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生”空间的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及空间格局匹配评价——以江西省乐平市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晓菁 罗志军 +1 位作者 许巾 李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14-2024,共11页
【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加快,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侵占周边农田和生态用地,导致"三生"空间相互挤压。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对缓解用地结构矛盾、平衡"三生"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加快,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侵占周边农田和生态用地,导致"三生"空间相互挤压。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对缓解用地结构矛盾、平衡"三生"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西省乐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空间协调优化的视角,首先对"三生"空间划定进行探讨,然后从生态安全、自然条件、粮食安全和区位条件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系数评价模型,对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测算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和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最后分析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和现状开发状态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乐平市的生产空间为650.15 km^(2)、生活空间170.29 km^(2)和生态空间面积1159.73 km^(2);城乡建设用地适宜区42.28 km^(2)、较适宜区230.52 km^(2)、一般适宜区149.48 km^(2)、较不适宜82.62 km^(2)、不适宜区475.27 km^(2);乐平市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为21.33%,各乡镇(街道)可承载临界值为0.21%~52.70%,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在0.005~1.89之间,差异较大。【结论】剩余开发强度、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和空间匹配度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现状开发与合理开发之间的差距,为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适宜性评价 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 空间匹配度 乐平市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城乡建设用地的承载能力评价及空间格局匹配 被引量:16
2
作者 易丹 赵小敏 +5 位作者 郭熙 江叶枫 王成量 赖夏华 黄心怡 陈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7-636,共10页
土地承载力是土地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城乡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与布局是否合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核算城乡建设用地... 土地承载力是土地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城乡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与布局是否合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核算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计算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并与现状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格局匹配性分析,得到研究区各个县(市、区)的剩余开发强度和空间匹配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等级中,最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130. 62、2477.29、867.03和29509.14 km^2.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可开发强度)为16.6%,各个县(市、区)的值在7.7%~100%,各县(市、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在0.15~1.30.研究区剩余开发强度为12.3%,空间匹配度为0.76;各个县(市、区)剩余开发强度在4.9%~53.5%,空间匹配度在0.11~1.00,地区差异较大.此研究有助于明确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可为城乡建设用地的精细化管理、制定空间格局优化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 剩余开发强度 空间匹配度 环鄱阳湖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