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ad-like cobalt-nitrogen co-doped carbon nanocage/carbon nanofiber composite:A high-performance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 for zinc-air batteries 被引量:2
1
作者 Bo Zhang Yige Zhao +4 位作者 Lu Li Yukun Li Jin Zhang Guosheng Shao Peng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545-554,共10页
Proper regulation of metal-nitrogen carbon(M-N-C)materials derived from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ZIFs)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performance.However,most of the reports focus on t... Proper regulation of metal-nitrogen carbon(M-N-C)materials derived from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ZIFs)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performance.However,most of the reports focus on the component regulation,and the structure regulation of ZIFs-derived M-N-C materials by a simple preparation method has been barely reported.Herein,using a one-step electrospinning method with subsequent pyrolysis,we have prepared a bead-like cobalt-nitrogen co-doped carbon nanocage/carbon nanofiber(Co-N-C/CNF)composite electrocatalyst with the porous carbon nanocages arranged one by one in the highly conductive carbon nanofibers.Profiting from the fully exposed active sites and improved conductivity,the Co-NC/CNF catalyst exhibits an excellent ORR performance even surpassing the commercial Pt/C catalys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P-N1-C2 active sites on Co-N-C/CNF make the core contribu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ORR properties.Moreover,the zinc-air battery(ZAB)based on the Co-N-C/CNF catalyst also shows outstanding discharge performance.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structural design for ZIFs-derived M-N-C materials as efficient ORR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d-like structure carbon nanocages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zinc−air battery
原文传递
串珠网状相变材料储热性能研究及实验设计
2
作者 汪淼 王凯 王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1,共5页
为提高相变材料热导率并防止其泄露,设计了串珠网状复合相变材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有机金属框架并将其碳化,进一步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其串起构筑串珠网状碳载体,最后使用真空浸渍法负载熔点稳定且潜热大的月桂酸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结... 为提高相变材料热导率并防止其泄露,设计了串珠网状复合相变材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有机金属框架并将其碳化,进一步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其串起构筑串珠网状碳载体,最后使用真空浸渍法负载熔点稳定且潜热大的月桂酸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结合SEM、XRD、DSC、TGA、FTIR等技术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储热性能。结构及储热性能实验测试表明:复合相变材料潜热为160 J/g、储热效率为109%,热导率高达2.2 W/(m·K),且稳定热循环100圈无泄漏。得益于金属有机框架碳化物和碳纤维之间的协同作用,串珠网状杂化碳载体的构筑在保证相变材料循环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复合相变材料的潜热和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网状多孔碳 复合相变材料 储热性能
下载PDF
碳酸盐岩溶洞的“串珠”状地震反射特征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凡异 魏建新 +4 位作者 狄帮让 潘文庆 郑多明 万效国 王玲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5-391,354+518,共7页
本文采用一阶双曲型标量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薄层与溶洞的地震响应进行二维地震正演模拟,认为"串珠"状反射特征是溶洞顶、底反射以及微弱的溶洞顶、底间二次反射在偏移剖面上的响应;以塔里木哈拉哈塘海相碳酸盐... 本文采用一阶双曲型标量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薄层与溶洞的地震响应进行二维地震正演模拟,认为"串珠"状反射特征是溶洞顶、底反射以及微弱的溶洞顶、底间二次反射在偏移剖面上的响应;以塔里木哈拉哈塘海相碳酸盐岩实际地层参数为依据,设计了一个简化的水平层状地震地质模型(速度模型),通过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溶洞地震响应的瞬时振幅、均方根振幅、分频振幅和纵波阻抗体等四种属性进行了三维雕刻,得到了一种雕刻体积和真实体积的实验统计关系,认为前三种属性都将原本离散的"串珠"状转换成了连续的锥状振幅体,同时降低了纵向分辨率,而纵波阻抗剖面的纵向分辨率明显较其他属性剖面高。最后,针对各种属性剖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串珠”状反射特征 正演模拟 地震属性 三维雕刻
下载PDF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洞穴型储集层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东 张虎权 +5 位作者 潘文庆 王宏斌 韩剑发 滕团余 敬兵 王振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研究了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洞穴型储集层溶洞与串珠状反射的位置对应关系、溶洞顶底调谐距离、多种串珠形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溶洞位于串珠状反射的中心,溶洞顶界位于波谷,溶洞底界位于波峰处,随其高度增... 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研究了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洞穴型储集层溶洞与串珠状反射的位置对应关系、溶洞顶底调谐距离、多种串珠形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溶洞位于串珠状反射的中心,溶洞顶界位于波谷,溶洞底界位于波峰处,随其高度增大而下移;塔中深层碳酸盐岩溶洞顶、底反射调谐距离为120m左右;上翘、下拉式串珠是由于偏移孔径、偏移速度过大或过小而造成。这些认识对碳酸盐岩洞穴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串珠状反射 波动方程 正演模拟
下载PDF
基于分频成像的小尺度溶洞检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博华 杨江峰 +3 位作者 吕秋玲 王震 马永强 张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8-544,共7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小尺度缝洞储层识别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叠前分频成像的小尺度溶洞识别技术。首先结合地震分辨率概念,通过不同主频地震子波正演模拟,说明高频地震资料对于提高小尺度缝洞体识别精度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然后通过分析实际... 针对塔里木盆地小尺度缝洞储层识别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叠前分频成像的小尺度溶洞识别技术。首先结合地震分辨率概念,通过不同主频地震子波正演模拟,说明高频地震资料对于提高小尺度缝洞体识别精度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然后通过分析实际资料小尺度"串珠状"反射特征,确定小尺度溶洞频带范围,得到分频参数;再对CMP道集进行分频叠前时间偏移,得到高频数据体;最终利用高频数据体检测小尺度溶洞。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叠前分频(高频)数据体能很好地识别常规全频带数据体上难以识别的小尺度溶洞,大大提高了小尺度溶洞的预测精度,更有利于溶洞边界、轮廓的描述,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相吻合,可进一步降低勘探、开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震分辨率 正演模拟 “串珠状”反射 叠前分频 小尺度溶洞识别
下载PDF
塔河奥陶系隐蔽溶洞体地震精细识别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坤岩 许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6-1114,I0012,共10页
实际钻探结果表明,塔河奥陶系发育T7^4强轴屏蔽型溶洞体和强"串珠"屏蔽型溶洞体,部分溶洞体产能较高,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开发潜力。由于该类储集体埋深大(超过5300m)、地震资料主频较低(约28Hz),地震分辨率为30m(约1/4波长);同... 实际钻探结果表明,塔河奥陶系发育T7^4强轴屏蔽型溶洞体和强"串珠"屏蔽型溶洞体,部分溶洞体产能较高,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开发潜力。由于该类储集体埋深大(超过5300m)、地震资料主频较低(约28Hz),地震分辨率为30m(约1/4波长);同时小型溶洞体尺度小,地震响应较弱,地震异常特征不明显,预测强"串珠"储集体的方法明显不适用,亟需加强预测方法研究。为此,在钻、测井资料解释基础上,针对T7^4强轴屏蔽型溶洞体,首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克服强子波匹配不足或匹配过度等稳定性问题,有效剥离T7^4强干扰,增强隐蔽缝洞体地震响应特征;针对强"串珠"屏蔽型溶洞体,采用低频模型优化的地质统计学反演去除强"串珠"子波旁瓣干扰,以增强隐藏在强子波旁瓣中的缝洞体的辨识度,精细预测隐蔽溶洞体。结果表明,对溶洞体的纵向辨识能力明显提高,可刻画8m厚的溶洞体,反演结果与钻测井符合率达83%,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体 T7^4强轴屏蔽 强“串珠”屏蔽 主成分分析 地质统计学反演 塔河
下载PDF
岩溶缝洞储集体地震聚焦成像与充填速度检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世星 许凯 唐金良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8-910,共13页
岩溶缝洞储集体已成为中国西部海相油气藏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地震“串珠”状反射被认为是该类型储集体及其组合在地震成像剖面上最直接的识别与检测标志。常规地震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处理,利用平滑平缓的均方根速度体或层速度体对缝洞... 岩溶缝洞储集体已成为中国西部海相油气藏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地震“串珠”状反射被认为是该类型储集体及其组合在地震成像剖面上最直接的识别与检测标志。常规地震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处理,利用平滑平缓的均方根速度体或层速度体对缝洞反射进行偏移归位处理,虽经多轮次的偏移速度调整,但依然不能保证每一个“串珠”反射都能达到最佳的收敛与归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连续速度替换的地震聚焦成像技术,利用缝洞绕射归位对偏移速度的高敏感性,通过不同速度偏移归位时能量聚焦强度与绕射形态平直性,实现每一个缝洞储集体“串珠”反射部位最优偏移速度的准确检测。利用新的带有地层与每个缝洞建模的偏移速度模型,经偏移后每个缝洞体都取得最佳的收敛归位效果,同时获得缝洞等效偏移速度,模型与实际资料均展示其与钻探井的缝洞充填速度呈线性正相关。实际资料缝洞体的聚焦偏移成像处理结果表明,在整个三维数据体的每一个缝洞体“串珠”状反射上,不论是单个型“串珠”反射,还是组合型“串珠”反射,“串珠”能量明显增强、边界更加清晰、聚焦性更为突出,偏移速度相对低的“串珠”与钻探井钻遇的放空漏失、油气高产的有利缝洞储集体有极高吻合率,展示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储集体 “串珠”状反射 偏移速度替换 聚焦成像 缝洞反射能量 缝洞反射形态 缝洞充填速度 低速异常体
下载PDF
利用人工蜂群算法进行地震属性聚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成寅 郑晓东 +1 位作者 李艳东 李劲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4-690,5,共7页
将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人工蜂群算法引入到地震属性聚类中,在人工蜂群算法中蜜蜂被分为引领蜂、跟随蜂和侦察蜂三种,引领蜂寻找蜜源,跟随蜂根据引领蜂带回的蜜源信息搜索新蜜源,若某个蜜源被引领蜂或跟随蜂丢弃,则侦察蜂随机搜索新蜜源... 将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人工蜂群算法引入到地震属性聚类中,在人工蜂群算法中蜜蜂被分为引领蜂、跟随蜂和侦察蜂三种,引领蜂寻找蜜源,跟随蜂根据引领蜂带回的蜜源信息搜索新蜜源,若某个蜜源被引领蜂或跟随蜂丢弃,则侦察蜂随机搜索新蜜源代替被丢弃的蜜源。其中每个蜜源代表优化问题的一个可能解,蜜源的花蜜量对应于解的质量,用适应值表示。最优解的搜索过程包括初始化和蜜源更新两个过程,通过蜂群分工协作,搜索最佳聚类中心,解决常规K均值聚类算法存在的多解性问题。利用国际上通用UCI机器学习数据库中的Iris和Wine数据集对常规K均值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聚类方法的分类正确率明显高于K均值方法。实际地震数据的聚类结果表明: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地震属性聚类能精细刻画塔北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相带特征,并且能较好地描述呈片状弱反射特征的储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聚类 人工蜂群算法 串珠状强反射特征 片状弱反射特征 局部最优 最优聚类中心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胡鹏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7,共6页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潜山顶面起伏剧烈、内幕岩溶纵横向变化大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成像精度及微小断裂成像精度为目标,开展了以三维地震资料目标精细处理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为主的缝洞体精细成像...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潜山顶面起伏剧烈、内幕岩溶纵横向变化大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成像精度及微小断裂成像精度为目标,开展了以三维地震资料目标精细处理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为主的缝洞体精细成像技术研究,建立了以三维层析静校正及近地表模型技术、叠前分频去噪处理技术、三维高保真处理技术、串联反褶积技术、三维速度分析及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迭代技术、高精度三维偏移速度建模技术、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为基础的缝洞体精细成像技术。通过缝洞体精细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得缝洞体成像质量、风化面成像精度、断裂特征刻画、横向分辨率、资料信噪比及保真度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中、下奥陶统风化面的形态得到精细刻画,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及缝洞储集体几何空间半定量—定量化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集体 串珠状地震反射结构 层析静校正 叠前去噪技术速度建模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
下载PDF
广州地铁六号线西段岩溶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秀竹 雷金山 +1 位作者 李彪 肖武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根据勘察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广州地铁六号线西段溶洞高度、顶板埋深、顶板厚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溶洞高度差别较大,高度最大的溶洞位于浔峰岗—沙贝区间,但高度较大溶洞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溶洞高度小于3 m。首见溶洞顶板... 根据勘察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广州地铁六号线西段溶洞高度、顶板埋深、顶板厚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溶洞高度差别较大,高度最大的溶洞位于浔峰岗—沙贝区间,但高度较大溶洞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溶洞高度小于3 m。首见溶洞顶板埋深变化较大,最大埋深38.55 m,最小埋深7.8 m,均位于沙贝—大坦沙区间。六号线西段首见溶洞顶板厚度最大达22.2 m,最小为0.2 m,均位于浔峰岗—沙贝区间,岩溶属于强发育,对工程影响较大,在地铁设计和施工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岩溶 统计 串珠型溶洞 强发育
下载PDF
论珠江三角洲河网的人为影响
11
作者 曾昭璇 王为 +1 位作者 朱照宇 欧阳婷萍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6,共8页
文章论述了珠江三角洲河网的发育、演变过程和整治方案。由于人类活动影响 ,珠江三角洲河网区西、北两江下游放射状河系支汊淤断及消亡 ,使西、北两江正干均成为单一水道 ;在两江汇流区内又受绥江三角洲南展而分离开来 ,只留一条狭窄的... 文章论述了珠江三角洲河网的发育、演变过程和整治方案。由于人类活动影响 ,珠江三角洲河网区西、北两江下游放射状河系支汊淤断及消亡 ,使西、北两江正干均成为单一水道 ;在两江汇流区内又受绥江三角洲南展而分离开来 ,只留一条狭窄的小河涌 (思贤 )连接 ;由于北江正干的淤积、西江正干刷深 ,使古代 (唐代以前 )西江合北江同流向东流入番禺 (广州 )的形势大变 ,形成江水反向西流入西江 ,西江水不能过入广州。由此 ,西、北两江合成的珠江三角洲主体网河区成为浅水狭窄的小河区 ,以往主要干流多不复存在 ,生态环境日益变劣。因此 ,需要修复河网。关键是把西江大量优质水源 (沙少、污染少 )引回 ,过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 ,北江水源也需截流使其不再西流入西江 ;开通北江大堤沿途防西水的闸门 (如芦苞、西南、沙口等闸 ) ,以便通水通航 ;在思贤建立新型分水闸 ,可将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串珠状三角洲 放射状水网 人为影响 河网修复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断溶体地震反射特征与识别 被引量:39
12
作者 马乃拜 金圣林 +3 位作者 杨瑞召 孟令彬 王力 胡永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8-403,I0009-I0010,共7页
断溶体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储集体,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断溶体形成机理,结合实际岩石物理参数,设计断溶体正演模型,通过正演模拟得到断溶体地震反射特征。正演结果表明,断溶体以大型走滑断裂为核心,形... 断溶体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储集体,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断溶体形成机理,结合实际岩石物理参数,设计断溶体正演模型,通过正演模拟得到断溶体地震反射特征。正演结果表明,断溶体以大型走滑断裂为核心,形成"花束"状地震反射;大型走滑断裂处同相轴"错断",断溶体缝洞型储层表现为单个"串珠"状反射或强、弱"串珠"反射群等特征。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地震资料吻合较好,证明了设计的断溶体模型较为可靠,可以指导地震剖面上断溶体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断溶体 正演模拟 大型走滑断裂 “串珠”状反射
下载PDF
Effect of Axial Clearance on the Flow Structure around a Rotating Disk Enclosed in a Cylindrical Casing
13
作者 Takashi Watanabe Hiroyuki Furukawa +1 位作者 Shohei Fujisawa Soma Endo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Numerical study i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swirling flow around a rotating disk in a cylindrical casing. The disk is supported by a thin driving shaft and it is settled at the center of the casing. The flow devel... Numerical study i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swirling flow around a rotating disk in a cylindrical casing. The disk is supported by a thin driving shaft and it is settled at the center of the casing. The flow develops in the radial clearance between the disk tip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casing as well as in the axial clearance between the disk surfaces and the stationary circular end walls of the casing. Keeping the geometry of the casing and the size of the radial clearance constant, we compared the flows developing in the fields with small, medium and large axial clearances at the Reynolds number from 6000 to 30,000. When the rotation rate of the disk is small, steady Taylor vortices appear in the radial clearance. As the flow is accelerated, several tens of small vortices emerge around the disk tip. The axial position of these small vortices is near the end wall or the axial midplane of the casing. When the small vortices appear on one side of the end walls, the flow is not permanent but transitory, and a polygonal flow with larger several vortices appears. With further increase of the rotation rate, spiral structures emerge. The Reynolds number for the onset of the spiral structures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for the onset of the spiral rolls in rotor-stator disk flows with no radial clearance. The spiral structur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re formed by the disturbances that are driven by a centrifugal instability in the radial clearance and they are penetrated radially inward along the circular end walls of the ca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ng Disk Cylindrical Casing bead-like Flow Polygonal Flow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部深层-超深层地震波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方磊 彭妙 +3 位作者 韩俊 陈槚俊 马德波 毛丹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4-369,共16页
塔里木盆地中部深层、超深层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随着油气勘探向超深层推进,早期建立的对波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的重新认识。基于最新的超深井实钻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合成... 塔里木盆地中部深层、超深层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随着油气勘探向超深层推进,早期建立的对波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的重新认识。基于最新的超深井实钻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井-震标定及连井地震大剖面追踪解释,对深层、超深层地震反射波组进行了准确标定,明确其地层含义并厘定了关键标志层。同时重点对中寒武统含膏岩系盖层、中、下寒武统生-储-盖组合及顺托果勒地区“串珠”反射等关乎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问题展开了进一步探讨,表明:①盆地中部以下古生界为主的深层、超深层整体上具有“六强、七弱、三中等、一杂乱”的地震反射波组特征,与地层岩性、地层速度的纵向分层特征一致。②中寒武统膏盐岩增强了地层波速的垂向非均一性,膏盐岩含量越高,地震反射波组振幅越强。中寒武统膏盐岩含量存在区域分布差异:塔中膏盐岩含量最高;轮南低凸起轮探1井区不发育纯膏盐岩;顺托果勒及顺南地区,中寒武统膏岩盐主要发在育沙依里克组,以强振幅反射波组和“云雾状”反射波组的局部增厚、褶皱变形或断层错断处显著减薄等现象为识别标志。③中、下寒武统生-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于塔北南斜坡、顺托果勒低隆及顺南地区,塔中局部地区烃源岩和储层条件较差。④在顺托果勒地区存在3种类型的“串珠”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反射波组 含膏岩系 盐下“生-储-盖”组合 深层-超深层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地区鹰山组洞穴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定量刻画及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景仪 谭飞 +3 位作者 赵一入 江宁 张正红 张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8,共6页
洞穴型储集层是塔中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油气藏重要的储集层类型,因其层位、规模、充填物类型、充填程度等复杂多变,使用单一的地球物理或测井模型难以对其定量刻画。利用地震属性确定储集层深度,应用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刻画洞穴... 洞穴型储集层是塔中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油气藏重要的储集层类型,因其层位、规模、充填物类型、充填程度等复杂多变,使用单一的地球物理或测井模型难以对其定量刻画。利用地震属性确定储集层深度,应用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刻画洞穴垂向规模、充填物性质及充填程度,用试井、试采等生产资料及井间地震属性评价储集体横向层布。研究表明,塔中地区鹰山组洞穴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地震反射特征以串珠状为主,占86%,发育在距鹰山组顶界面240m的范围内,洞穴高度大多为0.5~2.0m,多被泥质、角砾等充填或半充填,平均充填率达到62.8%;洞穴横向上呈孤立状分布,部分与裂缝构成缝洞型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地区 鹰山组 碳酸盐岩 洞穴型储集层 成像测井 串珠状反射 定量评价
下载PDF
胰岛素的神经元样作用
16
作者 谢明智 H.Benjamin Peng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2-96,共5页
本文报告,以胰岛素分子包被的乳胶微球latex beads可引起培养的肌细胞表面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聚集。因此insulin-beads可模拟神经纤维末稍对神经肌接头的作用,使突触后膜的AchR聚集。以往报道,在AchR聚集处有突触后43K蛋白存在;伴刀... 本文报告,以胰岛素分子包被的乳胶微球latex beads可引起培养的肌细胞表面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聚集。因此insulin-beads可模拟神经纤维末稍对神经肌接头的作用,使突触后膜的AchR聚集。以往报道,在AchR聚集处有突触后43K蛋白存在;伴刀豆球蛋白A(con A)与AchR亚单位呈交叉相联。我们以两种双萤光标记法证明,insulin-beads引起的肌细胞表面AchR聚集部位有43K蛋白存在,并有萤光conA染色,因此与文献结果一致。胰岛素作为多肽生长因子之一,具有神经元样作用,本文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并为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一个简便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神经元样作用 乳胶微球
下载PDF
毛竹Stowaway-like MITEs转座子的分离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浩 周明兵 +1 位作者 白有煌 汤定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2,共6页
微型颠倒重复序列(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s,MITEs)是一类对基因组进化和基因表达有重要调节作用的转座子。为分析MITEs在毛竹基因组中的分布特性,借鉴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 微型颠倒重复序列(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s,MITEs)是一类对基因组进化和基因表达有重要调节作用的转座子。为分析MITEs在毛竹基因组中的分布特性,借鉴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FIASCO)方法,首次构建Stowaway-like MITEs富集文库。随机挑取21个克隆,测序发现2个含有Stowaway-like MITEs序列(Stow-Ph1和Stow-Ph2),阳性率为9.52%。Stow-Ph1和Stow-Ph2的长度分别为260和258bp,具有Stowaway-like MITEs典型的末端颠倒重复序列(terminal inverted repeats,TIRs)和靶位点重复序列(target site duplication,TSD)。Stow-Ph1和Stow-Ph2与水稻的Stow-Os8(FJ266024)的同源性分别为46.4%和52.6%。Stow-Ph1和Stow-Ph2与水稻16类Stowaway-like MITEs的TIRs前20bp的相似性均高于50%,表明毛竹的Stowaway-like MITEs在TIRs上是高度保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磁珠富集 转座子 TIRs Stowaway-like MITES
下载PDF
动态挤压磨浆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长恩 岳金权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3-26,共4页
利用无刀式磨浆设备(双螺旋辊式磨浆机)制浆,在工业上实现了纤维轴向挤压。物料经多次反复受到纤维轴向的动态挤压,产生揉搓作用。揉搓过程中纤维物料纵向分离,变成单根纤维,进而纤维局部发生念珠状变形,细胞壁产生裂隙、剥落,并变得柔... 利用无刀式磨浆设备(双螺旋辊式磨浆机)制浆,在工业上实现了纤维轴向挤压。物料经多次反复受到纤维轴向的动态挤压,产生揉搓作用。揉搓过程中纤维物料纵向分离,变成单根纤维,进而纤维局部发生念珠状变形,细胞壁产生裂隙、剥落,并变得柔软,打浆时易于帚化分丝,利于纸页强度和紧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辊式磨浆机 无刀式磨浆 动态挤压 念珠状变形 造纸
下载PDF
从“温州模式”到多中心城市群发展模式——以浙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智清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31-34,43,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浙中地区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已逐步发展成以多中心为主要特征的城乡融合的浙中城市群。通过分析浙中城市群的特征、问题、背景和机制,明晰在强县扩权体制背景下、在"温州模式"的经济模式下,县域强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浙中地区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已逐步发展成以多中心为主要特征的城乡融合的浙中城市群。通过分析浙中城市群的特征、问题、背景和机制,明晰在强县扩权体制背景下、在"温州模式"的经济模式下,县域强中心、区域多中心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的优越性。指出应将"小的是美好的"作为未来浙中城市群空间引导的核心理念,在浙江人多地少的宏观条件下引导城市空间的有机集聚,通过"TOD模式与串珠状发展空间、绿核与优质生活圈"等战略措施实现"城乡融合、整体融合"的空间引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群 城乡融合 小的是美好的 绿核与优质生活圈 TOD模式 串珠状发展空间
下载PDF
串珠状生物碳酸钙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20
作者 谭远 许竣 张刚生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23期22-23,18,共3页
生物碳酸钙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因此一直是科学家们的重要研究对象,而其结构和组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力学性能。我们采用SEM观察了华贵栉孔扇贝韧带,同时利用FTIR和XRD分析了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韧带的矿化层... 生物碳酸钙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因此一直是科学家们的重要研究对象,而其结构和组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力学性能。我们采用SEM观察了华贵栉孔扇贝韧带,同时利用FTIR和XRD分析了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韧带的矿化层纤维为串珠状的文石型碳酸钙,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针状或棱柱状。这一新的发现加速了人们对生物碳酸钙的认识,同时为解释扇贝韧带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仿生合成新型材料提供了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酸钙 华贵栉孔扇贝 韧带 串珠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