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droughtmaster beef at various beef cuts 被引量:1
1
作者 Zainal Samicho Siti Roha Ab Mutalib Noriham Abdullah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5期61-64,共4页
A total of 14 parts of beef cu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 drought-master beef. Droughtmaster beef is a cross breed tropical cattle with 50% Shorthorn and 50% Brahman cattle. The most abunda... A total of 14 parts of beef cu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 drought-master beef. Droughtmaster beef is a cross breed tropical cattle with 50% Shorthorn and 50% Brahman cattle. The most abundant type of amino acid in droughtmaster beef was glutamic acid, followed by aspartic acid, lysine, leucine and arginine. The flank cut of beef was found to contain higher amount of total amino acids followed by top side and short rib cut of beef.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droughtmaster beef indicates that beef is a good source of dietary protein for hum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 ACID Droughtmaster beef beef cut and ACID HYDROLYSIS
下载PDF
Update of Meat Standards Australia and the cuts based grading scheme for beef and sheepmeat 被引量:2
2
作者 Sarah P.F.Bonny Rachel A.O'Reilly +3 位作者 David W.Pethick Graham E.Gardner Jean-Francois Hocquette Liselotte Pannier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641-1654,共14页
Changing markets and evolving consumer demand present new challenges for the beef and sheep industries. In response, the industry has been investing in innovations to deliver new products and management systems to con... Changing markets and evolving consumer demand present new challenges for the beef and sheep industries. In response, the industry has been investing in innovations to deliver new products and management systems to consumers. One such innovation is the Meat Standards Australia(MSA) system. This system is a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imed at delivering an eating quality guarantee to consumers, and through this adding value to the entire supply chain. At present, it is well developed for beef and still evolving for sheepmeat. MSA has identifie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CCPs) in the production, pre-slaughter, processing and value-adding aspects of the supply chain that impact on consumer palatability through the large-scale taste testing of meat by untrained consumers. These CCPs are used as either(1) mandatory criteria determining eligibility for grading, and(2) inputs in a model predicting the palatability of individual combinations of muscle and different cooking methods. Through the prediction of palatability, MSA increases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is used to provide assurance for branded products and new marketing innovations in Australia and internationally. This has added significant value to the Australian beef industry, with several retail examples demonstrating consumer willingness to pay more for premium quality beef and sheepmeat products based on the MSA grading scores. This price differential at retail allows the value of the carcass to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ating quality as well as the volume produced, thereby delivering a financial reward for farmers producing high quality carcasses. The continuous quality scale of MSA allows producers to realise the financial gain of incremental improvements in quality, as well as the precise economic weights associated with traits such as marbling, ossification score, or breed. The use of MSA in this fashion has underpinned a new and innovative supply chain where the pricing is transparent and allows producer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o modify both quality and yield traits. To date, the MSA system for beef h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beef palatability not only in Australia but also in many other countries(France, Poland, Ireland, Northern Ireland, Japan, South Korea, New-Zealand, the USA and South Africa). In Europe, results of the Pro Safe Beef and Pro Opti Beef projects as well as other national projec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to develop an MSA-like international grading system for the supply chain in the EU, despite thediverse cultures and complex beef production systems within the member states. International testing in lamb has only just begun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are discussed 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ting quality consumer beef sheep Meat Standards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cut
下载PDF
气调转换包装黑切牛肉不同温度贮藏与展示期间的微生物气味分析
3
作者 荣鸽 刘智宇 +4 位作者 杨君 张一敏 毛衍伟 梁荣蓉 杨啸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8,共10页
针对黑切(dark cutting,DC)牛肉微生物腐败严重的问题,研究DC牛肉在冷却(4℃)和冰温(-1.5℃)母袋包装(mother-packaging,MP;80%CO_(2)MP(80%CO_(2)/20%N2)、40%CO_(2)MP(40%CO_(2)/60%N2)、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贮藏及其后续4... 针对黑切(dark cutting,DC)牛肉微生物腐败严重的问题,研究DC牛肉在冷却(4℃)和冰温(-1.5℃)母袋包装(mother-packaging,MP;80%CO_(2)MP(80%CO_(2)/20%N2)、40%CO_(2)MP(40%CO_(2)/60%N2)、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贮藏及其后续4℃高氧气调包装(high-oxygen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HiOx-MAP;60%O2/40%CO_(2))展示期间的感官品质、微生物生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VP贮藏,40%和80%CO_(2)MP结合冰温贮藏均可显著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降低己醛和1-辛烯-3-醇等VOCs含量,维持较好的气味新鲜度;高浓度CO_(2)母袋包装贮藏的抑菌效果更强,并显著降低了HiOx-MAP展示期间DC牛排的3-甲基-1-丁醇含量,促进双乙酰、己醛等VOCs的生成;尽管高浓度CO_(2)包装贮藏会产生异味,但打开包装15 min后异味快速消散,并未对新鲜度造成不良影响;贮藏期间CO_(2)浓度和VP均会影响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但肉食杆菌经HiOx-MAP展示后最终成为各包装的优势菌;DC牛排贮藏和展示期间,肉食杆菌、沙雷氏菌及明串珠菌的生长可能是造成DC牛排异味产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推荐使用80%CO_(2)MP冰温贮藏结合高氧包装展示延长DC牛肉货架期,抑制牛肉因微生物生长导致的腐败异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切牛排 二氧化碳 冰温贮藏 气调包装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Characterisation of pH decline and meat color development of beef carcasses during the early postmortem period in a Chinese beef cattle abattoir 被引量:4
4
作者 ZHANG Yi-min David L.Hopkins +5 位作者 ZHAO Xiao-xiao Remy van de Ven MAO Yan-wei ZHU Li-xian HAN Guang-xing LUO X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691-1695,共5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H/temperature decline of beef carcasses in a typical Chinese abattoir and color development as pH declined during rigor onset. A natural cubic spline model was used to model the pH/temper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H/temperature decline of beef carcasses in a typical Chinese abattoir and color development as pH declined during rigor onset. A natural cubic spline model was used to model the pH/temperature decline for those carcasses which passed through pH 6.0. Six of the 97 carcasses that exhibited a high (-〉6.10) ultimate pH (pHu) (darkcutting) in the M. Iongissimus lumborum (LL) were sampled, along with the same numbers of normal pHu and intermediate pHu carcasses (5.40-5.79; 5.80-6.10, respectively), to examine color development within 24 h postmortem. It was shown that 66.7% of the modeled carcasses were outside the ideal pH/temperature window with a temperature@pH6.0 lower than ideal, suggesting the need for acceleration of the pH decline. The stable and low a^*, b^* and chroma values of high pHu beef within the first 12 h indicated dark-cutting beef might be detected earlier than ex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decline color ultimate pH dark-cutting beef
下载PDF
黑切牛肉贮藏过程中活性氧相对含量变化及其与肉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明 袁婷 +5 位作者 涂俏 叶慧兰 雷海悦 王佳昱 马安方 辛建增 《肉类研究》 2023年第5期11-17,共7页
活性氧在宰后肉品质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活性氧在黑切(dark,firm and dry,DFD)牛肉中对肉品质变化的影响。以黑切牛肉(pH_(24h)>6.2)为研究对象,取宰后4℃排酸24 h牛肉,4℃贮藏,在贮藏1、24、72、120 h分别测定活性氧相对含量... 活性氧在宰后肉品质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活性氧在黑切(dark,firm and dry,DFD)牛肉中对肉品质变化的影响。以黑切牛肉(pH_(24h)>6.2)为研究对象,取宰后4℃排酸24 h牛肉,4℃贮藏,在贮藏1、24、72、120 h分别测定活性氧相对含量、色差值、pH值、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羰基含量及巯基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黑切牛肉的pH值大于6.5,显著高于正常牛肉;活性氧相对含量在贮藏期间呈升高趋势,一直高于60 L/(min·mg),贮藏72、120 h高于正常牛肉;红度值在贮藏期间均在4.47以下,低于正常牛肉;滴水损失率低于8.90%,蒸煮损失率低于28.10%,均低于正常牛肉;羰基含量高于2.80 nmol/mg、巯基含量高于37.16 nmol/mg,羰基含量在贮藏72、120 h高于正常牛肉,巯基含量贮藏期间低于正常牛肉;相关性分析表明,黑切牛肉中活性氧与肌肉蛋白质氧化指标羰基含量、巯基含量显著相关。活性氧与黑切牛肉成熟过程中肉品质形成密切相关,其可能是调控黑切牛肉品质变化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切牛肉 活性氧 蛋白氧化 保水性 肉品质
下载PDF
双肌肉皮埃蒙特牛胴、分割肉特点与市场发展方向 被引量:5
6
作者 曹兵海 孙宝忠 +1 位作者 李海鹏 陈幼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2-368,共7页
皮埃蒙特牛于1986年作为具有双肌肉特征的牛品种引入中国后与当地牛杂交,其后代表现出父本的双肌肉显性特征,在胴体分割上,如肩胛部、背通脊部、臀尻部,及分割肉最佳部位,如T-骨排、前腰脊、后腰脊、上脑、胛后肉等都特别发达,呈现出一... 皮埃蒙特牛于1986年作为具有双肌肉特征的牛品种引入中国后与当地牛杂交,其后代表现出父本的双肌肉显性特征,在胴体分割上,如肩胛部、背通脊部、臀尻部,及分割肉最佳部位,如T-骨排、前腰脊、后腰脊、上脑、胛后肉等都特别发达,呈现出一个不用借其他相邻肌块,仅由本肌块完整切块就可以加工成足够成为独立切块的特征,如米龙肉可做软菲力、后腿眼肉可开发精细牛排等,而提供高价部位肉和切块肉。在中国东方式和西方式牛肉餐饮业都处于发展中,皮埃蒙特牛胴兼有分割为日式和欧美式两种牛胴肉的优点,并生产高档和高价位切块。目前制订适用于东方和西方餐饮业牛胴分割的国家标准很有必要,而且已经具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埃蒙特牛 双肌肉 胴体部位 牛分割肉
下载PDF
夏南牛不同部位加工特性及牛肉干加工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改名 李珊珊 +6 位作者 崔文明 祝超智 李佳麒 焦阳阳 银峰 白雪原 祁兴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80-89,共10页
夏南牛是我国自主培育的第一个专用肉牛新品种,为促进夏南牛肉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工业化和科学化发展,本实验研究不同部位牛肉的理化指标和加工品质指标的差异,并评价其牛肉干加工适宜性。选取并测定20个原料肉理化指标和9个牛肉干产品加... 夏南牛是我国自主培育的第一个专用肉牛新品种,为促进夏南牛肉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工业化和科学化发展,本实验研究不同部位牛肉的理化指标和加工品质指标的差异,并评价其牛肉干加工适宜性。选取并测定20个原料肉理化指标和9个牛肉干产品加工品质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关键指标,并建立评估方程。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牛肉理化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臀肉的水分质量分数(75.47%)和蛋白质量分数(21.51%)最高,脂肪质量分数(2.39%)最低(P<0.05),凝胶和乳化性能较好。肩肉的脂肪质量分数最高(8.69%),质构特性较好,剪切力较小。牛腱的解冻损失率(1.81%)和蒸煮损失率(24.08%)最低,剪切力最小(4.99 kg)。霖肉的解冻损失率(6.36%)和蒸煮损失率(34.22%)最大。2)牛肉干加工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为Y=0.1979 A+0.0260 B+0.3128 C+0.2188 D+0.2455 E(A、B、C、D和E分别代表a*、硬度、羟脯氨酸含量、蒸煮损失率和乳化稳定性)。3)肩肉和黄瓜条适合加工牛肉干,而霖肉和牛腱不适合;4)以感官评价结果为因变量,以综合品质评价结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为y=3.6465 x+4.5562(R^(2)=0.8242)。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肉干加工适宜性。本研究为夏南牛加工特性补充和更新了必要的参数,此外,还找到了更适合牛肉干加工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部位 牛肉干 加工特性 夏南牛
下载PDF
秦川牛高档牛肉产量的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维斌 陈宏 +5 位作者 雷雪芹 张夫千 雷初朝 李瑞彪 张英汉 昝林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70,共4页
以 IGFBP- 3基因作为侯选基因 ,对秦川牛群体中 IGFBP- 3位点与秦川牛高档牛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不同基因型对秦川牛高档牛肉产出率有一定影响 ,AA、AB及 BB型个体的屠宰率、净肉率及西冷、牛柳、眼肉和嫩肩肉的产率逐... 以 IGFBP- 3基因作为侯选基因 ,对秦川牛群体中 IGFBP- 3位点与秦川牛高档牛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不同基因型对秦川牛高档牛肉产出率有一定影响 ,AA、AB及 BB型个体的屠宰率、净肉率及西冷、牛柳、眼肉和嫩肩肉的产率逐渐降低 ,但差异不显著 (P>0 .0 5 ) ;AA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大于 BB型个体 (P<0 .0 5 ) ,AB型和 BB型个体胴体脂肪含量高于 AA型个体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川牛 牛肉产量 分子标记 IGFBP-3基因 产出率 净肉率 眼肌面积 脂肪含量
下载PDF
乳酸和二氧化氯对牛胴体和分割牛肉微生物的去污染效果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殿鑫 周光宏 +1 位作者 徐幸莲 李苗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0,74,共4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乳酸和二氧化氯对冷却前的牛胴体进行喷洒处理,研究了喷洒后对牛胴体及成熟后脖肉中微生物的去污染效果。结果表明,浓度在2.5%以下的乳酸对胴体及其成熟后的脖肉无显著的减菌效果。浓度在100mg/kg及以上的二氧化氯能显著(... 采用不同浓度的乳酸和二氧化氯对冷却前的牛胴体进行喷洒处理,研究了喷洒后对牛胴体及成熟后脖肉中微生物的去污染效果。结果表明,浓度在2.5%以下的乳酸对胴体及其成熟后的脖肉无显著的减菌效果。浓度在100mg/kg及以上的二氧化氯能显著(p<0.05)减少牛胴体表面和成熟后脖肉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浓度为200mg/kg的二氧化氯比100mg/kg的减菌效果更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二氧化氯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牛胴体 分割牛肉
下载PDF
新疆褐牛不同部位分割肉块品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婷婷 张文洁 +6 位作者 王欢 李娜 刘璇 李海鹏 张佳程 孙宝忠 闫向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4-357,共4页
为了研究育肥新疆褐牛不同部位分割肉块品质的差异,实验选取了11头育肥新疆褐牛,对其肩肉、辣椒条等10个部位肉进行了营养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部位分割肉块间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蒸煮损失、剪切力、p H... 为了研究育肥新疆褐牛不同部位分割肉块品质的差异,实验选取了11头育肥新疆褐牛,对其肩肉、辣椒条等10个部位肉进行了营养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部位分割肉块间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蒸煮损失、剪切力、p H和肉色L*、b*值均存在差异;肩肉和臀肉的脂肪含量仅次于高档部位肉,但与高档部位肉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大黄瓜条和小黄瓜条外,其余部位肉剪切力均低于4.39kg。可见,育肥新疆褐牛的肉质因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且总体较嫩,为今后各部位的加工利用和品质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分割牛肉 肉品质
下载PDF
牛胴体分割增值及品质评价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1
作者 牛蕾 张志胜 +1 位作者 李海鹏 孙宝忠 《肉类研究》 2010年第4期7-9,共3页
提高牛肉价值和品质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综述了牛胴体分割增值及品质提升的研究现状,并对牛肉品质评价方法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 牛肉分割 价值提升 品质评价
下载PDF
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肉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光星 昝林森 +2 位作者 张亚冉 辛亚平 王洪宝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4,共5页
选取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经标准化育肥、年龄为24月龄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5头进行屠宰及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并对里脊、西冷、眼肉、上脑、臀肉、胸肉、黄瓜条、牛腩、肋条肉、牛前10个... 选取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经标准化育肥、年龄为24月龄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5头进行屠宰及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并对里脊、西冷、眼肉、上脑、臀肉、胸肉、黄瓜条、牛腩、肋条肉、牛前10个部位取样进行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8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日增重、屠宰率、产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生产性能较传统秦川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经过标准化育肥,24月龄时已具备良好的肉用生产性能,达到国际优质肉牛品种标准;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胴体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差别较大,通过对其10个部位牛肉品质评定,西冷、上脑、里脊、眼肉为高档肉,肋条肉、臀肉、黄瓜条为中档肉,牛腩、胸肉、牛前为低档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川牛 产肉性能 胴体部位 肉质
下载PDF
中国黄牛及其杂交牛产肉量和产肉率预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银基 周光宏 +1 位作者 李春保 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34-1237,共4页
将102头中国黄牛及其杂交牛(热胴体重平均值为299.722kg)按现代工艺流程屠宰、冷却并分割,测定肉牛胴体热胴体重(HCW)、眼肌面积(REA)和背膘厚(FT),并预测胴体产肉量和产肉率。热胴体重(HCW)与总体零售切块产量(TRC)、高档零售切块产量(... 将102头中国黄牛及其杂交牛(热胴体重平均值为299.722kg)按现代工艺流程屠宰、冷却并分割,测定肉牛胴体热胴体重(HCW)、眼肌面积(REA)和背膘厚(FT),并预测胴体产肉量和产肉率。热胴体重(HCW)与总体零售切块产量(TRC)、高档零售切块产量(TGRC)以及优质零售切块产量(PRC)三者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总体零售切块产率(TRC)显著正相关(p<0.05);HCW与高档零售切块产率(TGRC)以及优质零售切块产率(PRC)两者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REA与TRC、TGRC和PRC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RC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EA与TGRC和PRC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所有回归模型中,3因子共同预测总体零售切块产肉量的方程,预测准确度最高(R2=0.974,SE=3.892),方程中HCW解释了大部分变异(SC=0.665),而FT的作用很小(SC=-0.044);以3因子预测总体零售切块产率方程解释了63.1%的变异(R=0.794,SE=1.67),其中眼肌面积的作用最大(SC=1.033)。FT无论在预测零售切块产量还是产率,作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产量级 产肉量 产肉率 预测方程
下载PDF
德宏高峰牛肉品质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喆 余亚辉 +9 位作者 鲁冬冬 尹以昌 徐绍宏 黄必志 徐驰 刘彦培 高月娥 黄晓松 李瑞生 王安奎 《中国牛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性别、部位对肉质的影响,了解德宏高峰牛肉质特性。[方法]选择放牧饲养的德宏高峰牛为试验动物,屠宰分割后取肉样,进行失水率、剪切力、蒸煮损失、肉色、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测定。[结果]阉割公牛枕头肉的L*值显著高... [目的]研究性别、部位对肉质的影响,了解德宏高峰牛肉质特性。[方法]选择放牧饲养的德宏高峰牛为试验动物,屠宰分割后取肉样,进行失水率、剪切力、蒸煮损失、肉色、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测定。[结果]阉割公牛枕头肉的L*值显著高于公牛和母牛(P<0.05),并且母牛L*值显著高于公牛(P<0.05)。阉割公牛辣椒肉L*值显著高于公牛(P<0.05)。母牛辣椒肉失水率显著低于阉割公牛(P<0.05),阉割公牛眼肉的水分显著高于公牛和母牛(P<0.05)。辣椒肉剪切力极显著低于眼肉和枕头肉(P<0.01),显著低于霖肉(P<0.05)。枕头肉L*值极显著高于霖肉(P<0.01),显著高于眼肉和辣椒肉(P<0.05),b值显著高于霖肉(P<0.05)。眼肉水分极显著低于枕头肉、霖肉和辣椒肉(P<0.01)。眼肉粗蛋白极显著高于霖肉(P<0.01)。[结论]性别对肉色有显著影响,对失水率和水分含量有影响。部位对肉质有显著影响。市售德宏高峰牛牛肉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高峰 肉质 性别 部位肉
下载PDF
不同饲养方式的部位肉制作的哈萨克风干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沙坤 孙宝忠 +5 位作者 张泽俊 李海鹏 宋焕禄 雷元华 李红波 张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48-53,共6页
采用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2种不同饲养方式、3个不同肌肉部位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饲养方式的样品之间风味差异较大,相同饲养方式、不同肌肉部位的样品之间风味差异较小。固相微萃... 采用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2种不同饲养方式、3个不同肌肉部位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饲养方式的样品之间风味差异较大,相同饲养方式、不同肌肉部位的样品之间风味差异较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共检测出2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8种、醇类7种、含苯芳香化合物6种、脂肪烃3种、酮类1种、呋喃1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肌肉类型对来自脂肪氧化产物总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饲养方式对来自饲料成分总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肌肉部位 哈萨克风干牛肉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我国肉牛胴体分割部位名称调查分析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晓明 吴斌 +2 位作者 李海鹏 张松山 孙宝忠 《肉类研究》 2010年第1期5-7,共3页
为了了解我国肉牛胴体分割部位名称的使用情况,促进牛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对我国部分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的肉牛分割部位或销售部位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肉牛胴体分割部位名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肉牛 分割部位名称 使用比例 调查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对特征部位牛肉的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育涛 朱秋劲 +3 位作者 卢开红 陈舟东 陈步友 杨万根 《肉类研究》 2012年第3期34-38,共5页
通过采集牛霖、牛柳、牛腩3个部位牛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并对其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等化学指标进行测定,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的校正模型。牛霖样品的灰分和水分校正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3、0.9740... 通过采集牛霖、牛柳、牛腩3个部位牛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并对其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等化学指标进行测定,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的校正模型。牛霖样品的灰分和水分校正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3、0.9740,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2、0.9342;牛柳样品的蛋白质和水分校正模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9540、0.7752,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0.9060;牛腩样品的灰分和脂肪校正模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9746、0.9218,预测相关系数分别是0.9560、0.9233;牛霖和牛柳样品的水分总校正模型相关系数为0.7504,预测相关系数是0.9737;牛腩和牛霖样品的灰分总校正模型相关系数是0.8770,预测相关系数为0.9777。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法预测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评价牛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 偏最小二乘法 牛肉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关于牛胴优质分割肉块名称的讨论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陈幼春 《黄牛杂志》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随着优质肉牛生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肉牛产业化蓬勃发展 ,但在生产过程中 ,很多牛胴优质分割肉块名称使用不太规范 ,亟待统一名称 ,以促进全国肉牛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肉块名称 品种性能 肉牛 分割肉
下载PDF
原料肉部位对牛肉盐水火腿品质及水分分布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改名 银峰 +5 位作者 祝超智 李珊珊 李佳麒 焦阳阳 李航 张文华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共6页
为探究不同部位原料肉对牛肉盐水火腿品质的影响,分别以霖肉、黄瓜条、肩肉、臀肉4个部位作为原料肉加工制备牛肉盐水火腿,采用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蒸煮损失率、出品率、质构特性、感官评定、微观结构、水分迁移规律及分布情况... 为探究不同部位原料肉对牛肉盐水火腿品质的影响,分别以霖肉、黄瓜条、肩肉、臀肉4个部位作为原料肉加工制备牛肉盐水火腿,采用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蒸煮损失率、出品率、质构特性、感官评定、微观结构、水分迁移规律及分布情况作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以霖肉为原料肉时,牛肉盐水火腿出品率最高,可达122.58%,其质构特性、感官评定和微观结构均优于其他3组;同时,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发现,霖肉组的不易流动水含量最高,且横向驰豫时间T2b和T21显著缩短、保水性最好。综上,霖肉更适合作为牛肉盐水火腿的制备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盐水火腿 原料肉部位 滚揉腌制 质构 微观结构 水分分布
下载PDF
陇东肉牛新类群胴体分割测定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桑国俊 郭海龙 +5 位作者 保国俊 王珂 容维中 邱忠玉 漆武平 石福岳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第3期1-5,8,共6页
对陇东黄牛、南本F1、安本F1胴体分割切块的测定表明,三个组合的高档牛肉、优质切块的产量和比例均以南本F1最高,陇东黄牛次之,安本F1最低。表明利用地方良种黄牛适应性好和肉品质量高的优势,导入生长发育快,肉品质量相近的大中型肉牛品... 对陇东黄牛、南本F1、安本F1胴体分割切块的测定表明,三个组合的高档牛肉、优质切块的产量和比例均以南本F1最高,陇东黄牛次之,安本F1最低。表明利用地方良种黄牛适应性好和肉品质量高的优势,导入生长发育快,肉品质量相近的大中型肉牛品种,更适合培育陇东肉牛新类群选育,继而为陇东肉牛新品种的选育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肉牛新类群 高档牛肉 分割切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