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ge-scale two-dimensional nonlinear FE analysis on 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with depth and focusing effect of Fuzhou Basin 被引量:2
1
作者 金丹丹 陈国兴 董菲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894-2903,共10页
Based on th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FE) method and platform of ABAQUS,considering both the inhomogeneity of soils and concave-convex fluctuation of topography,a large-scale refined two-dimensional(2D) FE nonlinear an... Based on th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FE) method and platform of ABAQUS,considering both the inhomogeneity of soils and concave-convex fluctuation of topography,a large-scale refined two-dimensional(2D) FE nonlinear analytical model for Fuzhou Basin was established.The peak ground motion acceleration(PGA) and focusing effect with depth were analyzed.Meanwhile,the results by wave propagation of one-dimensional(1D) layered medium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method were added for contrast.The results show that:1) PGA at different depths are obviously amplified compared to the input ground motion,amplification effect of both funnel-shaped depression and upheaval areas(based on the shape of bedrock surface) present especially remarkable.The 2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GA displays a non-monotonic decreasing with depth and a greater focusing effect of some particular layers,while the 1D results turn out that the PGA decreases with depth,except that PGA at few particular depth increases abruptly; 2) To the funnel-shaped depression areas,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above 8 m depth shows relatively larger,to the upheaval areas,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from 15 m to 25 m depth seems more significant.However,the regularities of the 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could hardly be found in the rest areas; 3) It appears a higher regression rate of PGA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with depth when under a smaller input motion; 4) The frequency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input motion has noticeable effects on PGA amplification tend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effect of basin LARGE-SCALE fluctuation of topography inhomogeneity site focusing effect two-dimensional refined finite element model nonlinear analysis
下载PDF
Effects of torpedo blasting on rockburst prevention during deep coal seam mining in the Upper Silesian Coal Basin 被引量:4
2
作者 L. Wojtecki P. Konicek J. Schreiber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694-701,共8页
In the Upper Silesian Coal Basin(USCB),coal seams are exploited under progressively more difficult geological and mining conditions(greater depth,higher horizontal stress,mor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competent rock lay... In the Upper Silesian Coal Basin(USCB),coal seams are exploited under progressively more difficult geological and mining conditions(greater depth,higher horizontal stress,mor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competent rock layers,etc.).Mining depth,dislocations and mining remnants in coal seam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occurrence of rockburst hazards.Longwall mining next to the mining edges of neighbouring coal seams is particularly disadvantageous.The levels of rockburst hazards are minimised via the use of rockburst prevention methods.One active prevention method is torpedo blasting in roof rocks.Torpedo blastings a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decrease local stress concentrations in rock masses and to fracture the roof rocks to prevent or minimise the impact of high-energy tremors on excavations.The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orpedo blast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n mining is under difficult geological and mining conditions.Torpedo blasting is the main form of active rockburst prevention in the assigned colliery in the Polish part of the USCB.The effectiveness of blasting can be estimated using the seismic effect method,in which the seismic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mass of explosive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The seismic effect method was developed i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is always being used in collieries in the Czech part of the coal basin.Now,this method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for our selected colliery in the Polish part of the coal basin.The effectiveness of torpedo blastings in the faces and galleries of the assigned longwall in coal seam 506 has been estim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orpedo blastings for this longwall was significant in light of the seismic effect method,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in situ observations.The seismic effect method is regularly applied to estimating the blast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selected colli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burst prevention Torpedo blasting seismic effect Upper Silesian Coal basin(USCB)
下载PDF
考虑地震波输入差异的二维兰州盆地地震效应研究
3
作者 田浩 于彦彦 +1 位作者 丁海平 章旭斌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利用谱元法和多次透射边界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不同地震波输入时,具有大盆地内嵌小盆地特征的二维兰州盆地构造对地表地震波传播、地表峰值加速度(PGA)及其放大系数,以及频域放大特征等影响,分析了地表地震动的放大特征与盆地... 利用谱元法和多次透射边界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不同地震波输入时,具有大盆地内嵌小盆地特征的二维兰州盆地构造对地表地震波传播、地表峰值加速度(PGA)及其放大系数,以及频域放大特征等影响,分析了地表地震动的放大特征与盆地横向不均匀构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输入波的卓越频率接近小盆地最深处的一阶自振频率时,小盆地发生整体共振现象,进而显著改变地震动或放大系数的分布特征。大盆地边缘形成的次生面波在进入更为松散的小盆地时分化为波速差别显著的两阶面波,且盆地较陡一侧边缘形成的面波强度更大。2)无论何地震波入射,盆地内的最强烈地震动集中于小盆地边缘区域,大盆地较陡一侧边缘上方的区域是次强烈地震动放大区,而盆地基底倾角较缓的一侧边缘区域基本无边缘效应。3)兰州盆地基底形状对地震动的分布特征影响强烈,盆地地表地震动的放大系数受输入波的影响明显。4)水平和垂直分量的地震动及放大系数分布特征差别显著,垂直分量上在大盆地较陡一侧边缘及小盆地内形成两个显著放大区,最强烈放大效应区域靠近小盆地中心,而水平分量上的强烈放大区域主要出现在小盆地内的边缘区域。此外,地表不同位置处的频域放大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透射边界 兰州盆地 平面波入射 地震效应
下载PDF
北京地区地震动的三维有限差分模拟 被引量:47
4
作者 高孟潭 俞言祥 +3 位作者 张晓梅 吴健 胡平 丁彦慧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6-364,共9页
根据北京地区地壳结构和 1679年三河 -平谷 8级地震的研究结果 ,对北京地区进行了三维有限差分地震动模拟研究 ,并研究了北京地区的盆地效应。结果表明 ,盆地效应非常明显 ,在北京盆地内的大部分地区 ,盆地效应的放大系数达到 1 3,在某... 根据北京地区地壳结构和 1679年三河 -平谷 8级地震的研究结果 ,对北京地区进行了三维有限差分地震动模拟研究 ,并研究了北京地区的盆地效应。结果表明 ,盆地效应非常明显 ,在北京盆地内的大部分地区 ,盆地效应的放大系数达到 1 3,在某些地区甚至达到 2 0。将盆地的放大效应与北京市区地表土层的放大效应进行了对比 ,发现它们的放大率为同等水平 ,在部分地区盆地的放大效应更为明显。我国现行的抗震规范中只考虑了地表土层效应的影响 ,由于许多城市位于盆地内 ,并且已经修建或正在修建大量的具有较长自振周期的高层建筑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三维有限差分模拟 地震动 盆地效应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福州盆地地震效应特征的一、二维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金丹丹 陈国兴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8-53,共6页
基于ABAQUS软件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采用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法,数值模拟福州盆地基岩和地形起伏及土层分布的横向非均匀性对场地地震效应特征的影响,并与一维等效线性波传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维... 基于ABAQUS软件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采用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法,数值模拟福州盆地基岩和地形起伏及土层分布的横向非均匀性对场地地震效应特征的影响,并与一维等效线性波传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维非线性模型能反映出盆地基岩起伏对地震动的聚焦效应及土层分布的局部横向非均匀性对地震波的聚集效应;一维分析给出的土层PGA放大系数随深度单调递减,二维分析给出的盆地土层峰值加速度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非单调递减的特征;较之一维等效线性波动模型,大尺度二维非线性模型对地震波低频放大特性具有更好的模拟能力;应充分重视盆地微地形和土层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所导致的地震效应特殊现象的存在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非线性地震效应 大尺度场地二维分析 地表基岩起伏 非均匀场地 聚焦效应
下载PDF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沉积盆地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淮峰 楼梦麟 +1 位作者 陈希 翟永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基于四川盆地及台北盆地震害分布的差异,将虚拟激励法与有限单元法结合,应用于场地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中。将沉积盆地截面简化成等腰梯形,建立二维平面应变模型,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沉积盆地场地的地震反应,探讨了盆地效应的影响参数。... 基于四川盆地及台北盆地震害分布的差异,将虚拟激励法与有限单元法结合,应用于场地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中。将沉积盆地截面简化成等腰梯形,建立二维平面应变模型,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沉积盆地场地的地震反应,探讨了盆地效应的影响参数。主要结论如下:①由于地震波在盆地边缘的反射效应,盆地场地表面的地震反应较成层场地有较大的改变,水平加速度标准差可提高150%;场地边缘附近的竖直加速度标准差与水平加速度标准差量级相当;②当盆地宽度较大时,盆地边缘仅对场地边缘附近的地震反应有较大影响,影响范围大概为1倍(以水平加速度标准差为评价标准)或者3倍(以竖直加速度标准差为评价标准)盆地边缘倾斜基岩面的水平投影长度;③随着盆地深度的增加,盆地场地表面的最大水平及竖直加速度标准差增加;④随着土层剪切波速的增加,盆地场地表面的最大水平加速度标准差几乎不变,但最大竖直加速度标准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河谷 局部场地 盆地效应 随机地震反应
下载PDF
泉州盆地地震效应的二维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董菲蕃 陈国兴 金丹丹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5-102,共8页
基于ABAQUS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平台,采用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泉州盆地地震效应特征。结果表明:(1)与基岩输入地震动相比,地表峰值加速度总体呈放大效应,且盆地不同位置的放大效应存在明显差异;(2)地表或基岩剧烈... 基于ABAQUS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平台,采用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泉州盆地地震效应特征。结果表明:(1)与基岩输入地震动相比,地表峰值加速度总体呈放大效应,且盆地不同位置的放大效应存在明显差异;(2)地表或基岩剧烈起伏及土层横向分布极不均匀处,地震动易产生局部聚集效应,相应地表地震动呈显著放大或缩小效应;地表加速度反应谱产生双峰甚至多峰现象。(3)在土层竖向、横向分布不均匀处,峰值加速度沿深度方向呈非单调递减,加速度反应谱沿深度存在较大差异。场地地震效应的二维非线性分析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特殊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效应的影响,该结果可为泉州盆地及类似盆地的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地震效应 大尺度场地 二维精细化有限元 非线性分析 峰值加速度 加速度反应谱 聚集效应
下载PDF
三维沉积盆地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间接边界元法模拟 被引量:7
8
作者 刘中宪 尚策 +1 位作者 王小燕 王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31,共21页
基于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法(IBEM),实现了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的频域、时域精细求解,并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对平面P波和SV波的散射为例,着重探讨了入射角度、入射波型、入射频率、盆地长宽比和深宽比对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的... 基于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法(IBEM),实现了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的频域、时域精细求解,并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对平面P波和SV波的散射为例,着重探讨了入射角度、入射波型、入射频率、盆地长宽比和深宽比对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盆地形状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和空间分布状态具有显著影响,且具体规律受控于入射波频段.1随着盆地深度增大,盆地边缘面波发育更为充分,在较宽频段内均会出现显著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且深盆地的放大区域集中于盆地中部.2圆形盆地对地震波的汇聚效应最为显著,而狭长盆地对地震波的汇聚作用相对较弱,高频情况下可在盆地内部形成多个聚焦区域.3不同波型入射下,盆地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机制有所差异:P波入射下,竖向位移放大主要是由于盆地边缘面波由四周向中部汇聚所致;SV波入射下,边缘面波汇聚效应相对较弱,而当盆地较深时,底部透射体波和边缘面波易形成同相干涉从而显著放大地震动.按盆地内外介质波速比为1/2,P波和SV波垂直入射下频域最大放大倍数分别为25和15,时域放大倍数约为4.0和3.7(雷克子波).4低频波入射下,位移从盆地中部向边缘逐渐减小,且浅层沉积盆地对地表位移幅值的放大作用不明显.5 P波和SV波的入射角度对盆地地震动放大幅值及空间分布特征也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边缘效应 地震波 散射 间接边界元法(IBEM) 聚焦效应
下载PDF
河口盆地非线性地震效应及设计地震动参数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国兴 金丹丹 +1 位作者 朱姣 李小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1-1736,共16页
针对基岩明显起伏、土层非均匀分布的典型河口盆地场地,考虑土体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大尺度精细化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盆地地表地震动幅值、频谱、持时、传递函数特征,探讨了基岩起伏土层... 针对基岩明显起伏、土层非均匀分布的典型河口盆地场地,考虑土体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大尺度精细化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盆地地表地震动幅值、频谱、持时、传递函数特征,探讨了基岩起伏土层的地震动聚集效应及盆地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盆地近地表土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非单调递减特征,基岩突变处地震动聚集效应明显,盆地两侧产生较为显著的边缘效应;场地中、长周期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显著;(2)多遇地震、偶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水平时,场地卓越周期依次介于0.35-0.65 s、0.40-0.75 s和0.50-1.05 s之间;给出了盆地地表PGA(地表峰值加速度)、卓越周期均值等值线图及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因子建议值,地表设计地震动参数amax(地震影响系数)与Tg(特征周期)明显大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取值;(3)盆地特殊位置地表地震动持时得到不同幅度增长,且与输入地震动特性相关;(4)该盆地对0.5-2.0 Hz频段基岩地震动的放大效应比较显著,对小于0.2 Hz或大于2.5 Hz的基岩地震动,该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不明显;(5)福州城区及其邻近区域地震动放大效应普遍较大。大尺度二维非线性分析一定程度上能合理反映微地形起伏、土层分布及土体非线性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盆地 非线性地震效应 聚集效应 边缘效应 地表峰值加速度 地震动持时 设计地震动参数
下载PDF
泉州盆地地震效应特征的一维等效线性和二维非线性分析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菲蕃 陈国兴 金丹丹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采用等效线性动粘弹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基于一维等效线性波传法,对泉州盆地地震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修正Martin-Seed-Davidenkov动粘弹塑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对泉州盆地非线性地震效应进行了大尺度二维精细... 采用等效线性动粘弹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基于一维等效线性波传法,对泉州盆地地震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修正Martin-Seed-Davidenkov动粘弹塑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对泉州盆地非线性地震效应进行了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地形地貌和土层横向不均匀性对地震效应的影响。将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随着基岩输入地震动强度增大,地表峰值加速度PGA放大效应总体呈现减小趋势,中震与小震、大震与小震的地表PGA放大系数之比依次为0.83~0.99、0.72~0.97;②该盆地Ⅲ类场地处,基岩、地表起伏不大,且土层横向分布较均匀,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地震效应特征类似;基岩或地表起伏剧烈、土层横向分布明显不均匀的Ⅱ类场地上,二维非线性分析给出的地表PGA放大系数明显大于一维等效线性结果,两种方法得到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及PGA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二维非线性分析给出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大多呈现双峰甚至多峰现象,且PGA在土层特定深度处存在聚集效应,使PGA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呈现非单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地震效应 一维等效线性波传法 二维非线性有限元法 地表与基岩起伏 土层横向非均匀性
下载PDF
延庆—怀来盆地地震动盆地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山 付长华 +1 位作者 赵志远 冯向东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9,共7页
综合分析延庆—怀来盆地地震危险性,确定潜在发震断裂为延矾盆地北缘断裂的屈家窑—方家冲段,震级为7.0级。基于延庆—怀来盆地含地表厚沉积层的三维结构模型,设置两种破裂模式进行设定地震的地震动模拟研究盆地结构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 综合分析延庆—怀来盆地地震危险性,确定潜在发震断裂为延矾盆地北缘断裂的屈家窑—方家冲段,震级为7.0级。基于延庆—怀来盆地含地表厚沉积层的三维结构模型,设置两种破裂模式进行设定地震的地震动模拟研究盆地结构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发现盆地浅层的沉积结构对较短周期段的地震动影响更为显著,较大的放大系数通常对应着较大的第四系厚度,最大放大系数位于延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庆—怀来盆地 地震危险性 地震动模拟 盆地效应
下载PDF
基于盆地效应的抗震设防研究之若干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冲 齐文浩 +1 位作者 党鹏飞 薄景山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1-235,共15页
沉积盆地能够加重震害,在抗震设防中需要定量考虑盆地效应。本文叙述了盆地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对震害的影响;详细介绍了盆地效应的研究方法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抗震设防中对盆地效应考虑的必要... 沉积盆地能够加重震害,在抗震设防中需要定量考虑盆地效应。本文叙述了盆地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对震害的影响;详细介绍了盆地效应的研究方法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抗震设防中对盆地效应考虑的必要性;着重回顾和总结了当前在抗震设防中考虑盆地效应的两种方法:(1)在场地地震动预测模型中加入盆地基底埋深项。(2)求取盆地模型相对一维层状模型的附加放大因子,提出针对当前抗震设防规范中地震动参数的校正系数。最后指出开展盆地抗震设防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工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效应 地震动模拟 抗震设防
下载PDF
滑动支座摩擦效应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毅 赵人达 +1 位作者 廖平 李福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0-587,共8页
以1座跨度为(55+4×90+55)m的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软件建立桥梁动力分析模型.选取3条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基于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考虑摩擦效应,分析盆式橡胶支座连续梁桥非固定墩的地震响应和支... 以1座跨度为(55+4×90+55)m的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软件建立桥梁动力分析模型.选取3条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基于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考虑摩擦效应,分析盆式橡胶支座连续梁桥非固定墩的地震响应和支座的滞回性能,并与未考虑摩擦效应的地震响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固定墩处的盆式橡胶支座在地震作用下形成了规则、饱满的滞回曲线,形状近似为矩形;相对未考虑盆式橡胶支座摩擦效应的模型,考虑支座滑动后,固定墩墩底顺桥向弯矩、剪力分别降低了25.91%、27.41%,固定墩墩顶顺桥向位移和非固定墩墩梁相对位移分别降低了26.15%、25.59%;对于多跨长联连续梁桥,滑动支座数量多且反力大,若不考虑滑动支座的摩擦耗能,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结果偏大,抗震设计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连续梁桥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盆式橡胶支座 摩擦效应 地震响应 有限元法
下载PDF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北京盆地对3~10s地震动的放大效应 被引量:12
14
作者 付长华 高孟潭 俞言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8-460,共13页
以北京盆地为例,针对不同的设定地震,研究了不同震源条件对盆地放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震源因素可对计算结果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盆地内沉积物的厚度是控制3~10 s周期段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因素。因此,计算了盆地对3~10 s... 以北京盆地为例,针对不同的设定地震,研究了不同震源条件对盆地放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震源因素可对计算结果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盆地内沉积物的厚度是控制3~10 s周期段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因素。因此,计算了盆地对3~10 s周期段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平均放大系数,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平均放大系数与盆地等效沉积物厚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结合北京盆地内高层建筑的分布,初步探讨了高层建筑地震致灾风险水平与盆地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盆地 盆地放大效应 高层建筑 地震致灾风险水平
下载PDF
伊犁盆地地震勘探技术瓶颈与攻关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桂桥 廖刃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59-63,146,共5页
伊犁盆地近地表及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勘探难度大,现有地震资料难以满足勘探需要。为此,针对制约和影响反射品质的两大地质瓶颈开展系统研究与地震技术攻关:采用基于多次波压制效果的观测系统优化、巨厚砾石层下深井大药量激发、... 伊犁盆地近地表及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勘探难度大,现有地震资料难以满足勘探需要。为此,针对制约和影响反射品质的两大地质瓶颈开展系统研究与地震技术攻关:采用基于多次波压制效果的观测系统优化、巨厚砾石层下深井大药量激发、组合压制多次波、剩余能量补偿等技术,较好地压制了多次波,提高了强煤系地层下的有效反射能量,剖面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地震勘探 技术瓶颈 攻关效果
下载PDF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近断层破坏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军 宋和平 +1 位作者 陈建波 吴国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93,共9页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山、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交汇的地区。文中介绍了此次地震的近断层破坏作用。此次地震在阿尔金断裂西端近南北向谷地海拔4 900~5 600m东坡形成了近31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山、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交汇的地区。文中介绍了此次地震的近断层破坏作用。此次地震在阿尔金断裂西端近南北向谷地海拔4 900~5 600m东坡形成了近31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主要显示正断层滑动性质,其总体走向近南北,但局部追索北北西和北北东向共轭断裂发育,走向变化很大。受地形及滑塌作用影响,断裂陡坎高度最大可达20m,垂直位移为2m左右,最大水平拉张量也接近1.8m,此外局部还存在近1m的左旋位移。沿断裂发育一个近10hm2的滑坡体,以及大量中小规模的滑坡、崩塌,多为冰碛物、洪积物及残坡积物等松散堆积。虽位于陡峭的山坡上,也未见大规模基岩崩塌、滑坡。通过平地上巨石的翻滚推测,断层附近的最大加速度峰值可达1 g。同时根据不同坡度的边坡崩塌和滚石发育程度估算出距离断层不同距离地区的地震震动峰值加速度。地裂缝分布范围较宽,距断层1km的地区仍可见到长度超过100m的地裂缝。这些地裂缝可能是地震震动、谷地边坡变形及旁支断层地震触发滑动的综合产物。极震区最大烈度估计可达Ⅹ度,综合各方面资料文章提供了该次地震Ⅸ度、Ⅷ度、和Ⅶ度等震线;长轴方向呈NNE-SSW向,与余震方向大致一致。近断层破坏作用包括强地面运动、断层破裂带、地裂缝、滑坡、崩塌、滚石等。它们受到震级、断裂活动性质及场地条件等多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地震断层 近断层破坏作用 阿什库勒盆地 阿尔金断裂
下载PDF
盆地内外介质阻抗比对盆地地表地震动及次生Rayleigh面波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彦彦 丁海平 刘启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677,共11页
采用综合f-k滤波和基于S变换的极化分析方法,从盆地观测点的模拟时程中提取Rayleigh面波,研究盆地内外介质的阻抗比(IC)对盆地地表地震动及次生面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较好地识别和提取Rayleigh面波震相。②盆地放大效应受IR... 采用综合f-k滤波和基于S变换的极化分析方法,从盆地观测点的模拟时程中提取Rayleigh面波,研究盆地内外介质的阻抗比(IC)对盆地地表地震动及次生面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较好地识别和提取Rayleigh面波震相。②盆地放大效应受IR影响显著。水平分量最大放大系数(AFmax)随IC的增加而增大,最大约1.15;垂直分量AFmax随之降低,最大值0.85左右。同时,盆地斜边区域水平分量地震动的削减作用随IC减小而增强。③IC对盆地显著放大区域的分布特征影响明显。IC较小时,盆地内存在多个显著放大区域;IC较大时,此区域仅出现在盆地边缘。④随IC增加,两分量的面波幅值降低,面波持时变长,传播速度增大。⑤IC较小时,面波幅值在盆地内振荡明显,随IC增大,该值在盆地边缘处最大,向内部基本不变。⑥面波幅值与地震动峰值之比在水平分量上随IC增大而降低,最大比值出现在盆地边缘;在垂直分量上受IC影响不明显,主要随与盆地边缘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Rayleigh面波识别 阻抗比 地震动 放大效应
下载PDF
盆地面波效应作用下地铁车站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积栋 陶连金 +1 位作者 王文沛 边金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97,共6页
为探究浅埋地下结构在盆地面波效应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特性,文章以北京某两层两跨箱型框架结构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针对盆地面波效应作用与单一地震波作用下地铁车站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盆地... 为探究浅埋地下结构在盆地面波效应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特性,文章以北京某两层两跨箱型框架结构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针对盆地面波效应作用与单一地震波作用下地铁车站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盆地面波效应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有明显的放大作用,且随着地下结构深度的增加,相应部位的放大系数有所减小;在盆地面波效应作用下没有改变原有地下结构抗震薄弱点位置;在盆地面波效应作用下,地震波的地震动特性对地下结构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面波效应 浅埋地下结构 动力响应 地震波
下载PDF
塔中礁滩型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兴礼 张贵斌 +4 位作者 吉云刚 张承森 韩东春 吴兴能 刘永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4,共4页
针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点,根据电成像定量处理的缝洞参数、常规测井参数,结合试油资料进行交会图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储集层的定量分级标准,提出了泥质含量与面孔率比值定量评价洞穴型储集层"充填率"的新... 针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点,根据电成像定量处理的缝洞参数、常规测井参数,结合试油资料进行交会图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储集层的定量分级标准,提出了泥质含量与面孔率比值定量评价洞穴型储集层"充填率"的新方法,确定了研究区洞穴型储集层有效性定量评价标准,研究了气测组分分析法、图版法、阵列声波参数交会法以及核磁共振测井四种流体性质判别方法。根据不同储集层特征进行了各方法适应性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储集层测井与地震属性的关系,实现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评价储集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缝洞定量 有效性 流体性质 井震刻画
下载PDF
点震源作用下三维沉积盆地地震动谱元模拟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中宪 苗岳云 陈頔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0-208,共9页
基于高精度谱元法(SEM),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为例,研究了点震源作用下三维沉积盆地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幅值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对地震持时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地震动空间分布规律受控于震源频率和近断层倾角等... 基于高精度谱元法(SEM),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为例,研究了点震源作用下三维沉积盆地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幅值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对地震持时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地震动空间分布规律受控于震源频率和近断层倾角等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震源函数主频率较高时,沉积盆地内部出现多个波峰波谷,局部聚焦增强,放大效应显著,如震源频率为2Hz时在沉积盆地中心位置的加速度峰值可达1Hz时的5.6倍;(2)随着断层倾角的增大,断层上盘效应逐渐减弱,地表加速度的峰值在逐渐减小,30°倾角断层沉积盆地中心的加速度达1.96m/s^2,是90°倾角断层加速度值的5.2倍;(3)震源频率和断层倾角对位移的影响没有对加速度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震源作用 三维沉积盆地 近断层 谱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