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新小说的伦理叙事与观念转型
1
作者 赵华 《齐鲁学刊》 2023年第6期147-160,共14页
晚清新小说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反映民众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批判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和戕害个体独立人格的礼教伦理,还实现了从忠君到爱国的思想转向和从臣民到国民的身份转变,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表现出救亡图存的政治诉求。晚清新小说君... 晚清新小说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反映民众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批判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和戕害个体独立人格的礼教伦理,还实现了从忠君到爱国的思想转向和从臣民到国民的身份转变,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表现出救亡图存的政治诉求。晚清新小说君臣伦理叙事和伦理变革思潮交汇互动,在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新小说 伦理叙事 君为臣纲 忠君 爱国 臣民 国民
下载PDF
方志敏敢于担当政治品格三维论析
2
作者 陈红萍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方志敏以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担当,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面对民族危亡、人民疾苦,方志敏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寻求强国富民真理,为垂危的中国而呐... 方志敏以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担当,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面对民族危亡、人民疾苦,方志敏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寻求强国富民真理,为垂危的中国而呐喊,为民族独立而奋斗。他忠诚于党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笃诚信仰者;恪尽职守,自觉听党指挥、为党尽责。他坚持人民至上,为苏维埃事业尽心竭力;关心群众生活,极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敏 担当 政治品格 爱国 忠诚
下载PDF
论元代畏兀儿的忠君与报国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富学 王朝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0-148,共9页
"忠君报国"思想在中原儒家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流风所及,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产生了影响深远,回鹘(畏兀儿)亦概莫能外。藉由传世史料与出土文物可见,回鹘之忠君报国思想滥觞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成熟于蒙元时期。蒙元时期,由于... "忠君报国"思想在中原儒家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流风所及,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产生了影响深远,回鹘(畏兀儿)亦概莫能外。藉由传世史料与出土文物可见,回鹘之忠君报国思想滥觞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成熟于蒙元时期。蒙元时期,由于畏兀儿的内迁,与中原汉地的文化联系进一步密切,忠君报国意识也进一步加强,成为部分畏兀儿人的处世准则,很多人为报君恩而慷慨赴死,其中尤以亦都护家族和偰氏家族最为典型。畏兀儿人忠君报国理念的形成,一方面与中原汉地儒家忠君报国思想息息相关,同时也与佛教、摩尼教所宣扬的护国与报君恩理念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畏兀儿) 忠君思想 儒学 蒙元时期
下载PDF
“设官为民”的官民关系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分田 商爱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65,共5页
"设官为民"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视阈中最为典型的官民关系命题和官僚制度的基本原理。这一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从官僚产生的形上依据来说,上天爱民,设官代天牧民;从官僚权力的直接来源说,君不独治,设官佐君治民;从设官的社会根源... "设官为民"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视阈中最为典型的官民关系命题和官僚制度的基本原理。这一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从官僚产生的形上依据来说,上天爱民,设官代天牧民;从官僚权力的直接来源说,君不独治,设官佐君治民;从设官的社会根源说,民不自治,设官以治民;从君臣的政治责任角度说,君臣合道,设官为民事君;从君、臣、民的政治关系来说,忠君爱民,清正廉洁勤政有为是基本的官僚规范。对"设官为民"的官民关系进行总体分析和理论概括,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官为民 官民关系 君臣合道 忠君爱民 统治思想
下载PDF
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耿文茹 曹延汹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国古代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并更进一步总结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初模式,为研究近代和今天爱国主义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
关键词 天命思想 周礼 忠君爱国
下载PDF
孔子与忠君思想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波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51-52,共2页
批判继承传统忠君思想时,很多人由此而波及孔子,这是很不公允的。孔子并不赞成对君主一味地忠,其言下的“忠”往往属于一种伦理范畴,其行为甚至和“忠”的原则相违背,有必要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关键词 孔子 忠君思想 三纲 中国 '忠' 政治思想
下载PDF
杜甫咏物诗刍议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铁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9-83,共5页
杜甫终其一生,奉儒忠君、忧时悯民,但才不为时用,一腔蹭蹬郁勃之情,尽蕴于诗。在其咏物诗的物象与意象中,也涵蕴着自我才志的自信张扬,生命沉沦的自嘲自伤,漂泊江湖却心系朝庙的拳忠之心,以及对奸佞人事的嘲讽指斥等情感内容,因而使其... 杜甫终其一生,奉儒忠君、忧时悯民,但才不为时用,一腔蹭蹬郁勃之情,尽蕴于诗。在其咏物诗的物象与意象中,也涵蕴着自我才志的自信张扬,生命沉沦的自嘲自伤,漂泊江湖却心系朝庙的拳忠之心,以及对奸佞人事的嘲讽指斥等情感内容,因而使其咏物诗作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自叙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咏物诗 自叙风格 意象 人生感悟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央朝廷与地方关系中的江南著姓望族 被引量:4
8
作者 吴仁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6-49,共14页
明清时期,在"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型社会范式下,江南望族士大夫均有"忠君"之志而皆能尽忠报国,但当他们面对凶险的宦海风波或者政治风险之时,则会选择远避是非、明哲保身的"市隐"生活之路。江南望族士大... 明清时期,在"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型社会范式下,江南望族士大夫均有"忠君"之志而皆能尽忠报国,但当他们面对凶险的宦海风波或者政治风险之时,则会选择远避是非、明哲保身的"市隐"生活之路。江南望族士大夫又热爱乡梓、维护地方利益,明清时曾为"江南减赋"不断努力,迨至晚清,江南望族的代表苏州大阜潘氏利用该族控制的社会网络所构成的社会资源,在各种社会资源的耦合力争下使得"江南减赋"终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尽忠报国 “市隐”心态 “江南减赋” 苏州大阜潘氏 潘祖荫
下载PDF
中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比较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丽荣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5年第4期48-52,共5页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由...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 爱国心教育 忠君爱国 差异性
下载PDF
祢衡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朝晖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3-97,共5页
祢衡以狂名于世,但他不只是一介狂生。祢衡深受东汉党人“忠君”、“忧道”思想的影响,在汉魏之际社会大动荡、思想大变革的时代,特立独行,承袭东汉党人余烈,坚守儒家正道,以忠君爱国为立世之本,以刚傲清狂张扬忧道之情。他的种种狂言... 祢衡以狂名于世,但他不只是一介狂生。祢衡深受东汉党人“忠君”、“忧道”思想的影响,在汉魏之际社会大动荡、思想大变革的时代,特立独行,承袭东汉党人余烈,坚守儒家正道,以忠君爱国为立世之本,以刚傲清狂张扬忧道之情。他的种种狂言悖行出自一个目的:以“狂”的方式,表达自己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祢衡 东汉 政治理想 儒家
下载PDF
《史记》为后王立法,是一部治国宝典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大可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5-10,共6页
《史记》的创作宗旨是"究天人之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创作目的是效《春秋》,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是一部治国宝典和人伦道德教科书。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司马迁塑造明君、贤臣形象,总结历史不断革新... 《史记》的创作宗旨是"究天人之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创作目的是效《春秋》,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是一部治国宝典和人伦道德教科书。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司马迁塑造明君、贤臣形象,总结历史不断革新的模式,为后王立法,避免变革天命的"革命"发生,保持社会和谐,这就是古代的开明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明君 贤臣 开明政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爱国主义传统流变及其检视
12
作者 龚红林 何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81-784,共4页
从丹纳"时代、种族、环境"三要素理论出发,宏观描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爱国主义传统流变"与时俱进"的时代表征,进而探讨了与爱国诗歌相应的"忠君理念"与"垂史追求"二元互补的民族主体心态,并从中... 从丹纳"时代、种族、环境"三要素理论出发,宏观描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爱国主义传统流变"与时俱进"的时代表征,进而探讨了与爱国诗歌相应的"忠君理念"与"垂史追求"二元互补的民族主体心态,并从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审视爱国主义诗歌传统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哲学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爱国主义传统 忠君与垂史 变与不变
下载PDF
陆云龙忠君思想探析——以《型世言》评点为主
13
作者 雷庆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3-87,共5页
陆云龙是晚明江南地区较有影响的评选家、小说家兼书坊主,他的忠君理念在明末白话短篇小说集《型世言》评点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儒家思想的熏陶、晚明时局的动荡及社会思潮的影响促成并强化了陆云龙的忠君思想。
关键词 陆云龙 忠君思想 《型世言》评点
下载PDF
屈原崇拜与汉代新型士人
14
作者 胡大雷 《云梦学刊》 2022年第4期65-72,共8页
在汉代,屈原的名声及其作品从楚地走向全国,形成屈原崇拜,这与君王、时代、文人自身的需求与期望密切相关。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其一,屈原既有思想又有理论,汉武帝“变更制度”,“以经术润饰吏事”,正需要此类人才;其二,汉代士人以屈原... 在汉代,屈原的名声及其作品从楚地走向全国,形成屈原崇拜,这与君王、时代、文人自身的需求与期望密切相关。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其一,屈原既有思想又有理论,汉武帝“变更制度”,“以经术润饰吏事”,正需要此类人才;其二,汉代士人以屈原“忠”而“直言极谏”为从政榜样,又以屈原之“不遇”抒发其“忠而盼遇”之怀抱;其三,汉代文人追认屈原为辞赋创始人,激励自己以“文”而“显名”。汉代的屈原崇拜具有双向意义:时代需要屈原、屈原需要时代,士人以屈原为榜样,在处世、为宦、作文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变更制度 忠而盼遇 立言不朽
下载PDF
论南明忠君绝命诗涌现的政治合力
15
作者 刘建明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09-715,共7页
通过对朱明朝廷强化忠君思想的阐释,得出了要想统治政权的稳固必须让世人思想根植忠君的种子的结论。在17世纪中叶华夏大地上,崇祯皇帝殉国、满人入侵威逼、孙可望谋变残杀等这些政治因素碰撞叠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共振效应,涌... 通过对朱明朝廷强化忠君思想的阐释,得出了要想统治政权的稳固必须让世人思想根植忠君的种子的结论。在17世纪中叶华夏大地上,崇祯皇帝殉国、满人入侵威逼、孙可望谋变残杀等这些政治因素碰撞叠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共振效应,涌现出大量忠君泣血的绝命诗篇,最终导致了南明庞大文人群体殉节的悲壮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明 遗民 政权 忠君 绝命诗
下载PDF
国殇——王鹏运爱国词浅论
16
作者 刘红麟 《云梦学刊》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王鹏运是晚清之季的爱国词人。国家的灾难,民族的危亡,郁积成他心中无法化解的悲剧情结,从而表现为他词中无穷无尽的家国之愁和山河之恨。无论是曲江之忧,泽畔之吟,还是黍离之叹,麦秀之悲,都是爱国、伤时、忧民、忠君的统一。
关键词 国殇 伤时 爱国 忠君 忧民
下载PDF
杜甫《凤凰台》诗中的自我形象
17
作者 魏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3-25,35,共4页
《凤凰台》是杜甫陇右诗中从秦州至同谷所写的第一组诗中的最后一首,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刻画了一位一片赤心、忠君报国、有抱负、始终念念不忘民生疾苦的自我形象,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审美特征,深刻体现了杜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爱国热情。
关键词 凤凰意象 自我形象 忠君爱国
下载PDF
“廿年旅客发如雪,万里孤臣节似霜”——明遗民文祖尧的诗心
18
作者 周雪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97-104,共8页
明清之际的滇南学者文祖尧,世人以气节之士视之。其质洁行廉,卓然自立;矻矻于教育,备尝艰辛;闻明亡,初则焚冠再则投水自沉,坚守民族气节,最终有家难归,客死异乡。被后人称作备道德学问、节义文章于一身,为千古人伦之标准,在省内外享有... 明清之际的滇南学者文祖尧,世人以气节之士视之。其质洁行廉,卓然自立;矻矻于教育,备尝艰辛;闻明亡,初则焚冠再则投水自沉,坚守民族气节,最终有家难归,客死异乡。被后人称作备道德学问、节义文章于一身,为千古人伦之标准,在省内外享有不小的声誉。惜乎对其诗歌的探究,似乎涉及不多。文祖尧在诗歌方面也卓有成就,其诗真实地反映了改朝换代之际社会的矛盾、儒士的处境,表达了身处动荡不安时代遗老退士所特有的情怀和心态。其《明阳山房遗诗》多忧伤感愤之作,语调苍凉,颇能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祖尧 遗民 旧国旧君 乡愁 意象
下载PDF
“廿年旅客发如雪,万里孤臣节似霜”——明遗民文祖尧的诗心
19
作者 周雪根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54-61,共8页
明清之际的滇南学者文祖尧,世人以气节之士视之。其质洁行廉,卓然自立;矻矻于教育,备尝艰辛;闻明亡,初则焚冠再则投水自沉,坚守民族气节,最终有家难归,客死异乡。被后人称作备道德学问、节义文章于一身,为千古人伦之标准,在省内外享有... 明清之际的滇南学者文祖尧,世人以气节之士视之。其质洁行廉,卓然自立;矻矻于教育,备尝艰辛;闻明亡,初则焚冠再则投水自沉,坚守民族气节,最终有家难归,客死异乡。被后人称作备道德学问、节义文章于一身,为千古人伦之标准,在省内外享有不小的声誉。惜乎对其诗歌的探究,似乎涉及不多。文祖尧在诗歌方面也卓有成就,其诗真实地反映了改朝换代之际社会的矛盾、儒士的处境,表达了身处动荡不安时代遗老退士所特有的情怀和心态。其《明阳山房遗诗》多忧伤感愤之作,语调苍凉,颇能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祖尧 遗民 旧国旧君 乡愁 意象
下载PDF
试论吴均边塞诗
20
作者 佐宏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62-63,共2页
南朝吴均的边塞诗以游侠的豪迈意气和戌卒的忠君建功之念为核心,充分利用了边塞题材所特有的意象境界来传达个人强烈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在南朝边塞诗作者中独标一格。
关键词 吴均 边塞诗 豪迈意气 忠君建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