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s in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Recognition,formation mechanisms,and prediction using well log 被引量:5
1
作者 Jin Lai Bing-Chang Liu +4 位作者 Hong-Bin Li Xiao-Jiao Pang Shi-Chen Liu Meng Bao Gui-Wen W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54-569,共16页
Core,thin section,conventional and image logs are use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in fine 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of Permian Lucaogou Formation in Jimusar Sag.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s are c... Core,thin section,conventional and image logs are use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in fine 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of Permian Lucaogou Formation in Jimusar Sag.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s are common in fine 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layered structures.Core and thin section analysis reveal that fractures in Lucaogou Formation include tectonic inclined fracture,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and abnormal high pressure fracture.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s are abundant,but only minor amounts of them remain open,and most of them are partly to fully sealed by carbonate minerals(calcite)and bitumen.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s result in a rapid decrease in resistivity,and they are recognized on image logs to extend along bedding planes and have discontinuous surfaces due to partly-fully filled resistive carbonate minerals as well as late stage dissolution.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distribution of 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s is performed with green line,red line,yellow line and blue line representing bedding planes,induced fractures,resistive fractures,and open(bedding and inclined)fractures,respectively.The strike of 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s is coinciding with bedding planes.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mounts of bedding planes,and high density of bedding planes favor the formation of 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s.Alternating dark and bright layers have the most abundant 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s on the image logs,and the 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s are always associated with low resistivity zones.The results above may help optimize sweet spots in fine 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and improve future fracturing design and optimize well spa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dding parallel fracture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Image logs Lucaogou Formatio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层系层理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2
作者 卢晧 张皎生 +4 位作者 李超 曾联波 刘艳祥 吕文雅 李睿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09,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以下简称长7)页岩层系中层理缝普遍发育,对该区甜点优选、压裂施工和开发部署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盆地西南部庆城—华池地区的地表露头和岩心观察,结合其有机质含量、矿物组分和纹层特征等分析测...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以下简称长7)页岩层系中层理缝普遍发育,对该区甜点优选、压裂施工和开发部署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盆地西南部庆城—华池地区的地表露头和岩心观察,结合其有机质含量、矿物组分和纹层特征等分析测试资料,明确了长7页岩层系不同岩性中层理缝的发育特征,并分析了该区层理缝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研究区长7页岩中层理缝的形态和分布主要受纹层控制,因纹层特征的不同而呈现连续平直、波状弯曲、分叉等特征。砂岩层理缝大多顺黑云母纹层分布,连续性好,开度大,普遍未被充填,而页岩层理缝在黑色页岩中发育程度最高,多沿有机质纹层构成的页理面分布,少数被方解石、有机质局部或完全充填,开度较砂岩更小但密度更大。层理缝还受有机质含量、岩性、矿物组分、纹层结构的控制。砂岩层理缝主要受黑云母含量及其形成的纹层控制,当砂岩分选好、黑云母含量多且呈层状分布时,层理缝发育程度高。随着纹层密度的增加,层理缝的发育程度随之增加,而页岩层理缝主要发育于有机质纹层和凝灰质纹层中,受有机质含量及矿物组分控制,层理缝密度随纹层密度先增加后降低,薄纹层较厚纹层中层理缝密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层理缝 发育特征 主控因素 长7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非常规沉积储层层理缝研究进展及趋势
3
作者 李子龙 范昌育 +5 位作者 惠潇 邓秀芹 孙勃 韩晓洁 王爱国 王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0-1163,共14页
【意义】沉积储层中普遍发育的层理缝是提高岩石整体渗透率、促进流体流动的关键,对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意义日益突显。【进展】国内外学者关于层理缝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识别与预测、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广... 【意义】沉积储层中普遍发育的层理缝是提高岩石整体渗透率、促进流体流动的关键,对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意义日益突显。【进展】国内外学者关于层理缝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识别与预测、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层理缝具有高线密度、高水平渗透率特征,层理缝是否存在是影响非常规沉积储层油气大规模聚集的基本条件之一;(2)地震反演法、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识别法,以及裂缝相关主控因素预测法、地质参数建模及数值模拟预测法是目前识别与预测裂缝常用的方法,但仍存在精确度低、成本高、方法不成熟的局限性;扫描电镜、全自动矿物定量分析、纳米及微米CT扫描和数字岩心等技术的应用使层理缝的研究逐渐进入微观化、可视化和定量化水平;(3)层理缝的形成是沉积成岩、构造、超压和结晶应力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沉积岩和层理类型、岩石的矿物组成和TOC含量等是影响层理缝发育的主要内因;断层和褶皱发育程度、到断层核和褶皱轴的距离、地层埋深和抬升剥蚀强度等,是影响层理缝发育的主要外因。【结论与展望】目前对于不同类型沉积岩和层理形成层理缝的综合机制、不同类型层理缝的精细识别和量化预测模型的建立、层理缝与油气“运移”或“聚集”具体关系的确定等,尚缺乏全面、系统及定量化的研究。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裂缝型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进展,也是未来层理缝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缝 识别与预测 形成机制 主控因素 运移和聚集
下载PDF
成像测井复杂碳酸盐岩非构造裂缝识别问题探讨
4
作者 尤征 李曦宁 +2 位作者 杜旭东 张胜斌 魏蓓蕾 《国外测井技术》 2024年第4期28-33,2,共7页
构造裂缝因其特征明显,在成像图上较易识别,但非构造裂缝主要是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特征不明显,在成像图上难以识别。国外某些油田碳酸盐岩地层岩类多样,岩相多变,结构和构造复杂,溶蚀、压实、压溶、白云化、黄铁矿化、胶结等成岩... 构造裂缝因其特征明显,在成像图上较易识别,但非构造裂缝主要是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特征不明显,在成像图上难以识别。国外某些油田碳酸盐岩地层岩类多样,岩相多变,结构和构造复杂,溶蚀、压实、压溶、白云化、黄铁矿化、胶结等成岩作用强烈,并局地伴有风化、岩溶、滑塌、碎裂、塌积、生物扰动等作用,形成大量非构造裂缝,主要以顺层缝、缝合线、收缩缝、角砾缝和溶蚀缝为主。和构造裂缝相比,非构造裂缝因其形态不规则,延伸范围有限、多较细小,不易识别且极易和不规则层面、泥质条带等其它地质特征混淆。通过精细对比成像图和岩芯照片,参考岩芯描述,结合这些非构造裂缝的成因,甄别了各类非构造裂缝,分析了其特征和识别方法,建立了非构造裂缝成像模式,以期对解决类似复杂碳酸盐岩的裂缝识别问题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复杂碳酸盐岩 非构造裂缝 顺层缝 缝合线 收缩缝 风化缝 溶蚀缝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时代测井地质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赖锦 李红斌 +5 位作者 张梅 白梅梅 赵仪迪 范旗轩 庞小娇 王贵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8-1138,共21页
非常规油气时代对测井地质学研究提出了更深层次需求,亟需建立针对非常规油气的测井地质学理论与评价技术体系。通过对比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地质特征的异同,梳理了配套的测井技术系列以及非常规油气测井评价的重点,并论述了测井储集... 非常规油气时代对测井地质学研究提出了更深层次需求,亟需建立针对非常规油气的测井地质学理论与评价技术体系。通过对比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地质特征的异同,梳理了配套的测井技术系列以及非常规油气测井评价的重点,并论述了测井储集层评价的要点和流程。归纳总结了烃源岩测井识别评价技术体系及其在资源“甜点”评价中的应用。利用LithoScanner测井识别矿物组分和TOC,通过成像测井拾取纹层等沉积构造,可实现岩相的测井判别。非常规储集层层理缝的识别与评价成为关键,通过常规与成像测井可拾取单井裂缝分布,非常规油气地质“甜点”优选应注重岩相、储集层参数以及层理缝的测井响应及其综合评价。最后强调测井脆性和地应力评价在非常规油气工程“甜点”识别与预测的重要性。指出不同尺度的地质、测井资料及其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推动测井地质学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测井地质学 地质与工程“甜点” 岩相 层理缝 地应力
下载PDF
水平层理缝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双全 钟庆良 +3 位作者 李忠平 张敏 赵欣 李向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3-1281,1287,共10页
裂缝介质的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裂缝性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地震反演及储层描述方法。针对非常规页岩油气储层具有的水平层理缝特征,开展了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其地震... 裂缝介质的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裂缝性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地震反演及储层描述方法。针对非常规页岩油气储层具有的水平层理缝特征,开展了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其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利用实际岩样数据与测井数据,采用Voigt-Reuss-Hill(VRH)边界和等效自相容近似(SCA)理论,将非粘土、粘土、孔隙和流体进行组合得到岩石背景介质;结合实际裂缝产状和发育规律信息,通过Chapman多尺度裂缝岩石物理模型引入水平层理缝;采用传播矩阵方法正演得到地震响应。基于此,结合实际工区资料,形成了一套基于多尺度裂缝岩石物理模型的水平层理缝建模方法及技术流程,并在江汉油田页岩油储层中进行了应用研究。正演结果表明:页岩储层的水平层理缝较发育,地震响应具有明显的频变特征,而且水平层理缝的裂缝长度与裂缝密度是影响其地震各向异性最重要的参数,以上参数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水平层理缝地震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pman模型 频变特征 地震各向异性 水平层理缝 岩石物理建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1
7
作者 鞠玮 尤源 +3 位作者 冯胜斌 徐浩然 张晓丽 王胜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605,共10页
裂缝发育程度与类型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能否获得油气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目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勘探开发高度重视构造裂缝,而对层理缝的关注甚微。近期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发育对油气富集具重要影响。... 裂缝发育程度与类型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能否获得油气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目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勘探开发高度重视构造裂缝,而对层理缝的关注甚微。近期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发育对油气富集具重要影响。综合利用野外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分析与薄片观测,系统表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机理。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多近水平或低角度发育,裂缝开度较小;横向上常断续分布,延伸不远;垂向上彼此独立,基本无联系,其发育分布具强非均质性,可被构造裂缝切割;岩心中发育的层理缝多存在油浸或油迹显示。分析认为:自晚燕山期,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内层理缝开始大规模形成,其发育分布受流体压力、构造应力以及溶蚀作用等多种地质因素综合控制。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的地质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储集效应,层理缝差异发育是造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非均质分布及影响单井产能的重要因素,其发育区可能是致密油勘探开发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缝 长7油层组 致密砂岩储层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泥页岩自然流体压力缝类型、特征及其作用——以中国东部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马存飞 董春梅 +3 位作者 栾国强 林承焰 刘小岑 ELSWORTH Derek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0-589,共10页
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沾化凹陷和苏北盆地古近系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例,对自然流体压力缝类型、特征及其对烃类初次运移的作用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流体超压是自然流体压力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自然流体压力缝有3种类型:早... 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沾化凹陷和苏北盆地古近系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例,对自然流体压力缝类型、特征及其对烃类初次运移的作用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流体超压是自然流体压力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自然流体压力缝有3种类型:早期泄水缝、顺层脉状裂缝和生排烃裂缝。早期泄水缝以其蛇曲形态为典型特征;顺层脉状裂缝中充填纤维状方解石脉,并与有机质共存;干酪根生烃增压形成的生排烃裂缝是富有机质泥页岩幕式排烃的关键。自然流体压力缝、层理缝和构造缝等多种成因的裂缝逐级汇聚形成相互连通的裂缝网络,是烃类重要的初次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在多尺度渗流过程中充当渗流通道,且是实现泥页岩储集层体积压裂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自然流体压力缝 早期泄水缝 顺层脉状裂缝 生排烃裂缝 烃类初次运移 渤海湾盆地 苏北盆地
下载PDF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浩 赵耀江 +2 位作者 潘玉婷 赵亮 王江涛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4-48,共5页
为了研究层理对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影响,分别对平行层理煤样和垂直层理煤样进行单轴压裂实验和相同围压、不同瓦斯压力下的三轴压裂实验。结果表明:平行层理煤样的抗压强度略小于垂直层理煤样,但后者的峰值应变是前者的2.33倍;随着瓦斯... 为了研究层理对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影响,分别对平行层理煤样和垂直层理煤样进行单轴压裂实验和相同围压、不同瓦斯压力下的三轴压裂实验。结果表明:平行层理煤样的抗压强度略小于垂直层理煤样,但后者的峰值应变是前者的2.33倍;随着瓦斯压力增大,垂直层理煤样的峰值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变化的幅度为26.62%,平行层理煤样的峰值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变化的幅度为35.14%;单轴压裂和三轴压裂时,平行层理煤样的破坏为整体纵向剪切破坏,煤样沿纵向裂开为几大块,垂直层理煤样的破坏为局部横向张拉破坏,煤样上半部分剧烈破坏,下半部分基本保持完整;三轴压裂与单轴压裂相比,垂直层理煤样破裂时保持完整的部分体积约增加73%,平行层理煤样劈裂的角度变化幅度约为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层理 垂直层理 单轴压裂 三轴压裂 力学特性 破坏形式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天然裂缝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曾联波 马诗杰 +3 位作者 田鹤 薛萌 刘国平 吕文雅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27-2442,共16页
天然裂缝是富有机质页岩油气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影响页岩油气的富集、保存、单井产能及开发效果,天然裂缝发育规律研究对富有机质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近年来海相和陆相富有机质页岩裂缝研究成果的... 天然裂缝是富有机质页岩油气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影响页岩油气的富集、保存、单井产能及开发效果,天然裂缝发育规律研究对富有机质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近年来海相和陆相富有机质页岩裂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富有机质页岩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发育特征、主控因素以及评价与预测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富有机质页岩天然裂缝今后重点研究方向.富有机质页岩天然裂缝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异常高压裂缝3大类6小类,其中层内张开裂缝、穿层剪切裂缝、顺层剪切裂缝和水平层理缝是其主要的裂缝类型.页岩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脆性矿物含量、有机质含量、高脆性页岩层厚度、构造、地层倾角和流体压力等因素的控制,页岩水平层理缝的形成与发育程度主要受有机质含量、纹层类型、纹层数量、纹层厚度及后期构造抬升等因素的影响.由于陆相页岩与海相页岩的沉积环境不同导致的矿物组分、岩相变化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使得陆相页岩与海相页岩裂缝的发育特征明显不同.与海相页岩裂缝相比,通常陆相页岩裂缝的分布型式更复杂,构造裂缝规模更小,穿层剪切裂缝和顺层剪切裂缝的发育程度低.页岩裂缝的评价与预测目前主要借助于已有的常规低渗透致密储层构造裂缝研究方法开展,如何针对页岩裂缝规模小和水平层理缝发育的特点,将地质、地球物理和机器学习相结合,形成适合不同尺度和不同类型页岩裂缝的分类评价与预测方法,对提高页岩裂缝的评价预测精度和更好地指导油气开发至关重要.深层富有机质页岩裂缝的发育规律、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缝的影响以及综合多尺度、多产状和多成因页岩裂缝的复杂缝网系统三维地质建模,也将是今后页岩裂缝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层理缝 发育特征 主控因素 海相页岩 陆相页岩 石油地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