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in children with benign bone lesions of long bones
1
作者 Hai-Bing Li Wen-Song Ye Qiang Sh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24期7053-7061,共9页
BACKGROUND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in children with benign bone lesions of long bones remains poorly investigated.AIM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pathological fracture in children with benign bone lesions and... BACKGROUND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in children with benign bone lesions of long bones remains poorly investigated.AIM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pathological fracture in children with benign bone lesions and to propose a modified scoring system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athologic fracture risk.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96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benign bone lesions.We compared 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between 40 patients who had fractures through a benign bone lesion and 56 who had no fracture.Information including histological diagnosis,anatomical site,radiographic appearance,severity of pain,and lesion size was recorded for the patients.A modified scoring system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risk of fracture.RESULTS The univariate comparison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racture and non-fracture groups in terms of lesion type,pain,lesion-to-bone width,and axial cortical involvement of the patients(P<0.05).Lesion type,pain,lesion-tobone width,and axial cortical involvement were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fracture.The mean score of the fracture group was 7.89,whereas the mean score of the non-fracture group was 6.01.The optimum cut-off value of the score to predict pathological fracture was 7.The scoring system had a sensitivity of 70%and a specificity of 80%for detecting patients with fractures.The Youden index was 0.5,which was the maximum value.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was 0.814.CONCLUSION Lesion type,pain,lesion-to-bone width,and axial cortical involvement are risk factors for pathological fracture.The modified scoring system can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in children with benign bone lesions.A bone lesion with a total score>7 indicates a high risk of a pathologic fracture and is an indication for prophylactic internal fi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ign bone lesion Pathological fracture Risk factor CHILDREN
下载PDF
A 19-year audit of benign jaw tumours and tumour-like lesions in a teaching hospital in Nairobi, Kenya
2
作者 Fawzia M. Afrid Butt Julius Ogengo +3 位作者 Jyoti Bahra Mark L. Chindia Elizabeth A. O. Dimba Evelyn Wagaiyu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2年第1期54-59,共6页
Background: The diversity of benign jaw tumours may cause difficulty in a correct diagnosis and insti-tution of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Data on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tumours is scarce from the Afri-can continent. ... Background: The diversity of benign jaw tumours may cause difficulty in a correct diagnosis and insti-tution of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Data on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tumours is scarce from the Afri-can continent. We present a 19-year audit of benign jaw tumours and tumour-like lesions at a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in Nairobi, Kenya. Methods: Histo-pathological records were retrieved and re-examin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Nairobi from 1992 to 2011. The jaw tumour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WHO classification. Results: During the 19-year audit, 4257 biopsies were processed of which 597 (14.02%) were jaw tumours within an age range of between 4 to 86 years. There was greater number of odontogenic tumours 417 (69.85%) than the bone related lesions 180 (30.15%). Of the odontogenic tumours, the epithetlial and in the bone related types, the fibro-osseous lesions were frequent. Conclusion: Ameloblastoma and ossifying fibroma were the most frequent tumours reported in this audit. Th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tumours is scarce from the continent and can be useful in early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before they cause facial deform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ign JAW Tumours ODONTOGENIC Tumours bone Related lesionS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及类瘤病变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泽华 张帅 +5 位作者 罗飞 王嘉嘉 谢肇 马树枝 许建中 王序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本科收治的56例接受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的四肢良性骨肿瘤及类瘤病变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本科收治的56例接受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的四肢良性骨肿瘤及类瘤病变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0~61(38.7±3.6)岁;疾病类型:单纯骨囊肿 1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0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母细胞瘤3例,嗜酸性肉芽肿3例,其中合并病理性骨折36例,均行病灶刮除、同种异体骨植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植骨量、有无免疫排斥反应、植骨愈合情况、愈合时间、病灶有无复发等。 结果 本组病例植骨量为(23.5±10.3)g,随访时间12~60(25.5±12.3)个月,5例失访。2例骨巨细胞瘤复发,余49例均获治愈,4例出现排异反应,平均骨愈合时间为6个月,术后1年根据骨骼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未出现骨不连及再骨折情况。 结论 同种异体骨促进成骨、修复骨缺损效果确切,排异反应发生率低,在彻底刮除病变的前提下,与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及类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锁定加压钢板 良性骨肿瘤 类瘤病变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英飞 王涛 张平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1期5652-5658,共7页
背景:同种异体骨是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但缺乏诱导成骨能力是最大的问题。目的:评价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65例良性骨肿瘤(包括瘤样病变)患者,根据植骨情况分为2... 背景:同种异体骨是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但缺乏诱导成骨能力是最大的问题。目的:评价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65例良性骨肿瘤(包括瘤样病变)患者,根据植骨情况分为2组。复合骨髓干细胞植骨组35例患者根据预计植骨量从每位患者两侧的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抽取红骨髓20-40mL,经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备用,在植骨前将同种异体骨颗粒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充分混匀。肿瘤刮除或切除后,将混匀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骨颗粒,植入骨缺损区内。单纯植骨组将用生理盐水浸泡半小时的同种异体骨植入骨缺损区内。分别于治疗后1,3,6,12个月进行植骨区X射线检查,比较两组病例同种异体骨颗粒界限模糊、消失的时间,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62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复合骨髓干细胞植骨组移植骨界限模糊时间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植骨组(P<0.05)。复合骨髓干细胞植骨组1例出现排异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2周后痊愈,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感染。结果表明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植骨能明显促进骨融合和骨缺损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细胞移植 同种异体骨 骨髓干细胞 移植 良性骨肿瘤 瘤样病变 骨融合 骨缺损
下载PDF
骨良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MR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华 江浩 +3 位作者 丁晓毅 方文强 张欢 潘自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骨良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骨良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34例,分析其磁共振表现。全部病例均做磁共振检查。采用常规SE序列,T1W及T2W成像。其中20例同时做了脂肪抑制成像。结果...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骨良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骨良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34例,分析其磁共振表现。全部病例均做磁共振检查。采用常规SE序列,T1W及T2W成像。其中20例同时做了脂肪抑制成像。结果:磁共振诊断正确率为94.1%(32/34)。磁共振征象包括:骨质破坏(30/34);软组织肿块(3/34);关节侵犯(1/34);骨壳(10/34);硬化缘(17/34);钙化(3/34);骨间隔(7/34);囊变坏死(8/34);出血(7/34);软组织水肿(3/34);髓腔水肿(3/34);关节积液(3/34)。结论:磁共振是骨良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磁共振与平片、CT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定性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良性 肿瘤样病变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良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附170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镜发 邹德环 +1 位作者 佘立群 朱旭生 《广州医药》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诊断骨良性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静脉注射740~1110MBq(20—30mCi)^99Tc^m-MDP,静脉注射后2~4小时显像,分别采集前后及后前位图,全身采集计数1000×10^3,必要时加做斜位、侧位片或三时相显像。结...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诊断骨良性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静脉注射740~1110MBq(20—30mCi)^99Tc^m-MDP,静脉注射后2~4小时显像,分别采集前后及后前位图,全身采集计数1000×10^3,必要时加做斜位、侧位片或三时相显像。结果170例骨良性病变患者中,最多发是骨质疏松症,其次外伤骨折及缺血性骨病,再者结核及炎症、肾性骨病、糖尿病骨病、骨良性肿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发现病灶总数929个,主要累及病灶是脊椎、关节、肋骨及四肢骨,分别为396、275、138及102个,分别占病灶总数42、63%、29、60%、14.85%及10.98%。结论骨显像不但在发现骨转移及肿瘤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骨良性病变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骨良性病变
下载PDF
儿童骨肿瘤及瘤样病变49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德纯 林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28-30,共3页
本文统计分析了我区49例儿童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良、恶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进行了比较和探讨。提出了我区儿童骨肿瘤的发病特点。
关键词 儿童骨肿瘤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瘤样病变
下载PDF
MIIGX3硫酸钙骨水泥填充软骨下良性病变刮除后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8
作者 刘旭剑 王东来 +3 位作者 李增怀 冯奇 常富军 冯建刚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0期1304-1307,共4页
目的:探讨MIIGX3硫酸钙骨水泥填充软骨下良性病变刮除后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择20例股骨近端骨软骨瘤患者,病变刮除后采用MIIGX3硫酸钙骨水泥填充,X线定期对骨吸收和自体骨替代过程进行观察,于术后6和12个月,确保MIIGX3硫酸钙... 目的:探讨MIIGX3硫酸钙骨水泥填充软骨下良性病变刮除后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择20例股骨近端骨软骨瘤患者,病变刮除后采用MIIGX3硫酸钙骨水泥填充,X线定期对骨吸收和自体骨替代过程进行观察,于术后6和12个月,确保MIIGX3硫酸钙骨水泥完全吸收并被自体骨替代,采用中心旋转测力机测定术后不同时期患侧下肢生物力学特性。结果:20例患者手术成功,切口一期愈合,MIIGX3完全吸收并被自体骨替代,时间11~13周,平均(12.23±1.22)周;术后12个月巴氏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12个月扭转1.5°时扭转刚度、扭转1.5°时扭矩、荷载800 N时压缩刚度均高于术后6个月,荷载800 N时压缩位移小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IGX3硫酸钙骨水泥填充软骨下良性病变刮除后骨缺损生物力学表现较好,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满意,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IGX3硫酸钙骨水泥 软骨下良性病变 软骨瘤 股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刚 苏平 +2 位作者 杨振燕 吴元佐 张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91-993,共3页
目的 探讨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2 9例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均作CT扫描 ,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分析其CT表现。结果 CT诊断正确率为 93 5 % ( 2 7/ 2 9)。它易于显示病变的特征 ,对骨质破坏、骨膨胀... 目的 探讨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2 9例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均作CT扫描 ,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分析其CT表现。结果 CT诊断正确率为 93 5 % ( 2 7/ 2 9)。它易于显示病变的特征 ,对骨质破坏、骨膨胀、硬化缘、出血、骨间隔、钙化及软组织肿块等均能很好的显示。结论 根据CT扫描的特点及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样病变 诊断 骨肿瘤 CT
下载PDF
真空搅拌可注射硫酸钙在填补骨缺损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祥纯 米川 +2 位作者 施学东 王冰 叶一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857-1859,共3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可注射硫酸钙在填补骨缺损手术中的操作性和应用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2005年8月应用真空搅拌可注射硫酸钙MIIGX3(minimally invasive injectable graft X3)填补22例骨的良性病变切除后遗留的骨缺损。男13例,女... [目的]分析和总结可注射硫酸钙在填补骨缺损手术中的操作性和应用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2005年8月应用真空搅拌可注射硫酸钙MIIGX3(minimally invasive injectable graft X3)填补22例骨的良性病变切除后遗留的骨缺损。男13例,女9例,年龄4—55岁,平均34.6岁。所有患者随访23~37个月,平均31.6个月。通过术后x线片评价MIIGX3吸收及自身骨长入替代的过程。[结果]应用可注射硫酸钙经真空搅拌填补骨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术中即刻可获局部骨样强度,骨缺损充盈满意;X线片观察MIIGX3完全吸收并被自体骨替代需8~24周,吸收速度略快于骨长入,但相差不多。[结论]应用真空搅拌可注射硫酸钙MIIGX3填补骨缺损,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材料可吸收并被自身骨替代,两者速度相差不大,是目前填充良性骨缺损的最佳人工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硫酸钙 骨缺损 骨良性病变
下载PDF
介入治疗在少见症状性良性骨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红梅 吴春根 +1 位作者 田庆华 易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成形术(POP)治疗少见症状性良性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8年5月共17例行POP治疗的良性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术中或术前取病理,病理结果示:椎体嗜酸性肉芽肿4例(共6个椎体),脊索细胞瘤3例...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成形术(POP)治疗少见症状性良性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8年5月共17例行POP治疗的良性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术中或术前取病理,病理结果示:椎体嗜酸性肉芽肿4例(共6个椎体),脊索细胞瘤3例,S1椎体及髂骨骨样骨瘤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跟骨血管瘤1例,距骨骨囊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髋臼腱鞘囊肿1例,髂骨棕色瘤1例,术后随访时间至少3个月,根据Mac Nab标准评定患者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髋臼骨样骨瘤患者周围软组织内少许骨水泥外渗,1例椎体嗜酸性肉芽肿患者邻近椎间盘内少许骨水泥渗漏,1例嗜酸性肉芽肿患者4个月后邻近椎体病变,再次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POP治疗少见症状性良性骨病变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长期随访效果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成形术 射频 良性骨病变
下载PDF
良性骨病变DR、CT侵袭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浩亮 沈远望 +1 位作者 杨慧 李新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5期166-168,共3页
目的 分析良性骨病变DR、CT侵袭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良性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出现侵袭征象的疾病例数,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良恶性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骨母细胞瘤... 目的 分析良性骨病变DR、CT侵袭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良性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出现侵袭征象的疾病例数,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良恶性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以出现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为主;骨样骨瘤,1例出现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1例出现骨皮质的中断及病理骨折,1例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出现骨皮质的中断及病理骨折为主;疲劳骨折以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多见。骨结核以出现类似瘤骨的软组织内钙化或残余骨为主。不典型骨髓炎以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为主。DR检查对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与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定性诊断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统计分析,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和CT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良性骨病变的侵袭征象,但侵袭征象多种多样,临床需综合多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骨病变 DR检查 CT检查 侵袭征象
下载PDF
CT和X线平片良性骨病变的侵袭征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涛 林运团 《影像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CT和X线平片良性骨病变在影像学上出现的侵袭性征象及其对诊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016年间凌云县人民医院通过CT和X线平片良性骨病变出现侵袭征象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40例)和X线平片组(40例)。... 目的:研究CT和X线平片良性骨病变在影像学上出现的侵袭性征象及其对诊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016年间凌云县人民医院通过CT和X线平片良性骨病变出现侵袭征象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40例)和X线平片组(40例)。观察记录两组各病例的诊断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两组良性骨病变的侵袭征象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良恶性符合率作X2检验统计分析及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统计分析,两组数据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骨病变在影像学上出现的侵袭性征象多种多样,仅依靠单一的检查方法,容易导致良恶性诊断的混淆,出现误诊。应考虑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X线 良性骨病变 侵袭
下载PDF
陶瓷人工骨修复32例成人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刮除后骨缺损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朝晖 赵玉祥 +3 位作者 薛山 李洪飞 高朋 王剑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5-9,共5页
目的评估陶瓷人工骨填充成人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刮除后骨缺损的疗效及潜在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病灶刮除植骨的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患者资料。共纳入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2(18~57)岁。平均... 目的评估陶瓷人工骨填充成人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刮除后骨缺损的疗效及潜在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病灶刮除植骨的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患者资料。共纳入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2(18~57)岁。平均病变体积25.0(0.1~169.6)cm^3。平均植入人工骨4.0 g(0.2~10 g)根据X线片表现以改良Neer法评估骨愈合、材料吸收和病变复发情况。Goslings和Gouma法评估术后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8(0.5~6)年,Neer分级6例Ⅰ级,26例Ⅱ级。2年以上随访11例,7例骨皮质增厚,3例材料完全吸收。1例手部内生软骨瘤术后发生骨折,并发症分级为Ⅰ级。随访期间未发现病变复发。所有患者均恢复肢体正常功能。结论该人工骨填充成人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刮除后骨缺损效果可靠,并发症少,但材料吸收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骨肿瘤 瘤样病变 骨缺损 生物陶瓷人工骨 并发症
下载PDF
CT、MRI对脊柱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特征诊断及治疗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旭 欧国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11期2033-2036,共4页
目的:研究CT、MRI对脊柱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5例脊柱良性肿瘤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将45例脊柱瘤样病变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行MRI、CT扫描检查。对比两组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研... 目的:研究CT、MRI对脊柱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5例脊柱良性肿瘤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将45例脊柱瘤样病变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行MRI、CT扫描检查。对比两组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研究组胸椎病变人数大于对照组(P<0.05),骶尾椎病变人数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质增生、骨质硬化病例数小于对照组(P<0.05);MRI诊断脊柱良性肿瘤的灵敏度78.38%(58/74)、特异度82.60%(38/46)、ROC曲线下面积(AUC)0.873大于CT的灵敏度72.00%(54/74)、特异度78.26%(36/46)及AUC 0.824。结论:CT、MRI对脊柱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MRI的诊断效能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良性骨肿瘤 瘤样病变 CT MRI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验证股骨近端良性病变骨水泥联合钢板内固定的合理性
16
作者 杨朝昕 牛梦晔 +4 位作者 吕家兴 曹海营 孔令伟 赵景新 金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68-2373,共6页
背景:对于良性骨病变患者,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通常可获得良好的生存周期,通过不断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进,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良性骨病变术后股骨近端受力情况,预测并降低术后病理骨折、二次骨折风险,探讨最佳术式与预后,对延长并改善... 背景:对于良性骨病变患者,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通常可获得良好的生存周期,通过不断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进,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良性骨病变术后股骨近端受力情况,预测并降低术后病理骨折、二次骨折风险,探讨最佳术式与预后,对延长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存在重要意义。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对股骨近端良性病变的不同术式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比较不同术式模型差异性并验证钢板置入内固定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针对术后患者随访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例股骨近端良性病变患者行术前CT检查,采用MIMICS分别建立患肢刮除术后(A)、空腔内置钉再灌注骨水泥(B)与空腔内灌注骨水泥联合钢板螺钉内固定(C)3种模型,在模拟条件下测量出3种骨皮质模型开窗部位前侧、后侧的最大应力数值并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对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3组模型中骨皮质开窗部前侧、后侧最大应力数值比较结果为A>B>C,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A组骨折风险高,B组部分模型骨折风险较高,C组应力均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骨折风险低;②因此10名受试者均采用C种术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复查预后良好,未出现二次骨折;术后1年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为27-30分;③提示股骨模型皮质开窗后易出现局部应力数值增高现象,在添加骨水泥与钢板后,模型开窗处应力数值显著降低。股骨近端良性病变刮除后,通过置入骨水泥与钢板,可有效降低开窗部位的应力,手术部位发生骨折概率明显降低,说明钢板置入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良性病变 有限元 肿瘤 内固定 钢板 骨缺损
下载PDF
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焱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9期45-46,共2页
目的分析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检查和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 目的分析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检查和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良性肿瘤43例、恶性肿瘤48例、肿瘤样病变43例;采用CT诊断良性、恶性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的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费用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和X线诊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良恶性骨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进行CT检测的准确率较高,而进行X线检测有价格低廉的特点,医师可依据患者情况采用合适的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骨肿瘤 肿瘤样病变 影像学诊断 CT X线
下载PDF
良性骨病变的侵袭征象——MRI,CT,X线平片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孙士庆 耿青 +3 位作者 李晓飞 冯卫华 徐文坚 陈海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骨病变在影像学上出现的侵袭性征象及其对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影像学上有侵袭性征象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良性骨病变患者资料200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77例行CT平扫,103例行MRI平扫,三种检查方法齐全... 目的探讨良性骨病变在影像学上出现的侵袭性征象及其对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影像学上有侵袭性征象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良性骨病变患者资料200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77例行CT平扫,103例行MRI平扫,三种检查方法齐全者89例。统计侵袭性征象,主要包括周围骨髓与软组织水肿,有占位效应的异常软组织影,不连续的骨膜反应,骨皮质的中断与病理性骨折,类似瘤骨的软组织内钙化骨化或残余骨质。计算三种影像学方法对各病例的诊断与病理的符合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现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9例,软骨母细胞瘤6例,骨样骨瘤9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7例,疲劳骨折18例,骨结核25例,不典型骨髓炎7例。出现异常软组织影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5例,骨结核17例。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的病例中,其中骨样骨瘤1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疲劳骨折3例,骨结核1例,不典型骨髓炎3例。出现骨皮质的中断及病理骨折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骨样骨瘤4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6例,疲劳骨折14例,骨结核28例,不典型骨髓炎4例。出现类似瘤骨的软组织内钙化骨化或残余骨质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骨结核5例。对于良恶性符合率及病理符合率,CT均略高于MRI(P<0.05),三种影像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许多良性骨病变可伴发侵袭性征象,给诊断带来困难。联合应用三种影像学方法综合判断,是避免误诊为恶性肿瘤的最简单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骨病变 侵袭性征象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带血供腓骨移植重建股骨近端溶骨性病变致骨缺损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明暄 李旭升 +5 位作者 付晓燕 陈彦飞 赵锟 常彦峰 李生贵 邵宏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评价带血供游离腓骨移植重建股骨近端侵袭性良性溶骨性病变所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自2008年4月~2013年3月收治股骨近端良性侵袭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共14例,采用病灶内扩大刮除、氯化锌烧灼瘤壁,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支持钢... [目的]评价带血供游离腓骨移植重建股骨近端侵袭性良性溶骨性病变所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自2008年4月~2013年3月收治股骨近端良性侵袭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共14例,采用病灶内扩大刮除、氯化锌烧灼瘤壁,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支持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手术治疗,影像学随访评价病变转归、植骨愈合;采用改良肌肉骨髂系统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肢体功能评价表随访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结果]随访18~67个月,平均(35.71±15.80)个月。其中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2个月复发。其余13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病变复发表现,钢板固定无松动、断裂,无术后病理性骨折,未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其他并发症。移植腓骨无缺血坏死表现、与受区2~7个月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4±1.27)个月。术后3、6个月MSTS功能评分依次为(25.57±4.27),(27.07±6.53)分。[结论]病灶刮除,氯化锌烧灼瘤壁,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填充重建,结合支持钢板内固定是股骨近端侵袭性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中期随访表现为病变复发率低,破坏骨结构得以重建,髋关节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带血供腓骨 侵袭性良性骨肿瘤 瘤样病变 病灶刮除 氯化锌 股骨近端
原文传递
导航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骨性病变的治疗体会
20
作者 孙岩 宋西成 +5 位作者 张庆泉 张华 柳忠禄 王强 姜绍红 刘斐斐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63-65,6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航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良性骨性病变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上颌窦良性骨性病变8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行64排CT并三维重建,全部病例采用导航引导下手术切除,包括鼻内镜联合柯-陆氏径路及鼻内镜下... 目的探讨经导航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良性骨性病变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上颌窦良性骨性病变8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行64排CT并三维重建,全部病例采用导航引导下手术切除,包括鼻内镜联合柯-陆氏径路及鼻内镜下经鼻下鼻道开窗径路。结果 3例为上颌窦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5例为骨瘤,均在导航引导鼻内镜下成功切除了病变,其中6例经柯-陆氏径路切除病变,2例经鼻下鼻道开窗切除病变。随访半年以上,7例术后头痛、鼻塞、流脓涕、面部不适等症状逐渐消失,1例上颌窦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术后2月再次出现面部肿胀疼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再次手术,发现上颌窦内有大量死骨,考虑为第1次手术后术腔未冲洗干净,导致上颌窦口堵塞,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结论影像导航系统可以准确迅速的确定病变位置,导航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骨性病变切除是准确、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导航 鼻内镜手术 上颌窦 骨性良性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