岩墙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征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基性岩墙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属于富钠基性岩类;Ti O2含量较高,平均含量1%,属于钛较高的基性岩类;A/NCK均小于1,属于准铝质基性岩类,具幔源型岩浆特征。基性岩墙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年结果为422.8±1.8 Ma和421.7±2.2 Ma,时代属于晚志留世,表明该基性岩墙是加里东期褶皱造山运动期后拉张(伸展)作用的产物。该地区不仅出露了加里东期同造山期和后造山期两类酸性花岗岩岩体,而且在该地区还同时出现加里东期的酸性岩类及基性岩类,大致反映了该地区从挤压型酸性岩浆侵位逐渐转换为拉张环境的基性岩浆侵位构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源型岩浆 加里东期 构造转换 基性岩墙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横市地区
下载PDF
武当山地块基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成立 周鼎武 刘颖字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武当山地块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为具大陆拉斑玄武岩特征的大陆板内岩浆侵入的产物,是古陆块裂解并保存在造山带内基底岩块中的重要证据,这表明南秦岭和扬子板块曾存在晋宁期固结的统一古陆块,该古陆块在新元古代早期... 武当山地块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为具大陆拉斑玄武岩特征的大陆板内岩浆侵入的产物,是古陆块裂解并保存在造山带内基底岩块中的重要证据,这表明南秦岭和扬子板块曾存在晋宁期固结的统一古陆块,该古陆块在新元古代早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裂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 地球化学 古陆块 武当山块 大地构造
下载PDF
有关内蒙古西拉木伦带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环境的讨论 被引量:24
17
作者 邵济安 王友 唐克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02-3010,共9页
针对近年来对华北板块与南蒙微大陆碰撞时限与演化历史的争论,本文通过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两侧双井-杏树洼一带不同时期地质体的解析,反演了与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有关的三段历史:(1)由杏树洼组和所裹挟的蛇绿岩块组成的小苇塘岩片记录... 针对近年来对华北板块与南蒙微大陆碰撞时限与演化历史的争论,本文通过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两侧双井-杏树洼一带不同时期地质体的解析,反演了与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有关的三段历史:(1)由杏树洼组和所裹挟的蛇绿岩块组成的小苇塘岩片记录了早古生代末弧前盆地演化的历史;(2)由早二叠世末期侵位的中-基性岩墙和中二叠世的克德河砂砾岩充填的断陷盆地显示了板块碰撞造山后年轻陆壳经受的伸展作用;(3)中二叠世和中三叠世伸展背景下的岩浆活动,根据兴蒙造山带乃至中亚造山带岩浆活动的研究,结合前人对双井地区的研究成果,认为控制这一岩浆活动的是幔源岩浆上涌的底侵作用,而不是"同碰撞"的挤压-汇聚环境,因此花岗岩的形成不能作为板块碰撞时间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弧前盆地 断陷盆地 中-基性岩墙 花岗岩
下载PDF
北京密云地区变质基性岩墙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贺高品 叶慧文 夏胜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12-317,共6页
在北京密云地区侵位于密云群的变质基性岩墙(角闪石榴斜长辉石岩和石榴二辉麻粒岩)中,测得全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2858±137Ma和2825±189Ma,变质矿物和全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1801±57.4Ma,前者代表基性岩墙源岩的年龄,... 在北京密云地区侵位于密云群的变质基性岩墙(角闪石榴斜长辉石岩和石榴二辉麻粒岩)中,测得全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2858±137Ma和2825±189Ma,变质矿物和全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1801±57.4Ma,前者代表基性岩墙源岩的年龄,后者为基性岩墙的变质年龄。因为变质基性岩墙穿切了已遭受第一期变质作用强烈改造的表壳岩和早期侵入岩,而本身只受到第二期变质作用的影响,因此变质基性岩墙中Sm-Nd同位素年龄的获得,对确定密云地区两期变质作用的确切时间和查明本区早前寒武纪时期地壳和上地幔的演化过程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年龄 岩脉 基性岩
下载PDF
大陆造山带基底岩块中的基性岩墙群研究——以南秦岭武当地块为例 被引量:30
19
作者 周鼎武 张成立 刘颖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基性岩墙群是大陆和大陆造山带内发育的特殊地质体,包含丰富的地球动力学信息。造山带内基底岩块是造山作用过程卷入造山带的外来或原地地块(陆块),基底岩块中基性岩墙群的发育及其变形、变质特征,既为造山带内存在古老陆块和古陆... 基性岩墙群是大陆和大陆造山带内发育的特殊地质体,包含丰富的地球动力学信息。造山带内基底岩块是造山作用过程卷入造山带的外来或原地地块(陆块),基底岩块中基性岩墙群的发育及其变形、变质特征,既为造山带内存在古老陆块和古陆块的裂离提供了证据,也为造山过程的构造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加强造山带基底岩块中基性岩墙群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对于探讨大陆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造山带 基性岩墙群 地球动力学 岩块 造山带
下载PDF
岩墙群圆柱状节理的发现和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贵廷 李江海 +1 位作者 钱祥麟 金爱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5-239,共5页
在鲁西地区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内发育一种罕见的原生圆柱状节理 ,由同轴圆柱状节理和放射状节理组成 ,垂直于岩墙走向 ,沿岩墙走向排列 ,是一种指示岩浆水平侵位的流动构造。岩墙发育圆柱状节理表明出露的是岩墙的顶部 ,反映基性岩墙群... 在鲁西地区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内发育一种罕见的原生圆柱状节理 ,由同轴圆柱状节理和放射状节理组成 ,垂直于岩墙走向 ,沿岩墙走向排列 ,是一种指示岩浆水平侵位的流动构造。岩墙发育圆柱状节理表明出露的是岩墙的顶部 ,反映基性岩墙群侵位时岩浆具有黏滞性剪切作用的流变学特征。柱状节理长轴的倾伏向垂直岩墙的两壁 ,可以反映岩墙的产状。岩墙圆柱状节理的倾伏角反映了岩墙所在地块的掀斜程度。岩墙发育圆柱状节理表明岩墙侵位时地块已经处于上地壳脆性构造环境 ,中元古代鲁西地区是一个脆性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圆柱状节理 冷却收缩 黏滞性剪切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