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隆洼文化头盖骨牌饰研究
1
作者 徐昭峰 逄馥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头盖骨牌饰在兴隆洼文化中出土数量较少,但其往往出土于墓主人贴身的位置,以及所用材质的特殊性,表明头盖骨牌饰与祖先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是原始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三件头盖骨牌饰分别代表了人面饰、臂饰、祭祀法器三个系统... 头盖骨牌饰在兴隆洼文化中出土数量较少,但其往往出土于墓主人贴身的位置,以及所用材质的特殊性,表明头盖骨牌饰与祖先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是原始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三件头盖骨牌饰分别代表了人面饰、臂饰、祭祀法器三个系统。祭祀法器随着红山文化的消亡,也渐渐失去其原本的作用而消失。人面饰和臂饰则在文化交流中进入中原地区,并发展为青铜人面像和青铜兽面牌饰。青铜人面像在商周时期进一步影响到四川、陕西等地,使当地出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人面像;在汉代其作为百戏中的面具和仪式面舆继续流传,并衍生出了丧葬面具这一功能,而这一功能在辽代墓葬中亦有发现。臂饰与人面饰的发展脉络基本一致,商周时期其功能也一直被保留,被用于作为彰显身份地位的礼仪性用具且与宗教祭祀活动有着一定关系;秦汉时期,臂饰发展为臂鞲,更注重实用功能,并得到广泛流传;但是其最初的作用并未消失,至辽代仍可见用于彰显身份地位的礼仪性臂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盖骨牌饰 祖先崇拜 青铜人面像 青铜兽面牌饰 臂鞲
下载PDF
盛唐“镇墓兽”形象内涵解读——兼谈镇墓兽所体现的中西文化交流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峰 陈涛吉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8-53,共6页
作为随葬明器"镇墓俑"的一个重要类别,镇墓兽是最能体现古人"打鬼驱邪"丧葬文化观念的明器雕塑艺术。在明器雕塑史上,镇墓兽发展至盛唐时期,其造型风格已趋于成熟。盛唐镇墓兽镇墓驱邪的功能之所在,是与其造型形象... 作为随葬明器"镇墓俑"的一个重要类别,镇墓兽是最能体现古人"打鬼驱邪"丧葬文化观念的明器雕塑艺术。在明器雕塑史上,镇墓兽发展至盛唐时期,其造型风格已趋于成熟。盛唐镇墓兽镇墓驱邪的功能之所在,是与其造型形象的每一部分紧密相连的。因而,对盛唐镇墓兽典型形象的造型展开分析解读,探讨其镇墓驱邪的原因和内涵之所在,并对其"狮形"、"有翼"的形象特征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古代明器雕塑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兽 镇墓驱邪 神狮崇拜 有翼神兽
下载PDF
论中国以龙求雨习俗中“龙”由兽向人的转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5-28,共4页
求雨一直是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的重要话题之一,而以龙求雨则是众多求雨习俗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在以龙求雨中,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龙"逐渐从神兽转变成人格化龙王,最终取代雨师地位成为施雨之正统。祀龙王求雨形式多样,不... 求雨一直是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的重要话题之一,而以龙求雨则是众多求雨习俗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在以龙求雨中,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龙"逐渐从神兽转变成人格化龙王,最终取代雨师地位成为施雨之正统。祀龙王求雨形式多样,不过此时龙王已不再如人格化以前那样作为施雨的主宰,而仅仅是天帝命令的执行者,表现在是否降雨、施雨范围时辰雨量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龙王地位不高、人性的影响和俗世帝王系统的影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 神兽 主宰 龙王 执行命令
下载PDF
中西飞狮雕塑的美学差异——辟邪翼狮与圣马可飞狮的比较
4
作者 高迎进 许秋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8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雕塑的历史起源久远,相伴于人类社会文明而生。雕塑是一种用固体形态表现文化,用三维立体占领空间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西方飞狮雕塑的美学差异比较能够让我们从人类对神灵崇拜以及对力量的渴望的角度重新审视中西方历史文化差异与艺... 雕塑的历史起源久远,相伴于人类社会文明而生。雕塑是一种用固体形态表现文化,用三维立体占领空间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西方飞狮雕塑的美学差异比较能够让我们从人类对神灵崇拜以及对力量的渴望的角度重新审视中西方历史文化差异与艺术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崇拜 狮文化 雕塑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