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H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对良性脑肿瘤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及血清APRIL、EFEMP1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梁冬 张宁 刘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8-101,14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及对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包含表皮生长因子的fibulin类细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及对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包含表皮生长因子的fibulin类细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良性脑肿瘤手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方式,观察组采用AH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24 h和48 h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铁饱和度(TSAT)、血清APRIL、EFEMP1水平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24 h和48 h的Hb、PLT、Fe、TS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I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24 h和48 h的血清APRIL、EFEM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H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具有良好的血液保护效果,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血液状态,降低血清APRIL、EFEMP1水平,可能与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H 术中血液回收 良性脑肿瘤 血液保护 APRIL EFEMP1
下载PDF
脑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登锦 黄强 周丽英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对36例恶性脑肿瘤、25例良性脑肿瘤和9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照研究发现:恶性脑肿瘤的高低切变率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电泳时... 本文对36例恶性脑肿瘤、25例良性脑肿瘤和9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照研究发现:恶性脑肿瘤的高低切变率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显著增高(P<0.05、p<0.01).良性脑肿瘤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良性和恶性脑肿瘤之间存在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不同变化,揭示良恶性脑肿瘤具有不同的血液流变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肿瘤 良性脑肿瘤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不同血液稀释法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广文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探究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与不同血液稀释法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入本次研究的30例试验对象均是本院行良性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经电脑随机分为三组,各10例,甲组不行血液保护技术(对照组),乙组采取急性等容量血... 目的:探究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与不同血液稀释法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入本次研究的30例试验对象均是本院行良性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经电脑随机分为三组,各10例,甲组不行血液保护技术(对照组),乙组采取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丙组采取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比较组间应用效果。结果:各时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与T 1比较,改变不明显(P>0.05);在T 2、T 3时点,各组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升高中心静脉压,且乙组T 2时明显比其他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组间尿量、术中输液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术中异体血输注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异性显著(P<0.05)。结论:血液稀释技术与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有利于降低良性脑肿瘤患者术中的异体血输注量,不会影响到凝血功能,可保证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脑肿瘤手术 回收式自体输血 血液稀释法 血液保护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脑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意义分析
4
作者 吕淼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脑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到医院治疗脑部良性肿瘤的32例患者,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与误诊率。结果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发现,有31例患者的脑部肿...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脑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到医院治疗脑部良性肿瘤的32例患者,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与误诊率。结果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发现,有31例患者的脑部肿瘤为良性;经病理检查发现,32例患者的脑补肿瘤全部为良性,两种检查方法的良性诊断符合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能够准确诊断患者脑部肿瘤的性质,检测的准确率较高,且无需开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提高脑部肿瘤的诊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脑部肿瘤 良性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程华 俞正勇 陈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脑肿瘤行常规MRI及DTT检查,通过获取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依次分析83患者肿瘤与瘤周白质纤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脑肿瘤行常规MRI及DTT检查,通过获取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依次分析83患者肿瘤与瘤周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测量83脑肿瘤患者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ADC值、FA值。结果:ADC值在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中,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具有差异性,而在正常白质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FA值在肿瘤实质区,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具有差异性,而在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中,正常白质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83例良、恶性肿瘤瘤周白质纤维束都可以发生移位;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表现为浸润和破坏为主,其破坏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比。结论:DTT可直观显示脑白质损伤程度并观察神经纤维束受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脑肿瘤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白质纤维束
原文传递
脑肿瘤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俊锋 吴涛 +2 位作者 丁志斌 钟海 邢武君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10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探讨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IC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均行脑肿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行ICP监测,统计颅内压升高率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IC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均行脑肿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行ICP监测,统计颅内压升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预后。结果术后6h,各类型患者颅内压水平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h和72h,胶质瘤Ⅰ~Ⅳ级患者颅内压恢复,与术前比较无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Ⅰ~Ⅱ级患者颅内压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h,患者颅内压升高率为38.3%,其中胶质瘤Ⅳ级为58.3%,脑膜瘤Ⅱ级为47.6%,高于胶质瘤Ⅰ级的10.5%和胶质瘤Ⅱ级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压升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9%,高于对照组的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出院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级0例,2级10例,3级18例,4级61例,5级31例,良好率76.7%(92例)。结论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术后围手术期行颅内压监测,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时且持续发现术后颅内压升高,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良恶性脑肿瘤 围手术期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 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颅脑良恶性肿瘤组织磁共振成像(MRI)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信号值的差异
7
作者 刘灵灵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6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析对颅脑良恶性肿瘤组织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不同的扩散敏感系数(b值)信号值差异临床引导价值。方法: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36例设为A组,另取同期收治良性肿瘤患者29例设为B组。对两组患者同时进... 目的:探析对颅脑良恶性肿瘤组织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不同的扩散敏感系数(b值)信号值差异临床引导价值。方法: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36例设为A组,另取同期收治良性肿瘤患者29例设为B组。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影像学和病理诊断。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模式控制基线数据变量后比较良恶性肿瘤在不同b值引导下的信号值变化量差异及对于临床病情鉴别价值。结果:b值不同状态下A组患者均表现出高信号且信号强度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b值在(600~100)s/mm^(2)、(800~1000)s/mm^(2)两个范围中信号值变化百分比均与B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收治肿瘤患者在应用影像学鉴别诊断良恶性过程中,不但要关注表观扩散系指标,对于不同方位b值之下信号值的变化也要进行详细比较,以取得理想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颅脑良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