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早期预测
1
作者 杨岚 曹丽霞 +1 位作者 任慧娟 韩艳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9-1355,共7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患者的连续数据。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各时点疗效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患者获得DMR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对DMR进行早期预测。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为患者获得MR4、MR4.5、stable MR4.5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确定HT的最佳截断值为28 d,与HT>28 d的患者相比,HT≤28 d的患者分别在2年、3年和5年更容易获得DMR(74.2%vs 27.3%,71.2%vs 22.7%,63.6%vs 25.0%,均P<0.001)。按照3个月BCR-ABL^(IS)水平及HT将患者分为4组,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结论:除了早期分子学反应(EMR)之外,HT可作为CML疗效的另一重要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对于患者获得DMR具有更准确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伊马替尼 bcr-abl 减半时间
下载PDF
新型BCR-ABL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
2
作者 王永健 郭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通过对现有的BCR-ABL变构抑制剂阿西米尼(asciminib)进行结构优化研究,得到N-苯基吲哚啉-5-甲酰胺分子骨架Ⅰ,并以该分子骨架为基础,利用分子对接辅助设计合成化合物1~12,使用ESI-MS和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后续采用CCK-8法测定目标化合... 通过对现有的BCR-ABL变构抑制剂阿西米尼(asciminib)进行结构优化研究,得到N-苯基吲哚啉-5-甲酰胺分子骨架Ⅰ,并以该分子骨架为基础,利用分子对接辅助设计合成化合物1~12,使用ESI-MS和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后续采用CCK-8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在体外抗BCR-ABL1依赖型Luc-Ba/F3细胞增殖能力。最终筛选出高活性先导化合物1,针对该化合物在后续成药性评价中暴露出的清除率高、半衰期短等问题进行了其成药性质优化,引入亲水性基团,后续设计并合成化合物13~22,其中化合物17具有较好的细胞抑制活性,清除率较低,半衰期较长,有望作为临床候选化合物展开进一步的生物活性和成药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bcr-abl融合蛋白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CD13、CD33在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忠利 杨艳丽 +1 位作者 张平平 潘少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0-1725,共6页
目的:探讨髓系抗原CD13、CD33在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 目的:探讨髓系抗原CD13、CD33在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Q-PCR)检测119例初诊ALL患者骨髓BCR-ABL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学检查检测ALL的抗原表达水平。对照分析单纯BCR-ABL^(+)患者中CD13^(+)和CD13-以及CD33^(+)和CD33-患者在初次诱导缓解率(initial-induction remission rate, CR1)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 OS)的区别。结果:在BCR-ABL^(+)的ALL患者中,初诊时CD13^(+)患者较CD13-患者具有较低的首次诱导缓解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3^(+)患者较CD33-患者首次诱导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CD13^(+)组及CD33^(+)的OS显著低于CD13-组及CD33-组(P<0.05)。结论:BCR-ABL^(+)ALL患者中CD13^(+)及CD33^(+)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 CD13 CD33 总生存率
下载PDF
新型数字PCR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阮敏 张丽丽 +4 位作者 李野墨 李岱阳 袁志阳 郑仲征 曾庆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7-1656,共10页
目的: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建立用于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新型d PCR体系,探讨其在BCR-ABL^(p190/210/230)检测中的分析性能和临床适用性。方法:开发检测BCR-ABL^(p190/210/230)的新型d PCR体系,比较其与q PCR的灵敏度差异,及在慢性粒... 目的: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建立用于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新型d PCR体系,探讨其在BCR-ABL^(p190/210/230)检测中的分析性能和临床适用性。方法:开发检测BCR-ABL^(p190/210/230)的新型d PCR体系,比较其与q PCR的灵敏度差异,及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减药或停药期间药物副作用改善的差异。结果:在176份样本中,q PCR和d PCR在检测BCR-ABL的灵敏度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82.39%),d PCR的阳性率约为q PCR的5倍(20.45%vs 3.98%)。随访期间,减药或停药的初始d PCR阴性患者较减药或停药前血常规(25%vs 10%)、肾/肝/胃(25%vs20%)及心脏功能(10%vs 0)均有明显改善。结论:d PCR检测体系可应用于BCR-ABL^(p190/210/230)检测,较q PCR一致性佳,阳性检出率高,基于d PCR指导的停药或减少剂量在改善药物副作用上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监测 副作用
下载PDF
BCR-ABL^(T315I)突变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赖胡榕 吴倩苗 +1 位作者 杨雅芝 李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9-1583,共5页
BCR-ABL^(T315I)突变是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对第一、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主要机制。研究发现,第三代TKI Ponatinib可明显改善T315I突变导致耐药的CML患者的预后,但最新报道的T315I复合突变体甚至对Ponatinib也耐... BCR-ABL^(T315I)突变是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对第一、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主要机制。研究发现,第三代TKI Ponatinib可明显改善T315I突变导致耐药的CML患者的预后,但最新报道的T315I复合突变体甚至对Ponatinib也耐药,再度激发了人们对CML耐药机制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情。既往研究表明,TKI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对由T315I突变而导致耐药或复发的CML患者有效。最新研究发现,变构抑制剂Asciminib联合TKI治疗对携带T315I复合突变的CML患者同样有效,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将围绕BCR-ABL^(T315I)突变与CML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期望为临床针对T315I突变CML的新药研发和改进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bcr-abl^(T315I)突变 治疗进展 耐药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BCR-ABL突变与二、三代TKI的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利原 熊辉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5-588,共4页
随着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性,由此研发了第二代(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和博苏替尼)和第三代(普纳替尼)TKI。相比之前的治疗方案,选择特定的TKI能显著提高慢... 随着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性,由此研发了第二代(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和博苏替尼)和第三代(普纳替尼)TKI。相比之前的治疗方案,选择特定的TKI能显著提高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缓解率、总生存率,改善预后,仅少数BCR-ABL突变患者对二代TKI不敏感,建议针对有特定突变的患者选择二代TKI,对于其他突变和没有突变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史选择二代TKI,对二代TKI不敏感的突变可选择三代TKI,如T315I突变对第三代TKI普纳替尼敏感。由于不同BCR-ABL突变的患者对二、三代TKI的敏感性不同,本文将对二、三代TKI在BCR-ABL突变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疗效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bcr-abl突变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小儿CML及对BCR-ABL融合基因转归的影响
7
作者 范慧 翟岩 李宣萱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507-509,共3页
目的 分析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对BCR-ABL融合基因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CML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第一代伊马替尼,研究组予以第二代伊马替尼。对比两组血液学疗效、... 目的 分析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对BCR-ABL融合基因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CML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第一代伊马替尼,研究组予以第二代伊马替尼。对比两组血液学疗效、BCR-ABL融合基因转归情况、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2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总缓解率[88.37%(38/43)]较对照组[65.12%(28/43)]高(P<0.05);研究组BCR-ABL^(IS)≤10%达标率[95.35%(41/43)]、BCR-ABL^(IS)≤0.0032%达标率[51.16%(22/43)]较对照组[67.44%(29/43)]、[20.93%(9/43)]高(P<0.05);研究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6.98%(3/43)]与对照组[11.63%(5/43)]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4.65%(2/43)]与对照组[16.28%(7/43)]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97.50%(39/40)]与对照组[90.48%(38/42)]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儿CML应用第二代伊马替尼药物治疗,可提高血液学疗效,促进BCR-ABL融合基因转归,具有用药安全性,并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bcr-abl融合基因转归 血液学疗效
下载PDF
e1a3型BCR-ABL伴IKZF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8
作者 岑美芝 高陆 +1 位作者 邵梅 任明强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419-2421,共3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克隆性肿瘤性疾病,在各种亚型、基因突变体中存在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疗效差别很大。本文通过分析1例具有BCR-ABL融合基因e1a3罕见亚型并伴IKZF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诊疗过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克隆性肿瘤性疾病,在各种亚型、基因突变体中存在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疗效差别很大。本文通过分析1例具有BCR-ABL融合基因e1a3罕见亚型并伴IKZF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融合基因 e1a3 PH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IKZF1突变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可诱导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凋亡 被引量:22
9
作者 岑溪南 朱平 +3 位作者 石永进 任雅丽 马明信 虞积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能抵抗不同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为了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能否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应用流式细胞术DNA亚G1期分析法比较了CIK和化疗药物 (喜树碱和VP 16 )诱导K5 6 2及CEM细胞发... 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能抵抗不同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为了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能否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应用流式细胞术DNA亚G1期分析法比较了CIK和化疗药物 (喜树碱和VP 16 )诱导K5 6 2及CEM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 ,RT PCR检测显示K5 6 2细胞表达bcr abl融合基因mRNA ,单独K5 6 2细胞对照组、K5 6 2 /喜树碱组及K5 6 2 /VP 16组均未见亚G1期峰 ,K5 6 2 /CIK组亚G1期峰值为38.1% ;单独CEM细胞对照组未见亚G1期峰 ,CEM /喜树碱组亚G1期峰值为 2 3.5 % ,CEM /VP 16组亚G1期峰值为 32 .3% ,CEM/CIK组亚G1期峰值为 4 5 .4 %。结论 :喜树碱和VP 16不能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而CIK细胞能诱导K5 6 2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bcr-abl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朱雨 潘良琴 +7 位作者 钱思轩 宋萍 于慧 张苏江 葛峥 洪鸣 田甜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1-586,共6页
本研究评价达沙替尼治疗原发或继发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27例原发或继发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或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给予达沙替尼100-140 mg/d口服治疗,评估疗效、总体生... 本研究评价达沙替尼治疗原发或继发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27例原发或继发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或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给予达沙替尼100-140 mg/d口服治疗,评估疗效、总体生存和耐受情况。结果表明:27例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中位达沙替尼治疗时间8(1-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4(3-75)个月。27例接受达沙替尼治疗的患者中,88.8%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CHR),44.4%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37%获得完全遗传学反应(CCyR),18.5%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伊马替尼耐药的进展期(CML-AP、CML-BC、骨髓复发Ph+ALL)患者接受达沙替尼治疗获CCyR率低于疾病稳定期(CML-CP、骨髓缓解Ph+ALL)患者(P=0.0377),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达沙替尼治疗后获得CCyR的患者生存期(OS)较未达CCyR者明显延长(63个月vs 9个月,P=0.0126)。达沙替尼治疗后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反应如血小板减少(51.8%)、中性粒细胞减少(48.1%)、贫血(33.3%)和非血液学反应如胸腔积液(18.5%)、肺部感染(18.5%)、心包积液(11.1%)。3-4级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疾病进展期时改服达沙替尼者,均发生于服药12个月内。结论: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有效,且在疾病稳定期改服达沙替尼疗效和耐受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 abl 达沙替尼 伊马替尼 耐药
下载PDF
姜黄素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与P210^(bcr/abl)激活的Ras信号途径的关系 被引量:35
11
作者 吴丽贤 许建华 +1 位作者 吴国华 陈元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 研究姜黄素 (Cur)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株K5 62增殖的影响 ,并且探讨这种影响与P2 10 bcr/abl及其激活的Ras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Cur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应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 目的 研究姜黄素 (Cur)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株K5 62增殖的影响 ,并且探讨这种影响与P2 10 bcr/abl及其激活的Ras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Cur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应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ur对P2 10 bcr/abl阳性的K5 62细胞抑制作用呈量效、时效关系 ,Cur 10mg·L-1作用 48h对K5 62细胞的抑制率高达 (81 9± 1 0 ) % ;相比之下 ,已知对P2 10 bcr/abl无影响的VP 16作为抗癌药对照 ,对K5 62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较弱。Cur和VP 16对K5 62细胞的不同作用提示Cur对K5 62细胞作用可能有特异性 ,而这个特异的作用靶点可能就是引起CML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的CML特征性的P2 10 bcr/abl蛋白。Westernblot的实验结果表明Cur使K5 62细胞P2 10 bcr/abl、MEK 1和c Jun蛋白含量明显减少 ,且呈量效关系 ,相比之下 ,VP 16对K5 62细胞P2 10 bcr/abl的蛋白含量无影响而仅轻微减少MEK 1和c Jun的蛋白含量 ,提示MEK 1和c Jun蛋白含量的减少是非特异性的 ,并且 ,在P2 10 bcr/abl阳性的K5 62细胞 ,Cur除了非特异性地抑制细胞中MEK 1及c Jun的表达外 ,Cur还可能通过特异性地抑制K5 62细胞的特异性靶点P2 10 bcr/abl的表达 ,从而下调其下游的Ras信号途径中的其它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信息途径 姜黄素 P210^bcr/abl MEK-1 C-JUN
下载PDF
TEL/AML1、BCR/ABL、E2A/PBX1、MLL/AF4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颖超 殷楚云 +3 位作者 李涛 冯磊 王春美 盛光耀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TEL/AML1、BCR/ABL、E2A/PBX1、MLL/AF4四种融合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治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TEL/AML1、BCR/ABL(p190和p210两种亚型)、E2A/PBX1、MLL/AF4四种融合基因在31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TEL/AML1、BCR/ABL、E2A/PBX1、MLL/AF4四种融合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治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TEL/AML1、BCR/ABL(p190和p210两种亚型)、E2A/PBX1、MLL/AF4四种融合基因在312例ALL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并总结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1)融合基因阳性共120例,TEL/AML1阳性组72例(23.1%),BCR/ABL阳性组22例(7.1%),p190 16例(5.1%)、p210 6例(1.9%),E2A/PBX1阳性组18例(5.8%),MLL/AF4阳性组8例(2.6%)。(2)TEL/AML1阳性组诊断时WBC平均值为(18.02±6.45)×109/L,诱导化疗结束完全缓解率(CR)100%,随访期间无复发;BCR/ABL阳性组发病时年龄(9.40±3.55)岁,诱导化疗结束CR81.8%,强化治疗末仍有6例融合基因未转阴,随访中有8例(36.3%)复发,8例死亡;E2A/PBX1阳性组全部按高危标准给予化疗,诱导化疗结束CR88.9%,强化治疗期末仍有3例基因微量表达,随访中2例复发;MLL/AF4阳性组发病时WBC(38.41±9.30)×109/L,强化治疗期末仍有2例基因呈阳性,随访中均复发死亡。结论融合基因可作为ALL危险度分层、监测微小残留病、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融合基因 TEL/AML1 bcr/abl E2A/PBX1 MLL/AF4
下载PDF
RT-PCR方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类型 被引量:9
13
作者 袁长吉 迟宝荣 +1 位作者 姚程 易永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0-752,共3页
目的 :提高 RT- 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 ,探讨最适逆转录酶用量、最适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 PCR周期数 ,确定 bcr/ abl的融合类型 ,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改变 PCR条件 ,将常规用量的逆转录酶... 目的 :提高 RT- 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 ,探讨最适逆转录酶用量、最适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 PCR周期数 ,确定 bcr/ abl的融合类型 ,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改变 PCR条件 ,将常规用量的逆转录酶减少到常规的 1/ 4 (5 U) ,退火温度由原来的 5 0℃增加至 6 0℃ ,反应周期数由原来的 30周期增加到 4 5周期 ,检测临床 16 4例 CML 患者标本。结果 :可使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由原来的 10 - 4提高至 10 - 5~10 - 6。 15 5例 Ph染色体阳性的患者中发现 bcr/ abl融合基因类型 ,其中 b3/ a2 型 78例 ,b2 / a2 型 5 4例 ,b3/ a2 和 b2 / a2 两型均有者为 2 3例 ;9例 Ph染色体阴性病例中 ,b3/ a2 型 1例 ,b2 / a2 型 3例 ,两型均有 1例 ,阴性 4例 (即 Ph- bcr-CML )。结论 :几乎所有 CML患者都有 bcr/ abl融合基因 ,并存在不同类型 ,有少部分患者体内同时存在两类不同嵌合体的白血病细胞 ,即两种不同的突变细胞株 ,预示着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性 慢性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bcr/abl 原癌基因
下载PDF
带有蛋白转导结构域的Bcr/Abl癌蛋白片段的表达及其跨膜转运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英民 孙强 +7 位作者 蒋姗姗 陈萍 王冀姝 李荣 周鹏 王键 黄红艳 韩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4-578,共5页
HIV 1编码的反式激活蛋白TAT具有将细胞外蛋白转导进入细胞的基序 ,称为蛋白转导结构域 (PTD) .为研究PTD介导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的跨膜转运 ,合成了编码PTD的基因片段 ,并与PCR扩增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癌蛋白bcr abl基因片段融合 .... HIV 1编码的反式激活蛋白TAT具有将细胞外蛋白转导进入细胞的基序 ,称为蛋白转导结构域 (PTD) .为研究PTD介导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的跨膜转运 ,合成了编码PTD的基因片段 ,并与PCR扩增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癌蛋白bcr abl基因片段融合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了融合蛋白 ,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加入培养的HL60细胞和C2C12细胞后 ,发现PTD基序可以介导Bcr Abl蛋白自由从细胞外跨膜转导进入细胞内 .研究结果可能为用外源蛋白负载 (loading)免疫活性细胞如抗原提呈细胞提供新的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转导结构域 bcr/ab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 癌蛋白
下载PDF
PTD-bcr/abl融合癌蛋白片段的表达及其跨膜转运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英民 孙强 +4 位作者 蒋姗姗 陈萍 王冀姝 刘利 韩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转导结构域(PTD)介导的转导bcr/abl癌蛋白片段的方法,为进行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合成编码PTD的基因片段,并与PCR扩增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癌蛋白bcr/abl基因片段融合,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将纯化的融合蛋白PTD-bcr/abl... 目的探讨蛋白转导结构域(PTD)介导的转导bcr/abl癌蛋白片段的方法,为进行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合成编码PTD的基因片段,并与PCR扩增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癌蛋白bcr/abl基因片段融合,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将纯化的融合蛋白PTD-bcr/abl与HL-60 细胞共孵育,用Western blot分析融合蛋白的跨膜转运。结果PTD基序可介导bcr/abl蛋白由细胞外跨膜转导进入细胞内。结论这一结果可能为应用外源蛋白负载(loading)抗原提呈细胞(APC)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转导 bcr/ab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 融合癌蛋白片段
下载PDF
吲哚美辛对K562细胞株BCR/ABL-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张玲 胡晶 +3 位作者 黄峥兰 李会 刘鑫 冯文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8-1002,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作用于K562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吲哚美辛对K562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RT-PCR分别检测bcr-abl、β-catenin的mRNA表达...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作用于K562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吲哚美辛对K562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RT-PCR分别检测bcr-abl、β-catenin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 BCR/ABL、总BCR/ABL、β-catenin、p GSK-3β、c-myc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100、200、400μmol/L吲哚美辛作用细胞48 h后,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3种浓度的吲哚美辛处理K562细胞后,p BCR/ABL、总BCR/ABL的蛋白表达依次减少,而bcr-abl 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β-catenin mRNA和蛋白水平依次减少;p GSK-3β、c-myc的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吲哚美辛可通过抑制BCR/ABL-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K562细胞 信号通路
下载PDF
12例Ph染色体和BCR-ABL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费新红 武淑兰 +8 位作者 孙瑞娟 周葭蕤 王静波 王彤 刘红星 王卉 童春容 吴彤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548,共4页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h+AML的诊断根据WHO标准,且有t(9;22)(q34;q11)或变异的t(9;...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h+AML的诊断根据WHO标准,且有t(9;22)(q34;q11)或变异的t(9;22)异常,诊断时和诱导治疗后没有CML慢性期的证据。结果表明,12例患者经形态和免疫分型检查确诊8例为AML,4例为髓系及B淋巴细胞系混合细胞白血病。12例患者中除2例初诊时未做染色体检查外其余患者均可检测到Ph染色体,且部分患者伴有复杂染色体或与正常核型共存。在12例患者中均可检测到BCR-ABL阳性,其中b3a2 7例,b2a2 1例,b2a2变异体1例,ela2 2例,e18a2 1例。12例患者经治疗均获得缓解,其中3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格列卫治疗后2例死亡;9例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例患者复发后死亡,1例死于移植后并发症,中位生存期为24(8-8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1.4±17.7)%。结论:Ph+AM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AML,格列卫联合化疗可使患者达完全缓解,缓解后尽快进行HSCT能获得长期生存,改善患者预后。BCR-ABL基因及其变异体的检测为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作为初治白血病的常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急性髓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bcr/abl及JWA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戴海萍 沈群 +3 位作者 周建伟 汤唯艳 朱光荣 夏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09-811,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株增殖、凋亡及bcr/abl、JW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浓度药物(2.5、5、7.5、10和20mg/ml)处理K562细胞24小时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株增殖、凋亡及bcr/abl、JW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浓度药物(2.5、5、7.5、10和20mg/ml)处理K562细胞24小时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及JWA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随药物作用浓度升高,K562细胞逐渐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bcr/abl及JWA基因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结论:青黛复方能部分抑制K562bcr/abl及JWA基因的表达,其对CML的疗效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黛复方 K562细胞 bcr/abl JWA
下载PDF
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史梦 冯文莉 +8 位作者 张文萍 王小中 黄世锋 曾建明 温健萍 陶昆 陈新敏 曹唯希 黄宗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210细胞。用PCR、DNA测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bcr/abl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整合和表达;用台盼蓝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FCM)和MTT法研究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bcr/abl基因整合在BaF3细胞基因组中,BaF3-P210细胞能稳定表达bcr/abl基因及其蛋白。与对照组相比,BaF3-P210细胞增殖速度增快(P<0.05);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经STI571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4.08±1.90)%(P<0.05),早期凋亡率为(12.35±2.04)%(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转化细胞株具有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进程加速和对STI571敏感的恶性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BaF3细胞
下载PDF
bcr-abl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扬文 钱莉 +3 位作者 蒋桂花 刘伟 龚卫娟 季明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00-803,共4页
为了研究bcr-abl融合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采用pVbcr-abl、pVbcr-abl/mIL7两种质粒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用SP2/0/bcr-abl细胞攻击免疫小鼠,观察疫苗对SP2/0/bcr-abl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检验其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 为了研究bcr-abl融合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采用pVbcr-abl、pVbcr-abl/mIL7两种质粒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用SP2/0/bcr-abl细胞攻击免疫小鼠,观察疫苗对SP2/0/bcr-abl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检验其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用基因疫苗免疫的两个实验组与两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相比,在移植肿瘤形成时间、肿瘤表面破溃时间、肿瘤体积、荷瘤生存期等指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pVbcr-abl/mIL7免疫小鼠组的荷瘤生存时间比pVbcr-abl免疫组相对延长。常规病理学分析发现,对照组小鼠的移植瘤组织比较致密,瘤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而两个免疫组的肿瘤组织较为疏松,肿瘤细胞体积相对较小,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两个对照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内发现有大量肿瘤转移灶,而两个免疫组小鼠则未发现。结论接受bcr-abl基因疫苗免疫的小鼠被诱导产生较强的特异性免疫保护力,对SP2/0/bcr-abl移植瘤的体内生长有一定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疫苗 SP2/0/bcr-abl移植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