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vulsion Dynamics in a River with Alternating Bedrock and Alluvial Reaches, Huron River, Northern Ohio (USA)
1
作者 Mark J. Potucek James E. Evans 《Open Journal of Modern Hydrology》 2019年第1期20-39,共20页
The Huron River consists of alternating bedrock reaches and alluvial reaches. Analysis of historical aerial photography from 1950-2015 reveals six major channel avulsion events in the 8-km study area. These avulsions ... The Huron River consists of alternating bedrock reaches and alluvial reaches. Analysis of historical aerial photography from 1950-2015 reveals six major channel avulsion events in the 8-km study area. These avulsions occurred in the alluvial reaches but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upstream bedrock reach (“inherited characteristics”). The bedrock reaches aligned with the azimuth of joint sets in the underlying bedrock. One inherited characteristic in the alluvial reach downstream is that the avulsion channels diverged only slightly from the orientation of the upstream bedrock channel (range 2 &deg;- 38 &deg;,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12.1 &deg;± 13.7 &deg;). A second inherited characteristic is that avulsion channels were initiated from short distances downstream after exiting the upstream bedrock channel reach (range 62 - 266 m,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143.7 ± 71.0 m), which is a fraction of the meander wavelength (1.2 km). Field evidence shows that some avulsion channel sites were re-occupied episodically. In addition, two properties were necessary for channel avulsions: 1) avulsion events were triggered by channel-forming hydrologic events (5-year recurrence interval flows), but not every channel-forming hydrologic event resulted in an avulsion, and 2) channel sinuosity (P) increased to 1.72 - 1.77 prior to an avulsion then decreased to 1.65 - 1.70 following an avulsion, suggesting that P ≥ 1.72 is the “critical sinuosity” or triggering value for avulsions on the Huron River. In summary, for this river consisting of alternating bedrock and alluvial reaches, the bedrock reaches impose certain parameters on downstream alluvial reaches (including sediment supply, channel direction and avulsion channel position downstream after exiting a bedrock reach) while adjustments in sinuosity and sediment storage occur in the alluvial re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ULSION bedrock channelS ALLUVIAL channelS Cut-Offs Historical Changes Fluvial Sediment Budgets
下载PDF
单道地震法在海上风电场基岩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旭 《水电与新能源》 2023年第5期9-12,共4页
目前海上风电场基岩面的勘察主要有钻探和物探等手段,钻探因其成本高、工期长、钻孔数量较少,难以确定基岩面的分布范围。介绍单道地震法,采用大功率电火花震源,对规划场址区的基岩面分布情况进行走航式探测。对地震数据分析、处理、解... 目前海上风电场基岩面的勘察主要有钻探和物探等手段,钻探因其成本高、工期长、钻孔数量较少,难以确定基岩面的分布范围。介绍单道地震法,采用大功率电火花震源,对规划场址区的基岩面分布情况进行走航式探测。对地震数据分析、处理、解释,成功获取了某场址区的基岩面总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单道地震法在海上风电场基岩探测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道地震法 电火花震源 基岩面 海上风电场
下载PDF
基岩河道水力侵蚀模型原理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小飞 潘保田 李琼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4-831,共8页
基岩河道水力侵蚀模型是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地貌演化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模型基于河流侵蚀基本物理过程、实验观测及经验公式,推导出可以应用的数学模型对河流侵蚀过程进行模拟与构造分析.目前,其主要应用在构造抬升速率研究与地貌... 基岩河道水力侵蚀模型是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地貌演化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模型基于河流侵蚀基本物理过程、实验观测及经验公式,推导出可以应用的数学模型对河流侵蚀过程进行模拟与构造分析.目前,其主要应用在构造抬升速率研究与地貌演化模拟研究中,但由于模型在简化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假设,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中主要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坡度指数、河道宽度、岩性与沉积物影响等方面,对这些关键参数与问题的定量获取研究也是目前与将来主要的研究热点.在应用基岩河道水力侵蚀模型对地貌分析中,一定要注意其限定因素与不确定因素,否则会不同程度地降低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河道 水力侵蚀模型 构造抬升 陡峭指数 地貌演化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貌响应时间域的定量计算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建军 季建清 余绍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4-272,共9页
基岩河道流域地区的地貌演化定量化研究在构造-气候-表面过程关系的探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定量化的分析主要关注气候、构造等外在因素以及河流内在调节机制对地貌演化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关于基岩河道流域地貌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模型... 基岩河道流域地区的地貌演化定量化研究在构造-气候-表面过程关系的探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定量化的分析主要关注气候、构造等外在因素以及河流内在调节机制对地貌演化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关于基岩河道流域地貌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利用DL模型对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段进行了演算,结果显示该地区在稳定状态下地貌演化时间域在0.065~0.420Ma之间,反映了该地区快速的地貌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河道 地貌响应时间域 DL模型(detachment—limited model)
下载PDF
薄基岩采动裂缝水砂流运移过程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伟峰 隋旺华 +1 位作者 吉育兵 赵国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在分析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水砂突涌工程地质模式的基础上,设计自制了水砂混合流运移及突涌模型。试验以0.05 MPa和0.10 MPa水压力条件下的不同水砂混合物成分、不同通道裂缝宽度为例,揭示了孔隙水压力在裂缝通道中不同位置的变化特征... 在分析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水砂突涌工程地质模式的基础上,设计自制了水砂混合流运移及突涌模型。试验以0.05 MPa和0.10 MPa水压力条件下的不同水砂混合物成分、不同通道裂缝宽度为例,揭示了孔隙水压力在裂缝通道中不同位置的变化特征。通过设置的模型试验,定量化地研究水砂混合物运移及涌出的多种地质信息,获得不同模型试验水砂混合流运移通道中不同位置监测的水压力变化曲线,同时分析裂缝通道水砂流速度与通道宽度的关系,观测水砂流通道溢出口出砂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基岩 裂缝通道 水砂流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滨浅海区的海洋灾害地质 被引量:5
6
作者 仇建东 刘健 +4 位作者 孔祥淮 张勇 岳保静 张军强 孙丽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3,共7页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深入发展,世界各海洋国家都在实施新的海洋战略。作为自然灾害之一的海洋地质灾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2009年在山东半岛南部滨浅海区实测的3 000km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识别出研究区主要潜在的海洋...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深入发展,世界各海洋国家都在实施新的海洋战略。作为自然灾害之一的海洋地质灾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2009年在山东半岛南部滨浅海区实测的3 000km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识别出研究区主要潜在的海洋地质灾害因素,着重探讨了浅埋不规则基岩面、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浅层断层等灾害地质的埋藏特征和分布范围,编制了研究区灾害地质分布图,并分析了这些灾害地质的形成机制及危害性,该研究可为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面 古河道 灾害地质图 山东半岛
下载PDF
基岩弯曲河段洪水水流结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白玉川 李彬 +1 位作者 徐海珏 冀自青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0,共9页
低坡度基岩弯曲河流在地质构造控制区域广泛存在(床面坡度小于5‰),洪水对基岩弯曲河流的河床淤积与侵蚀具有较大影响,但以往研究对基岩弯曲河流的洪水动力结构认识不足。通过几何概化基岩弯曲河段,考虑Froude相似与边壁粗糙,建立基岩... 低坡度基岩弯曲河流在地质构造控制区域广泛存在(床面坡度小于5‰),洪水对基岩弯曲河流的河床淤积与侵蚀具有较大影响,但以往研究对基岩弯曲河流的洪水动力结构认识不足。通过几何概化基岩弯曲河段,考虑Froude相似与边壁粗糙,建立基岩弯曲河道概化模型,分析洪水下的弯道水面线分布、时均流场与湍流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洪水流量下,弯顶上游出现最小水面横比降、凸岸水流分离、凹岸双环流发育、流速下潜且二次环流强度达到最大,在弯顶下游水面横比降达到最大并出现环流分裂;床面切应力分布于凸岸水流分离以及弯顶上游中心区域,横向动量输移集中于弯顶上游。试验结果为基岩弯曲河道中的床面侵蚀与沿程淤积提供了水动力方面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动能 基岩河流 二次环流 水流分离 常曲率水槽
下载PDF
基岩河道流域地貌研究的定量计算方法及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建军 季建清 余绍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8,共10页
造山带基岩河道流域地区的地貌演化定量化的分析主要关注气候、构造等外在因素以及河流内在调节机制对地貌演化的影响。总结了关于基岩河道流域地貌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模型的研究进展。定量计算方法主要利用detachment-limited模型并结合... 造山带基岩河道流域地区的地貌演化定量化的分析主要关注气候、构造等外在因素以及河流内在调节机制对地貌演化的影响。总结了关于基岩河道流域地貌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模型的研究进展。定量计算方法主要利用detachment-limited模型并结合具体的区域状况对气候变化或构造产生的扰动响应状态进行定量化分析,其中地貌起伏分析涉及对地貌在气候变化下的地貌起伏增强或降低的响应趋势分析,地貌响应时间域涉及地貌在气候变化、构造扰动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的地貌响应时间问题。研究表明,气候作用引发的剥蚀加强并不能导致地貌起伏增大。气候变化、构造扰动或两者共同作用的地貌响应行为主要是气候、构造以及原地条件的函数。不同的区域其地貌响应时间域不同。在中国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所决定的水文体系中,基岩河道流域占有重要地位。地貌定量化特别是地貌响应时间域的研究,有助于理解造山带的地貌演化过程,以及辨析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特定的时空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河道 地貌响应时间域 构造 气侯
下载PDF
页岩气藏SRV区域气体扩散与渗流耦合模型 被引量:21
9
作者 高树生 刘华勋 +3 位作者 叶礼友 胡志明 常进 安卫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4,共8页
页岩气藏有效开发的前提是储层大规模整体压裂形成有效流动的复杂缝网系统,即所谓的SRV区域,而准确描述该区域气体的流动规律是页岩气井产能评价与开发动态预测的基础。SRV区域由各种大小不同的基岩块与裂缝网络组成,二者的流动规律完... 页岩气藏有效开发的前提是储层大规模整体压裂形成有效流动的复杂缝网系统,即所谓的SRV区域,而准确描述该区域气体的流动规律是页岩气井产能评价与开发动态预测的基础。SRV区域由各种大小不同的基岩块与裂缝网络组成,二者的流动规律完全不同,基岩以扩散为主,裂缝以渗流为主。根据页岩储层基岩和裂缝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与吸附、扩散及渗流特征,分别建立二者的物质平衡方程,推导SRV区域基岩与裂缝中气体扩散与渗流的连续性方程;根据体积一致性的原理,为了方便计算,将体积压裂后的立方体基岩块简化为球体,结合球体截面拟稳态流动特征假设,运用Fick扩散定律和基质与裂缝中气体的密度函数推导出了气体的窜流方程,连续性方程与窜流方程的有机耦合可以有效描述SRV区域气体复杂的输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岩扩散能力和体积压裂形成的基岩块大小(即压裂规模),共同决定着页岩气井的产能大小及稳产时间。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地区A井区基岩扩散能力弱,约为10^(-5) cm^2/s,基岩块体积较大,等效球体半径约6.2 m,降低了气体由基岩向裂缝的窜流能力,因而大大影响了该气井的产能。结论认为,增加体积压裂规模、提高SRV区域内缝网密度是页岩气藏高效开发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SRV区域 基岩 裂缝网络 连续性方程 窜流方程 四川盆地 长宁—威远地区
下载PDF
海原断裂带中东段地貌差异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涛 张会平 王伟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9-463,共15页
以定量化地形因子为切入点的构造地貌学方法已成为活动构造研究的有效手段,被广泛用于定性或半定量解析地貌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及其演化过程。针对海原断裂带中东段现今地貌差异,以SRTM 90m分辨率DEM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和Matlab程序... 以定量化地形因子为切入点的构造地貌学方法已成为活动构造研究的有效手段,被广泛用于定性或半定量解析地貌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及其演化过程。针对海原断裂带中东段现今地貌差异,以SRTM 90m分辨率DEM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和Matlab程序脚本,提取了海原断裂带中东段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地形侵蚀以及河流陡峭系数等地形因子。从空间分布上看,上述各项地形因子沿断裂走向均呈现"西高东低"的整体分布特征。西段海拔高、坡度陡、起伏大、侵蚀强、抬升快,中段和东段海拔低、坡度缓、起伏小、侵蚀弱、抬升慢,此外,在断裂带的东南尾端呈略微增加趋势,达到小范围内的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地形因子与年降水量、基岩岩性,初步探讨了构造与降水、岩性等因素对地形地貌的控制作用,认为不同降水条件对地貌后期改造起显著作用,基岩岩性与现今地貌之间并无显著关系,该区域地貌类型主要受构造抬升差异所控制。沿断裂带走向上的现今地貌差异表明,西段处于相对快速的构造隆升和强挤压造山构造背景,中段由于受到黄河下切及河流冲积作用影响,地貌参数记录的抬升特征并不显著,而东段则反映出大型断裂带尾端挤压调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断裂带 地形因子 河流陡峭系数 年均降水量 基岩岩性
下载PDF
滇中河网特征及其对断层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佳鑫 董有浦 +3 位作者 吴可 汝鑫 张东越 王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滇中地区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发育了许多活动走滑断裂,并且在该区域上密布着不同级别的河网,为利用河网分析断裂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揭示滇中河网发育与断裂活动内在联系,本文基于30 m分辨率的SRTM-3数字高... 滇中地区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发育了许多活动走滑断裂,并且在该区域上密布着不同级别的河网,为利用河网分析断裂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揭示滇中河网发育与断裂活动内在联系,本文基于30 m分辨率的SRTM-3数字高程模型(DEM)在ArcGIS环境下提取了滇中地区金沙江、珠江、红河内的20条支流的河流网络,分析其典型的河网参数(分支比和长度比),通过这些比值与Horton定律描述的一般性河流网络进行对比。同时,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及Matlab程序脚本系统,对这20条河流流域纵剖面进行定量化研究,分析其河道基岩侵蚀力模型,得到S-A拟合图解。结果表明:滇中地区金沙江、珠江、红河中大多数与断裂带重合的高级别河流的支流,河网发育明显地受到了断裂活动的影响;在河道基岩侵蚀力模型S-A拟合图中呈现为上凸和下凹相间排列,这一现象在金沙江流域的各支流最为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区内的河道主要受走滑断裂控制,当断裂以压扭性为主时,河道的隆升量大于剥蚀量,S-A拟合曲线表现为上凸;当断裂以张扭性为主时,河道的隆升量小于剥蚀量,S-A拟合曲线表现为下凹。通过对河网构造地貌特征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 走滑断层 河流地貌 Horton定律 河道基岩侵蚀力模型 构造活动
下载PDF
思茅盆地河流地貌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12
作者 汝鑫 张世涛 +4 位作者 董有浦 段佳鑫 吴可 王丹 张东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2-1213,共12页
河流地貌对构造活动具有极高的相关性、敏感性,是研究新构造活动最切实有效的地貌标志之一。本文以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利用ArcMap与Matlab软件提取的河流地貌因子(Horton定律比值和S-A双对数曲线),先后分析了思茅盆地... 河流地貌对构造活动具有极高的相关性、敏感性,是研究新构造活动最切实有效的地貌标志之一。本文以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利用ArcMap与Matlab软件提取的河流地貌因子(Horton定律比值和S-A双对数曲线),先后分析了思茅盆地内部的李仙江、藤条江、勐戛河、威远江、南班河和南腊河等的河流地貌特征,揭示新生代晚期强烈构造活动对河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思茅盆地的河流多沿或平行于走滑断裂发育,低级别河网较好的符合Horton定律中一般河网的发育规律,而沿活动断裂带发育的高级别河网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差;2)各集水盆地S-A双对数曲线均呈凹凸相间排列;3)各集水盆地河道的裂点分布特征与岩性变化不一致,这表明思茅盆地内部高级别河网的发育受岩性变化的影响较小,而主要受走滑断裂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盆地 构造活动 河流地貌 HORTON 定律 河流水力侵蚀模型 裂点
下载PDF
薄基岩破碎顶板工作面回撤通道稳定性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中州 李娇娇 +2 位作者 秦宾宾 陈浩 吕凯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0-236,共7页
为降低薄基岩破碎顶板工作面设备回撤期间冒顶和撤架事故等风险,以赵固一矿1127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等手段,定量分析回撤通道与基本顶断裂线位置不同空间关系下液压支架承受的载荷,确定回撤通道的合理位... 为降低薄基岩破碎顶板工作面设备回撤期间冒顶和撤架事故等风险,以赵固一矿1127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等手段,定量分析回撤通道与基本顶断裂线位置不同空间关系下液压支架承受的载荷,确定回撤通道的合理位置,提出上部人工风镐扩帮、下部采煤机扩帮的台阶式扩帮工艺和顶板锚索、煤帮锚杆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应用表明:工作面收尾回撤期间液压支架活柱最大累计下缩量为221 mm、最大下缩速率为4.2 mm/h、工作阻力最大变化量为11.2 MPa和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305 mm,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回撤通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基岩 破碎顶板 回撤通道 关键块 合理位置 台阶式扩帮工艺
下载PDF
薄基岩顶板工作面突水溃砂及切顶灾害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锋 杨胜利 +3 位作者 李政岱 杨文强 杨敬虎 陈肖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5-133,共9页
煤层一次采出厚度变大,导致直接顶冒落高度增加,并且在薄基岩条件下,顶板破断后不容易形成稳定的结构。顶板破断容易导致工作面突水溃砂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工作面的生产。为了揭示薄基岩、厚松散岩层在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突水溃砂和顶板... 煤层一次采出厚度变大,导致直接顶冒落高度增加,并且在薄基岩条件下,顶板破断后不容易形成稳定的结构。顶板破断容易导致工作面突水溃砂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工作面的生产。为了揭示薄基岩、厚松散岩层在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突水溃砂和顶板切落并发灾害机理,利用自主研发的顶板动压与突水溃砂试验平台进行了相似模拟试验,以锦界煤矿31406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试验采用平面应变模型,选取几何相似比为100∶1,结合辅助红外成像仪和超声波探测器等获取了顶板破断时能量的聚集与耗散特征以及裂隙的发育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顶板发生超前破断时,同一岩层产生竖直贯通裂隙,在层理处因岩层强度和厚度不同容易产生“错动”裂隙;突水溃砂和顶板切落并发时产生了明显的动载冲击现象,支架工作阻力会有明显增加,引起压架和工作面发生突水溃砂事故;基于滚动摩擦基本原理建立了滚动摩擦力学模型,揭示了水砂涌入裂隙后导致块体产生滑落失稳的力学机理;水砂体由贯通裂隙进入顶板结构,原有滑动摩擦向滚动摩擦转化,显著降低块体间摩擦力,使顶板产生滑落失稳。结合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到及时移架,增加支架初撑力,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等可以降低突水溃砂和顶板切落灾害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基岩 突水溃砂 滚动摩擦 顶板切落 水砂通道
下载PDF
一种深基岩冻结井筒冻结孔水害治理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路根奎 邵红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1,共5页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深基岩冻结井筒冻结孔涌水水害技术难题,在分析冻结孔环状导水通道生成及涌水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选定稳定岩层中沿冻结圈外沿掘进小断面环形截水巷道,在截水巷道内探测、揭露冻结管进而封堵冻结孔,对截水巷回填混...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深基岩冻结井筒冻结孔涌水水害技术难题,在分析冻结孔环状导水通道生成及涌水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选定稳定岩层中沿冻结圈外沿掘进小断面环形截水巷道,在截水巷道内探测、揭露冻结管进而封堵冻结孔,对截水巷回填混凝土形成一个环形隔水体,彻底隔断环状导水通道,从根本上治理深基岩冻结井筒冻结孔涌水水害的新技术。以胡家河矿主立井井筒冻结孔水害治理项目为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手段对环形截水巷合理布置层位、距井壁的距离、巷道断面、掘进及支护方式等关键参数进行研究,采用探地雷达、电法探测及管线定位仪探测技术准确探测冻结管位置,变形及沉陷监测结果表明截水巷围岩稳定,经工程实践验证该技术能从根本上治理深基岩冻结井筒冻结孔涌水水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岩冻结井筒 冻结孔涌水 环状导水通道 涌水机理 环形截水巷
下载PDF
深基岩冻结井筒封闭不良冻结孔水害治理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邵红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25,29,共5页
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深基岩冻结井筒封闭不良冻结孔涌水水害的难题,在分析冻结孔环状导水通道生成及涌水机理的基础上,将地质分析、数值模拟、综合探测试验及实时监测等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提出一种在上覆含水层下方稳定岩层中沿... 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深基岩冻结井筒封闭不良冻结孔涌水水害的难题,在分析冻结孔环状导水通道生成及涌水机理的基础上,将地质分析、数值模拟、综合探测试验及实时监测等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提出一种在上覆含水层下方稳定岩层中沿冻结圈外沿掘进小断面环形截水巷道,并在截水巷道内探测、揭露冻结管进而封堵冻结孔,对截水巷回填混凝土形成一个环形隔水体,彻底隔断环状导水通道,防治深基岩冻结井筒冻结孔涌水水害新技术。应用表明,该技术相比射孔注浆治理措施节省治理费用近千万,并提前3个月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岩冻结井筒 冻结孔涌水 环状导水通道 涌水机理 环形截水巷
下载PDF
北祁连山晚中新世以来的隆升历史——来自河道高程剖面的约束
17
作者 苏晓倩 庞建章 +3 位作者 王一舟 郑德文 张会平 郝宇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53,共16页
北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隆升与扩展的最前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弥补活动构造与热年代学方法时间尺度上难以链接的不足及提供青藏高原扩展隆升机制相关证据,利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方法模拟得出北祁连山河道陡峭指数与部分... 北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隆升与扩展的最前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弥补活动构造与热年代学方法时间尺度上难以链接的不足及提供青藏高原扩展隆升机制相关证据,利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方法模拟得出北祁连山河道陡峭指数与部分河流地质隆升历史。结果揭示出北祁连山河道陡峭指数与距断裂的距离存在显著关系,且具有从中间向东西两侧减小的特征,表现出北祁连山隆升速率大致也呈现自中向两侧减慢的特征;并通过分析处于北祁连山非沉积区白杨河、洪水坝河、丰乐河、马营河、大渚马河及洪水河这6条流域的地质隆升历史,发现在4 Ma左右,北祁连山隆升速率逐渐增加,且隆升速率大致在0.20~0.38 mm/a之间。直到0.6~1.0 Ma,隆升速率迅速加快,呈现陡增的趋势。因此,北祁连山的构造隆升并不是均匀的,而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基岩河道 河道陡峭指数 水力侵蚀方程 隆升历史
原文传递
基岩河道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及其应用:兼论青藏高原基岩河道研究的迫切性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一舟 张会平 +1 位作者 郑德文 庞建章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4-897,共14页
河流作为对构造-气候相互作用最为敏感的地貌单元,记录了丰富的水系演化、构造变形以及气候变化信息。目前基于数学推导与物理模型相结合的水力侵蚀方程,将构造抬升与基岩河道水力侵蚀作用相结合,使得通过河流纵剖面形态提取基岩隆... 河流作为对构造-气候相互作用最为敏感的地貌单元,记录了丰富的水系演化、构造变形以及气候变化信息。目前基于数学推导与物理模型相结合的水力侵蚀方程,将构造抬升与基岩河道水力侵蚀作用相结合,使得通过河流纵剖面形态提取基岩隆升速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成为可能。现有研究与应用主要包括:1)利用方程的稳态形式获取水系陡峭系数(坡度-面积对数分布图,Chi-plot),并以此探讨构造隆升速率高低及空间分布特征;2)构建河流裂点的溯源迁移模型,定量获取裂点迁移速率;3)利用方程的线性非稳态形式,获取区域基岩隆升历史;4)获取不同流域水系河段x值,判别分水岭的迁移方向。对于方程的非线性非稳态形式,在求解及应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将是水力侵蚀模型今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简单回顾现有青藏高原基岩河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开展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尺度青藏高原基岩河道相关研究的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方程 陡峭系数 Chi-plot x值 青藏高原基岩河道
原文传递
祁连山东段基岩河道宽度对差异性构造抬升的响应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琼 潘保田 +2 位作者 高红山 胡小飞 温振玲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3-464,共12页
河道宽度调整是基岩河流系统响应构造、气候、岩性等外部扰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祁连山东段山区基岩河流进行的水力几何学研究发现,河道宽度调整是祁连山地区基岩河流响应构造驱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位于低山带的冰沟河河道宽度向下游增... 河道宽度调整是基岩河流系统响应构造、气候、岩性等外部扰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祁连山东段山区基岩河流进行的水力几何学研究发现,河道宽度调整是祁连山地区基岩河流响应构造驱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位于低山带的冰沟河河道宽度向下游增加的速率明显高于位于高山带的宁缠河,河道宽度一面积回归拟合结果显示,冰沟河河道宽度一面积指数(b′)值为0.55,而宁缠河为0.46。对冰沟河和宁缠河河床基岩露头硬度进行的测量和计算显示,两条河流平均硬度值(R)分别为58.8±8.8和66.0±7.2。对比河道宽度向下游的调整变化与河床基岩露头的硬度变化,发现二者无明显相关关系,说明基岩抗蚀性不是控制河道宽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比河道宽度的系统变化与区域差异性构造抬升速率的分布模式,发现宁缠河位于高抬升速率(高山带)地区的河段河道宽度较窄(b′≈0.44),而冰沟河位于低抬升速率(低山带)地区的河段河道宽度较宽(b′≈0.55)。因此,可以推断高山带和低山带河流河道宽度向下游增加速率的系统差异,应该是河道响应不同地貌带间差异性构造抬升的结果。此外,利用经验模型和Finnegan等的模型对冰沟河和宁缠河河道宽度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经验模型较好地预测了河道宽度的系统变化趋势,而Finnegan等的模型则更好地体现了河道内部特征的变化和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河流 河道宽度 构造抬升 祁连山
原文传递
祁连山北部基岩河道宽度对构造和岩性的响应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琼 秦冰雪 潘保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47,共16页
活动造山带基岩河流地貌研究,目前已成为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河道宽度形态的调整变化是基岩河流响应构造、岩性和气候等扰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研究祁连山北部地区6个重点流域基岩河道的宽度形态发现:河道宽度总体上呈现出... 活动造山带基岩河流地貌研究,目前已成为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河道宽度形态的调整变化是基岩河流响应构造、岩性和气候等扰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研究祁连山北部地区6个重点流域基岩河道的宽度形态发现:河道宽度总体上呈现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变化特征,河道向下游增宽的速率,东段地区显著高于中段地区,低山带显著高于高山带;对比河道宽度的变化特征与构造抬升速率及岩性抗蚀性的变化,可以推断:在祁连山北部地区,基岩河道宽度响应构造抬升和岩性抗蚀性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地调整,构造抬升控制了流域河道宽度变化的总体趋势,而岩性抗蚀性变化则导致了流域内部局部河段河道宽度的大幅波动。在祁连山北部地区开展的基岩河道宽度形态研究,为利用基岩河道形态研究造山带的构造变形奠定了基础,对于探索构造抬升背景下地貌的发育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河流 河道宽度 构造抬升 岩性 祁连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